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借殼上市和資產置換現象?


這種問題必須舉例子,不然講不清楚,說A或者B這樣的代稱都講不清楚,我個人覺得是這樣的:

拿現在順豐和鼎泰新材舉例,順豐現在正借殼鼎泰新材(下面簡稱鼎泰)在A股上市。為了方便計算假設目前鼎泰值10億順豐值100億,順豐借殼鼎泰可以解釋為(分幾步):

1. 鼎泰原來市值10億,想買順豐,需要100億現金,沒有現金,那麼增發股票用等值股票購買。

2. 鼎泰增發100億用於購買順豐,購買後此時公司總市值 110 億, 其中順豐占股10/11反而成為增發購買後新公司的大股東控股股東, 鼎泰占股1/11變小股東。

3. 新公司(增發購買順豐後)有兩塊業務,原順豐的快遞相關業務和原鼎泰的金屬相關業務,那麼順豐如何剝離原鼎泰金屬相關業務(價值10億)?這部分業務對順豐沒用。

4. 可以直接再賣給鼎泰原股東,鼎泰原股東也用新公司股份,1/11的新公司股份(也是10億,110億*1/11)買這部分金屬業務(也是10億),相當於分家,這樣下來最後新公司順豐占股100%(市值100億),鼎泰還是擁有原來的資產(10億),不過沒上市了。

當然在實際操作中,第4步,一般鼎泰股東不會以剛好原價購回原金屬業務資產,而是同時獲得順豐快遞部分的小部分股份(比如快遞部分業務5%價值5億)作為補償來購買原來價值10億的金屬業務資產,這5億的差額補償就相當於這個殼的「殼費」,這樣購回後鼎泰原股東還是擁有原來的金屬相關業務資產,同時多了5%的順豐公司(下圖中新2鼎泰)股份。借殼給你總要有點好處,不然為什麼要借給你,在這個案例中,相當於鼎泰把殼借給順豐,那麼鼎泰在借殼前是有一個殼和10億金屬業務資產,借殼後10億金屬業務資產沒變,殼沒了換成價值5億佔比5%的順豐公司(下圖中新2鼎泰)的股票,這個5億就是殼費。為了方便理解下面附上一個簡圖來簡要說明這個過程......

以上資產的數字只是為了方便計算和說明假設的,不具備真實性合理性。

如果上面的邏輯或流程有問題歡迎留言指出,謝謝。


為了快速達到資產證券化目的,花較短時間,付出一定成本,借用已有的公開交易市場資源,來實現。


瀉藥。以我經歷過的案例出發,借殼的主要是原因是快。我們有一個項目本來是正常ipo,但是進度緩慢,於是換券商改用借殼的方法,在一個月內就完成了,因為那時間殼是已上市資源,借殼不需要走正常ipo流程。但是之後證賤會就出了政策,借殼上市流程與正常ipo一致,這就意味著基本上不會再有借殼上市。這個問題應該找券商回答……


推薦閱讀:

你認為當前 A 股市場上最具成長性的上市好公司有哪幾家?你從哪些方面考量的?
員工買自己公司的股票是怎樣的體驗?
當上市公司董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近日證監會瘋狂 IPO 預披露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TAG:上市公司 | 財務 | 資本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