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家庭背景不同所帶來的思維差異,如何突破自己的思維局限,縮小與他人的差距?


突破自己的思維局限 不外忽增加經驗、歷閱、見識、眼光等因素,實際各種渠道到處都是,這要看你的具體目標是什麼,比如:

1、旅遊。有條件的話多到處走,最好別跟團。沒條件,剛畢業時可以找個到處出差的工作,全國各地走走,在到處走的時候多接觸不同的人你會發現眼界大開,同時了解一下各地的風士人情。

2、多接觸不同的人,多參加一些俱樂部。可以嘗試多參加一些聚會或同城活動,有時會很無聊有時會認識很多有意思的人。有的人屬於人脈節點,認識他一個,就會給你介紹一大群非常有意思的人。

學習些溝通技巧,每個人都有一些值得分享的故事,看看能否引導出來。

如果你在大城市各種專業的小組、俱樂部非常多,參加這些活動能認識到很多有意思的人。參加活動時熱心一點,主動做些工作,有時能進距離接觸到一些專家、達人,能學到很多東西,有機會接觸到跟你日常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世界。

3、閱讀。多讀一些經典小說和著作,在閱讀的過程中能發現各種各樣的觀點和角度。培養閱讀的習慣,堅持每天讀上一段時間,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4、電影。有時間把IMDb Top 250的電影都看一遍,能讓你非常開眼界,很多的電影值得思考。可以開個迅雷包月或包年,找東西或看東西都比較方便。

5、TED、國外公開課:質量都比較高,各種奇思妙想層出不窮

@Melo迪 關鍵是必須要專註,多做,多總結,最少堅持三、五年左右才能看到很明顯的改進,偶爾做個幾周作用不大,書評、影評沒有人一開始就能寫好,但寫得多了,不斷改進,還可以觀察別人是怎樣寫的,用的角度跟你有什麼區別,堅持幾年,就能強上好多。寫東西的過程中,能觀察到自己思想的改進。

這幾點中特別是定期總結,每隔一段時間強迫自己總結一下,整理一下到底得到了哪些東西,如何應用,怎麼改進,可以通過定期總結來不斷調整前進的方向。

回答這個問題三年後,收到提問者 @常迪 的個人反饋,很高興聽到這個消息並且知道真的解決了問題。

Warfalcon老師,您好。今天把這個問題翻出來,感觸良多。提出這個問題是2013年,現在馬上2016年了。您的建議對我幫助有多大我無法形容,這兩年多來做過的事情使我變成了一個更為豐富,更為立體的人。電影看了快500部,成了一個有著自己影視品味喜好和見解的人。義工做過了,公益組織也組織參加過,玩過的地方遍布三個國家,思維方式也更加開闊。這是我迄今為止提的最好的一個問題,也是我人生道路上一筆特別難得的財富。雖然素未謀面,但您對我的幫助難以用言語衡量。祝一切都好:)


其實最終,是因為你面對「未知」導致的你這個問題的發起(注意,不是無知,是對未知事物,因為你覺得你自己看到他們絢麗的表面,而不知道他們這麼絢麗的背後是什麼導致或者成因,或者如何實現,所產生的不知道如何處理和面對未知的心理)。

我這個人喜歡黑箱操作,也喜歡白箱操作,也喜歡灰度操作(乾脆博愛好了)。

誠如你所言,家庭背景的確會對一個人的認知Scope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不能否認這個大前提,但是你肯定相信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所以你才會來知乎問這麼一個問題)

之所以對你這個問題感興趣,是因為我也深有感觸。

比如教師世家、音樂世家、經商、政治世家或者搞技術的一群親戚神馬的,可能都會有點扎堆類似的發展,你的大腦應該有Field的概念,這樣就能更好的整合身邊的信息並分解需求和組合順序,融入你的世界體系。

無論是什麼需求,都能分解,現在我們把你認為的【差距】分解下:

1:社會規則的認知

這一點如果沒有太多實際情況接觸的機會,可以【模擬】,或者多接觸社會實踐,以及【想像】,不要忽視想像力的作用,曾經有個例子,某個人投籃命中非常差,突然又出意外住院了,他太無聊了,每天晚上假想真實投籃的距離、角度、手腕、彈跳以及各種細節和糾正的方法和臨場的心態,反覆大腦中模擬,過了半年,他一上場居然能百發百中。

個人認為想像力如果結合理性運用,將會產生無窮的力量(包括你能結合現有的搜索引擎以及各大渠道包括知乎,了解各個行業的一些東西,都能夠經過你的想像和邏輯分析能力,加以升華,讓它們在你的大腦里形成不止是碎片,而是整個世界)。

當然我還是強烈建議,要有個非常喜歡的領域,你去深入,多實踐+閱讀這類方向的各類書籍,不要管是否切合當前方向利益(某個目標的過程一定能強化對另一個目標的獲取,正所謂「功夫在詩外」)。

