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科研,只為當大學老師而讀博,這種做法對嗎?

---------2015.09.30第二次更新-----------

再次謝謝大家的回答。

看了大家的回答,我想說,自己也不是非要當大學老師,而是在想,要不要走科研這條路。

我從小到大學習一直算是中上等,但是很少喜歡過,多數是因為好強。初中的時候,學習好,媽媽會給我獎勵,高中的時候,學習好,媽媽會開心,慢慢的,家人都知道我成績好,所以自己也沒法不學習,不然就覺得很丟臉,也算是滿足自己虛榮心?可以說,學習可以帶給我成就感

我確實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喜歡音樂,大學還組了個樂隊,喜歡攝影,沒事打打醬油發發圖片,喜歡做手工,做各種各樣的東西。更是因為我對生活的熱愛,所以我想努力學習,將來有一份好工作,多賺錢,來滿足自己的愛好。

身邊人給我的評價就是,我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因為平時愛玩,感覺什麼都玩了,什麼都嘗試了,但是學習成績也沒耽誤(但是我覺得自己努力學習的時候的確實很努力啦),所以自己在想,如果把自己的這個學習能力,放在工作當中,是不是更適合我呢。

其實我有時候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喜歡上科研,我覺得本科三年(今年大四)都沒好好做過實驗,可能如果自己認真去做了就會喜歡?

-------------------完-------------

----------2015.08.15第一次更新------------

謝謝各位解答,我說一下具體情況。

上大學給自己定下的路就是讀研讀博出國然後回來當大學老師,因為大學老師職業相對來說自由一些,不坐班,而且有兩個假期,感覺很好,但是自己越接觸科研這方面,越覺得自己不喜歡科研,不喜歡做實驗,之前看過很多關於博士的知乎問答,我覺得一個對科研不感興趣的人,讀博是非常痛苦的,而且可能根本沒法畢業。

不說讀博,我覺得讀研都很痛苦,做三年實驗。可是很多人也說,其實工作更無聊,還不如做實驗,做實驗有時候還能找到些樂趣。

也有很多在讀研究生生跟我說,他們很後悔讀研,我大學成績其實還不錯,之前也沒那麼討厭做實驗,不知道是不是被大家說怕了,開始特別厭惡做實驗。

很多人跟我說,現在很多大學老師其實也就是在「混」,也有專心做科研的,但是相對來說少。總體來說,我覺得這個行業對於女生來說蠻適合的,但是還是對科研提不起興趣,我愛好太廣泛了(或者可以說,就是愛玩?),但是我不怕吃苦,我覺得年輕的時候還是多努力比較好,所以我願意為自己的發展強迫自己讀書,但是我不知道吃這個苦有沒有意義,學歷高真的有用么

哦對了,我性格是一個不願意迎合大眾的人,說白了就是不會拍馬屁,不是那種人際關係大牛,這也是我想當大學老師的原因,覺得大學相對來說沒有那麼社會吧

Ps 我本科是理工方面,感覺踏上這條船就下不來了,要麼科研做到底,要麼趁早轉行。因為我們這個行業門檻就不低,最次是研究生,所以如果想有所發展還是要讀研。


剛好前天跟導師談過畢業後的去向, 上來陳述一下導師的觀點(僅供不太想搞科研, 想當老師的物理專業博士們參考):

  1. 博士畢業直接找教職是可以的, 但是要去差一個到幾個等級的學校。
  2. 一個博士生直接去學校需要從最底層的教職開始混, 比如講師, 甚至是助教, 工資和待遇十分感人。

  3. 目前階段, 中國大學在改革過程中「矯枉過正」,從過去的保守和論資歷一下變成全面強調競爭,其慘烈程度甚至超過美帝,穩定有保障的職稱很難拿,一切靠科研實力來競爭上崗, 學校隨時可以讓你滾蛋。所以現在學校裡面官方稱教學為「崗位」, 而不是「職位」。

所以, 導師的建議是:博士直接去二三流學校當老師一樣混的慘,如果想要穩定安逸,出去做幾年博後, 回來可以直接空降一個二三線城市的二三線學校的副教授甚至是教授,然後在教職上水一水, 隨便做點科研什麼的。

所以結論是:當個老師穩穩定定是可以的, 但是,即使不喜歡科研,也需要堅持做科研到博士後, 然後入職到一個差學校的好職位,兩年博後換取二十年輕鬆穩定。

最後一點建議, 想了解某個行當就直接去找這個行當裡面的人。 雖然我不好猜測誰跟你說的, 但是一般說大學老師輕鬆的大都是局外人, 還在拿改革之前的大學老師說事, 然而情況早已今非昔比, 而且政策一年一個樣兒, 即使局內人也很難說清未來走勢。而局外人的另一些印象完全就是臆測(比如老師有假期, 清閑,又比如大學裡面人際關係簡單)。


謝邀。

首先明確一點,不喜歡科研,就不要走科研這種路,這條路很辛苦,又不是升官發財的捷徑,你走它幹嘛?

