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孩子喜歡破壞東西?

我表哥家的小孩今年4歲,喜歡把玩具全扔到地上,之後踏上去踩爛,她就很高興。為什麼?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作為一個「孤立」的系統,宇宙的「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加,物質會由有序向無序改變,由規律向混亂改變。

孩子具有最接近自然好和天性的狀態,具有這樣一種傾向,自然就不難理解了。

另外,孩子不只是孩子,他們的全名是「熊孩子」。


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破壞「

也不清楚什麼樣的行為會造成破壞,什麼樣的行為不會

他們是在做實驗,實驗這個世界的邊界在哪裡

還有一種可能是用破壞的行為來獲得大人的注意


打住

我不是小孩子,但我還是很喜歡破壞東西+玩火。


小孩的破壞行為非「人性本惡」的說法,而是在自然過程中不斷適應形成的反射行為,通過對這些行為的反饋,獲得成長的經驗(類似遊戲):

1、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行為;

2、獲得最及時的反饋;

3、大腦中臨時產生的開創性的想法,在行為上進行反饋。


破壞,是你的概念。並不是孩童的概念。感受也是一樣。


是對世界的一種探索,可能孩子不認為那是破壞。

您所說的這種情況,孩子踩爛玩具後看上去很高興,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幾個:第一、孩子覺得玩具不好玩,或者沒人陪玩很憤怒;第二、為了引起周圍人的注意,希望得到關注和關心;第三、本能慾望的釋放,這種慾望可能來自沒有獲得滿足的某些內在需求。


非常簡單啊,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本能可以概括為生本能(性本能、愛本能)和死本能(破壞本能、毀滅本能)。這種反應完全是出自於本能,在小孩身上表現的最為淋漓盡致,愛與毀滅在玩具身上並不矛盾。


大人的視界和小孩是不一樣的。要適當引導而不是扼制。

舉個玩積木的例子,大人喜歡壘的高高,而小孩希望推倒。

在你看來,TA在破壞,在某階段的TA看來,觀察推力對積木的作用,觀察倒塌過程,這才是遊戲(探索過程)。

當然,有些是需要引導的,譬如提到的砸玩具,還有常見的撕紙巾/錢幣。這些情況發生後,都要仔細觀察和分析原因,有時是良性的探索,有時是僅僅為了引起大人對TA的關注。


他們只是不知道怎麼整好而已,在他們眼裡也許根本就不是破壞,而是東西的另一種形態


孩子是基於好奇心,覺得很好玩,他也很想再把東西裝回去,但是基本能力不夠,做不好,只好放棄。

其實這種好奇心如果誘發得當,可以成為最好的學習動機。我們只要提升他的基本能力,不但滿足了他的好奇心,甚至正可利用此機會學得一些專業技巧,說不定長大了成為這一方面的專家,而能有所創造發明,成就非凡呢!


小孩子應該沒有破壞的意識,自己小時候也是一個很皮的小孩,每次去姥爺家,姥爺都「提心弔膽」的,姥爺家在農村,養了一些鴿子,每次姥爺喚下鴿子餵食,我都大叫著跑過去把鴿子嚇跑,用姥爺的話說嚇得他的鴿子好幾天不敢下地吃食。還有一件事,小時候很喜歡足球,有次就在家裡踢開了,一開始還小心翼翼地只是帶球慢慢跑,跑到父母卧室,突然想起了一個射門動作,就喊了一聲:「射門」,勁沒控制好,球就沖著擺放小物件的廚子去了,廚子外面是玻璃,一下子就碎了,當時挺害怕,但是我媽也沒說我,當時還覺得挺奇怪的,辦了這事沒挨凶,在這裡感謝俺媽,呵呵。小時候的趣事,看到題主的問題突然想起來的。我覺得小孩子小時候,尤其是比較調皮的小孩,都不是故意是「破壞」,而是好奇心。可能越聰明的小孩,大腦越活躍的小孩,越是這樣吧,總是對周圍世界有種好奇心,但是孩子小,也許偶爾就把東西打壞了。


1,小孩子對價值沒有概念,對物品缺乏珍視,即使看到原本完好的被破壞殆盡也不感到心痛

2,孩子好奇心強,成長階段趨向追求感官的刺激。破壞的瞬間視覺/聽覺/觸覺都感受到了刺激。

3,孩子渴望與這個世界發生互動進而找到存在感 ,但又缺乏耐心與行動力,破壞這種行為付出最簡單的成本,便可以看到物品常規的形態被自己改變,帶來了極大滿足感和成就感。

4,作為一個童心久久未泯的人,上面就是對小時候同樣熱衷於破壞的自己的回憶和總結。孩子在缺少認知的情況下是趨向原始動物性的。。

5,破壞的過程中輔以角色和故事情節就更有趣啦!!


破壞行為是對外界產生影響的最直接和快捷的方式。人特別是小孩子希望從對外界的影響獲得存在感。


大部分情況下,孩子只是想拆開一窺究竟而已。但不得其法,結果弄壞了。就好似把頭塞到課桌肚裡一樣,都是無知和好奇而已。


拆比組裝容易多了!


四歲的孩子對於保持東西的完整性能夠知道了吧。破壞玩具的行為應該是為了引起周圍人的關注和注意。這時候應該心平氣和耐心地詢問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會這麼做。引導孩子說出這麼做的真實原因,從而知道是哪方面的問題。切記不能對著孩子大嚷大叫,只會適得其反。另外,還應該告訴孩子破壞玩具的行為是不對的,玩具是拿來玩的,要愛護自己的東西。


小部分小孩是天性,大部分是家庭教育


有些人的破壞欲就是強 只不過小孩無法自制


推薦閱讀:

如果OOXX後,男女各有50%的概率懷孕,世界會有哪些不一樣?
天天做夢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當有些事無處傾訴又很想傾訴,怎麼辦?
為什麼 QQ 郵箱採用自動擴容機制,而不是直接標明容量無限?
低素質的人更容易動怒嗎?

TAG:心理學 | 行為學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