什麼是動脈粥樣硬化及動脈粥樣化發生機制?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簡稱AS)是動脈硬化中的一種,心血管系統最常見的一種疾病,通常以中、老年居多,但是在一些30幾歲的青、壯年人群中有時也能見到。

根據病變發生的動脈部位的不同,主要有主動脈、冠狀動脈、頸動脈和腦動脈、腎動脈、四肢動脈、腸系膜動脈。實際上,動脈都是有可能會出現粥樣硬化的,只不過上面這些更容易導致嚴重的後果,所以算是重點部位了。

下面先來喜聞樂見的圖片吧~~~我知道你們就在等這個,不給圖你們是不會看下去的。→_→

(圖片來源病理學園地 http://binglixue.com 動脈粥樣硬化)

這是一張動脈血管的內壁,位置嘛~~~大概可能也許是腹主動脈吧~~

圖上那些小洞洞是從這個動脈上分支出去的小動脈的開口,在這些開口附近可以看到黃色東西,這些就是脂紋,可以算是粥樣硬化的最早期肉眼可見的變化。

圖上右邊藍色圈圈中可以看到一片不平整的黃色隆起,這就是粥樣斑塊。

其實這個「粥樣斑塊」的名字來源呢,就是因為它黃黃的。。。像是小米粥一樣。。。。

這個…… 呃~~ -______-" ,我知道毀了香噴噴的小米粥,小米粥從此路人,一路走好呀~~~~~

(圖片來源《法醫病理學圖鑑》競花蘭,利煥祥 人民衛生出版社)

左邊圖上藍色箭頭所指的就是心臟上冠狀動脈的一條分支,冠狀動脈是給心臟肌肉供血的血管。

正常情況下這應該是一條通暢的血管,而現在已經看不到明顯的圓形管腔了。右邊是對應的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整個血管幾乎已經完全被堵住了,只有上面一點點縫隙可以供血液通過了。

再來一個

(圖片來源於網路獲得PPT內,找不到具體版權信息,-_-。sorry!如有侵權立刪!)

這還是心臟,應該是一個已經經過福爾馬林固定處理的,看著清清爽爽,賞心悅目~~

還是冠狀動脈,下面藍色圈圈裡可以看到兩個還比較圓的管腔,而上面紅色圈裡可以看到明顯一個月牙狀的白色物質堵在了管腔內。左邊的黃色圈圈倒還好。

因為冠狀動脈是給心肌供血的血管,一旦出現嚴重的狹窄或者堵塞,會導致心肌缺血,短暫的可引起心絞痛,嚴重的中斷供血會導致心肌梗死,嚴重的話直接要命。

因為粥樣斑塊破壞了正常的血管壁,導致血管壁承受壓力不均勻,管壁變薄。這樣在動脈內強大的血壓作用下,可能形成動脈瘤,就是在血管壁上薄弱部位鼓起一個包,就像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炸的炸彈,一旦在主要的大動脈處形成動脈瘤並炸了,基本沒救。

(來源:小心腹主動脈瘤-羊城晚報)

左邊是正常的的腹主動脈,右邊是膨脹的動脈瘤狀的腹主動脈。

或者形成動脈夾層,白話一點說就是血流把動脈壁的內層撕開了一個口,然後血湧進去繼續撕開動脈壁。是不是聽著就很疼!在主動脈形成夾層的時候會有瀕死感。。。。。少數病人可以僥倖不死,立刻手術進行人工血管置換還能撿一條命,如果撕裂很嚴重,死亡那也是分分鐘的事。

(來源:周圍血管疾病|慢性疾病知識庫)

在大腦里,如果因為堵塞血管導致腦供血不足甚至完全堵死,或者因為形成動脈瘤炸了,也是一樣直接要命!!

動脈粥樣硬化在沒有引起明顯的癥狀之前,也就是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前是完全沒有什麼癥狀的,自己是什麼都感覺不到的!

通過定期的體檢,發現有血脂異常,需要重點關注自己的血管健康了!進行血管動脈硬化檢查可以發現一部分問題,然而動脈粥樣硬化一旦形成,只能通過控制血脂,改善生活習慣來控制它不繼續加重發展,很難將已經形成的清除掉了。。。

所以,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定期體檢非常非常有必要!!!!

1、保持體重

這裡注意,並不是無條件的減肥!保持BMI在20~24之間即可,過分追求骨感也是非常不健康的!(BMI計算:體重(kg)÷身高的平方(m),例子:70kg÷(1.75m×1.75m)=22.86)

需要控制每天攝入的熱量,低脂、低膽固醇飲食。限制酒類及糖類攝入。清淡飲食,避免攝入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如動物內臟、豬油、蛋黃、蟹黃、奶油等。切勿暴飲暴食。注意:不是不能吃,是要少吃!!有高血壓的,還應該低鹽飲食。

因為疾病有飲食限制的時候,日常飲食要滿足所有限制!!!某一疾病限制吃什麼,而另外的疾病卻恰恰推薦這個的時候,不能因為有這個推薦就不管那個限制!請嚴格以全部限制為準!

