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在城市規划上有哪些敗筆?
先提敗筆。我來講一個讓人惋惜的故事。
在杭州生活的知友們,你們是否知道上城區有一條「浣紗路」?浣紗路北起慶春路,往南到西湖大道,北向南單向通行。如果你走過這條路,我告訴你浣紗路下面其實是空心,整條路都是空的,你信嗎?
我相信,大多數和我年齡相仿的知友聽到一定會覺得驚訝,浣紗路又沒有規劃地鐵,怎麼可能空心。其實,在40年前,杭州並沒有這條路,當時是一條浣紗河。後面這張截圖來自文革時期的一張杭州交通圖。如果你對杭州熟悉,你會發現從現在的杭州大廈西面開始往南,沿武林路,穿過鳳起路、慶春路和龍翔橋,在現在市一醫院的位置折轉沿現在的浣紗路,到開元路折西流入西湖這樣一條河道。這就是老底子的浣紗河。你們看看這條河,從涌金門把西湖的水引出來,彎彎折折穿過城區,在武林門外和運河相連。
生於80年代末的我是沒有機會看到浣紗河的,但是據老輩人講,當年的浣紗河是最美的城河。據考證,古浣紗河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古時人工挖出的引水水系,也是老杭城的骨架之一。浣紗河是西湖的泄水河道,每當涌金門啟閘放水,西湖內魚蝦也隨水進入河道,這裡常見青少年手持魚叉、網兜在河邊奔走抓魚,嬉戲玩樂。浣紗河又是運河通往市區的河道,雖不能行大船,但扁舟小船進出十分方便。直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每天清晨還可見武林門外菜農、漁民駕著小船,裝著蔬菜、水產運進城來,在武林橋、龍翔橋菜場交易,市面十分熱鬧。解放初的浣紗河,有綠蔭覆蓋,有古舊石橋,有石坎入水,有搗衣聲聲。夏日河邊涼風習習,河水悠悠流去,女人們赤裸著通紅的小腿站在水邊搗衣,柳絲飄拂。
如果你坐公交車路過解放路、延安路、浣紗路,你會聽到一些站名,比如「井亭橋」、「豐樂橋」、「水漾橋」、「龍翔橋」、「眾安橋」,多麼詩情畫意的名字,他們就是當年橫跨浣紗河或者其支流的橋。但是,可惜啊可惜!60年代末,毛爺爺提出 「備戰,備荒,為人民」,「準備打仗」,頓時,全國各地都積極備戰,全民動員開挖防空洞。60年代末的浣紗河,浣紗河的水質已經不行了,河水越來越臭,也越來越黑,於是計劃填掉,底層做排污溝,中間做成防空洞,上面又可以鋪馬路,開汽車,不就一舉多得了嗎?1969年3月珍寶島中蘇開戰後,浣紗河防空洞修築工程開始付諸實施。1970年初,市裡成立了「浣紗河工程指揮部」,規劃局、電力局、水廠等單位以及軍隊都派人參加。一場轟轟烈烈的「填沒浣紗河,改建防空隧道」的群眾運動開始了。浣紗河從涌金門流入,最後從武林門流出城外,填沒浣紗河的工程,也是從西湖邊的涌金門開始,一直延伸到武林門為止。一聲令下,全市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成千上萬的人來到浣紗河工地,參加義務勞動。除了義務勞動者,還有一些臨時工,每天八角錢工資,俗稱「八角頭」。到1973年初,工程基本完工。浣紗河不見了,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浣紗路。
原來杭城四大水系錢塘江、大運河、西湖和西溪縱橫交錯,互連互通,可以發揮重要的調節氣候作用;但自從30多年前浣紗河被填沒,浣紗河變成浣紗路後,這四大水系的「氣」就被「斷」掉了。水斷了,一方面西湖的排水不暢。現在的西湖水主要靠六公園北面的涵管從少年宮邊上的那條水渠(新開河?我想不起來了)排往運河,相比當年的浣紗河,流量大大減弱。所以,一場暴雨就會讓西湖的水往城區倒灌。另一方面,河道填埋,水面積反而由於堵塞、淤積在減少,代之而起的是林立的高樓,不斷崛起的高架橋、立交橋,滿眼都是玻璃幕牆和鋼筋混凝土。城市嚴重缺乏具有調節小氣候的綠葉流水,導致城區氣候惡劣。杭州夏季氣溫一年比一年高,全城猶如蒸籠一般。
