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國初年中國制式步槍彈會選擇7.92mm大口徑?

小口徑步槍後坐力小適合東方人體格,射擊精度高射程遠,子彈口徑節省銅料。清末民初中國大量進口6.5mm的日式步槍和6.8mm的小口徑毛瑟步槍,當時北洋軍方人士也已有意將6.5/6.8這樣的小口徑步槍彈定為制式槍彈,根據6.8mm毛瑟1904式步槍仿造的「元年式步槍」也已大規模量產,但是到了1919年,北洋陸軍部還是將7.92mm口徑步槍彈定為制式步槍彈。到後來抗戰時中國軍隊僅在步槍射程一項就被日軍吊打。大口徑步槍確實有威力大等優點,但射程和精度都不如人家日本,打不中就沒意義,又沒有足夠數量的火炮機槍彌補遠程攻擊的不足,那麼促成北洋軍方放棄小口徑步槍的決定性原因是什麼?


根據6.8mm毛瑟1904式步槍仿造的「元年式步槍」也已大規模量產,但是到了1919年,北洋陸軍部還是將7.92mm口徑步槍彈定為制式步槍彈。

首先,北洋政府陸軍部將7.92mm步槍彈定為制式步槍彈並不是在1919年而是在1915年(民國四年),改為7.92mm口徑的元年式步槍也因此被定型為四年式步槍;其實早在1913年,陸軍部就已經要求廣東兵工廠和四川兵工廠將6.8mm口徑的元年式步槍改為7.92mm口徑,並在1914年投產。大約到1917年和1918年,民國各兵工廠所造步槍均已改為7.92mm口徑。

廣西兵工廠1927年生產的四年式步槍。

至於題主所謂6.8mm口徑的元年式步槍在清末民初已大規模量產,實在是言過其實,因為只有廣東兵工廠(1907年起)、江南製造局(1908年起)和四川兵工廠(1910年起)生產過6.8mm毛瑟步槍(清末時稱光緒三十三年式,民國後改稱元年式),這三家兵工廠同時也生產其他口徑的步槍或步槍彈;而且以當時中國的產能,光靠元年式步槍根本不足以列裝全國軍隊,例如廣東兵工廠在1913年3月每日產出元年式步槍僅20支。其實不只是元年式步槍,以當時中國的重工業尤其是冶金工業(民國直到1939年才成功研製槍用鋼),光靠國產武器根本不夠。

廣東兵工廠生產的元年式6.8mm步槍。

將各廠已有生產設備全部更換需要大量資金,鞏縣兵工廠生產的元年式步槍就繼續使用漢陽造八八式步槍的槍管並發射7.92mm圓頭彈,而漢陽兵工廠則因為江漢、宜昌兩關均無款可撥而無法依陸軍部要求生產元年式步槍。何況中國自清末以來(尤其是辛亥革命後)長期因軍閥割據而處於事實上的分裂狀態,國共兩黨直到50年代才各自統一兩岸軍工。從這個角度來看,將清末以來已經廣泛裝備各地部隊並且各廠均可量產的7.92mm步槍彈定為制式步槍彈才是民國時期最現實的想法。

至於從日本引進的6.5mm有坂步槍彈,情況和6.8mm毛瑟步槍彈類似,在後者被清政府引進並定為制式步槍彈以前,只有金陵兵工廠、北洋機器局和四川兵工廠生產。

清末引進的日本三十式步槍/馬槍稱為光緒廿九年式,原計劃作為新軍制式步槍/馬槍。

其實早在清末就有將7.92mm步槍彈定為制式步槍彈的想法了,原因無非6.5mm有坂步槍彈和6.8mm毛瑟步槍彈殺傷效果不佳,北洋政府在6.8mm和7.92mm兩種口徑之間反覆躊躇可能也有彈藥性能上的考慮。題主說:「大口徑步槍確實有威力大等優點,但射程和精度都不如人家日本,打不中就沒意義。」那麼我也可以說:「三八式步槍確實有精度高等優點,但威力不如人家毛瑟98步槍,打中也沒意義。」講道理,日本早在1939年就開始用威力更大的7.7mm口徑的九九式步槍取代三八式步槍了,如果舊日本軍人看到題主這麼吹三八式步槍,不知會作何反應。

到後來抗戰時中國軍隊僅在步槍射程一項就被日軍吊打。

如果你是說漢陽造八八式步槍在射程上不如三八式步槍,7.92mm圓頭彈被三八式步槍彈這種初速更高、彈道更平直的尖頭彈在射程上甩開一截並不奇怪。但如果你是說30年代被定為制式步槍彈的7.92mm尖頭彈,看射表說話,「吊打」這種腦補出來的詞不要隨口亂用:

這是用毛瑟K98k步槍發射7.92mm尖彈(S)和7.92mm重尖彈(s.S.)的射表。

這是用三八式步槍發射三八式步槍彈的射表。

其實漢陽造八八式步槍在抗日戰爭期間也有發射尖頭彈:

九江抗日戰場的一個漢陽造八八式步槍漏夾,裝著五發尖頭彈。


首先,7.92不能算大口徑,只能算中口徑步槍...

其次,滿清民國都沒有槍械設計的能力,也沒有輕武器生產設備的設計和生產能力,財力也不足以能隨便更換生產設備和圖紙及工藝,再加上前期生產的「巨大」保有量和使用習慣,所以就只能在滿清購買的全套漢陽造基礎上縫縫補補敲敲打打繼續德式口徑了...


按照那個時期的情況

重工業基本沒有

生產線全靠引進

槍械質量低下

每個步兵彈藥包里都能有個100發可以打的子彈就算很不錯了

自主生產彈藥的生產線都還是老一套的,新的東西雖說有了,但是自己沒法自主生產也沒錢引新生產線,你還想搞出什麼好東西出來?有的用就算不錯了


感謝各位的答案,題主這幾天也看了很多相關資料,自己再來補充一點想法:以當時中國多數兵工廠落後的工藝水平和糟糕的士兵素質,就算生產後坐力小的6.5/6.8mm也不能保證設計精度,與其精度和威力都沒有,不如還是生產7.92mm的,至少還能保證彈頭威力。


毛瑟1871:你也算大口徑?


漢陽造知道嗎?7.92毫米步槍彈,所以,你懂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在美中國人為了拿國籍而加入美軍的行為?
「眼鏡蛇機動」真的有實戰意義嗎?
如果面對南海爭端,外交無效,用武力解決的後果會有什麼呢?
如果「用非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需要先宣戰嗎?戰爭中不宣而戰是什麼性質?會有什麼後果?
飛機被導彈攻擊時,熱誘彈干擾可以放幾次?一次能放多少顆?

TAG:歷史 | 軍事 | 中華民國 | 北洋軍閥 | 步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