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好方法幫助公司促進創新?

公司通過不同的方式促進內部創新,如:

1. Google:舒適的環境,並鼓勵其工程師將20%的時間用於他們自主選擇的項目上;

2. 3M:15%規則,員工可以將15%的工作時間用於檢驗他們認為也許有用的創意之上,無需證明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當,無需獲得上級同意

你所在的,或你知道的公司通過什麼方式促進創新?


我來介紹一個思路:調整激勵機制,提高對失敗的容忍程度,用長期表現來評價員工。

甚至,不僅僅是容忍,獎勵失敗的做法也已經在創新密集型的公司出現了,比如一些製藥企業和廣告公司。(想詳細了解這些公司的做法,可以搜索雜誌文章 「Better Ideas through Failure: Companies Reward Employee Mistakes to Spur Innovation, Get Back Their Edge」 )

我主要想通過這篇文章: "Is Pay-for-Performance Detrimental to Innovation? " 來論證這個思路。在這篇文章里,作者設計了一個實驗,讓被試們在電腦上玩模擬商業經營遊戲,然後隨機給他們每個人提供下列三種激勵計劃中的一種,看看哪一種激勵計劃最能促進創新。

這三種計劃分別是:1, 固定報酬計劃,顧名思義,報酬跟你的表現無關;2,績效報酬計劃,即你的報酬取決於整場表現;3,失敗容忍報酬計劃,考慮到剛上手時不熟練,容易犯錯,所以,剛上手時的表現不計,定報酬時只參考遊戲的最後十輪。

同時,提供給每個人一本遊戲指導手冊,會在裡面分享一些經驗。當然,如果完全照搬經驗,肯定不會讓你取得最好的戰績,但也不至於一無所獲。如果一個人傾向於照搬經驗,創新研究里把這種行為稱為 「exploitation」; 如果一個人願意自己去琢磨新的思路,則稱為 「exploration」。具體在這個實驗中,研究者通過觀察被試對他們經營的虛擬商鋪的選址(指導手冊中已經提供了一種選址方案,當然研究者希望被試能夠找到更好的),來判斷某個被試到底是傾向 "exploitation" 還是 "exploration"。

結果發現,抽中失敗容忍報酬計劃的被試,exploration 的比例最高,並且他們的表現也最好(統計他們在遊戲中賺取的虛擬利潤),而固定報酬計划下的被試表現最差。

這個實驗的一個重要發現是,完全基於表現的報酬計劃並不是最能夠激勵創新的。原因在於,這種激勵機制對失敗零容忍,因此會引致人的風險規避行為,使他們傾向於採用保守的策略。

鑒於這個思路已經被學術界注意到,並展開過實證研究,因此推薦給你(好吧,運用激勵手段才是經濟學家最擅長的)。關於容忍失敗能夠激勵創新的機制, @Reinhardt Jin 還曾介紹過其他相關的研究(「因為中國文化講究務實,所以中國企業缺乏創新」,這種說法有道理嗎?),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下。

最後要補充一句,雖然這種方法可能是有益的,但未必所有經理都會喜歡。這裡可能存在道德風險的問題,或者還有其他風險,你的上司未必願意為你冒這些險。

怎麼讓上司願意為你冒險呢?我覺得 @chenqin 前幾天在 Econ Paper 微信群里討論時說的很好:你做的越好,就越有人給你錢,容忍你做周期比較長的項目,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嗯,所以,不斷給自己充電,打磨自己的手藝,總不是一件壞事。

我是研究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的經濟學博士生,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學術研究,歡迎關注我的專欄:企業家訓練營

換個視角討論本題,可參考我的專欄文章 管理者如何激勵創新?


