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定居海外,留下父母孤單相守。該讓子女回國還是該讓父母理解子女的選擇?

我老公一高中同學,男,博士,旅居海外多年。他幾乎很少回來,留下父母和因小兒麻痹症殘疾的姐姐。我跟他家人很熟。以前,他家人都是以兒子為驕傲的,因為兒子在學生時代有著光輝的學霸歷程,一路讀書直到在美國博士畢業,成家,就業,定居。

前些年,她媽媽去美國給她帶孩子,在美國發現了腸癌。她媽回國做的手術(博士同學沒回來),住院期間,是一個老家親戚和殘疾的姐姐幫忙照顧的。那段日子真的很灰暗,她媽媽經常會給我聊起。

以前父母確實是以兒子為榮耀的,對殘疾的女兒咋看都不順眼,女兒也一直未嫁在家。但是,十幾年過去了,兒子曾經帶給家庭的榮耀早已遠去,她們更需要的,是兒孫繞膝的陪伴。而遠在美國的兒子,甚至在母親患癌期間一個指頭的忙都沒給幫上。

曾經只要一見到我,老人就沒完沒了地給我嘮叨她家的事兒。母親終究是母親,是體諒兒子的,她說只要兒子生活得好就好。而父親可不這麼想,經常咒罵兒子,什麼白眼狼賣國賊的,有段時間還要斷絕父子關係。

我常常想起一句話,父母的心是肉長的,孩子的心是石頭長的。我能感受這對老人的痛苦。

讓我無法忍受的是,這位國家培養出來的高科技人才,就是這樣盡孝父母的嗎?國外真的那麼好無法捨棄嗎?現在還有相當數量的父母把子女送到國外,這真的是最佳選擇嗎?旅居海外的人,都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另外說下,別提錢的事兒。對於文中提到的老人,她們退休金足夠晚年生活,也有醫保。

…………………………………………………………

一年前的問題,不知道怎麼突然得到了大家的關注,謝謝各位知友的回答,有些回答(有正方有反方)很精彩,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思路;有些回答還沒來得及看,有時間了會慢慢看來。希望自己以後也能更好更多元化地理解生活。

再次感謝大家!


謝邀。

這種問題真的是很現實的問題。對於我自己而言,除了「美國學術界教職太難找」「對美國的社會文化沒親近感」以外,「在美國沒有家人」也是我不太願意長留在這個「燈塔國」的原因之一。如果我留在美國,那麼怎麼把父母接過來呢?我沒仔細研究過美國的簽證問題,我看到很多留在美國拿到綠卡甚至已經入籍的華人,父母也只是定期過來探親,真正完全接過來、讓父母也拿到綠卡或者入籍的真的沒怎麼見過——好像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除非父母本身就是高學歷或者家庭資產足夠豐富,能憑自己的能力移民。而且就算讓他們過來探親都不容易——我媽身體狀況不好,嚴重暈車,坐兩站公交車就會面色發白,我無法想像她要怎麼去熬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她小時候發過一次高燒,治療不當留下後遺症,後來被某位醫生診斷為美尼爾氏綜合症,不只是簡單的暈車);我父母初中都未畢業,26個字母都未必認得全,真來了美國,估計也只能完全在華人圈子裡生活,其實也很無聊。

不過我自己的想法是自己的想法,別人想怎麼做是別人的事情。我理解很多人移民的動機,美國這個國家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國內的學生如果來美國讀博,找到工作做個幾年進入美國中產階級行列其實並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當然找到什麼樣的工作和讀什麼專業、自身能力有關。我下面的類比有些人可能不愛聽:其實對很多留學生而言,出國以後是留還是回,其實是跟「小城市學生到大城市上學,畢業以後是留在大城市還是回老家附近」一個性質的問題;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做出的決定也不一樣,沒必要站在道德高地批判一番。據我觀察,留學生回國的數量和比例其實還是不小的;這完全是個用腳投票的問題,如果國內整體環境變好,吸引力上升,願意回國的人自然就會增多。


