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德國對待二戰的態度差異明顯,與東西方文化差異有關嗎?

文化差異是不是也是日本與德國對待二戰態度不同的一個重要因素?


占坑,長期更新。

該回答基於答主在本科期間選修的歷史選修課《中國當代外交史》課程的授課內容,任課老師在學校的東京審判研究中心任職。答主當時留下了課程錄音,之後會將錄音整理為文字稿。

這節課最大的收穫就是知道了日本右翼學者不是只會叫囂和放嘴炮,而是扎紮實實地找出了很多確實存在的問題。我認為知己知彼非常重要,從本答案中可以了解到日本右翼學者的主張和想法。

======================================================================

當年日本右派翻東京審判的案子,提出東京審判是一個戰勝者對戰敗者的審判,談不上公平正義。因為當時美軍駐日司令官麥克阿瑟本人就是一個復仇者,在東京審判還沒開始之前,他就先把「馬來之虎」山下奉文大將給處死了。山下奉文大將曾在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作戰,將麥克阿瑟的美軍打的大敗,跟馬克阿瑟結下了死仇。日本剛戰敗投降時,山下奉文就在馬來西亞率日軍投降了。投降後,麥克阿瑟立刻就組織軍事法庭審判山下奉文,很快就判決他絞刑。就在東京審判法庭還沒組織的時候,山下奉文就這樣被快速處死了。

然後右翼學者還認為,東京審判的審判對象,也就是所謂的戰犯,其實根本不夠格。特別提出來的是作為甲級戰犯,最後被判處絞刑的松井石根。松井石根在侵華戰爭時,是上海方面派遣軍的總司令。但認為松井石根在打下上海後就一直呆在蘇州,沒有到南京前線去,所以南京大屠殺跟松井石根是沒有關係的。所以右翼學者認為被認定為南京大屠殺主謀而處死的松井石根是冤枉死的,而且松井石根因為南京大屠殺受到了日本軍方的處分和撤職,後來回日本當了一個軍事學院的教官。而且松井石根對中國文化還很推崇,用漢字寫過200多首詩,甚至有日本學者認為松井石根是一個難得的好人。

對於這樣的日本學者你該如何反駁?所以我們學校的學者陳XX,就主張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陳老師在日本留學十年,所以日語非常好,所以陳老師就找到了松井石根的日記。找到松井石根的日記後一看,就發現當時日本是這樣一種情況,當時日本的天皇,內閣,首相,外交部長這些人都認為打中國不一定能成功。當時淞滬會戰的時候,中國軍隊是50萬人,日本軍隊是5萬人,這種10:1的差距怎麼可能取得勝利呢?所以當時日本內閣和天皇就命令松井石根,要求他只要把虹口區的日本租界恢復就算完成任務了。但松井石根在跟中國軍隊交戰後,發現中國軍隊的戰鬥力低下,不禁打,於是松井石根就一再突破日本的禁令,先佔領了上海,隨後又佔領了蘇州,然後跟天皇和內閣說再給他兩個月的時間就可以佔領中國的首都南京,滅亡中華民國。戰爭也確實是按照松井石根的部署一步步發展的。所以說在日本侵華戰爭時上有這樣一個特點,就是天皇和內閣總是謹慎的,對完全佔領中國領土抱有深深的顧慮。但是日本軍隊的將領,各個是蛇吞象的心態,擺出一副極大的野心,就是想往前沖,擴大戰爭的範圍,而且確實也是屢屢得手。所以根據松井石根的日記,陳老師就確定松井石根是罪有應得。是名副其實的甲級戰犯,因為他一再突破日本政府的禁令,擴大對中國的戰爭範圍和侵略程度,這些都是松井石根的個人決策。

所以東京審判最後判處絞死7個人,包括松井石根,東條英機,木村兵太郎,結果日本就把這七個人稱之為烈士。因為日本天皇沒有接受審判,這個日本天皇算是戰犯嗎?當然是戰犯了,一切重大的決策都是經過了天皇的批准。但是馬克阿瑟在審判時並沒有保持公正,而是出於政治目的的考慮,他認為日本需要成為美國的僕從國和附屬國,所以不能讓日本這個國家滅亡。而讓日本復興和穩定最重要的就是保存天皇。如果保存一個親美的天皇,日本民眾就會聽從和親近美國。所以麥克阿瑟拍板作出決定,日本天皇不在東京審判範圍之內。

