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靠什麼盈利?
我想了幾個:
- 付費問題,給予置頂增加曝光度;
- 品牌專區,給一些品牌建立專區,比如歐萊雅什麼的可以來介紹自己的化妝品理念和功用;
- 諮詢公司或者專家團,提供付費諮詢服務,知乎提成?
我瞎說,各位瞎看哈
B2C端
知識分享 ☆☆☆很多人很容易想到的就是通過大V的知識分享——付費文章和知乎live,分成獲得收入。我個人並不太靠譜,原因有三:- 有些知識太小眾太尖端,感興趣的人太少,比如物理數學工程學,大家可以從參加同類型知乎live的人數了解一下,
- 一些相對大眾一點的知識話題,如醫療,健康,求職,運動等,現在覆蓋類似領域的教育類平台鋪天蓋地,競爭對手繁多,就算是你有知乎這麼好的平台,領先別人一步。一旦別人有了創新的模式,如同分答之前的情況,大V就會流水般跑到對方的平台上去,還有帶走知乎的用戶。
- 教育或諮詢類產品是個小眾產品,就算請來再大牌的演講者,一定會人蹦出來說,這場分享一塌糊塗,沒有半點用處。大家懂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大部分時候認為分享好的人會沉默,而認為不好的人會在各個渠道分享自己的觀點。如果知乎是個小而美的垂直社群,做一個垂直社群的教育或者諮詢產品,沒問題。但如果知乎要做大,事實上按照知乎創始人周源的說法,知乎是立志從社區轉型平台的,這種小而美的產品可以帶著做,但絕不可能是核心產品。
出版物 ☆☆☆
我還是不看好,在知乎上10萬粉基本都是大神級別的人物了,而你去微博看看,不上百萬粉出門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這一方面是因為微博的殭屍粉太多,另一方面可以大眾的關注點,依然是明星八卦,奇聞趣事,電影電視(隨手去截了一個微博的24小時熱點)。簡言之,願意閱讀,特別是願意閱讀非八卦娛樂類型,而有一定深度文章的讀者,很不幸還是小眾(你乎的定位也不可能去出娛樂八卦言情武俠類書籍,畢竟裝逼你能和豆瓣比)。另外出版這活,早在10年就不再賺錢了,當年書賣得最好的韓寒和郭敬明,如今都做導演了。韓寒那會兒版稅還不夠養他賽車的錢。這活也只能是副業,拿這活當主業投資人肯定掀桌子。教育程度更高
年齡層次也偏高以這波人的消費實力,值得廣告商投資然而很不幸,為了保證社區的質量,哄著這幫大爺,知乎還不太敢加足馬力上廣告。現在除了知乎日報,純粹在知乎網頁上做的廣告也就兩個地方可以動手。
還有哪家平台這麼小心翼翼?似乎就是LinkedIn了。其實LinkedIn的套路真的在很多方面值得知乎借鑒,比如LinkedIn也有大V,也有職場Live分享(赤兔),也有廣告限制,也有原生廣告、也有機構賬號……還有視頻課程(相對知乎的出書更加可視化)——展開說一句,知乎的主要視頻產品是職人介紹所,其實這一領域也大有可為。所以未來其實LinkedIn很多賺錢模式,知乎是可以抄的,包括:一句話總結:知乎要賺錢,還是得充分發揮手裡知乎用戶的作用。知乎用戶越活躍,企業營銷團隊越不在乎錢!附上美世的LinkedIn主頁高級賬戶+Inmail:汝等屌絲抓緊時間,以後想要騷擾大V,就得真金白銀花錢了;
招聘:放一個招聘頁,特別是互聯網崗位,我感覺像拉鉤網這些公司就很有壓力了。此外,有了高級賬戶,就能獲得大V的聯繫方式,以後未嘗不能成為獵頭們最愛的網站——賭五毛錢已經有獵頭在知乎上開始挖人了;收費的機構賬戶:機構賬戶已經出台了,未來或許可以照抄LinkedIn為機構賬號設計一個專門的收費頁面,可以上傳視頻,上傳圖片,設計公司宣傳語。機構賬戶也是願意買單的(附圖)。原生廣告:這個不多少,知乎已經有了視頻:「一條」已經做出典範了,知乎有足夠好的群眾基礎,可以帶上大V和廣告商一起裝逼一起飛
以及LinkedIn的原生廣告
我的看法是,靠變微博。
嚴肅點說,我反對所有說知乎用戶質量好,可以靠用戶質量賺錢的說法。
看過趙本山的《賣拐》嗎?
