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扒杯第一杯19元,第二杯只需1塊,這樣的定價策略有什麼好處呢?

我想過幾種可能,

1.因為這樣定價策略會拒絕掉只想買一杯的用戶,所以可能這個商品主打銷售給情侶,或者一起出來逛街的好閨蜜?

2.通常情況下,出來逛街的買東西吃不大可能是一個人買這種街邊零食,更可能是多人結伴出行,那麼這種定價策論便會誘導用戶購買第二杯,進而增大利潤。

我的困惑在於,相比麥當勞的可樂第二杯半價這種營銷策略,還是不太一樣的,因為可樂這種東西本來成本就低,用戶願意為第二杯花費的最高價格也低,所以實際上,即便第二杯半價也是有得賺的。

另外,相比起20元兩件,或者買一送一這樣的策略又有什麼不同呢?因為很多情況下,比如十元三件,你用3.5去買一件老闆還是願意的,這種情況下並不會太拒絕只想買一件的用戶。

另,該店還有另外一個牛扒杯,第一件25元,第二件8元。


感覺未必如「第二杯半價」高明。

第二杯一元,如果買兩杯,那麼平均一杯只要10元,當然儘管這樣肯定還是有的賺的。

如果一個人只準備喝(吃)一杯,要支付19元,如果沒有「第二杯一元」的信息,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可能顧客會以為成本12元,店家一杯賺7元,這個利潤率還算合理。

如果顧客知道了兩杯只要19+1,那麼他會瞬間反應過來:一杯的成本遠沒有12元,可能只有6元,我買一杯商家賺我13元,毛利潤率超過200%,我買我就是傻逼!這不僅是賺你的錢了,還侮辱你的智商。

有這樣的心理,店家不一定可以獲得銷售額的增長。

這樣的策略當然可以用經濟學中的「價格歧視」來解釋,但未必就能說明任何「價格歧視」策略都可以獲得更大的收益。

餐飲中「價格歧視」可以獲得更大收益的原因是:提供第二份的邊際成本很低,價格低一點也能賺。但是,這是以不影響第一份的銷量為前提的。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如果上面的沒琢磨明白,可以接著看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我再列舉2種情況,大家仔細想想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

1、買一送一

2、設置最低消費金額

買一送一分析:

如果雞扒杯一杯19元,買一送一,大家會怎麼想?買一送一相當於第一杯19元,第二杯0元。根據日常經驗來看,一般人此時會認為撿了大便宜(此時人們的心理與我之前的分析結論截然相反),為什麼?

這是因為它們之間有區別,一般買一送一通常是在如下兩種情況下發生的:

(1)開業大酬賓或者購物節讓利促銷。

(2)老闆黃鶴帶著小姨子跑了,沒有辦法只有大甩賣。

在這兩種情況下,一般可以貼著成本賣,或者稍微虧本賣(重要的是,顧客也會這麼認為!),只為賺吆喝或者儘快清倉回本。因此這時的買一送一,通常顧客會認為撿了便宜。

但是,買一送一通常只是一種短期策略,如果作為一種長期策略,那就變味了,人們會認為打對摺以後的價格才是其真實價格,就算買一送一也不會認為佔了便宜。試問: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賣場,一年365天天天喊「由於租賃到期,跳樓大甩賣」,請問你會怎麼想?

事實上,長期的買一送一(或者第二份價格極低)並不能真的提高銷售額。做個假設,假設「二星手機」一部5000元,它現在規定,二星手機一部9000元,但是再加100元,就可以得到2部,請問這樣可以提高二星手機的銷售量嗎?

一般來說,大部分廠商其實是這樣做的:購買一部手機5000元,如果再加20元,就可以獲得一個價格為30元的手機套。

也就是:花大價錢買了大件之後,顧客再加小錢的話,就送一個超值的小件。

設置最低消費分析:

一般自助燒烤餐廳基本都會設置最低消費(或者收取固定費用),例如至少100元一位。如果那天你肚子不舒服,你只在餐廳里吃了顆滷蛋,但你也必須支付100元,你會認為這一顆滷蛋值100元嗎?

改天,你胃口很好,你吃下一顆滷蛋以後,心想一顆滷蛋100塊,我已經吃回本,於是你又吃了8顆,你心想,我吃了9顆滷蛋,相當於吃了900塊的大餐,賺翻了。如果你真這麼想,說明你腦子有問題。

餐廳之所以設置100元一位,是根據食客的平均食量來設置的一個金額(如果你9顆滷蛋可以吃飽,那麼其實一顆滷蛋價值在11元左右)。如果你是一個食量普通的食客,你在裡面飽餐了一頓,你並不會覺得佔了便宜。

根據上面的分析,雞扒杯第一杯19元,第二杯1元,如果你購買2杯,你未必會產生「我花了20元卻享受了38元,佔了大便宜」的感受。

相反,如果這是一個長期策略,只購買一杯的顧客會覺得自己被坑慘了,並認為10元才是它的真實價格。


麥當勞在美國就是這麼賣的,然而美國市場上並沒有任何一個人只會買一份,這是國情的區別(逃


用19元/杯的單價來當鉚,然後誘導消費者買兩杯。

另外我覺得這還說明這東西的marginal cost其實小於1元,而非10元。


其實是用超便宜的第二杯來做釣餌吊你去買第一杯。

你逛街累了,想吃東西。一看一杯賣19元,嗯,貴了,沒什麼購買慾。抬頭又看見第二杯才一塊,一想,太便宜了,買。為了占第二杯的便宜,你得花比較貴的價錢買第一杯,這樣老闆就賺了。

20賣兩杯都不虧,你可以想下他一杯19的定價有多浮?

