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飛速發展的人工智慧,我們應該如何調整對孩子的教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現在孩子辛辛苦苦所學的知識、技能,在強人工智慧到來的時候,將會變得一無是處,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調整孩子的教育,來適應將來的人工智慧普遍發展的世界呢?
一些更新:
關於寫程序:將來(指二三十年之後),寫程序應該是每個人的必備技能,和現在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差不多。當然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能寫程序往往意味著拿不到很多資源和便利,會限制人的發展(如果希望能力不斷發展的話)。
關於鐵飯碗:自動化程度提高的一個直接結果是,一旦某職位不需要太強的認知能力,很快就會被自動化工具取代。如同面對不斷漫上來的潮水,人若是不想被淹沒就只能向上走。將來當然還會存在一些鐵飯碗的職位,可以保幾年的安穩,但是若是抱著依賴的心態,等到安穩期結束再找工作就難了;而以現在的發展速度,安穩期恐怕是持續不到一代人退休。現在IT公司里招人,如果應聘者是在大公司里做了五年十年,並且也沒有特別好的成果的話,就要慎重考慮一下。以後會是什麼樣子,其它領域會如何變化,我不知道。
關於讀書:讀書仍然是很重要的,像《紅樓夢》仍然是經典。不過我們畢竟不能每天捧著經典反覆讀(雖然語文老師可能希望這樣),人還是要花大部分的精力去面對多變的現實。當然有一個例外是數學物理的書,這些是鍛煉思維的,而且對將來學習很多學科都有幫助。
------------------
謝邀。
首先,世界變化會更快,競爭會更激烈。鐵飯碗不會有了,一個工作做一輩子也很少見了,「努力一把一輩子享福」,「一招鮮吃遍天」等等觀念,都會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如果仍然抱有這樣的觀念,可能需要好好地改變一下。這個世界,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了。
大量記憶性的知識和重複性的技能可能不太需要了。重要的是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終身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和充分利用工具(比如說搜索引擎)及創造工具的能力。不巧的是這三樣都沒有現成課本可以學習,也不存在什麼資格考試通過了就可以讓人高枕無憂,而大多得要親自動手。總的來說,技術發展是不斷加速的,以後「在做中學」「在摸索中學」會成為主流。往往今天某個人開發了個工具,明天就輪到你用上了,沒有教材沒有手冊,能在短時間內摸索出來的人,大家會歡迎。
將來大部分人大部分時間都會處於信息過載的狀態,知道輕重緩急和本末,永遠抓住主要矛盾並且即刻行動,這類「流動技能」會越來越重要。而要掌握這些技能,非與實踐緊密結合不可。
要成長,長期的自律變得更重要。將來的節奏會越來越快,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從自己不小心流失的注意力中賺錢。一個人的注意力如果一直流失,他的成長就會停滯不前。反之如果具備靜下心來學習和做事的能力,那可以比別人走得更遠。
交流能力會變得非常重要。好的交流能力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因為書本不再是知識的主要來源,擁有自己所需要知識的,可能是一個會議,一篇文章,或者是一個論壇,一次聊天。找到最有效率的信息來源,要比事事親為或者死啃書本要有效率得多。另外,人類交流本身應該說是目前AI最難做的部分之一,並且也沒有百分之百替代的必要。
總的來說,我能想到的教下一代的辦法就是自己有最新的觀念和技能,並且不停地實踐,以期達到耳濡目染的效果。畢竟言傳身教是最有用的。自己坐著不動卻要讓孩子拚命往前跑的話,可能會很難。
咱們做為人類一定要和人類談戀愛...
因為有娃,所以這個問題思考過。
我有朋友,把孩子送到英國最好的小學,也有朋友,孩子還在小縣城裡上學。那麼10,20 年以後,接受不同教育的他們差距多大,主要在哪裡?人類社會的進步是一個指數型,我們現在看到的人工智慧,也許下一波就變成基本配置。
但我還是同意亞馬遜老大的說法,5,10年以後,人們仍然需要什麼?可以確定的是,基本的體力勞動者不需要了,簡單的思維判斷的勞動者也不需要了。那麼還有哪些東西會繼續被需要?我個人覺得,
1,想像力2,對人性的理解
3,情感至於編程什麼的,我覺得不重要,基本的編程以後AI 都會的。 當然,你說當培養思維能力,學個圍棋也是啊。
所以如果能培育孩子的想像力 -- 愛因斯坦也靠這個,對人性的理解,還有對情感的把握,也許是幫助的。短期看不到被替代的可能,而長期看,一個有想像力,充沛情感的娃,也比一個嚴格自律的程序員娃可愛 。
當然,我們已經是舊時代的人啦,也許很努力思考的結果,也是錯的。----------------------------更新一點 ----------------------有時間寫了一個長點的內容 : 知乎專欄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問題。
