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產品經理入門?


怒答!

馮侖說,偉大都是熬出來的。要成為一個成功的產品經理,也是需要慢慢熬出來的。答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科生,在萌生想做產品經理的念頭前,已經有三年沒碰理科了,計算機程序語言、設計更是從未接觸過,因為不幸有了這個想法後潛心鑽研了快兩年,目前終於在謀得一份產品策劃實習生的職位。

箇中滋味,一言難盡,以下根據個人經歷寫了三部分的內容,希望能幫到各位。

產品經理是什麼?

產品經理,也是人們口中常說的PM(Product
Manager)就是企業中專門負責產品管理的職位,產品經理負責調查並根據用戶的需求,確定開發何種產品,選擇何種技術、商業模式等,並推動相應產品的開發組織。

很多人搞不清楚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的區別,兩者對某個產品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這裡想用一個簡單的比方來解釋,如果把一個新產品比作一個新生兒,那麼產品經理就是在孕育新生兒開始就一直操心的親媽,從出生開始整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他都要陪伴在旁。而項目經理則更像是一個啟蒙教師,在產品成長的某一個時間段內負責項目的正常運行,完成項目後可能就會離開去接手另一個產品。

你適合做產品經理嗎?——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能力

對互聯網產品有所了解的人,都聽過一句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然而產品經理並不是人人都能當。

1.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

產品經理負擔著整個產品的功能設計、結構搭建,清晰的邏輯思維能理順每個關鍵節點的內容問題,也能快速看懂競品的產品邏輯理念和邏輯。同時,清晰的邏輯能力對於培養批判性思維也有很大作用。

2.善於發現並解決問題

產品經理很重要的職責之一就是發現用戶需求並給予解決,能傾聽用戶並滿足用戶的產品經理運氣都不會太差。

3.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心

借用一句老套的話,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很多產品在功能上或是設計上一些動人之處都來自於生活,好產品源於生活,並能讓生活更舒服。何況世界之大,許多陌生領域能給你意想不到的啟迪。

4.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

從虛擬框架、流程結構到最終產品的定型出生,產品經理需要把自己的想法準確無誤的告訴開發、設計、運營、市場等團隊中所有的成員,而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則是重點。

之所以在一開始就要講產品經理是什麼以及產品經理應具備的素質,是因為很多人會被產品經理漂亮的頭銜所迷惑,不假思索的就向世界宣告自己想做PM的偉大願望。其實並沒那麼簡單。成年人的世界是一部殘酷畫卷,不顧一切的跳坑是孩子氣的做法,因為浪費的時間不會回來,一同消失的還有你對這個世界的熱忱與幻想,與其幾年後才發現不合適而轉行,不如趁早先判斷自己是否合適。

對產品經理有幫助的一些內容

網站:

產品經理導航:產品經理導航——學做產品,上PM265!

導航網站始終是剛剛入門、毫無方向新人們的首選,有各種設計、前端、數據、博客、課程等各類網站,總是處於我網站收藏夾的第一位。

極客班?產品經理:極客班?產品經理微專業

這個課程是網易雲課堂和博覽網開辦的課程,這門課程在IT領域內提出翻轉課堂的概念,強調線上教學和線下行業大咖指導。課程講師有騰訊、百度的產品經理,課程有實踐項目的流程,優秀學員有獲得「GeekBand·矽谷極客之旅」超級獎學金的機會(真想去。。。),並能獲得推薦去優秀企業,對於學生來說比較有用。

優設:優設-UISDC: 優秀網頁設計聯盟-SDC-網頁設計師交流平台

毫無設計背景的答主就是這麼慢慢培養設計感起來的【然而個人穿衣審美並未得到多大提升(*′Д`)

PMCAFF: PMcaff產品經理社區

產品經理社區,求職招聘、資訊事件都有,進去混個臉熟多交流是最快融入群體的辦法,當然去加一些產品經理的QQ群也是不錯的選擇,很多人因此找到的了第一份實習或工作。

知乎:知乎 -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善用知乎這個工具啊~~~

知乎上前幾年簡直有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感覺,不這也不是我一個人的錯覺,請看怎麼知乎上這麼多產品經理?(怎麼知乎上這麼多產品經理? - 產品經理)請關注產品經理的話題和相關業界名人(知乎上有哪些知名產品經理? - 知乎用戶),每天都有新的內容讓你漲姿勢。

書籍: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阿里系標準PM工作流程,還有一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網站(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有空可瀏覽,培養產品感覺。

《結網》

剛好是前面《人人》的補充,多從大方向著手,除了互聯網產品經理的相關知識,還增加了產品優化、用戶體驗、數據分析、項目管理等內容。

《啟示錄》

這本書主要講了好產品的三個基本條件以及如何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的一些工作與產品管理經驗。

軟體學習:

Axure:產品原型設計用具

簡直產品經理人手必備啊,Axure能用拖拽Widget的方式快速實現產品原型、交互演示的設計,並可以標註詳細的開發說明,輸出HTML或者Word開發文檔。

Mindjet
MindManager:思維導圖工具

理順思路、結構化思維的重要工具。

Microsoft Office
Visio:流程圖

Visio不僅能畫流程圖,自帶模板中還有各類結構圖、設計圖,理工科學生應該都學過的,像我這種文科生。。。天道酬勤雙目垂淚23333333

PhotoShop:畫圖修圖摳圖工具

PS技術已經基本是人人都要有一手了,別說是產品經理做個圖什麼的,就算是留一手給自己P圖修片也是極好的。

想系統學這些軟體的毫無基礎的童鞋,也可以直接在網易雲課堂、慕課網這類在線教育平台上購買課程,個人比較推薦網易雲課堂的,可能是出於對網易系產品的一貫好感吧,像網易公開課、網易雲音樂、lofter、網易新聞客戶端,都能成的山是良心之作。像雲課堂上AxureRP7.0標準教程(AxureRP7.0標準教程(送書活動進行中)!)講解的還是很詳細的,肯每天花兩小時學習,一個月內也能很好地掌握了。

還有~~~別忘了去找個項目跳進去實戰一次!!!

沒說沒機會,大學校園裡各種創新比賽可以組隊參加,現在許多互聯網企業也會來大學校園組織活動儘早發現優秀的學生去做產品培訓生,等自己有些條件了也不妨參加到創業項目中鍛煉一番,更不要錯過暑期各大企業開展的暑期實習生招聘,創業公司和大型企業能給你的平台和體驗都會完全不同。

最後,祝自己在產品狗的路上越走越遠哈哈哈。


一、心態篇

1、興趣是前提

興趣是前提,興趣是前提,興趣是前提,重要事情說三遍。有些人想做產品經理,可能覺得產品經理掙錢多,有些人想做產品經理可能覺得產品經理名字中有經理兩個字,聽起來可以裝逼;有些人想做產品經理可能覺得產品經理只是提需求,自己不用做事...

如果是上面的這些理由真心不建議做產品經理,因為產品經理是一個沒有實權的職位,許多事情需要你去協調,許多人需要你去溝通,許多委屈需要你去背負,是一個挨累不落好的職位,所以在你想入行產品經理之前,先讀幾本關於產品經理的書(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結網、神一樣的產品經理等),對產品經理工作內容有大致的了解,確認有興趣之後再接著往下看。

2、不做伸手黨

產品經理是一個自我驅動性很強的職位,所有的需求都是從他那發出的,技術和設計工作的源頭,所以產品經理要多思考,而不是伸手讓別人給你答案,要有自己獨立思考能力,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再和別人交流,通常做伸手黨的人都是不知道怎麼去挖掘和尋找問題答案的人。

3、沉下心來

現在的互聯網有點浮躁,今天誰誰誰融資多少,明天又那個企業上市了,導致大家心裡都很浮躁,對於剛入行的產品經理來說好好做一些項目,比啥都強。在一家公司一個項目沒做完,只學習了點皮毛就盲目的跳到另外一家公司,可能另外一家公司給的錢多一點,但是我想說的是有一個好的團隊讓你可以肆意揮灑你產品的想法比啥都強,當你好好的完成一個項目,能力得到提升,你的價值自然也就水漲船高,跳槽漲的就不是那點了,所以讓自己沉下心來,好好的做一些事情。

4、毅力

產品經理入行門檻低,但是做好不容易,需要你懂營銷學、懂心理學、懂設計學,懂技術,懂溝通...是一個綜合能力要求很高的職位,所以需要你去學習不同的知識,如果沒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很難堅持下來,如果你說你有毅力,那你給自己定的目標完成了么?要求自己看的書看了么?要學習的東西學習了么?

5、強大的心裡承受能力

很多新人剛從事產品崗位的時候像打雞血一樣為新公司奮鬥,想想著終於有展示我才華的地方了,每天早出晚歸,但是最終雞血卻灑了一地,倍感挫折和委屈。比如和同事溝通不暢,給公司提的方案被否定,做的產品原型被打回重做,這時候新人可能感覺很受挫折和委屈,勞累勞心卻得不到認可,這個時候就需要擺正心態。

產品經理本身是一個創作類職位,工作當中的方案構思和功能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觀點。另外作為一個產品新人,在缺少經驗的情況下,規劃的原型和設計的功能有可能出現考慮不全面的情況;也要可能提出的想法確實不錯,但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溝通技巧,在方案宣講的時候導致聽者理解偏差,原因有很多種,但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新人沒有掌握更多知識,還沒有能力支撐起一個論點的確立,這也是我們成長的一個過程,需要擺正心態。

無論是職場新人還是從其他行業轉行過來的職場老人,在產品領域都算是新人,新人剛開始做的可能只是打雜的一些瑣事,可能有些人會受不了,覺得說我是來做產品經理的,但是現在只讓我畫圖,可能感覺很迷茫。但我想說的是進入一個行業的前兩年是一個學習期,在學習期更多的是執行,把上級領導交代的任務完成,當你過了學習期,有了工作經驗和相應的能力,這個時候你說的話才能說到點子上,別人才能信服你,所以學習期就是找一個願意給你學習機會的平台,踏踏實實的好好學習。

二、生活篇

1、觀察生活

產品經理要能夠發現用戶的需求,所以要求產品經理要善於觀察生活。網易創始人丁磊就是一個善於觀察的人,他不論去機場還是去其他任何地方,總是觀察身邊周圍的人有啥需求,這樣久而久之就發現用戶的需求,發現新的商機。舉個例子:你平時去籃球場打籃球,你就要想想去打籃球的人都有那些需求,可能有些人是工作經常加班,頸椎不太好,他們打球是為了鍛煉身體;可能有些人是喜歡打籃球,單純的愛好;可能有些人是孤獨寂寞,打球打發時間;打籃球的人口渴了,需不需要喝水,你能不能賣飲料給他?打籃球的人容易崴腳,你能不能賣籃球鞋給他?打籃球的人需不需要隊服,你能不能賣球衣給他?有些人打籃球打得不好,你能不能推薦個教練給他?近視的人打籃球看不清,你能不能賣一種可以讓他看清視力,又能保護眼睛的眼鏡給他...只有理解人性了你才能做好你的產品,所以多觀察自己的生活,多問自己周圍的用戶有那些需求,久而久之你不僅能發現用戶的需求,還能發現商機。

