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有沒有馴化過犀牛來用於戰爭?

我是在《斯巴達300勇士》里看到的,波斯軍隊策動全副武裝的犀牛來攻擊斯巴達人。


蟹妖。

http://wuxizazhi.cnki.net/Article/YSDW198703016.html

完全無法馴化的哺乳動物,暫時不存在。

馴化犀牛的部分嘗試也有,並取得過成功。

只是難度較大,時間人工成本較高。

該種的馴化動物,難度大成本高,還要適用於戰爭,就需要有自身獨特特性。

例如常聽說的「熬鷹」:視頻封面2011年-熬鷹(二)視頻

可以用於空中監控巡視,難傷害。

但犀牛用於戰爭的獨特性不強(皮甲堅厚但不利於衝鋒,即便衝鋒造成殺傷,馴化成本也高於重甲馬數倍,且馴化後也易怒易失去控制……等),對比起來,應該不會用於戰爭。


沒有。

賈雷德·戴蒙德的名著《槍炮、病菌與鋼鐵》第九章「為什麼大多數大型野生哺乳動物沒有得到馴化」http://book.douban.com/review/3116419/提出了一個「安娜·卡列尼娜原則」:可馴化的動物都是可以馴化的;不可馴化的動物各有各的不可馴化之處。安娜·卡列尼娜原則說明了動物馴化的一個特點,這個特點對人類歷史產生了嚴重的後果——那就是,許多看似合適的大型野生哺乳動物,如斑馬,從來沒有被馴化過,而成功馴化的動物幾乎清一色地出產在歐亞大陸。

對於可以馴化(注意,不是馴服)的大型野生哺乳動物,戴蒙德教授總結出六個特點,缺一不可:

(1)必須是草食動物(狗勉強算例外,屬於雜食,但體型較小);

(2)生長速度必須足夠快;

(3)必須天生不怕在大庭廣眾之下性交;

(4)野生狀態下的脾氣不能太差;

(5)不能太膽小;

(6)天生具有等級概念。

「在全世界作為馴化候補者的148種陸生食草類大型野生哺乳動物中,只有14種通過了實驗」。犀牛顯然不符合上述全部六個條件。


在我印象里是沒有的。

我覺得為了戰爭而馴化的動物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原因:功能效果,馴化難度,日常消耗。

所謂功能效果,指的是你想用這個動物幹啥,是拉車啊,還是沖陣啊,還是騎乘啊之類的(咱們就不考慮糧食儲備這種功能了),以及這類動物干這活靠譜不靠譜。比如說老虎豹子啥的你拿來騎乘,脊椎恐怕就有點撐不住了,拉車沖陣又缺乏耐力和持久力,也沒啥動能,作為功能性馴化野獸來說都是渣渣,而什麼馬啊大象啊野牛之類的,就頗為給力。

馴化難度就很好理解了,軍隊畢竟是令行禁止的地方,動物如果不能和軍隊配合起來,那馴化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有些動物比較聰明,或者說比較溫順,馴化難度當然就小一些。而猛獸就麻煩一點,想讓它們乖乖聽話不但需要專門的人才,還需要較長的培養周期。這個時候如果培養出來的猛獸功能效果很糟糕的話,自然而然就不會繼續花這個時間精力了。

最後就是日常消耗。打仗本來就是很費錢的一件事,動物又和人不一樣,非常金貴(士兵你餓兩頓,打仗前吃的差不多一樣能懟,軍馬你敢餓,人家就敢死給你看),供養軍隊已經很頭疼,如果再加上幾個動物園,後勤系統會崩潰的。

隱約記得中國這邊王莽用過大象以外的猛獸,西南蠻族感覺上用過,但是具體戰例想不起來了。考慮到犀牛這種動物不那麼聰明,野性較重,吃的又比較多,歷史上沒被馴服作戰也不太奇怪了。


犀牛是無法馴化的,想起了以前看薩蘇寫過一些關於犀牛的有趣的文章,幫你轉一下!

根據解剖來看,同樣體重的大象和犀牛相比,腦重居然是犀牛的五倍!因此,大象的智能遠遠勝過犀牛,智能高固然是好事,但有的時候也難免瞻前顧後造成誤事,比如在戰場上古代印度和近東都有用大象作戰的,稱為象軍不幸的是大象雖然威猛能夠嚇人,可是在對敵的時候,就經常有腦子開小差的現象生存還是死亡智力頗高的大象即便在陣前也會不斷思索這個哲學問題因此順利的時候還罷了,一旦敵軍來勢兇猛,或者有水火之災的徵兆,大象就會不顧軍令掉頭逃命,常常把自己的軍陣沖得七零八落,比敵人的威力還大所以古代象軍的駕駛員都攜帶一柄形狀怪異的利刀,就為了一旦大象當逃兵,就一刀切斷大象的延髓,使其立即死亡可見,在面對犀牛的進攻時,大象的判斷肯定是 -- 好大的個兒 -- 哦,來玩命的阿 --咱倆有什麼仇阿,犯得著性命相搏么? -- 逃阿!!!

