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文化發達與否,是不是最終取決於國土面積和人口密度?
01-13
當然是說發達國家範圍內。
日本的飆車族慢慢消失了,進入了全民箱車的時代,kit-car再怎麼愛也是半死不活文化不起來……一般說是因為經濟下行導致活力下降,但是美國也經歷過經濟困難時期,民間賽車運動從未衰落。日本無論是公路還是賽場成本都遠遠高於美國。國內跑車族在這幾年的嚴防死打下也偃旗息鼓了,畢竟車再好,路上擠滿車也是白費,賽場又屈指可數。極端點,像台灣新加坡只有機車族沒有跑車族,路太少太窄最多也就跑跑小綿羊。
我覺得最終取決於的,是政府的政策和社會的主流。
日本老齡化的確對社會整體的興趣方向有影響,但說它是日本車文化,準確的說是賽車和玩車文化有很大打擊,也並不對。玩車最火的那些人今天也沒老到開不動車,他們中有很多人還在玩。解釋目前現象的詞是「若者の車離れ」,意為年輕人都離開車了,而並不是說年輕人少了。年輕人是對任何和興趣娛樂行業來說都非常重要的群體,因為只有沒有家庭壓力的年輕人才捨得在興趣上大方投資。
隨著世界整體的發展,年輕人的興趣範圍自然增加,給特定領域的東西的關注自然會不如以前。即使喜歡車,現在的人也可以選擇在ps4上過癮,不像過去的人想玩還就真得弄個車來玩。同時,經濟的低迷化讓昂貴的興趣領域的人員流失嚴重。但這也只是若者の車離れ的原因的其中一個。更直接和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車子這個東西本身已經失去了吸引力。近年來日本車「變無聊了」是有目共睹的。以前皇冠是可以拿來做漂浮車的,現在高配majesta也成了混動直4發動機;以前要玩sports car,同一年光日產一個品牌就有silvia,fairladyZ,180sx, Skyline, Skyline GTR等一票滿足不同人口味和不同人收入的車可以選,現在不但選擇少了,而且出廠價格相對收入也變貴了。
對好玩的車的開發的減少除了經濟影響,和政府的政策和限制有關。沒有車廠會在同樣的預算下不會擇優惠政策更多的節能技術進行投資而執著於賽道。對車子的各項尺寸和技術要求也使車廠不再能在運動車上大肆實驗。這個結果就是,以前的運動車選擇又多又便宜,現在則單一而昂貴。此時,缺少趣味性的運動車在購車著面前自然與混動車節能車相比不再有優勢。車商也不會再大力宣傳運動車,因為比起對一個限速100的國家的人鼓吹運動車快,操控好,真不如去推一輛混動家用車能裝能省油還能享受政府減稅。媒體也更多的宣傳這些節能技術,不單是車,所有領域都在講節能低碳,這本身就是一種洗腦。被洗了腦的人自然認為混動才是時尚,妹子們也覺得開prius的才是「できる男」,而開86的是鄉巴佬。諷刺的是,現在開86的,大多真的是十幾年前就開86,意猶未盡的那幫人,試想哪個年輕人會覺得那些衣著品味掉隊的中老年帥而願意開一樣的車呢。有錢的可以去買賓士寶馬,稍遜一點的去買混動,再窮一些還有無數660cc的輕車,只有極少數「腦子有病」的「不需要女人」的車手在中古市場淘寶。這種時候這種環境,還談什麼文化。
主要是看你有沒有錢,沒錢連有關車的雜誌都買不起
不是加拿大,俄羅斯國土面積都這麼大,也沒有美帝那種飆車文化。。不過加拿大倒是豪車不少,溫哥華每天街上都能看到lp700之類的,不是沒有飆車的,但是就是沒有美帝的飆車文化我覺得主要是看本國的汽車製造業,還有富裕程度,以及文化產業的發達程度,畢竟美帝飆車文化向外傳播不是靠著跑過來飆車,是靠著文化載體傳播的,比如電影,遊戲之類的日本飆車文化的衰落主要還是經濟低迷生活壓力大,總不能指望人家月月扛著還不完的房貸上有老下有小的還去玩改裝車飆車而且日本的工資是嚴重跟年齡掛鉤的,等有錢了都變成中年人了,哪還有年輕人的那股勁去飆車被書記贊了,我好興奮
題主其實想說的是飆車或者賽車文化吧?