2、多讀書

這裡我想說的是讀書不僅僅是讀關於產品的方面的書,這些書你是必須要讀的,還包括其他一些社會心理學,營銷學,設計心理學、技術等等方面的書籍,

不要讀那些心靈雞湯類的書籍,那些是賣成功學的人寫的,對你的成長沒有太大的幫助。

讀書要養成一種習慣。就像你吃飯一樣是一種習慣,有一天不吃飯你就餓,讀書也要養成一種習慣,有一天不讀書,你就不舒服。

同時讀書要注意方式方法,每本書建議至少讀3遍以上,第一遍快速掃過,看看那些章節是精華,第二遍重點讀這些精華,第三遍將這些精華章節提煉出來,然後學會用自己的話將它們說出來。

讀的書多了,思維開闊了,不僅對你做產品,甚至對你生活的提升都是很有裨益,不聞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但凡有大成就的人都是熱愛讀書的人。

3、多去社交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書都是別人把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來,然後成了書。如果你沒有作者的那些閱歷,你很難理解作者的想法,有些道理你可能怎麼想都想不通,但是當你有了那個閱歷,再結合你從書本學到的知識你自然就懂了。特討厭那些所謂的「磚家」不去實踐,不去做調研,就憑藉著從書本學到的固有知識,來做出所謂的專家判斷,毛爺爺教導我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所以我們不僅要做一個熱愛讀書,同時還要做一個熱愛社交,熱愛和別人交往的人,別自己的生活就上班、下班、打遊戲,家和公司兩點一線,除了自己身邊的同事、同學、父母,連社交圈都沒有,閱歷這個東西就是在你不斷坑人和被人坑的過程中增長起來的,你都不去社交,你都不去和別人交往,你有個蛋閱歷,沒有閱歷你怎麼了解人性,了解不了人性,你所做的產品都是浮於表面的。

有人說我該怎麼社交?你有沒有興趣愛好啊?喜歡打羽毛球你就去找打羽毛球的圈子,喜歡旅遊你就去找驢友圈,喜歡看書,你就去找讀書會,有人說我沒有興趣愛好,做人怎麼可以能沒有興趣愛好呢?!沒有興趣愛好就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你還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只能說明你懶、你懶、你懶。

三、學習篇

1、深入越多產品相關書籍

生活篇說的讀書是一種習慣,這裡介紹那些想快速入行產品可以讀的一些書籍: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阿里系標準PM工作流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網站,有空可瀏覽,培養產品感覺。

《結網》:剛好是前面《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補充,多從大方向著手,除了互聯網產品經理的相關知識,還增加了產品優化、用戶體驗、數據分析、項目管理等內容。

《啟示錄》:這本書主要講了好產品的三個基本條件以及如何打造用戶喜愛產品的一些工作方法與產品管理經驗。

這些書可以幫你了解產品經理的基本工作流程以及做事的方式方法。

其實不僅要看書名帶「產品」兩字,更要看一些發人深思的經典叢書。比如「設計心理學」、「失控」、「共享經濟時代」、「思考,快與慢」、「黑天鵝」等等,這些可以拓寬你的思維,提高你做產品的感覺。

書不僅要看更要寫,把自己的感悟寫出來,寫讀書筆記不僅是對讀過書的一種總結,其實也是一種思想的升華,把學習到的知識寫出來會讓自己印象更深刻。如果可以的話你還可以講給別人聽,這樣還可以鍛煉你的表達能力,表達也是溝通的一種,溝通能力是產品經理的一項很重要的能力。

2、關注一些產品相關的網站

像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產品100、知乎、虎嗅、PMCaff等。這些都是產品人的集結地,在上面你可以學習到很多前輩的知識經驗,知乎上有一些產品大牛分享的乾貨,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問題在上面都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把這些答案整理一下作為你自己的知識庫,對你的工作會很有幫助。

3、有條件的可以報個培訓班

條件允許的話你可以報個產品培訓班,產品培訓班不僅僅只教給你那些知識,更重要的是你還可以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促進、互相加油、共同進步,產品培訓班你可以儘快學習一些產品經理工作的必備技能,你上手比較快一些。當然,如果有行業的老司機願意無條件帶你,你也可以不用報名,但我想大多數人可能沒那個條件。

當然現在的培訓機構很多,需要你睜大眼睛仔細尋找,現在很多培訓就是圈快錢的,所以在報名之前還是多了解一下你想報名的培訓機構。

4、多體驗一些APP

產品經理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競品分析,你不僅要體驗競品,我還建議想做產品經理的同學經常下載一些比較好的APP自己把玩,這些最美應用都有推薦,也可以自己找找看,畢竟搜索素材能力是產品經理一項重要的能力。每一個APP都可以從用戶體驗的五個要素(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去分析,如果有能力,還可以寫一份產品體驗報告,不僅幫你深度體驗了APP,同時還鍛煉了你的文檔能力,發布到一些平台上,大家在誇你分析好的時候,同時也會指出一些不足之處,在這樣相互交流中,你就可以成長起來。

有些人特懶,總是不願意動手寫東西,這裡我只想說,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文檔的能力還是很重要的。

5、多去參加一些線下沙龍

像一些一線的互聯網公司會定期舉辦一些產品沙龍,你可以關注並參加,像什麼活動行,QQ群活動、周末去哪兒、像這樣一些APP上面都會有一些關於產品經理的活動,你可以積極報名參加,一來學習行業分享人的知識,二來認識更多同行業的人,對你以後在產品道路的發展還是行業人脈的拓展都很有幫助。

有些人懶,也有些人不好意思參加一些活動,一個是沒有執行力,一個是社交恐懼症,克服這些的方法就是不斷的逼迫自己去參加活動,去參加活動、去參加活動。

6、多學習產品相關知識

產品要懂設計、懂營銷、懂技術、懂技術,只有懂了這些相關知識,你才能在做設計的時候得心應手,你和相關部門溝通的時候才不會產生障礙,例如:你懂技術,你在規劃產品的時候知道那些能實現,那些不能實現,實現起來的成本是多少,這樣你在規劃的時候做到有的放矢,若不懂技術盲目規劃,在評審的時候,你會被技術噴死,所以了解相關行業知識,不僅有利於自己產品的規劃,同時能起到促進溝通的作用。

學習這些知識你可以看書,也可以看一些學習視頻,現在有很多這方面的平台做的視頻,自己去找,想看書學習就自己看書,遇到不懂的就自己查資料,找人問,不斷的逼迫自己學習。

學習到啥程度?當然是學習的越多越好,也不是學習技術,非要自己能碼代碼,當然達到那樣的程度最好,當你達不到那樣程度的時候,至少也要達到半骨灰級專家的程度。

7、產品相關工具的學習

產品工具學習不用花太多的時間,這些都是工具,表達你思想用的,如果你能直接鉛筆畫圖表達你的思想,你不畫原型也行,這些工具的出現,無非是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而已。

其次這些工具學習起來也蠻簡單的,Axure、 MindManager、visio

、office等,這些看相關書籍,或者學習相關視頻,短時間內就能達到熟練使用的水平。

當然我說的畫少時間學習是相對其他學習內容來說的,不是說不學習,不要走極端,每項工具你至少要能達到熟練使用的程度。

8、運營自己的一個公眾號

公眾號寫文章吸引粉絲的過程就是發現粉絲需求的過程,在你沒有條件,沒有平台做一款真正的產品的時候,你可以把他當作你的一個產品,自己產生內容,並運營它,這個過程可以大大提升你做產品的能力。

同時寫文章也能夠鍛煉你的文檔能力,對於你寫MRD、PRD等產品文檔也大有幫助。

有些人可以覺得寫東西好難啊,出現這種原因一個是你沒貨,二是你沒有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解決這種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多讀書,多學習、多練習,多逼迫自己去寫,這樣你的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

9、找個平台實踐

所有的能力都是在實踐中鍛鍊出來的,你作為一個產品新人,肯定沒有多少家公司願意要你,要是你是老闆,你願意招什麼也不懂的新人么?不過沒關係,你要做的就是關注求職平台、做好簡歷、掌握相關面試技巧。我就不相信你面試100家,沒有一家要你的,你所要做的是就是選擇能夠給你提供展示才華的舞台和學習的地方。

同時還可以給自己找一些兼職的項目做做,不是為了掙哪幾個錢,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鍛煉自己的能力,你的能力將會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成長起來。

總結

本人也是轉行過來的,轉行過程走了很多彎路,所以把一些經驗寫出來,希望對後來人有一些幫助,更多問題可以加微信:yw5201a1 交流

更多面試技巧和簡歷的文章可關注微信公眾號:chanpinliu880


好產品經理都要有一顆CEO的心

看《創業維艱》,一口氣看下來簡直是不忍釋卷。之前碰到過的坑,想像過沒找到解決辦法的問題,在這裡或多或少都看到了作者的經驗和建議。

邊看邊劃,邊回想自己的經歷。

創業,的確是: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

本·霍洛維茨說,「在擔任CEO的8年多時間裡,只有3天是順境,剩下的8年幾乎全是舉步維艱。」

而在講產品經理這部分,感觸很深刻。

好的產品經理都要有一顆CEO的心

1.好的產品經理極其了解市場、產品、生產線和競爭情況,憑藉自己豐富的經驗和充分的自信開展管理工作。

沒有人生來就是產品經理。誰都有菜鳥的階段,但你起碼可以多做一些準備,成長得更快。

2.好的產品經理是產品的CEO。他們勇於承擔全部責任,以產品的成功與否來衡量自己。

3.他們不是團隊的一員,而是團隊的管理者。

管理者,千萬別誤解了這三個字的意義:
1-你承擔左右責任和過失,功勞則是大家的。
2-你主動尋找方向和解決方案
3-你要讓整個團隊高效產出,而不是埋怨除了自己意外任何人,或者環境。

4.好的產品經理和技術經理在營銷中其實互為伯仲。

實際上,很多技術負責人本身的號召力,已經能夠起到很高的營銷作用。

5.好的產品經理對目標有清晰的定義,即「目標是什麼」(與「怎麼實現目標」相對),並能有效實施這一目標。

6.好的產品經理會採用書面形式和口頭形式與技術人員進行清晰的交流,他們不會隨意下達命令,而是在不經意間搜集意見。

7.好的產品經理會製作附加材料、常見問題解答、業務簡報、以及白皮書,供銷售人員、營銷人員和主管參考使用。

8.好的產品經理會將一些重要問題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競爭良策,艱難的架構選擇,艱難的產品選擇,攻佔或放棄市場)。

看完8,9之後想想,你很忙?那麼你可能忙錯了

9.好的產品經理讓團隊將重點放在收益和客戶身上,而差的產品經理則讓團隊關注競爭對手有多少新功能。

關注需求以及背後的動機,而不是客戶提出的功能。不要給更快的馬,給他一輛車。

10.好的產品經理將自己想要講述的故事交給媒體去寫,向媒體提問,認為媒體和分析機構的人都很聰明。

11.好的產品經理偏重清晰明了,對自己的職責和成功有明確的認識,而不用別人告訴自己該幹什麼。

電梯測試一直有用,30秒說清楚你在做什麼,試一試。

12.好的產品經理每周會按時提交自己的工作報告,因為他們遵守紀律。

王興在《九敗一勝》中寫過的那個南極科考隊的故事一直讓我印象深刻。紀律紀律紀律!