2、適當運動

以不過多增加心臟負荷及沒有嚴重不適感為標準。

3、生活規律,避免情緒大起大落,作息時間規律,避免過度勞累和熬夜。

4、戒煙戒酒。

5、有其他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還應該注意對這些疾病的及時治療。

好了,你們最愛看的寫完了,下面是純理論的東西了,理論部分過於枯燥,不宜展示。重點會用黑體標記出來。

AS的根本病因尚不清楚,但是現在一般認為與血脂異常和血管壁成分改變有關。以下為一些高危因素:

1.高脂血症。主要指血漿中總膽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含量的異常增高。

血脂在血液中主要以脂蛋白的形式進行運輸,脂蛋白中有兩種為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引起AS的主要致病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有抗氧化作用,能防止LDL的氧化,並可通過競爭機制來抑制LDL與血管內皮細胞的結合,從而減少其攝取,因此,HDL具有抗AS發病的作用。所以,HDL也被稱為好膽固醇。

2.高血壓

可能由於高血壓時血流對血管壁的壓力和衝擊作用較強,引起血管內皮的損傷,造成脂蛋白滲入內膜增多,促進了AS發生和發展。

3.吸煙

大量吸煙會導致血內一氧化碳(CO)濃度升高,缺氧會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大量吸煙也可使血中的LDL更容易被氧化,氧化的LDL有更強的致AS的作用。

4.致繼發性高脂血症的疾病

糖尿病,高胰島素血症,甲狀腺功能減退和腎病綜合症。這些疾病都可能導致高脂血症,因此可能與AS的產生有相關性。

5.遺傳因素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家族性脂蛋白脂酶缺乏症,某些基因突變導致的LDL濃度升高,可能會在年齡很小就出現嚴重的AS病變。

6.性別和年齡

女性雌激素有改善血管內皮,降低膽固醇的功能,因此,在女性絕經前發病率一般低於同年齡的男性,但是絕經後這種差別消失了。

關於AS的具體發生機制,目前還尚未完全闡明,有很多種學說從不同的角度來闡述,主要的有:

1、脂質滲入學說。認為膽固醇沉積於動脈內膜,引起結締組織增生,動脈壁增厚和變硬,然後發生壞死形成動脈粥樣斑塊。

2、損傷-應答反應學說。認為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使血液中的成分過量進入動脈壁,刺激血小板的黏附等,這個過程又會不斷的促進內皮細胞繼續損傷。

還有動脈SMC細胞增殖或突變學說、慢性炎症學說、單核巨噬細胞作用學說等等等等。。。

(以上部分內容參考《病理學(第八版)》 李玉林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死者代言人 回答得好全面 特別是圖 真好看……

關於發生機制,想補充幾點。

近年來,科研人員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機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這些研究成果對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具有重要的醫學價值。

研究也證明,血流動力學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髮展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並為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靶標。

近期還有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白細胞的突變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這首次揭示了年齡因素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

此外,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最近的一項研究還發現:低密度脂蛋白(LDL)表面的磷脂氧化產物中存在一類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的新型代謝物,這似乎與傳統認為LDL的氧化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觀點有些衝突,但也可能是機體的代償性反應。


1.首先說下,動脈硬化。動脈硬化是在動脈發生的血脂在內壁沉著並導致動脈壁管腔變窄、彈性下降等的一系列病變總稱。

2.動脈粥樣硬化(簡稱AS,以下以AS稱之),是動脈硬化中的一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並且,AS是一種發生在大中動脈的病變。

3.AS是一個不折不扣殺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是造成冠心病和其他許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兇手,我國心血管疾病一直居疾病死亡原因前排。AS功不可沒。

4.說下造成AS的的機制吧。造成AS的機制有很多不同的學說,這裡大概說一下。血中脂類物質有高密度和低密度之分,後者在血中比例的升高容易導致AS,原理大概就是:低密度血脂在血管中的聚集會引起單核cell和血管平滑肌cell對它的吞噬。吞噬完的單核cell或肌cell稱泡沫cell。泡沫嘛,容易破,破了後的泡沫cell就會釋放出細胞碎片呀脂類物質呀消化殘餘呀等,他們會刺激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纖維斑塊,繼續發展為粥樣斑塊,最終引發疾病。所以從機制上來說,粥樣斑塊是纖維斑塊的進一步的發展形成的。

