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因為學習傳統繪畫而鄙視電子作畫的心態?


電子繪畫是對傳統繪畫的延伸 一張cg,用油畫要畫幾個月,甚至幾年,電腦只要幾天,這也是對時間和材料成本的極大節省。所以就應用的廣泛度而言傳統繪畫跟電腦繪畫根本不能比。電腦當然也有自己的局限,所以傳統繪畫依然也是不可替代的。但如果以鼓吹傳統繪畫的優越性為榮,進而沾沾自喜,貶斥成本低廉效率較高適用性較廣的電腦繪畫,何嘗不是一種目光短淺,身為藝術家(廣義上的)卻沒有包容並蓄的心胸,沒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一味敝帚自珍只會一輩子在他那個小圈圈裡打轉。至於小孩子,還是多畫紙上繪畫比較好,主要是長期對著電腦壞眼睛,別的倒無所謂。初中生以上小孩又有興趣就儘管買吧,家長有這種顧慮說明他啥都不懂,跟他解釋也白瞎,他需要的就是你這個「專業人士」給個准信,買,還是不買,簡單粗暴


就像蘭州牛肉拉麵鄙視味千拉麵一樣,儘管後者顯然效率高。


說實話有點沒看懂為什麼鄙視。

首先我承認國畫里一些筆墨的東西數碼繪表現不好,但如果這個邏輯通暢的話,那其實油畫和國畫是可以互相鄙視的,事情要是發展到這樣那也就無所謂了,人越多越來勁,美院里估計每天都要演古惑仔。

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單純的在電腦上模仿某個傳統畫種甚至照片的話,電腦上畫的再好,都不算事。

但CG的出現,本身就是因為迎合娛樂行業的商用美術需求。

而且主要是因為效率和門檻問題,沒有電腦的年代電影海報也可以丙烯搞搞搞,搞大幾天搞出來。

架上繪畫最大的問題是:基本所有的東西前人都已經玩過了,玩的很透徹。

如果不是現今的CG創作,很多畫派和技法,特別是寫實技法已經極少有藝術家願意繼續玩了。

CG反而成了繪畫的保留地,還有人在不斷嘗試玩出新花樣。

這又不是武術,你練個拳擊散打就能把對面掄王八拳的打倒在地任意嘲諷。

所以說,到底是看不起畫種,還是看不起畫畫的人,這是個自我優越感的問題。

最後解開心結也只能等到被天下虐,或者,真的牛逼的話,虐遍天下。

板子的問題,我覺得你可以直接告訴家長:對。這個畫出來是假的。不能拿去蘇富比拍個大幾千萬,也不合適作為禮物送親朋好友和領導。在上面畫畫對練習架上繪畫作用很小。

但CG有獨立的技法和市場,板子也不過是大量相關工作必備的工具。

這些工作相比架上繪畫就業面更廣,前景很好,不用守清貧等著成名,不用費盡心力去拜師。

雖然加班多但是休假少啊。

心動的話,晚上手不如早上手。


架上繪畫的完成品是不可複製的,唯一的,拍照或掃描後列印出來只是廉價的複製品。

數位板或其它電子設備媒介創作的繪畫脫離了物質實體,具備可複製性,價值和實體脫離,其性質可以通通歸為版畫範疇。

都是藝術別矯情。


既畫傳統的水彩和油畫,也會用數位板來畫畫,關鍵看心情。

焚香沐浴畫水彩,感受水流與色彩的交融,一點點混色,點綴,看著顏料在水中變化出不同的線條與獨特的痕迹,這是數位板無法完成的享受。

穿的美美的在院子里,迎著陽光,支起畫架,用油畫顏料塗出心裡的色彩,感受筆刷帶來的獨特觸感,起起落落,顏料混合交融,伴隨著鳥兒叫,藍天白雲,喝口花茶,還能讓小夥伴幫我拍出美美的照片。

不過總有些時候,懶得調顏料,懶得支畫架,懶得裁紙,懶得框布,一時興起就想畫點什麼,就想要酷炫的特效,想要隨便塗塗抹抹找點靈感,就想畫完之後馬上嘚瑟出去,數位板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了。

恩,更多的時候,看客戶要求……客戶要什麼就畫什麼o(╯□╰)o

至於鄙視什麼的,個人有個人的想法吧。電子作畫上手快,掌握一定技巧,誰都可以畫出不錯的畫,但是傳統繪畫,想要畫出好畫,個人感覺會比電子作畫要難一些,每一種畫法都有自己的歷史沉澱與文化底蘊,需要學習很多,不單單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心性,需要長時間的累積。