對於我們的孩子,我們不僅僅要思考他們的職業,還要考慮他們的生活、心靈諸多方面。首先我們可以對比過去30年和今天,雖然很多職業消失了,但是可以有更多的職業可以從事,但問題是你有沒有這個能力,如果你半生的專長都是修鋼筆,那麼今天你怎麼辦?適應變化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擁有快速學習的能力,擁抱變化的能力,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將成為未來生存的重要基礎,今天你如果發現當機械工程師不如軟體工程師有前途,那麼有勇氣快速轉行的人並不多,很多人仍然堅持在一個傳統的行業里夕陽行業里掙扎,而難以跨過那一步。所以,讓你的孩子擁有擁抱變化的能力,將會受益一生。
對於未來的生活,樂觀的話,他們會生活的更幸福,至少基本的需求甚至都可以免費獲取,他們之間爭奪的更多是稀缺資源,比如優秀的配偶、優質的環境。這就要求他具備別人不具備的能力,提供別人無法提供的服務,比如他是個優秀的鋼琴家,很有名氣,其他人要用自己的微薄的薪水來支付你孩子高昂的演奏會門票錢。至於什麼樣的職業在未來會受到青睞,之前在其他的答案中提到過,未來提供同等品質的商品,機器人要比人類強,所以你要麼掌控了機器人資源、要麼具備古董級的人類自身能力,就像你是人類的圍棋高手,就算AI甩你一萬條街,圍棋排行榜也不把AI加進來了,人類社會這個圈子只要還認同肉體人類的表現,就會有價值的體現,就可能賺取更多的收入,收入的不均衡是你享受更優秀的配偶、更優質的環境的機會。
所以,讓你的孩子走向下面三條路,就有可能獲取更好的機會:
1. 進入統治階層,享用特權利益2. 成為商業精英,成為那80%的收入獲得者3. 掌握特長,成為人類傳統觀念的欣賞者如果你覺得這樣他們太累了,沒關係,做一個普通人應該也比你現在要好,那就讓他學會開心,擁有樂觀的心態,在未來擁有豐富的興趣比有用職業技能更加有用,因為本質上社會已經不需要他們去工作,無聊的時光怎麼打發?人工智慧普及的時候,也許未必是那麼美好。大量的人失業,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引起戰亂。人工智慧是否會發展到sky net也是未知。VR色情再發展下去,也許大量人會只願意和機器性愛,出生率直線下降……未來太複雜了,還是過好現在的每一天吧,當然寫代碼這技能我肯定得教會他
這個問題難倒不是看似困難實際簡單嗎?
首先對孩子的教育基礎是愛與引導,之後輔助她/他尋找與發展她/他天賦所在,或者簡單來說是擅長與喜歡的事,產生夢想。
另外,創造性的工作其實很難被人工智慧取代。再比如,其實即使在工業化機械化之後人們不是反爾更迷戀手工製作的物品了嗎?
在這個年代還在對孩子灌輸只以掌握生存技能為目標的教育方式真的好嗎?學點程序,將來爭當碳奸
正在加拿大讀計算機系研究生,人工智慧方面。孩子也和我們在加拿大讀書,8歲。我回答這個問題還算合適。
從媒體報道來看,對人工智慧類似的恐懼也比比皆是:
「據CNN財經網數字媒體未來學家兼Webbmedia集團創始人艾米·韋伯(Amy Webb);美國在線[30]...等紛紛預測一些即將被機器人替換的職業,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也與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學者共同調查指出,10至20年後,日本有49%的職業(235種職業)可能會被機械和人工智慧替換而消失,直接影響約達2500萬人,[31]例如:超市店員、一般事務員、計程車司機、收費站運營商和收銀員、市場營銷人員、客服人員、製造業工人、金融中間人和分析師、新聞記者、電話公司職員、麻醉師、士兵和保安、律師、醫生、軟體開發者和操盤手、股票交易員等等高薪酬的腦力職業將最先受到衝擊「 - 維基
其實人工智慧沒有那麼可怕,人們總是擔心機器人將取代人類。但其實工業自動化和機械化早已開始取代人類完成重複勞動和重體力活。同時,需要大型數據分析統計的工作也可以由配備高速計算能力的計算機來完成。我們可以說這些工作是被機器「搶」去的,但我們真的希望我們的孩子們以後去做這些枯燥重複危險繁瑣的工作么?
我們再來看看人工智慧做不到的事情:
人工智慧可以戰勝圍棋國手,撲克高手,但它不懂如何設計(讓人獲得樂趣和緊張感的)遊戲規則;
人工智慧可以解讀語音,回答問題,但它還不懂得如何從語氣變化中發現語義的變化,不能明白玩笑中的深意;
人工智慧可以高速完成大量數據的統計分析,卻無法根據業務規則制定分析演算法;
人工智慧可以為廣告商生成精妙的三維效果,但卻無法創造出打動人心的廣告;
……
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了。
那麼,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很清楚未來應該怎麼教育孩子了吧。
- 不要限制孩子的創造力,不要妄圖評判孩子們的作品,講到創造力,他們遠遠超過我們;
- 給孩子們無限的愛和鼓勵;
- 多讓孩子接觸世界,有空多帶孩子出去旅遊;
- 不要限制孩子接觸科技產品,改為引導和培養自控;
- 誇讚孩子的時候,要有理有據,而不是單薄的「我娃真聰明」......
