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膚淺的人如何增強對世界的敏感和思維的深度?
自己以前花了太多時間在各種流行文化碎片信息和別人的各種故事上,又讀的是商科,整個學校環境都偏向非常功利的實用主義氛圍,感到自己在思想的深度上和同齡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卻不知道如何彌補。
我也做了一些努力,例如去讀一些歷史和藝術史的書,旁聽哲學課之類,去博物館看一些藝術作品,去讀一些公認的名著。但越是這樣,越覺得自己無論是思考還是表達都非常膚淺——看到什麼就只能看到什麼,把名著讀成故事,把繪畫看成畫面,把哲學文學看成對世界的一種解讀(並且是我無法獲取的那種解讀 連邊都摸不著)和各類故事的合集。我還年輕,不想這樣下去,可能描述地也不夠清楚,但相信如果有真的經歷過我的這個瓶頸階段並最終克服了的人一定能看懂我在說什麼。請救救我??????????? ……===問題被修改過,本來沒有「自覺」二字,不是自證什麼只是說一下,嗯。
一般我不寫這麼長的雞湯,今天破例。
題主寫了這麼一大段問題描述,其實只有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我想要什麼?」
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在無時無刻問自己:「我想要什麼?我活在這個世界上究竟追求的是什麼?」
題主在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但對身邊金錢至上的實用主義氛圍並不完全認同。題主想在文學藝術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追求,卻總是一知半解。紐約是世界商業金融和文化藝術的中心,各種眼花繚亂的事物讓題主一片迷茫,找不到方向。今天被教授帶去華爾街的公司參觀,明天去大都會博物館泡一天,最終還是不明覺厲。
從題主的描述看來,選擇商科可能並不是題主真正發自內心的想法,多多少少受到了周圍人的影響。可能是家人父母覺得商科賺錢,可能是別的同學一股腦跑去學商,可能是覺得以後方便就業……但這一切都不是自己內心的表達。
而題主之所以最後選擇了商科,可能是因為題主在申請大學選專業的時候並不清楚自己究竟想學什麼,沒有一個從小到大就致力追求的夢想,也暫時想不到比商科更好的專業。正好申請到了世界名校,不去白不去,it just happened.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出生的80,90後們,個人主義取代集體主義成為了他們追求的信仰,自由的選擇權是無比珍貴的。然而,儘管夢想的種子在心裡也許很早就被埋下,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在成人之前,並不具備自由選擇的環境,種子無法生根發芽。孩子可能小學的時候就夢想成為科學家,但是老師一直告訴他們中考是為了考上重點高中,高考是為了考入名牌大學。等到真的考入了名牌大學,要填志願的時候,卻忘了最初的夢想,什麼專業好找工作就報什麼專業。
好好學習,為了能考上重點高中,為了能考上名牌大學,為了能考取研究生,為了能拿博士學位,卻忘了學到的知識本身對自己是什麼意義和地位。
如果一個人的夢想是成為世界聞名的畫家,那他畫的每一筆,都會告訴自己,這是通向夢想的路上走的一步步腳印,而不是為了應付藝考。
為考而學,與為學而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態度。可惜中國的絕大多數人是為考而學,所以看到那麼多人上了大學之後,男生打遊戲,女生刷淘寶,談個戀愛整天膩歪在一起,就是不好好學習,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學習是為了提升自己,為了與夢想更接近,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或者說,他們可能根本就沒有夢想。
題主和我一樣曾經就讀於南京外國語學校,並來到美國留學,很多經歷方面都很類似。然而,離開南外來到美國高中的那兩年讓我真正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我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麼,並為了它努力。
南京外國語學校是一所怎樣的學校? - 千古留名的回答
很幸運,題主和我這樣階級的家庭能夠提供給我衣食無憂的環境。沒有急於賺錢的壓力,我們有時間和物質基礎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從這點上來說,我們擁有比中國絕大多數的學生更自由的選擇權。我每天時時刻刻告訴自己,如果不為了夢想努力,我愧對於自己擁有的追求夢想的機會和條件。中國有無數年輕人擁有夢想,卻迫於現實無力追逐。
所以題主能夠問出這樣一個問題,正因為題主有條件去思考自己真正追求的東西。來到美國的自由環境,沒有人告訴題主做每一件事是為了什麼,需要題主自己思考世間萬物的意義。習慣了在國內高中每一步有人引導安排目標的生活,突然放手了,感覺生活失去了重心。
那麼整個問題就變得很簡單了。這世界上究竟有什麼是值得畢生追求的?
我把一切值得追求的事物大體分為三類:金錢、名望和感情。
這個世界上所有人追求的所有東西一定屬於這三類中的一種或多種。三類並無優劣之分,並沒有什麼值得崇尚或鄙視的。
有的人家境貧寒,為了從貧窮階級中翻身,努力工作,身兼數職,只為了每個月拿到手的錢更多一些,養家糊口。他們並不在乎做什麼,只要能賺錢的事,自己有能力都願意做,這屬於第一類。
有的人出身富貴,從來不愁生計,卻為了繼承家業,四處想方設法賺錢,生怕自己成為敗家子,這也屬於第一類。
還有的人既不窮困潦倒,也不大富大貴,是這個社會的大多數,屬於所謂的中產階級。他們為了住更大的房子,開更好的車子,有機會去更多的地方旅遊,為了享受更優越的物質生活而努力,其實這也屬於第一類。
有的人花費自己本應用來休閑娛樂的時間,在知乎博客上洋洋洒洒免費寫上數萬字精品文章,為了能讓更多人看到,受到更多的關注,這屬於第二類。
有的人粗茶淡飯,日復一日泡在實驗室里,夢想有朝一日獲得諾貝爾獎,改變世界,這也屬於第二類。
還有的人成天到處裝逼,放了個屁都巴不得讓全世界人知道,甚至不惜負面炒作自己以吸引公眾眼球,其實這也屬於第二類。
有的人簡簡單單,只想找個相愛的人共度一生,這個人可以沒房沒車,可以沒臉沒才,只要他比任何一個人更愛我,就能付出我全部的真心與他白頭偕老,這屬於第三類。
有的人放棄了國外高薪的工作和優越的生活環境,堅持回到祖國,回到家鄉,為了不讓年邁的父母孤單,這也屬於第三類。
還有的人為了自己喜愛的東西,不在乎花了多少錢,投入了多少時間,飛過半個中國只為了去看喜歡的明星的演唱會,其實這也屬於第三類。
現在一整理,是不是思路明了了很多?
