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銀行紛紛推出很優惠的個人信用貸是啥原因?
銀行 信用貸。
恕我直言,很大比重是變相的「首付貸」。從商業銀行風險角度考慮,普通按揭貸款將房地產長期跌價風險積聚在了銀行資產端,而民間市場首付貸因為更短的期限、更高的利率,必然為借款人優先償還——這相當於銀行承擔了幾乎全部風險,卻只獲得了一筆業務中高風險部分的低收益。既然如此,何不將低風險高收益一併收入囊中呢?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一是經濟增速放緩,製造業和民間投資低迷,銀行資產質量下滑壓力巨大,個人零售業務理論上有很好的風險分散效果,所以為銀行所青睞(當然現實中逆向選擇問題非常嚴重);而從KPI角度,傳統公司業務粗放式增長的指標如今危機重重,所以各家金融機構高管也都不約而同的將報告期新的業績亮點放到了過往看不上的個人消費金融領域;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民營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讓普惠金融領域充滿了變革與競爭,傳統商業銀行力推消費信用貸款,是對固有市場市場的捍衛,也是對挑戰者的回應。
以上。
我從產品經理的角度上說說為什麼近期(有的銀行已經強推兩年了好吧,有的銀行剛跟上來)。或者說經濟寒冬期的時候推信用貸款。
首先,當前國內經濟是否進入寒冬期,個人無法判斷。這裡只假設國內經濟進入寒冬期,那在經濟的寒冬期,什麼樣零售貸款產品是安全的?房貸?強抵押?並不見得,經濟寒冬期,強抵押可能一夜之間變成弱抵押甚至沒抵押,或者失去其原有的流動性。一線城市價格猛漲,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危機化解的現階段任務仍然在去庫存,雖然銷售數據有回暖,當前只是感覺房地產回暖而已,只是銷售數據回暖,價格沒見漲,房貸風險不見得就很低,房貸出現違約的概率也沒減少。或許可能有人說,即使房貸不良,這兩年放的款可能還沒辦正式抵押,沒辦正式抵押的業務,可以直接讓開發商履行回購擔保責任,履行回購擔保責任,要基於3個前提,1.房價上漲的前提,開發行回購賣出可盈利,如果只盈利一點,開發商不嫌麻煩? 2.開發商保證金充足的前提,現在開發商資金壓力那麼大,跟銀行合作按揭貸款已經不願意交保證金,更有大開發商根本不同意跟銀行合作按揭時開限制性賬戶或不同意開賬戶,如何來保證金?3.開發商願意在正式抵押辦妥前承擔階段性擔保責任的前提(現在開發商只願意承擔階段性擔保至預抵押辦妥),但是去年走訪幾個開發商中有的就不同意,為什麼以前對這個沒意見,現在就有了,肯定是這兩年吃過虧了? 因此這也是為什麼各家銀行一直強調儘快處理超期未辦抵押的事情。並不是沒辦正式抵押,開發商就會承擔階段性擔保,就算扣保證金,開發商保證金賬戶就充足嗎?保證金不足可以起訴開發商,就算起訴開發商,開發商一個項目一個公司,起訴的時候這個公司還在經營嗎?如果經濟真在下行周期,部分借款人就會面臨失業,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出現降,因此,即使是我們認為的最安全的房貸,也面臨多方面資產質量的壓力。
其次,如果房貸都不算安全的個貸產品,那我們還有什麼產品可以選擇,這時已經不是選擇產品,不是選擇擔保方式,而是對借款人的選擇,不管何時何地,優質客戶一直是各個銀行營銷重點,那麼優質借款人也必然是個貸業務重點選擇的目標客戶。什麼樣的客戶是優質借款人?信用貸款中規定定的借款人准入標準規定的就是我們行要選的優質借款人!為什麼信用貸款規定的借款人是優質借款人,讓我們看看借款人標準是什麼,我從一家貸款中介網站上找到借款人標準:公務員.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公立學校教師.公立醫院醫生,壟斷性的國企,銀行保險人員,。那這部分人員有什麼共同特徵?工作穩定、收入穩定、有一定社會地位,違約成本高,不會輕易跑路。
再者,我們為什麼要做信用貸款客戶,其實一開始推動信用貸款的時候我是希望批量推動,而不同意做單個客戶的。為什麼?1.營銷成本高,一筆最高三十萬,一個客戶營銷三四天。賺錢嗎?不賺!有規模嗎?沒有!2.單個客戶,很難有效監督,一個單位的幾個客戶,在貸前貸後都可以多維度考察。 後來我卻同意對單個客戶也可以做信用貸款了,但是後來我也同意可以做單個客戶。為什麼?因為,這些客戶將成為銀行和年輕客戶經理個人的重要渠道資源和客戶資源!為什麼要在不確定經濟是否見底時候導入這些客戶,因為等到經濟上行周期,同業的政策會比我們寬鬆很多,客戶那時候就不會跟我們玩了!因此,抓住時機,盡量多導入信用貸款的客戶,為今後我行和個人發展做好基礎,等到經濟開始上行,我們才會有資源去快速、健康、有尊嚴的發展業務! 可能很多有說信用貸款批量獲客不可能,簡單的說下信用貸款批量獲客的思路,其實批量客戶是打了政策的擦邊球,主要針對的是上市公司的中高層及骨幹員工,這批人不定期的就會產生批量的用款需求。以及一些大型學校企業搬遷,在搬遷地可能會有配套住房,舉家搬遷會產生批量的用款需求。
最後,信用貸款已經不是討論做不做了(你不做別人做,銀行不做消費金融公司和互聯網金融企業做),而是怎麼做,怎樣才能批量的導入優質客戶,怎樣才能更好的控制風險,怎樣才能穩健的提升規模!信用貸款,已經成為銀行現階段搶佔客戶的最有力最有效最有尊嚴的武器之一!為什麼,孩子學習有困難?給老師群體信用貸款!看病不方便?給醫生群體信用貸款!機場候機不方便?給機場人員群體信用貸款!煙草人員想聯繫?營銷信用貸款!政府人員溝通不順暢!給他信用貸款!大企業拿不下來!給他高管信用貸款!有一天你會發現,有一個客戶的孩子學習有點問題,找你幫忙,你很快解決了,過節想買好煙,你幫著解決了,趕飛機,幫著走了貴賓通道,去醫院,你幫著聯繫了最好的醫生!你發現,客戶有事都來主動找你了!這都是信用貸款積累的資源!行長再也不用擔心你的營銷能力了!