寫到這裡,莫名想起了「西子浣紗城」。。。已經40年過去了,不知有朝一日,浣紗河能否重新開始流淌。這裡附幾篇《杭州日報》和杭州網有關浣紗河的報道:記憶中最美的城河 杭州浣紗河能否重新流淌?浣紗河追憶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html/2013-05/15/content_1494839.htm?jdfwkey=1egrw370年代初,填沒浣紗河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html/2012-09/23/content_1348389.htm杭州在規划上的問題,不僅僅只存在於城市規划上,其實在杭州城市發展過程中看到的很多不足都不止是城市規劃的問題。
就城市規劃而言,我認為主要有幾個問題:
1、規劃太過落後,先見不足,目光短淺舉一最簡單的例子,比對一下杭州的錢江新城和廣州的珠江新城,都是兩個城市新規划出來的CBD,杭州的規劃從起跑線上就已經落後了一大截,這種落後不僅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被體現出來,而且隨著城市的發展,一步落後步步落後,這些規劃之初的落後會在以後的發展中更加放大。杭州地鐵一號線開通之初就已爆滿,杭州東站甫一建成就擁擠不堪,浙江省博物館剛剛建成就已經落後,杭州圖書館面積過小,浙江圖書館早就老化得不敷使用,而新館卻遲遲不見蹤影,這些城市公共文化、交通設施的落後都是規劃落後結出的惡果。杭州常給人以非常好的觀感,但這種觀感常來自於細節的完美,我認為杭州是國內城市中沒有爭議的在細節上做得最完美的城市。但令人遺憾的是,在宏觀的規划上杭州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更令人擔憂的是,如果沉浸在對細節的讚美里,更往往掩蓋掉整體的糟糕,捨本逐末,危害尤重。2、規劃急功近利,不尊重原有的城市文化底蘊像杭州這樣的歷史名城,在最近幾十年的城市擴張中被不遺餘力地完整破壞,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案例。上世紀上半葉,杭州繼北京、西安、洛陽、南京、開封之後被列為中國第六大古都,保存相對完整的歷史城區原本可以和西湖合璧,堪稱世界城市史上人與自然合作千年共同營造的完美典範。文革時期,周恩來也曾下令要保護蘇杭二城的歷史城區,但令人痛心的是蘇州古城被相當完整地保留,最近還被整體列為國內第一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而杭州卻仍然在文革以及改革開放後的建設熱潮中被毀壞殆盡。今天的杭州,幾乎已經沒有歷史城區可言,僅有的一些歷史地段,雖經相對成功的商業化改造而集聚人氣、並實現了再生,但歷史地段的整體環境破壞殆盡,永遠沒有重新再來的機會。大概十年前,杭州喊出從西湖時代走向錢塘江時代的口號,但是十年過去,城市的核心功能仍然扎堆在老城區的範圍內,錢江新城除了房價有了市中心的氣魄之外,白天尚未生氣,晚上更是死城。城市功能的過分集中,導致每天早晚都呈現出中心-四周的高峰運輸,給城市交通增加巨大壓力,而且非常不利於長遠發展。主城區中應該停止大拆大建(雖然已經沒剩什麼可以大拆的文物建築),嚴格地控制西湖東岸的世界遺產緩衝區內的建設高度,並且適當地將高度控制延伸到錢江新城,對西湖東岸的保護,古城本體已經不可能重生了,天際線將是杭州城區能為西湖做的最後一件事。所以我認為上述很多答案中對杭州建設衛星城的批評都是不夠客觀準確的。事實上,杭州需要衛星城,現在規劃的一主三副六組團的格局需要切實地貫徹,儘可能多地將城市功能分流出去,尤其是分流到錢江對岸的蕭山去,現有的主城區只需要適當地保存一部分的文化、教育、行政和旅遊功能即可。