但我不反對為當個大學教師而讀博,因為這通常是得到這個崗位的必要條件,只是建議得到這個崗位之後,不要硬著頭皮搞科研,一個人不喜歡科研而被環境逼著投入科研,這種日子其實很痛苦,一定要想清楚這點,並且要知道,你其實可以有其他的選擇。

下面我結合中國高校實際情況解釋一下上面的觀點。

就現在的情景,高校最歡迎科研出色的人,事實上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會有足夠發展空間,才有光明的前景

如果科研不行的話,退而求其次,你必須喜歡教育,能把教學搞好,這也勉強算合格,可以收穫到學生的感激,可以說有名但難有利,畢竟教育不是商業,不以金錢為目標,但個人一定要有被邊緣化的心理準備,否則你心態就很難平衡,畢竟教學要搞好投入並不會比科研少到哪裡去,而多數中國名氣較大的學校普遍重科研輕教學

科研不行、教學也不行的,在高校就是混日子,這樣的人哪個學校都有一批,是客觀存在,對學生來說雖然有點「誤人子弟」,但這批人自己的日子卻過得通常比較輕鬆,只要個人不求名利,其實還算不錯的。

自己選吧!


題主以為在大學當老師很容易嗎?

我先告訴題主一個殘酷的事實:如果你科研搞不好,沒可能在大學找到教職,除非你願意去比你現在的學校差得多的一些野雞學校,教一些根本不想學習的學生。

當然,如果題主想留在稍微好一點學校也可以,那隻能拿到不穩定的非tenure-track教職,比如instructor或者lecutrer之類的,合同一年一簽,學校隨時可以讓你走人。你的薪金微薄,基本上溫飽有餘,但就不要想什麼比較好的生活質量了。如果題主是喜歡生活的人,不走大學老師這條路,可以掙的錢多得多,這樣你才有餘錢支持你的愛好。

我覺得題主可能還不明白現在學術圈裡面找工作的難度:往往100個PhD裡面只有10個能找到教職,這已經是在不考慮學校好壞的前提下了。最後能留在學術圈裡的鳳毛麟角。

題主想只教書,不搞科研,輕輕鬆鬆地拿個穩定工作,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反了。隨著搞學術的人越來越多,基本上好一點的大學只給科研做得好的人留有長期職位,一個位置放出去就幾百個人搶。

另一個方面,題主想教什麼課?如果是比較advance的前沿課程,題主沒有好的科研是教不好的。如果是本科生基礎課(比如微積分、線性代數之類的),大把人可以教,學校甚至找幾個博士生、博士後就可以了,又便宜,又好使,不好好乾活就可以把獎學金(也就是TA的工資)停掉,讓你捲鋪蓋走人。這種位置大多是臨時的,說不好你幹了一個學期學校就找到了比你更好使的人,讓你走人。

這種臨時教師職位的工資極低(一般相當於博士後的工資),基本上就夠你租房和吃飯,而且隨時有失業的風險。下面有人說這種生活也可以的,大家可以參考張益唐先生證明有限素數間距之前的生活。題主既然不想科研,我覺得沒必要受這個罪,付出同樣多的努力完全可以在別的行業拿到更高的起薪。

所以,題主別做夢了。要想呆在大學裡面,老老實實做科研吧。


你這個……是悖論啊。

不愛科研別說當大學老師了,我覺得你博士畢業都存在問題。

目前的形勢是211以上高校的博士畢業要求在迅速向該校副教授的職稱評審要求靠攏。而一旦留校之後,評審副教授的時候所有科研成果是以留校之後開始計算的,就是說你之前博士時期搞得科研是都不算數的。

要是沒有對科研咬牙切齒的愛,我覺得大多數人是堅持不到副教授之後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高校的青年教師把副高職稱叫做「鬼門關」,過了這一關,就好像長期被悶在水裡的人終於可以浮出水面透口氣了,可以活的像個人了。

過不了這一關,那就是在地獄過見鬼一樣的生活。

人生苦短,還是干一點自己感興趣,能夠覺得身心愉悅的事情吧。

幹啥非擱著一棵書上死磕呢?

借用一下我導師在我的讀博申請書上簽字時的原話:好好活著多好,讀什麼博士?


不知為什麼,看了題主的描述,我一下子想起了下面的畫面:

在現實的高校科研競爭中,題主面對地很可能是一個又一個的類似塔矢亮的對手。如果我們不是進藤光這樣的天分又高又開外掛的主角,最好做好成為配角的覺悟。什麼?你問配角是誰?我給你標一下:


這種只想教書的「好日子」早就一去不復返了。貼一篇自己的文章,看看lz是否喜歡這種科研狀態。

科研這條路

本來是打算交了博士論文之後才開始寫這篇文章,但是之前讀過網上別的博士寫的一些書籍和資料,自己也一直不停的在寫blog,所以感覺這篇文章已經基本成熟,再加上最近科研毫無進展,故寫一篇文章來紀念一下自己的博士生涯。

1. 專業選擇。

可能很多選擇本科讀數學的人都有這種經歷,在高中的時候就有一種所謂的偏科,會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數學物理上面,而且參加各種競賽也能夠順利拿獎,對於語文英語就是得過且過。拿競賽獎狀之後,要麼就開始保送各個高校的數學系,要麼就開始準備高考。高考完了之後面臨著選專業的問題,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怎麼可能知道大學裡面的專業是學什麼,幾乎就是瞎選,高中擅長學什麼就開始選擇什麼。