以下利益相關:

正在寫 程序員客棧產品打磨日記,把個中糾結掙扎爭論結論整理下來,自勉以及共勉,歡迎諸位拍磚給意見。

20150406 客棧日誌#1|如果需求只剩下一點,是什麼?

20150407 客棧日誌#2|如果需求只剩下一點-程序員篇

簡書不完全PM學習資源整理(未完成)

希望對你有幫助。


工作了沒?沒工作就快點找個產品工作

工作了就對應著手頭工作一個個解決問題

不是產品工作的工作就先找點作業練手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轉行做產品的經歷吧,這是之前寫的一篇文章《大學!三年半用來學機械,半年用來轉行! 》首先聲明這篇文章不是用來批判中國教育和機械專業,只是分享自己的轉行經歷。

1.論機械

有多少人曾質疑過自己的專業?覺得自己專業儘是一些枯燥的專業辭彙和計算公式,不如人家專業高大上。於我而言,挺羨慕學工業設計的童鞋,但誰能懂他們連續熬夜的幸酸!

不管我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選的機械專業,其實並不後悔,專業並不決定就業,只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和決心,還是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換個角度,機械給了我理性的思考,也讓我結識了下面這一群外柔內剛的妹紙和鋼鐵一樣的漢子!

2.面試經歷

記得第一次去招聘會投簡歷的場景。

問:同學,我看你學的是機械專業,為什麼想要轉行互聯網?

答:因為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呀!

現在回想起來,簡直被自己蠢到哭。對自己沒有清晰的定位,毫無準備的面試必定是是失敗的,因為就算是互聯網行業,也細分了很多不同的職位。

如果現在這個問題擺在我面前,我相信我一定能和你說個四五分鐘。最近經歷了四場面試,被問到的問題如下:

你為什麼想要轉行做產品?你覺得你的專業能夠為你帶來什麼優勢?你說你喜歡互聯網,那你的公眾號為什麼從3月份才開始的?之前你在幹嘛?為什麼沒有去參加一些互聯網公司的實習?那你是因為考研失利急於轉行?你老師和同學認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麼會覺得你踏實靠譜,舉一些詳細事例證明一下?把你最得意的一份體驗報告介紹一下?我能看一下你手機里裝了哪些App嗎?推薦一款App給我,介紹優缺點?微信5.25更新了哪些功能?你覺得京東、淘寶用戶體驗做得不夠好為什麼?懂Web後面的邏輯框架嗎?有技術背景嗎?談談你覺得一個產品應該具有哪些需求?知道一些具體的功能怎麼玩嗎?會不會Axure、Visio?

產品相關的問題很多都有準備過,所以基本能夠對答如流。

例如,「你認為一個產品應該具有哪些需求?」

答:首先我認為一個產品只有滿足了需求才能談體驗。需求的話,應該分為三個層次:1.基本型需求,好比一部手機,打電話發簡訊就是它的基本需求;2.期望型需求,手機如果帶有手電筒功能,就能夠給用戶帶來一定便利;3.驚喜型需求,這就好比iPhone的siri。

其實最難回答的是人性方面的問題,上面這些問題唯一讓我卡住的就是「舉一些詳細事例證明你踏實靠譜」?簡直語塞…

3.論互聯網

對於這個行業,很多人會覺得是虛假繁榮,是陽光下的泡沫,這個行業過於浮躁,急功近利,而我也許就是這浮躁中的一員吧!大方向我不想談太多,分享一下我的轉行過程!

書籍

很慶幸,如果想了解產品相關知識,市面上還是有很多好書,都是行業大牛分享的乾貨!以下就是最近刷的一些書,部分書刷了兩遍。

App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產品行業第一大社區;

虎嗅、36kr:了解互聯行業資訊;

最美應用、DEMO8、NEXT:了解最新上線app、web;

知乎:你懂得!了解搭訕和泡妞技巧。

我曾經下載了一個計數器,強迫自己每天必須閱讀20篇以上互聯網資訊,好像挺傻的一方法!

面試材料

簡歷+三份體驗報告

簡歷其實修改了無數遍,最終版還是不盡如人意!其實就是盡量將簡歷打造的有互聯網特色一點,讓面試官知道你是有備而來!體驗報告的話,可在本人公眾號「拾荒少年」菜單欄中查看!

(如需轉載,請經本人允許)


學會逆向思維,再學會找到更好的答案。就行了。


說句打擊題主的話:

才兩本書就開始暈了?你要看的更多,想的更多,暈的更多,才能醒的更多。

要知道,做產品的:

不破不立,不瘋不活!


快去認識程序員們,快去掌握產品基本能力,做實際互聯網產品項目!!!

有了項目經驗,再去看各種書,你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面試官BB的時候,也更有底氣,更有例子!

先說說自己的情況,本科計算機專業,在廣州參加的校招,校招1個月拿了4份產品offer,最終去了YY(多玩,YY語音),所以很快就結束校招回學校歡樂了。現在在杭州一家B輪公司負責APP、CRM等項目。

產品入門套路見下方,前面是大學經驗而已,對剛入大學小朋友的叨叨,哈哈

如果大學一開始沒有方向,那就要珍惜一切對你未來有利的事,不要覺得參加項目比賽社團拿獎學金什麼的麻煩。第一,你在參加這些後,最後會更加清晰自己喜歡的方向;第二,這些東西在之後面試也好,工作也好都是會有價值的。當然,你要懂得選擇,畢竟需要根據自己的能力衡量投入產出比,啥都沒拿到就得不償失了。如果精力有限,就要儘早確定知己的職業方向,並為之努力,那你肯定拿個不錯的offer是沒問題的。

咳咳,以下是總結的大學入門產品經理的套路。沒時間的可以挑重點看。

==================================================================

第一步,你要了解產品工作的職責開始(具體可以去看看啟示錄啊,人人都是產品之類的書,雖然水,但是還是對入門產品的工作內容說明白了)。以下是我整理的項目開展的周期圖,以及產品所起的角色。

這個是一般公司的流程,具體還可以有測試用例評審(為了省去和運營bb的麻煩,這個步驟也很有效),如果公司小或者需求簡單,UI評審可以省去,需求評審可以簡單點,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是正常互聯網公司,那麼這個產品一般都會不斷迭代開發,也就是說,你提的需求不一定都會在一期裡面開發完成,而且最後上線的時候也會遺留一些這個版本解決不了的bug,也會留到下期。

所以對於初級的或者說應屆生的產品招聘要求,基本是根據這個產品周期,PM所起的作用來看的。

第二步,就是了解公司對應屆生的招聘要求,我總結了一些,大家也可以直接去看招聘網站上寫的崗位要求,粗暴簡單的方式,上面你缺上面的,去補充相關的能力經驗。

第三步,比較公司對應屆生產品要求,補充相關能力。以下是我對一個應屆生拿產品offer的套路整理,僅代表個人經驗(我好友也是互聯網公司5、6年HR,以下是我們交流的結果)

有完整產品(APP)項目經驗非常重要!

有完整產品(APP)項目經驗非常重要!

有完整產品(APP)項目經驗非常重要!重要的事情說N遍。

最好上線的有影響的或者獲獎的。畢竟面試官除了你能BB外,更喜歡看事實。

第四步,好好準備簡歷,整理好作品,準備好怎麼和面試官描述自己的項目,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有特點。

好啦,歡迎私信了解更多。碼了那麼多字,客官記得給個讚唄~

最後,安利一下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我們團隊現在做會組織技術、產品同學們組團和一線公司大牛一起做項目,從實際應用、工作方式上提升同學們的能力,有興趣的可以私聊)。

歡迎關注公眾號:杭州互聯網訓練營


記得剛做產品的那一會,平時的工作很是充實,寫需求文檔、畫原型圖、流程圖、UML用例圖、use/case一遍一遍地擼,一直做到上級通過,力求達到心中滿意的度為止。 工作不可能總是極其忙碌,偶爾一兩天有個一兩個小時閑下來,那麼我去幹嘛?

  1. 看產品類書籍
  2. 逛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產品100、知乎等具有許多關於產品乾貨的社區
  3. 加有關產品的QQ群,和前輩進行交流

這是主要的三種方式,而在這些過程之中,我發現了一些規律:

  • 只要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產品100、知乎等社區上有涉及到如何為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做準備的問題,那麼與之有關聯的答案或者文章,那絕對是極高的點贊數以及轉發率。
  • 在QQ交流群裡面,最後你會發現發言最多的永遠是新人在問一些產品方面的問題,偶有牛逼的前輩會來指點你,一群人鬧哄哄,說白了就是聊聊天,談不上有收穫。真正的大牛大部分都在開會忙工作,沒有時間和你在QQ群大侃特侃。

當時我也有和一些人接觸過,他們很積極地問我如何準備面試,需要做什麼準備之類的問題。 我當時想的是用產品思維來分析找產品工作的問題,解決的需求是什麼? 於是我問道:為什麼選擇做產品? 答案分為兩類:

  1. 互聯網,我很喜歡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是個不錯的行業。(說白了就是感覺錢多,錢多,錢多)
  2. 從小到大,喜歡打遊戲,喜歡研究網路方面的事物,或者大學做過自主平台給學生送餐,運營微信公眾號,規劃功能什麼的都做過,感覺產品工作比較適合自己。

按照二八法則分析,前面是八,後面是二。 然後我繼續問:你說要做產品工作,有沒有什麼準備? 答案分為兩類:

  1. 看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書籍,在知乎看過很多乾貨,平時一直在關注有關互聯網方面的知識。
  2. 深入了解過產品職位,不管是相關的書籍還是乾貨知識都有在看,為了加強自己的產品知識,會嘗試著自己去自學axure、visio,會去做產品分析評測,並一直在準備。

在這裡,還有一部分是沒有什麼基本的認知,朋友一說一建議腦子一熱就來了,我懶得提。 按照比例來說,是三五二的比例,深入地學習產品是需要興趣推動的,理所當然比例是二。 還有一些問題我就不一一來講了,只舉了這兩個很簡單的典型問題。 而我的回答是分為兩種:

  1. 對於二八法則中的八說,對於產品這份職位,你了解這份職位具體的工作么?你真的喜歡這份工作么?產品很重視邏輯思維,你邏輯思維夠強,你確定你適合么?如果沒問題,去努力吧(雖然我知道這個過程大部分人會被虐得很慘)
  2. 對於剩下的二說,你不需要來問我意見,樹立起你的自信,找份工作沒問題,你會做得比大部分人專業。

細想起來,我記得有好幾個女孩是做運營,認為產品薪水高,然後想轉,然後我思考的主要問題是:你的邏輯至少要比一般人強,因為說真的,我不信一個數學很差的女生,你能用你的邏輯思維把一個產品的信息架構、框架、流程表達得無比清晰么?如果你是變態的女強人,那就當我沒說。 還有人抱怨過,我985、211大學畢業,我看了那麼多的產品書籍,吸收了那麼多乾貨,為什麼連一份產品助理的工作都找不到? 我思考你存在的問題可能是:

  1. 簡歷製作粗糙,能力不夠強,沒有太大的亮點,不足以打動人。
  2. 你的面試表現有問題。

其實,以上的問題都不是最為關鍵的,最關鍵的問題不在於你,在於這個產品這份職位的定位問題,看了很多有關這方面的文章,卻很少人說原因,為什麼沒有經驗很難找產品工作?

