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延遲性肌肉酸痛的原因至今沒有明確的解釋?


DOMS 雖然是健身者樂於討論的話題,但在學術界不算熱門研究問題,可以說有一些近似解,但不夠精確。

按照 Plague Inc. 的疾病特徵來說,DOMS 無傳染性、輕微嚴重性、無致死性,而且幾天之內就會自愈,醫學研究是不會搭理的,好歹還有運動生理研究者感興趣。

雖然進展慢,但也在往前挪,最近的一個研究(發表於 2015 年)可能讓我們離答案又近了一些。

文章鏈接:

Changes in electrical pain threshold of fascia and muscle after initial and secondary bouts of elbow flexor eccentric exercise

這篇文章聲明 DOMS 發生時筋膜組織比肌肉組織對刺激更加敏感。如果這是事實,我們感受到的酸痛可能更多地來源於筋膜。

不了解什麼是筋膜的可以看這篇:怎麼練筋膜?

實驗方案:

1、找了10 位身體健康、沒有上肢傷病和疼痛、六個月內沒有進行過上肢阻抗訓練的年輕人作為被試對象。

2、被試對象的訓練內容為肘伸離心收縮訓練(啞鈴彎舉下放時的動作),6 次 10 組,在等速肌力測試系統上完成。一共實驗兩次,之間間隔 4 周。

3、從訓練前 1 天到訓練後第 4 天,將針形電極扎入目標組織並通電,通過不斷增大電流來測試其疼痛閾值。這裡並沒有通過 VAS 測量疼痛值,僅測量閾值,即被試對象一感受到痛就反饋。對不同組織的刺激通過電極扎入深度來控制,文中檢測 3 個相關組織:(1) 肱二頭肌筋膜、(2) 肱二頭肌、(3) 肱肌筋膜,就是兩層筋膜和中間夾的肌肉組織,如下圖 d 所示。

實驗結果:

橫坐標是時間,縱坐標是疼痛閾值。
實心點是第一次訓練,空心點是第二次訓練。
左 —— 肱二頭肌筋膜
中 —— 肱二頭肌
右 —— 肱肌筋膜

  • 兩次訓練後的所有組織,疼痛閾值都會先下降後上升。
  • 空心點都在上面,第二次訓練帶來的的疼痛閾值下降明顯減輕(新手第一次練出現的 DOMS 反應更明顯,堅持健身者則會有所減輕)。
  • 兩次訓練疼痛閾值最低點的出現時間有變化。第一次訓練,二天後疼痛閾值最低;第二次訓練,筋膜組織疼痛閾值在一天後最低,肌肉組織當天最低。
  • 筋膜組織的疼痛閾值下降顯著大於肌肉組織。

前三條與前人研究結論基本一致,最後一條是新發現。

為什麼會發生 DOMS ?不確定,提出過好幾種假說,如『張力增高學說』、『肌肉痙攣學說』、『代謝失衡學說』、『缺血再灌注損傷學說』及『機械損傷學說』等,目前主流觀點是多種機制混雜,以機械損傷學說為主——訓練中肌纖維受到機械損傷,之後發生無菌性炎症,炎症浸潤引起二次損傷,從而導致 DOMS。

現在這個研究結果一定程度上支持了 DOMS 涉及筋膜組織,其中一位作者在一篇博文中加了些猜想(猜想!猜想!猜想!),補充了下機械損傷學說——筋膜組織和肌肉組織的彈性不同(肌肉更軟彈性更大、筋膜相對更堅韌),肌肉收縮或伸長時,筋膜和肌肉組織間會產生一個剪切力從而導致筋膜組織的機械損傷,之後進一步發炎造成二次損傷,引起酸痛。

注意:本研究實驗暫時沒有經過其他研究者驗證,樣本量不大,涉及痛覺這樣的主觀感受,手動操作會有誤差,對結論的支持力是有限的。

---------------------

減輕 DOMS 的手段:

  • 訓練前,熱身和拉伸,這個能提高筋膜組織的含水量、增加其彈性。
  • 訓練時減少肌肉的離心收縮,對健美訓練者(目標是增肌),離心收縮比向心收縮對肌肥大效果好一點點,但如果你的 DOMS 很嚴重影響生活和訓練,不妨考慮更多的向心收縮。對於其他目標的訓練者,可以採用包含更少離心收縮的訓練方式,而非健美式訓練。
  • 訓練後,採取各種積極性恢復手段,包括冷身與拉伸、按摩、冰袋、酸痛部位的輕量運動、心理放鬆等。


專業性的不懂。人還在茹毛飲血原始的時期和動物搏鬥的時候,不可能立馬感覺手臂無力酸痛吧。這樣會死的。這種延遲相當與借給你一些生命值。隔天再收回吧。自己猜的。


推薦閱讀:

馬術訓練墜馬時應怎樣最大程度減小對自己身體的傷害?
瘦人增肌,如何制定一套適合自己的健身計劃(健身房)?
怎樣培養每天運動的習慣?
彈跳力比較差,如何專業訓練彈跳力?
腹部肥胖有什麼好的減肥方法?

TAG:健身 | 運動 | 人體 | 肌肉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