而一個人性格的總體,總是傾向於追求這三類中的某一類。我個人總體屬於第二類,看我的知乎ID就明白了。
一般來說,第一類和第二類的人想要的東西都比較多,第三類人更容易知足常樂。
有意思的是,三類人之間還很容易互相看不起。
第一類人覺得第二類人腦筋太死板,覺得第三類人沒見過市面。
第二類人覺得第一類人思想太膚淺,覺得第三類人虛度光陰。第三類人覺得第一類人貪得無厭,覺得第二類人活得太累。一個人屬於哪一類,在中年表現得最明顯,30-50歲。
這個年齡段,有的人 悶聲發大財,找准各種機會撈好處,因為他們對金錢有很高的追求,主要屬於第一類人。有的人急於在各個場合展示自己,想弄個大新聞,因為他們迫切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可,主要屬於第二類人。有的人整天看肥皂劇打遊戲,不是他們懶,是他們本身就對生活並沒有多高大上的追求,能養活自己和家庭,開心就好,主要屬於第三類人。
當然,不管是哪一類,每個人追求的東西都是自己的自由,只要不侵害他人,應該給予足夠的尊重,don"t judge people.
題主的問題在於並不清楚究竟自己主要追求的是哪一類。
題主學商科的,事業上接觸到的人大多數屬於第一類。
題主身在紐約,一個文化的大熔爐,能見到太多第二類人。題主來到美國社會,看到了那麼多知足常樂的中產階級,第三類人。題主既然選擇了商科,必然對於第一類有較高的追求。
題主覺得自己膚淺,想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便是對第二類的追求。題主在知乎找到我跟我學音樂,又是對第三類的追求。但是題主又不像我一樣,有明顯的一類超過另外兩類,明確找到生活的方向。
所以題主能夠做的,就是多經歷一些事情,在這三類中繼續探索,直到明確自己的目標追求為止。
題主現在才18歲,有足夠的時間,別急。
我高三那年,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我爸希望我讀商科,我媽希望我讀科學,我自己想學音樂。
我爸是一個一心想賺錢的人,對賺錢有著極其濃厚的熱情和興趣,卻不懂得享受生活,屬於第一類人。
我媽是大學教授,自然科學領域,曾經夢想是在Nature上面發文,現在覺得好像沒啥希望了,覺得女人還是要對自己好一點,從第二類慢慢變成第三類。
我很小的時候就一心想改變世界,讓這個世界在我去世的時候能夠記住我,因為有了我而產生了不同,我是堅定的第二類人。也許我到了我媽的年紀,並沒有取得當初預想的成功,也會變成第三類人,隨遇而安吧。
當然,我也有很多對於第一類和第三類的追求。我在知乎上收學生學音樂,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我想儘早開始掙錢,不想問家裡要生活費。我經常也會覺得心很累,總是一個人在獨自努力,也想找一個女朋友好好陪我,擁有簡單的幸福。
但我當初堅定地決定要follow my heart,學音樂,青春用來拼一把。很多事情,現在不做,以後更不敢做,也許這輩子都沒機會做。
【本人寫的答案與專欄,若需轉載,請私信授權並按照每千字100元的標準支付稿費,有違必究】看了高票答案被同為人類的生物的思想所能達到的複雜程度嚇個半死。
然而膚淺的我只能根據自己的經驗告訴題主,不能欣賞,很有可能是缺乏參與。
從前幼稚的我也不能理解現代藝術都是些什麼玩意兒,隨便搞個獵奇的東西就出來洗錢騙錢。直到自己也去嘗試創作,才發現大師們真是太牛逼了,我就是個渣渣。題主要是不能欣賞文字,可以反過來,嘗試一下,或者想像一下,自己去寫同一件事會寫成什麼樣,然後你就明白那些書寫得有多牛逼。
要是不能欣賞歌劇京劇越劇芭蕾現代舞,可以嘗試著自己去學學樂器啊舞蹈啊什麼的,實在不行練練瑜伽,好歹能感受感受自己的身體。
為什麼修仙小說看著爽?因為有帶入感嘛!自己參與進去,感受到魅力的機會會增加哦~你說自己讀的是商科對吧,我是學藝術和法律的~首先呢,要告訴你,我並不覺得商科就是功利主義。商科里包含會計學、經濟學、人力資源、市場營銷、風險管理等等對吧,這些都是凝結了大量學者、精英們的研究、經驗,整合而成的條理,這裡面也包含了太多你所需要的對世界的解讀,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比如人力資源和市場營銷,你只看到了對利益的追逐,你沒有看到的是,你要怎麼樣才能讓別人把利益給你利益最大化,這不就是博弈、人性、最優解嘛?這不就是千百年來商人、王權所需要的經濟基礎嘛?其次,我覺得你對世界的看法挺狹隘的。只有哲學、美術、名著才是最理性的思考和感知嘛?莊子縮過:道在便溺。屎尿之中,皆可悟道,你如果想成長,事事皆可成長。感知和思考這種東西是急不得的,越是焦慮越是抓不住。這個東西就像任督二脈,說不準哪天就通啦。
建議:挑一個愜意的晚上,看著月亮,嘛也憋想,就盯著直溜溜的看,這個時候千思萬緒都是最原始、本真的感知。
然後就是方法論啦,第一:你不要過分追逐高大上的東西,認為只有人類藝術的結晶才能讓你升級。不妨嘗試從眼前開始。第二:凡事一分為二,不要只看到一面。第三:看問題流於表面,就試試追根溯源。舉個栗子,你在吃飯,你看著飯粒,你就可以這是想到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由此你可以想到資本主義的剝削,可以想到小農階級的困苦,你憤怒他們的勞動與獲得不成正比。你又欣慰,市場化的運作讓他們收入提高。你想到金黃的麥浪翻滾,你想到烈日灼心汗如雨下,你想到千百年前揭竿而起的人民,用鮮血換來和平和解放,你想到多少年後你端坐在這裡,捧著碗,一粒米飽含著汗水與淚水,穿越時空而來帶著剛出爐的香氣~敏銳的洞察需要和智商、理解、閱歷配套,你感知到了,也要能消化,能分辨什麼是你所需要的,並靠著它前進,萬勿心灰意冷沉溺於情緒中。李笑來曾在其公眾號「學習學習再學習」中,發表一篇文章「什麼是朋友」?
