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中共和國,帝國,和第一秩序的資金來源與經濟基礎有何不同?
共和國解體能用經濟來解釋嗎,是不是可以參考一下羅馬共和國的歷史。看完星戰7一直就懷疑第一秩序哪裡來的錢來建那麼龐大的機構和戰爭。
舊共和國就是大清朝,早就藥丸了,但是有絕地武士團這幫裱糊匠在修補。
帕爾帕廷就是袁世凱,克隆人部隊就是北洋軍,銀河帝國就是洪憲王朝。一樣是竊國上位非要當皇帝,沒當幾天親信反叛就掛了。
新共和國就是中華民國,一盤散沙。
第一秩序就是袁世凱掛了以後剩下來的北洋軍閥。他們靠自己手裡的軍權接管了中央,對地方實力派具有軍事上的優勢,但無力維持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萊亞領導的抵抗組織就是孫大炮的革命黨,大家都承認你是革命元勛,但都不鳥你。只能到處流亡,隔三差五發起個二次革命啥的刷存在感。
按照第八集結尾的狀態,現在是直奉戰爭剛打完,孫大炮也沒幾天了。下一部蔣光頭和他的黃埔系應該就要出場了……
銀河共和國蛻變為銀河帝國主要是從政治上,影射了羅馬共和國變為帝國,但區別挺大的帕爾帕廷將共和國變為帝國的主要依據是:絕地和分離勢力同流合污(戰爭中確實有這樣的絕地,但是是極少數),絕地是克隆人戰爭真正的發起者(帕爾帕廷把責任推卸給了絕地),以及絕地企圖暗殺共和國合法的政治領袖(他本人)第一秩序的主要資金來自帝國殘餘,第一秩序是準備了30年才對新共和國不宣而戰的,而且第一秩序是偷襲,並沒有大軍壓境,而且第一秩序控制了很多星球,還瘋狂剝削非人類
共和國時期,以邦聯制度為核心的政體總體上奉行一個自由的經濟市場。自由經濟市場和共和國信用點為基礎的貨幣體系,形成了類似資本主義高速發展階段的情景,此時社會環境相較平穩,通過解散軍隊以及精簡機構,共和國使用低稅收和高速發展的經濟規模作為其行政的經濟基礎。
到了共和國末期,還是參考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自由放任市場的弊端逐步顯現,大的資本和貿易寡頭出現,尤其在製造業,工礦業,銀行業,通信,星際貿易行業。這些行業寡頭逐步成為共和國的主要稅收來源。這些行業在共和國議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舉足輕重。共和國的自由貿易環境逐步被破壞,法定貨幣效力在境內不斷衰弱,流通範圍縮小,銀行業聯盟不作為,更加導致共和國財政緊張,也加劇了共和國對寡頭的依賴。同時,星際產業寡頭在一些星系不斷發展壯大,一些星系在其經濟優勢下貿易保護也愈發嚴重,從而產生了對共和國較大的離心力,共和國分裂也不可避免。
克隆人戰爭時期,獨立勢力和共和國均向各大寡頭舉債,此時在經濟上,虛弱無力的議會內外交困,完全成為資本附庸。這樣的環境在帝國皇帝,希夫帕爾庭皇帝的領導下得以改觀。皇帝意識到這些跨星際的資本力量會對政局穩定造成巨大影響,包括皇帝本人,在其議員時期就得到礦業和貿易界大力支持。對內,皇帝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肅清帝國議會內的資本勢力,將部分產業收歸國有,例如通信和礦業,為今後帝國主義工程建設提供有力的物質基礎。對外,以達斯維達為代表的軍事組織,肅清了長期盤踞在重要航道的海盜,使用軍事力量穩定了經濟秩序,國民經濟逐步走向正軌。強有力的建設需要大量投入,類似於斯大林模式的建設方法的成果突出,問題巨大。一切支援軍工的經濟模式需要高昂稅收補給,帝國工農階級受到極大壓迫,早期面對不穩定因素帝國軍隊還可以從容面對。但隨著叛軍不斷崛起和軍事活動失利,帝國的經濟模式開始崩潰。大量的工礦業,製造業主,就像奧迦納家族,科雷利亞,一些原有的分離勢力,不斷傾向於新的叛軍集團,期間為叛軍提供大量幫助。舊共和國轉變為帝國跟經濟完全沒有關係…從曼達洛人入侵科洛桑一直到19BBY這差不多一千年的時間裡是共和國的黃金時期,共和國的發展可以說是突飛猛進(還記得魅影危機里那個巨大的議會建築么,到第二部克隆人進攻里已經被建築群淹沒了)。
至於First Order哪來的錢,銀河裡挺多土財主的,例如造克隆人大軍的錢其實是杜庫伯爵全包的,可想而知他多富…銀河裡肯定也有不少跟他一樣有錢還看不慣新共和國的人存在。另外First Order不用像帝國一樣給士兵發工資,因為他們都是從小被綁架來的、被洗腦的人,所以還能省下一大筆錢
推薦閱讀:
※當下怎麼利用「信息不對稱」來賺錢,有哪些不起眼的行業可以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
※印度沒有進行深入的改革,為什麼最近二三十年的發展在世界上仍然算不錯的(不考慮搶眼的中國)?
※在股票市場里,什麼是價值投資?
※如果沒有馬雲,中國現在是什麼狀況?
※紐西蘭究竟發達到什麼程度? ?
TAG:政治 | 經濟 | 星球大戰StarWars | 經濟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