1. 一個產品的誕生,是需要產品進行用戶調研,市場競品分析,用戶需求評審,然後再做信息架構,隨後的原型圖、產品需求文檔、交互設計等等,這些工作你都需要勝任。

當你做完以上工作後,後面涉及到的是UI設計、程序開發,沒有經驗的產品肯定會在這個過程里犯許多許多的錯誤,如果某一個功能沒想好,某個細節沒有考慮沒有全局思想,然後團隊跟著你改,那麼多的程序員拿著年薪幾十萬,浪費一禮拜時間,公司損失多大。 當然,以上的答案其實是不完全對的,差勁的公司才會讓你有機會犯這樣的錯誤,我也在網上看過此類案例。 成熟的公司一般會讓一個專業的產品經理帶你,但是你沒有把工作做好,會把整個項目的進度滯後,最後,公司還是損失。 你說,浪費那麼多程序員的薪水,招一個有經驗的產品不是要省很多錢么。

2. 整個行業被坑怕了,太多的產品人名不副實,開薪信口開河,忽悠過後,公司突然發現能力不值這個價,公司就不樂意了,以後招人更加慎重。

3. 自從喬幫主和周鴻禕、張小龍、雷軍等牛人以產品經理自居後,這個行業火了,薪水自不用說,以前是沒有產品經理一說,以前的簡稱是「網站策劃」,現在瞬間高大上,都變經理了,導致現在太多的人湧入這個行業,與此同時,優異的人才也是一大把,競爭極其激烈,沒有兩把刷子還真舞動不起來。

4.最近一次次地巨頭合併,優酷和土豆、58和趕集、滴滴和快滴,最近又是美團和大眾,之後肯定還會有,不得不說,這是個巨頭合體的年代,一大批鼓吹互聯網寒冬來臨的文章讓我們目不暇接,事實是怎樣:個人認為互聯網確實會不如前幾年,互聯網由之前的泡沫快速發展逐漸過渡到一個穩定下來的狀態,但是互聯網還是會持續地進行發展,有關產品的工作事實就是:牛人永遠不愁工作,慘的就是專業度不高的產品人。

文章說到最後,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很早以前帶我的老大跟我爆粗口,誰他媽說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根本沒多少人能把這工作做得很棒。

當初我也看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那時候還是稍微有點收穫,但是借用一個知乎牛人的話來評價這本書就是:在生活中,利用產品的思維,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在工作中,不信你來試試?

本人微信公眾號:人人不是產品經理(fuckpm),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公眾號,和我進行交流。


看完幾本書就能入門?題主還是趁早放棄這樣的想法吧!

書上寫的都是別人的經驗,而你需要的是一份屬於你自己的能力證明!「產品經理入門」入的誰的門?是公司的門!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會因為你看過幾本書,聽你講講自己對於職業的熱情就對你敞開大門的。

對於公司而言,合理規劃成本才能活下去。來自於產品經理的一個判斷一個動作往往牽動著一整個團隊的的努力和付出。找到一個靠譜的產品經理是降低團隊成本風險至關重要的一環。尤其對於初級產品經理而言,企業實際上關注的是低風險,而非高收益——一款產品的成功談何容易!

「你能不能幫我們將已有共識的想法儘快地推到真實的市場上去,然後快速獲得反饋並推動下次改進?」

這是企業方對於初級產品經理的核心需求。於是當你有機會站在產品經理這扇職業大門前面時,這將是你面臨的第一道考驗。它包括:

-1. 你的協調推動力在哪裡?

-2. 你的目標感和自驅力在哪裡?

-3. 你被培養和成長的潛力在哪裡?

第一點是與人打交道和溝通的能力,從書上能學到什麼?這明顯是一個要在不斷實踐中獲得的能力。你給面試官和你未來的合作夥伴將溝通原則?這是要給他們上課么?優秀的產品人在相互的溝通中就能夠被感知,因為他會圍繞你們討論的焦點進行引導,甚至提前為溝通做出相應的準備和計劃。

第二點,還是在溝通中就能體會到你是否是一個目標清晰和善於尋找目標的人。這一點對於產品人來說太重要了。如果你不習慣聚焦,更喜歡發散,可以去看看設計方面的工作,因為實際工作中團隊需要你對目標的判斷力。這也是團隊對於產品經理是否認可的基礎。一位資深的產品Leader是不會希望自己的收下給自己丟人的,這樣會有損他苦心在團隊中建立起來的產品公信力和推動力。如果你是一個擁有目標感的人那也一定是一個擁有自驅力的人。你看看你是不是可以「不用揚鞭自奮蹄」?這個些從書上也學不到。

第三點,相對於其它職位而言,產品經理的培養成本很高,因為產品人的成長與公司業務緊密相關,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的磨合。任何一家公司,如果向你打開的產品經理之門,這一點會成為決定因素。這裡面的因素會比較多,但最核心的是這兩點:

-1. 你的性格在你日後的成長道路上是推動還是阻礙?

-2. 你為什麼要做『產品經理』?這個動因裡面是否能看到你願意付出的努力?

最後一個問題幾乎所有剛入行的產品候選人在面試時都會被問到。我在面試候選人的時候,如果發現你有意強烈的意願,但沒有任何經歷,會很困惑——「為什麼你沒有自己去找機會試試看呢?」。這個問題能把很多想來忽悠我的「聰明人」篩下去。借口能夠被清晰地辨識出來的。

其實你會發現身邊有很多機會,而真正決定是否把握的在於你自己。

把你手裡的書先放一放吧,只要你真正動過手,就多了比別人邁入職業大門的機會——這個行業需要的是動過手的人,而不是讀過書的人。

邁入產品經理的門,就是獲得第一份產品工作,這兩篇文章可以讀一下:

- 談一談優秀產品人才在面試時表現出的典型特質 - 知乎專欄

- 產品候選人在面試時無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一件很減分的事情 - 知乎專欄

最後給你一個機會,通過這門實踐課親自來試一試,打造出一份真正屬於自己的能力證明——
7天Get產品經理的敲門磚,課程地址:千聊


兩本書去年看的,說順序的話,我覺得可以先看《結網》和《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概念部分。

題主說,「看過之後腦袋裡依舊不是很清晰」,我想是不是這幾點原因:

1.對產品經理概念不明確,到底是做什麼,和具體怎麼做?

2.對互聯網行業的模糊,猜想題主還是學生,或者從不相干職位上轉產品(互聯網公司很多職位的童鞋直接和簡潔都會和PM有很多接觸,看多了也會大概知道做些什麼)。

題主問:一步一步讓自己很清楚明確的往產品經理方向去走?

就題主情況來看,題主首先應該多看互聯網諮詢,像是虎嗅、互聯網的一些事、36Kr等等,多看才知道從事的行業是什麼樣,看是否感興趣,是否也想參與;多看才能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去感受其中的一份子——產品經理是什麼樣的。同時,也要多分析,不喜歡這個過程,那PM這個職位應該是不適合你的。

其次,再明確一下互聯網產品經理的定義,是什麼,幹些什麼。明確之後,再回過去看那些東西。看自己是否適合。


1.全局觀

作為一個入門的產品經理,我們很多時候都只是負責某一個產品線,或者只是產品的某一個模塊,所以並不強求我們必須擁有所謂的全局觀。並且全局觀這種東西本身也需要時間去積累去養成,入門的時候沒有這樣的全局觀其實是很正常的。

只是,如果看不到全局,不知道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什麼地方的話,很容易揪著一些細節不放。誠然,很多東西是有改進空間的,但從資源的角度來講,它們的優先順序並不一定高,不一定非得在這個時候解決。很多時候,自以為找到了一個改進產品、改進體驗的方向,卻被告知「不影響使用」「影響的用戶很少」「不要太在意這些細節」,往往自信心這方面會受挫,甚至可能會抱怨,你的想法明明是對的,卻不能按著你的思路來做。

這個時候,你需要和你的 Leader 溝通,了解他這麼說這麼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你要嘗試著站在他的角度和高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求你能夠和你的 Leader 在想問題的時候能達到同樣的高度,但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必須能夠跳出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要說服一個人,你必須知道,他關心什麼,他顧慮什麼。

另外,你如果覺得自己的思路正確,那麼應該堅持,但也應該尊重公司的資源安排,將這個需求納入自己的時間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資源來解決這個問題。

2.獨立思考

與上面一條不太一樣,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很多時候需要聽從 Leader 的安排和指示,但這是建立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前提之下的。做產品需要有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思考,一些產品前輩的經驗和心得可以借鑒,但不能直接套用,任何設計和方法都不能脫離具體的應用場景。看到一些你覺得不合理的設計,應該去想當初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它們是不是運營、SEO 的需求,還是說,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在主體發生改變的時候,沒有顧及到這一塊,還是說,這就是一個失敗的設計。

在和別人溝通需求的時候,也不能直接說,競品就是這麼做的,而應該告訴他們,競品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是否還能做得更好,該怎麼做。競品這麼做,只是說明這種方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這並不是我們要這麼做的原因。你的思考,比你看到的東西更加重要

現在產品圈有一個詞,叫「試錯」,對於產品經理而言,同樣需要不斷地試錯,對於新入門的產品經理而言,更是如此。而試錯的方法,就是不斷地思考,不斷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並和別人探討,在探討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並深化自己對某一個問題的看法。同時,需要明確一點,即使你現在的想法是對的,也不能保證它是永遠正確的,這個世界在不斷變化,互聯網的生態也在不斷變化,需要嘗試著去否定自己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