所以天皇就沒有接受審判,這樣印度法官巴爾就說,既然日本天皇無罪,那麼日本的這些戰犯應該全部無罪。結果讓印度法官巴爾這樣一攪合,日本人更說東條英機這7個戰犯是為天皇和國家去死的,他們本人不應該承擔這麼多責任,所以最後把東條英機這幾個人送到了靖國神社供奉。

所以我們在譴責日本戰爭罪行的時候,不能一廂情願的譴責他們,而是要分析裡面具體是怎麼回事,具體是什麼歷史原因。就因為沒有審判天皇,所以很多日本人都不服,認為審判不是公正的審判,而是戰勝者對戰敗者的審判,最終就是拿東條英機這七個人的人頭了事。

所以你要清算日本戰爭罪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我們新中國成立之後,因為東京審判是國民党參與的,所以長期以來我們對東京審判都沒有重視。國內連本像樣的研究著作都沒有。所以我們到現在重新拿起東京審判,認為這是清算日本戰爭罪行和解決中日很多重大問題的關鍵所在。

那我現在又從重新恢復整理史料開始,東京審判的法庭記錄70多卷,東京審判的檢察官記錄70多卷,我們現在將它們重新整理出版,然後再進行研究。

所以我們說,為什麼德國人能夠謝罪,但日本沒有謝罪,就是日本認為中國人沒有打敗自己,自己是被美國人打敗的。所以他們害怕和畏懼美國,但卻不懼怕中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又衍生了日本的教科書問題。

日本的教科書當時就進行了篡改,說日本沒有侵略中國,而是進入中國。日本將侵略說為進入的行為,招致了中國民眾的強烈憤慨。他為什麼把侵略說成是進入呢?後來我們到日本才知道,我們必須要了解日本教科書的體制。在日本沒有國家統一編寫的教材,誰都可以編寫教材,然後送到文部省去審核,審核通過就可以出售。每個日本學校都有選擇教材的自由。就是說日本的歷史教科書據說有300多種教材,日本學者告訴我日本右翼出版的否認侵略和南京大屠殺的教材只有少數幾本,絕大多數教材還是能夠反思戰爭教訓,反對軍國主義的。但是日本文部省還是通過了幾部否認侵略歷史的教材,所以中國政府就不答應了。我們就跟日本一再交涉,但日本說自己是民主國家,日本沒有強迫全國學校選定什麼教材啊,學生和學校都是有選擇的自由。也許這個校長是左派,就買左派的教材,或許那個校長是右派,就可以買右派的教材。這個不是日本政府可以掌控的。

通過這個教科書的事情,我們就認識到日本現在的右翼勢力還是相當強大,有很多日本人對日本的侵略歷史是不認罪的,也沒有清醒的認識。那麼由於日本戰爭的不認真,就牽扯到了另一個問題,釣魚島問題。釣魚島問題鬧得沸沸揚揚,就是這個沒有人住的島,怎麼就在中日關係之間掀起了軒然大波呢?


有本書,伊恩·布魯瑪(IanBuruma)的《罪孽的報應:德國和日本的戰爭記憶》。個人覺得裡面分析得很好,也不枯燥。文化和政治發展是一大因素。德國人能從憲制和自由民主的立場反思過去,日本人就做不到。大多數上了年紀的日本人承認,確實發生了罪惡的事情,然而,就算是那些非常厭惡戰爭的人士,也缺乏合適的道德參照和政治哲學語言對過去進行深入反思和討論。可以看看南方周末去年的一篇文章,總結得很有邏輯:http://mp.weixin.qq.com/s/4jhYuBulfsamdF-jdTJXFg


沒什麼太多影響,屁股決定腦袋而已,戰後統治日本的是甲級戰犯,德國是流亡政府,或者說對比下NAZi戰後被清洗地有多慘,類似地東南亞反日情緒就明顯很少,因為投降的時候日軍把武器大多留給那些游擊隊。PS:最殘酷的永遠是內戰,人口消耗最快的永遠是饑荒,不過這兩種基本沒人會太多指責罪首


日本不是被自己所侵略的國家打敗的(二戰我們是依靠什麼戰勝日本的?),所以日本雖然是戰敗國,但還是看不起中國的。

另外,是什麼造就了日本和德國對待二戰態度的差異...