2. 本科生涯。

剛進入大學的時候,身邊的人要麼是競賽保送的,要麼就是高考高分考進來的。在第一年的時候,基本上就開始分成兩類人在走。一種是天天努力學習的,一種是幾乎不學習的,就靠考試前突擊過日子。也不知道是不是高中生活的延續,在第一年的時候非常認真,在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上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也做了不少的數學習題。在C++之類的重要課程上面繼續不花時間,繼續著自己高中的偏科日子。這件事說來也巧,正好在大一的數學分析習題課上認識了張老師。有一次碰巧遇到張老師,他給我說打算下個學期辦一個討論班,講一下他最近關注的一些書籍和論文,並且說這些書籍只需要大一上學期的內容就可以了。當時聽上去很有吸引力,就滿口答應下學期開始著手這件事情。到了第二個學期,討論班果然開始了,再加上廖老師,當時也湊了幾個努力學習的同學,就開始讀張老師想讀的那本書 「One Dimensional Dynamics」。第二個學期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張老師在講,堅持了一個學期,終於把那本書的第一章差不多講完了。其實當時自己也就是在下面聽,但是什麼都沒聽懂,聽來聽去就感覺在用Lagrange中值定理,確實只用了大一數學分析的內容。說實話,堅持讀一本書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一邊還要寫論文,還要教學。到了本科第二年的時候,張老師就問我們幾個學生,有沒有興趣自己試著講,當時可能也是想挑戰自己一下,就自告奮勇上去講了一次,雖然自己也只有大一的知識儲備量,但是讀那本書,一行一行看其實只要花時間還是沒問題的。在下面自己花了很多時間,準備了一次,因為都是涉及一些基本的計算,最多涉及到級數求和,所以第一次試講就非常成功。這樣就在無形中極大的激勵了自己,堅持這個討論班堅持了兩年。後來到了第三年結束的時候,正好有一個研究生的暑期學校,在尤老師的大力幫助下,推薦我跟著那些研究生一起學習,聽一些講座。就在當時的暑期學校上面認識了現在的老闆。

3. PHD生涯。

NUS的第一個學期就收到一篇90頁的論文,不過論文裡面有個巨大的漏洞,希望自己能夠找出來並且把它補上。第一個學期選擇了太多的課程,分析,代數,拓撲,PDE,導致自己也沒啥時間弄這篇論文。第一個學期的唯一收穫就是把博士生資格考試順利通過了。到了第二個學期,開始讀論文了,雖然自己之前也讀過論文和相應的書籍,但是給PHD的課題怎麼可能那麼容易就完成。如果那個漏洞那麼容易就補上了,怎麼可能十幾年沒人做那個問題。查一下網上的資料,2006年有人做出了類似的一個問題,不僅順利發了Annals of Mathematics,還給了國際數學家大會45分鐘的報告。相比之下,可想而知自己的這個博士課題有多難。在這個時候自己也沒多想,也沒想過換一個容易一點的問題,總想著自己一定能夠做出來,然後當時辦公室位置緊張,沒分到辦公室座位,於是自己天天都去圖書館呆著,就帶著自己的這篇論文,在圖書館裡面一頁一頁的看。

後來到了第三個學期,就要開始博士資格考試的口試了,需要做一個關於自己的研究方向的一個報告,然後系裡面會讓一些老師來給博士生打分,不行的話就要重新再來一次。在閱讀一開始的那篇90頁的論文的時候發現需要另外一篇文章作為基礎,於是博士資格考試的內容就以另一篇文章作為主要的框架。這個時候我又再次查一下這篇新的文章,同樣是發在Annals of Mathematics上面,而且自從1996年之後,關於這個課題也是幾乎沒有新的結果出現。這個時候開始覺得壓力很大了,就去找老闆,老闆說:課題不能輕易換,你要堅持做。不過這次的資格考試還算順利,口試一次通過。但是過了之後並不是輕鬆的開始,反而帶來了更大的問題。如果博士資格考試不通過的話還可以拿一個碩士學位走人,但是通過了考試就沒有選擇了,只能爭取博士畢業。苦海無涯,回頭已經看不到岸了,只能夠竭盡全力地游到對岸。游到對岸就意味著自己需要把論文的課題搞定,需要把一個非常難的問題攻克。於是這個時候就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非常痛苦的過了一年。

2013年4月份的時候,一件事情直接把自己從痛苦中敲醒,那就是年過半百的張益唐在孿生素數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且向Annals of Mathematics投稿,三周後被編輯確認無誤並且接收。他的生平經歷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鼓勵,至今記得他在youtube上面接受採訪的時候與記者的對話。「唐詩宋詞?我就說兩句,不想說它的出處。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看過他的生平事迹都清楚他為什麼喜歡這兩句詩,因為這兩句詩正是他一生的寫照。做數學研究的人都知道,過了45歲幾乎就不太可能有什麼特別大的突破了,45歲以後的體力和精力和20多歲的時候相比都嚴重下降,很少有人在接近60歲的時候能夠完成華麗的逆轉,但是張益唐做到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完成了質的飛越。回到自己,在PHD的期間確實走了不少的彎路,領略了很多艱辛和苦澀。正是張益唐成功的事迹激勵了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夠讓自己順利畢業。

