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用疫苗」是什麼?怎麼起作用的?為什麼說它能代替抗生素來使用?

在這個問題下鍾南山院士所謂不要吃又肥又大的魚的說法是否科學? - 環境保護

看到 @劉邦 提到解決水產業抗生素濫用的方法是研發魚用疫苗

那這個魚用疫苗究竟是什麼物質?跟人用的疫苗是一類東西么?如何使用?(比如人是要注射,但魚也要一隻只抓來打針嗎?)


魚用疫苗其實和人用疫苗是類似的,也是打針注射。其原理是:將滅活病原注射到魚體,激發魚自身的免疫功能,從而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主要適用於疾病的預防。

而抗生素作用原理類似於人用青黴素治炎症,適用於疾病的治療。其主要優點是見效快,但也有明顯的缺點。

第一:會產生耐藥性(即下次治療要達到同樣的效果必須得加大使用劑量)

第二:會產生藥物殘留,抗生素在魚體中不容易被分解,因此會殘留在魚體內,人吃了這些魚後又會是使抗生素富集在人體,導致人腸道菌群失調,危害人類健康。

附:以下摘自2012中國水產十大技術評語

水產疫苗是被業界公認為水產養殖病害最佳防控措施之一,疫苗在提高動物體特異性免疫水平的同時亦能增強機體抗不良應激的能力,且符合環境無污染、水產食品無藥物殘留的概念, 已成為當今世界水生動物疾病防治領域研究與開發的主流產品。疫苗以後能夠成為水產疫病防控主要投入品的話,將是對我國水產病害依賴藥物治療現狀的一個重大變革。  

  目前我國在水產上應用最為成熟的疫苗是草魚疫苗。由於疫苗為生物製品,國家對此管理極其嚴格。在水產上,自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疫苗研究以來,我國獲得國家新獸葯證書的水產疫苗只有寥寥數種,多數水產疫苗都處於研發試驗階段,不能商業化用於實際生產。直到2011年,珠江水產研究所研製的草魚出血病活疫苗獲得我國首個水產疫苗生產批文,這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商品化生產的水產疫苗,為我國水產疫苗的商業化應用拉開了序幕。


魚類雖為低等脊椎動物,但也兼具先天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其中適應性免疫就是我們常說的後天免疫。魚的後天免疫雖不如人的複雜,但也包括了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和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魚用疫苗的作用就是通過外源的刺激,激發起魚類自身的後天免疫應答,以此提高對病原的抵抗能力。

魚類疫苗,按其成分大致可以分為四種類型:一,以全細胞或病毒為基礎的滅活疫苗;二,以全細胞或病毒為基礎的減毒活疫苗;三,以具有抗原活性的亞細胞成分為基礎的亞單位疫苗;四,以抗原活性成分的編碼基因為基礎的DNA疫苗。一、二、三都直接含有有效抗原成分,四不直接含有抗原,而是通過在宿主體內表達抗原的方式來激活免疫。

從原理上和成分上魚疫苗和人疫苗沒什麼本質差別。

關於魚用疫苗的接種方式:注射,浸泡,口服,灌注。

實際養殖環境複雜,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有疫苗,疫苗的保護率也很難達到100%,抗生素的使用不可避免,但是全面採用疫苗手段解決病害問題,抗生素使用量會大大降低。

使用疫苗的成本目前來看,相比與抗生素,應該是高的。這個市場還遠不如豬疫苗、雞疫苗等成熟。


並非免疫學生物製藥專業 從個人學習(知識點多源自《水產動物病害學 》戰文斌主編 中國農業出版社)以及文獻摘取以下資料

———————————————————————————————————————————

魚用疫苗是指能使魚類產生自動免疫的生物製劑。如加以嚴格區分,魚用疫苗可分為菌苗、疫苗和類毒素三類。菌苗是由細菌製備的,疫苗是由病毒製備的,類毒素則由外毒素所製成。魚用疫苗中,主要是菌苗和疫苗。