3.部門溝通協作

溝通協作基本上是一個產品經理的家常便飯,我們每天很大一部分工作內容就是向 Leader 或者開發設計人員傳達我們的產品理念,推動項目的進展。對於一些小團隊來說,這種溝通協作往往就是在辦公室里說幾聲,或者中午吃飯的時候探討一下。但如果你在一個大公司里,由於你對這個公司的組織架構不夠了解,你可能只知道這個問題應該由哪個部門來負責,而不知道應該找誰來溝通這個問題,有些時候,你甚至不知道這個問題應該由哪個部門來負責。在這種找不到人來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溝通上的不當,有可能是將問題發到一個大的郵件組裡,讓不相關的人看到了這個問題,也有可能發給了與這個問題無關的人或部門,最終遭遇踢皮球,更有可能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你卻挨了許多批評。

每個公司應該都有自己的內部溝通方式,有可能是郵件,有可能是 RTX,也有可能是其他 IM,對於大多數公司而言,郵件應該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溝通方式。

首先,你應該知道郵件的一些基本禮儀和要求,不要在工作的郵件中,使用不恰當的辭彙和表達方式。當然,郵件禮儀這個太大,不在這裡細講。

其次,你應該確定,這個問題需不需要自己的 Leader 知曉和跟進。在進行重要的跨部門溝通的時候,我提倡抄送雙方的 Leader,方便 Leader掌握自己項目的進展和這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過也需要分情況來討論,你如果要求別人做事情遭到拒絕,而將這些郵件抄送給對方 Leader的話,可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不利於今後的進一步協作。

再者,如果不知道問題該向誰反饋,可以諮詢自己的 Leader,如果問題的層級比較高,可以交由 Leader 去跟進。不太可取的一個方法就是,不分青紅皂白髮到郵件組裡,因為郵件組裡的與這個問題介面的可能僅僅只是一兩個人,這樣會花費大家查收郵件的時間,還有可能將某些不重要的錯誤和失誤公布到所有人面前,這樣雖然有利於問題的快速推進和解決,卻不一定是每一個人樂於見到的。

最後,是溝通的方法和技巧,一些專業性的問題應該避免郵件的往複討論,而應該找個地點當面直接地溝通。溝通的時候不要讓對方覺得你在求著他辦事,也不要讓對方覺得你就這麼將皮球踢給了他。要讓對方明白,你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是為了公司的利益,同時要不斷地跟進這個問題,在必要的時候協調其他資源,協作他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和技巧同樣是個大問題,也不在這裡細講。

4.對產品的了解

儘管你可能做不到對整個公司的產品都非常熟悉,但你一定要足夠了解自己負責的那一部分產品。多用用自己的產品,盡量全面地使用到每一個功能,每一個按鈕,每一個頁面。要能夠知道頁面的哪個位置是什麼內容,這其中會有多少個二級頁面,這麼多頁面是以什麼結構組織在一起的,一個特定鏈接、按鈕點擊之後,會出來什麼內容。與此同時,需要從用戶的角度去看這個產品,每一個操作的結果是否符合你的預期。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梳理你覺得不佳的地方,整理下來,想想改進的方法。

另外,也梳理自己不清楚的地方,為什麼產品這個功能要這麼做,為什麼交互流程是這個樣子的,多問幾個為什麼,然後整理下來,和自己的 Leader 探討,如果他不能給你一個滿意的解答,需要問問他這些問題可以去找哪些人。

如果是 App 的話,可以看看產品的版本更新記錄,看看現在這個版本是怎樣迭代來的,各個功能是在什麼時候加進來的,變化的方向是什麼。

更重要的是,對數據的了解和掌握,PV、UV 、停留時間、跳出率、404 率等等,電商網站的話,還需要關注相應的轉化率,通過這些數據來幫助自己梳理哪些位置或哪些內容是用戶經常點擊查看的,每一部分的內容都會影響到多少用戶,哪一個功能算得上是這個產品的核心功能,哪些問題是需要解決的,這些問題的優先順序又是如何。

5.重視用戶反饋

用戶提出反饋和建議之前,肯定經過了一定的思考,所以我們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聽一聽用戶的反饋。

誠然,大部分用戶想的並沒有產品人員那麼多,許多用戶的反饋,我們已經注意到,並且已經在改進,也有一些用戶的建議,是我們之前各種權衡之後沒有採納的。正因為如此,不少產品人員並不將用戶反饋當回事。

其實,我這裡所說的「重視用戶反饋」並不是一種方法論,而是一種態度。會對產品提出反饋的用戶,不敢說一定是資深用戶、深度用戶,但一定是對產品有所期待的用戶,我們需要去傾聽這一部分用戶,不只是聽他們的反饋,更要聽一聽他們對產品的一些看法和使用心得,必要的時候保持聯繫,在新產品上線或內測的時候邀請他們體驗產品,並對產品提出一些想法。

這一部分用戶其實很好滿足,只需要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受到重視。面對一個普通用戶、乃至一個新用戶的吐槽,處理得當,往往能夠將這個用戶轉化為自己的核心用戶。

我們不迷信用戶反饋,但我們需要珍惜每一個對我們抱有期待的用戶。

6.間管理

做產品,往往手裡頭會有許許多多的任務,需要多線程地去處理各方面的問題,而對於一個剛入門的產品經理來說,由於負責的事情還不夠多,所以很多時候會陷入突然不知道幹嘛的狀況,所以時間管理非常重要。時間管理同樣是個大話題,在這裡不多做贅述。

說到時間管理,也就要扯一下工作與學習的關係

產品經理需要不斷跟進業界的動態,作為一個剛入門的產品經理,更需要不斷地學習各種產品技能,了解產品的一些基本方法論。但還是要明確一點,工作才是你坐在這個辦公室里的原因,是公司付薪水讓你去做的事情。學習成長應該將其放在工作之後,或者將其融入到工作之中,而不是迷失在所謂的學習和娛樂之中。其實,認認真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是進步最快成長最快的一種方法。

7.明自己工作的價值

每天工作之餘,需要分析一下自己的工作,想想自己的工作有什麼不足,更要想想如何來證明自己的工作的成效。這一點或許會比較功利,但這也是每一個職場人都必須面對的——我們如何說服自己的 Leader,向他們證明自己工作的價值。

對於產品人員來說,提出需求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難的是提出靠譜的需求,所以產品人員應該避免為了提需求而提需求,通過不斷地提需求,使自己顯得好像很忙碌的樣子,而沒有使產品得到改進。當然,靠譜的需求,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所以我們需要通過一些方法和手段來證明自己提出的需求是相對靠譜的,證明自己的工作是有一定價值的。

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自己優化了用戶體驗,或者說使界面變得更加簡潔易用,但這往往只是非常主觀的想法,沒辦法直接說服自己的 Leader,甚至更高一層的老闆。不同層次的人看重的東西不太一樣,對於老闆而言,他不需要知道用戶體驗發生了什麼變化,他需要知道的是數據的變化。所以,前面講到了,做產品,必須要了解相關產品線的數據,要學會用數據說話,更要懂得分析數據變化背後的原因。要用數據證明自己的工作,而不僅僅只是用 UI、用戶體驗這種東西來忽悠別人。

最後,與所有的產品經理和有志於產品的同學們共勉!


4月11日,天晴,心中卻翻江滔海,感慨萬千,於是決定寫下這篇長文,講述一下野生產品人的莽荒生長,和大家共勉。

去年今日,是我正式入職場的日子,乾的毫無疑問是我的老本行,服裝面料行業,本科在讀完紡織工程專業,陰差陽錯,去了義大利讀紡織工程管理的研究生,然後去業界小有名氣的服裝公司實習,那天天很藍,公司環境給我的感覺,只能用優雅驚艷來形容,朋友知道了各種替我開心和讚譽,但只有我知道,我不開心,以至於後來一畢業就馬上回國投身互聯網了。

和很大部分人一樣,高考之前,我們心裡只有高考,天真如我,夢想大概是糾結去清華還是去北大吧,小地方的孩子這點其實挺吃虧的,大城市裡的孩子們都在認認真真研究學啥專業,我就挑了個我分數所能達到的最好的大學,而專業,那個學校最好的就是我的選擇了,我的大學時代,適逢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時期,大一時還流行的諾基亞到大三時就被淘汰了,看著互聯網行業風起雲湧,我知道了喬布斯,BAT,雷軍,張小龍大神,當然,還有毀譽參半的羅永浩,這一批人通過一個個互聯網產品影響了很多很多人,讓很多人享受到互聯網的便利。當慢慢的認識到自己想要成為什麼人之後,我是有點鬱悶的,因為我和很多人一樣,也是有一顆想通過握住互聯網的大潮,做出能給許多人帶來便利的產品的心,而在低下頭看看自己所學的東西,似乎與我想做的事情沒半毛錢關係,當時我並沒有深究,覺得這些事情都要靠敲代碼才能實現吧,而考了三次C語言才過的我,也就只能鬱悶了,於是只能用看閑書這種方式來排解心中的無奈。所以圖書館是我最常去的地方,不過和身邊朋友不太一樣的是,我幾乎不怎麼看本專業的東西,毫無例外,考試成績一直不溫不火,勉強夠畢業的,我覺得這也就夠了,因為我知道畢業之後我不會再從事我所學的這一行了,當然,發生了意外。

男人改變世界,女人改變男人,這句比較直男癌的話某種程度來說是對的,一個姑娘出現在我的生命中,改變了我的既定道理,拋開過程的坎坎坷坷不提,結果就是幾乎門門掛科,英語也早已忘記的我在大三上學期準備出國,不為其他,只因為她要出國了,綜合考量之後,我只能申請我的本專業出國,這樣是最穩妥的辦法,於是,重修大學前兩年的課程刷績點,拿起放下生疏的英語備戰托福,不得不說,愛情的力量總是偉大的,結果就是大四下的時候,我成功了,當我如此輕鬆敲下這段文字的時候,能想到的是每次5點起床買早飯到自習室的身影,每天晚上12點和複習考研的大學摯友吹著牛逼旁敲側擊的秀著恩愛的回寢室睡覺,那段時光,無疑是大學四年最最充實的歲月。早起一起買包子的球哥,滿嘴雞湯的炮哥,曾經一起奮鬥在2146,最最可愛的人們,你們還好嘛?