各有各的難處。

美國生活,把房子一買,每個月五六千刀的貸款一還,基本存不下什麼錢。如果工作一丟房子也就沒有了。

孩子相讀好點的學校就要讀私立。我的同事女兒讀私立大學,一年要六萬刀。他不得不跑到幾百公里外的地方去工作,一個月回一次家。

養孩子成本也很高,託兒所一個月一千多美金還不是好的,生兩個娃五歲前就要花十萬美金。

此外美國人工費很高,因此園子砌牆,房子刷漆甚至修水管都要自己搞。周末看似雙休日,處理處理這些事情也就沒什麼時間了。

總之,在美國的華人如果是讀博讀研招工作,家裡無資助的路線。基本上生活都很拮据,兢兢業業,勤勤勉勉。

至於不回國,那是因為很多專業在中國根本找不到對口的工作。回國也許就要轉行,這個成本太高。更何況薪資待遇,國籍身份都不好處理。

此外,如果是讀了博士,專業冷門不好找工作淪為千年博士後則更慘!實驗室的教授那是每日每夜地壓榨這幫博士後。我的幾個朋友,幾年博士後就禿了。

總之,沒有人活得輕輕鬆鬆還會不顧父母感受。其實都是很不容易的!

最後,我覺得沒必要太糾結。人生就是這樣,一陣好一陣壞。活在就會麻煩不斷。其實孩子在身邊也不見得他們就能滿意了。老爺子罵娘歸罵娘,真讓他兒子回國在他身邊一個月只掙個幾千塊,他還未必願意。


補充;

我覺得評論里 @朱生說的很好:

「作為子女,應該盡贍養義務。

作為父母,不應該主動成為子女成長和發展的絆腳石。」

我很贊成,他的觀點三觀極正。我在此致謝。

有人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利己主義、口嫌體正直,麻煩你們看看我置頂的第一條評論。我堂堂正正做人,沒什麼不能心安理得的。

=========以下為原答案===========

先說結論:

我覺得題主是在道德綁架。而文中的父親有些偏執,而且有著比較嚴重的性格缺陷。

下面詳細分析:

你看到他抱怨兒子不回來陪著,他兒子私下裡匯給他多少錢他說過沒有?孝順和幫助就一定得是陪在病床邊端屎端尿?那不是花錢請個護工就可以了?為什麼非要一個博士來做?他兒子一個在美國讀完了博士工作的人才實際作用就是回來給媽媽擦身洗腳端尿盆子?那才是對他所獲得的教育的最大浪費。他不回來就是對不起爹媽?那麼多從大山、農村、小鎮、四五六線城市走出來在一二線城市讀書工作的年輕人,當父母生病的時候他們就能回來二十四小時的陪床守護了?開玩笑吧,工作不要了?兒女不上學了?房貸車貸不用還了?為什麼事例放在國內子女身上大家就能夠表示理解,放在出國子女身上你就這麼不寬容了?贍養父母的事情本來就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一個在家伺候父母,一個在外努力掙錢回饋父母,這難道不是天下最好的事情?理解一下在外子女的難處,在外的子女也主動點多承擔些經濟責任,一家人的事,有什麼不好商量,有必要這麼對著外人咒罵兒子嗎?

依著我看,這家人對待子女的態度和方式一直都有很大問題,只不過現在集中爆發出來了。你說

「以前父母確實是以兒子為榮耀的,對殘疾的女兒咋看都不順眼」

我的個天,女孩子身有殘疾,本來就很不幸了,我們外人都不應該歧視肢殘人士,當爹媽的還要嫌棄自己的女兒,這算特么怎麼回事?你嫌棄自己的女兒還有理了?就因為殘疾女兒不能像留學的兒子那樣給予你們榮耀、金錢或者在熟人面前的優越地位,你就嫌棄她了?

我說句不好聽的:

「如果女兒是先天殘疾,那是你父母對不起女兒,沒把女兒生好,如果女兒小時候意外變成殘疾,那是你父母對不起女兒,沒把女兒養好,如果女兒是成年後意外變成殘疾,那是你父母對不起女兒,把女兒克了,因為沒出嫁的女兒你父母該對她負責!」

當然以上引號里的話都是我胡說八道,我根本就不贊成,我只是在用這對父母那套封建時代養孩子如養貓狗的邏輯在歸謬。

依著我看,正是因為這對父母尤其是當爹的養育子女的觀念有很嚴重的問題,所以導致了他們現在強烈的不滿與怨氣。當然,老太太挺可憐的,而且看起來也還比較通情達理,估計就是被丈夫裹挾了。我不說她了,我單單說這當爹的。

