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行政學院課題組提出的設想「縮小省的規模,建立新的省」有可能實施么?如實施省級行政區可能會如何調整?
該課題組提出:省級行政區劃改革最根本的目的是縮小省的規模。建立新的省,隨之而來的是新的省級行政中心的出現,這就有了一批中心城市的出台。省級行政區劃改革的結果,將帶來大批中小城市的崛起,這些城市應當是與人口的分布相匹配、呈較為均勻的態勢廣泛建立的。可見,省級行政區劃改革,必然要出現以新的省級行政中心為龍頭的大量城市,這些城市中的大部分將分布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或經濟落後地區。實踐證明,合理地調節區劃能促進地區協調發展。
我國現有的是四級行政,省地縣鎮四級。建國初期,因為我們是一個龐大的農業國,所以鄉鎮一級作為對農業的建設需要和我土鱉特有的基層控制必要性(畢竟農民起家,不能把老地盤丟了).所以,當初的省縣鄉三級寫入了憲法,但農業國向工業國轉型之後,鄉一級的農業指導和控制大數量的農民的必要性一直在降低。因為家庭承包制和現代化肥的普及作用以及水利建設的優化,使農業指導不是很重要,而農村人口也在進一步進城。因此,大家會發現鄉鎮一級政府機構實在是有點沒必要存在了,可以開始向街道之類的自治機構發展了。而縣一級單位作為實際上是我天朝千年一脈相承的,它的屬地因為基本按照山川形變和人口特色,可以說是最合理的基本機構,而縣城治所也一般都是古代整個縣內最好的城鎮發展地,它一般處於江河附近或許交通幹道,且大部分經受了幾百年的考驗,但它的核心作用是城市和農村的交界和結合部,因此我國後面會對城市化明顯的縣改成縣級市,這說明了它一定程度擺脫了控制農村的基本職能。但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一般的縣所以人口大概是50w以下,按照我國生育率底下和進城趨勢,縣一級的人口是只會進一步下降,而屬地才這麼點人口的區域是無法發展出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的。(其實,我想發表一個個人看法。實際上,在土豆等南美作物未傳入我國前,我國經濟的最高人口規模大概也就是2億上下,即明末南北方高度開發的基礎上也就2億人口規模。至於清末4億加的人口明顯處於營養不足的狀態,因為即使高產作物如土豆的普及,也是無法支撐過度的人口的。我就指出一點,地只有那麼多,地裡面的礦物質和營養相對不變,實際上即使高產的土豆能吃飽也就是提供了更多的糖分,而礦物質營養成分等等是不足的。其實,老人家總是說粗糧如土豆不養人人,細糧大米等養人就是指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不同。所以,西方傳教士對於明末和清末的人民氣色描寫明顯不足也就是因為主糧的變更,導致了營養攝入不足。而按照資料來看,明清縣級單位變更不大,而人口卻翻了一倍,這導致了一個縣裡面原本只有一個城鎮的變成了幾個城鎮並存的局面。按照明前的治理要求,形成繼續分縣,擴充更多的縣。因為縣就是一個城鎮加上附屬的農村地區。但是,因為清代治理能力已經達到了古典帝國時代的巔峰,無法繼續設立更多的縣,不然會分裂的。(PS:古代天朝王朝分裂有很大原因就是治理難度因人口增長城鎮變多而上升超出了古典帝國上限導致的)因此,清朝即使沒有西方入侵也會自我崩潰。說句很有趣的,往往在古中華這個相對獨立的地域在王朝建立初期,殺的人越多,這個王朝維持的時間越長。因此,漢唐這種努力擴充地盤的帝國才是所有人類稱讚的。廢話說完了,以上我們可以看出來,實際上現代城市的標準,我們的縣是無法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的,最多是一個城鎮,即城市的附庸之一(傳統農村已淘汰,幻想派去西部農村體驗即可)。有的朋友會問,那大概需要多大的地方和人口才可以支撐起一個城市。我們可以參考近代殖民地最少的德日,它們都是二級的。即它們州(德)縣(日)基本都是一個核心城市即二級行政區,但是一般人口都是百萬以上,面積一般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尤其要注意的是,它們是發達國家,它們可以剝削第三世界,所以我國作為不發達國家(起碼,中西部要這麼考慮),這麼人口面積的考慮要放大才行。我這麼一番長篇大論就是為了說明,鄉鎮一級單位已過時,必將自治化,縣一級因為自身的 人口面積的限制,無法形成一個獨立城市單位,因此地級市是大勢所趨。現有的省市縣取代省縣鄉是發展的必然結果。之所以宣傳省管縣,是因為地級市這一級反應有著極大的自我完善性和自治能力,因此可以對抗省權,避免省會對其他地區的過度剝削。