人生就是因為起起伏伏才更有魅力吧,在我覺得一切都朝著美好明天發展的時候,我們倆決定從此不再聯繫了,講真最心酸的時候在宿舍陽台上看著樓下,是有點跳下去的衝動的,冷靜下來之後,知道出國的事情已經定下來了,就只能硬著頭皮上了,沒有太多驚喜,到了一個幽靜的義大利小鎮讀著研究生,閑暇之餘,我開始思考自己到底要幹嘛了,這時候我第一次接觸《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本書,我終於看到一絲希望了,一絲通過互聯網這個工具,給更多人帶來便利的希望,原來,除了寫代碼,還有一個叫產品的崗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好在因為個人一直習慣自學,所以在沒人帶的情況下還是摸索到了一些途徑來學習這個行業,接下來就來說說在沒有人帶的前提下我是怎麼在這一行里摸爬滾打的吧:

第一步:心態篇

1:出發,永遠都不會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剛一接觸這一行的時候,是鬱悶的,因為覺得自己耽誤了很多時間,如果大學時候就能了解這一行,及早的去互聯網公司實習,那是不是有可能畢業之後直接去BAT或網易這樣認真打磨產品的公司呢?後來隨著看到越來越多的產品人的經歷,尤其是了解到已被封神的張小龍做formail和微信時對用戶心理的把握時,我反而釋然了,產品這一行,當然越早接觸,可能會讓你一開始的起點更好一些,但是往長遠看,這一行考驗的是對人性的把握,記得羅振宇在16年跨年演講中一句話挺有道理,「現在創業的人越來越年輕了,似乎老傢伙們是要被淘汰了,但是我是很自信的,因為我們老傢伙們有一個年輕人沒有的巨大優勢,就是對人性這東西的了解」,可能是自我安慰吧,現在覺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之前所有走過的路,看似是沒有用處的,但是所有的生活經歷對你造成的改變,無時無刻會影響你對事物與人性的判斷,做產品,這很重要。所以,由衷的告訴那些想轉行做產品的人,想好了就去做好了,出發永遠不會太晚,我們不是過了25歲就要去死,我們雖錯過了直接走直線的機會,但是我們以為的耽誤了的時間早已化作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們會影響我們之後做產品時的很多關於取與舍的判斷,而這很重要,所以大膽做吧,出發永遠都不會太晚;

2.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擇高處立:由於沒有學校設有產品專業,所以這個崗位看起來沒有入職門檻,這也造成這行越來越魚龍混雜,抱著什麼想法入這行的人都有,尤其是這兩年互聯網的熱度持續增長,很多人抱著賺高工資的心態入了產品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立場,我不否定誰,只說我自己的看法,產品這個行業入行雖容易,做到優秀很難,做到極致更是難上加難,而且由於在跨越瓶頸更上一層樓時需要對產品抱有百分百的熱情與投入,單純想賺錢很難會有這種堅韌與毅力,所以我欣賞擇高處立的氣魄,在這一行當里,太多精益求精的前輩傾注自己的青春與激情,只有敢於發上等願,想著通過互聯網讓更多人生活變得更方便得大局觀,才有可能讓我們在產品的路上越走越遠;

就平處坐:這點其實是在工作過程中更深有感悟,我們一開始以為的產品工作叱吒風雲,改變格局,分分鐘好幾億上下,後來發現,公司里有一個職位叫產品總監或者CEO,我們一開始臆想的產品經理的工作絕大多數情況是CEO或產品總監要做的事情你要做的可能就是某一產品線上某一模塊的小修小補,這種情況下心態要放平。尤其是產品新人,在你還沒有通過具體的事情讓上級或老闆信服從而委以重任之前,閉上嘴巴,低下你高昂的頭顱,在你的崗位把屬於自己的工作做好,正常的領導都不傻,會知道誰能幹活,當然,你也會遇到很多不正常領導,這種情況下,考慮好得失,沒必要糾結,當今天下,非主擇臣,臣亦擇主也,都是雙向選擇,如果打工,也要有為自己打工的心態,此即就平處坐;

向寬處行:我們要對自己嚴格要求,但不要把對自己的要求強加於別人身上(昨天又這樣對待團隊成員了,反思),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產品和技術似乎是一對死敵,你覺得改個需求很正常,他覺得你需求老是變,這種情況下多站在對方角度想一下就好了,我們做產品的都有這種感覺,自己需求確定下來了,畫上一個棒棒的原型圖,然後怎麼看怎麼美,給領導一看,被罵個狗血噴頭,又讓修改,這時候我們頭頂肯定一萬頭什麼馬飄過,自己好不容易搞出的成果被別人推倒重來總是極其不爽與火大的,推己及人,我們讓技術重修改一下的時候就和我們領導讓我們重新畫原型一樣一樣的,所以呀,屌絲何苦為難屌絲,都不容易,相互理解,此為向寬處行。

第二步:工具篇

一開始接觸產品的時候,和很多新人一樣,覺得產品所需的工具實在太重要了,所以瘋狂的學習Axure,Xmind,MindManager,mockplus,Visio等主流軟體,後來回歸理性,才理解這些工具其實都是輔助你完成自己對產品的構思的,產品思維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後來,發現很多優秀的產品經理有些都是只用一個Axure的,更覺得工具是產品人的術,而產品之道才更關鍵,而工具之所以被大力吹捧,我想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對公司來說,這些產品工具會降低招聘成本,因為產品思維對一般的面試官來說,把握不好,而工具就好把握的多,所以對產品新人來說,要理性學習產品工具,產品工具夠用就好,不要本末倒置。

總結下來,

Axure,mockplus:畫原型常用工具,前者功能多,PC,移動都適用,可實行複雜交互,後者操作簡單,模塊直接拖動,缺點是複雜交互不可用,只適用於移動端;

Xmind,Mindmanage:信息圖,結構圖,腦圖工具,功能基本相似,差別嘛……mindmanage不好找破解版;

其他:Visio,腦圖等,visio畫流程圖,用例圖比較方便,功能很強大,可以研究研究,其他產品工具有空都可以研究研究

第三步:入門書籍,教程

入門級書籍推薦:我是從廣為流傳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開始入門的,其他的還推薦結網,用戶設計要素,關於書這一塊接下來在產品人應養成的習慣里再做探討;

入門教程:教程這一塊推薦蚊子老師劉文智的產品經理深入淺出,蚊子老師總結的很好,對新人朋友尤其適用,裡面也解答了很多產品新人的迷惑,而且通過蚊子老師的qq群也結識了很多產品小夥伴,大家經常談論產品的問題,這種氛圍難得可貴;關於Axure的學習,推薦小樓老師的產品經理從入門到精通,這套教程系統的講述了Axure這個軟體的常規用法和高級玩法,大家可以看看,學習一下,根據自己對工具的要求來學習這套教程。

第四步:實戰

這一篇內容實在太多了,這裡就不寫了,有機會再寫吧,就說幾點建議吧

1:在公司,要麼狠,要麼忍,要麼滾;

2:看到合適的招聘,多費費心在簡歷上,可以附上目標公司的產品體驗報告,如果能給出具體的計劃,時間表就更好了;

3:做成牛逼的事情之後,你才是牛逼的人,你說出的話才有人覺得牛逼,順序不要搞顛倒了。

寫完這些,我還想講講我所認為的產品人應有的習慣

1:優質碎片化搜尋信息:在今天,信息是過盛的,只要你用心尋找,總能找到你需要的知識,隨著對互聯網資訊的越來越渴望,信息渠道從網易新聞慢慢的轉到了當年的知乎,產品100,36氪,虎嗅等優秀互聯網社區,(作為一個曾經的知乎深度用戶,這裡要吐槽一下當下的知乎,灌水曬胸照越來越多,曾經寫回復的人嚴謹答題,看客用心點贊,當下卻劣幣驅除良幣,好好答題的作者可能還不如一張美胸照贊數多,雖然這是知乎從內邀制變為開發社區帶來的一個必然結果,但是還是讓人擔心會不會重蹈曾經貼吧,豆瓣的覆轍,開放的同時,怎麼做好優質內容的整合是一個需要嚴肅考慮的問題),除此之外,產品人應該有一顆特別開放的心態,多去瀏覽各種資訊,優酷上的《羅輯思維》《鴻觀》等自媒體節目雖然最近被吐槽的越來越多了,但是從大學時候就開始堅持看到現在了,感覺對產品新人來說還是不錯的自媒體,(PS:羅胖和papi醬的那期沒看,覺得光明正大賺錢很正確,但是既要當婊子,又非要立牌坊的做法讓我有點不爽),總之,每個人都有對自己口味的自媒體視頻,多去找找,總能發現一些會給自己帶來啟發,從而引發你進行深度思考的節目,最近發現《奇葩說》也蠻有意思的;

2:閱讀的習慣:如果讓我說我覺得挺慶幸的事,一是有一小撮交心的夥計,一直堅持閱讀的習慣,很難功利的說讀書有啥用處,於我而言,每個人人生都是短暫的,短短几十載,別人耗費數年心力,把幾十年的人生經歷寫在讓我短短几天就能讀完的書里,讓我更短時間內去體會本該更長時間才能體會到的感悟,這無疑是讓我的人生更長了。產品往深了究,其實是在研究人,所以讀書也沒必要局限,涉獵廣一點為好,大家力推的廣有好評的如最近很火的凱文凱利的必然可以讀,其實我覺得他之前的失控更好一些,被很多人不齒的玄幻小說我覺得也可讀,只是需花的精力和時間不同,閑下來,偶爾看看玄幻小說里男主開主角光環,路遇神仙洞府也別有一番風味,但要知道哪些書略讀,哪些書精讀,哪些書反覆讀,於讀書上,我看的還是少的,也在一直堅持中,還好有幾個好朋友也一直堅持看書,這裡又要上文那個夥計球哥了,一個和馬斯克一心想做火箭的奇男子,希望一路共勉之;

3:享受獨處的同時別忘了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

產品要想要研究的深需在很多細節上去深思熟慮,所以產品人是要學會享受獨處的,我是出國期間才開始比較享受獨處的時光的,沒人打擾的時光里,拿一本書,看到有意思的觀點,停下來,把玩其中的道理,想想這個思路在別的場景下是否也適用,這種自我批判與反證是很有意思的,能夠享受獨處的同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合適的場合下,要學會和別人分享自己的觀點,思想的碰撞往往能激發出更多靈感,很可能讓你獨處時想不通的地方豁然開朗;

4:堅持運動:產品和其他互聯網職位一樣,很多時候都需要加班加點做事情,這個時候真需要一個能持久的身體(不要想歪),每天堅持鍛煉鍛煉真的有益無害,很多人都會抱怨說沒時間之類的,其實你比我更清楚你一天到底有多少時間是浪費了的,只要想擠,總能擠出來一些,為了更有說服力,我貼出一個在上海上班的大概作息表吧,我住九號線(沒錯,就是那個女生站幾次九號線早高峰,懷孕了都不知道是誰的的魔都九號線)佘山站,到公司要一個半小時,所以每天7點起床,收拾好7點40出門,在地鐵上一個半小時看書看一些有意思的視頻,站地鐵不方便拿書,推薦kindle或者手機下載kindle的APP,還是蠻方便的,9點20到公司,上班不說了,晚上6點半回去,擠地鐵過程和早上一樣,到家8點,回家路上順便買菜,回家和我表哥輪著做飯,九點之前搞定晚飯,然後休息下,九點半出門跑步,這個看個人情況,我一般每晚5公里,最遠從佘山地鐵站跑到松江大學城站(母校所在地鐵站),來回10公里,,回來洗漱睡覺,11點前爭取睡覺,就這樣。

以上就是作為一個產品新人的心酸歷程和一些心得體會吧,希望和大家共勉,我不知道明年今日我會在哪裡,但我知道我會一直做我認為正確的事情,年輕人,別逼逼,就是干!