實際上大象在面對獅子老虎的時候還是挺勇敢的,它主要是會琢磨一下是不是犯得著拚命大象對犀牛怯戰,多半是覺得不值得為了一個洗澡盆拚命吧

犀牛呢,非常奇怪的是它的腦組織十分原始,反應遲鈍,記憶力極差,按說應該是和屬於劍齒虎那一類愚鈍的動物,完全無法和貓科,犬科這些靈活敏捷的食肉獸因此它沒有絕滅應該是動物史上的一個奇蹟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歷史上從未聽說有使用犀牛作戰的軍隊,因為馴服犀牛和馴服鱷魚的難度大概差不多,而且就算馴服了,讓它理解命令也會讓老牛發狂的

劍齒虎,早已經絕滅的兇猛動物,奇怪的是和它一樣腦筋不好的犀牛卻倖存了下來

犀牛能夠生存下來,有人歸功於犀牛鳥,說是這種小鳥給犀牛報警,以免敵人的傷害其實這只是一個次要原因假如解剖犀牛,就會發現犀牛的腦袋前方,有兩個古怪的膨大部分這個部分叫做嗅葉,也就是主管嗅覺的神經這種組織哺乳動物都有,但是其他動物只是小小的而片,而犀牛的嗅葉極為發達,實際上形成了兩個巨大的嗅球,幾乎佔大腦總量的一半!

這就是犀牛的生存秘訣了原來,犀牛的腦袋裡頭,是有兩個司令部的,一個是大腦,一個是嗅球(這要是人,就是精神分裂症),遇到敵害的時候,前者掌管思維,而後者掌管反應正常人或者動物遇到敵害,反應應該是 -發現(聞到焦糊味)-分析(旁邊趙括把腳丫子放在火爐子上,肯定是他的襪子著火了)-判斷(第一,不能被火燒到,第二,要提醒老趙)-反應(躥出屋子,然後沖裡邊喊:老趙,襪子著啦!)而犀牛不是,它是分裂的,犀牛的眼睛不好使,但是嗅覺極為發達,一旦聞到危險的味道,比如大象這樣大動物接近的氣味,第一條線是大腦指揮的,走的是 -發現(有危險的味道) -分析(哦,是鄰居象老大啊,它來幹什麼呀?) -判斷(和老象打個招呼,問問它最近甘蔗漲價沒有) -反應(走向老象,向大象問甘蔗價格走勢);另一條線是嗅球指揮的,它極為簡單:發現(有危險的味道) -反應(阿米爾,沖!)

可以看出來,第一條線永遠也快不過第二條線的

所以犀牛常常表現出暴怒,然後不顧一切的猛衝過去,我想對面無論是不是敵人,看見一個兩噸多的裝甲坦克狂奔而來,只怕第一個反應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1、犀牛獨居,抓到一群犀牛難度大,捕捉耗時耗力;

2、攻擊力雖高,智商卻低,捕捉難度大,沒有麻醉藥抓頭犀牛又不傷害它的可能性非常低;

3、服從性差,到戰場上讓它往東結果往西跑,砸自己的腳了。而且因為是獨居,不會隨大部隊行動,各走各的,而戰馬或牛或象都是群居動物,會隨頭領一同行動;

4、品種,我記得非洲草原上的犀牛才有巨大身材,其他的犀牛比馬大一點而已,上了戰場也沒啥用,以前如果從非洲運犀牛就成科幻片了;

5、繁殖能力也低下;

所以這種動物不可能稍大規模的用於戰爭,偶爾嚇嚇人還有點可能。


理論上使用犀牛用於戰爭是有可能的,但是不一定是馴化過的。

蒙上眼睛,尾巴上點把火,只要沒死,都會拚命向前沖--參考田單的火牛陣。

《斯巴達300勇士》 這麼文藝的片子,可以把牛換成犀牛增加視覺衝擊力。


《後漢書》第一卷:「時有長人巨無霸,長一丈,大十圍,以為壘尉;又驅諸猛獸虎豹犀像之屬,以助威武。」


太危險了,即使馴化了,一個閃失人就掛了,不像牛馬頂多傷的可能性大。

南非有一個人曾經養了一隻河馬十幾年,從小到大,最後完全可以騎著過河了,很聽話,最後一次發怒就把主人弄死了。


打仗也得講究性價比,犀牛智商低,訓練難度高,打起來又不聽指揮,打一丈就跑沒了,一次性消耗品,如果你是指揮官,你會選擇這樣的?


在人類需要通過訓化動物來生存或戰爭的時代里,有客觀條件可以訓化犀牛的文明都沒有這個實力。而當人類真的有這個能力訓化的時候,也都沒這個必要了。

歷史上應該是有成功訓化犀牛的案例的,只是少為人知。並且,只是小部分人掌握了訓化技巧的話也算是犀牛被人類訓化了嗎?就像中國訓鷹人一樣,他們代代相傳訓鷹技巧,可好像也沒聽說人類訓化了鷹吧。


據說,非洲的原野上生活著一種這樣的動物叫做「犀牛」,它肢體龐大、兇猛異常,以至連那稱之為「林中之王「的象類也不得不見它畏懼幾分、不敢靠近。看來,它的厲害似乎是「舉世無雙」了,他一身天生的「盔甲」雄偉威嚴,威武塔實的軀體顯得力大無比,更值得驕傲的是,自生一種格鬥的「兵器」長於頭部,方向向前呈錐型,長度有的竟達一米。


推薦閱讀:

「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文明一直延續這種說法是否成立?
為什麼希臘神話里男女神平等?
中國古代在通訊不發達的情況下,是如何下達命令管理國家的?
古代普通人民是如何禦寒的?

TAG:戰爭 | 古代文明 | 馴化 | 犀科動物犀牛 | 動物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