3、規劃的執行太差以國內知名的戰五渣杭州地鐵為例,規劃路線十分詭異自不待言,一條一號線,竟然建設了那麼多年,中間還發生了一次十分嚴重的施工事故,葬送多人性命的同時,也把當年幾乎到手的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拱手讓出。再以二號線為例,一期尚且分為兩段,而2015年建成第一段後竟然還是斷頭的線路,無法與既有線路換乘,實在是詭譎而諷刺。另外,在國內城市紛紛建設機場軌道交通的大背景下,作為擁有國內十大機場之一的杭州居然取消了城市軌道交通中的機場線,考慮到杭州地鐵建設的渣水準渣進度,不禁對杭州機場乃至杭州城市的未來競爭力產生擔憂。在長三角地區,杭州的軌道交通不僅已經遠遠落後於同等體量同等層級的南京市,甚至還一度落後於地級蘇州市,其建設之遲緩,執行力之孱弱,簡直讓人無語。再以杭州的幾大火車站為例,杭州東站磨磨蹭蹭一再延遲工期,終於開通之後,配套完全跟不上,西廣場磨蹭到現在還未開放,使新東站的城市影響力一直十分有限。而城站在十幾年前拆掉了還算不錯的老樓(原本可作鐵路博物館,並為城站另尋新址)蓋起現在的新樓,如今已是污穢不堪,不僅毀掉了無數遊客對杭州的第一印象,而且無時無刻不在為杭州中心城區的擁堵貢獻自己的力量。4、缺乏與周邊城市的整合從小範圍內看,海寧、富陽、柯橋(區)、臨安、德清都是比較發達的中小城市,而杭州都市圈所包含的杭嘉湖紹四城是非常有潛力的,所以利用規劃與周邊地區進行整合將從總體上提升杭州的競爭力。與周邊地區尤其是與紹興聯合打造都市區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杭州的規劃總是扭扭捏捏,連跨江的魄力都十分有限,遑論與其他城市聯手了。今天的杭州不可能再想要做上海的後花園了,要發展成新型的區域中心城市,就需要擁有足夠的腹地。建設杭州與周邊城市的城際軌道交通,打通杭州與華中、華西、華南地區的通道(可惜至今沒有杭武、杭廣高鐵的正式規劃),將對提升杭州乃至浙江在全國的競爭力都有十分大的助益。補充:
看到很多人吐槽杭州的公交,我覺得有很多地方說得不公平(但是我想提出,這已經不是規劃的問題了,大家的吐槽是不是有點跑偏了):
首先,票價難以稱得上貴,有些長線和旅遊專線要收¥3或¥4,在國內任何一個城市都是正常的。任何一個城市公交長線都不可能和短線維持同樣的水準,尤其是杭州還有不少到富陽、德清的線路,貴一些是符合市場規律的。(但是我也希望可以引進分段收費的機制,從良渚博物院去莫角山,不過兩三站路就要收全程的4塊錢實在是很貴……)其次,很多人說下了車找不到回去的站,這個情況我遇到較少,文二文三雖是單行線,但公交貌似都是雙行的,有些環線如105/106/107隻有單向發車,互補線路的站點不一致也很正常,整體來說,城市擁堵而大力發展單行線是常見的慣例,並因此使公交路網受限也是十分正常的現象,杭州公交體系不完善是真(車少、線路覆蓋率低),但是吐槽單向停靠找不到站台是沒有意義的。最後,我想說,竟然還有人對3/4/10/11月份公交半價有意見?這麼好的政策不全國推廣都可惜了啊!憑什麼春秋季節公交不開空調的時候我還要付空調的錢呢?見到有人對此有意見,非常不能理解。以上陋見,見笑方家。仇保興任市長之前,杭州的各個領導把杭州的古迹全拆得差不多了
僅僅是80-90年代我所經歷的
1、大理寺(南宋的監獄,殺岳飛的地方,修慶春路的時候拆了)
2、銀瓶井(岳飛女兒跳井自殺的地,有亭)
