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琴和古箏都有流傳,和琴齊名的瑟卻看不到了?
01-13
最近無意接觸到古琴和古箏,於是差了一點背景資料,但是很奇怪,為什麼瑟現在看不到了?是因為後期做成了古箏嘛?
事實上,你現在所見到的古箏跟以前的古箏也有很大不同了。
如果你稍微了解古箏就會知道,無論技法,曲譜,幾乎都是近現代的產物,現在經常聽的古箏曲子《打虎上山》《臨安遺恨》等等等等,甚至現在都還有不停的人在創作古箏曲。包括現在的古箏演出,也基本不會著民族服飾,古箏演出服都很具備現代西方舞台服飾的各種元素。古箏與其說是流傳,不如說是發展變革了幾代了。。。。。
古琴可能是這三個樂器里唯一一個依古法流傳下來的樂器了。與古箏很大的不同就是古琴曲幾乎都是古曲(常聽常練),當然也有現在作曲,不過出名的也就龔一老師的《春風》比較得到大家的認同,其他都是小眾傳播。
至於瑟的失傳,與戰亂密不可分,但是03年似乎有學者已經恢復了瑟的古茂,不過因為其技法與音色,很多與現代古箏重合,就合併發展了。
既然聊到古琴,多說一句。
事實上在那個敏感時期,古琴幾乎快絕跡了,如果沒有最初一代琴人對琴的堅持,如果沒有08奧運,沒有《英雄》,古琴或許也會跟瑟和其他樂器一樣漸漸離我們遠去。當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就是商業、金錢的侵蝕。。。。。彈琴的都懂,就不多說了。
1,大約是由於戰亂,瑟在中古時代以前就已經失傳。雖然從宋代以後,並不缺乏人有熱情復原或者重製瑟,但因為資料缺乏,復原出來的東西,看圖,也就是「大箏」而已。--更重要的原因是其地位已經被新的箏所取代,所以哪怕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出土實物瑟,也已經有按此復原的「古瑟」,但它作為樂器的實際存在地位已經基本沒有了2,你現在看到的「古箏」,和先秦古籍里的「秦箏」,無論結構、大小、音樂效果……都不一樣了,幾乎可以認為是兩件樂器。上面說了,中古(隋唐)以後,箏吸收了瑟的結構,以相似的屬性,佔據了瑟的地位。並在晚清民國和建國後充分發展,成為有華麗表現力的、能獨奏的樂器。
瑟不是民間樂器 是宮廷樂器 所以更容易失傳吧 畢竟原本不普及。。而且唐宋以後的瑟也是古人的複製版 最早的早就失傳了。。
第一次回答問題 我知道的也不多 但是曾經有幸看到琴瑟和鳴的景象 武漢音樂學院的付麗娜老師就是一名瑟的演奏者 聽說是她根據古籍資料以及出土的文物 將瑟復原的 現場聽的感覺是 瑟的聲音清麗 音量很小 我當時在台下 也沒有走近細看 但是 感覺形狀上和古箏有類似的地方 可能有些指法也類似 但是和古琴區別還是比較大的 造型上更接近於古箏 但是音量比古箏小很多 當時 老師說 是皇上為了讓後宮眾妃能花更多心思來鑽研如何讓瑟與琴聲更配 達到靜心 少關注朝堂之事的目的 才發明出瑟來 我不是專業人員 希望對你有那麼一點點幫助
推薦閱讀:
※如何定義或者評價嗩吶在樂器當中的地位。?
※新手如何學習古箏?
※知乎新人 從小就學古箏 是業餘 將來想把在琴行教古箏當成副業 應該做到什麼才能當一名合格的古箏老師?
※音樂專業人士眼中業餘十級(或者中央音樂學院的九級)是什麼水平?
※彈手風琴的時候腦子裡想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