其中有這麼一句話:
經過這麼多年的觀察,我發現每個人的大腦里其實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操作系統,真的跟電腦一樣,每個人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 I/O (輸入/輸出)體系,有一套自己的運行處理機制。人和人之間很不一樣,有的人處理器更強大一些,有些人的內存更大一些,有些人的硬碟更大一些,有些人的顯示器更漂亮一點,有些人的印表機比較高效,有些人配置了網卡所以可以連網,有些人不連網,有些人的帶寬很足,有些人的帶寬很小,有點人在互聯網上,有的人在區域網里……
於是結合自己的一點點思考——
對於計算機而言,操作系統的定義如下:
操作系統是用戶和計算機的介面,同時也是計算機硬體和其他軟體的介面。操作系統的功能包括管理計算機系統的硬體、軟體及數據資源,控制程序運行,改善人機界面,為其它應用軟體提供支持等,使計算機系統所有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提供了各種形式的用戶界面,使用戶有一個好的工作環境,為其它軟體的開發提供必要的服務和相應的介面。
一言以蔽之,操作系統為計算機提供了得以正常運轉,管理,控制,更新,升級的基本平台。
那麼,同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操作系統,每個人的基礎配置(背景和出生)各不一樣、後期的維護保養(學習深造)不同,系統迭代升級(蛻變成長)的效果千差萬別,自然,系統最後呈現的用戶體(精、氣、神)就「各有千秋」。
而似乎從某種意義來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歸根結底是「認知的差距」——即,大腦有多少「概念」、對「概念」認知的廣度和深度如何,最終會體現在人們的行為中。
「混沌巡洋艦科技」CEO--許鐵,在其文章《信息格局論》中寫道:
一個人是由他從出生到長大所接受到的信息是塑造的。你的底層思維方式是你父母長時間的時間輸入產生。之後你的想法是你學校周圍人,你的鄰人給的,這些默默影響著你的決策。回想下過去, 你會發現真正決定命運的瞬間不會太多,我們上大學,出國,還是找工作,那些關鍵時刻你身邊某個人在你耳邊的輕輕私語會讓你的未來上天也可以下地。 這個人, 就是你的圈子。大多數時候,不同圈子傳遞的信息都有相似性,你所在的圈子決定了你所能接受的信息,從而決定你的格局,你的命運。
從某種角度來看,核心信息和關鍵概念,是構成我們大腦操作系統的CPU。
因此,以概念為中心,升級思維繫統,就顯得尤為重要。
更加完善、豐沛的操作系統可使我們的意識雷達更加敏銳,從而捕獲更多的關鍵信息,以此為據點打造自己的思維操作系統。
下面談談自己的感觸:
通過讀書,深入理解某個具體概念,而後植入思維繫統:
The Leadership Pipeline《新生大學》社群的必讀書目之一,中文翻譯為《領導階梯》
本書的主要總結如下:
面對不同的層級崗位,不同的層級之間的轉型,最重要的關鍵點就是思維的轉換,不同層級工作理念的重新建立,也就是說要不斷應對變革和創新,擁抱變化。
對於個人來說,要不斷的自我提升,核心關注點在於時間管理方面,就是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個月、每一個季度、每一年,我們將時間主要花在哪些方面,就等同於說我們工作的重點由哪些部分組成,我們的關注點放在哪些方面。
在每一層級的工作理念和領導能力要求上,都會強調一個能力,就是公關與溝通的能力,這是所有層級都要求和強調的能力之一。
本模型和本書這是一個起點,在實際的工作中和對領導梯隊模型的理解上,是一個不斷踐行和不斷螺旋提升的一個過程。
總體而言,這本書強調領導力的修鍊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每個階段對核心能力的要求不同,在進階提升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做好當前階段的事情,也要隨時有意識磨練下一階段需要的素養,保持進階成長的思維;
如《論語》: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雖然本書英文版看起來枯燥無謂,但咬牙堅持看完後無意間卻形成了一個不錯的思維:如果我是領導層,我會如何評估自己手中完成的任務? 也即,心裡有了一點點領導力的認識。
帶著盤旋在思維的關鍵詞——「領導力」,於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網易公開課上面搜索到了沙哈爾---哈佛大學《幸福課》的主講者---開設的新課程《領袖心理學》,於是在跑步機跑步時候看了一部分頗有啟發。
PS: 於此,感謝Kevin的推薦的《學習心理學》使我有機會了解到「網易公開課」這個平台。
沙哈爾,在課程中提及:領導力培養是和個人發展息息相關。比如:
UA (Unconditional Acceptance ) 無條件自我悅納:
無條件接受自己的性格,而後認真了解和辯證看待自己的性格。
AI (Appreciate Inquiry) 欣賞式探尋:
積極挖掘自己性格的閃光點,不斷完善,揚長避短,相信瑕不掩瑜。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每個人是一顆種子,接受自己的環境,比如土地(UA), 而後積極主動探尋環境的養分,吸收陽光,讓自己成長起來……類似,領袖都有接受惡劣環境和局面的能力,而後積極扭轉局面,所謂現實扭曲力場。
從「新生大學」社群推薦和閱讀《領導階梯》這本書——沙哈爾《領袖心理學》公開課——植入「領導力」概念,參與「混沌巡洋艦」討論——在個人發展中有意識地指導自己的認知和行為。
以「領導力」這個概念為中心,逐步有意識將這個「認知模塊」編碼入自己的認知系統,而後經過「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把這些內化,指導和改變自己的行為。
如果擬化為思維操作系統:
我為大腦下載了「Leadership」原生態App, 而後經過不斷調試,內測,結合自己的特點,添加自定義的「代碼」,因地制宜地把這個app升級為個性化的Freeman Leadership App。
當然,優秀的App需要不斷結合內在要求和外在需求,不斷迭代更新,更加便利,穩定,可靠。
因此,任何一個概念完全融入思維的操作系統,都離不開時間的檢驗和「否定之否定」的審慎。
又如:
Beyond Feelings關於探討批判性思維的的一本書。
該書枚舉了諸多關於思維和認知的邏輯謬誤類型,並分別舉例詳細分析和解釋,同時提供我們練習邏輯思維的具體實例,對於指導讀者超越自己主觀情緒進行批判性思考大有裨益。
從「批判性思維」出發
我又聯想到論語中「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後人總結為"意必固我「——《論語·子罕第九》
「勿意」的意思是指做事不能憑空猜測主觀臆斷,一切以事實為依據,方能避免因為沒有事實依據的主觀臆斷、憑空猜測。
「勿必」的意思是指對事情不能絕對肯定。這點體現了辨證思維,所謂事無絕對,一分為二。
「勿固」的意思就是不能拘泥固執,每個人的知識結構、內容都是有限的,一味地固執,容易誤入歧途。
「勿我」的意思就是不要自以為是,唯我獨尊;而應當是保持開放的開放的心態。
以及:
蘇軾《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反觀科研訓練,無非是鍛煉我們**客觀**陳訴和展示實驗數據的過程,強調旁徵博引,源經據典;而不是主觀臆測式的自我揣測和肆意杜撰。
目前僅僅認識到了「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意義,算是另一個新概念;
那麼捫心自問,自己的批判性思維素養如何呢?