4、眾安橋的原浙江電視台(民國經典建築)
5、龍翔橋的原人民廣播電台(民國經典建築)
6、河坊街與羊壩頭古民居
8、清泰街(尤其是清泰街與中河交界那座建築,與羊壩頭的工商銀行類似,經典民國建築)9、慶春路、鳳起路修建拆掉的古民居補充:1、地鐵規劃:哪裡有地可賣,地鐵造到哪裡。普通市民最依賴的3號線,遲遲不修建;其次用B型車廂,等地鐵成網路後,就完全不夠;最後龍翔橋等人流最大的地鐵站,規模只相當於普通站點,每逢周末就被爆,人都在馬路上排隊,地鐵還不停跳站,在北京 上海 南京等人流更大的地鐵是無法想像的,當初的規劃人員的腦子是陀漿糊。2、計程車:我原本以為杭州的滴滴 優步那麼發達(業務量全國第1)是因為杭州人敢於接受新事物,其實是因為杭州的計程車太垃圾,尤其是火車東站附近的司機尤其是垃圾中的垃圾,管理人員就在跟前,熟視無睹。一般抱著湖的城市交通多多少少都有點問題。因為靠著湖的那半塊城區的交通沒法向外釋放壓力。福州在古時候利用既有水系在古城牆西面挖了個跟杭州西湖形狀相似比例略小的湖泊,此後城市發展,西北部交通一直都很困難,東西走向需要布設主幹道路的地方都被湖水擋住了。還有某樓說的地鐵,絕對贊同,杭州1號線是中國被房地產綁架最嚴重的一條地鐵線。杭州地鐵建設太過分在意沿線開發的價值了以至於出現喬司南那種周圍什麼都沒有的車站。中國現在開始仿照一些幾十年前某些地方的建設案例做建地鐵刺激沿線開發的事。這件事要實現首先就要保證沿線土地有大量閑置,可是絲毫沒有考慮到解決現有的交通問題的迫切程度,刺激地價增收在高度發達的城市地區根本就不能作為主要矛盾,解決現有城區出行才是,尤其是當時杭州這種在建設第一條地鐵的城市。感覺蕭山的主力客流都在市心路一帶,結果地鐵修到湘湖那種新區,太明顯就是為了刺激房地產了。
正兒八經的回答題主的問題:杭州規劃最大的敗筆是新舊老城沒有分開。
應該參照蘇州的模式。老城區保留下來好好發展旅遊,恢復歷史原貌。新城區著力發展經濟,配套完善住宅配套,解決人口問題。私以為樓上所提出的各種問題根源於此。可惜,這個問題目前來看已經無法挽回。近期出現的一個是城西銀泰城啊,你說你這麼大一個商業綜合體建在兩條四車道的地方是什麼意思啊!豐潭路就整個被拖累了好么
說杭州沒有城市長遠性的戰略規劃大概是對的。樓上有人說不如蘇州,新老城分開,確是高見。特別是商業區過於集中於西湖周邊,那肯定是亂上加亂。特別是在發展多個區域生活中心方面,除了城西,其它區域均做的不好。交通方面更別提了,核心是高架發展不足。另外,計程車數量嚴重不足,打車是超級難。地鐵除了地質條件施工較難外,不知為何遠落後於成都及南京。當然,杭州因錢江、西湖及多山,所以城市布局與交通多受局限也是實情。另外,城市產業結構上,民企居多,特別是還有相當一批第一二產業的工業企業,確實是相當的不利城市環境。
看到回答吐槽幾句。去年年底來的杭州,作為浙江人,20多年終於可以來省會看看。就我感覺,作為古時候江南地區的中心之一,杭州的靈魂就是水,西湖-運河-錢塘江,將這個江南水鄉串聯起來。水上面的石橋古時候是這個城市的骨架。但是中國大陸這幾十年的城市發展,精華全在一個「拆」字,似乎幾百年的老房子就是令人生厭恨不得早死的老人,趕緊拆了賣給開發商,水泥鋼筋趕緊蓋起來。大陸幾乎所有的城市都變成了一個樣,鋼筋水泥,毫無個人特色。北方的京城,南方的杭州,西邊的成都,東邊的上海,全是一個模樣。政府不重視城市的特性。杭州,已經不再是江南上的人間天堂,那早已經是過眼煙雲,存在於官方編輯的歷史書上了。
這裡是對評論里一些不滿的人的回應:題主的問題是:「杭州在城市規划上的敗筆」,注意,是敗筆,所以我就單純吐槽了你們怎麼就這麼大火?就見不得別人說杭州半點不好么?而且我覺得我說的都是實現啊,杭州做為一個城市規模遠不及北上廣深的城市,限牌卻來得如此之早,這不是充分說明了杭州的交通之爛么?