2:發展方向的確定

這個很重要,並且要真的深入進去,周圍很多朋友都很迷茫,歸根結底是根本沒去深入他們應該深入的東西,正如@vczh陳梓瀚所說,在大學裡,也不要求一個人的專業課上多NB,但是起碼也得對得我們自己的專業所學,一兩個值得大家稱道的亮點還是需要的。

還是要多實踐,無論如何也要把課本上的知識轉化為實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3:人際交往及生活態度

任何態度,都無法脫離物質的依據。

多半生活態度洒脫的人,都是受到一些事情的感染,以及自己經費是否充足的影響。

不知道你是否看過《把時間當作朋友》,李笑來寫的,很不錯,表面是時間管理和學習規劃,實際上是生活態度和價值態度的真知灼見,絕對力薦。

你也問到了,如何實踐的問題,其實分解下來,比如你認為別人學習和生活都很有一套,獨立自主、很小就嘗試義工什麼的,難道你不可以么?他們只是接觸了更多的Concept,並且內化到他們的行為,你也可以。

我總是有一種,對周圍人漠然的感覺,因為他們太【普通】(這個普通沒歧視和鄙視,只是一種認知),而決定一個人是否普通的最終核心因素,只有一個:思維體系-思維方式-思維習慣鏈

這一點,我推薦你看下劉未鵬(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博客,吸收完他每一篇文章,你的思維方式肯定就能夠足夠讓你有方法、有心態、有準備的去獨到的理解別人的生活、學習態度,並選擇你自己的。

4:價值觀

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一句話,社會被分為不同的三個層,文化層、制度層、技術層。

這三個層是自頂向下的,文化決定製度(看中美文化理念差距),制度決定技術(看中國和美國的差距)。


思想開明,態度謙卑。


這不能叫差距,只能說由於生活經歷的不同,你不知道這些生活的可能性。

初見如此豐富的生活肯定會驚訝與羨慕,這也當然意味著更多的選擇,但是未必每種思維或者生活都適合自己。

你可以多跟這些人接觸,努力參與到他們的活動中。多接觸,多交流,多嘗試。


讀萬卷書


成本最低的提高自己的方式便是閱讀吧,個人認為


多和土豪交朋友,眼界開闊自然來


讀書、交流、用心溝通。找到和他們的交集,找到自己的優勢和缺陷。循環


我的出發點和回答可能比較現實一點"你覺得他們身上你嚮往的特質是什麼"明確之後就有針對性的研究怎麼實現"確定那是你真正想要的就行"話又說回來"人無所謂缺點"有的都是特點"看你如何駕馭和利用了


身體和靈魂,兩個都必須要在路上。只有不斷向前,正確的努力,才會讓自己進步。而只有越來越快的腳步,才有可能一點點追上別人。

當然,有一些東西從出生開始就不同,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有自己領域,沒必要一定要一致。每個人的幸福觀和價值觀都是不一樣的。也許在你看來就是思維狹隘,見識短淺,可也許別人就是幸福的。

窮人和富人,各有各的活法。思維,生活方式,家庭背景都不是重點。自己幸福,親友安康,生活陽光,內心向善。這些才是最重要。

上進、努力,這些都是必要的。但無所謂刻意要去縮小與某些人的差距,不管是思維,或是物質。


不管別人再怎麼樣,那也不是你。

你需要認識自己,而不是人云亦云。


其實覺得去知名景點也沒有什麼的,舉我這個栗子,還真是換個地方吃喝玩夜宵,旅遊漲知識嗎?放鬆吧,

單純覺得沒必要說30不旅遊怎麼地……各有所見


做一些小小的冒險嘗試,儲存一些恐懼保險箱,可以大聲對恐懼的事件說:fuck you/


我也不得不提及下閱讀是提高個人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很多事情,比如私人直升機,奢侈品等沒機會去親身體驗,但可以通過閱讀知道他們的更多信息。

另外一個就是旅遊,如果到30歲都沒去過什麼知名景點的話肯定在閱歷方面是比別人要少一些的。


畢業2年,發現了許多身邊的同齡人差距越來越大。無論是身邊的朋友還是社交平台的網友,牛逼的太多了。我最近也在思考,怎麼跟別人縮小差距,怎麼來提高自己。來學習的。


很好的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更值得教育工作深思並且幫助這些學生。我想這也是個學習的過程。只要我們意識到這些,有信心並願意努力是可以提高的。

1、多參與

2、多觀察

3、多反思

4、再實踐

孔子的"思而不學"和"學而不思"值得我們去實踐去體會。


推薦閱讀:

頭髮油的成股還不洗頭是什麼心理?
30歲的你是怎樣的生活狀態?
怎麼在1000萬和進清華的選擇中做選擇?
人的一生,還能有什麼可能性?
如何評價先鋒書店?

TAG:思維 | 生活方式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