這個世界上做生意這個事情,
最賺錢的永遠不是把東西賣給合適的人,
而是把東西賣出最多份。
所以,用戶越會思考的社區,越賺不到錢。
商人不喜歡你們,他們喜歡傻子。
知乎就是典型。
你們大概已經知道廣告商有多不喜歡在知乎投廣告和找kol了……
講道理也就騰訊爸爸比較喜歡知乎的kol……
他們大概是錢多燒得慌,除此以外,
商人的腿是最誠實的,他們受到資本的意志控制。
實際上有錢人之所以是有錢人,
就是因為他們總是更懂得怎麼花錢。
這樣的人,
更不會受到廣告的影響,
更不會受到商人的影響,
所以無論知乎想要賣什麼,這些人都不買賬的。
因此,知乎的用戶質量越高,越賺不到錢。
這句話是我說的。
至於最終結果是知乎變成微博,
還是知乎靠高質量用戶賺到大錢,
結果是什麼,讓我們拭目以待。
==========
另外我猜知乎的ceo早就想通這個問題了,
他現在似乎是有點想做一個微博用戶和知乎用戶兼容的社區。
然後用賺微博用戶的錢……
不是所有產品都能憑藉自身服務直接盈利,即便擁有不錯的用戶量,贊同上面有朋友提到的「衍生產品盈利」。
參照搜狗輸入法及360殺毒,搜狗用輸入法利用當時的市場空白率先搶佔用戶市場,隨即推出搜狗瀏覽器,最終又靠瀏覽器扶植高變現力的搜狗搜索(競價廣告)、搜狗網址大全(廣告+CPS傭金)和搜狐門戶新聞(品牌廣告)。如果搜狗的管理者沒有啟動「三級火箭助推策略」,而一門心思在輸入法自身服務中掘金,恐怕現在還是兩手空空。同理,360免費殺毒更是藉助衍生產品360安全瀏覽器和360搜索,在看似不可能的國內搜索市場搶到一杯羹。
新浪沒能成功進入遊戲市場,而搜狐卻上演暢遊分拆上市,也許差別就在搜狐早早收購了遊戲門戶17173,更方便地推廣旗下衍生網遊產品《天龍八部》。
在美國,衍生品的收入高達電影總收入的70%,遠超電影票房2倍多。《變形金剛》門票只是幾十上百塊,但想要買個正版擎天柱模型,你可能要花費幾百到數千元!
免費經濟學說的就是將免費商品或服務的成本進行轉移,轉移到另一種商品或後續服務上。先用「免費」打造用戶基礎,再圍繞用戶需求推出已被市場證實可變現的產品或服務,衍生產品將具備更低的測試成本、更多的測試反饋、更低的推廣成本、更快的增長速度、更高的競爭壁壘。
所以,回到話題本身「知乎靠什麼盈利」,如果理解為「知乎公司靠什麼盈利」要比「知乎社區靠什麼盈利」更現實。知乎的價值有3個,高質量信息,靠譜的人,還有靠譜的人的社交聚合能力。
能變現的方式有:會員增值服務,結集出版,高端品牌廣告,舉辦各個細分行業的峰會,獵頭服務等。補充一個,開放式的行業付費諮詢平台。
再補充一個,成為知乎深度用戶以後,個人感覺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搜索引擎的部分功能,這個可想像的空間很大,但商業化肯定不是競價模式,還有待研究。時間眾籌專款
知乎靠廣告盈利啊~有圖有捷豹:一大早起來看見我大百度的垂死瀏覽器在這晃悠...整個知乎瞬間不好了...文案再賣萌也沒用,也阻擋不了那菊洞被撕裂了似的logo...