IBM的創意夢工廠: http://ftps.zdnet.com.cn/files/3/21413.pdf

PS.我記得蘋果是通過對自家建築的設計,保證了不同部門的員工在休憩時間可以在同一個開放空間中,這樣就有利於不同部門、不同專業背景人士的交流。這類接觸有助於產生新的創意。具體創意如何能夠在提交後得到管理層正視,則是一個內部組織架構的問題。

本質上就是提供一個邊際成本非常低的內部社交平台(實體或虛擬),讓大家在放鬆的環境下彼此交換意見,產生新點子。有了創意,該如何保證創意的實現,則有賴於一系列內部激勵策略了。最簡單的就是無成本實踐,這個在研究院、lab里比較可行。


海底撈。雖然說是傳統行業。但其給員工下放的權利、對員工的信任極大的促進了其員工的歸屬感。也出現許多在火鍋業成標配的東西。裝盤子的推車、放手機的套子。。-----從《海底撈_____》看來的。

當然。其員工都是經歷考驗了的。任何損公肥私等缺德事都會被立馬剔除。對員工待遇、【尤其細節上的關照】做得特別好。不多說了。有專門講「海底撈」的書|文章。


想要人人都一樣,用罰不用獎。

想要人人不一樣,用獎不用罰。


很多科技公司對專利都有巨大的獎勵措施。但是主要的創新並不是技術,更重要的是領導層面的創新。當年的諾基亞這麼大的手機公司,專利無數,下面的人才也有很多。但是死守著一個塞班系統,最後造成了沒落。下面的人也不斷的創新,開發新系統。問題是越大的公司轉變起來越困難。

每個科技公司對於技術創新獎勵都很大,問題是你的創新能不能傳遞到上面,這才是根源問題。


一個公司的創新不可能僅僅依靠一項或幾項規則或措施就能實現的, 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我在世界500強企業工作很多年,關於15%規則分享一點我的體會供你參考。

15%規則作為一個創新的典範被很多文獻和教案所引用介紹,不過很少有人去深究為什麼只有3M或Google 能用而其它公司成功的案例不多或效果不明顯,我認為這是因為如果你們公司僅僅告訴工程師你有15%時間可以干你有興趣的事或項目,並不能給公司帶來你所期望的創新,而是會帶來懶散、混亂和失望。那麼怎樣才能把15%規則變成公司創新的驅動力呢?

1. 清晰的創新目標 首先公司的領導層必須把創新真正作為公司發展的驅動力, 而不是擺噱頭。其次創新的目標不應該是很虛的, 比如」用創新的服務贏得客戶」, 沒辦法衡量。3M給出的創新目標是:30%的年銷售額來自於近4年開發的產品,這樣比較容易理解和衡量。如果有不同的事業部,要根據其特點設立分目標。

2. 各管理階層的理解和支持 如果公司決定實施15%規則,不但要使每個工程師知道理解,更重要的要讓各階層領導,特別是第一線領導理解和支持,不保證這一點這個規則很快就會無疾而終。

3. 提供足夠的資源 創新不是坐在電腦屏幕前空想,必須動手做各種實驗來驗證創新想法,公司要給工程師們一定的時間,還要允許工程師使用已有的原材料和儀器設備,必要時還要提供額外的資源來支持實驗。

4. 建立交流平台/渠道 創新也不是一個人坐在那悶想就能產生的,一個創新的主意來自於觀察、思考,還會來自同事之間、朋友之間和業界的交流。公司要鼓勵員工積極交流,可能的話組建一些交流平台,提供一些時間讓員工交流。

5. 創新英雄和表彰 創新還有不斷地激勵,定期選舉公司的創新英雄,給與很高,開始時可以『過分』地表彰,並與職位、收入相掛鉤,造成積極創新的氛圍。

6. 創新管理 創新管理是藝術,是在松和緊之間的平衡,過松,可能是一片混亂,沒有效率;過緊又有可能減少或扼殺創意。如果你們公司是剛開始推行創新策略,建議考慮以下幾點,

1)規定創新的領域,可以大點,但不能沒有;