浮想聯翩打造更加強大的思維操作系統,接觸「概念的直接衝擊」頗為重要。
而概念的獲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讀書。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應該多讀non-fiction—非虛構類書籍,我們不需要雞零狗碎的暖心文字,也不需要「沒有勺子」的心靈雞湯;我們需要赤裸裸的,強有力「概念衝擊波」。(當然,Fiction亦別有意義)
所謂個人發展和成長,就是心智的精進過程;塑造新的自己,需要接受一切先進優秀的概念、思維和新思想體系。
所謂「君子不器」——君子當博學篤志,修身儲能,明天地人之道,通才達識,不局限於一技一藝。
兼容性強的人能隨時隨地能變換自己的模式,兼容、適應、契合外界的事物,思想和體系、原則;有容乃大的胸懷和雄渾的底層代碼才能趨近「萬物皆備與我「的佳境。
偉人和卓越領導者莫不如此,而這個修鍊需要一輩子的修行。
讓思考落地。
「流行文化碎片信息和別人的各種故事」這些東西都是很表層的,然而表層並不意味著膚淺。題主有沒有嘗試過深入思考一下「為什麼別人要製造出這些看似膚淺的meme?」
這樣說可能太寬泛,我舉個例子,之前看不厚家公子的百度百科,驚為天人,朋友圈當時還各種轉他事迹的文章,後面不厚出事了輿論又反轉,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寫百科的人費了老命給公子套光環,然並卵,天朝zz不穩定,鬥爭失敗了光環就自然被戳破了。
例子雖然很簡單,但是道理卻是通用的。當你看到別人身披各種光環的時候,如果你能思考一下到底是誰給他披上的,為什麼要給他披上,沒了光環他又會失去什麼,你就已經上路了。如果你還能各方查一下資料,確認一下寫這些東西的機構的背景,再了解一下此背景是如何產生,發展,又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相信你的迷茫會減少很多。其實這就是批判性思維。
我贊同千古留名的答案。事實上當你撥開層層迷霧,到最後看到的依舊是赤裸裸的人性。有的人為了利,有的人為了名,有的人為了平淡,這些發自人內心的,近乎原始的訴求,從人還住在山洞裡摘果子生存的時候就有了,到現在也依然是支配人類行動的源動力。現代人分工細化,人的慾望也跟著細化,因此了解自己內心真正需求的門檻自然更高。正是因為這樣,才應更加仔細的審視自己內心真正的訴求。
至於怎麼做,很簡單。多觀察自己的身邊,多想,而不是隨波逐流。有時候一些已經習慣了的,看似天經地義的東西,其實一點都不合理。
還有一點。不要廣撒網,你的精力應付不過來的,現代社會分工這麼明確,任何一個細小的點都是幾代人花費幾輩子一步步走過來的,僅憑個人的力量很難吃透。專註一個小領域,同時又保持對相關不相關領域的敏感度,知識結構做成T型,才是現代人生存之道。這個題目必須我來!!題主不要喝雞湯啊
題主其實你覺得自己思想沒深度之類的是因為你潛意識裡就覺得不認同實用主義,或者說人生的意義不是實用主義,但人生是什麼呢?你又不知道。所以你迷茫。 但是你去藝術,文史里尋找所謂的「高大上」也無濟於事。因為這些一定程度上和商科無貴賤之分。你需要的是對人生認知的深度,以及對社會等方方面面深刻的理解力和洞察力,而不是單單是文藝和知識!這些深度和洞察就像一座大廈,需要慢慢堆積,要從地基慢慢壘起。有人用一生的經歷來總結領悟,有人靠冥思苦想來頓悟,都可以,關鍵是你能把心中的大廈構建出體系。其實你的問題說來也簡單,要是不是很轉牛角尖,得過且過,看看很多答案也能有所領悟,然後堅定自己要出淤泥而不染,萬事要問心無愧。或者如其他答案說的在金錢,名譽和感情上選一種人生目標。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弄明白這一切,可能真的需要費很大功夫。我不是什麼哲人,但是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啟迪:
你最先應搞清楚的是三個根本問題:你是誰?從何出來?又去哪裡?當然沒人能真正搞清楚,我是說至少你能先拋開功利的現實,不要想著如何深刻,而要從頭思考人生:思考人為什麼要活著?我不知道,我只能說說我自己的回答。 人為什麼而活? 這個問題難以回答是因為提問太廣泛,可以先縮小命題。那人為什麼不去死?因為這麼問的人想死就去死了,剩下只問又不死的就是不想去死的所以不討論了,只討論活著的問題。其實本質上這個問題是問人如何去看待活著,打算如何活?於是就變成了這樣一個問題:人該怎麼過自己的人生,或者人生的目標或追求是什麼?——也即人都是為自己的價值、觀念而活。這價值觀是在自己認知世界的過程中形成的,既包括對人、生命、社會文明、情感、物質、精神的理解,又包括自己自主的選擇(包括選擇學習,選擇職業,選擇善惡等)。然而價值觀對普通人來說又是一個太廣泛的問題。但於我而言,價值觀是實實在在可以用言語表達的。價值觀是由價值基礎決定的,在基礎之上能推導人生所涉及的絕大多數的認知及行為選擇,就如同簡單的數學公理推導出龐大的數學體系。那麼價值基礎是什麼?我個人的基礎是人是一種動物屬性和文明屬性共存的智能生物,人選擇認同文明社會的道德(人人生而平等自由)不在於它的正確或正義,而只是純粹理性的選擇。因為用文明屬性去對抗動物屬性(利己優勝劣汰等)必是一場必敗的鬥爭。此外人因發展階段的局限還要有時空局限的自知力,理解並認同這種局限。由此基礎便可推導完整的價值觀,也便得出我的答案:人為什麼而活?——為了我心靈的平靜和靈魂的安寧。題主你反覆讀上面這段話,相信你能有所悟。
有空再詳細碼什麼叫文明屬性,動物屬性,時空局限性。
-------------------------------