- 和孩子一起坐下來討論,自己不懂的趕緊去學;
- 你會發現你的知識量遠遠不夠和他平等交流的時候,一是參考上一條,趕緊去學,二是尋找資源,圖書,視頻,公開課,等等。培養他們自己尋找問題答案的能力。
順便貼上前段時間和我女兒聊的兩個話題:
1. 為了讓女兒懂得我現在在學什麼,也為了讓她懂得她現在想要的機器狗玩具有多弱智,給她看了下面這個視頻《十大基於機器學習的產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cZvhP-IqY4amp;amp;t=208s
10 Machine Learning based Products You MUST See
每一個產品我都仔細講了哪部分是科技的突破,未來的發展方向。你會發現孩子能懂的比你想像的多。唯一的缺點是她想要的機器狗改為cozmo機器人......
2. 前兩天帶女兒去電器商場準備買個Nintendo Switch,結果早被搶光。就順便去機器人玩具櫃檯看看,小傢伙居然一樣樣看下來看了半個多小時,回來路上一路不停地說她設計的機器人是什麼樣子,有哪些功能,為什麼這樣設計,如何防水,如何充電~
給孩子們廣闊的世界吧~
2017.04.04更新一下:
家長們只看到人工智慧給孩子未來帶來的危機和挑戰么?其實建議家長們更關注一下近一二十年來行業結構發生的變化~
你不需要去教育你的孩子,因為你什麼也不懂,你就算懂得什麼事情,那也是在現有體系下帶著各種主觀概念的知識。很明顯舊有的體系快要走到頭了,新範式要出現。你的那一套知識體系很快也要進墳墓了。重要的是理解真實的世界是如何運行的。真實的世界被自然法則操控著,而不是人為的各種觀念和觀點和你們的想法。現在世界上最能夠正確理解自然法則最好的方式就只有科學而已。所以你在一開始就要教會他科學的方法論,知識反而是不重要的。因為現在大量的知識都帶有嚴重的主觀概念。要教你的孩子正確的理解這個世界,而不是告訴你的孩子你認為的世界是怎麼樣的。就這麼簡單
南師大項賢明教授最近在關於「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論壇中的觀點不錯。摘取過來,希望會對你有啟發:
我對人工智慧可能要悲觀一點。在我看來,某種意義上,人工智慧可能是比核技術更需要人類小心的技術。從這個角度,我要談談未來教育具體要做什麼事。
首先我們來想這樣一個問題:我們人類憑什麼成了這個星球的主人? 學教育的同學都知道,我們一再講:我們為什麼會成為萬物之靈呢?
很重要的一個特點:人的生理構造未特化、反應機制未確定,所以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可以接受教育,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他的學習能力要超越其他生命的存在。所以,他能夠適應各種各樣的情況。
比如:遠古智人能從非洲到歐洲去生活,並且擊敗當時已經在那裡生活的尼安德特人,說明他們已經具有很強的學習和適應能力。那我們今天的人就是晚期智人的後代。也就是說,是智能,讓我們成了這個星球的主人。
在我看來,人類的認知可能要發生第四次革命。
第一次認知革命是智人為王(原始社會,智慧和語言的產生);
第二次是容量為王,(進入農業社會後,這個時候掌握更多自然規律是必要的);
第三次是創新為王,(進入工業時代以來,創新帶來的新適應力,對應的是創新教育,這個時代,我們甚至可以生產出自然界沒有的生命);
如果人工智慧到來,我們就需要經歷第四次革命,就是人性為王。
在我看來,人工智慧正在慢慢走向我們的思維核心。
剛開始,人工智慧相當於計算機硬碟,可能部分取代了我們記憶的功能;
第二步,相當於我們電腦的緩存,已經可以參與我們的思維工作;
第三步,就是第二核心,能夠代替人的思維做很多工作了。
最後,能不能對我們人腦殼裡的「CPU」取得控制權?我看我們真的不能太樂觀。
我們別忘了,這個時候機器已經具備了人最重要的能力:它已能夠學習。它具有了我們能夠成為這個星球主人的重要特徵:智能。
我們很樂觀地堅信,人一定能控制人工智慧。沒錯,因為人工智慧是人創造的。可是你別忘了,這裡說的「人」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實實在在存在著的每個個人;二是指整個人類。
在具體個人的層次上,我們還能有這樣的信心嗎?現在已經出現了自動駕駛汽車了,你往裡面一坐,你真的以為你是在開這輛汽車嗎?控制權在你的手裡嗎?
