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品牌現在是更喜歡入駐購物中心還是百貨?
謝 @DHLLL 邀請
我不是渠道出身,只能從我這幾年的行業經驗里總結幾句,歡迎各位指正;如樓上 @賈蒙 所說,題主的題目問的太大了,這種問題很難回答;一、shopping mall是行業趨勢,但是老百貨在二線以下城市依然是霸主地位優勢:
畢竟有更好的消費體驗、吃和玩兒能夠帶來更多客流(線上消費無法替代)、休閑時間可以用來免費kill time的地方;......從日常來看,也確實伴隨著大悅城、恆隆這樣的shopping mall崛起和老百貨(新世界、百盛)等的式微;
但是,這個趨勢是從超大一線城市開始的,在很多二線到四線城市,還是老百貨的霸主地位在那裡擺著。他的優勢有:0、佔據傳統的最好的商圈位置;1、長時間的形成口碑;2、相對來說不夠成熟的消費者群體(貪便宜啊、迷信實體店的售後啊、不會網購啊、對消費體驗沒有很高的要求啊)
3、購物卡;4、長時間累積的會員卡;5、小城市的資源壟斷,對於其他新開商場的排他性;舉個例子,比如這個老百貨是某城市的老大,掌握著你手頭最大的兩個百萬店,這時候新進來一個shopping mall要開業,你想進,但是老百貨的人可能就會要求新開店的貨品啊、折扣啊,甚至不讓你進;6、比如一些城市,幾個不同的商場,其實都是一個公司運作的,比如大商集團,那你新開一個商場,是很難運作下去的;......二、開店的根本是為了賺錢、是為了擴大規模增長,是為了完成公司給定的開店目標;
其實對於shopping mall還是老百貨還是街鋪不是那麼看重,抓到耗子就是好貓;說實話,現在成熟的城市裡,一些好的商場、步行街,基本上都不一定有「坑」(鋪位)讓你進的,市場都不是傻子,留下的一些坑,都是不好賺錢的地兒,基本上就真的是坑,要不就是位置有問題、要不就是形狀太差......當然,相對來說,一些大牌的運動品牌或者大牌的經銷商(百麗、YY)能夠和商場有更強的談判能力,但是也肯定達不到「看上哪要哪,讓原商家滾」的地步;
說到底,店鋪的選位是以下因素的一個balance,不是說傾向某一個因素而選的:
1、商圈;2、附近固定消費群體;3、周邊品牌;4、樓層;5、具體位置(如離電梯多遠,是不是商場主動線);6、店面形狀(是不是四方四正、消防通道多不多);7、競品銷售額、競品同比;8、預計銷售、預計編製、預計租金、預計PL表;9、今年開店指標還有多少沒有完成,影響多少commission,Σ( ° △ °|||)︴
待補充啊,先去看會兒總決賽啊第一部分先來吐個槽
這個問題太大。
運動品牌應該有成百上千個:
- 從功能上大致可分為專業運動、時尚運動、戶外運動,再細分又可以划出來跑步、籃球、足球、登山、街頭休閑等等;
- 從級數來看,又有國際一線、國際二線、國內一線、國內二三四線等等,每個品牌都有不同的追求;
- 就算是同一個品牌,還會有正價店、折扣店、旗艦店等等不同的劃分。
題主想知道的運動品牌是什麼樣的?
購物中心及百貨的分類更為繁瑣:
- 從區域來看,從北上廣深市中心,到小縣城城鄉結合部;
- 從體量來看,有1萬方棋盤布局1米通道小百貨,也有幾十萬方旗艦式巨無霸購物中心;
- 從開發商來看,有太古這樣的每出必屬精品,也有亂造一氣的傻逼;
- 還有檔次、風格、客群年齡、客群等等各種各樣的區別。
題主想知道的百貨或購物中心又是什麼樣的?