另外,杭州也有太多的好,比如一個美不勝收的西湖,就這一點就夠了!勝過一萬個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回過頭來看了下發現我貌似有點偏題了,題主問的是城市規劃問題,最後我卻一直在吐槽,我對不起題主。下面是吐槽的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為一個在杭州生活了三年多的外地人,我來對杭州的交通吐個槽吧。1. 公交和計程車實在太爛。
作為一個省會城市,公交車少得實在是可憐(一曰車少、二曰班次少);而且很多車比較破,對比之前廣州深圳(我之前呆過的地方),簡直就是戰五渣;另外一個要吐槽的是公交車的班次時間:很多所謂的晚班車都是8點多一點就沒有了(我還見過6點多就沒的),這個問題簡直不能忍!要知道廣州的晚班很多都到9點多10點多,然後晚班沒了還接著有夜班,而杭州過了8點後想要靠公交出行基本是不可能的。私家車太多:這個算是對杭州公交少下班早以及地鐵少的負面回應,結果帶來的更加的堵車。
計程車太少:而且基本上黑車一大片,在杭州火車站附近基本找不到幾個靠譜的正經司機,從城站到翠苑35塊能到的地方,黑車司機直接張口就80、100,而且你上車後還不開車,他還要再拉兩個客才行啊啊啊。這個還不是最不爽的,最不爽的是,你等了好久,好不容易來個正經計程車,人家先不停車慢慢挪過去,車窗搖下來問你去哪兒啊?你說去翠苑,回答:50!你剛遲疑了一會人家油門一踩直接問下一位了。然後好不容易上車了,半路司機一路看著,路上再接一位客是常有的事。
我在廣州三年,搭黑車的次數屈指可數,被正經計程車加價或者拼客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
另外真心要吐槽的是杭州的地鐵,真真的就是為了賣房而建的,反正主城區的老百姓是享受不到什麼太大的好處,最堵和人最多的地方,都沒有覆蓋到。
然後地鐵建得太慢太慢了,這樣的節奏,經濟被寧波再次反超是分分鐘的事。
2. 城市內的導向牌
關於這個,我要讚揚是的廣州和北京,不管你是哪裡來的陌生人,你一出機場或者車站,指示牌這裡那裡說得清清楚楚(計程車哪兒、公交車站哪兒、旁邊酒店哪兒),你跟著牌子走,絕對不會丟。而我剛到杭州那次(三年前,現在已經好多了),一出機場:卧槽我該去哪兒乘車?找不到一個指示牌,一個頭兩個大!給人的感覺是個國內小機場,而不是所謂的國際機場。
城站火車站也是,我沒見過規劃這麼爛的火車站,火車站附近的公交車站,以半圓形狀圍著火車站排開三四百米,下火車後你要搭XX路公交,你慢慢找去吧,如果找錯方向了,對不起你得回過頭再次穿過火車站一次。走上1公里不算多,而且火車站內基本沒有幾個指示牌,出來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隨著人流移動!而城站火車站的爛,三年了,基本沒有任何改觀。
還記得有一次過年,從老家坐汽車到杭州汽車南站,半夜三點多到,出站後外面黑燈瞎火,也是沒有任何指示牌,大過年的也沒有公交車(廣州深圳過年時分都是公交車徹夜開的),走了快一公里,才打到一個正經計程車,期間一度以為會走丟。
3. BRT(快速公交系統)
杭州的BRT是我見過最爛的!沒有更爛!基本上杭州的BRT就是一個大號的公交車跑得遠一點,然後順帶票價貴一點而已,沒有其他功能。廣州BRT的設計是這樣的:BRT是一條大動脈,穿過整個城市,鏈接起其他公交車,在BRT站台內隨意換乘其他公交車,只要不出站,兩塊錢隨便坐。
杭州BRT的設計是這樣的:BRT是一條遠程快速運輸線路,普通公交不好去的地方,我來,在BRT站台內,不能換乘其他公交,你得出站,走到隔壁的普通公交候車區,再投兩塊錢。說實話,這個不能直接換乘其他公交車的設計,透著一股子小家子氣,也大大降低了BRT的實用性,本來一個所謂的快速公交,利用率完全打了折扣。