發展到AS的動脈血管內壁上,會形成一個個隆起的灰黃斑塊。想像一下粥的模樣和口感(額),斑塊裡面就是粥一樣的壞死組織啦~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粥樣斑塊容易破。血管里血液一天24h不停流動衝擊你說不容易破么,加上斑塊其實是不怎麼堅固的,等到斑塊破裂後,會導致兩種結局:1.內部的粥樣物跑出來在血管中最終形成血栓或脫落下來變為栓塞2.血液流進破損斑塊裡面,於是形成斑塊內血腫。

嚴重的AS還可能發展為動脈瘤,斑塊壓迫血管像外凸起,在血壓的作用下這個凸起不斷往外隆起,最終形成動脈瘤。

動脈瘤破了那可不是開玩笑的了,大出血,致命的。

最後說下冠心病吧,其實冠心病是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so,冠心病其實是冠狀動脈先出現粥樣斑塊了,後引發的心臟病。具體導致心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冠狀動脈因AS而變狹窄導致供血不足。

大概就這些吧...

第一次作答,欠妥處還望大家指出(*ˉ︶ˉ*)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625161/index_2.html

一圖勝千言,一視頻勝千圖。


孩子,去翻病理書吧,當年姐曾經一堂課被點起來3次重複那段答案。。。好難忘的回憶


我來補充一下人衛病理學關於動脈粥樣硬化的照片吧...省得你們翻書去了....手機相機像素有限..見諒

概念

媽呀,轉不過來了[img=1122839152]

不急,還有

又一張轉不過來的...

實在是處理不好照片了...

最後來一張大腦基底動脈粥樣硬化的圖片吧..


是不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又不敢直接用百度的,來知乎找答案。


默默寫一下高中學的東西,沒看書憑記憶答的,要是哪裡說的不正確歡迎指正_(:3」∠)_

由於我學的是英文教材,所以中文的專業術語可能說的會產生歧義,因此都標註了英文

===========4月18日更新===========

文章里【】里的內容是更新的內容~

日積月累,由於增高的血壓持續衝擊粉瘤,粉瘤有可能會破裂,留下一個不光滑的表面。

破損時,血漿里的血小板會會來到這個區域,就像外皮破損一樣,形成一個斑塊。我忘了是怎麼回事( ̄  ̄|||),然後血小板會變形成一個有著很多放射狀的組織的東西【sphere with long thin projections】……因為這些都不是考點所以我記不太清……我讓同學幫我拍一下書然後我再補充_(:3」∠)_總之,血小板變成了一個更加粘稠的東西了。【書上寫的是,當扁平的血小板接觸到血管壁創面是就會形變。形變的血小板會黏到創面上(和膠原蛋白連在一起),它們互相也會連在一起。】這種形變了的血小板會吸引更多的血小板到這個區域,以及引起接下來一系列的血凝反應(clotting cascade)【書上寫的是當血液接觸到膠原蛋白是,就會引起接下來的反應】。

破損的血管壁會釋放出一種叫做促凝血酶原激酶(thromboplastin)的蛋白質,這個蛋白質和血漿里的鈣離子和維他命K一起,催化一種叫做凝血素的可溶蛋白質(prothrombin)變成一種叫做凝血酶的酶(thrombin)的反應。(Thrombin)催化一種叫做血纖蛋白原的可溶蛋白質(fibrinogen)轉化為一種叫做血纖蛋白的不可溶蛋白質(fibrin)。血纖蛋白(Fibrin)這種蛋白質會糾纏在一起(想像成毛線糾纏在一起),變得像一張網。這個由血纖蛋白做成的網捕住血小板和紅血球,形成了血栓。

(這是我的複習指導書上的圖片,比較好懂)

如果題主感興趣我也可以介紹一下各種心血管疾病的藥物,不是市面上每種葯的對比而是對每個類型藥物的介紹,吃藥還是要聽醫囑。

=============分割線=============

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是由於動脈內皮(endothelium)受損。受損的原因十分多樣,例如常年來高血壓對動脈內皮產生的衝擊。受損的部位就會產生炎症(Inflmmatory response)【這時白細胞(主要是巨噬細胞)會來到這個區域。白細胞和和血漿里的脂肪(包括膽固醇)開始堆積。】膠原蛋白【和結締組織】和膽固醇也會開始在受損部位堆積,尤其是LDL。堆積的膠原蛋白和膽固醇會形成粉瘤(atheroma)。血漿里的鈣離子(Ca2+)和纖維組織(fibrous tissue)會繼續堆積在粉瘤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健康的動脈管壁含有相對較多的肌肉,因此富有彈性,在心臟收縮時高壓血液會將動脈血管撐開,因此可以在心臟舒張的時候彈回來保持血壓;而硬化的動脈血管會失去彈性,無法在心臟舒張的時候彈回來保持血壓,所以心室需要更充分地收縮才能使血液循環過全身,其結果使血壓升高。然而,升高的血壓會對動脈血管產生更強的衝擊,動脈內皮更容易受損,增加患動脈粥樣硬化的可能。這個過程被稱之為正反饋(positive feedback)。