各位,你們以為是這當爹的在抱怨兒子不回國陪伴生病的母親?錯了。他這樣氣急敗壞是因為兒子在國外沒有能夠讓他享受特權福利。嘿,不要說我腦洞大,我就聽過有四五六線城市的人抱怨自己在上海工作的子女,說如果他們不去上海而是留在家鄉,那早就是當上本地頭頭腦腦、有一堆外人巴結了。現在這當爹的不能在自己的老鄉面前逞威風,感到很落寞。可是當初他們因為自己的子女在上海工作,那也是在街坊鄰居面前很得瑟很拉風過的啊。如果這在美國的博士兒子不給老人錢,那我覺得,怎麼罵都不為過,那確實是忘恩負義、冷酷無情,但如果兒子給了錢,僅僅是不能陪在身邊,那我就可以陰暗的猜想一下,估計是當爹的覺得,如果兒子在身邊,早就在當地事業有成,有頭有臉有特權,可以找熟人擺平找醫生、住院、做手術的事情了。

當今中國依然是熟人社會,越是小地方越是什麼都要找關係托熟人。有時候,子女遠在他鄉、異國,掙得錢雖多,但對於老人而言,確實是遠水不解近渴,這指的是不如子女留在當地可以組建新的人際關係網來得實在、好處多。如果子女都是在國內異地,那麼把父母接到身邊算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法,可以讓父母享受到自己在定居城市所獲得的人脈資源和社會資源,但是如果子女在國外,那就比較麻煩,就運算元女有心且有能力,但是父母也一般過不慣國外生活。因此,當父母年紀大了,他們所面對的就是自己年輕時建立的人脈資源已不能用了,而子女在本地又毫無資源、毫無根基,他們就必須獨自面對沒有熟人可找、沒有後門可走的現實,也就是說,他們必須和大家一樣去排隊、挂號、憑運氣撞到哪個醫生就是哪個醫生,而不能像其他父母那樣憑著子女的熟人關係插個隊、挑個好醫生或者享受其他福利。這些隱藏的、只有本地人可以享受到的「熟人福利」是可以涵蓋很廣的,甚至還包含賣場里售貨員幫熟人把打折做活動的商品偷偷留一份不賣給別人。但是如果子女到外地、外國定居,所有這些「熟人福利」就享受不到了。因此,這個當爹的在「錢不是問題」的情況下對沒有回國的兒子破口大罵,按照他們的邏輯就可以解釋得通了。

父母的這種想法是很實際也是可以理解,但是這種考慮是純粹從自身利益出發,沒有考慮子女的發展、幸福和獨立的人格,其邏輯出發點就是「養兒防老」,即養個孩子就是為了年紀大了拿來用的,這在古代社會是非常合理的,但在現代社會顯然就不那麼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和正義性了。

最後,題主你說他兒子是國家培養出來的高科技人才,你的言下之意是不回國工作就是不孝對不起國家?那好我問問,他兒子是拿著公派出國的嗎?如果是公派出國,得到國家資助,那他當然是應該按照合同回國為國效力,如果不是的話,他在美國讀書,那就是接受了美國的培養和經費資助,那麼他學成之後在美國工作,對美國提供的教育和資助進行回饋,這樣有問題嗎?既然他現在已經在美國工作了,那麼說明如果是公派,那麼他已經用違約金的方式對國家進行了經濟補償,要麼就是完全自費或拿了獎學金,不存在對不起國家的事情。他一個中國人在美國事業有成,算不算是為中國人在海外的形象加分?算不算是用一種直面世界的方式塑造優秀中國人的形象?換一種角度,現在這麼多外國人在中國工作、學習,他們是不是都是本國的叛國者、賣國賊?

題主要談一個家庭老人贍養的問題,就不要打擦邊球煽動民族主義情緒,中國人出去留學後就必須回國才算有良心,這種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論調到現在還有市場,我也是服氣了。


我一直以為婚姻的意義就是「我跟這個人在一起,相伴一生,縱然互不順眼,縱然你老我丑,也不覺得無趣,也不需要其他人的慰藉」

至少我們結婚的時候,是如此承諾的。

這裡的「其他人」當然也包括子女。

----------------------------以上是不羅嗦的原答案----------------------------

再說白一點:

子女看望父母,是值得鼓勵的孝行,我們讚美這樣的子女;

子女沒有看望父母,父母責備埋怨,這是人家家事,雙方各自苦衷,外人不便指手畫腳;