我們來討論下三觀吧!首先世界觀(唯心還是唯物)本來就是個沒法討論的問題,所以我只說我的世界觀: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所以宗教界人士請無視我吧。下面重點說下價值觀和人生觀。人類,準確地說靈長目人科人屬人種,同時具備動物屬性和社會屬性。動物性里弱肉強食、利己主義、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社會屬性——準確地說是文明屬性里的文明發展、個體自由獨立平等。總體來說,兩者是完全相左的存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原則上是逆動物性的。但作為載體,人類又無法脫離動物性——比如飲食男女,所以人之初性本善,長著長著就變成了魏忠賢或者包青天——並且他們都有自己一套人生理論。在不能進入機器大腦時代之前,有人順從動物性追究自我的慾望和物質的享受,有人順從文明追究奉獻和高尚——總之愛咋地咋地,反正都不是本文重點。重點是你自己——如何去選擇?如何從兩者間選擇或者偏向哪一方,這就是價值觀的基礎。如何在人生中實踐這些選擇,這就是人生觀的內容。就我個人價值觀而言:我堅信文明的方向是反動物性的,明知不可為卻要逆天為之。文明的完善與發展就是進行一場不進則退的對動物性的超越:壓抑它,或者改造升華它——只能無限接近卻無法徹底成功。雖然明知不可為卻要逆天為之——宇宙本有始終,何必糾結能不能成功?此外,要特別提下價值觀中的「道德範圍」。馬克思主義的道德定義(不是意識形態問題,主要是其他的定義太文藝,還是它靠譜些)大約是指在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係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準。不同的時代、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其實這本就包括了「道德範圍」概念,但此處還要強調下。怎麼說呢?假如「嫦娥工程」一帆風順,只有中美兩國能往來地月之間並取得大量未來能源氦-3。問題來了中美會甘當搬運工無條件與各國分享氦-3嗎?顯然不會——假如道德範圍適用於全球,這就是不道德的行為。又如地震廢墟下父母和鄰居同時被埋,你只能救一方,顯然你會毫不猶豫地救父母——假如道德範圍無條件包含鄰居,這也是不道德行為。人生有太多不作為即為對立的事。以上例子大家或許抉擇並不困難,因為大多數道德範圍本來就存在潛意識裡。但是假如是一顆核彈即將落下,不是炸中國就是炸美帝——你選誰?假如好友和伴侶被綁架,你必須捨棄一人(變相謀殺另一人)你選誰?——當你選擇後會不會有所內疚?在現今階段,我認同道德範圍的理性界限應為文化範疇的國界,感性範圍乃是親情愛情友情等親疏關係。之所以為國界,原因就是只有國家暴力機構存在才能為你的社會屬性提供基本環境。不要說什麼普世價值,戰後的世界依舊告訴我們一個真理:亡國了你什麼也不是(雖然聽起來有點愚昧老套)。當然愛國是不是等同愛那啥啥啥,此處不做評論。國家形成應是人類已知世界裡最高矛盾的體現。在更高矛盾出現之前(比如外星人入侵),不可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無國界——所以你看,我們這個時代有太多的局限,就算文明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人人生而平等都辦不到(不是某一國文化的原因,而是這個文明階段固有的局限罷了,後面會討論局限性)。好吧,以上其實是為了說明如何心安理得的做一個壞人至於人生觀的內容上面已經說了,現在說說實踐這些內容的人生觀的方式。無外乎三種:純情式(俗稱「好人」?),效率式(俗稱「壞人」?)和介於兩者之間式。一般來說徹底傾於文明屬性的人偏好於純情式,比如藝術家,整天自我陶醉,瘋瘋癲癲,不懂人情世故,或如憤世嫉俗的人,大約多半一世無成——當然天才們例外。徹底傾向於效率式的多半是動物屬性,比如唯利是圖沒有道德底線的商人,行賄受賄,諂媚圓滑之人。以上兩者其實與絕大多數人都木有關係——因為做一個純粹的「好人」或「壞人」都需要極大的本領的好吧!所以重點說說介於兩者之間式。小時候父母教育我很多美好道德:與人為善,尊老愛幼,堅持原則等等……然後我自以為這就是人生的全部。但後來慢慢發現美好道德的確是人生最好的結局,然而如何實現這種結局才幾乎是人生的全部——這過程就是生活。生活不是清談,而書生意氣恰恰不願面對這些。然而當時過境遷時,某天起床忽然發現自己已然成年,不知覺離開教室外那顆梧桐樹已經這麼多年,難道就自己就這樣碌碌一輩子,默默地醒了睡了,哭了笑了?當意識到這一點時,這種失落感比那些年因為初開的心扉或者憧憬未來的美好回憶更加令人絕望。於是乎,是時候告訴自己已經長大,該做點什麼了。《舌尖上的中國2》第一集講到一位苗族母親時旁白道:在大城市裡她只是一個普通的打工妹,而在這裡她變成了美麗的苗族姑娘。的確,苗族的服飾,精緻的盤頭別有美感。很多人評論說最感動這句話,其實我們都在過別人的生活,卻忘了自己的獨特與美好。然而這種說法又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沒有經歷過清貧無法理解對物質的渴望,沒有歷練過繁華無法體會到質樸的可貴,沒有忍受過平凡與寂寞無法理解對權勢的渴望。社會有責任為每一個人提供追求生活方式的機會,而不是教每個人該如何選擇生活方式。關於「介於兩者之間式」的人生觀,最近喜歡看一些政治陰謀劇,比如《紙牌屋》等。之後才發現原來以前不喜歡看宮斗戲的原因不是不喜歡爾虞我詐,而是表現的太直白了,真正一個有城府的人是不會輕易向別人托出底牌的。既能偽裝的人畜無害又能完全掌控局勢,恐怕才是最高等級的老謀深算(聽起來好像某綠茶的趕腳)——這就是效率式!假如目的(或者說夢想)是好的,而為達目的必然需要這種高深的謀略。夢想是什麼?只有那些將才能、機遇、時代、勇氣、毅力完美結合的人才能衝破個人的極限,實現自己的夢想。夢想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一定是美好的東西。它留給我們的更多是青春逝去的哀傷,和碌碌無為的滄桑。所以沒有「效率「的夢想又如何輕易實現。所以只要目的是好的,達到目的的手段縱然有些尷尬,但又不突破某些底線,「以孔孟之心行曹劉之術」,才是真正的大善——這正是我所認為值得追求的東西。然而城府和權術並不是一朝一夕可成就,如何把握手段的底線,根據自我價值觀和道德範圍去行事其實很難。很多時候不知不覺就變成了壞人,慾壑難填。有人說自己沒有雄心,只想過點平淡的生活,以上於己無關。但是好好活著本身就是一種無法避免的需要追求的文明屬性。舉例來說,其實每個人都是有「原罪」的,它不是指生命本身,從本質上講就是你自認為沒有償還的愛和沒有阻止的惡。比如父母對自己無私的愛,愛的本身也在迫使你好好活著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因為對世界來說你可能只是一個Diaosi,但對父母來說你卻是整個世界。這種努力生活的負罪感便是一種「原罪」。說中了吧?中國人各種躺槍。之前說過我的價值觀的三大「公理」——