貪小便宜吃大虧。


這個原理使用了參照點原理。

人在判斷一個東西的價格的時候使用了參照點。

因此,他並不能真的知道雞扒杯到底值多少錢,利用這種方法,讓人覺得買兩杯是個很划算很賺的行為。即,兩杯花費了20塊,買了38塊的產品。

但事實上,這雞扒杯其實只價值10元。


我認為解釋這個問題需要簡單分析一下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這個現象用常規經濟學來解釋,不太切題,因為我們很難解釋第二份雞扒定價為1元的緣由,故我認為在這裡應該用行為經濟學來解釋。

我們普通人看待這個營銷行為的時候,常常將我們的消費者想像成理性消費的主體,也就是說,一切的行為都經過深思熟慮的,符合自身的最大化。

但是很顯然,我們消費者做出買19元一份的商品再加1元便可再得一份的消費行為,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也就是我們說的,非理性消費行為。

這樣相當於,20元兩份的產品,在運用上述的營銷模式後,可以讓原本連10元一份雞扒都不願意買的消費者對其產生了購買兩份的慾望。因為非理性的思考讓他們誤以為自己佔到了便宜,從而購買了或許自己甚至一份都不需要的雞扒。

所以說,這裡的一元商品,只是一個催化劑,他是催化消費者的非理性思考,讓消費者更好地進入商家設下的陷阱,所以我們不應用價值價格的思維方式去思考這個現象。

為什麼不選擇買一送一這樣的營銷方式呢?

因為買一送一的行為,更容易讓消費者去思考單件商品的價格,從而可能產生不了這樣的非理性消費衝動。

我們常說,免費的商品是最具有魔力的,別少看1元之差的區別,這可更大程度的激發消費者的非理性消費衝動。

或許我們商家可以選擇買19元的雞扒,再送一個標價也是19元前後的飲品。這樣可以更好地運用免費帶來的效果。

再或者,購買19元的雞扒,再進行微信公眾號的訂閱朋友圈轉發,可得一份免費的雞扒。

這些方式都可以,反正只要最大程度的激發消費者的非理性購買行為,就算是該種營銷模式的成功。

純手機打字。

不喜勿噴。


這是一種現象叫 Asymmetric Dominance

也就是說,如果給你 x,y 兩個選項,那你不知道該選什麼;但是如果有 x,y,z 三個選項,其中 z 選項顯然比 y 選項差,那麼大家都會選擇 y 選項。Payne Puto (1982) 做過一個相關的實驗[1]。

在題主問的這個現象中,如果只給你兩個選項(買,不買),那麼選兩個選項的人可能差不多。但是如果有三個選項(買兩個,買一個,不買),這時候(買兩個)是顯著優於(買一個)的,因此更多人就會傾向於(買兩個)這個選項。 @vczh 說的麥當勞和 @Miller Zhang 說的《經濟學人》都是運用了這個原理。

這是 context effect 的一種,即在不同的情況下人們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1] Huber, J., J. Payne C. Puto (1982), 「Adding Asymmetrically
Dominated Alternatives: Violations of Regularity and the Similarity
Hypothesi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9, 90-98.


單份配合雙份演出,其實就是10塊錢一份的雞排

但你看來就好像我花了20塊買了兩份價值19塊的雞排

從心理上覺得自己賺到了

而且你一定要買一份的話他也不虧

主要是讓你心甘情願開開心心買他想賣的

***************************補充一下***********************

剛剛去找了一下,具體的其實可以看《可樂牛奶經濟學》裡面《折扣中的經濟學》那一章

其實銷售,營銷活動中有很多很多套路

我自己看過的書裡面除了這個外,還有《影響力》也能幫助你日常生活中反套路。

希望對你們有用~

************************************************再補充*********************************

脈動是四塊錢一瓶嗎?…………

那估計是我記錯了…………

既然脈動是四塊錢一瓶那我原來的例子就跟牽強

所以直接刪掉了

以上。


雞……什麼杯?


要關門的節奏啊,第一杯這麼多雞塊第二杯只有一塊

看了描述才發現是價錢……忽略我吧


大概說明雞排的真實標價不是20元。定價二十,常年打折的感覺。這是麥當勞一貫套路。雖然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悲傷那麼大雞排,但是以此雞排為例,在網上搜索相關優惠券,找到二月嘗鮮價10元,之後有雞排加新地15元,雞排加泡泡球奶茶15元,雞排加菠蘿派加可樂19.5元等等,大多連續好幾個月出現,相當於常年有效。那麼雞排加雞排21元其實也就是一種組合而已。不想吃兩塊雞排的單身狗可以選擇雞排配個別的的套組就好啦。麥當勞只是不想你只買一個雞排罷了。


單身狗勿入此門


看了回答呵呵呵。。。。。

*真心覺得太牽強。當大家都是傻子麼,原本10元一杯突然提高價格到19元一杯的雞扒杯,大家會沒有察覺?別說第二杯一元,就是第二杯免費,也不會有太大吸引力!因為幾乎沒有便宜可以撈!