這就是為什麼網路上都在爭議「第五直轄市是誰」的源頭,因為有專家說過通過設立新的直轄市來縮小省。
個人覺得「縮小省」的可能性只在五五
網路上有很多劃分新省的言論,樓上的劃分方式也是第一次聽說,我看過一個很不錯的劃分方式:
1、華東、華西、華南、華北、華中,東北、西北各設立一個直轄市
2、華東直轄市是上海,華西直轄市就是重慶3、華南直轄市是大深圳,合併深圳東莞惠州4、華北直轄市是北京,拆分河北,將廊坊唐山秦皇島承德併入天津,成立渤海省5、華中直轄市是武漢,合併武漢和湖北東部6、東北直轄市是哈爾濱7、西北直轄市是烏魯木齊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不少人喜歡在地圖上劃來劃,不但是今人,還有是清末民初的人,都很熱衷於這個遊戲,只不過暫時來說沒有實行的空間。
現時的行政區域,主要是承襲自明朝,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建立了長久以來的地域文化及歸屬感,再去大幅改動好處看不到,麻煩一定大把。面積大丶人口多並不是分拆的理由,比如最大的新疆,分拆為南北除了多一個哈薩克族自治區外,還會使漢族的比例減少(特別是南疆),做出來沒有好處。人口最多的河南,除鄭州外未有另一個中心城市突出,分拆只會削弱鄭州的經濟腹地。
以下是網上一些相關資源,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閱讀。民國縮省方案(二)張我華方案:69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c97f20101kpz7.html民國二十年,張我華草擬縮小省區方案,將全國劃分為69省,很快送交政會審查,一時大有即送交國民會議討論實施之說。民國縮省方案(三)1940年行政院方案:2市丶59省丶3特別區丶2地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c97f20101krcd.html民國二十八年,國防最高委員會以「省制問題」令行政院主持設計,行政院於是組織「省制問題設計委員會」,聘請國內專家蔣廷黻丶傅斯年丶胡煥庸等為設計委員,從事縮省方案研究,民國二十九年四月提出報告,報告書的第三部分為縮小省區方案,提出的方案有兩種,甲方案將全國劃分為五十九省三特區二地方;乙方案將全國劃分為六十四省二地方。民國縮省方案(四)1941年黃國璋方案:56省丶1地方丶3海軍要塞區丶11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c97f20101ktay.html民國三十年,中央設計局成立了區劃計劃組,由黃國璋任組長,聘請專家多人,再行設計調整省區方案。經過一年多的反覆研討,黃國璋小組同樣設計出了甲丶乙兩種方案。甲方案比較遷就現實,基本就原有省區析置出數省,而乙方案則大不同,將全國的政治丶經濟丶地理丶人口丶政區通盤考慮籌劃,劃分全國為五十六省丶一地方丶十一特別市丶三海軍要塞區。民國縮省方案(五)1945年洪紱方案:57省和西藏一個地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c97f20101ktc2.html抗戰勝利後,地理學家洪紱發表《新省區論》和《重劃省區方案芻議》等文,指出元代以來的省區原為軍事區域,不適合民主自治;提出全國分為57省和西藏一個地方,其中包括在南京丶北平周圍設置京海省丶平海省,此兩省為南北經濟文化之重心丶國家安危之所在。民國縮省方案(六)1946年張其昀方案:60個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c97f20101ktpb.html民國三十五年二月,著名地理學家張其昀在《大公報》上發表《縮小省區方案趨議》一文,主張全國劃分為60個省,建議取消各省下轄的行政督察專員區,實行省縣二級制民國縮省方案(七)1948年傅角今方案:56省丶2地方丶12直轄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c97f20101ktph.html民國三十七年,地理學家,時任國民黨內政部方域司司長傅角今發表《重劃中國省區論》,主張全國劃為五十六省丶二地方丶十二直轄市,實行省縣二級制。