再次回到自己的科研上。痛定思痛,決定努力一下重新攻克之前的問題,此時已經是PHD的第三年都快結束了,自己還沒有任何結果,辦公室的哥們都已經三四篇文章了,師門的師兄們也已經有了自己的paper,而且老闆明確表態,畢業的標準就是把自己的論文發表在Ergodic Theory and Dynamical Systems這個雜誌上。對於當時沒有任何結果的自己,壓力山大。於是,為了讓自己能夠順利畢業,就逐漸開始奮發圖強,再次從那篇錯誤的文章入手,重新從別的角度來審視那篇文章,看看能夠從哪些地方尋求突破。在那篇文章裡面,作者著重於研究一個叫做Fibonacci的多項式,在和老闆的交流中,發覺可以把Fibonacci多項式做出推廣,以尋求新的結果。終於,在PGP宿舍獨立工作一個月之後,搞出了自己畢業論文的第一步,也就是Real Bound Theorem。當時總算感覺放鬆了一下,可是告訴了老闆這個結果之後,悲劇再次發生。被老闆告知有兩個人已經差不多寫好了一個的結果(後來我知道他們發表在了Nonlinearity這個雜誌上),這就意味著自己不可能憑藉這個結果拿到博士學位,需要把原來的問題攻克才能畢業。這個時候PHD的第三年已經結束。

到了第四年,需要輪到自己真正攻克問題了,這個時候必須要做出來才能畢業,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導師給的論文課題是關於實係數多項式的迭代。在這個問題下,沒有任何額外的條件,這和那些每次科研遇到障礙就開始加條件的方向截然不同。做科研好比一支部隊在打仗,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風格。有的人就喜歡在一個鬼都打不到的地方亂放槍,把別人的論文改改條件就變成自己的文章,甚至連自己的條件是不是相互矛盾都不知道。但是有的人立志就是要做難題,這個時候就好比這支部隊接到的任務是攻下山頭,首先就必須打掉山頭上面的碉堡,就需要集中所有的人力和火力來攻取,就必須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排除其他所有障礙物。當時為了集中注意力,在第四年的時候自己每天晚上都在系大樓的四樓教室裡面呆著,因為安靜並且沒有人來打擾,特別適合思考問題。除了每天晚上到四樓獨立思考問題,每周還要和老闆討論問題,不停的看看有沒有新的辦法來做原來的問題。單調的生活就這樣持續了PHD的第四年。到了PHD的第四年快結束的時候,終於找到方法來突破原來的問題,至少看起來成功的希望非常大。不過悲劇再次發生,用這個方法來研究問題有一定的局限性,是不夠完美的,心情再次從大喜到大悲,感覺離畢業又再次遠了一步。不過這個時候要是放棄了就前功盡棄了,必須努力向前,作為一個第四年的PHD已經沒有時間用來彷徨了。經過兩周的不懈努力,終於做出來了,這個時候感覺離學位再次進了一大步。

4. 經驗總結。

漫長的故事講完了,這個時候希望那些覺得自己在數學方面很有天分或者覺得對數學很有興趣的本科生們長一個心眼,學數學考高分離真正的科研還差得遠。一個嶄新的科研題目在所有的PHD面前都是人人平等的,都是未知的領域,需要PHD花很多的時間去研究和探索。下面列舉的是一個博士生做數學科研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事項,當然我也只能夠在自己的領域裡面說說,別的專業的博士其實和數學還是差挺多的,可以作為參考。

(i) 極強的心理素質:之前高中,本科遇到的練習題,努力一下,和同學討論一下,說不定都能夠搞出來,花上幾個小時,幾天,甚至幾周,基本上就能夠搞定。但是對於一個博士生來說,沒有任何課題是在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之內就能夠搞定的。以前在高中和本科的時候都能夠不停地做出數學難題,於是就能夠給人帶來快感,讓人越來越有動力,越來越想研究數學。但是在讀博士的過程中,這種感覺肯定會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長期做不出來問題,讀論文帶來的痛苦,思考問題帶來的絕望。無論一個學生的本科成績多麼的優秀,在有科研經驗的老師面前,真的是不算什麼。被老闆bs很正常,科研成功一次就可以畢業了,甚至就能夠功成名就了(參見張益唐)。在這個非常漫長的四年,五年,甚至六七年的歲月里,一個學生要是沒有這點心理素質就不要混下去了。正如圖片所示:讀博士之前一直以為讀博士努力下去就會一帆風順,按時到達。結果實際的情況確是第二種,道路崎嶇不平,各種意想不到的艱難困苦,只有克服了這些困難,才能夠在PHD這條路上走下去。

(ii) 從開始PHD的那一刻開始,就必須忘記之前自己取得的所有成績,一切從零開始。以前很輕鬆的寫一下本科畢業論文就可以獲得優秀,能夠講討論班,甚至足夠在所謂的SCI雜誌上發表,這些只能夠說明在本科生當中屬於佼佼者。但是開始讀博士之後,這些就變得不算什麼了。好比你一開始住在五層小樓裡面,身邊都是平房,自然顯得很強。但是後來隨著自己的成長,坐標系也就悄悄的發生了變化,身邊的人也跟著變化,對手已經不是本科生,而是從本科生中間選出來的優秀者,難度顯而易見的增加了許多。

