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機器人水平在國際上是什麼地位?
機器人是一個相當大的概念,做軟體的,搞硬體的,做視覺的,搞自然語言的 等等這些都在說自己是在做機器人,或者人工智慧。但這些領域,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我只能說,我還年輕,閱歷尚淺,不敢隨便去評價。從微信公眾號上看,每天北京上海深圳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各種機器人國際會議,給人感覺世界機器人的中心就在中國。但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呢,你我心中都有數。
不說機器人研究水平了,下面開始正經(胡說)的討論機器人工業了(這個才是一個國家製造業的關鍵):
數據顯示(參考中國工業機器人聯盟),中國已經連續兩年是世界工業機器人最大的消費市場。2014年工業機器人中國銷售57000台,增長54.6%,佔世界銷售25%, 其中17000台是中國生產,銷售額4.74億美元,對比2013增長60%。大量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進一步預測,到2019年,中國每年將會需要25萬台機器人,集中在工業拾取(pick-and-place), 噴漆,焊接等領域,這將會是現在世界每年的機器人生產量。市場數據很漂亮!對吧?但是另外一個數據也顯示,目前超過75%的工業機器人全部來自海外採購,雖然其中可能有一部分在中國組裝的,比如ABB,但可以說機器人產品大部分還是來自海外。下面有兩張圖,第一張圖顯示的是可以查到的中國最近有的機器人公司分布,大概200家左右,實際數量可能在不止這個數目。第二張圖是他們分別從事的領域,其中有47家和工業機器人相關,另外有5家是創業公司,關於控制系統的公司更是少到只有一家。(國外機器人創業公司的數據,最近有時間再整理,但就目前知道的,是遠遠大於這個數目的。)
顯然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量和工業機器人創業公司的數目不成正比,這個現象在其他領域可能是這個領域有一個巨無霸公司,創業公司都避開這個領域。但在目前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領域,顯然還不存在這樣的巨無霸。這隻能是目前的創業人才儲備和資金導向問題,大家都跑到所謂的風口去了。2019年也不是很遙遠,也許這一波浪潮過去了,到底誰沒有穿短褲很快就知道了。(等畢業有空了再來更新這個)p.s.:看我個人說明的機器人群(機器人研究:201361766),有創業激情的小夥伴請速速聯繫。(原圖鏈接:http://robohub.org/194-chinese-robot-companies/)那要看CNAUS是什麼地位了。
我國的機器人還是可以的,機器人這個英雄是戰隊里輔助必練的一個英雄了,玩的比較知名的像EDG的捲毛等等,在國際大賽上機器人出場也是很多的,不過這個遊戲還是要靠團隊合作,輔助一個人是翻不了天的。
只說工業機器人或者講機械手。機器人有四大家屬於一線,庫卡,ABB,發那克和安川。二線的有川崎,那智,電裝,柯馬等。我國比較好的是新松,基本屬於來料組裝廠,勉強算是三線吧,還有廣數,估計可以算是四線。當然現在有很多地方的小廠或者創業公司在進入機器人行業,總體來說精度低,價格便宜。整體印象是散落在祖國大地,在山寨和創新中掙扎,目前還不成氣候,不過依靠各種路數在慢慢有些市場銷量,希望能踏實奮鬥迎頭趕上。
我們已經普及化
而且已經規模化
怎麼樣,怕了吧機電一體化在讀研究生,專業老師用「學生和老師」形容我國與日本在工業機器人上的差距。
我了個媽呀,我國科技已經進步到有人問出這樣的問題的階段了,好消息啊!這提問間接隱射出我國已經有差不多技術的機器人了,大家想想,飢餓年代的人會年代的人習慣性地討論82年的拉菲和龍蝦的各種吃法嗎!
憑純粹不靠譜的直覺,用量化數據比喻一下。不談「工業機器人」(其實「機器人」這詞定義很寬泛,我覺得工業上那些沒腦袋沒大腿就一根胳膊晃來晃去的東西叫 工業智能機械臂 更合適,根本算不得機器人):
米帝:8分。硬實力,重實用。高技術含量、研究有前瞻性,比如近年熱門的外骨骼研究。典型的成型代表:大狗日本8.5分,科技含量高,兼顧外形。典型代表AIBO(雖然是只狗),本田的阿西莫那可是兩千年搞出來的。如果第一個OOXX機器人被日本人造出來我一點都不驚訝,我之所以堅持還沒咽氣就是在等她(它)了,這輩子能艹機器人是我人生的最大的願望。歐洲7分,在很多機器人相關的單項技術很牛逼,加上一流的機械加工製造技術,前景看好。中國2.5分,真的很注意「人形」,這大概與整個亞洲人都注重「人形」的情結有關。雖然這人形目前看上去大多比較瘮人;內在技術當然也有,某地的農民大爺就造了個木牛流馬證明了諸葛亮也不過如此(腳下的那四個小軲轆請裝作看不見,謝謝),還有我們已經普及到三四線城市遍地開花的著名的刀削麵機器人就更不用說了……不具可比性!單就機械手而言國內最多做三軸,國際上很多可以做六軸了,距離不是一點點。
很低下
減速器、控制器和伺服電機被稱為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這不用辯了吧。
市場大 技術差。
實驗室有幾台KUKA,對這個方向比較了解。
在機械行業,評價產品無非以下幾點:
設計,毫不誇張,中國機器人沒有研發設計,用的標準全是人家的,所謂的自主研發基本上拷貝+細節改動;工藝,這方面有大量的文獻可查,什麼流程優化、柔性可重構,但是都紙上談兵發paper,真正的應用還是較少;製造,看看國內機床用的平台是什麼就知道了,跟汽車一個樣,國產的殼子國外的芯,那平台系統不也有國產的么?恩,是有,可是你敢用?故障率太高,可靠性太差;質檢,製造過程與質檢直接掛鉤,要是按照國外標準,廢品率急劇上升。不是瞧不起中國製造,真的是恨鐵不成鋼,不過這也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好在現在大環境好了一些,借鑒國外經驗,工業化狠抓不放手,免得走再工業化老路子。爭取早日由製造大國到強國彎道超車吧。
工業機器人,我國目前和歐美,日本差距比較大,跟目前國產車和賓士寶馬的差距。比如製造業,很多機床來自德國,日本。
據我了解的情況:四大工業機器人廠商佔國內機器人份額八成多甚至更高。高端機器人靠進口,甚至有人用廢鐵價格買回日本報廢機器人回來縮減功能賣給國內廠商我特么會說?高端部件國產化太低甚至木有,更高端機器人國外不賣給你。多數國內廠商是做配套的,部分是做整合。但是這個比例還是嘖嘖。要問國內機器人在國際上什麼地位,我告訴你 高不成,低不就。我接觸到的國內產的機電產品可靠性依然讓人捉急
軌道機器+類人外殼=中國機器人
電動臂=做飯機器人
經常電視新聞看到呢..鍾漢良不是代言掃地的機器人嘛!。。。雖然我沒見過、但它已經生活化了,來到我們身邊了
就跟富士康一樣,雖然體量大,始終未擺脫代工的命運
推薦閱讀:
※請問《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中機器人BB-8是用什麼技術將頭和身體結合在一起的?身體滾動而頭可以不動?
※此問題已由題主刪除?
※如何評價Robocon2017北方賽區各隊表現?
※如何評價慧魚創新學院?
※行為樹(BT)應用到機器人有哪些好例子?
TAG: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