當初我們講教學機器時,大家激動得很,機器要教人學習了。現在機器自己可以學習了,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我們有這樣的體會,現在你每次打一個詞,下次詞的排序都不一樣。因為機器有學習能力了,它能根據你的上下文計算,甚至連接到互聯網的詞庫來計算,估計你下個詞要用什麼,早早給你準備好。這是很了不起的事。
我們可以把簡單的計算,包括部分重要的邏輯推導交給機器,不需要人去做了;甚至部分智慧工作也交給機器。當初深藍戰勝國際象棋高手時,我們不十分吃驚,因為人背棋譜怎能是電腦的對手?阿爾法狗戰勝圍棋高手,卻讓我們大吃一驚。
為什麼?因為圍棋和國際象棋不同,它的背後有所謂的「道」,有哲學的理念。它要從全局出發,不是一步步簡單計算,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這時機器已經具備了我們重要的能力,它具有了智能。當然,控制人工智慧的仍然是人。所以,在未來,我們的教育更多應該放在道德和創新上,「知識中心主義」會慢慢淡出教育的舞台,「全人教育」會真正佔據核心。當然,這是我們的美好願意。
未來的教育一定是一種「人性為王」的教育。在「德、智、體」三大教育任務中,「德」和「體」在教育中的會更重要,記憶的地位會下降,創造力、道德和人格健康的地位會上升。情商會與智商比肩,甚至會高於智商。
大家別忘了,人工智慧是脫離了個體人的智能,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人工智慧的主人。前面有不少專家都把希望寄托在相關規則的制定上,譬如規定必須在所有人工智慧機器中植入對人絕對服從的程序之類。
大家別太相信規則,「殺人償命」幾千年來都是我們公認的規則,但至今仍有人破壞這種規則。我們必須認識到,人工智慧是一種比核技術要更難控制的技術。
人類要在更高的水平上好好地組織起來,保障對人工智慧的有效控制。在未來的教育中,培養人的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將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我們需要共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戰略和方向,否則我們失算一步,很可能整個人類要失算。
今天我們要從記憶的教育走向創新的教育。如果人工智慧讓機器越來越像人的話,我認為,我們的教育卻把人變得越來越像機器。不是像電腦(那是想高了),而是像錄音機。
從小學到大學,年級越高越像錄音機。這也是我最擔心的事,當我們把人都變成機器後,我們還能不能控制人工智慧?
因為你只是低級的錄音機啊,還能控制高級的人工智慧?
我們暢想一下未來,公元2117年,到時已經改為智元2年,在一個地方,有一些人被人工智慧抓起來。被抓起來的人心裡想:當年搞教育的那幫蠢貨,害死寶寶們了!
他們為什麼罵搞教育的,為什麼不罵人工智慧呢?因為他們自己就是人工智慧的工程師。
在我高中以前,以為人上學讀書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知識學技能,畢業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養活自己。然而上高中的時候我們校長一直在跟我們講,你們要學的是學習的能力,學課本知識也是為了提高你們學習的能力,而不只是為了課本上的知識為了考高分。高中的時候我們課程都是自學,然後上課的時候老師針對問題去講一講,然後大家再去討論交流的模式,感覺高中時期自己的自學能力是提高不少大學畢業到現在快兩年時間從事程序員工作,一開始做iOS,後來種種原因自學web前端開始在公司兼顧著做web前端的工作,中間還搞了一下微軟的hololensVR眼鏡開發。這小兩年的時間,世界技術更新飛速,讓我更加感受到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想一輩子從事一個方向,不是不可以,而是風險太大,極容易被社會淘汰,想以不變應萬變就是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撕蔥有句話說的挺對的,人類的任何技能都是可以通過反覆訓練而得到提升的總結一下就是 培養優秀的學習力和執行力
未來純靠感知包括眼耳手甚至記憶力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比如保安,路檢員,翻譯等等。被解放出來的人會更嚮往什麼樣的生活或工作呢? 首先是藝術,無論機器彈鋼琴技藝多麼精湛,終究它是沒有感情的,無法讓觀眾產生共鳴。另外,人類會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與溝通。對孩子的教育,我覺得音樂繪畫等藝術要會欣賞,最好精通一門樂器,人文歷史道德品質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人工智慧暫時無法取代的。
走這一未來兒童教育方向中,現講講我的思考。
首先,要明確人工智慧時代會帶來什麼影響?哪些人容易淘汰掉?哪些人不會?才能夠回答這一代兒童和
人工智慧時代信息處理方式發生變革,原本我們賴以經驗的方法論,將會被大數據的處理模式給替代。
這種替代是無法避免的,就宛如工業革命時代,機器替代大部分手工工業者。社會朝更高效,更便捷的巨大齒輪是無法以人力阻擋。
那麼,人的認知過程不外乎,感知,收集,處理,分析,存儲,應用一系列過程。而這種過程恰恰是機器最為擅長的。
所以,傳統的從事於簡單的,重複性,規律性的活,最容易被淘汰………
但是否意味著社會結構破壞,大量失業?其實,不會的。預測未來一個很好的工具就是回顧歷史…
每一次社會變革,總有一部分反而獲得巨大紅利和翻身機會。
原因在於他們把握了時代脈絡。當然還有運氣。
這個時代的脈絡落實到人上又是什麼體現?(終於說到主題上了。)
我認為做到以下幾點才不會被淘汰。
1.終身學習者,跨界學習者。時代脈絡:舊有知識的淘汰速率越來越快2.創新型人才。
時代脈絡:上文說了機器的信息處理方式與生俱來的優勢,那為什麼創新型工作不會被淘汰?創新的方式有好幾種,但歸根,不過是將弱聯繫,隱藏聯繫的事物以不可思議的非常規的思路連接起來~而基於大數據的處理方式並不能做到這一點。3.情感型領率。
機器說到底,其情商最多也是幾歲小孩的水平。但人類不同,在遠古時代人為什麼能夠戰勝體量與力量都占巨大優勢的猛獸,在於人類的情感紐帶懂得構建共同的認知組,建立社會力量。所以,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即使在人與機器共存的情況下,也能有效組織無協調。這一點參照美國英雄類電影。…………………………………分隔線………………………………
而知道了符合時代特徵了,自然也就知道了這一代孩子或者下一代孩子該怎麼培養了?