(iii) 對於一個普通的博士生來說,自己想獨立搞科研幾乎是不可能的,想脫離老闆而獨立搞科研完全是自尋死路。一開始讀博士的時候由於本科的習慣,總自以為自己的想法很牛逼,很可能做出大東西,後來發現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作為老闆,在科研領域已經打拚了十幾年,在經驗和能力上面通常都在博士生之上。通常一個博士生自己提出一個東西,要麼是別人做過了,要麼是根本沒有什麼意思,沒有人在乎。如果讓博士生自己選擇論文課題,要麼選擇得太難,根本不可能完成,要麼就是別人已經做過了,根本沒有繼續研究的必要。對普通的博士生來說,奉勸大家,基礎不夠就老老實實從底層做起,從老闆推薦的論文和書籍一點一點的慢慢開始,千萬不要想自己去選擇一些論文課題來做。往往一個領域有著自己非常難的問題,通常這些問題是不能夠直接留給博士生來做的。這個時候不能夠從正面去攻取這些題目,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迂迴,而這些迂迴往往依賴於導師在本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經驗。此時導師給學生推薦的書和論文會從側面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研究問題甚至解決問題提供非常大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導師很可能根據學生的科研進度提出階段性的題目,以降低學生科研的難度。通常來講,老闆提出的問題和想法,博士生有的時候哪怕只是取得了部分的結果和進展,都會遠遠高過自己獨立選擇的題目。

(iv) 在博士的生涯中,曾經見過有的老闆會幫助學生寫論文,甚至送論文給學生,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老闆都會做這些事情。博士生自己做不出來問題,很多老闆通常是不會給予非常直接的幫助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博士生自己想辦法來解決問題,克服障礙。在學校裡面,通常的觀點是:寫不出論文是學生的問題,不是老闆的問題。對於一個數學系的博士生來說,即使你的論文想法已經非常成熟,細節全部都能夠過去,要把它寫成一篇能夠發表的論文也是一條非常艱難的路,而且這條路也很不好走。之前本科的時候,一般的關注點都是學生學了多少東西,懂得多少東西。到了博士階段,已經沒有人在乎學過多少東西,在乎的是做出了什麼結果,能夠發表什麼樣的文章。要發好的雜誌,就需要一個好題目,這個問題通常都是難題。在這些問題前面,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是一個一個獨立的靈魂在奮鬥。此時此刻就需要博士生自己克服很大的心理障礙,想畢業就要一直堅持做自己的課題,堅持下去才能夠知道自己能不能夠成功,才能夠知道自己究竟能夠走多遠。在這個過程中,根本不敢去想能夠走到哪一步,只能夠咬緊牙關堅持走下去。科研這種只有一個人在走的路十分考驗一個人的忍耐力和承受力。跟別的事情不一樣,比方考試什麼的,都是大家一起混,怎麼混一般都不至於混到最後。但是科研這種事情,就和一個人到海裡面游泳一樣。游著游著,猛一回頭,尼瑪就只有自己一個人在游泳,而且已經看不到岸了,只能夠一個人努力往前游。做科研難題的時候,只有自己能夠幫助自己,只能夠一個人竭盡全力地往前走。

(v) 對於數學系的人來說,由於不需要像別的專業一樣做實驗,所以時間非常自由,除了干一些教學工作,剩下的時間都是自由安排。這種自由職業者如果時間安排不當,很容易產生拖延症,陷入PHD的時間陷阱而不能自拔。對於搞純數學的PHD來說,一個PHD的課題絕對不是在幾個月之內就可以完成的,一定會有一段時間沒有任何的進展和突破。這個時候由於要克服自己的心理壓力,很容易在自己的科研課題上面產生拖延症,好比牛頓第一定理,在沒有外力的催動下,自己的課題一定會停滯不前,能畢業日期也就離自己越來越遙遠。如果出現這種問題,需要及時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戰勝拖延,免得造成更大的困擾。

最後一條,如果一個人在本科或者碩士畢業的時候在工作和讀博之間搖擺不定的話,這個時候選擇工作基本上是正確的。如果本科或者碩士論文都寫得要死要活的學生,是非常不適合繼續讀下去的。哪怕博士生涯剛剛開始,這個時候立刻逃離也是非常明智的決定。做科研的時候需要把它當成一份事業,而不是當成一份工作。世界上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為什麼選擇一條那麼艱難的路來走呢。其實,要做一番事業,無論是任何領域的,都需要一個人不計回報的付出,不能夠像干工作的時候那樣計較加班費和休息時間。只要一個人在做的是自己的事業而不只是工作,無論這份事業本身能夠帶來多少的收入,無論在別人的眼光裡面這怎麼也算不上一個成功者的案例,在堅持做這個事業的過程中,就已經成功了。看著張益唐的視頻,想想也覺得「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來一發更新吧。

在「暑假」里被折磨到凌晨一點半的入職一年的嶄新嶄新的大學教師來倒倒自己腦子裡曾經進過的水。

我們曾經都夢想過找一份時間自由,收入體面,社會地位比較高的工作,也就是大學老師。以前讀大學的時候凈顧著羨慕老師們上課就拎包來下課就拎包去的自在生活,卻誰也不知道老師們回了家放了假到底在幹什麼,畢竟,在那個年代,我們連個微信朋友圈都沒有。

這個世界沒人跟你倒辛苦,有的人是不願意讓別人小瞧了自己,而有的人是怕你知難而退不入坑為友。

我讀博士之前,連科研和發paper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我一直以為科研這種字眼說的是科學家,而科學家只存在於小學的時候老師問你有什麼理想的備選答案之中...