基本來說疫苗的定義都是一樣的無論是對於人還是對於魚來說。所以下面多對比人來講疫苗的使用以及作用機制。

使用方法

1 注射法(從哺乳動物借鑒就是lz說的挨個注射,如同人小時候接種卡介苗之類的疫苗方法,十分麻煩機械損傷大,但是效果好)

2 浸泡法 (對於寄生蟲類,或者誘導魚自身粘膜進行免疫)

3 口或者後腸進行灌注(機械損傷小,效果好比如草魚爛腸瘟之類)

Vervarck等(2005)利用福爾馬林滅活全菌(Vibrioanguillarum)疫苗對非洲鯰魚同時進行注射、浸泡、口服及肛門灌注免疫,結果發現體表粘液和膽汁中的抗體滴度的大小順序為:肛門灌注&>浸泡&>口服&>注射免疫,血清中的抗體滴度的大小順序為:注射&>肛門灌注&>口服&>浸泡免疫。

這裡再摘一篇1989年的文獻

英國生物學家(Harris)等人發現魚能通過腸器官吸收疫苗,這樣魚場接種疫苗將變得與餵食一樣方便。目前採用的魚疫苗接種方法很不方便。有時魚場對一些名貴魚品種如鮭魚、歐洲比目魚等用人工注射法接種。

對人來說出生接種疫苗方法似乎有直接接種與口服(糖丸——脊灰疫苗是減毒活疫苗),接種方法與疫苗類型以及本身性質(比如是否滅活減活 是否怕熱畏酸等等)非從業人員不多說。

作用機制

部分作用於魚類激發免疫機制,非從業人員不多說。

———————————————————————————————————————————

既然LZ問疫苗能不能代替抗生素,我先不回答,我首先要說疾病發生原因

病因類別如下

1.病原的侵害

2.非正常的環境因素

3.營養不良

4.動物本身先天或者遺傳缺陷

5.機械損傷

那麼抗生素針對的主要是細菌對養殖生物造成的病害,而非其他方面,而疫苗可以針對的範圍廣在於細菌病毒都可以。

理論上看,某一程度上是可以取代的,但是實際是可能的么?

比如人類醫學發展到現在是否可以全部疾病都可以預防呢?

我站在養殖的角度再提出幾個觀點

1由於病因多方面影響,是否改善其他條件的情況下,在某一角度比疫苗的作用更大?(類比人類生存環境,在空氣清新的地方與空氣污染的地方,家裡垃圾遍地還是個人衛生習慣良好,吃得飽穿得暖天氣風和日麗,對於你的身體免疫健康是不是都有影響呢)