興起的編程教育,其本質是在於創新力,邏輯思考能力的培育,而不只是簡單的學會編程那麼簡單~
而你我要想讓孩子有所改變,從自己做起吧~
認同的別忘了點贊!↓↓↓我想說 你想的太遠了
首先你確定你的孩子會走上這條路?
其次就算你有意把孩子往這方面培養而且你的孩子也有興趣,可是目前這個領域還是屬於比較尖端的,說實話,家長是幫不到忙的
編程教育從娃娃抓起,就好比以前大家從小送小孩去學英語一樣。
無論人工智慧如何發展,教育的本質不會變。然而現在的很多教育方式,已經和教育的本質相去甚遠。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回歸教育的本質。
那天看到一家幼兒教育培訓機構的廣告,差點沒吐血:
「 3-6歲MBA培訓課程 」
連話都還說不清楚的小孩子也要學MBA嗎??純粹扯淡啊!
且不說中國的早教市場有多混亂,這反映了一個令人心碎的事實:
家長們很焦慮
焦慮到不擇手段,不分良莠,這才讓一些「懂得把握市場機遇」的商家鑽了空子。
不僅浪費了家長的血汗錢,還可能耽誤了孩子本來很美好的幼年和童年。
那父母們究竟在焦慮什麼?
社會競爭激烈,時代變化太快。
現在孩子的父母都是70後80後,是親身經歷了中國發展最快的幾十年的一代。他們多數受到過良好的教育,頂著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眼睜睜看著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飛速改變著一切。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更好的未來,不輸給其他的孩子,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在朋友和同事面前,因為自己孩子的優秀而揚眉吐氣。
但是在應試教育和市場經濟的雙重驅動下,年輕的新一代父母們真的有些不知所措。
一方面,孩子要提高成績,將來才能考上好大學;然而他們也知道,只是會考試,在將來的職場上恐怕是不夠的,一定要學點別的。
但是各種大大小小的培訓機構將各種花里胡哨的培訓項目包裝得無比炫目,家長們要如何選擇?
對很多人來說,最容易的方法,就是跟風。
最近許多人,包括一些大咖,都在說,互聯網時代已經過去,人工智慧時代即將來臨。
這又搞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們人心惶惶。
我們的孩子,要怎樣迎接人工智慧時代呢?
沒有人知道,除了那些培訓機構:當然是學編程啦!他們使出各種招數宣稱自己的課程能夠培養孩子這方面的技能。
於是,什麼編程貓、編程狗、編程機器人等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聽起來很有道理,說以後不會編程就相當於不會說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編程能力。
但是你仔細看看這些課程就會發現,很多其實就是以編程為外衣的高級玩具:孩子通過拖拽代表各種指令的模塊,來控制某個動畫形象或者實體機器的動作。
可是,這個真的能培養孩子的編程能力嗎?即使培養了,對孩子的發展真的有用嗎?
我不敢貿然評判。但是恐怕很多開發這些課程的人,也不太清楚這些問題的答案。
但這並不影響家長們的熱情。
全國一二線城市,家長帶著小孩子學編程的勢頭越來越猛,一些培訓機構也很給力,設計的課程頗受小孩子的歡迎,因為寓教於樂。
不管這些所謂的編程教育有多大實際用途,能讓小孩子開心,也算是一種成功。
然而這些課程價格不菲,動輒幾千甚至上萬,讓一些工薪階層的年輕父母有些招架不住。
商業活動歸商業活動,其中自有它的邏輯。
但我們回歸到教育的本質,是為了讓孩子做好接受未來人生中各種挑戰的準備,成為一個人格健全,能夠在社會立足,為自己建立一個幸福人生的人。
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商業培訓機構的各種課程,都不能脫離這個根本的目的。
而教育的本質,也不會因為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而改變。
要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我們的注意力就不能完全集中在教具體的知識和技能上。
尤其在現在,學到一些知識,掌握一些技能,有什麼用呢?任何知識只要在網上搜一搜就立馬可以獲得,技能更新迭代的速度甚至比人學習的速度還快。
今天你要求孩子學開車,可能5年後,當孩子真正有能力買車的時候,已經全都是無人駕駛了。
那你還需要糾結孩子是不是18歲之前必須學開車嗎?
但這並不是說,孩子們都不用學知識和技能了,反正學了也會過期或者沒用。學習知識和技能是一種載體,它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學習的過程和平台,讓孩子們逐漸得到他們真正應該學的東西。
說了半天,那孩子們究竟應該學什麼?
很簡單啊,MBA。
「什麼?你剛才不是還在嘲笑那個幼兒MBA課程嗎??」
此MBA非彼MBA也。開頭那個廣告里的MBA,如果我沒搞錯,是指工商管理碩士,這也是大家都熟知的MBA。
而我的「MBA」,代表三個不同的詞:
Mindset
Benevolence
Ability
用中文來解釋一下,就是思維方式,善意仁愛,軟性能力。
在我展開闡釋這個MBA之前,先問你一個問題:
你認為,如果人工智慧真的代替了人類大部分的工作,還要我們這麼多人做什麼?