2)必須在完成已立項項目的前提下來實驗自己的15%項目,不得以15%項目衝擊主要工作;

3)在年終總結和新年個人計劃中加入15%項目要求,作為衡量該員工創新業績和能力的標準。當然在安排任務時應考慮留有10-15%時間讓工程師創新。

4)因為員工用公司的資源開發出技術或產品,應事先明確說明此為職務發明,歸公司所有,當然員工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正如上面所說的創新是很複雜的系統工程,一項規則在一個企業成功不代表在另外的企業也一定會成功,要根據你們企業的所處行業、企業本身特點去規劃創新系統,才有可能有效。

希望這些建議對你有所幫助。


大公司自然會有很成熟的促進創新的策略,我想他們之所以成長為行業的精英,原因也要歸功於公司良好的創新氛圍吧。

剛畢業那時工作的是個小公司,製造業的代工廠。可能在很多人眼裡覺得這樣的公司比較低端吧。他們的方法是在工廠的主要地方放置「合理化建議信箱」,鼓勵員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好想法,新的工藝發現,或是對公司某方面的建議,都可以寫成建議投遞給公司。而且接受這個建議的人是HR的領導和總經理。我去的時候,已經聽到好幾個同事是因為提出好的建議被公司升職加薪的。

離開幾年後,偶爾聽以前的同事提起,說那家公司已經開始經營自己的品牌了,在行業里小有名氣。

我覺得如馬雲老師說的,想出好方法其實不是太難,難的是怎麼把它變成現實。在公司組織中,設立一個規則或是政策,大概只需要幾個領導簽字同意就行。但是真正要落到實處,產生設計之初的效應,還是要靠相關的人認真對待。

如果你要在公司了推行促進公司創新的方法,一定記得善待那些提建議的人。他們才是真正在想問題,並且願意改變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希望得到的是具體執行步驟,但大部分答案都只是方法論。方法論的好處是讓你雞血滿滿;壞處是諸多的方法論,到落地的時候都是然並卵。

我想說一個接地氣的觀點,我們可以「」刻意創新「」。

1、你需要在小範圍內營造思維碰撞的氛圍。每個人在自己的領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想法,這些想法更多的是以抱怨形式存在。比如,先找幾個關係比較好的同事,說說自己對某一領域、現象或問題的看法,你會見到很多人不同的一面,此時,請以頭腦風暴的方式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

2、選定種子選手,投入資源幫助創新,以此樹立標杆。

3、以標杆形式進行內部宣傳,制定激勵方案,促使第二、三個創新產生。

4、複製標杆,制定KPI,進一步刺激內部氛圍。

看似老套機械,但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創新,有三個方法提高。

1.公司內部。每天凌晨4點,是靈感最高時間,調整公司創意部門的工作時間。

2.向所有外部接納創意通道。一個公司太小,全世界,無限大腦。只要有通道開著,留著機會,創意是無限的。

3.提高員工智慧。正念培訓。正確的說法是提高意識清晰度,至少要5度以上。


創新的本質就是研究消費者,以用戶為起點,想清楚什麼是對用戶有價值的


通過微信與米聊,松下與索尼cd機及walkman的經驗,公司應率先選擇高效的模仿與微創新


一,要有願意創新的人

二,要創造利於創新的環境

三,對創新要有合適的激勵和反饋


創新就是使之更好的前提而有所不同,分析你的行業,分析你的管理,分析領導者思維,分析行業的弊端與前景。不盲目,不摳,不粗枝大葉。


頭腦風暴法


推薦閱讀:

QQ 群這個大創新,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為什麼耳機創新似乎進入了一個集中爆發的時期?
你對英雄無敵 4 如何評價?

TAG:亞馬遜Amazoncom | 創業 | 創新 | 微軟Microsoft | 蘋果公司AppleInc | 小米科技 | 信息技術IT | 谷歌Google | 三星電子Sams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