最後附上事後整理的產品的資料,尤其適合產品新人吧

鏈接為:移動產品經理入門

鏈接為:產品經理視頻教程精品團

做產品以來,一些比較好的產品人組成的產品討論群,歡迎大家加群積極討論,

群號:534277827


共勉,趁大牛沒來,我說下。

這兩本書我也看過,確實對了解產品經理的職能定位、基本素質以及具體的工作流程與細節都很有幫助。讀完的時候,我也曾困惑於書中所講的很大一部分內容和我現在還有距離,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來做產品經理。

我的建議是,先明確自己是不是真的要往這個方向走,可以把現在心裏面的某一個產品概念拿出來,按照產品設計流程歷練一遍。具體的流程很多產品經理相關的書上都會有,我這裡推薦一下《錦繡藍圖》,重點參考的是其中關於產品元素和細節的歸納梳理。結合你心中的概念,從用戶調查、角色創建、場景模擬、任務分析、用戶流程、頁面規划到交互構想等過程都好好思考一遍,相信這有助於你確定是否要走下去。這個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其實可以擴展的也還很多,你自己思考的越多,想的越清晰,自己蹦出來的idea越多,可以和別人交流的越多,就證明你越適合走下去。同時,這一些準備可以轉化為原型保存下來,無論對你面試還是以後工作應該都有一定幫助吧。反過來,如果對這個過程感到厭煩,我想你可以再思考一下適不適合。

這麼來一遍,整個過程不會太久,一旦確定自己要往這個方向走,那可以做的就多了。


你要找工作?

對方為什麼要錄用你呢?把這個問題想明白

你要做產品?

為什麼用戶要用你產品?甚至是需要付費用你的產品?把這個問題想明白

如果沒有客觀阻力(約束)你最想幹什麼?

把這個問題想明白

如此以後,做一個普通的產品經理 應該就足夠了


大四看了結網,沒看懂;畢業入職第一個月看了人人都是產經,沒看懂。

做產品第四年,關鍵還是要親身經歷項目,再回看那些理論才會理解和產生共鳴。

年輕有試錯的成本,當然放手去做啦。


在互聯網這個大時代浪潮下,產品經理如雨後春筍一般大量湧現,並慢慢成為互聯網企業的核心骨幹。然而身為產品經理的我們,每天的努力工作都是有價值的嗎?對此,今天以我個人的實戰經驗跟大家分享下:如何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產品經理。

效率≠成效

談到工作,大家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詞應該會是效率。咱們在工作中不斷摸索各種方式,去提升工作效率,讓項目跑的快、跑的生猛,去和時間賽跑。但往往我們發現,我們效率確實提高了,然而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沒有獲得成功?我想到了另外一個詞:成效

站在個人角度:成效=好產品

站在公司角度:什麼樣的創業公司能夠活到後天?在投資花光之前,達到產品/市場契合點。在達到產品/市場切合點之前,都不能算是「產品」,只是「試驗品」。

https://pic4.zhimg.com/v2-662284f595ded06fdb01f1e5e16f535f_b.png

就像上圖表達的那樣,如果沒有結果,有時我們跑的太快也沒用,不如一步一個腳印,有時效率往往不等於有成效。

影響力=成效

微信的張小龍、蘋果的喬布斯以及特斯拉的馬斯克是產品界眾所周知的神級偶像,他們都是很有成效的產品人,他們引領的產品改變了大家的某種生活方式,他們研發的產品獲得了大家的認可,造成了世界性的影響力,站在個人角度,我覺得這叫做成效。

契合點=成效

站在公司的角度,我們每天在規劃、在設計,然後交給研發團隊去開發的東西,很多時候並不能叫產品,我們只是把一個想法實現了而已。在這個想法達到市場的契合點,被用戶認可、追捧之前,我們只是在做實驗,並沒有達到成效。

有成效的實驗=開發+衡量+認知

一本很有名的書——《精益創業》中說到,一個有成效的實驗,應該有一個完整的循環:產品的開發+數據的衡量+概念的認知。產品的開發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概念的東西我們也聽過太多太多,今天我們來談下數據的衡量。

數據衡量的方法論

1. 新功能是否受歡迎?

這個衡量很簡單,如果我們產品上線以後,每天用戶活躍數有一百萬。我們先從一百萬里預期有50%會用,但是現實中是很少的人用,當然也有可能比你想的還好,預計50%,但是有80%的人用。但是在衡量之前我們是拿不到這個結果的,所以這是第一個要去衡量的點。衡量的作用是,我們每次產品改版努力,都是要讓用的人更多。

2. 用戶會重複使用嗎

假設新功能上線後第一天新增的有一百人,第二天還剩45,留存率就是45%,第三天還剩42,留存率是42%。新版本上線後,我們發現有人來用,但是用了一天後第二天就不會再來。那麼我們在改版的時候要把這個考慮進去,我們把第二個功能疊加上去,怎麼疊加?先把這個比例給算出來,再跟前面用戶留存的數去除。

比如說第一天使用新功能的人第二天只有25%的人還會用,但是第一天新增的新用戶有45%的人都會回來,這時說明有很多人第二天就棄用了新功能,比例是25÷45,這個比例叫重複使用率。這個數值直接表示新功能的受歡迎程度和用戶重複使用度。當然,如果不是產品的原因,是研發的原因,有一個嚴重的Bug,用戶用的很不爽,第二天也不會用。總之,這個衡量維度,是看用戶是否對你的新功能感興趣並重複使用。

3. 新版本對留存率的影響

很多產品會關注留存率,但忽略了流失率,然而流失率從另一方便體現的就是留存,這是一個問題的兩面。在一般的互聯網公司,直接關係到留存的是產品和運營。這時我們要在改版的前後去觀察產品的留存率有沒有明顯的上升或者下降。如果有明顯的上升的話,時間點又發生在改版期間,就說明你改版改的不錯;如果留存率下降了,可能改版出問題,然後回過來找問題,解決掉改版的問題。

4. 是否提升了過程轉化率

我們每次改版的時候,是不是都能影響用戶行為過程的轉化率,比如舊版用戶的某個行為需要發驗證碼,新版取消掉,我們預測用戶轉化率會提高。

5. 了解用戶如何使用

了解用戶大致如何使用?前面都是一些大數,老闆看看就夠了,但是對產品經理來說是不行的,那裡頂多幫我們發現一些明顯的問題,但是對我們產品經理我們很重要的一個事,是要特別清楚地理解或者用戶是如何使用的。這個事對我們來說非常非常重要。這個怎麼做呢?這個從大的面上了解用戶是怎麼樣的,比如我們上線了分享的圖片,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用戶一般情況下是傾向於用哪種分享方式,做一個簡單的統計就能出來。發現朋友圈是最多的,我們就知道下次改版的時候把朋友圈再多出一點。

綜上所述,前面講的一個核心問題是什麼?是要在改版之後引入數據分析,引入衡量,來確認是不是按照你預期所設想的方式在轉。而且以數據衡量改版的思維,應成為一個產品經理的日常。

本文作者來自諸葛io產品VP@於曉松,十五年產品經驗。曾撰寫了《產品經理數據分析實戰手冊》,如感興趣,可前往https://zhugeio.com/solutions/product/index.html,進行下載。 也歡迎體驗一下 諸葛io全新的2.0


工具要首先學會Axure,墨刀,xmind,Visio等,但是切記工具只是工具別讓它限制你的思維。

掌握了工具接下來就可以看看蘇傑老師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入門,(現在有了2.0版本,針對范產品經理),然後就可以每天泡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網站,PMcaff,PM100等論壇,多看看別人的產品思維,最後潛移默化形成自己的一套產品思維。然後就可以學著寫一些用戶需求報告,競品分析等。

若需學習資源請私信


產品經理常用網站和工具,這個網站都有適合產品新人 http://pmdaniu.com


這是一篇長文,從產品說起,直至需求、產品體驗方方面面。大概需要10~20分鐘閱讀。

《我的產品方法論》

首先是三大核心問題:

什麼是產品?

什麼是好產品?

如何做出一枚成功的好產品?

下面將展開來回答這幾個問題。

-----------------

什麼是產品?

萬物皆產品。

喝的水,住的房子,看的電影,用的網路,給你送外賣的小哥,你自己,都是產品。

產品可以是看的見的實物,可以是感受的服務,甚至可能是你感知不到的那些東西,比如空間中的電磁波,看過的電影所帶來對某類人/東西的好感,給你帶來好感的一句話 etc,這些都是產品。

它們共有的特質是:人為可優化

這一特質決定了,好產品是可以人為實現的。

人可以讓產品變得更優,可也可以變得更糟糕,所有人都有意無意的做過改變產品的事情,所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便是此意。

而所有人中,產品經理無疑是最擅長優化產品的人了。

那麼,需要搞定一件事,什麼是產品的優化目標呢?即我們要追求的好產品是什麼?

-----------------

什麼是好產品?

許多工作了多年的前輩告訴我:

好產品=滿足需求+好的用戶體驗

好吧,我相信它是真理,因為我目前沒想到什麼有力的理由來反對它。

那麼便讓我來搞定下面兩個問題:

什麼是應該滿足的需求?

什麼是好的用戶體驗?

Q1:什麼是應該滿足的需求?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big Q。

要解決這個Q,首先得建立一個世界體系,

從人的角度出發,世界是四維的,一維是 我,一維是 他人,一維是 世界,最後一維是 時間。

我:

我是誰?

我的本我、真我、超我是什麼樣子的?(本我真我超我解釋詳見弗洛伊德的結構理論)

我如何與他人、世界和時間進行交互?

概括來說,我是人。

人是裸猿(參考《裸猿》三步曲),具備猿的基本特質,如社交特質:交往對象數量越多深度越淺;

人又是高級猿,具有高級的五級馬斯洛需求。(參考《人類激勵理論》)

本我是人格中偏向裸猿的我,超我是人格中偏向馬斯洛高階需求被滿足的我,真我是對真實的我在兩者之間搖擺的標定。

我如何與外界交互取決於交互時的我處於什麼狀態,外界對我又是什麼狀態。

理想情況下的「我」應該採取非零和博弈下的「一報還一報」策略對他人、世界進行交互。(博弈原理見《合作的進化》)

對於時間,現在的「我」應該採取零和博弈下的納什均衡策略以求與未來的「我」達成帕累托最優。

即 對於他人和世界,我先發出「友善」信號,若反饋為「友善」我則繼續發出「友善」,若反饋為「惡意」我則發出「惡意」予以還擊。

對於時間,現在的「我」採取一切方法使自身最優,達到不能通過自身再改善優化的境地。

那麼,在這樣的世界下,「我」的需求是什麼?