挺好!
其實不算是最近的了,最多也只能說說最近兩三年,各大銀行,除了抵押貸款外,都從以前側重經營性貸款轉為優質客群個人消費性貸款。最近兩年實體經濟在走下坡,風險把握難度大。而優質工薪族卻相對風險較低。所以基本轉型這種低費率個人消費性貸款。
其實這和首付貸關鍵性不是主要的。只是從15年下半年開始,購房政策的利好,加上央行多次降准降息,促使首付貸的火熱。
就算房市一般。同樣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一樣盛行,因為銀行除了大型企業抵押性貸款外,主要客群已經瞄準優質單位的社會精英客群。加上隨著小額貸款市場的火熱,銀行也同樣不會放過這一片賺錢的市場的1、資產荒,新常態下各種投資下降,信貸資金沒有出路;2、個人消費貸、車貸及房貸,從大數統計來看,其實是質量很好的資產;3、至於拿到了貸款怎麼用,沒有受託支付的情況下,這個不好說的太細。因為只要有利差,肯定就有套利的人。15年炒股、16年買房,明年兩個市場都啞火,也會有人用這個錢去買信託、做小生意。
這特么才是次貸的根源,小心小心在再小心。什麼CDS,CDO,工具都是次要的。
要搞清楚的問題是,所有金融危機最開始都是出在操作流程上的(操作風險),尤其是這種看似多發貸的行為。
會被被槓桿放大的是最開始的缺口,這玩意就是那個缺口這年頭,國企耍流氓,私企胡亂干,老百姓還算相對靠譜,即使有不良分子,單筆金額也比對公少。
以我個人為例:
我房貸還完了,於是經常有銀行打電話來:您是我行的優質客戶,需要貸款的話可以聯繫我,本行。。。。。。
我在貸款公司上班,我一個客戶已經萬事俱備,只差簽約了,這時銀行一個電話打過來:15萬,立馬拿到,利息6厘。客戶拎包就走。沒辦法,相比而言,我們公司的利息是銀行的兩倍。。。雖然我因此損失了一個客戶,但是我依然覺得這是一種進步。銀行降低了門檻,更加親民了。這就叫做經濟規律的客觀性。
那些做產品的,念了這麼多年書,難道他們不知道這個風險有多少嗎?
可是只要資本是流入的,那所有的債務基本都是剛兌的,還不起的去借新還舊就是了,風險很小,有錢不賺才是傻逼。
以前為什麼不弄?以前完全抵押的都還沒吃完,誰看得上?現在的抵押物,你按50%貼,心裡都發虛。
所以不要笑美國投行借錢給屌絲,也不要笑歐盟借錢給歐豬,等真出事時,老子已經上岸曬太陽了。真優惠還是假優惠不好說,不過這幾年銀行越來越重視個人貸款確實是真的。因為經濟下行,企業貸款風險加大,所以對於企業貸款變謹慎了,但銀行總要賺錢啊,那就只能把錢投去其他領域了(投行或者個人貸款)。
也因為以前銀行對個人貸款不夠重視,即使現在也依然是以房貸和車貸為主,許多有借貸需求的個人就去了民間借貸,消費金融公司,或者p2p。銀行現在意識到個人貸款也是個不錯的業務了,所以對於個人貸款重視起來了。
綜上,一個是「分散投資」,一個是「開闢新的業務增長點」理財產品不夠發????
尷尬,我耳根子軟。信用卡中心打電話過來我就同意了。。。
優質資產慌經濟形勢不好,個人貸款業務具備分散特徵,收益較高。不過目前已經是紅海了,也不知道能火幾年
銀行終於也開始掙快錢了。也終於開始掙屌絲的錢了。
我也想知道
要不你以為最近房子怎麼賣得那麼快
客群准入限制好,只做優質客戶的話,風險還是不大的
榨乾傳統個人信貸市場的最後一點油水
推薦閱讀:
※求科普關於FRM考試的一切,如何報名?(報名需要護照?)參考書目?考試時間?題型?
※作為銀行客服,在中國 Apple Pay 開放的首日都遇到哪些來自客戶的有趣問題?
※中國航天紀念鈔和中國航天紀念幣有升值空間么?
※即將突如其來的金錢和道德之間,內心有點混亂,求指教?
※為什麼銀行抵押貸款需要審批那麼久?都有哪些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