德國的道歉態度很端正。是因為德國想得開,德國作為歐洲大陸的一個中心強國,一直具有統一歐洲的念想。雖然希特勒失敗了,但是你發現,德國只為希特勒犯下的不人道的罪行道歉,基本上從不否認德國的中心主義。換句話說,德國只是為一位暴君以及產生暴君和暴民的思想而道歉悔過。哪個國家沒出過暴君殘政?為這樣的罪行悔過,很容易,不傷及民族自尊。

日本就不一樣了。日本軍國主義,跟納粹還不一樣,它是整個國家都想擴張,而不是一個暴君煽動擴張。日本的擴張思想根植於全體國民的意識之中,日本好像一隻餓狼。德國好比吃飽喝足的猛虎,周圍都是相處了幾千年的小鄰居,吃你不吃你要不要摩拳擦掌建立霸權,在於猛虎怎麼想,一旦有合適的思想催動猛虎,那猛虎就會耀武揚威建立霸權。但是餓狼就基本想都不想,餓到見到獵物就撲。這個猛虎和惡狼的比喻,其實說的就是,德國占著好東西 要不要鄰居的窮酸玩意看心情;日本占著爛地盤,想要好東西是必然的。這種反差才是根本,為什麼會這樣,那就複雜了,我也說不清。

所以日本的擴張,基本就是全民思想推動的導致的,主要戰犯反而僅僅只是行動者,不論是哪個戰犯即便全部加一塊,也很難全部把罪行攬下來。這就是說,很難找出一個具體的替罪羊,來讓大家集中目標,來讓大家有個台階去悔罪。再說白點,就是德國的罪行是納粹的罪行,而不是德國全民的罪行,想悔罪,只需批判納粹,把納粹思想從德國踢出去;而日本的罪行是全民罪行,每一個士兵的罪行,想悔罪,這就得悔到每一個人頭上,這該踢誰呢?這一下子對整個民族而言,就掛不住了,傷及根本了。

所以,讓他們悔,他們就只好悔「我不該殺人我不該侵略」。但是實際上呢,不該侵略?這對於日本人根本放不下,什麼叫不該侵略?蒙古鐵蹄可以踏破中國,清軍能在江南屠殺,他們都能入主中原成為正統,憑什麼日本民族不能佔據中原這麼好的地盤?區區幾個軍人,在中國犯下殺人暴行,不過是統一過程中的意外胡為而已。歷史上哪個將軍不殺人,項羽還坑殺秦兵二十萬,怎麼沒人天天念叨?這就是普通日本人想的,久居狹小貧瘠的日本列島,他們根本放不下開疆拓土的志向。歷史上的豐臣秀吉,是作為民族大英雄來對待的,是代表統一和擴張的最好人物。但是倭寇就是那時候的事情,那時候日本就侵略朝鮮了。同樣,二戰中,不少主要人物和官兵,都被供奉在靖國神社。首先你得明白什麼叫靖國,靖者,平定安撫也,只有內平戰亂外開疆土保民安境的人,死後才有資格進;說句不好的類比,其實這跟中國的忠烈祠一個意思,中國無論是擊敗游牧民族還是平定內亂,有軍功的人都進忠烈祠,區別就是中國基本上不主動征服人家,不對人家做過於慘無人道的暴行。戰死者,在日本是作為英雄先烈看待的,他們是為了日本的發展和壯大而犧牲的,這就是日本人心裡的想法。你讓他們把自己的戰死者全當做罪人來看待,他們就做不到。當全民都這樣瘋狂的時候,那就叫做軍國主義,跟德國的納粹有著根本不同。你按著日本人的頭,讓他們悔,他們也只悔屠殺殘暴,他們也不是不知道屠殺是殘暴罪行,不然也不會刻意掩蓋否認有過屠殺,除此之外,他們實在不知道該悔誰了。換句話說,就是因為有過屠殺殘暴才會心虛,要是沒有殘暴過,那好了,那就一點都不需要悔罪了,「我們只是失敗了」。這就是日本人的內心。

這一切還都需要時間的沉澱。


推薦閱讀:

西班牙在近代史中是怎麼從一個強盛國家變的衰落的?
除了語言,義大利人和西班牙人之間有哪些文化差異?
怎麼評價吳宗憲炮轟2015年台灣金鐘獎?
漢族曾經分餐吃飯么? 又是什麼時候變為聚餐的。?
回族在身上紋佛像、帶佛珠,這事怎麼看?

TAG:日本 | 政治 | 文化差異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