民國縮省方案一覽(八)國民政府方案:12院轄市丶66省丶1地方,全國分設成79個一級行政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c97f20101681b.html本方案為民國政府退居台灣後,調整省區所做的準備,應該說具備了一定的權威性丶專業性,該方案將全國劃分為12院轄市,66省,一地方,全國分設成79個一級行政區。收復大陸的藍圖:68個省
http://mapstalk.blogspot.hk/2009/07/blog-post.html1951年,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布「大陸收復後調整省區方案」,計畫將中國重新劃分成68個省。事實上,早在國民黨政府被共產革命推翻之前,就已經開始研擬縮小省區的方案了。率先定案的部分,就是將滿洲(東北)劃分為9省。然而,國民黨政府不曾完整控制過滿洲,因此那9省一直停留在紙上階段。也就是說,滿洲的居民經常也搞不清楚自己屬於哪一省。中國將劃分成50個省:50省
http://xinsheng.huawei.com/cn/index.php?app=forumamp;amp;mod=Detailamp;amp;act=indexamp;amp;id=1246593中國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司長戴均良4月初在香港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中國的行政區劃改革將在今年年內正式啟動,改革方案將於今後兩年內完成。改革後,中國設大約50個省級政區,為此至少有4個城市將升格為直轄市。中國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司長戴均良4月初在香港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中國的行政區劃改革將在今年年內正式啟動,改革方案將於今後兩年內完成。改革後,中國設大約50個省級政區,為此至少有4個城市將升格為直轄市。
安利一下筆者有關歷史的專欄文章:脫苦海的文摘【歷史】
專欄短網址:http://blog.tokuhon.org
相關問題:
脫苦海:外國人是什麼時候把中國稱為CHINA的,歷史上曾否把中國稱為Ming或Qing?
脫苦海:歷史上印度從沒有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問未來是否有可能,或者說在什麼情況下印度會被肢解?
脫苦海:為什麼陸慷說了一句中英聯合聲明是歷史文件這個大實話後,各路牛鬼蛇神都跳出來說國藥丸?
脫苦海:為何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迸發的時代,?
脫苦海:韓國廢除漢字對於韓國是種損失嗎?
2016年11月28日更新:
(相關係列文章將發布在我的專欄里:知乎專欄)
我設計的:省級——地級——縣區級
現行層級:省級——地級——縣區級——鄉鎮級——(虛)村委會/居委會
在本設計方案中,我廢除了鄉鎮街道辦事處一級政府,徹底實行縣級(含副縣級)以下自治。同時合併省份;增設地級市、縣和區;調整行政區級別和通名體系、官職名。
以下是我設計的我國分省政區圖:
以下是行政區劃層級圖:
-------------------------------------------------------------------------------------------------------
2016年8月23日更新:
省級區劃圖
(首都未變,為北京都)
行政區劃類別與層級圖:
歡迎參觀我的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NickiswaittingsomeoneinCraiglock
-------------------------------------------------------------------------------------------------------------------------