2單純對於疫苗來講,特別是針對病毒類疫苗,更新換代速度以及效果作用是否有保障。

3對於養殖戶來講,疫苗的價格以及效果他們是否可以接受,再如注射過程中造成的機械損傷是否會造成更大傷害?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回答,筆者研究生項目就是做的魚類疫苗,其實整個過程還是很艱苦的,要歷經好多年。雖然畢業後沒有從事生物行業,正好看到實驗室的消息,就順便回答下這個問題。 先介紹實驗室最新成果:曾被爆出過抗生素等化學藥物超標的多寶魚,終於可以讓人不再為它的安全性心存芥蒂——華東理工大學張元興教授團隊研發的「大菱鮃遲鈍愛德華氏菌活疫苗(EIBAV1株)」已獲得國家一類新獸葯註冊證書,其產品將於9月上市銷售。這是中國註冊的第一個海水魚類活菌疫苗,也是世界上首個獲得政府許可的針對遲鈍愛德華氏菌的魚用疫苗,對海水養殖中減少和避免使用抗生素、提高水產品和生態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海水魚類養殖已經進入工業化集約養殖階段,病害威脅是產業發展的瓶頸。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高效疫苗的應用是細菌性病害控制的有效策略。但是,在我國海水養殖業中卻尚無疫苗應用的成功先例,只是單純依靠抗生素防病治病,這很難掌握用量,不僅容易帶來致病菌的耐藥性問題,也很容易給生態環境造成隱患。張元興教授研究的愛德華氏菌病就是這樣一種養殖業中最嚴重的細菌性病害。由它引起的腹水病,是學名大菱鮃的多寶魚常見的嚴重病害,經常給養殖戶帶來嚴重損失。而且,由於該病原菌寄生在宿主胞內,藥物治療效果差,又可能會連鎖性地引起藥物超標等食品安全問題。針對這一情況,張元興教授帶領團隊從本世紀初開始進行研究,歷經10年努力,最終構建了大菱鮃遲鈍愛德華氏菌活疫苗(EIBAV1株)。 「愛德華氏菌有許多菌株,2006年,我們分離鑒定出了高致病性菌株EIB202,解析了全基因組和主要致病機制,然後根據病原基因組的特徵,從眾多菌株中最後精準篩選出了天然弱毒的、免疫性能好的EIBAV1菌株,並把它做成了疫苗。」研究團隊主要骨幹、華東理工大學劉琴教授介紹說。 而接種疫苗只需要給小魚苗「泡澡」——由於疫苗都是天然弱毒活菌,需要的時候,只要將魚苗在疫苗調配的水中浸泡3分鐘,魚寶寶就獲得了免疫力。成年魚則在一個狹窄的空間通過連續注射器快速注射,就能夠完成大規模連續免疫接種。 愛德華氏菌是北方冷水系魚類中常見的一種致病菌,那麼,這種疫苗對其它魚類是否通用呢?通過對與多寶魚同屬鮃鰈類的牙鮃、半滑舌鰨等魚種的研究,華東理工科研團隊發現,該疫苗同樣有效。此後,科研人員還將進一步在鮃鰈類之外的大黃魚、海鱸魚等魚種上進行疫苗適用性研究。 據張元興介紹,目前,他的團隊正通過和浙江、廣東和上海的生物製藥公司合作完善生產線和GMP規程,爭取到9月就能讓疫苗上市銷售。按照他們的設想,在未來的2到3年內,他們的疫苗產品可以覆蓋到全國一半的多寶魚養殖中。未來,通過海水養殖魚類疫苗的推廣應用,有望在國內孵化形成一個新興的魚用疫苗產業,減少直至避免使用抗生素,全面提升我國海水魚類農產品的食品安全等級,促進我國傳統海水魚類養殖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

然後來回答正題,魚的疫苗本質來說和人的一樣,都是利用抗原來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差別就是人的免疫系統要比魚類的高級。魚疫苗有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等等,相對而言減毒活疫苗可以有更好的免疫效果。怎麼免疫常用的就是注射、浸泡。浸泡好像還是張老師提出來的,因為中國水產養殖的魚都很小,大家平時見到的大菱鮃一般也就1年多就拿出來吃了,小魚有個問題就是注射不是很方便,而且現在規模那麼大,一條條打工人一是累,二是打魚也是技術活(打不好真會死)相對而言浸泡就省點心。效果也不錯!之所以現在疫苗這麼少,一是疫苗研發周期太長,筆者大四做畢業課題做的就是上述疫苗的中試,讀研加工作,4年過去才拿到批文,二是現在國內魚疫苗審批沒條例參考,也沒制定,所以時間還是長,三是有些養殖戶不想用啊,畢竟抗生素便宜的多,而且真正大規模發病了還得靠抗生素,疫苗就是起保護,防止發病。不過由於上海當年的多寶魚事件,大菱鮃養殖業抗生素濫用情況好的多。其實魚疫苗國外用了好多年了,隨著大家對健康的關注度增加,國內的情況肯定會越來越好吧。


之前兩年在做魚類疫苗開發,現在做人體疫苗.