知乎什麼最有價值?
依我來看,沉澱的知識和靠譜的人。圍繞知識,可以做出版,將內容變現。形式可以有很多,比如圍繞某一個話題,從深度入手,將答案以某種形式整理成一本書;比如,收集每個月中的經典的或認可度很高的回答,從廣度入手,在多個方面反應互聯網發展,形成月刊雜誌。
圍繞人,可以做諮詢、線下活動組織、會議組織,形式就更加多樣,甚至可以把知乎打造成一個問答媒體。有流量,大家必定會想和廣告、電商結合,但我覺得這不是知乎的基因。純粹在知識層面上,知乎和譯言、科學松鼠會有相似之處,無論譯言現在做翻譯出版,還是科學松鼠會升級為果殼網,都可以成為知乎的參考。facebook初建的時候也沒想過盈利模式,只是把重點放在讓更多的用戶喜歡他。我覺得做一款產品,不見得偏得先設定好他的盈利路線,當用戶群壯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打個噴嚏都會賺。覺得國內的經理和投資人都有誤區,產品設計和盈利同步進行,事先制定好些條條框框,讓產品的設計方向朝向盈利,這樣往往對產品設計有局限。我覺得facebook能成為一款偉大的產品,主要原因是馬克愛它並想把這份愛傳染給全世界的人,而並不是整天琢磨著如何利用它賺錢。喬布斯也一樣,做到極致取悅用戶,至於成本..就讓它高去好了,多少錢都會有人買。
我覺得出書賣廣告捐款之類的回答,還是太普通了。實際上知乎這樣的網站,如果能堅持並做好,個人覺得未來盈利的方法不計其數。只談方向,不談具體操作,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可以盈利的點:
1. SNS化。這個應該是知乎目前正在做的。SNS的盈利就不用說了,大家可參考臉書推特新浪騰訊。當然必須注意的是知乎這種內容的經營,SNS特性不宜過強,太注重SNS反而可能會導致用戶離開。
2. 數據。如果說知乎最值錢的東西是什麼?當然是各行業專業人士的專業解答及經驗,這些數據,是與其它網站不同的,某些特定領域來說,這些數據的價值非常的高。無論是賣給研究機構、大企業做分析,或是自己分析,都能得益不少。
3. 品牌。品牌化知乎,出周邊產品,這也是一個不錯的盈利途徑,而且還能很好的凝聚社區文化。這方面參考evernote這樣的品牌,能從一個簡單的note做到與moleskine合作賣實體note。還有page 53出品的pencil。可見只要能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及運營思想,完全有能力讓無形的服務販賣實體商品。當然品牌化不僅僅只是賣東西而已,成為權威品牌,提供認證,也是可以的。
4. 成為入口。在qq成為老大之前,有很多即時通訊工具,但QQ做好做專,成為了中國互聯網即時通訊的入口。當你成為入口時,就不僅僅是一種工具了,而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了。就好比很多人會說「你Q我一下」,這樣的行為,很難被其它工具簡單替換。當知乎成為人們尋找問題時的一種下意識行為時,知乎的用戶就會達到驚人的粘度,參考QQ,你懂的。