不管使用哪一種方式繪畫吧,個人認為繪畫傳遞出的是人內心的情感與精神追求,傳統繪畫的可以敞開心去接受新的形式,電子作畫的也可以沉下心來了解一些傳統文化,只要能表達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就可以了。


別打字好不好?咱們手寫


不邀自來,這種人就兩個字:矯情。

當初工業光魔開始使用計算機做電影特效的時候,也受到了一大波傳統特效製作人員的抵制。

後來那波人失業了。


好的程序員不在乎語言


恩,你讓他用國畫出張厚塗來我就信我該被鄙視。。。


這個心態不對,我兩個都用,發現兩種方式可以互相轉化,觸類旁通。說到底,看一幅畫還看的是色彩、構圖、思想之類的,用什麼畫真的沒那麼重要。

比如我幾天用板繪畫的作品,可能油畫要幾個月,這時你再用油畫臨摹自己的板繪作品,就只要幾個星期,時間大大減少,還可以拿去買。


"新事物"的產生總是伴隨著舊有勢力的抵觸,從人性來說,這是正常的。人類在社會活動當中有意無意的產生了「鄙視鏈」。


畫無定法,相輔相成,融會貫通。

學習繪畫要有一顆海納百川的心。


以前我們導師也被人這樣說

數字插畫界有點名氣的

後來他畫了一幅油畫

別人也就沒說什麼了


我在想以後腦後插管的時代,腦子裡想想就直接出圖,不知道有沒有人黑。

作畫是聯繫思想與現實的媒介,當然,某種角度上來講,媒介即信息。


這種話語和觀點聽完之後,象徵性地點點頭回應下就可以

我這種專門寫代碼的搬磚狗,也畫了7年素描,現在還是從手藝愛好轉向了插畫(電子上色那種),相通的東西很多,紙上功夫好,自然在電子藝術中不會差到哪裡去

自己做什麼事情自己喜歡就好,鄙視來鄙視去的都感覺好無聊


傳統繪畫和電腦繪畫都是屬於藝術創作,需要靈感,需要日日夜夜的不斷的練習技法才有今天的成就。電腦繪畫是傳統繪畫基礎上的一種延伸,沒有傳統繪畫的經驗在電腦上繪畫其實比傳統繪畫難度還要高吧,除非他是天才。那個東東又不是用筆試得出的數據和計算器得出的數據一個概念。都是用手畫出來的,線條比率都是大腦構思出來的,只是電腦可以加強效果,不用費錢費事買工具燃料,假如說畫成了一個渣,加強了效果,那還不只是個加強了效果的渣。有什麼看不起的。


我來說一個也許能讓你揭開疑慮的觀點吧。之所以很多人不能接受數碼繪,其實是因為數碼繪本身的屬性造成的,我能想到的暫時有兩點,1,製作的低成本低風險,因為數碼繪的可糾錯性,一筆畫下去了錯了可以撤銷,構圖錯了可以康雀兒加踢調調調,就算上錯色了也不需要擔心,所以你說跟傳統繪畫比,我是不是就會慢慢的依賴這些特點導致我的技藝退步,難再有古人之所謂胸有成竹,下筆如有神。2,成品的可複製性,這個就無需多說了吧。最後你問我難道數碼繪就該被鄙視嗎,那當然是不應該呀,因為你我都用著呢不是


區別在於手、筆、紙互相傳遞的感覺。互有優劣。

畫出來的東西外人看來沒有什麼分別。傳達的意思到了就行了。


傳統作畫筆觸和紙張都有質感。能看出作畫人的心思,而電子作畫有時候感覺就像只活在屏幕里,就像電子書,方便快捷,但是喜歡紙質書的人就是會覺得缺了些什麼。 電子作畫是傳統作畫的延伸和擴展,能實現更多想像力,能讓藝術有更多形式,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前段日子很火的動圖國畫。

無所謂好與不好,兩種方式各有千秋亦各有局限。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好了。也不存在互相鄙視,的確會有一些人會互相看不起,但是這是人的心態,與作畫方式無關。

若是我我會推薦買板子,喜歡怎麼樣的作畫方式,要試過才知道,多學一種東西總是會開拓眼界,沒有壞處。


推薦閱讀:

藝術理論中如何界定「內容」與「形式」,二者之間的關係是否可以被清晰地描述呢?
藝術理論這門專業課應該怎麼學?
攝影弱於其他藝術表現形式?
什麼是「裝置二胡」?
黑板報在當前條件下,有存在的合理性嗎?

TAG:藝術 | 繪畫 | 繪畫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