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人喜歡把中國分為南北兩塊?


我覺得跟中國分裂時的態勢有關,一般是南北分治,而不是東西分治。

補充兩本書:《南北春秋--中國會不會走向分裂》豆瓣評分:0.0(0人評)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book/1274497/ 和《東西論衡--天平上的中國》豆瓣評分:0.0(0人評)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book/1274015/

這兩本書同屬於《國是論衡》叢書,都出版於1995年,我覺得非常好,可惜知道的人不多。《南北春秋》偏重於歷史和人文環境的考察,《東西論衡》則偏重於經濟差異。中國人做地域劃分時還是會以歷史和人文兩個層面考慮,經濟這塊比較複雜。東部既有發達的長三角和珠三角,也有衰落的東北;西部既有以成渝為首的城市群,也有西海固。所以拿經濟差異來論不太適當。


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752226

偏見與地圖炮基本上屬於坐井觀天,眼界跟不上;
或者眼界跟上了,腳跟不上;
或者腳跟上了,腦子跟不上。

不光是「南北」,還有「甜咸」,可能是腦容量太低導致的……

現在想想,可能也不全是「偏見」和「地圖炮」,只不過是很有在缺乏了解的情況下就敢擅自代表廣大「北方人」或者「南方人」的勇氣而已。

==========一種勇氣==========
反正對東北人來說,北京就已經是南方了。

更常用的南北方概念感覺是靠語言來分的。

你吃米我吃面,很直觀的好嗎。


南北之分只針對傳統漢人區域,也就是內地十八省,如下:

北:隴、秦、晉、豫、魯、冀

南:江浙、閩、皖、贛、兩湖、兩廣、雲貴川

周邊藩屬地:

關外(東北)、蒙古、西藏、新疆、青海、朝鮮、越南、琉球...

這些都不算,沒有講南北的前提。

東北之所以如今算北方,是因為近代移民到東北的多是北方漢人(主要是山東),加上本身在北方,延續了北方人的生活方式。

所以不要扯什麼西藏、青藏高原其實算中間啊balabala的,乃衣扶!


因為宏觀上有非常明顯的區別。上面一堆糾結個別現象的無意義。總體上來說,首先自然條件有明顯不同,這個不同就在於降雨量、植被和地貌。這直接導致農業生產的不同,人文的不同。北方整體乾旱,平原較多,所以人文上豪爽不拘小節,同時在過去條件限制下也比較不講個人衛生。南方多雨多丘陵盆地河川,人文上精打細算,也比較注意個人衛生(不注意不行,陰濕溫暖的條件太容易生蟲子)

其次,歷史上三國、十六國、南北朝,南宋、國共內戰,多次將國家呈一分為二的狀態,雖然具體劃線標準不同,但整體上就是南北分開的。整體來講,北方是強勢政權的土壤,南方是漢民族的最後根據地,政治上南方逆襲北方的情況比較少見。經濟上自從絲綢之路蕭條之後對外貿易就一直以南方為大頭了。所以北方官本位比較嚴重,南方人愛做生意,這並不僅僅是因為改開以來的政策,與歷史淵源也有關係

地緣上,北方受國外威脅較多,南方相對安全。俄國,蒙古,女真,日本,中國歷史上對我們國家產生直接威脅的敵人都是從北方而來(包括東北和西北),現在綠綠如果要來也得走新疆(屬西北)。南方相比之下偶有小的騷動,大敵當前的情況不太有,得益於東面大海西面高原加上東南亞人民對窩巢沒什麼企圖心

至於有沒有東西分法,其實並不是沒有,只不過因為地理原因,分成了東部中部西部三部分。

最後說說一個特殊的地方,青藏高原。只有這裡明明應該屬南方地區,但各方面條件都與其他南方地區不同,大家在說南北方的時候也大多把它給忘了,么么噠


我國公認的南北是秦嶺淮河一線,但是不同地方的人看法不同,我身邊朋友普遍認為,珠江北邊即為北方。

我問:「你去過北方嗎?」

他答:「上海算嗎?」

我想想說道:「算。」

他回復:「那我去過北方。」

我回答:「好。」


因為無知啊,每次看有些人討論南北我就感覺

東北和廣東之間是沒有省份的,然後西部省份集體被開除中國了。

說到饅頭…還有上海人教訓我一個浙江人不會說浙江話

(╯°□°)╯︵ ┻━┻馬德,浙江有幾個地方管包子叫饅頭啊!