人是動物屬性和社會屬性統一的生物作為生物體人人生而平等自由每個人的價值觀脫胎於自己的文明前兩者說的很多了,下面說一下第三點——局限性。首先我不是什麼高人聖人,有著顯而易見的局限性,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如果只有前兩點而沒有局限性將是災難性的。因為那樣的話你就像一個悲天憫人的上帝,或者瑪麗蘇聖母。因為縱使中東恐怖襲擊你也要和對待親友一樣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文化和距離的疏遠就不如喪考妣。你對任何爭議都不能抉擇,因為你不能因為自己的種族有偏見,你會發現認知根本沒有基礎或自相矛盾,搞得自己筋疲力盡,而不這麼「高尚」的話又無法容忍自己的狹隘局限。或者只能看破紅塵,遁入空門?這些其實都是因為時間和空間,以及文明發展階段的限制導致的。文明沒有達到某一高度,我們是無法正確接受它的那些高級文明觀的。就好像忠君報國的岳飛,他的時代沒有科學的發展,沒有社會認知的積澱,沒有人本位的教育,因此他根本無法擺脫自己的觀念,縱使他有過一瞬間懷疑為什麼要忠於一個君主,但是他也無法繼續思考下去——因為他缺乏的是整套現代文明!而我們的時代在後人看來又會不會像我們看古代的迂闊呢?所以縱使你是完美主義者,要把一切認為最高尚的文明價值都踐行,那你又如何確定這些價值不會錯呢?那如果以後因為星際移民的需求,人類厭倦肉體的脆弱,短暫和桎梏,把意識注入機器,或者抽離出純粹的意識,可以以光速前進,而且意識可以融合,整個文明轉化為集體意識。那麼你又怎麼設想那時的文明價值?再回望你堅持的這些會不會覺得滑稽可笑?所以甘心接受自己的文明局限性吧,為自己設置一個此生不大過時的局限。局限之外也有無盡的自由——局限之外你也不會有那麼多所謂的莫名其妙頑固的底線了。更不會對一些人一些事的認知感到痛苦異常,也能心安理得干點實事,比如題主的商科也能實踐高尚深刻的價值,不會憤世嫉俗一事無成。要知道大家做的事情都是相似的,不同的是看待世界的方式和眼光。上自己做的一幅圖並不覺得自己有能力和境界給題主什麼實用的建議。所以我寫的東西你大概看看就好。
只是每天刷著題主的狀態,一直很敬佩你把很多東西說出來和實踐下去的勇氣,所以想從旁觀者的角度多幾句嘴。我記得題主原來和我講到過,樂隊里你是唯一一個沒有把伯克利當成dream school的人,題主也很早就表現出了學商科的打算,我猜你應該不會沒想到商科方向的功利性吧。但既然權衡之後選擇了商科,應該是做好了商科藝術兩手抓的心理準備。至於探究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我個人倒覺得要求一個人18歲就弄明白自己畢生的追求,有點過於嚴苛了。對於一部分人而言他們已經找到了,但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是一個需要不斷摸索和調整的過程。
但我自己也只是大多數人,在這方面沒有過人之處。而且對於你現在的處境,千古的雞湯里很多還是比較切中實際的,他們的經歷也更豐富,我就不班門弄斧了。我的角度和千古略有不同。一個人太忙,而且要在眾目睽睽之下保持自己的形象,真的是很累的事情。整天接收信息,可能理解就只能停留在「知道了」的層面了,也許需要一些時間來消化一下呢?
我也知道你現在每天都很忙,但或許你可以每天抽出一點點時間來,哪怕五分鐘,關掉燈,不做任何事情,就一個人安靜而且專註地放空一會。這裡的放空,指的是不要再想networking,GPA,不要想那些和別人的不愉快,也不要想你的畫和音樂。所有你擔心,嫌惡,甚至喜愛的,都先別去想。就像電腦用久了,會被各種進程把速度拖慢了;手動結束掉那些進程,至少可以讓電腦變快一點點。(畫畫和音樂本身是可以起到忘掉瑣事的效果的,但現在讓你焦慮的事情太多,個人猜測還是先完全放下比較好)
從個人經歷看,雖說主觀上不去想那些必須處理的事情,這段時間裡我會想到很多其他的東西。就靜靜地看著黑暗中身邊的事物,聽著聲音,會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看過的書,還有以前經歷過的事情。然後試著不要帶感情地去看自己以往的感受和想法。我知道這一句表達的很奇怪,但總的意思就是去嘗試著旁觀,但不帶感情地,去看自己腦子裡的東西。如果完全想不起來什麼,或者實在太累了,那也不要強迫自己,靜靜地,但一定要專註地感受著自己的呼吸就可以了。然而我自認是很膚淺的人,而且依然在膚淺的路上越走越遠,所以並不知道這個辦法能不能行得通。只願能給題主帶來一點啟發。你沒有在努力。
《穿普拉的女王》安妮海瑟薇扮演的女主Andrea彷彿再怎麼努力,都做不好自己的工作。面對尖酸刻薄的上司Miranda派發的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努力如她也怎麼換來這樣的評價:
Miranda : Do you know why I hired you?
你知道我為什麼雇你嗎? I always hire the same girl... stylish, slender, of courseworships the magazine. 我總是雇類似的女孩子……時髦,苗條,當然還有崇拜這本雜誌。 But so often, they turn out to be... I don"t know,disappointing, and um, stupid. 但總是,她們變得……我不知道,讓人失望,變得愚蠢。 So, you with that impressive resume andbig speech about your so-called work ethic... 而你,有漂亮的簡歷,還有夸夸其談的說自己是工作狂…… I, um ……thought you would be different. 我~ 我以為你會不一樣。 I said to myself, go ahead, take chance, hire the smart fat girl. 我對自己說,去吧,抓住機會,雇一個聰明的胖女孩。 I had hope, my god, I live on it. 我有過希望,天呢,希望是我的動力。Anywayyou ended up disappointing me more than them, um, more thanany of the other silly girls.