悲觀主義者可能會說:一大批人就會失業沒飯吃,最後甚至被機器所統治。
樂觀主義者可能會說:人類就可以每周工作2天休息5天,旅遊業和娛樂業會空前發達。
我是個現實主義者,我的判斷是,就像人類歷史上其它大的技術變革一樣,人工智慧的大量應用,會給一些人帶來暫時的痛苦,但是從長遠來看,會大幅度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成為人類的得力助手。
如果諸如分析數據、診斷病人、開車、做報表這些工作都讓機器幹了,我們手上有了大把的時間,要去做什麼?
可以肯定的是,人是不會閑著的,總會給自己找到事兒做,也不會大批失業,因為一些工作沒有了,新的工作又會被創造出。
我們無法準確預測人工智慧在5年、10年、20年後會在哪些具體工作上代替我們,但下面這三方面的事兒,一定還得在很大程度上靠人來做:
1. 創造新的藝術和科技
雖然人工智慧可能會作曲,會創造新的菜譜,甚至會發明新的機器,但是我們的創造不僅僅是為了那個結果,還有對創造這個過程的享受,以及欣賞創造背後的故事。
人的創造是帶有情感和故事的,而人工智慧的創造可能更多的是一個純理性再加點隨機性的過程。
我們一定還需要人去創造。
2. 娛樂和競技
作為一種社群動物,以及有著豐富情感的動物,人類的娛樂多數情況一定是要有其他人來參與的。
你是想看機器跳舞呢,還是人跳呢?你更喜歡看真人演的電影呢,還是機器人演的?
當然,偶爾看一下機器的表演還是挺新鮮有趣的,但是如果大多數娛樂都是和機器進行,人會很快失去興趣。
娛樂是一種充滿情感的活動,而這種情感,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要有同類參與才會發揮出來。
競技也一樣,這既是一種娛樂,也是一種人與人的情感交流,同時,是人類對自身極限的挑戰。
就像人不能和汽車賽跑一樣,人和機器比游泳,比滑雪,比圍棋,也沒有太多意義。
競爭性是人的本性,而這種本性的釋放,正是在人與人的這些競技活動中。
3. 社交、高端服務、團隊管理
人是不能沒有社交的。
即使現在每個人都情願緊盯著手機屏幕拚命移動大拇指也不願抬起頭和鄰座的人打個招呼,手機那頭的,也是個真人。
誰會願意和機器聊天呢?偶爾聊一會兒無妨,但真實的情感交流,還是要和人進行。
這種交流也不能僅限於通過電子設備的遠程交流,還需要近距離的,面對面的交流。
你有沒有發現,幾乎所有的」高端服務「說白了都是由專人在你面前滿足你的需求?
高端培訓是由老師1對1當面教授,高端酒店有專門的侍從24小時聽你調遣;高端醫療有護士全程悉心照料,醫生隨叫隨到。
最高端的服務永遠都是有最專業的人為你當面服務。
用機器人的服務能叫高端服務嗎?
同樣的,只要公司、社團、組織還存在,就要有管理者,而這個管理者的位置永遠都不會被機器代替。
因此,我們要教孩子的,是勝任這些領域的能力,也就是我說的「MBA」。
首先,思維方式
人工智慧是讓機器能夠模擬人的思維,但是完全達到這一點還需要很長的路,尤其是創造性、情感性的思維。
孩子們應該培養的,是一種好奇的,開放的,創新的思維,能夠主動去學習新的事物,適應新的環境和行為方式,並且積極去改進和創造。擁有這樣的思維,才能在將來發揮更大的價值。
其次,善意仁愛
人工智慧無法代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科技越發達,人性的美好一面在社會中就顯得越重要。
我們要培養孩子從小有一種關懷他人、服務他人、幫助他人的意識,與人為善,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和身邊的人。
最後,軟性能力
在知識和技能的地位越來越淡化的今天和未來,人需要五大核心能力:決策力,學習力,分析力,溝通力和想像力。
這些能力的重要性,不會因為技術的進步而降低,反而會增強。
在技術不斷地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充分發揮人所獨有的優勢,不斷進步,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才能走在技術的前面,把握好自己的事業和人生,讓技術為我們服務,而不是被技術所代替。
要培養孩子的「MBA」,則要在孩子生活和學習中的每一個點滴入手。
比如:在學校里引導孩子主動去進行探索性的學習,而不是被動地聽老師講授。
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參加義工活動,給有困難的人帶去一些歡笑和撫慰。
課餘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一些創造性的活動(比如製作工具)。
多給孩子製造和不同的人交流的機會,讓他們試著去了解別人的想法和愛好,尊重每個人的不同。
不論孩子在做什麼,我們都可以將「MBA」的培養融入進去。
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讓孩子學會主動去學習和創造,擁有博大的胸懷和對他人的尊重與關愛,讓孩子擁有把握自己人生的能力,無論技術如何進步,社會如何變化,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
願未來的他們都擁有精彩的人生!