一點基本的理解:

大學是什麼?

大學是教育科研機構,教育和科研密不可分,大學有職責把最好的知識教授給年輕人,而最好的知識每天都在千變萬化。

大學老師是什麼?

大學老師在理想狀態下是一種可以定期更新的教學APP。沒有更新服務的APP怎麼用?如果一個大學老師不再更新自己的知識,那麼連個APP都可以輕鬆取代你。

讀博是什麼?

博士畢業生可以做很多工作,但是想成為大學老師(行政崗除外)讀博是必經之路。

然後我們來說說不愛科研只為當大學老師讀博士這個事情。

1. 大學老師是個一旦幹了就輕易不會換的職業。那些令人感到舒服的原因不再重複。強調一個特別的:做過大學老師,很難走出舒適區換下一個工作。

2. 既然是個終生職業,就不得不面對這個職業的任務。你說,好,我不上職稱不行嗎。。。可能還真不行,可以問問四十多歲還在努力上副高的各位前輩,問問他們到今天子女成雙家庭和睦為什麼還對職稱這個事情念念不忘。人需要有成就感,需要在同行面前有尊嚴,需要讓人敬佩,成為子女的榜樣。我認為,完全沒有這點上進心的人,是不應該教大學生的。

3.關於錢。有很多人對大學老師的收入存在非常神奇的幻想,有時候聽他們胡扯的時候我是多麼的想信以為真啊!!!大學發工資按照職稱發,其次是講課費,多數情況下基本課時不算錢,最後是科研獎勵。科研獎勵的數字是很可觀的,此處並不包括拿項目的基金。也就是說,不做科研的老師,收入是很有限的。就算你想給哪個公司做顧問,想賺點學校外的錢,沒有頭銜怎麼唬人呢。。。

4. 關於我不愛,但是我依然能做。我很想表達得含蓄一點。。。但是我還是想說,要麼這是個偽命題,要麼你做的是偽科研。如果一開始只是不愛,當亞歷山大的科研任務鋪面而來的時候你一定會煩。不愛還能堅持,煩是不能堅持的。為什麼?因為科研是一項腦力勞動,是調動了身上每一個能思考的細胞一起參加的活動,而不是體力勞動。問問每個科研大神背後的辛酸淚是不是可以按桶數一數。。。每年給國家社科寄賀年卡每年都被退回,從青年項目轉眼就歲數大了退到一般項目。如果始終都沒有一丁點的熱愛,很難進行一年四季常寫常新的項目申請,很難有熱情搜集幾年數據只為寫一篇paper。在科研這個領域裡,干不好,等於白乾。

5. 關於科研人才會不會教課。大學是否應該聘用專門教課的和專門干科研的兩種老師。

認為科研人才不會教課的可能是電影看多了。。。不是所有的科研人才都是呆瓜,他們具備正常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否則怎麼通過的論文答辯,怎麼寫的paper。。。

教學型老師是什麼樣的存在,比如中學老師就是教學型老師。如果你對這個職業的認知以及你的水平都只是個中學水平,那麼為啥要把你level up進大學。

中國有源源不斷的人,就有源源不斷的博士生。新鮮的博士生肯吃苦學講課,又肯熬夜做科研,你還以為自己是新面孔的時候,教研室里就已經有新來的課件做的比你好了,你不害怕嗎。。。年輕人在科研上碾壓前輩是需要時間和機遇的,但是在講課上,只需要吃苦學就行了,如果他們需要超越的不過是個不會更新的APP。

當全能型人才佔大多數的時候,單一型人才自然就會被淘汰。

6. 大學老師是需要每三年簽合同的,沒人保證不失業。而沒有副高職稱的老師在市面上基本是很難流動的,引進人才的名額有限,當然要留給帶職稱的。PS即使是帶職稱的,某些高冷的大學還會重新組織答辯,你在二本是副教授,說不定換個學校就只是講師了。。。

大學擴招的年代一去不復返,現在還指著學生人頭掙錢的大學都不是什麼正經的大學。。。沒那麼多學生了,那還要那麼多老師幹什麼。幹了大半輩子的老師,自然要留情面給人家養老,但是新來的年輕老師止步不前,出門左拐不送。

以上都不是什麼振奮人心的消息,但是這是生存現實。

陽光之下,除了那誰,誰也別想躺著掙錢。

————————————————————————————————————————愛科研的能有多少人,而熱愛大學老師一年兩個寒暑假事業編製薪水和退休都有保障的有多少人。。。成人的世界不講對錯,只講利弊。

但是我想說,不愛科研你會在大學工作得不太開心。科研已經是一個大學老師無可迴避的事情,與升遷薪水直接掛鉤。中國的大學正在改革,改革的終點就是沒有拿到職稱(起碼副高)上船的人隨時面對被解聘的可能,而買船票用的就是科研成果。目前很多高校公開招聘的科研編製就是這個道理。在高校里上職稱一點也不比在公司里升職容易,血淚史一把一把。

選工作嘛~要麼擅長,要麼開心,不擅長怎麼開心,請預估一下長遠利益再做決定~


劉大哥講話,理太偏

誰說老師,享清閑

別人上班,熬時間

老師上班,不得閑

白天去上課

夜晚搞科研

不分晝夜辛勤把活干

校領導,才能有這吃和穿

恁要不相信啊

請看宣傳欄

招生擴生源,文章發C刊

這學校的榮譽可都是他們建吶~~~

更慘是小青椒

一月三四千

上班時單位房子又分完

這老師們,啥時候能心情舒坦!