總之你卻比任何其他蠢女孩都要來得更讓人失望。委屈而懊喪的她轉而像平易近人的時裝編輯求助
Andrea:um, I really did everything I could think of...I don"t know what else I can do because if I do something right, it"s unacknowledged
我真的做了我能做的……我不知道還能怎麼做,事情做對了,好像是應該的She doesn"t even say thank u.But if I do something wrong, she is vicious 她連謝謝都不說如果我把事情做錯了,她就像個巫婆So quit辭職好了What?什麼?Quit辭職
Quit?辭職?I can get anther girl to take your job in five minutes...one who really wants it我可以在五分鐘內找到一個非常想要這份工作的女孩頂替你 No. I don"t want to quit. That"s not fairBut u know, I"am just saying that I would just like a little credit for the fact that I"am killing myself trying不,我不要辭職,這不公平。我只是說,我想要為自己的努力…贏得些獎勵Andy, be serious安迪,現實點You are not trying你根本沒有努力You are whining你在抱怨What is it that u want me to say to u?Do u want me to say "Pooru.Miranda"s picking on u. Poor u. Poor Andy"?Wake up!你希望我對你說些什麼?要我說「真可憐 馬琳達又欺負你了 可憐的安迪」醒醒吧She"s just doing her job她只是做他的工作Because this place, where so many people would die to workYou only deign to workAnd u want to know why she doesn"t kiss u on the forehead and give u a gold star on your homework at the end of dayWake up sweetheartOkay. So I"am screwing it up在這裡,有更多的人是熱愛這份工作,而你是被迫的。你還抱怨她為什麼不親吻你的額頭,每天給你的作業批個金色五角星醒醒吧,親愛的你沒有在努力。只是感動了自己,別人問你為什麼會這樣?也只能說我也不想這樣,我只希望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無知忐忑。哲學與與藝術能這麼容易觸碰到的話,人人都是柏拉圖了。
盲目找一些自以為對自己有幫助的講座藝術品妄圖提升,只能漸漸迷失,老虎吃天,無所下口。我老師的QQ簽名:人生重要的不是所處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想有所體悟,更多應該從興趣出發不急功近利,不囫圇吞棗。喜歡才去做,點滴體悟,不是一步跨到那些形而上的有深度的理論體系。劉墉的一篇文章《人體的機器》,也許能解答題主的問題
從檢查身體里某種化學成份的含量,能預知一個人自殺的傾向;
從染色體的排列異常,能分析出與犯罪的關係。甚至連梵谷作畫的強烈色彩,都有醫學界的人認為與他用的治療藥物,所造成的刺激有關。-------------------------------------------------------------------
我很喜歡跟醫生聊天,因為他們常能講出蠻「唯物」的道理,在我這個相當唯心的人聽起來,有一種特殊的刺激,也能幫助反省。 其實用「唯物」這個詞是不夠精確的,倒不如說是「很實際」,他們常把人的身體當成一架機器,壞了就要修理,不修就會出問題,甚至連情緒的變化,都能用科學的方法來分析。 譬如說從檢查身體里某種化學成份的含量,能預知一個人自殺的傾向;從染色體的排列異常,分析出與犯罪的關係。甚至連梵高(VincentVangogh)作畫的強烈色彩,都有醫學界的人認為與他用的治療藥物,所造成的刺激有關。於是當我們把出了問題的靈肉之軀帶到醫生面前,他們很可能把它當作「物」來分析研究,對準那出了問題的地方修理、治療。 昨天晚上,紐約著名的藝術收藏家楊恩勝醫生到畫室來聊天,便又帶給了我一些新的感動,他說: 許多畫家,你看他老年的作品不怎麼樣,卻絕不能否定他,因為如果拿出他中年期的作品來看,可能好得不得了,這有什麼辦法呢?人的身體是有限的,譬如我年輕的時候記憶好極了,可是現在叫我記東西,卻得拿出本子寫,因為動不動就忘。 當一個畫家的身體情況改變,眼力不行了,手發抖了,體力差了,當然畫風也得改!年輕時畫工筆勾勒花鳥,這時難免要改為粗筆寫意,甚至潑墨。所以一個時期畫一個時期的東西。少年時不必裝老,老年時也不要強作少年。一個人的藝術地位,是要以他各個時期的不同成就來衡量的。」 他的這段話使我想起有一次詩人朋友聚會,大家都有個感覺,就是成年時作品所使用的辭彙和典故,居然大部分是學生時代習得的。中年以後,儘管吸收的不少,也試圖強記一些東西,卻難得有多少能自自然然地流到筆端。 我也確實發現,由於國內的教科書是統一的,每幾年會有些更動。居然由記者或作家們寫稿時所用的詞語,常能分析出他們大約是那一年次的。因為同時間學到的東西,尤其是古文中的特殊句法和辭彙,很自然地被帶入他們的作品之中。 此外你會發現,年輕時喜歡用險怪艱澀詞句的作家,往往到了老年變得平易,這一方面因為他們的人生境界高了,不再需要賣弄淵博。另一方面,更由於經過歲月的過濾、遺忘,自然留下那最常用、最實用,也最真切的東西。他們的作品確實不再綺麗、辛辣、詭譎,而變得平淡,但是平淡得妙,彷彿搖籃邊母親的話,更能直接觸動我們的心靈。 問題是,他們如果沒有少年時的飽學,青年時的峭拔,中年時的雄渾,就不可能有老年時的平淡入妙。 我覺得人生就像是開礦淘金。像你的這個年齡,體力、記憶力都強,就要努力地挖掘,盡量地吸收,不要怕腦子裝不下、庫房不夠大,而當唯恐不足地充實,真正做到博學強記。 青年期則是將礦砂分類、學問分門的階段,也就是開始求精。到了中年,雖然看來擁有的礦砂愈來愈少,卻正是你體力可以處理的量,也正是你可以運用充分經驗,提煉出純金的時刻。 至於老年呢?那是你可以把純金打造成精美藝術品的時候。在打造的過程中,那金的重量不會增加,甚至可能因為切割燒熔而損失,卻能進入更高的境界。實踐出真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
看了前面人的回答。其實我很為題主抱不平。有人說題主沒努力,有人說他想太多。
可是我只是簡單的覺得題主只是沒清楚一點:人生而一世,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並不是自己去渴望去努力就能在某些領域有所領悟的。 有一部分人在某一個領域特別擅長 ,但是並不擅長其它的很多領域。可能在普世的價值觀里,畫家,哲學家之類的才是有深度不膚淺,是被追捧被崇拜的對象。可是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有這些領域的感悟力的(因為先天或後天的原因)。就像中國以女生年輕,高挑,勻稱,膚白為美。那麼所有的女性就要去追求這些嗎?