如果題主想了解血栓的形成的話,我可以之後補充~不是什麼厲害的東西,只是淺顯易懂的高中知識而已(趴


我覺得你可以去看看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學 他會給你很好的答案


上學期剛寫過一篇AS的綜述……所以我懷疑題主也是要做這個作業。。


孩子啊,作業要自己寫啊,這樣你上臨床了要變成豬隊友的啊


第一眼想到的是,脈動什麼時候出粥了?


炎症學說,平滑肌遷移學說,脂質滲入學說等是一系列相互作用的,而動脈粥樣硬化是長期過程。他汀類藥物是長期可服用的控制脂質的藥物,他汀也有文獻驗證可以穩定斑塊。此外營養上還有目前臨床認可最多的Omega-3營養,同樣文獻能證實延緩動脈粥樣硬化。

延緩進程

美國內科醫師協會官方雜誌《內科醫學年鑒(Annals of?Internal?Medicine)》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選定223例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兩組攝入安慰劑和魚油。其中一組研究對象被要求服用魚油, 患者最初每天服用6g魚油,連續服用3個月;隨後變為3g/日,連續服用21個月。

至治療結束時,研究者們對112名服用安慰劑受試者中的80人及111名服用魚油受試者中的82人的血管造影(其中一片為基線水平樣本,另一片為治療2年後的樣本)進行了評估——

安慰劑組中有48組冠狀動脈切片顯示發生了變化: 36組顯示動脈粥樣硬化過程輕微的發展,5組顯示出現適度的發展,7組顯示出現輕微好轉。

魚油組中有55組冠狀動脈切片顯示了變化: 35組顯示動脈粥樣硬化過程輕微的發展,4組顯示有出現適度的發展,14組顯示出現輕微好轉,2組顯示出現中等程度的好轉P=0.041)。

研究結論

堅持2年或更長時間每天服用1.5g Omega-3,能適度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發展進程,同時觀察到更少的心血管事件。

穩定斑塊

文章發表在Lancet 2003; 361: 477–85
IF=39.207 柳葉刀

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入選188例等待接受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患者,隨機分為三組分別接受葵花籽油(n=59),魚油(n=61)以及安慰劑(n=68)治療。服用魚油組每日服用1.4g Omega-3,平均持續42天。

最終發現接受魚油治療組,頸動脈斑塊中EPA和DHA含量更高,而服用魚油組的纖維帽較厚,炎症反應少,斑塊中巨噬細胞也少於其餘兩組。所以補充Omega-3能增強斑塊的穩定性。


儘管他汀的使用被認為與穩定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症有關,但它對於癥狀性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作用仍未被闡明。

136名急性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接受了高分辨核磁掃描。將患者按照發病前的他汀使用情況分為3組:未使用者,低劑量使用者和高劑量使用者。我們使用高分辨核磁對癥狀性顱內動脈硬化的病灶進行分析,進而得到血管形態學的相關信息和斑塊激活情況。

結果顯示,在入選患者中,38名患者(27.94%)在初始卒中前使用他汀(22名患者為低劑量使用者,16名患者為高劑量使用者)。血管狹窄度、血管重建指數及管壁情況在3組間無差別。然而,斑塊增強的體積在他汀使用者中顯著減小(未使用者,33.26±40.72;低劑量使用者, 13.15±17.53; 高劑量使用者, 3.13±5.26; P=0.002)。發病前使用他汀的患者更容易發生非栓塞性卒中,但大的皮層梗死的發生率降低(P=0.012)。

中國卒中學會app會員,廣西醫科大學劉競麗教授解析,結果發現發病前使用他汀可以減少斑塊增強體積和大的皮層病灶,說明在癥狀性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預防性使用他汀獲益大。


第一次親眼目睹動脈粥樣化癥狀、直觀感性了解!謝謝分享!


推薦閱讀:

基因、DNA、鹼基、染色體之間的關係?
為何災荒時候不能吃蒜?
谷氨酸,精氨酸……這一大堆氨基酸的中文命名是誰給的?有什麼意義嗎?
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怎麼進入嬰兒體內的?
如何快速學習生物學和有機化學?

TAG:病理學 | 生物化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