比如在廣州,你要從A到B地,需要換乘1路車到BRT車站,再換乘2路車到下一個BRT車站,最後換乘3路車到目的地。花費2塊錢,你很快樂的和三個小夥伴一起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了,大家一起花費8塊錢就夠,使用羊城通還能打折。
而杭州,你得付 2 + 4(沒錯,杭州的BRT收費4塊) + 2 = 8塊,.........沒見過這麼貴的公交,你一算,四個人32塊都夠打車錢了,我們打車去吧。
活該逼所有人都買車,最後一起在路上堵死。
4. 交通設計
與廣州政府的對比很鮮明,杭州政府是比較懶的。疏於調查、疏於管理,對人民的呼聲也不是那麼重視。比如早晚高峰車多的時候,廣州是一個路口5到6個交警(中間那一個兩個是正兒八經的交警,邊上四個一般是協警),路口次序維持得非常好,行人闖紅燈都不行,一定吹哨。堵上了的時候一定會限制機動車再進入路口。而杭州,我常常是早晚高峰時見兩個交警守著人多的那個方向(早上進城方向,晚上出城方向),查電動車載人呢,一個罰款20塊,至於路口已經賭成屎了,他們才不管。
比如我路過次數最多的汽車西站路口,設計了一個很奇葩的紅綠燈,南北方向的直行燈和左轉燈同時打開,然後南北向的直行車被對向行進的左轉車堵住,大家都慢慢移,最後東西向的綠燈已經亮了,路口卻還堵著一堆南北向的車,然後整個路口的通過效率低到令人髮指。這個路口卻常年有交警查電動車並罰款,但他們卻不管這個設計不合理的紅綠燈,在堵車時也不怎麼做流量疏導。只是站在路口做傻逼狀。
有一次我數了下,因為路口被南北向的車子堵住,由西往東的一個二十幾秒的綠燈,居然只過了8個車,要知道,那可是3車道的大路。
杭州的路口,人行天橋也非常少,地下通道也非常少,如果多修一點這些,再多修幾個立交橋,杭州完全沒有要到限行限牌的地步,說到底,限行和限牌是杭州市政府的懶政。感覺人間天堂,其實從規劃設計上的定位——全國最大的小縣城。
1. 沒有東西向快速路,東西邊走紅綠燈無數,當然限制了車速,大約20km/h2. 南北向的中河高架只有2車道,這是杭州最大的黑點,反應了杭州市政府想做三線小城市偏安一隅的心態。3. 地鐵沒有東西向的,結合第一點,雪上加霜。4. 大部分醫院集中在中山中路和慶春路,而同時中山中路和慶春路恰好又是商業中心,離西湖邊行政中心也不遠,又導致必然的擁堵。總結1:我覺得杭州的問題,要破還是需要從東西向的高架來破,現在這種天目山路,可承載的車輛還是太少了。其次就是南北向的高架,2車道,實在不符合一個二線城市的形象。
看看N年(N&>7?)才修好的地鐵一號線線路圖,北向和南向兩條長長的紅絲帶,以及現在遠達不到飽和的地鐵車廂。杭州的在城市和交通規划上不是一個學術問題,就是赤裸裸的賣地問題。
這個問題是問關於城市規劃問題,答題的好像都有點跑題啊,自告奮勇回答一個!杭州交通天生由於西湖景區問題,缺一個象限,所以不能造環線,所以交通問題很難得到徹底解決!比如城西去城南,除了山區裡面幾條路以外,只能通過武林廣場中心區再轉到城南去!多說一句城西交通由於開發商的問題,道路網密度太低,只有天目山,曙光路,文一,二,三幾條路!錢江新城的選址也有問題,由於錢塘江的阻隔,天生腸梗塞!輻射範圍小,交通也難組織!杭州地鐵,早知道地鐵都要國務院審批的,所以一直拖到現在,南京因為青奧會,所以趁機把地鐵建通了,杭州,這麼多年也沒什麼大的」大事件」,所以一直很慢!這也反映至少浙江的政治地位不高~
這是個被房價綁架的城市。從道路規划到新城區建設到地鐵到交通最根源的毛病,通通在房價。雖說全國多少都有點這種問題,但杭州的程度絕對遠超全國城市平均水平,賣地以肥地方財政的模式就是杭州政府發明出來的。