補充一下:
本人的行政區劃改革設想會在以下網站登出方輿論壇 - 區劃改革
最新的版本會逐步列出來,網站中的版本可能更新較慢。最近還在製作,那個網站里的帖子很久沒更新了。
對之前的分省行政圖進行了修改。。。新版正在製作中。。
---------------------------------------------------------------------------------------------------------------------------
假如你問能不能,那麼政府要是硬要這麼來,肯定能推行下去。但是關鍵問題是會不會有好結果。但實際上不會。
根據題主的描述,這個課題組的目的是:「是縮小省的規模。」但這顯然不能當做一個目的。為何要縮小?縮小有什麼好處?能達到什麼目的?都沒依據。但後面的補充也是有很多漏洞。
建立新的省,隨之而來的是新的省級行政中心的出現,這就有了一批中心城市的出台。省級行政區劃改革的結果,將帶來大批中小城市的崛起,這些城市應當是與人口的分布相匹配、呈較為均勻的態勢廣泛建立的。可見,省級行政區劃改革,必然要出現以新的省級行政中心為龍頭的大量城市,這些城市中的大部分將分布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或經濟落後地區。實踐證明,合理地調節區劃能促進地區協調發展。
第一,城市的發展主要依靠經濟發展和經濟規律。而並不是依靠行政級別調整或者行政政策。最本質的是經濟。如果一道行政命令和級別調整就能「帶來大批中小城市的崛起,這些城市應當是與人口的分布相匹配、呈較為均勻的態勢廣泛建立的。」,那為什麼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失敗了?畝產千萬斤為什麼成了笑話?人口和資源之所以向北上廣集中,根本原因是經濟發達。並不是把其他地區的行政級別提高了,經濟就更均衡了。應該是經濟發展了,賦予其相應的行政級別;而不是本末倒置依賴提高級別促進經濟。這就等於把資源分配的任務從市場手中轉移到了政策手裡,這種辦法是一個既不是計劃經濟又不是市場經濟的怪胎。這種官僚經濟分配體系,必然導致各省爭利,資源分配更加不合理。
第二,「可見,省級行政區劃改革,必然要出現以新的省級行政中心為龍頭的大量城市,這些城市中的大部分將分布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或經濟落後地區。實踐證明,合理地調節區劃能促進地區協調發展。」
這句話我至今看不出有什麼因果關係。
第三,要理解這個問題,先要了解中國行政區劃演變規律。縱觀我國歷史,我國的行政區劃總是呈現出四大規律。第一,建國初期的一級行政區往往越劃越多;轄區越來越小;級別逐漸降低失去一級行政區地位。漢初實行「郡縣」二級制,但是經過百年的發展,郡的數量出現爆炸性增長,西漢末年已經增長到103個。沒過多久,郡變降級為二級行政區了。漢末到隋初,一級行政區的州的數量又從9個暴漲到300多個,隋唐交替之後,州也步郡的後塵,慘遭降級。現在如果大幅增加省的數量,不過是重演舊事罷了。第二,縣級區劃極其穩定。縣級一般是歷朝歷代直接面向群眾的,最底層的行政級別,也是最側重農業,財政依賴第一產業的行政區劃。自古傳統便是「皇權不下縣」,縣政府之下沒有政府。縣相當於農村和城市的紐帶,而鄉村地區多半是自治的,古代王朝幾乎不干預。而這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別是很多王朝建國初期都要休養生息,在縣之下不設政府,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財政負擔和人民負擔。所以,自古以來縣這一級是最穩固的,沒哪個政府撤銷縣級區域。第三,三級制最穩固:一級行政區和縣級行政區之間,總是會誕生出二級行政區,既縣永遠無法長久成為二級行政區。秦朝時,郡直轄縣,但是百年之後,形成了「州郡縣」的三級制。隋朝時期,廢除了州,復辟了「郡縣」二級制,但短命的隋滅亡後,唐朝逐步設立了「道」作為一級行政區劃,縣再一次失去了二級行政區的地位。民國末年和新中國之初設的派出機構——「地區」坐實後成為新的二級區劃——地級市。事實證明,管轄農業地區的縣級政區不可能和管轄二三產業的城市政治級別一致。第四,監察區和軍區、巡視區往往變為一級行政區。兩漢時期,設立刺史監察地方,並逐漸設立州作為監察區,最後州變成了一級行政區。唐朝後期作為政區的道則是由軍區與監察區兩條渠道轉變而來。明清時巡撫和總督逐漸掌握權力,在地方上逐步變為封疆大吏,是實際上的一級行政區的長官,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真正成為一級政區(皇權達到頂峰時原因之一)。建國初的一級政區——大區,也是由軍區演變而來。