5. 階級化。上知乎的活躍用戶,實際上具有一定的階級化特徵,當它發展成為某個階級的思想載體,就成為這個階級發言的最好工具,用來影響整個社會的思想與發展方向。請參考美國各種政治贊助,絕對不是熱心用戶捐助可以相比的。當然,這點要實現比較困難。我覺得可以開闢一個如(知乎大V論道館)的業務,讓觀點不同的知乎大V在線辯論,由看熱鬧的粉絲們打賞,觀眾投票誰勝誰負,贏的大V能收入大額獎金。
為了裝逼而買單,也很符合知乎的風格。交易金額定能衝破天際,知乎也成為互聯網文化消費領域的一朵奇葩。史稱(知乎撕逼館)專門為這個寫了篇文章 知識變現OR知乎變現(二) - 知乎專欄
現在的廣告行業,在我看來已經走入了一個愚蠢的死胡同里。以前傳媒少,上電視打廣告還情有可原;現在傳播渠道多了,你進樓道、我就進電梯;你找明星、我就找網紅;你找公眾號,我就找大V;這場面很難看,因為每個渠道都認為自己的曝光率很高,消費者的反饋肯定很好,甚至有些根據網路上的各種數據演算法,認為自己的定向投放很精準,這可是風投里非常關注的一個領域哦,每次看到這些我都想哈哈大笑。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各種定向投放,各種所謂的精準宣傳,其實相互之間是有重疊的。任何一個自然人的身份都有多重性,然後這些各種複雜過程定位後的消費者重疊到了同一個自然人的身上,同時爭奪同一個人的注意力,這種情況下,所謂的精準定位意義何在?不少有錢人每天都在被房產中介、理財產品推銷員、賣保險的精準定位;然後隨著你現實中的工作性質不同,還會被推銷儀器的、賣化妝品的、做小額貸款的、賣發票的、留學中介、找投資人的、做健康保養的…..輪番精準定位。這麼多推廣渠道里,大概沒有一個的獲客效果比20年前CCTV上的廣告效果好。
所以,廣告的方式該改了!
最近我注意到不少大品牌入駐知乎了,但為了和知乎的風格貼近,採取的方式都是公司開個品牌號,以知識宣傳的方式來和知乎上的人互動,比直接打廣告有進步,但互動都還沒形成,就先把自己擺到的大V的位置上,指望靠自己的品牌公信力來散布影響力,好比深入寶山,卻只帶了根蘿蔔回去。
知乎的生命力來源於問答過程中互動的活力,知乎上最有價值的是成千上萬不停思考的大腦。
前兩個月,阿里巴巴的雲棲大會上,創業創新專場,阿里和富士康聯手推出了一個創業扶持計劃,邀請做硬體創新的人參加,阿里和富士康可以給這些有想法的人提供場地、提供專業的工程師團隊的技術支持、提供上下游採購鏈的對接,最後富士康提供批量生產、阿里負責幫忙推銷。
這個計劃最主要瞄準的人群就是各大高校和研究機構,瞄準的是這些大腦集中地的智力資源。對於阿里和富士康來說,本來就養著一大批技術人員;對於阿里來說,本來就養著一大批管理宣傳推廣和產業鏈的管理人員;對於富士康來說,本來就開著那麼多生產線。對於這些大佬來說,不缺負責執行的人,缺創意!無論創意是否存在,他們養的那些人、囤的那些設備,都在持續的產生成本,本來就在絞盡腦汁想下一個產品,現在收天下英雄為我用,只增加很少一點兒成本,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創意出現,腦洞交給別人去開,自己只需要負責判斷就行了。過去創造力是無法納入企業管理的,現在可以了。
而知乎同樣是個智力集中地,對於一個品牌來說,完全可以把一些生產、管理、推廣、銷售中遇到的問題拆分後,放到知乎上來尋求答案,品牌的賬號不再是以一個大V的姿態出現,而是以提問者的姿態出現,懸賞問答!
一個大品牌在知乎上懸賞問答會出現什麼情況?