不愛政治,只為經常出國旅遊而當國家主席,這種做法對嗎?

無意冒犯樓主,可是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想法就是這個。

1. 「因為大學老師職業相對來說自由一些,不坐班,而且有兩個假期,感覺很好」 這句話就和當國家主席可以經常出國旅遊一樣錯誤,大學老師在你所謂的假期里,都在拚命工作、科研。一流大學的老師科研是主業,教學是副業。

2. 另外,你愛科研,有很小的幾率可以當大學老師,不愛科研,肯定當不了大學老師。按照本科國內top 1的系所-》出國讀博-》博後的節奏,大學畢業六年的現在,我們系只有一個人當上了大學老師,此人是當年系裡的第一名。

3. 另外我大概總結一下一般通向大學老師職業道路上可能出現的障礙。樓主大概感覺一下為什麼大家都說這條路很難。

a.你必須得能考上博士研究生或者被國外研究所錄取。

b.在博士期間的課程學習必須超過一定績點。

c.必須通過資格考試

d.博士畢業的時候必須有一定數量質量的論文,不然找不到博後

c.博後期間需要迅速發表論文,不然無法順利出站

f.在找工作的時候需要有賞識你的人支持你,不然你無法找到職位

g.這是假設在你這個時候還沒有抑鬱症,沒有因為小家庭或大家庭的生計而選擇去工業界工作的前提下,因為此時距離你大學畢業已經至少七年。

有這麼多關卡,每一個關卡都有可能讓你放棄,或者用更多的時間和生命來度過這個關卡。至少我見到的堅持走在這條道路上人都是對科研有無比熱情,能從科研中得到快樂的人。就好像超級瑪麗一路上需要蘑菇,你如果不喜歡科研,沒有蘑菇,你怎麼度過這些關卡呢?


沒問題,不要聽一些在讀phd的話,太理想主義了。

有時候就是因為一個博士的頭銜就可以做很多事,有意義的沒意義的都有。

比如現在對我來說最有意義的就是趕緊畢業去跟女友結婚,什麼科研早忘腦後了。我知道在未來自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生活問題,比如會厭倦沒有研究的生活,會厭倦千篇一律的每日往複的生活,可是這麼多年追求標新立異的日子,也是過膩了,見過的紛繁世界,也算是玩過了北半球,參與過頂尖的學術會議,與領域裡最頂尖的人稱兄道弟。

年輕時玩過不少器材,現在很喜歡收集咖啡杯,看著就喜歡。(順便說下,我有一些限量的藝術咖啡杯(illy art collection, seletti),每套【杯+托】大約RMB300-500不等,願意買的可以聯繫我,目前國內買不到,我下次回國帶點回去)。

這些都是生活。

當然人生還早。

其實做研究不就是為了真的發現了別人(當然要大牛)看不到的東西的那種興奮嗎?

已經有過了,挺舒服的,也挺累的。

奮鬥過了,也會永遠奮鬥,這就是人生意義啊。

奮鬥的方式有很多種,教書也是。


哎,在沒有親身參與過科研項目的,沒有體會過一遍遍深夜自我拷問的情況下,真的不要輕易把自己的未來交給科研……

在很多學科,這條路天賦是必須的,但是並不是充分條件,還有就是拚命地努力,還得有機遇……

尤其是最後講故事好痛苦啊!


讀博就像學踢球,科研就像踢比賽,人學踢球就是希望能在比賽中有更好的發揮,你說你只想訓練不想比賽,我都搞不清你樂趣何在。任何球隊組建都是希望能在比賽中取得佳績,即便是青訓,也是為了將來的比賽儲備人才,你只訓練不上場,那球隊要你幹嘛!


你們回答這麼多高校教師的情況幹什麼?

從問題補充信息中我了解到提問者一讀大學「給自己定下的路」就是導向一個「相對來說自由一些,不坐班,而且有兩個假期」的終身職業,感到還是開了眼界。他最終是為了不勞而獲的,他的夢想就是「唔使DO」。


在有些國家對,比如美國;在有些國家不對,比如中國。

美國存在很多teaching為主的大學教職,要麼是只有本科的小而精的college,要麼是社區大學,這些大學只培養本科生,很少有研究生,那裡的老師也就相應的都是以教學為主,科研為輔,主要是教學任務很重,沒有時間科研,而學校在老師晉陞方面對科研的要求也就很少。而進這些學校做教師,同樣需要博士學位。

在我國,就我了解的情況,不搞科研做大學老師,最大的問題是:只靠講課是很難在收入上達到基本水平的,而且在晉陞上也很難。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哪怕只是一個三線城市的職業學院,也要求老師做科研,發文章,從而能夠評職稱,並且拿課題費。或者有的老師不想做科研,就去自己搞點外快。純粹做一名教學為主的大學老師,很難。

只是國情不同,體制不同而已,沒有價值判斷。


題主你太想當然了。你真的了解過大學教職是個怎樣的工作嗎?不客氣地說,題主這樣的中二少年,能不能讀下博士都是個問題。什麼叫愛不愛?無非是拼著老命努力生活罷了。

就按我們學校的政策,六年不上副教授,直接走人,沒有任何餘地。而副教授的評選是教學和科研兩方面考量。想單獨走一條線,現在是不可能了。就算你努力了兩年,混得副教授,就可以安心等死了?別搞笑了。一個邊緣副教授,沒有科研成果,沒有項目,你真的認為會比工薪更好?