更何況,現在百貨與購物中心之間的界限正越來越模糊,很多原來用於界定百貨與購物中心區別的指標已經失效:
- 如果說百貨是聯營為主,靠流水抽成,購物中心是租賃為主,拿固定租金,但現在百貨里的租賃品牌越來越多,很多購物中心在加大聯營佔比,特別像有著一顆百貨的心的蘇寧廣場;
- 如果說百貨是零售為主,主要售賣商品,購物中心是餐飲配套娛樂休閑為主,講求吃喝玩樂一條龍,那上海恆隆的零售佔比可未必低於金鷹的那些全生活中心;
- 如果說百貨的經營面積一般偏小,購物中心一般偏大,這也不成立……;
- 至於說物業結構,有大中空、大通道、飛天梯的百貨及沒有中空,通道很窄的購物中心比比皆是;
- 那麼櫃位形象呢?久光現在有很多店中店,上海K11、深圳1234space可都是有大量敞開式櫃檯;
- 至於其他的是否統一收銀、是否統一營銷活動、是否管貨品、是否管營業員等等,也都早已不再是百貨與購物中心的區別因素。
當然還是有區分指標的,百貨一般是棋盤式布局,有大量中島,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迷路,如下圖
購物中心更多是步行街式布局,以邊廳為主,中島基本上是點綴,基本上一條路可以走到底
總的來說,題主這個問題問的並不好。
—————————————————吐槽完畢的分割線—————————————————
第二部分為回答
這個問題如果想回答,必須要先界定條件:
從我自身視角來說,接觸的最多的運動品牌還是最主流的那些:
- 最高一級的耐克、阿迪、新百倫
- 次一級的耐克360、ADSC、匡威
- 再次一級的李寧、安踏
- 新興的安德瑪、斯凱奇、FILA;
特點是價格偏低(相對於迪柯尼、瑪絲菲爾等精品男女裝/傑克瓊斯、思萊德等休閑男裝/歐時力、百家好等少淑女裝),客群範圍很廣,但主要集中在年輕人。
接觸的最多的百貨與購物中心,也還是哪些最普遍、最大眾、最常見的傳統百貨大樓,以及萬達、寶龍、凱德:
(至於
- 上海久光、來福士
- 北京新光天地、大悅城
- 天津海信廣場、大悅城
- 深圳東門茂業、萬象城
- 成都王府井、IFS
- 南京中央、德基
這種級數的場子,基本輪不到大多數運動品牌做什麼考慮,也就沒有更喜歡一說)
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運動品牌現在還是會喜歡百貨,因為更能產效,能賺到錢,購物中心經常是賺到了吆喝賺到了人氣獲得了形象但賣不出去,就像 @SaintPeter 兄所說的,成都太古里四大品牌更新的形象、更大的面積、更豐富的產品線,可同品牌業績未必好過不遠處的成都王府井。更別說級別更低的城市了。
但長遠來看,還是會越來越喜歡購物中心,購物中心憑藉著吃喝玩樂購一條龍的優勢,人氣只會越來越旺,而百貨如果不能扭轉體驗性匱乏的硬傷,人氣只會是越來越降。
對於運動這種低價跑量的門類,對人氣的依賴度遠大於其他門類,有人就意味著一切,沒人,單個人消費能力再強,都不行。
借用李雪健的那句廣告詞「沒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
新入駐的話,會選購物中心。新開的商場一個比一個濫。購物中心還是有值得期待的場。
哪裡是合適的場子進哪裡。很難籠統的說是百貨更適合運動品牌亦或是購物中心才是良配。成都太古里耐克、阿迪達斯、UA和新百倫四家大店,新的形象、更大的面積、更豐富的產品線,可同品牌業績未必好過不遠處的成都王府井。歸根結底,還是要看每個場子的業績、客群和運營招商思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只說我實習期在青島的所見。說的很直白,勿見怪。商場店或者說專櫃主要有兩種店鋪。一種是購物中心的門店,與購物中心分開收銀,主要鋪貨折扣品,主打便宜,定位大爺大媽,不時嘗試特賣活動,以清貨回本為主要目的。百貨專櫃則要視情況而定。不同的商圈,不同消費層次的百貨專櫃對應的品牌分布也不盡相同。有的品牌只做專櫃,例如le coq、arena等對於街鋪租售比要求較高但自身品牌影響較小無法滿足毛利率的品牌,會選擇只開扣點相對合適的專櫃。這樣的品牌一般會入駐檔次較高的或者說消費者購物能力較強的百貨商場,在青島而言主要是有麥凱樂。這種專櫃一般都得忍受與國內國際巨頭之間的橫向對比,adi、nike、ua、fila(安踏)、李寧都會選擇在這種商場進行鋪店。但很奇怪,在百貨專櫃內很大程度上看的是小眾品牌的特殊吸引力,很多消費者甚至更喜歡小眾的品牌,對於獨特性要求高,而傳統大牌與小眾品牌間銷售差距很小。另一種則是面對較為普通的消費群體的百貨,例如滄口維客,能見到一些紛繁複雜的國內品牌以及傳說中的假洋牌,這樣的商鋪對於巨頭們一般選擇與購物中心採取相應的策略,以促銷品為主,在價格上嘗試取得一定的競爭力,甚至真巨頭adi、nike會選擇不鋪店(ua的店在中國還真不夠多、體量太小)。
兩者對於品牌來說都是不可缺的MALL是多業態發展的新形勢,你可以逛街,聚會,看電影,K歌等,品牌不可能放棄新形勢商業表現。但百貨公司核心競爭力是商品,相對而言顧客的購買慾望就會大,成交會更大。
購物中心
這個問題沒問到點子上,運動品牌或者說任何品牌都喜歡進運作成熟了的場,百貨還是購物中心可不重要。要說兩者的選擇,購物中心裡甚至可以有百貨啊。另外,目前大家好像都沒談到合作模式?聯營扣率或租金對經營模式的影響是本質上的,百貨的扣率模式對於目前運動品牌貨品周轉要求如此之高的情況其實是存在弊病的,因為難打折。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董明珠被免去珠海格力集團董事長職務?
※做外匯,風險到底有多大?
※唐納德?特朗普是怎樣一個人?
※奸商欺詐消費者古已有之,古代人是如何維權的,有類似315的活動么?
※2017年快要過去了,你又買了什麼爛東西叫你後悔不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