每每看到網友使用「北方」「南方」這些外延極大的名詞來描述自己的「見識」的時候,我只想說,我國的地理教育是失敗的。


雖說不講「東方人」和「西方人」,但是要講「沿海」和「內地」。


因為這個從古就有。

一直都在互黑中。


文明的決定因素之一是自然條件。中國南方是亞熱帶熱帶,北方是暖溫帶中溫帶。這個區別就很大了。氣候影響糧食產量、農作物特點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糧食產量(在沒有發達的貿易情況下)決定人口多少,農作物特點決定飲食文化,生活習慣則決定人們的整個性格及具體的處事方式。而依靠這三個方面就能形成一種具有特色的、甚至具有一定外傳能力的文化了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西藏在南北方爭論中成為中立地區——人家是一塊巨大的特殊氣候地區啊,既不屬於溫帶氣候也不屬於熱帶氣候

至於「為什麼大家喜歡簡化成南北差異」,這個是為了方便比較而已。你也說了是「簡化」。再拿顏色做例子。顏色那麼多,紅和橙不是一種,綠和藍也不是一種,然而紅橙同屬於「暖色」。藍綠同屬於「冷色」。北方就是冷色,南方就是暖色,西藏嘛,大概屬於中性色吧。

至於有說「南方部分地區不吃餃子」就認為「南方人都不吃餃子」的,我覺得這時屬於以偏概全。


曾選修地理,地理上這麼分,依據地形氣候,沒有什麼好問的。同印度地理的南北劃分,美國地理的東中西劃分沒什麼區別。

而且,東西劃分也有啊,大興安嶺,太行,巫山,雪峰山。

地理上中國是依據地理氣候劃分四部分的,但很多人明顯不知道。大多數人說的南方北方,只是基於風俗習慣的差異來說的,自古就有,比如南船北馬,南米北面,對南方北方百姓而言都是很直觀的東西。東西差異自然有,但對於大多數百姓來說,不像南北那麼直接。就像我選修地理的知道中國有好幾種劃分,地理的四大區,地域性氣候的熱季亞熱季溫海溫季等,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亞寒帶等,還有流域劃分。

更多劃分還有,我說了,都記得住?

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誰要知道這些,用碗里的東西來劃分足夠了,你吃米我吃面,很直觀的好嗎。


因為地理課本這樣寫的,以秦嶺淮河分南北的

所以就習慣分了。


南方與北方,這是一個文明發展沉澱下來的文化集體潛意識,與其他地域區別有著質的不同。

中華文明最早黃河流域(目前多中心的說法權且擱置),黃河流域的艱苦與先民面對自然的挑戰與應戰,從而創建了中華文明(那時候長江流域太過富饒,很難產生一個與自然挑戰的定居的人類群體),在雲南、廣西或者三星堆也曾綻放過輝煌的文化,但都沒有成為中華文明的主流,北方平原在一個文明的建立之初是必要的。

然後是蠻族的入侵對一個文明帶來的外部威脅,尤其魏晉南北朝,整個北朝被北方少數民族蹂躪,這時候南方開始成為新的中華文明的精緻文化的中心,王羲之這樣的北方人就是逃到南方去的大家族。六朝古都自然繁華無比,後來雖然被隋推平,但晚唐的李後主還是將南方文明再次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但還沒有真正讓南方成為中國經濟與文化的中心。

整個文明的南遷是一個漫長的歷程,而最關鍵的一個「點」就是宋從開封遷都杭州,一個文明在最成熟的壯年時代,將藝術、文學等等最核心與高級的文化至此沉澱南方,雖然元代北方蠻族(蠻族沒有任何貶低的概念)入侵自然將首都定在北方,但還是把文化與經濟的中心定在南方。

這種大的文明的遷移決定了南方和北方已經是中國人滲入血液的文化潛意識的東西。

lostsong


因為這樣方便討論 暖氣 蟑螂 甜咸 睡扁頭 菜量


因為東西指的是亞洲和歐美


1地理上秦嶺淮河為界南北存在差異是常識,我說個話引用常識是沒有問題的吧

2南北差異是一個層級的表達,各省份各民族是另一個層級,就像我們討論中美差異的同時不能討論中西差異么?


我在淮河邊,到底是南是北?


這樣 才 滿足 襯托

我們這種

南 北 混血兒

的 血統優越感

謝謝


地方大,差異大。比如我們廣東一聽到說普通話的就會認為是北方來的了。(事實也是這樣)


我想每個地方的人南北概念都不太一樣吧。廣東人認為除了廣東以為都是北方……我湖南人,認為長江以北都是北方……


推薦閱讀:

有哪些讓你好笑到合不攏嘴的故事?
長江以南,長江以北,為什麼總有地域黑?
那些說南方的冬天比北方冬天更加寒冷的人都是什麼心態?
南方人第一次吃咸豆腐腦或北方人第一次吃甜豆腐腦是什麼感覺?

TAG:中國文化 | 南北差異 | 中國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