第一、 知乎上不會有人反感,這就是知乎一直以來的交流方式,現在還加上花紅了;
第二、 很好的宣傳效果,是很多參與者口口相傳的,而且這種模式有很大的話題效應,不需要再花錢宣傳就可以引起廣泛輿論,實際上就是廣告效果;
第三、可以在主導輿論的人群里獲得很好的參與感。很多大品牌,一旦產品出點兒問題,都會面臨很嚴重的聲討,但很有意思的是,現代一些新興品牌,比如小米、比如鎚子手機卻擁有一批死忠,總能容忍產品的一點兒缺陷,並且極力維護。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異?根本原因是傳統大品牌高高在上,大家都覺得他們做好是應該的,就是不能出一點兒問題;而新興品牌更注重網上交流,它們自己的創業史、自己管理層的網上交際活動,都會讓人覺得這個品牌很親民,姿態很低,是自己人,所以容忍度也更高。那如果出現一個品牌,它在發展中的過程中,尋求過網上各領域大V協力解決問題,它在網路輿論中的影響力會如何?消費者對它的容忍度和支持程度會如何?
第四、 知乎提供這個平台,找這些品牌收費,或者拉贊助如何?看看發達國家的大學,這些學校才是真正知識變現的地方,每年多少企業與大學合作,然後這些大學的贊助是從哪兒來的?
到底這些能賺多少錢,我就問每年各種大品牌的宣傳費、以及諮詢費到底有多少?這件事應該是知乎主動找到大型企業,以一種產業合作的方式開展。對於企業來說,要做這種事肯定不能是找個做媒體宣傳的人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安排專人,負責把企業運營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提取成專業問題、拆分脫密,然後在知乎上和人交流。
懸賞獎勵給企業最滿意的一兩個答案就行了,至於知乎上的人到底能不能解決這些品牌提出的問題,其實這只是摟草打兔子啊。初期的時候,解決實際問題只是次要的;至於以後,相信我,真正形成了完整的商業模式後,不要小瞧群體的智慧。
呵呵,實際上我認為知乎上已經有人這麼做了,只不過是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個人的名義在知乎上提問,換句話說,這種模式早就存在了,只是無論知乎、企業品牌、還是回答問題的人,都沒有從中收益而已,只有提問的人自己整理收集默默學習。
知乎應該主動找到一些大品牌來談這種合作,甚至可以先從一些有互聯網基因的企業開始,一旦走上正規,就會出現正向反饋,越來越多的人和品牌參與進來。
至於隨後的發展,其實我建議大家讀一讀弗洛·文奇寫的《彩虹盡頭》,看看裡面是怎麼描寫未來社會裡,企業遇到的管理和營銷問題,是如何作為一個研究課題在網路上展開的。
我覺得現在國內任何網站的盈利模式在知乎上都不適用,但是知乎產生的巨大的信息價值,這是以往任何網站都不具備的。知乎需要用自己的沉澱去做中國的像維基百科一樣巨有強大精神的企業。而知乎目前的問題多多少少會因為已經註冊的用戶會發生偏執的情況,有些圈子更密,有些圈子並沒有形成一種氛圍,而更多的年輕人現在使用知乎使他們會用他們領域所接觸鑽研的問題,但在未來,這些答案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失去價值,當他們幾年之後,這批年輕人就成了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我覺得這是知乎現在面臨的問題,而意見領袖和經驗豐富的創業家和學者在這裡為我們解惑使知乎更平衡一些。但無論是什麼,知乎是集體的智慧……我覺得知乎應該去做大數據,越來越多的問題和解答會形成巨大的價值,從這些信息流中知乎得到了巨大體積的數據,而這裡的每一個關鍵詞每一個問題每個回答在某個領域的累積可能會政府、品牌商、研究機構受益,向這些政府、品牌商、研究機構出售你們的研究數據,我覺得這是知乎最應該做的……大數據時代來臨,一切都要改變了……
1.付費知識或解答。
雖然很多人反感這個,但就需求來說,很多人願意為一個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付費,當然,這個問題基本是不公開的。舉個例子來說,我看過一個QQ群友付了1萬費用給另一個群友,只因他們私聊時說的簡單的幾句話,給他帶來了投資方向上的一個重要決策。這種應該是類似顧問式的付費解答吧。2.高端人才或獵頭類的服務。這個價值有多大就不說了知乎要盈利,不難!難點在於,如何持續性地贏取豐厚的利潤。而且,吃相還不能太難看!
