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優先在國外是尊重女性的表現,在國內卻變成了男士是否紳士的一個標杆,這是為啥呢?

當一個男生跑去幫女生提東西的時候,其他人都會說那男生夠紳士,指責另一個悠哉的男生不夠紳士,卻不會說他們(不)尊重女生


謝……啊邀。

呃……我看上去那麼像女權主義者嗎?

我想說的是,提問者的預設立場是錯誤的——在美國,「Ladies First」非但不是尊重女性的表現,而恰恰是女權主義興起時,「紳士」們為嘲弄女權主義而發明的一個諺語。

關於「Ladies First」 由來的故事,在美國幾乎人盡皆知的版本是這樣的:

Long time ago, A man and a woman were madly in love.They wanted to marry, But parents did"t approve.

They decided to suicide together, and planned to jump from a mountain.

The man could not bear to see his Sweet Heart Fall, He convinced her that he will jump first and he jumped. But the girl never jumped.

Thereafter all men decided to say...

"LADIES FIRST"

這個故事實際上是對美國女權主義者普遍持有的「當情況對男人有利,我們就談女權;當情況對女人有利,我們就談性別」的機會主義立場的嘲諷。在美國,男人對女士說「 Ladies First」,未必是好意,有時還會引來不滿。

而「Ladies First」在歐洲則被認為是「騎士精神」的延續,對女性更多體現的不是尊重,而是保護。一方面,保護婦孺是僅次於保護教會的職責而被寫入《騎士的禮儀書》的條文;另一方面,在中世紀歐洲,Ladies有特定的含義,指的是貴族婦女,所以歐洲人的傳統觀念是,只有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體面女性才是「Ladies First」禮節的適用範疇。

現代生活中普遍意義的「Ladies First」,更像是歐洲傳統意義的「Ladies First」的引申——就像「為老弱病殘孕讓座」,以及「汽車避讓,行人優先」這樣的社會規則一樣,體現了對社會中弱勢一方的關懷,它更像是一種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體現,而非帶有女權主義色彩。

事實上,中國的「女士優先」規則,更多是取自以上這個含義——「紳士」這個詞,在中國被理解為「體面、文明、有教養的人」,於是「女士優先」成為判定一個男人是否「文明、有教養」的標杆,也就不足為奇了。

總而言之,將「女士優先」理解成一種文明,而非男權與女權的博弈,恐怕才是更準確的理解。


紳士是什麼?

中國所謂「西方紳士精神」的本質是什麼?

大家想過沒?

紳士指的是騎士。

尊重婦女只是騎士精神中很小很小的一個方面。

不穿鎧甲穿著便服,不佩劍走在日常生活中的騎士,即是紳士。

騎士和紳士的區別僅僅是外觀而已。

也即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男人,即紳士。

那西方男人尊重婦女女士優先的傳統是怎麼形成的呢?

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北歐海盜出去辛勤劫掠的時候,家裡的娘子很辛苦,紛紛頂起半邊天。又要勞作,來了盜匪狗咬狗還要親自動手肉搏一下。

因為「辛苦娘子磨豆腐」,所以北歐女人們獲得了相當的家庭地位。

第二,歐洲自古人口偏少。男人們動不動出門參加十字軍東征什麼的,然後光榮升天,家裡娘子晾著怎麼辦呢?需要找人發科啊。於是西歐社會不忠實於婚姻,人人皆有自由發科權的社會風氣就形成了。正因為一個不管已婚未婚的男子理論上總有可能和他遇到的不管已婚未婚的女子發科,所以面子上彬彬有禮一點,能換來潛在的發科機會。

就這麼簡單。

在西方生活了幾年,我敏銳地洞見了西方社會尊重婦女的心理源頭:「尊重婦女,尊重的是年輕的漂亮的有生育能力的婦女,或雖老但有財產的婦女」。

又老又丑又窮的婦女,歷史上遇到了什麼呢?燒死女巫。

所以西方女人特別怕變老變醜,越老越要花枝招展塗脂抹粉,大金鏈子小金錶,一天三頓小燒烤。

馬戛爾尼來華和鴉片戰爭期間來華的外國人,紛紛被中國女人以結婚後不在意形象的醜陋驚呆。

其內在動因是中國的貞潔文化和孝文化。

婚後的中國女人,保持貞潔的名聲是安身立命之本,所以丑點比美點好,而老年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兒孫的孝敬,要那麼美幹什麼?

而今日的中國社會。

滿足婦女被尊重的條件全都滿足了。

第一,中國婦女參與工作的貢獻率世界第一,婦女掌握的個人財產在增多,

第二,孝文化正在崩解,社會保障體系會取代兒女贍養,

第三,社會發科文化極其開放,發科極其自由。貞潔觀念崩解的差不多了。

所以,中國婦女地位會越來越高,這是必然趨勢。


真的覺得這個問題好弱智。

國外人把紳士當形容詞國內至今沒有這種形容的習慣罷了。

其實某種程度上不是一回事嗎


橘生淮南則為橘 生於淮北則為枳。

強調女性主義的人其實內心更加有歧視女性的觀念。


我覺得必須這樣來理解,所謂的這些女士優先的禮儀,應該是作為一個的情懷而不是義務,所以,一個男人處處履行著女士優先的禮儀,你可以說他是有風度,文明,懂得尊重女性,但是如果一個男人沒有履行這些禮儀,你不能說他就沒風度,不尊重女性,因為這並不是一個義務,所以最好不要進行道德綁架


因為Lady First是應當的,沒有non-lady first這個意識。大陸覺得讓女士優先是一件了不起的道德標杆,並不是每個男的都能做到。


推薦閱讀:

特別反感別人問你在幹嘛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親密關係之女生宿舍?
成渝之爭到底是怎麼挑起的?
為什麼一些人總覺得政府是錯的?
為什麼一些「屌絲」整日不思進取、安於現狀?

TAG:文化 | 人際交往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