子女沒有看望父母,而父母日子過不下去,這往往是因為父母之間感情不好,希望把配偶溝通陪伴的缺位寄托在子女身上,這是子女無法承受之重。

也希望我們的年輕人,在結婚的時候考慮清楚,在婚後認真陪伴守護感情,子女的陪伴並非是婚姻生活不幸的替代品。

對你的一顰一笑,思忖與哀愁,幸福與花草,驕傲與回憶,今天的遺憾,未來的打算乃至於明天吃什麼,下個月去哪裡玩,需要負責的人,是你自己,也是你的枕邊人,但不應該是你的子女。

上述內容是指導思想,一方面用於自我約束和自我要求,另一方面用於避免對他人的無端指責。

實際操作中,自然聽從自己內心。

爸媽失去民事行為能力的,擔任監護人也是義務。


O:兒女贍養父母

X:兒女要使用父母喜歡的方法來贍養父母


如果你只能選一件衣服穿,要麼是暖棉內衣,要麼是防雨衝鋒衣,選哪個?

很多時候,人生的選擇就是這麼樣,十全十美太難了。

獨生子女時代就更是這樣。

如果說單親家庭,唯一的家長是又當爹又當媽,把里里外外全扛起來,那麼對於獨生子女,何嘗不也是如此,又得當兒子,又得當女兒,既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又要噓寒問暖忙前忙後。

能做到的畢竟是少數啊!

題主說的這對老夫妻已經是求仁得仁,兒子掙臉面,女兒管爹媽,還想咋的?天晴哭傘賣不掉,天雨哭衣服晾不幹,就沒個點化他們反相思考一下?

我早就說過,獨生子女父母這一代,好不好請對比一下,他們負責贍養父母的時候,有兄弟姐妹分擔,而且父母們要求都偏低的,他們養孩子的時候,只需要兩個人合力養一個,有很多父母還伸手幫忙,比起上一代父母孩子多的苦死苦活,養大子女接著繼續養孫,下一代孩子們上面四個老人國家還想讓他們生二胎,誰不苦?


你老公的高中同學,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到了一個更好更高的平台上去了。為什麼要回到起點呢?

如果人生的意義就是盡孝的話,那大家都不要去外地打工了也不要去大城市、國外了。就安安心心的呆在父母身邊好了。有沒有回到古代的感覺?現在已經是新時代,思想需要更新換代了。

還有你說的父母要不要選擇把孩子送出國,這真不是父母的選擇,而是孩子自己人生的選擇。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是自由的生命。

還有是否選擇遠離父母,看的還有就是和父母感情好不好。有多少孩子小時候被冷落,被逼著成才。沒有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長大了你卻讓他們呆在身邊盡孝?拿錢可以,照顧做不到。

根本原因就是你到底為什麼要生孩子?

為了讓他呆在身邊照顧你報答你?那在當代社會,你和孩子都會痛苦。

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想通了,生孩子養孩子完全就是自己的一種選擇,根本不用想著有什麼回報。把他養到成年以後他就和我沒有關係了。我不會限制他,也不會再多付出。他是一個自由的人,盡情的去享受自己的人生。這對一個媽媽來說是痛苦的,但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你可能覺得我說的太冷酷了。是的我就是一個在國外生活,和父母關係並不好的孩子。


養育子女的根本意義是讓他們獨立,能夠生存,而不是投資等待回報。這是一種生命的傳遞,我養育我的子女,算是欠下了養育之債,等他長大了,他也做著同樣的事,養育他的子女,然後他的子女欠下了他的養育之債,如此循環下去,生生不息。我覺得對父母最大的報恩就是把父母對子女的這份愛傳遞下去,養育好自己的子女,而不是返還回來。給老人養老的這份責任應該是歸在政府的職責所在。要知道三十多的年輕人正是事業家庭最忙的時候,有時間陪老人當然最好,如果沒有也理解一下吧。


這個兒子定在美國,相當於這個家庭在海外就有一個根據地了,以後多了一種選擇。

如果待在身邊才能盡孝,一個家族就會世世代代都在同一個城市繁衍,在我出國之前我的家族就是這樣的,沒有一個人離開那個大城市。我不想繼續這種模式所以出來,也羨慕那些家裡微信群可以開G7,親戚遍布全球的朋友。

我身邊有些朋友是出來「投奔」自己親戚的,在各方面比我們這種在國外什麼都沒有就出來闖的人高到不知哪裡去了……他們投奔的那些親戚,也是犧牲了自己國內的親情,換取了今天可以造福下一代的這個條件。