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古代學生科舉,一直到老都沒中。我們都會覺得他們可笑可憐。可是你會不會覺得,你在追求所謂的藝術哲學上的領悟力不膚淺的時候是在犯同樣的錯誤。
或許因為你從小的思維方式和教育背景,導致你沒有感悟這些的能力。或許因為你的基因決定你的大腦構造不適合這些領域。所以有可能你經過很多努力後,可以變得你所謂的不膚淺,也有可能你努力一輩子,也只學得個不會唐詩也會吟。
並不是因為你看不懂那些名畫,所以你就膚淺了。並不是因為你看電影只看了個故事,所以你就膚淺了。
我覺得你有你感興趣或者擅長的領域,然後在適合你的領域,加入自己的思索,努力做到更好。在你不擅長的領悟,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好好學習。
不驕縱,不狂妄自大,不不懂裝懂。如此便不算一個膚淺的人。
我看電影從來都是看故事,看畫只是看畫,攝影大師的作品對我也只是拍得好一些的照片而已。看名作只是看故事。我也曾去努力,也曾深深的自卑。我一直羞於承認。也一直在思索。直到看到題主的問題,我才突然明白我們只是被這個世界所謂主流的價值觀洗腦了。我們不是非要所謂的不膚淺的。世界之所以美好就是因為它的差異性,我們只需要做自己。希望我的回答對題主有所幫助。也希望能做更好的自己。主次別搞錯了。
為了討周圍人的讚賞去涉獵過多,自己卻感受不到樂趣,而且學到了也是細枝末節不成體系,未必是什麼好事。
為自己培養一個興趣,題主就能慢慢不浮躁,而周圍的人若能欣賞題主的興趣便是更好。因為心靈純凈所以思想深刻————————加一句:因為精神雜駁所以內心粗鄙
首先,別被follow your heart之類的口號迷惑住了。關於這一點,請去讀一遍魯濱遜漂流記,看看他出發前他老爸對他說的話。這世界上真正明白自己想要做什麼的人是很少的,而且實現過程中無一不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和機會成本,更不用說其中很多人其實是處於「除了這件事別的什麼也沒辦法做」的狀態,才實現了在單一領域的成功。
然而,商學院的文科生更多是「其實什麼也都可以做一做」,所以才跑來讀這種沒有什麼特色但就業風險又小(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讀商總比讀文學要好找工作)的科目,顯然不大符合上述那種情況。
所以,你最好承認自己是個沒什麼愛好的略微無趣的人,因為你的注意力長期無法集中在某個方向,所以才導致你似乎對什麼也不夠了解。然而,又一次然而,這並不是什麼不好意思的事情。你再去看一遍魯濱遜的開頭,從那本書到現在,世界上的大多數人也是碌碌而平淡的度過一生。如果你只是為了找一條路而去找路,最後必然是慌不擇路的結局,就像你現在遇到的情況一樣。
所有的深刻,都是時間和努力堆積而成的。你打算成為一個深刻的人的話,首先要明白這更多的是一種投入而非收穫。這世上聰明人很多,但深刻本身並不等於相應的回報,專註更多時候也僅僅體現為個人的樂趣,或者同好交友的小圈子。那麼在你打算為深刻而投入之前,我先來問一些問題:
這星期的作業寫完了嗎?
這學期的論文搞定了嗎?快要期末考了,複習得如何?教科書都吃透了嗎?教授留的參考書,讀完了嗎?教授們的功力,萬分之一有get到嗎?你把上述這些事情都搞定得話,就比大多數人在商科的認識深刻得多了,而且至少能幫你弄個好看的gpa,那為什麼不先把這些做好呢?
在商科深刻一些,跟在音樂美術方面多懂一些,有什麼本質區別呢?先安身立命,再慢慢考慮真愛問題吧。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躬行。你動起來了了,你周圍的一切也都隨著你動起來了。這是一個整合的過程,在你的整合中,你想要的答案自然水落石出。
畫就是畫,詩就是詩,故事就是故事。 沒有什麼本質。解讀不同,看到的自然不同。你沒有能自己去解讀這些,一可能是你沒有解讀的能力,而是你早已超然無需解讀,我覺得你是一。獲得解讀的能力,跟學好其他的東西,我覺得挺像的,無非就是先天的天賦加後天的努力。先天的天賦就在那了,只有靠後天努力咯。努力解釋你遇到的事情,解釋不了就創造一套自己的接受,對待這些事情的方法。日常飲食也好,夜深一個人在陽台仰望宇宙星辰也好。然而有些事不是努力就能做到的,有志者事竟成就是胡說八道。你自然不可能解釋一切,那就盡量做到自己可以沒有猶疑地對待,處理這個世界和遇到的事情。其實看畫就是畫,讀詩就是詩挺好的,人活一世如此坦然,這樣的境界倒是不少聰明人永遠達不到的。
敏感也是一種天賦
天了嚕感覺題主好委屈。高票說的是什麼鬼....題主他要什麼在他形成了自己獨立的三觀以後他自己會知道,他現在問這個問題是想讓大家幫他而不是讓你在那1234列個表讓他來選他的人生要怎麼過吧
首先不知道題主為什麼說自己膚淺,我覺得你這只是看事物不夠深入,不能獨立思考而已吧。
其實我以前也會這樣(說得好像現在不是一樣),尤其是初中時身為果粉的我( ??_? ?)
說實話現在而言對一個事件的解讀通常會有一個主流的深度觀點(比如當時我堅持信奉的TG抗戰無用論),當然所謂的深度也都不一定就是事實。建議題主能把各種的解讀都看一下,並且結合說出這些話的人所處地位身份背景分析一下他們為什麼要這麼說,說完有什麼利益
舉個例子,前段時間不是各大財經媒體都在鼓吹房價泡沫堪比上世紀日本很快就倒,一線城市買房遲早血本無歸嘛,題主可以想一下,這是事實嗎?如果不是,他們為什麼要這麼說?有什麼好處.....
又或者說,前年就開始說的中國實體經濟要崩盤,血汗工廠陸續轉入東南亞,為什麼至今為止並沒有很明顯的現象呢?
建議題主沒事多想想這類問題。很快你就會發現...各種due還沒趕完複習也沒復還得去約會哪來這麼多時間想這些有的沒的啊233333333
還有就是題主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觀點影響!要保持獨立思考!!!
最後祝我期末順利,題主能夠早日成為那個有深度的人!送上我泡鎮樓!╭(°A°`)╮我覺得吧,品位這種東西是要靠積累和時間的,不是說你逛了幾個博物館,聽了幾首經典,看了幾本名著就一下子有的,這是潛移默化形成的東西。我大學的時候就和題主一樣,希望接觸各種流行文化讀書,看電影,聽音樂,逛博物館,起初什麼都不懂,但每次逛完了都傻呵呵的覺得自己的檔次提高了,但當別人問我時,除了好,精彩以外說不出個什麼深刻的東西,漸漸的會很受打擊,但是時間長了,你會發現,漸漸的,你能去區分什麼是好的壞的,什麼是你喜歡的不喜歡的,很多時候,看到一幅畫,聽到一首音樂,讀到某句話你會有共鳴,會開心會難過會流淚。這個時候你你發現你的鑒賞能力真的提高了,慢慢的也有人向你諮詢,找你推薦。所以啊,不要急,慢慢來,你還才18歲,有在世界藝術文化中心,比絕大多數人都有優勢的,我相信你堅持下去,一定會發現現在困擾的問題早就悄悄溜走了!
讀書,然後思考,然後在帶著問題讀書。
根據自身經歷,兩年前不讀書的我和這兩年讀了點書的我判若兩人,而且我僅僅讀了幾十本而已。
在書中我發現大多數成功的人愛讀書,毛澤東、Elon Musk等等,而且善於總結思考。
當然部分小說除外。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