要孩子知道。。。。當社會巨變時。。。權力。。。武力。。。保護自已的能力比什麼終生學習。。創新。。。情商。。。什麼的都重要。。。假設ia能令人類可以不用工作及永生。。。可享受的亦只有權力頂峰的人。。。一般人只能無價值地死去
以往的科技革命是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使得空間被拉平。而下一次科技革命則是把時間拉平。
我覺得《未來簡史》的預測過於保守,顯得為了奇特而奇特。但是裡面的一個緯度值得關注那就是時間。我不認為人工智慧會取代那些提到的崗位,即使人工智慧會做畫了,會寫書了,會看病了。
反而由於人工智慧,使得很多行業不再需要「天才」罷了,而是需要懂得與計算機「溝通」的人。對於整個人類社會是好事!
人工智慧如果成熟了,經驗還重要嗎?通過人工智慧,分析緯度能承載模擬的更多,比老話經驗更可靠。
經歷還重要嗎?VR/AR能足不出戶體驗不同的人生經歷。可能只需要幾天,吃的鹽比吃的飯都多,反而成為了誰玩的「遊戲」多了。
以時間維度維繫的權威關係和門檻將受到挑戰,而並不是所謂的明面上的低級崗位被替代。
所以能對抽象事物賦予價值能力——探索冒險將更有價值。這是人類文明的延伸,反過來也是對人工智慧的又一次加強。
所以要學會與計算機「溝通」,培養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將時間—空間緯度,尤其是時間維度加入思考的變數。
當下多讀書,好好上學,有條件多開闊眼界學習更多的知識,提高學歷,就是對抽象思考,賦予價值觀的培養的最好方式了。唯有教育,如此地落後,卻又需要如此地前瞻。。。
一、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給出了以下幾點: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與先賢對話,如何運用知識,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和思維的樂趣,培養精神品質和審美,獲得有教養的心智,形成個人風格。
他將智力發展的過程分為成浪漫階段、精確階段和綜合運用階段,並在這三個階段循環往複。他認為蒙特梭利教育法的成功就在於承認了浪漫在孩子的智力發展的主導作用。
約翰杜威在《民主與教育》中認為『教育的目的不同的時代都提出過很多目的,在當時都大有用處,我們不會強調不需要強調的事,卻會按照當代的缺點或需求來架構目標的表達。』
我們來看看這個時代的教育的目的:21世紀核心素養是對於這個時代的K12領域的教育的目的最好的解答:
總體而言這和上個世紀懷特海所說的有重合的地方:語言,數學,科技,人文與社會,藝術素養。多了對運動和健康的要求,同時為了面向這個時代增加了:信息素養、環境素養、財商素養。
對於認知:有批判性思維,創造性與問題解決,學會學習與終身學習個人成長:自我認知與自我調控、人生規劃與幸福生活
社會性發展:溝通與合作、領導力、跨文化與國際理解、公民責任與社會參與。
到目前為止對於信息素養、環境素養、財商素養是什麼,我們的教育專家也沒有很好的解釋,甚至對於素養(competency)是什麼,也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才有較為準確的回應:素養是比能力更大的概念,素養是由訓練和實踐獲得的個人的修養;素養包括知識與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過利用和調動心理社會資源(包括技能和態度)、以滿足複雜需要的能力。
我國對學生髮展的核心素養做了一些新的調整,調整為六個板塊:
二、
這份教育目的能帶來什麼?它有哪些未解決的問題呢?
1.實際上,教育的目的往往落後於時代的要求。
那些看起來高大上得不真實的教育的目的,當這一代的孩子們長大的時候都將對此習以為常,甚至會覺得不夠。對於八零九零後的長大的我們來說,那個時代的教育的目的是對於能力的培養、對於問題解決的培養、對於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現代這個時代已是比較普通的內容。
科學技術和高度發達的今天,黑天鵝的不斷出現,我們並不能確切地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新的機遇可能在任何地方出現,使得我們根本不知道接下來教育的重心將往什麼地方走。以上的教育的目的可能還不夠遠,至少沒法滿足下一個時代的頂尖人才的培養需求。
2.還有些目標在給出的時候就不那麼明確,也不知道該怎麼去教給孩子。
就像今天我們回顧十幾年前所強調的創新,怎樣教會孩子創新呢?那時候並不知道該怎麼做,很多實踐可能都是錯的,至少是含混不清的。那對於現在的這份教育的目的呢?這個時代的核心素養比如財商素養我們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呢?是經濟學還是貿易管理呢?可能都不是,對公司的風險投資和財務計算比起這兩個可能都要有效得多。
3.我們從一個更基本的面來看,當前時代人們最需要的工作技能是什麼呢?
