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2014年PC端就有微軟發布的14nm制式的CPU,而現在手機端還在大量生產28nm的CPU?
01-13
有幾個問題希望能搞清:
1.14nm的CPU相比28nm的CPU,前者同樣數量的晶體管所佔據面積只有後者的1/4對吧?同樣大小的CPU,前者的性能有後者的4倍對吧(即便沒有四倍,性能也是突破性的)?2.早在2012年,微軟就發布了22nm制式的CPU,現在距離發布14nm的CPU也已經過去了一年,為何很多手機CPU生產商(對,我說的就是聯發科)還抱著28nm出旗艦?是成本問題么?3.同樣是28nm制式的CPU,經歷了諸如A7、A9、A15、A53、A57的歷程,這中間是如何做到功耗降低而性能提升的?4.我不太清楚CPU制式逐漸升級的過程中,硬碟存儲是怎樣變化的?應該也是「單位體積的存儲空間越來越大」?2008年的500G硬碟和現在的500G硬碟有何區別?5.CPU的極限到底是多少?有人說是5nm,有人說是7nm,也有人說是10nm,傻傻分不清楚。
嚯,微軟什麼時候發布過14nm的CPU,CPU什麼時候論制式而不是製程,我怎麼不知道。
標題:微軟不做cpu,所以不存在什麼微軟發布的14nm制式的cpu1.晶體管數量和性能沒有必然聯繫2.微軟從沒做過cpu,不知道你在問什麼3.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總之就是那幫人在不斷搞新的東西4.當然是單位價格能夠買到的容量更大5.我不知道
14nm制式是什麼鬼?微軟還真走向巨硬的道路,CPU都能自己做啦?
就不逐一回答了,晶體管和性能沒有直接關係,你直接看看sandy bridge 32nm和skylake 14nm有多少差距吧
1.沒什麼必然聯繫的。注意看架構還是2.MS不做CPU。MTK又沒有生產線 ,主要是代工廠台積電的製程上不去。同理現在 A、N的顯卡也都是28nm,因為也是代工。3.改架構,再優化4.你這裡的硬碟應該是特指HDD了吧。答案是磁密度提升了,速度其實也有提升。08年500G可能是雙碟,現在500G肯定都是單碟5.理論極限是5nm。實驗室環境下10nm應該有了,距離批量生產還得看intel、IBM
不請自來。樓主可能不太懂IC領域。樓主說的14nm工藝是intel的領先工藝,和微軟沒關係。intel是一個全球領先的處理器公司,它的製作工藝(技術)是全球最好的。所以,它才會領先別的IC廠家至少一代。不過,intel最強的x86處理器系列都應用在個人電腦或者伺服器領域,這是它最賺錢的地方。而在廣大嵌入式市場intel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力,隨著近年來ARM公司的崛起,嵌入式處理器市場已經被ARM佔據半壁江山,樓主提到的手機的處理器就屬於嵌入式領域。雖然嵌入式領域的IC廠商的製作工藝普遍落後於intel,但是ARM處理器憑藉著自己的特點(低功耗、指令集簡潔、性價比高)還是在中低端逐漸的佔領了市場。甚至高端領域(手機)也越來越多的被ARM所取代。
樓主不必擔心手機處理器的工藝沒有intel好。這個擔心是多餘的,咱們的華為手機用的就有華為海思自己生成的處理器。
至於樓主擔心的IC工藝越來越高,到了5nm以後怎麼辦? 這個問題暫時無解。因為把門電路製作到nm級別已經是現階段人類的極限了。把越多的元器件集成在一個晶元里,散熱會越來越大,以至於把晶元燒壞。以後怎麼辦?辦法很多,說白了就是成本問題。計算機領域沒有太難的事情,如果不惜一切代價都能實現。可要命的就是沒法不惜一切代價,就像早期的計算機,一台售價幾百萬美金。誰用的起?可能我沒有給樓主講的太明白,水平有限,盡請諒解。不過,有一點可以告訴樓主,請不必擔心計算機行業的發展,這個行業會越來越好。普通老百姓要相信計算機行業的專業人士有能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Microhard?你說的是這個吧?
1.沒必然聯繫,這種簡單的換算並不妥當,
2.這裡提到的微軟肯定是intel,INTEL自己流片;MTK找代工,能做什麼要看代工廠產能。3.新的架構設計和功耗控制技術,同一代製程,「功耗降低而性能提升」的說法可能並不精確。4.不了解5.沒看明白問的是什麼,性能極限和發展趨勢不了解,製程極限和集成電路的未來走向可以參考:
CPU 的摩爾定律是不是因為 10 納米的限制已經失效了?10 納米之後怎麼辦? - 薛矽的回答標題讓人想起這樣的問題, 不同平台做對比的結果參考性不大A9X的真實實力如何? 與X86 CPU比較有何優劣? - 蘋果公司 (Apple Inc.)1、微軟從來不生產CPU2、求題主解釋14nm制式是什麼鬼?
推薦閱讀:
※圍繞GTX 1070配一台主機?
※CPU 的指令集存放在什麼地方?
※俠客風雲傳到現在仍不支持6代CPU的核顯,很多新機型都無法玩,是遊戲商的問題還是intel的問題呢?
※2級緩存12兆和3級緩存8兆的cpu哪個性價比好?
※E3大法到底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