上面有知友說了,知乎可以集結知識出版,然後與作者分成,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但是,諸位想一想,都有哪些內容能夠出版啊?
創業、財經、旅行、體育、美食、腦洞小說之類的,都還差不多。
但是,以上特別是財經、創業、體育類話題,知乎難以聚攏比較有深度的文章。
而旅行、美食,說實話很多內容太過討巧和鬆散,自娛自樂還是不錯的。
最好的,莫過於腦洞小說了,素材豐富、海量受眾,是個好出路。
除此之外,像什麼成功學、雞湯、情感等話題其實受眾更多,但是知乎出版的雞湯,也是雞湯啊!
真的出版幾本雞湯,知乎逼格馬上掉馬桶里,知友們一準不答應。
然後廣告呢?其實對現在知乎的體量來說,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音樂會、電影、智能產品、汽車、手機、美食店等等等等,鑒於知乎龐大的話題,這些東西完全都能在知乎上獲取不錯的關注。
除了上面這些東西,知乎如上做醫療、P2P軟文、硬廣,收益會更高,但是,知友還是不答應呀。
知識付費?
比如現在的live,聯絡無數行業的無數大牛,大牛培訓小白掏錢知乎提成,不失為一個辦法。
但是啊,太鬆散,也不可控。
而且,以上盈利點的收益,未必能支撐知乎的運行。
所以,知乎靠什麼盈利?
我的建議是不以盈利為目標,自私地希望知乎能夠在中國互聯網這糟亂的環境中,努力維持一個稍顯乾淨的平台。
此功如造七級浮屠。
答:廣告
具體分為兩種。一個是光明正大的側邊廣告,如下圖:
另一個是混在問題中的誤導型廣告,如下圖:
我只說個思路,把知乎看成一所大學,那一所大學靠什麼來贏利呢?
學費、科研項目、科研專利等等。同樣的,知乎上最有價值的就是思想,把思想變現,或者說幫助把思想貢獻者變現,這才是正途,雙贏的路。只要有人氣的地方就有賬,有幾千萬甚至上億的人在玩,就不用單心盈利,短時間不能盈利,可是長時間盈利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微信讓人免費使用,都可以賺錢,就是因為用的人夠多,人氣太旺了。只要人氣旺,做一次廣告都可以賺到幾百萬、幾千萬的廣告收入。
你自已坐擁幾十萬、幾百萬的粉絲,你跟本不用擔心賺不到錢。
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怎樣吸引這麼多粉絲關注自已,並且保持粉絲在不斷的增加。
1、商業調查
2、付費答疑
3、招聘
4、廣告
5、線下業務,比如行業論壇,
6、商業報告一直對知乎很感興趣,關注了一下上面的所有回答,稍作了整理。首先,知乎的核心內容和競爭力,主要有龐大的有價值的知識和信息(核心優勢),眾多大拿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還有社交聚合能力以及形成的社交關係。那麼,分別從這三個方面討論,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有價值的內容
1,出版(對於關注度比較高的話題,可以整理出版,採用眾籌方式,知乎已經出版了第一本書創業時, 我們在知乎聊什麼? (豆瓣)。我的想法是,把熱點話題提煉出來,出版月刊雜誌,免費分發,類似於在傳統紙媒上做廣告&<不是說「創業家雜誌」都開始免費了,中國消費者沒有付費習慣啊有木有&>,就不會太影響用戶體驗了。哈哈)
