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原著里表明任我行並不完全信任東方不敗。但為什麼對東方不敗沒有任何防備?致使自己被囚。
瀉藥。
《笑傲江湖》是金庸創作生涯晚期的作品,當時老金的寫作功底已登峰造極,因此這部作品從情節編排到人物塑造都趨近完美,很難找到漏洞與破綻。很多小說都有牽強附會的情節,包括金庸的前期作品也不例外,但一涉及《笑傲江湖》,基本就可以排除這一情況了。
回頭再看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老金在書中已經做了不少解釋。
首先,東方不敗本身就工於心計。他得以在老謀深算的任我行眼皮底下篡位成功,靠的是真本事。任我行何等狂妄自大,如果東方不敗只是純憑運氣才得手,他不會將其列為3個半佩服之人的榜首。
其二,任我行當時飽受吸星大法反噬之苦,忙於鑽研武功無心過問教務,給了東方不敗可趁之機。這是最大的客觀原因。
其三,任我行其實已經有所防範了。他將《葵花寶典》交由東方不敗,可不是真想傳位與他,只是想讓他「揮刀自宮」罷了。任我行如果完全蒙在鼓裡,又怎會使出這麼一條毒計?當時東方的篡位詭計執行得嚴絲合縫,任我行就算稍有察覺,但苦於鑽研吸星大法又無暇徹查到底。沒有真憑實據證明謀權造反,以東方不敗在教中的地位,縱然教主也不能隨意開刀,否則全教上下必然嘩然。不如就用一本寶典閹了他吧。
仔細一分析,似乎任我行也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
PS:多說幾句。金庸的前期作品,人物之間的衝突設置並不好。譬如《射鵰英雄傳》,相當一部分的情節是靠「誤會」來推動的。丘處機找江南七怪是誤會,黃老邪找全真七子也是誤會。有些「誤會」十分牽強,明明三兩句話就可解得開,但「誤會」的雙方寧可一見面就打到頭破血流也不肯吐半個字,沒別的理由,就為了衝突和懸念可以繼續保持下去。這樣的寫法並不高明。
十年後的《笑傲江湖》,基本已避免了這種情況。老金自稱《笑傲江湖》是一部政治小說,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其中的人物衝突,大多是赤裸裸的利益衝突,這可比「誤會」製造的衝突好太多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和現實中的政治何其相似。因此,《笑傲江湖》也是金庸小說中情節最合理的一部。書里有解答,一來是那時候任我行吸心大法弊端顯現,弄的他心力交瘁。第二,他本來以為自己已經將葵花寶典傳給了東方不敗,也就是擺明了會傳位,按理說東方不敗應該安心了,不會去篡位,誰知道東方不敗還是急著動手了。書里也說了,第二點任我行在西湖牢底想了很久也沒想通,不知道為什麼東方不敗那麼著急。是向問天解釋,說是有一年任盈盈說了一句每年來參加聚會的人越來越少,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東方不敗一來害怕任我行已經察覺,二來害怕日子久了任盈盈越來越大,搞不好會傳給任盈盈。所以就著急出手了~
傳給東方不敗寶典,使他自宮的目的是留下把柄,控制東方不敗。 因為在任我行退位之後,這個東方不敗自宮的秘密不是只有東方不敗知道,而任我行也知道。一旦發生了政見不合,任我行通過這個把柄可以輕易的搞臭東方不敗的名聲,奪回教主權利。這就是任我行的心機,其實和受賄有點像,我給你好處,但是這個好處卻又是你的把柄。 其實任我行這招棋下的很妙,東方不敗練也不是不練也不是。為什麼這麼說?練了之後,把柄已經落到了教主手裡。不練,沒有足夠的實力登上教主的位置。怎麼辦都會受制於任我行。 但是東方不敗高明就高明在他拿到了寶典之後,立刻就發難任我行,而不等待任我行退位,之後再練功。首先他已經是欽定繼承人,沒有動機害教主,而且正因為他是繼承人,順理成章的可以接受教主之位。 可作為一個閹割的梟雄,一不小心有了婦人之仁吧。居然沒有殺死任我行。這也就有了任我行的反攻。
不是沒有任何防備,是因為太大意了,被迷惑了。任我行當時沉迷解決吸星大法的弊端。小說里說任我行也不是沒有坑東方不敗,就是把葵花寶典給東方不敗了。
書中有明確交代,任我行對東方不敗篡權的心思了如指掌。二人勾心鬥角,任我行故意把葵花寶典傳給東方,一方面是示之以好、迷惑於他,另外其實也是故意坑他。任我行受制於吸星大法無心他顧,也未料東方不敗突然發難,因而措手不及。。
有啥防備 反攻倒算之後吹牛逼而已
推薦閱讀:
※如果你是令狐沖,少林寺里你會選擇打敗恩師幫助任我行任盈盈逃脫還是選擇幫助名門正派把三人囚禁起來?
※如何以梵蒂岡教皇和少林方丈寫一篇武俠小說?
※令狐沖愛任盈盈嗎?還是只是感激?
※假設黃蓉和小龍女性格互換?
※任盈盈這個人物在書中單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