汽車文化並不僅限於賽車啊。就像日本汽車文化不能用86來指代。
對混動的追捧,對低油耗和清潔能源的追求,其實未嘗不能說是現如今的日本汽車文化走向。我只是一個修車的,分析現象背後的人文故事並不是我所擅長的。
我只能說,我的感覺中,日本的賽車文化,更像是直接植根於賽車,而非汽車的一種文化。它的土壤更像是年輕人對於血性刺激風潮熱血等等元素的追求而不是對汽車的愛。當這些元素的追求方式轉變了,或者注意力轉移了,那賽車文化,也就衰弱了。
與之相比,我覺得德國人對汽車的喜愛,就是他們愛車,而不是愛刺激熱血或是什麼。
這種感覺挺難描述,大概就是一種單純的喜愛
我實習的時候,帶我的是個德國年輕人,
他買車那天,發了個郵件給boss,說:【老子今天實在太興奮了上不了班,一定要馬上坐火車過去提車】boss也表示理解,然後留我一個人舉目無親硬著頭皮去做報告...他們就是喜歡車
相應的,他們對賽車的愛可以說是一種必然。
他們有專門給小學生開設的卡丁車課程
我和一個看著挺淑女的德國妹子飈卡丁車,連她的灰都吃不到...(不是我太差!=_=)他們的高速很多路段不限速,滿頭白髮的老爺爺開個Polo都能上150...勒芒、DTM、MotoGP,這些比賽的受關注程度也是高的嚇人
…………在我看來他們首先喜歡車,然後才發展出了賽車文化所以他們的賽車文化的基礎厚實,這文化不是作為一代人的流行風向標...他們不會因為父輩50多了還想去紐伯格林飆車,就覺得自己去飆是個丟臉的事情這或許才是健康的持久的賽車文化吧?應該說是日本的社會過了歐美的那個時間段了 比歐美更近一層吧,雖然飆車族少了 但是改裝依然強大,基本上每輛車都有自己的改裝特色,而且k-car文化盛行 其實說到汽車文化 也就三個地方而已 美國 日本 歐洲(德國 法國 英國 義大利 等)
F1聖馬利諾站聖馬利諾站舒馬赫7次奪冠每年一度的聖馬利諾大獎賽標誌著一級方程式賽車「歐洲巡迴賽」的開始。這是歐洲巡迴賽事的第一站。根據車手在海外各站賽事的成績,可以對本站比賽的成績進行大致的預測。聖馬利諾伊莫拉賽道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地處北義大利,在聖馬利諾王國之內。最初的賽道長為4.96公里,很少有大型的賽事舉辦。由於當時已經有很多新的F1賽道湧現,它不得不被重新修建以符合一級方程式的需要。F1賽車的比賽中,聖馬利諾大獎賽是以聖馬利諾命名的,雖然並不在聖馬利諾舉行。聖馬利諾本身的面積太小了不足以容納其自己的大獎賽。比賽在義大利城鎮Imola的AutodromoEnzoeDinoFerrari舉行,位於聖馬利諾西北約100公里的地方。2007年,聖馬利諾站從F1的賽歷中消失
取決於道路和錢
還汽車文化呢,瞧瞧他們都做了些啥,在QQ空間裡面各種盜汽車攝影圖片然後配心靈雞湯發說說就是汽車文化了?組織一群自稱車迷的小學生在tf粉絲群里爆群就是宣傳汽車文化了?拿著別人拍的視頻,別人拍的照片在QQ群裡面和空間裡面裝逼就是汽車文化?阻礙汽車文化發展的根本不是什麼嚴格的交規和抓車的交警,而是那些滿口要宣揚汽車文化卻連關於汽車知識的乾貨一無所知的車盲小學生,才是中國汽車文化最大的絆腳石吧 有時間去拉人爆tf粉絲群,卻沒時間去了解汽車知識,這就是某些車迷的現狀
油價-車價
取決於經濟狀況
汽車文化這個概念我很感興趣,但是依據提主的問題說明來看,好像跑車及賽車文化更多一點啊。其實現代汽車文化發展經歷了一個,從代步→家庭用車→賽車→再到現如今品種各樣,功能齊全的家庭用車,公務用車等等。汽車文化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不同國家不同地域文化也發展出了不同汽車文化的概念,提主說的日本,其實日本汽車文化主要還是以精密與效能為重點,如果你看過美國作家寫的那本《菊與刀》,你就能很好的明白這一點了,當年豐田進軍美國更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空抽補全。
去日本遊玩,發現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開跑車小鋼炮型和復古車型大部分都是中年人,而非影視劇里的青春年輕的時尚俊男靚女,後來導遊說因為開這些車的很多一部分都是因為年輕時有跑車夢,成年後賺錢後來實現當年青春的夢的,而且特別鍾愛當年喜歡的車型而不是最新的車型,所以出現了很多多樣化復古的車型2手市場,而很多家庭都是2部車,其中一部就是滿街的MPV和箱車之類搭家人,我想這就是日本的車文化吧,而我們有了錢買車卻是什麼車買的人多就買哪部,而題主說的民間賽車文化確定不是從影視劇那些看來的么?!
地理有影響但是不算大,日本最主要還是老齡化。新加坡和台灣到真是地理問題,那邊論壇經常雖然罵著大陸,但是又經常羨慕大陸的廣闊,好多來大陸旅遊的都去上海賽車場過癮一下。
推薦閱讀:
※有哪些顏值高但是不溫不火的日本男演員?
※二戰結束時有多少日本人留在台灣?
※請問有誰知道「取子箱」及其底細?
※如何看待日本考慮引入F-35B?
※日式主流炸雞有多少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