2,廣告(優質的內容必定積累了大量用戶,那麼廣告必然是最容易想到的一條盈利途徑,例如余和電商結合,推薦書單和豆瓣,京東,噹噹合作,引入流量;另外還可以定向推送廣告,因為支護上有足夠的信息數據可供分析,達到精準的廣告推送,這樣轉化率高。我覺得,所有顯性的廣告形式都是不適合」知乎「基因的,都是影響體驗的,而且知乎的用戶大多數中高端用戶,所以對廣告更是深惡痛疾。慎用!當然,如果可以根據問題和關注開發廣告系統,最大程度保證廣告針對性和用戶質量,個性化廣告主需求,探索軟性廣告公關,也是可行的。)3,專業諮詢(例如,設立問答獎金,多一些特殊的問題採取獎勵機制。個人覺得,這裡需要設計一個高效高質的獎勵機制才能保證不變味,能看到顯性錢的地方都有銅臭味,不要污染了知乎這片思想的前沿陣地。還例如做大數據,利用巨大體積的數據,有關公司有關政府有關品牌,那麼利用大數據整理出相關相關分析報告,需求市場動態用戶反饋等等。這個我比較看好。)4,潛在的招聘平台(根據簡歷有限的內容很難準確的判斷一個應聘者,但是通過知乎這個知識體系,可以全方位的考察一個人,提供更多細微的信息,幫助公司甄選人才。但是,我們知道,在互聯網世界裡,虛擬的世界中,還是不能太過依賴於網上呈現出來的特點,也是要慎用,可作為一種參考。)大拿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社交聚合能力和社會關係
5,諮詢、線下活動組織、會議組織(利用豐富多彩的主題下積累了各式各樣的掌握專業技能和思想的大拿,可以在線下組織一些活動和討論會。例如,這類似與O2O形式的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也是很值得推薦的。而知乎也恰恰為了一些專業人士提供了營銷展示自己的平台,建立自己的影響力和粉絲,腫么感覺有點像微博,貌似很難通過這種方式賺錢?)
6,高端人才和獵頭類服務7,有償邀請大拿回答(個人覺得不好,這會很破壞體驗的)8,企業的客服和營銷渠道(我的看法,大家是帶著問題進知乎的,例如我想查找凈水器的相關知識,那麼允許相關企業&<需要知乎審核通過企業&>在知乎成立自己的客服中心,來解答用戶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對企業收費。另外,也可以像新浪微博一樣成立企業用戶,只允許回答本公司的相關問題。)其他
9,用戶捐助(類似於維基百科,介個估計 @周源 老闆會不會答應,哈哈)
10,會員模式(好吧,互聯網的三種盈利方式,電商廣告附加值,電商和廣告都只能偷偷摸摸做,而會員模式,腫么感覺也不太適合這麼具有知識性的地方呀!)11,周邊產品(但是,我想想雖然知乎的用戶粘性很大,但是貌似周邊產品的吸引力不夠吧。我是願意買個小熊抱枕呢,還是買個知乎抱枕?在這繁華的塵世,沒有引起記憶,不能彰顯社會地位和個人形象的產品,好像都沒有吸引力了吧。難道學小米,爆炒」發燒友「,俗了點吧,哈哈)12,威客(I think,既然可以發布問題,那也可以發布任務,或者做眾籌平台?好吧,覺得自己YY的離譜了。)13,在用戶大的時候,把自己賣掉。聲明,本人比較關注這個問題,覺得回答多種多樣,不利於閱讀,就站在前人回答基礎上做了個綜述,並加上了自己的一些看法。(PS.知乎的回答這麼多,如何組織信息有效呈現給用戶,將非常影響體驗和用戶的信息轉化效率。 @周源)
個人猜測:
一,諮詢收費。在知乎里,看著以前的回答和用戶回饋,可以更好的判斷所謂的「專家」是否靠譜。知乎收取部分傭金。當然,肯定是中小額諮詢,否則一般要走法律合同。二,定向廣告推送。在知乎里,廣告投放可以變得更加精確。例如,很多人關注了「產品經理」,那麼一些出版商可以定向推送一些相關書籍。轉化率可能是普通廣告的幾十到幾百倍。當然,前提還是先有一定的用戶基數和產品口碑。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個別媒體的標題黨行為?
※大數據的價值可以體現在哪些方面?
※被惡意搶注域名我該如何維權?
※周鴻禕從3721到360發生了什麼?
※你是如何走上數據分析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