生產過程兩者其實很多共同點,都有上游過程對毒株(細菌或者病毒)擴增,接著用相關試劑滅活(上面有個答案提到高溫滅火,這基本上是行不通的,會導致抗原變性,結構發生改變,從而失去引起免疫反應的能力)。接著下游處理將不需要的雜質污染物與抗原分離開來。再對抗原進行製劑保持其穩定性、調節抗原濃度、使其適用於魚類/人體注射。

技術上來講,也有很多共同點,都涉及微生物發酵、細胞培養、微濾、超濾、滲析、色譜分離。

最大的區別在於臨床周期,通常人體疫苗可能要上十年,十多年,甚至幾時年的臨床實驗才能正式得到批准上市,因為這些都關乎人的生命安全。魚類疫苗一般五到七年就能從早期開發到結束臨床並開始試生產,因為臨床實驗沒人會關心死了多少魚。

總結下來就是跟人體疫苗類似,使魚類自身產生抵抗疾病的抗體,免疫效果應該比抗生素有效,劑量比抗生素小很多,幾乎不造成水體污染。使用成本可能不低,目前主要需求在三文魚養殖基地。


魚用疫苗就是疫苗的一種,只不過是用在魚身上。魚類疫苗也有全毒疫苗、半毒疫苗、滅活疫苗之分。基本上跟獸用疫苗原理差不多,只不過在施藥的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不同時期的使用疫苗的方式也不同!比如體格較小的、處於魚苗時期的魚在施藥時主要採用浸泡或者投喂(藥餌),大的魚主要採用注射或投喂。最近我們實驗室在做納米載葯技術,在某種層面上講,納米載葯也是一種新型施藥方。

抗生素的使用,在全球的範圍內已經成為了大問題,主要是因為細菌和病毒的受抗生素篩選,而導致細菌和病毒的耐藥性越來越高。同時,水體環境因其不同於陸地,具有流動性特點,藥物濫用會導致「一處施藥,數處污染」的結果,藥物影響的範圍會很大。所以說,過量使用抗生素,無形中導致了人工地對細菌和病毒進行耐藥性篩選,已經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了,它的使用本身就是問題!

抗生素一般是化學藥物或者菌類的次代謝產物,對於動物來說,這些都是異物,不是生物體固有的,而疫苗是通過滅活或者去毒的病原體來激活動物體內的免疫系統(生物固有的),從而增強生物的抵抗力,治療疾病!因此,相對於提高細菌病毒的耐藥性來說,提高生物體免疫力,是較好的選擇。長期地看,對未來風險性也較抗生素小!


謝邀,我現在還不是這方面專家。第一個回答是淡水魚疫苗大多是抗病毒類。第二個問的魚是不是捉起來打疫苗回答是捉起來打的,怎麼捉大多人或許不了解。就是一般在魚苗長到能打針時,用網捕撈圈在環境好的池裡,然後一條一條的打在魚背上再回池。說到再詳細點打魚用的針用管子連接在輸液瓶,類似病人用的輸液瓶這樣打。第三個回答魚用抗生素各個地方飼養方法不同不好回答,我們養殖場就沒用抗生素葯打過,偶爾生病較重會用恩諾沙氰這類藥物拌在飼料里投喂,拿去有關部門抽檢也沒發現殘留。(也不排除有些地方飼養沒出問題,但抽進魚塘的水有問題)最後說點實際情況能用到的,因為魚別人怎麼養的也沒人能看得到。就是買魚盡量買不過分肥胖有斤兩的,不排除有人想儘快增重買出濫用藥,其實太肥胖的魚就是體質正常肉質也不行,盡量挑體形偏長肉質緊繃的較健康放心


上疾病學的時候確實懷疑過這個事情,難道養殖中大量魚都要注射的時候得一隻只打針么,老師回答就是這樣的在周邊雇一些低成本的勞動力(農閑的大姑娘小媳婦啥的)熟練之後也是很快的


推薦閱讀:

養魚三大傻是什麼了?我記得有龍魚和地圖好像。?
魚的記憶是不是只有7秒?
日本水族館裡的深海魚,通過注射器抽掉深海魚鰾的部分空氣達到可以在淺水區存活?
《sox(沒有黃段子存在的無聊世界/下流梗不存在的灰暗世界)》里的蠕動神獸花園鰻作為寵物的話好飼養嗎?

TAG:魚類 | 疫苗 | 水產養殖 | 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