丹尼爾.平克在《全新思維》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高概念和高感性的時代正在到來,知識不再是力量;工業時代→信息時代→概念時代;信息時代已過去,現在我們處於概念時代,這個時代對個人能力的要求發生了變化,包括想像力、快樂感和靈活的社交能力——共情、關懷、鼓舞士氣等高感性能力正成為職業素養的關鍵,這些能力不像IQ、學科技能等,它們是沒法量化的。
三、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的比上個世紀要多很多。從上個世紀起教育已經有兩個明顯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一個是學習的時間不夠,其二是許多深刻的理論被簡化下移。
第一個問題學習時間不夠的解決方案似乎是修訂教學大綱,許多國家都在盲目地修訂教學大綱,試圖避開時間不夠的問題,就會出現很多很奇怪的現象:且不說死記硬背,許多知識給出的時候就是被閹割的(而不是被簡化),大量的事實和結論被放置到孩子們的面前的時候,精髓和內在的精神與美卻隨著紛繁複雜而消逝了,人們批評美國的教育是一英里寬,一英寸淺。中國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學有餘力在這個時代是比較奢侈的字眼。
第二個問題深刻的理論被簡化下移導致實踐類知識變多,這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按說是一件好事,微積分在18世紀的時候是社會上特別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才掌握的,現在大部分高中畢業的學生都知道導數的概念,原因是對這個概念的描述在變得越來越清晰和簡潔。像群環域的概念,量子力學的概念也逐漸能下移一樣,計算機系統,自動控制原理,人工智慧在現在的孩子中也有一定的學習。
這樣的好事卻帶來了教育的停滯:知識和技能變得越來越繁複,關於學習的方法越來越多,越來越奏效,實踐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原本浪漫的、理想的教育必然被實踐大量的佔據而淪為實踐,這其中也包括文學的創作和藝術的創作。人類的文明和精神以及直覺的教育就變得更加稀少,教育因此而停滯不前。人的發展由於精神的荒蕪,在整個人類社會,這都將成為重要的問題。人們在教育上變為了工業化的量產。
而我們在前面說過,下一個時代是高概念高共情的時代,這些是不可量化的,自然也不可量產的,工業化的培養方式是難以培養高概念和高共情的。隨著實踐類的知識變多,時間變得更加稀少,當理想下降到實踐的水平,就會造成教育的停滯不前。符合社會要求的人變得更少,人們最終會說是大學和社會脫節了,事實上這個脫節始於幼兒園。
這兩個問題:學習時間不夠,理想的教學被實踐佔據,看起來有著高度的一致性,導致的結果是孩子在紛繁複雜的學習中失去了面向未來的競爭力,失去了個人更好的成長的機會。於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更好的個性化的教育必然出現,這樣的情形必然首先是以浪漫的教育為基礎,而後再將技術精準地融入進去,這就是智能時代教育的基礎。絕對不是某些人聲稱的「精準教學」或者「有效訓練」,而是在科學與知識的教育之中加入真正的浪漫的成分,在浪漫的教育中接觸進知識和學科,將眾多的原則融入情境之中,而情境教學只是這個生態的一小部分。讓工業和農業的培養方法相結合應該是未來教育的重要的發展方向。
四
未來和人工智慧共生,教育因此會有一些地方發生改變。
信息時代更強調知識的運用而不是知識的背誦和記憶。智能時代強調的我認為是探究能力,藉助機器規劃探究方向,指揮布置機器幫助自己完成任務。
現代對智能機器人的運用,智能設備融入生活帶來的影響絕對不是一個裝備那麼簡單,更不是所謂的競爭關係。而是生態系統的關係,說不好到底是我們藉由他們生存,還是他們藉由我們生存。我們探究世界和真實比以往變得容易了很多,進行藝術創作變得比以往厲害了很多。事實上人工智慧也能學會創新,因為創新也是有限的演算法,所以機器發展處創新和遷移能力我覺得是一個正常的事情。對世界真相的認知與探究將迎來黃金的時代。
同樣人們要適應一種新的經濟體,過去的經濟聯繫的是個人或團體,現在的經濟聯繫的是人—機共同體。智能演算法和服務將與水和電一樣成為生活的必須資源。
在這個情況下人們必須比以往更懂得基礎的規律:數學的規律,物理的規律,信息連接的規律,生物進化的規律,競爭者們的規律。人工智慧的意義就在於使得模擬和創造的成本一再降低。人的對機器的理解其實變得非常重要,根本上是對演算法群體的理解把握和對什麼是機器能做的和什麼是機器依舊做不到的理解。
隨著人和機器相處向前發展,那麼教育面臨的更大的問題是人如何和人相處,包括如何和他人相處,如何和自己相處,這是個體發展完整的必經過程。這是古老的問題,人們在各方面都被機器超過時代要尋找到自身的意義所在,更好地與同類包括自己相處。
未完待續。
接下來還有:
對學段的重新思考
對教育方式的思考:合法的邊緣參與
教育與選拔問題
教育系統的問題
教育培訓行業問題
教育的回溯(一)如何與他人相處
教育的回溯(二)如何與自己相處
之前 李開復 說過 不能 被機器人替換的是一切美的 東西 比如 藝術家 畫家 作家 寫個人 甚至是 廚師
推薦閱讀:
※想給孩子培養一個二外,西語法語選哪個比較好?
※如何看待七歲男孩開學幾小時被勸退?
※孩子總咬下嘴唇怎麼辦?
※6,7歲的孩子住校到底合適嗎?
※孩子幼兒園的好朋友說不和她玩了,孩子很傷心,如何開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