有得必有失,看怎麼衡量了,不能所有好處都占著吧。

題主說的這種情況,還得讓這對夫妻尤其是父親調整心態,想想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多充實自己的生活,當初培養兒子是為了讓兒子盡孝嗎?現在很多人都不是這樣的吧。


牆那邊的草總是看上去更綠。

生活總是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

父母膝下盡孝,父母悔恨限制子女潛力未來,抑或是失望子女不出息,而孩子抱怨沒能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出去了留下來了,父母抱怨身邊無人照顧子女不孝孤獨終老,而孩子痛心分身無術,照顧父母不周

這是我們這幾代留學生永遠無法避免的爭論話題,沒有對錯,只有捨得,捨去一些,得到一些

希望未來的孩子們能夠生在一個最富強,民主,幸福,最弱小的人也受尊重的中國和時代

讓遊子遠行只是為了看看更大的世界,而不是永遠的背井離鄉。


這個問題我還挺有感觸的。

我在美國,父母在北京,奶奶在鄉下老家。

我奶奶有九十幾歲了,住在姑姑家。她有六個孩子,我爸最小,大伯二伯外出工作三個姑姑都嫁人了,我爸才要上大學。因為爺爺去世的早,家裡條件太差了,就算是大學不要錢,生活費都出不起。所以我爸當年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考還倒給津貼的軍校。就這樣畢業分配到七八線小城娶了我媽,陰差陽錯調到了北京,他們倆人有了我以後事業都算是比較順風順水,加上我爸這種真餓過肚子的,對獨生女的溺愛程度可想而知。

我爸在我很小的時候,大概兩三年才會帶我們回一次奶奶家,奶奶也並不願意到北京來,當然這可能跟看不慣我媽又干不掉她有些關係。回去一趟住三天,我爸回北京了還會說,等老了就回老家弄塊地,自己種菜自己吃。後來沒幾年這話也沒再聽過了,因為他也覺得回去吃的住的用的都不習慣了。

我奶奶的情況就是,年紀大了,從沒生過大病,每天端坐著,吃喝拉撒都有人伺候。誰伺候?我姑。小事找二伯,出錢全靠我爸給。其他人呢,盡孝只靠嘴。

我媽呢,回去從來不幹活,想聊天就瞎聊聊,不想聊就假裝方言聽不懂。沒事給我奶奶買件緞子襖,弄倆大銀鐲子,加起來還沒她買雙鞋貴,我奶奶也會逢人就誇誇小兒媳婦孝順,再順便顯擺顯擺新衣服新首飾。反而從早忙到晚的大嬸也沒見被誇過,還時常被抱怨飯做得不好吃。我奶奶就是偏心我爸,我爸在奶奶家就是橫著走,這事兒跟到底誰在跟前時間久半點兒關係都沒有。

我奶奶就老跟人說,她有福氣,不像別人家兒女打架爭這個爭那個。這個事情的本質是因為她的兒女都那麼好么?當然不是,我爸早就表態說,我奶奶所有的開銷都他出,但是指望他和我媽請假床前伺候,絕不可能。要是讓我其他兩個伯伯三個姑姑均攤奶奶常年每周至少吃三根海參這種保健成本,他們都得打起來。

並不是我爸媽狠心圖省事出錢不出力。請假回去讓我奶奶兒女繞膝天倫之樂,那我怎麼辦?我這樣資質平平,想法多,讀書少的普通孩子,贊助費誰給交?家教誰給請?誰給我交國外的學費?刷誰的副卡到處旅遊?又怎麼有底氣的在現在上了點年紀的時候能說出女孩別太拼,還是有點東西給你啃的話?

所以說誰孝誰又不孝呢?只能說都儘力而為吧。

留守老人的問題不是出國熱引起的,從農村到縣城的遷移,從縣城到省會城市再到北上廣深,哪裡沒有留守老人?

我爸一向是反對我出國的,對於畢業沒有回國在外面工作的行為直接在家摔了ipad。我媽是典型的中產老太太,作的厲害,但是想法比較開明。

去年過年他倆回去看我奶奶,酒過三巡,我姑父開始胡說八道指責我爸說,說都是他們把我慣壞了才留在國外過年也不回來。然後絮叨說我這是為你們好,老了到時候沒人照顧你們。我媽當時直接翻臉了說,你自己兒女都在北京工作,也沒見你非讓他們回農村陪著你們啊?

