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世界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是因為哪些原因呢?

名著一直是被大多數人所推崇的,但為什麼它們能成為名著呢?是因為什麼原因呢?是因為其極具邏輯與哲理的故事?還是因為對當時社會面貌的鮮活反映而成為研究當時社會文化、藝術、經濟的「歷史故事」?

本人對名著讀的不多,因為大多太難懂了。

第一本讀的是《魯賓遜漂流記》,記得當時是初中放假在家2天讀完的,非常精彩的一本書,前後讀了有3到4遍,主要是作者用日記的方式把每天的生活寫得像真的一樣,「星期五」也讓人印象深刻。

第二本是《格列佛遊記》,沒看完,可能是我們接觸的太多了,感覺作者寫的不夠精彩,沒有安徒生童話好看

第三本是《巴黎聖母院》,當時正是看讀書的年齡,本想好好看看的,結果被母親大人當作「黃書」給沒收了,沒看完

第四本是高爾基《童年》,高中時看的,因為只看了一遍,印象不深,比較好看的一本書,故事蠻有味道的,但感覺適合年紀小點看,因為後來大學時想再看一遍就完全看不下去了

第五本是《簡愛》,最近在看,但說實話,故事平淡,不是很精彩,看了三遍沒看下去,後面簡去當家教,在那個貴族的家裡跟那位先生談了一晚上,整整一章的內容真的是沒有看懂,覺得自己閱歷不夠,遂放棄了

之前聽袁騰飛老師講過,托爾斯泰在寫《戰爭與和平》之前也寫過不少二流的書,最後厚積薄發寫出了《戰爭與和平》,成為經典。我沒有讀過這本書,但想問問大家,這樣一本能成為世界名著的書需要哪些特點?最近幾十年出版的書哪些有可能成為世界名著呢?


不同意上面說的「名著是時代的」,世界級的名著一定是超越時代的。以下所說的名著僅指文學名著。

從思想深度來說,世界級的名著對人性的刻畫已經達到了頂峰,後世再好也只能並駕齊驅而不能超越了。而人性的改變絕非一兩個時代的事,那得千萬年的時間才能有相對比較大的轉變。

從寫作手法來說,世界級的名著往往開先河,或者將某一種已經存在的手法發展到極致,後世只能是模仿、借鑒、模仿、借鑒……

從影響來說,世界級的名著對世界文明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甚至直接改變該名著問世之後該地區甚至世界文明的走向。

最後從傳播來說,世界級的名著都是跨時代的傳播的,第一個說的什麼「倖存者偏差」,聽聽,倖存者,世界級的名著不是倖存者,而是人類努力保護的結果。2012裡面男主的那本書是因為幸運最後保存了下來,但是世界級的名著的保存都是有意為之。


是因為倖存者偏差,也叫「因為死人不會說話」。

前幾年有個叫《2012》的電影講過這個原理。

裡面的男主角是個作家,後來別的書都沒了,他寫的小說就成了重啟新世界文明的第一本書。


每個時代的疼點不同。成為經典的書通常能打動那個時代人的疼點。

在現在這個多元化時代,經典很難湧現了,因為這種環境下很少有人們共有的疼點了,你能打動一部分人的疼點就不容易了。

現在你能有一萬粉絲,拿到百年前你的水準都稱得上大師了。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名著,就應該是這樣的效果吧。能夠包羅萬象,每看一遍就有新的感受。


有看不懂 值得揣摩的地方 懂了就有收穫哲理的喜悅感 同時 應該也會優美吸引你的語句 如同文學家被英國憲法的嚴謹 華麗所傾倒


我的猜想是因為以前高等教育普及度不高,所以作品本身就少,分子小。文化資源較少,能供人消遣的東西也少,所以文學作品獲得的關注很高。

如今教育的普及、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要改變這一切。一方面更多人有了向世人展示自己文字的條件,於是我們發現了有很高寫作水平的人其實很多(雖然寫作水平是什麼我也不知道)。另一方面因為電影電視劇的出現,我們有了一種能有效刺激感受的文化產品,文字的力量也在降低。

瞎猜而已。


好像名著大多是批判現實主義


題主既然看過安徒生,那麼很多問題就可以解答了。

當名著被一兩個人(可能是名家也可能是痞子)讚美以後,如果再說自己無法欣賞就需要很大的勇氣。

就像皇帝的衣服一樣,沒有穿衣服的個事實,有身份有地位的王公貴族不敢說,一般平民也沒有勇氣去指出。世人都在疑惑,但是誰都不敢承認名著其實不過如此。

這時候,名著就被真正成為了名著。

然後,更多趨風赴雅的人捧起名著來讀,希望能夠變得更加風雅。然而他們自己已經沒有時間去讀更好的書了。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名著與否其實不重要,讀自己喜歡的書才是真。


推薦閱讀:

林夕的歌詞到底好在哪裡?
有沒有關於女人之間友誼的書或故事?
有哪個集紅玫瑰與白玫瑰於一身的女性?
你最喜歡宮澤賢治的哪部作品?為什麼?
如何評價莫言的《豐乳肥臀》?

TAG:文學 | 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