說說比較糟糕的幾處:1.人為不合理的建多個新城。杭州一直是個小城,但目前政府刻意規划下沙濱江等新城區,面積直逼武漢三鎮。但根本不是正常的人口密度,太多小區樓房都空置著。也沒形成完整便利的生活社區,大多數人活動工作生活範圍還是往西湖邊兩三個中心城區集中,造成極大的交通壓力和流量。2.地鐵修建太遲太慢。規劃期間就改來改去,很多站都是向房地產商妥協,以供他們炒作地鐵房的概念,也更好賣地。3.現有的公共交通完全跟不上需求,這還只是少數人選擇公共交通的前提下(深圳好像超出50%的人出行都選擇公共交通,杭州只有20%甚至更少)。當然這也造成私車過多。公交甚至在工作日的非高峰期間都經常能塞得滿滿,高峰期和周末體弱者都別想擠上車,我經常半路下車選擇騎車算了。4.停車場所幾乎毫無規劃。全城大部分道路白天都能看到非常多的道路面積被劃為停車位,晚上更是四車道能變成一車道,所有小區的停車位都遠遠不夠。5.對私車限制太松。很多家庭為了避開出行限號,額外買了好幾輛車。計程車非常難打,且司機態度禮貌專業程度都遠不如魔都。吐槽暫時就這麼多,以下是讚美。杭州景區才不是就西湖一圈一小時能逛完的那點啊!西湖西面連片的山群,爬起來很有意思的。還有隨處可以見的游步道,所有運河邊都能找到,西山群里也有幾十上百公里的游步道,哪是一天能走完的。西溪濕地附近暴走也挺好玩,個人感覺空氣比西湖還好。在杭州各處景點玩,需要注意的是:短距離步行+長距離騎車,不到萬不得已別去搭計程車或公交,會想死的。盡量找無需門票的地方,需要買票的都事前做好調查再去買,票價超出50的都有騙錢的嫌疑。有一大坨清真寺,整個城市格調和味道都膻起來了。
上海人,經常開車到杭州逛,過來強答一下。杭州是我最喜歡的中國城市(美即正義),但是交通確實是杭城最大的問題。1 杭州的道路普遍密集,偏窄,西湖邊上這一情況尤其嚴重。中河快速路(相當於上海南北高架路)居然地上地下都是雙向四車道,地面路口一個綠燈15秒,最多放十輛車(少的時候六七輛),效率低下的有點可怕。秋石快速路全線貫通稍微緩解了杭城南北方向的擁堵,不算很堵,這一點還不錯。2 東西方向都是幾十米一個路口我也不知道是什麼鬼,車速永遠別想超過20,東西向快速路嚴重不足,全天候堵成停車場,這車開的太惱火了。3 天橋地下通道嚴重不足,過馬路全靠斑馬線,不堵才見鬼
我來吐槽一個杭州那邊的一個領導,曾經接觸的時候,大氣磅礴的很,「不就是多少多少億么,賣幾塊地的錢就有了」,底氣十足的很,雖然也算是句玩笑話吧,但當時的場合,我個人覺得不妥。
市區的事情大家都說了,我說點濱江區這裡的。
上張圖片當時我在網易工作,就是圖上紅圈圈這裡,上面隔壁是土豪阿里。那時候我住在地鐵沿線,就是一直向東邊這裡,平時上班感覺蠻好,車不多,路也寬。
直到有一天,下雨了。
然後在畫了藍線這裡,就是我上班路過的地方,雨水深度超過膝蓋,每次下雨都能看見泡壞好幾輛車。於是不能騎電驢只能騎自行車,但阻力還是很大啊。後來就在人行道上騎,人行道也有水,大概十幾公分。
更厲害的是,不知道他們怎麼想的,一下雨就把井蓋全部打開,一次在公司門口我自行車前輪陷進井裡,還好我是騎車的,要是走路就整個人掉井裡了。
更新,加兩張前年拍的照片,這是在網易和阿里中間那條街,水已經淺很多了,隱約還能看見人行道。網易前門那個水真叫一個深啊。。。個人感覺杭州的公共交通是國內大城市裡比較爛的,剛到杭州居住生活工作的人肯定不會習慣,具體表現在:1.公交線路少,很多地方不通公交2.公交線路繞,很多公交車線路非常繞,無形中增加了通勤時間,比如21路3.公交車擠,發車時間間隔長,人多非常擁擠4.大多公交車車況不錯,但還是有很多很破的車5.交通非常擁堵,公交車速度開不起來,非常慢,十公里路能開一兩個小時6.末班時間非常早,大多市區公交車在九點前結束,郊區公交車在八點前結束7.立體交通匱乏,基本靠紅綠燈,多而濫,降低了通行效率8.計程車不給力,廣為詬病9.公共自行車不錯,可是也是很早末班10.地鐵滯後,線路不合理,房產地鐵總之,杭州公共交通甚至是整個交通都是稀爛的,和一線城市差距極大,甚至不如很多經濟不如杭州的二線城市。
自邀自答,不吐不快。杭州城建最大的問題當然是地鐵了啊!別家造地鐵都是先環線,把最中心地區人民最迫切的交通需求給解決了。杭州造地鐵就是為了賣房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