因此,我國一級行政區數量如今基本接近上限,我個人覺得27個左右是最合適的。再增加必然導致日後形成新的一級行政區。
第四,省的規模縮小以後,必然導致省會一城獨大。隨著面積縮小,一省之內包含兩個大城市的可能性急速下降。省內必然出現資源向省會快速集中的現象。即便是如今,一些省份也出現了省會佔有過多資源,省內經濟單極化的現象。好比,湖北省都快成「武漢省」了。
第五,省的數量增多必然影響經濟區域協作。若是一個經濟區橫跨數個省,那麼一項經濟合作項目就要面臨多省領導相互扯皮、爭利的問題。現代經濟越來越依賴各地合作,依賴面積廣闊的大型經濟區,更需要經濟區域內盡量減少行政壁壘。因此小省制是逆潮流而行。最後要麼出現新的一級行政區,要麼省被虛化,重要中央成立各種經濟區協調工作組,還是要慢慢轉化為新的一級行政區。
第六,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不是不花錢啊。一下子增加多少行政開支?呵呵。課題組沒想過吧。看來這種變相陞官的政策是政治正確,不得罪當官的。
另外貼上我自己設計的我國區劃改革方案:
註:揚州省之名取自漢代的揚州,和如今的揚州市毫無關係,現代的揚州市隸屬淮州省。
總體思路是大省制原則,並參考漢代行政區劃,同時兼顧行省制度誕生以來產生的劃分規律。
東三省重組基於人口銳減和其相對地廣人稀的特性。
直轄市擴大是為了產生規模效應。分新疆是為了分而治之。
大省制則是為了更好的協同經濟區域行使職責,減少「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問題。使經濟區域盡量在行政區內。例如秦豫省涵蓋了整個黃河金三角經濟開發區。環渤海經濟區按此方案只有四家分成。
深圳、武漢直轄是為了帶動經濟發展。這兩個城市是最後兩個應當成為直轄市的城市了。深圳升級可以配合港澳台,進一步完善珠三角的經濟布局。同時防止廣州過度膨脹。武漢直轄可以徹底解決湖北省省會一家獨大問題,也能拉動中部經濟。
在方案中的省份里,省會一般不會設在經濟中心。大省制可以有效避免經濟單極化。例如,交州省省會在梧州市。可以通過省政府搬遷防止資源過分集中。
在省內,大量增設地級市。解決一些地級市「小馬拉大車」的問題。出邊境省份外,原則上每個省轄下30-40個地級市。
同時適當增加縣和區的數量,並撤銷鄉鎮和街道辦事處一級政府。一增一減,穩步簡化行政層級。
可以設立新的省,但是要根除目前的弊端省會只能是行政中心。不能是經濟中心,大力限制省會的經濟投資,該省最好的學校、醫院、酒店、商場、不得在省會,省委全體人員的配偶、子女只能常住省會,不得到外地常住,如果某省會城市房價連續3年為全省最高,流入人口連續3年味全省最多,則該省常委全部雙規,開除黨籍,這樣可以切實落實省會只能是行政中心。不能是經濟中心的大政方針,
實名反對@David坤的答案,私以外在區位條件不一,發展程度不同的各個大區都設立一個直轄市是一種「大鍋飯」的做法,是把人民公社推廣到了行政區域上。
我贊同,因為很快省就能取代地級市成為郡、州、路、府、專區、地區、市的後繼者了。然後出現「總省」代替原來的省,嘿嘿。
政府的權力和政治經濟結構沒有大的變化的話,增加省級行政單位只會增加官員的數量,那民眾的賦稅壓力就更大了。如果民權能得到落實,按照地域經濟文化聯繫的緊密性和各地區的平衡性進行重新劃分有一定必要性。
可能性很小。
縮省最終目的可能是實現三級行政區劃。縮小省的範圍,增加省的個數,相對的增加了行政機關。當前我國已經坐實了地級市這一層級的地方政府,地方行政機關已經相當臃腫,雖在短時間內不會變動,長遠看精簡是大勢所趨,也就是通過省直管縣,虛化甚至取消地市,實現憲法所規定的省縣鄉(鎮)三級體制。
推薦閱讀:
※行政區劃改革的實質是分權還是城市化?
※美國有50個州是不是太多了?
※湖北為什麼簡稱「鄂」?
※周朝是否確有由諸侯國組成「連、屬、卒、州」的制度?
※誰有那種具體到地級市的空白的全國的行政區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