1.「人」的需求。即「裸猿」的需求+馬斯洛五需求

eg:衣食住行工作娛樂

2.交互的需求

2.1「我」對「他人」發出信號的需求

eg:人與人間的交流、中國「博大精深」的「關係」

2.2「我」對「世界」發出信號的需求

eg:個人品牌形象塑造

2.3「我」對將來的「我」改善的需求

eg:學習、健身、養生

以上,便是一個好產品應當追求的,儘力去滿足的需求。

後面也會進一步提到做出好產品應當選取什麼樣的需求去滿足。

Q2什麼是好的用戶體驗?

一個詞:無感

當一個產品設計到用戶使用時像吃喝拉撒一樣自然方便,完全感覺不到障礙時,便是最好的用戶體驗。

當然這話也只能說說,要做到也是灰常難的,後面會進一步總結了一些改善用戶體驗的乾貨方法。

-----------------

如何做出一枚成功的好產品?

首先得好,其次得能成功。

step 1:選出合適的需求

step 2:考慮現實情況,安排開發計劃

step 3:產品體驗持續優化

step 1:選出合適的需求

綜合考慮 廣度、深度、時機、經濟性和社會道德。

廣度:受眾的廣度,是否有足夠多人有此需求?eg:失敗案例:太多了,略

深度:受眾對此需求的被滿足意願有多強烈、是否願意付費?需求是被滿足一次即可,還是具備成癮性?eg:失敗案例:太多了,略

時機:滿足此需求前需要被滿足的需求是否已經滿足?需要培育的社會環境或研發的科學技術是否已能夠支撐此需求實現?eg:失敗案例:仍是屠龍術的大數據

經濟性:投資收益比如何?預期收入?成本?研發費用?管理費用?毛利?EBIT? EVA? ROA? 總之就是能賺錢啵?

社會道德:你的產品能否有助於提升社會公平和效率?

以上廣度與深度需要人的思考與社會調研相結合。

經濟性的考量是根據以往數據對未來的猜測。(數據+財務預算;推薦書籍《公司理財》)

時機和社會道德更多地是個人經驗和人格思考進行評判。其中核心問題是「現在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未來的世界又該是什麼樣的?」

對於需求的選擇決定了產品能夠走多遠。

step2:安排開發計劃

2.1全面預算。綜合預期收入、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固定期間費用、變動期間費用、利潤率等,安排各方面預算以及根據預算確定資源調配。(全面預算+變動成本法+敏感性分析)

2.2各方面根據分配的資源安排計劃和進度。

此時作為產品經理,應按順序編製 BRD(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MRD(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 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

PRD編製完成後,製作原型設計;

後交付項目經理編排開發計劃,並後續向項目經理、程序員、前端不斷跟進;

產品上線後,及時根據用戶反饋,不斷完善產品。

step 3:產品體驗持續優化

從產品出生到死亡,產品體驗的優化都在不斷進行。

要如何實現好的用戶體驗?

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是「無感」,最重要的方法是「思考」。

不過還是有一些助攻的小技能可以用滴,後面會詳細提到。

------------------

《需求分析》

一、需求的來源

1.思考所得

2.用戶反饋

1.思考所得

1.1情境分析

通常此方法用於設計新的產品和工作流程。

內容:系統地分析用戶的工作環境和工作行為。

實施步驟:

  • 確定工作職責和用戶的角色

  • 建立工作流程

  • 整理工作活動

  • 建立工作活動關係圖 (work activity affinity diagram, WAAD)

  • 與團隊討論結果

1.2創意和聯想

參考一休哥or團隊頭腦風暴

也可以去競品那看看。

1.3數據分析

轉化率、功能使用情況、etc

tips:小心數據會說謊

2.用戶反饋

各種途徑反饋上來的需求。重點在於分辨/思考出:

此需求是目標用戶的需求嗎? 是&>&>&>&>&>&>

&>&>&>目標客戶為什麼會有這需求? 是&>&>&>&>&>&>

&>&>&>此需求是真正的需求嗎?還是只是核心需求在外的表象?如果是表象那核心需求是什麼?

二、需求的篩選

在《我的產品論》中已經提出,應當滿足的需求有兩類:

1.「人」的需求。即「裸猿」的需求+馬斯洛五需求

2.交互的需求。

2.1「我」對「他人」發出信號的需求

2.2「我」對「世界」發出信號的需求

2.3「我」對將來的「我」改善的需求

考慮挑選何種需求去滿足時,應當綜合考慮需求的廣度、深度、時機、經濟性和社會道德。

以上,就是對需求進行甄選的原則。

ps: 詳細的需求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100%正確,可能會多次修改變動。

三、需求的優先順序排序

資源總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對需求劃分出優先順序。

有個經典的KANO模型可以借鑒。需求分為四種:基礎需求、期望需求、興奮需求、反向需求

滿足的順序是:基礎需求 &> 期望需求 &> 興奮需求

----------------------

《原型設計方法與流程》

流程:

Persona用戶畫像 - &> 草圖設計Sketch -&>故事板 Storyboard -&> 線框圖 Wireframe -&>原型 Prototype

1.Persona 客戶畫像

Persona是產品潛在客戶的代表性人物,我們用一個故事或者文字來描述一個具體的人,

包括:名字 、生活 、人格 、教育、收入 。人物要可信、具體、準確、具備人格和相應的生活環境。

通常Persona靈感來源於情景訪談。

用途:便於後續各方面分析、統一戰線。

eg:外賣app的persona(圖片來自谷歌,侵刪)

2.草圖設計Sketch

表達初步想法。

工具:軟體sketch 、紙筆、白板 etc

tips:重點在於想法而非設計細節

3.故事板 Storyboard

目的:交互。

將草圖中的二維轉化為三維,講好動態的故事。

4.線框圖 Wireframe

線框圖 Wireframe時對設計的詳細表述,是技術文檔注釋,同時是與工程實現溝通的關鍵。

工具:OmniGraffle (for Mac) 、Microsoft Visio (for PC) 、Balsamiq、Adobe InDesign、 Axure、JustInMind

5.原型 Prototype

以上線框圖加上交互,就是產品原型。

工具:同上。

以上5步便是原型設計的全部流程。

總結起來就是,軟體是容易的,思考是困難的。

------------------

《用戶體驗方法綜述》

提升用戶體驗的核心在於從用戶角度出發,用心思考進行產品優化。

從操作角度來說,有如下的研究方法。

當產品處於初期時,大多採用定性與未來導向的用戶體驗方法,隨著產品進一步完善,慢慢會過渡到 優化已有和定量分析。

上圖中大多數方法Google一下就能搞定,在此不做贅述。下面將分別從產品0到1,1到1000兩階段,介紹一些好用卻有點難的研究方法。

step1:從0到1時

1.遵從設計原則。(key)

良心力薦!!! Home | Usability.gov

好用誰用誰知道!有了它,差不多就完成UX的一半了。

2.測試

2.1啟發式評估Heuristic Evaluation尋求專家依據已有的設計原則對產品的設計質量、易用性進行評估。

(原則來源: http://usability.gov ;iOS, Android, Windows design guidelines ;J. Nielsen useit . com ;http://usabilitynews.org )

2.2Usability Checklist Report Card

缺點:不是從用戶角度出發。

2.3 用戶測試(key)

可借鑒的衡量標準:

  • Learnability 易學習

  • Efficiency 有效率

  • Memorability 易記憶

  • Ease of use 便於使用

  • Satisfaction 帶來愉悅感

操作方法:

  1. 定義測試目標,相對現狀改善?絕對性的創新?發現bug?美化界面?

  2. 設定測試場景 (task scenarios )

  3. 選取方法以及 度量指標,eg:關注時間?點擊次數?

  4. 招募被試,找8-12人目標客戶群體(不要用內部人)進行測試

tips:儘可能早、儘可能頻繁、在功能性功能被寫之前完成、當需要設計決策時立即行動。

其中測試方法舉例:

  • 限時完成任務

  • 限制步驟完成任務

  • 用戶視角下 易用性 觀測

  • 用戶滿意度調查

  • 眼動測試

福利:眼動測試,好用,但貴且難。恰好我有學過,眼動測試方法,戳菜單《眼動儀》

測試工具

  • morea:電腦屏幕操作紀錄和分析工具。

  • Activity Monitor+URL Logger+Keyboard logger: 安卓平台下記錄操作+點擊網址+錄入信息的記錄軟體

  • iOS Display Recorder :iOS 系統錄屏軟體

  • ASTRO File Manager :

  • webcam:網路攝像機,錄下被試操作過程

  • 筆記:觀察被試時動手記筆記咯

  • 眼動儀:記錄被試使用時的關注點。

step2:從1到1000時

數據為王的時代。

工具:R、python、stata、spss、excel、數據埋點 etc

我目前還沒有接觸到實戰,還處於紙上談兵的階段,就不獻醜啦~未來待續。

--------------

用戶體驗報告怎麼寫?

  1. 標題

    xxxx調查報告、作者 +單位+聯繫方式

  2. 目錄

    調查目的、調查方法、數據說明、調查展示、調查分析、調查結論、效果評估等。

  3. 研究背景

    用戶體驗的目的是提高產品的用戶滿意度。用戶中心設計(User Centered Design)將在產品開發的不同階段關注用戶。此部分簡要地介紹相關的參考文獻和研究得到的主要結果。

  4. 研究目的

    說明進行此次調查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5. 研究方法

    詳細地描述所用的研究方法。如果您使用的是問卷調查,報告調查時間,反饋率,宣傳問卷調查的方法等。

    用戶取樣方法: 是有效覆蓋樣本、還是隨機抽取樣本?

    用戶體驗研究方法: 電話訪談、在線問卷、焦點小組等形式 。

  6. 結果

    回答:

    誰在使用這個產品(角度,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所在位置)?

    產品使用頻率?

    使用何種網頁的操作系統和瀏覽器?

    何時使用該產品?

    使用該產品的主要目的?

    具體的研究任務:

    用戶是否能夠完成指定的任務?

    花了多長時間完成任務?

    用戶如何使用這個產品?

    用戶對這個產品的滿意度?

    tips:根據不同的用戶群體報告結果 · 報告獨特的和有趣的研究結果。

  7. 改進建議

--------------------

綜上,就是做出一個產品的全部流程。

我覺得做產品最重要的是 30%未來洞見+50%需求感知+20%產品體驗。

我也是產品小白一枚,以上是我個人學習後的一些心得總結,願與君共勉,歡迎交流。

親,看了這麼久點個讚唄。

外加順便求個產品實習,985學生,學分修完了從現在起有一年時間實習,saas方向,企業大小無所謂,北廣深皆可,找實習生請私信我。


推薦閱讀:

解決 Gmail 失聯是偽需求嗎?
EDM營銷,想做一個用戶關懷計劃,需要注意一些什麼?
數據產品經理的日常的一天?
產品經理們怎麼理解「產品的氣質」這個話題?
好的產品經理為什麼那麼少?

TAG:產品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