輕鬆,體面,高薪的職位,我覺得題主認真可以考慮做網紅。天天發發自拍,陪陪富二代睡覺就行了。_(:3」∠)_

天底下哪來個什麼事是玩著玩著就牛逼了的,而混吃等死,做啥都一樣,也別挑了。


我十分不認同題主聽來的」大學裡真正認真做科研的很少「這種說法。

我之前寫過一個關於大學老師的答案,給題主看一下:當大學老師好不好? - 苟活者的回答

從題主對大學老師生活的描述上來判斷(不用坐班、兩個假期等等),題主應該是不想做教輔崗位的,因為教輔崗位肯定要坐班,假期里也會有各種值班,各種活動的。然而,除了教輔崗位,其他大學教師的崗位幾乎都是需要科研的。並且在個人將來的發展中,科研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或者,基本上可以說,科研就是大學老師必需要從事的一份工作。所以,題主如果繼續想做大學老師並且不喜歡科研的話,你所要忍受可能不只是讀博士那幾年,可能是一輩子!


-

挺好的。

如果真能按題主所想的話,且題主家境不錯的話,這樣的生活其實不錯。

學校的很多老師(絕大多數是女老師)基本都是如此,每天正常上課,基本沒有科研能力,5年左右可以升到副教授,教授基本無望。

但是,題主啊,我們看到的,現如今的這些不搞科研只上課的大學老師,很多都只是研究生畢業!而後在職讀博而已!是的,5到8年前的大學教師很多都不要求博士學歷的!如今呢?再過3年呢?要求只會越來越高。答主的各種師姐,沒有一個進學校之後可以不搞科研的。甚至複試的時候,還要跟院長保證幾年內出幾篇文章。題主想進大學只教課不科研,真的由得你么?

何況,只上課的講師薪水有多少大家都知道。一篇paper幾萬塊,頂你半年工資。而且不搞科研,最多混到副教授是肯定的了,真的家境好不差錢不考慮職業發展的話,這點可以無視。

===================================================================

評論里都在說副教授沒那麼好當....

當然啦,我說的是現在已經當上副教授或者是當上有一段時間的那批人啊,他們那個年代副教授真的比較好上。

人家那個時候,博士畢業基本都能留校呢,現在能比么.......

最後一段也說了,不搞科研,最多能混到副教授好么~是最多,我沒說都能混到啊,你得混得好才行啊喂!


科研,如果不喜歡,就很難做好。科研做不好,沒有好的paper做敲門磚,根本沒有可能成為大學老師。就算僥倖拿到offer,入職之後有論文和基金的壓力,還得像研究生階段一樣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你放心,不會有假期的,周末一般也不會有的。如果想要達到你想像的那種大學老師的生活,最起碼有十年日以繼夜的奮鬥,科研做到一定高度,還需要超高的情商處理各方關係。如果是女生,還意味著你會犧牲自己最佳的婚育年齡。入行請慎重!


既然選擇得到一個職業的好處,就別逃避這個職業的責任。


作為一個在父親是大學教授的家庭里長大的人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大學教師評不輕鬆,至少我家是這樣。我從來沒有見過我父親周末在家休息,不基本上一周七天都在辦公室,出了教學外,科研以及各種學術會議等事情才是主要的工作。雖然不想公司那樣要打卡,記考勤,但是基本上每天9點起學校,晚上7點回家,全年也就過年那幾天可以在家看到他。而我相信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幾年前就有父親的同事在實驗室里暈倒,腦溢血過世,還有因為積勞成疾得了癌症的也不是少見。

至於經濟上家裡倒是衣食無憂,但也絕非大富大貴

所以不要認為在大學當教授就是輕鬆,無論在哪個行業,想做好都要付出的

至於你說的讀研和讀博,我剛剛研究生畢業並且發表了一作的論文,親身經歷就是確實很無聊很枯燥,和同齡進入公司的人相比,獎學金少得可憐,只夠生存,有的時候覺得自己是不是被社會所拋棄了,哈哈。但是第一篇論文發表了之後覺得一切都值了,至少這兩年作出了一件算是後世留名的事情了,至少在我死之前搜一下還能搜到我的論文還能看到我的名字。比這兩年多掙幾塊錢成就感大。


推薦閱讀:

做研究長年沒有進展是怎樣一種體驗?
去英國讀phd可以做到完全經濟獨立嘛?
為什麼題主這個女博士找對象這麼難?
讀化學 PhD 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讀博期間強烈懷疑自己所在學科的價值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博士 | 個人規劃 | 大學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