*營銷策略硬生生掰彎成套路?根本沒有理由。如果商家真的是這個出發點而且這樣做了,我只能說這個商家的策劃負責人是草包。

*近些年大家應該有注意到,很多商品價格基本都會以類似9.9/19/99/199/這樣的價格出現,原因之一是 :如果你多出一毛或者一塊錢的價格提升,只代表你獲取的利潤多漲出了一毛/一塊。但是多出來的這點由於達到工商/物價/市場管理局等標價的界定,就會多出一部分稅!而對於多標出的價格想對比來說,無疑是不合算的!(這是常見的合理避稅手段,不算偷漏稅)

*當一個商家推出一款類似買一送一/第二杯一元/第二杯半價的時候,各位注意了,並不是這款商品本身被提高價格!第二杯再對等折價!其根本目的是 :一方面為了吸引客戶潮,另一方面是可以為自己的店打免費廣告!最終的目的是帶動店內其它商品的出售量提高!(只要不是無良商家的)基本不會再單獨提高商品價格。因為那樣做根本就是找死。

*一般情況是銷售額達不到理想狀態徵兆前期,商家就會嘗試以這種方式推出特價,打折商品。甚至免費商品。

*至於提高哪一款產品是經過計算後決定的。保證總體利潤是上浮的,這是他們對部分商品降價打折的根本目的!尤其是像雞扒杯這種不需要明確質量保證期的,多半方便打折。

*還有一種情況是商家在某商品供貨渠道上有所獲利(如原材進貨價格降低時),這時最容易做出打折商品推廣。總之一句話,是為了總體銷售額的提高,(也就是犧牲一兩個,成全一大家)。

*最後建議:如果打折商家口碑不錯就放心購買,如果不太清楚,就要注意是否有個別其他商品比原來貴了?那是商家做出的一種價格差對比(錨定)效應。

*但是一般不太會兩者同時出現,所以不用擔心,基本並沒有什麼所謂的第一杯提價,第二杯大幅降價的現象。因為如果真的那麼做,這個商家也太無腦了。

*最後講個有趣的東西,談到所謂錨定(例如女裝店某較明顯區域,總會有一兩款價格特高,一看就不劃算,那都是故意設定的),就想起那些平時自己不懂行,偏偏虛榮心爆棚愛攀高比富貴的人,那種進店就挑最貴的行為,還以為自己多牛多拽多有面子,其實是有多無腦哈哈。

(路過手打,以上屬市場營銷學調研分析範疇)


well,應該幫助你做出正確的選擇。Economists 的雜誌有120一年電子版和120電子加實體。明顯會選後者,而且消費者還覺得選的很愉快。用一種明顯不合理的組合來襯托出他想讓你買的組合,然後你就愉快的去買了。


從專業角度出發。由於第二杯的價格為1元。從常識就可以判斷出第二杯的收益為負。所以這個是一個非理性行為,無法用經濟學解釋。

以下是個人理解:如果從營銷的角度講,促銷無非有兩個目的,收入或者銷量。既然促銷無法增加收入那必然是為了增加銷量。至於為什麼是19+1而不是10*2。不是搞營銷或者心理學出生,沒見過類似的文獻或者理論證明19+1比10*2更加促進銷量。所以暫時可以認定為僅僅是一個營銷手段,利用差異化的營銷手段吸引更多注意力。


愚蠢的定價策略。

等於直接告訴顧客,你買一杯就是傻逼。


大約是鼓勵大家告別單身踴躍談戀愛的舉措。


對我來說這個策略的影響是:

太好了,終於有理由可以一次吃兩份了。


就是忽悠傻逼一次買兩杯本來就只值不到10塊錢一杯的雞扒杯


會不會就是簡單的利用人們的好奇心,首先吃的東西,貴的對應著好吃,19元的高價,激發了人們對美食的慾望,但是只是慾望,還達不到決定購買的心理渴望,然後引用上面一個朋友說,出行逛街多是結伴,哪怕不結伴,自己也會有朋友,而這時第二杯1元,就成了導致炸彈爆炸的火花,就順利的激發了人們的購買決定,分兩步先用心理暗示的方式,用高價來暗示東西好吃,從而激發人們對美食的慾望,慾望產生了,再用第二杯低價的優惠,來促成這一單生意。


推薦閱讀:

餐廳禁止外帶食物和酒水有何法律依據?
Giffen good 和 Veblen good是否違反需求定律?
有的店書論斤賣那麼他怎麼賺錢,利潤在哪?
為什麼國債只有4%到6%,增值稅卻有17%,個稅卻有20%?
意見領袖是如何影響普通人的消費行為的?

TAG:經濟學 | 產品定價 | 利潤 | 商品 | 營銷策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