這事兒是我媽後來跟我facetime的時候當笑話解釋我爸為什麼又氣不順了。那會兒我正加班到昏天黑地,滿腦子只有,再撐一年再攢一個有leadership的忙季經驗就回國的想法。

紐約生活就倆字—心累。北京生活就一個字—爽。

國外生活真的沒有很好,這邊可以去whole foods買有機水果蔬菜,北京就沒有BHG嗎?紐約有米其林餐廳,北京要能參評,大董完爆hakkasan。房價便宜的是大農村,曼哈頓照樣寸土寸金。是,美國學區房能租,租房也要評估家庭收入的好嗎?除了哪的空氣都比北京好是真的,但是我一在沙塵暴里跳皮筋的從小被毒大的怕這個?休假回國口罩我都不帶戴的也沒覺得不適應。

說句不好聽的,要覺得美國生活比國內好很多的, 多是在國內也沒過好的。

所以我為什麼還沒回國?就仨字—刷簡歷。像我這種,學歷平平,沒有急才,小時候生活太平不怎麼努力總有後路,長大才開竅能力配不上野心的,既不甘心回去像我堂哥堂姐表哥表姐一樣靠著他們小舅小叔我親爸混一口餓不死的閑散飯,也不能面對名校同齡人的peer comparasion投行隨我進MBB隨便挑,如果我還不能用「3年海外工作經驗」來給處處平平的簡歷提提亮,我又該拿什麼去競爭呢?為了把少壯沒有努的力補回來,能比每天工作12小時成長速度更快的方法當然是工作15小時。能考的試當然要去考,總不能簡歷上最貴的證是個北京戶口吧。

我父母退休金足夠我媽繼續去BHG買菜,繼續每年出國游一趟,能住還可以的養老院,能支付三甲醫院進口醫藥手術器材。但是,我特別深深的理解中產焦慮是怎麼回事。獨生子女,我可以下班去醫院送飯,但是不管我在哪,時時刻刻伺候床前,絕不可能。不出去拼,難道我孩子出國留學的錢,他們還能幫我付嗎?

我要是富二代,誰不願意樂得清閑,在家陪著父母混吃等死?

就算罵我沒良心,我也得讓我媽在和睦家的病床上,被專業的護工伺候著,有生活品質的,活著罵我。

-----------------------------------------------------

再說題主這個案例。這對父母還沒我奶奶一個農村婦女活的明白。

什麼叫以留美的博士兒子為榮耀,對殘疾的女兒咋看不順眼?—能長面子的愛,不長面子的就不是親生娃了?

什麼叫更需要的是兒孫繞膝的陪伴?—女兒不是繞著膝呢?

什麼叫遠在美國的兒子一個指頭的忙都沒給幫上?—我不信兒子沒打電話,給跟老人視頻,沒給老人錢。當然你可以說老人有錢,不需要兒子的錢。我到也想問問,殘疾的姐姐能踏實在家住著,老家的親戚又能跑來長時間幫忙,總得有原因吧?

什麼叫白眼狼賣國賊?—人家博士搞科研,哪兒科研條件好當然去哪兒了,太平年代,別說不是敏感學科了,就算是敏感學科,也談不上賣國吧?

最讓我無法忍受的是,什麼叫國家培養出來的高科技人才?—拜託,現在大學要交學費的,人家去美國讀博士才是拿獎學金的,要培養也是美國培養的高科技人才。

定居海外不是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佳選擇,但是,親爸媽關起門來罵就罵了,輪得到你一個外人說三道四?


我似乎並沒有這種困惑。。。

作為獨生子,我是鐵了心讀完博回國發展的,最多做站博後。我本人倒是只要能做學術的話去哪都無所謂(雖然還是希望回國,給中國打工心裡還是比較痛快),但是考慮到以後要照顧父母,我基本上就沒有考慮留在國外這麼一說。不可能把父母接到國外,他們不會說英語,移民了朋友都沒幾個,加上他們又喜歡熱鬧,肯定不行的。

父母想法相反,他們希望我發展得好一些,希望我盡量在國外多呆幾年再回來,積累足夠的資本拼事業,如果能直接移民啥的更好。考慮的都是我的發展。

我問過他們的,要是我不回來,以後誰管你們?他們說無所謂了,現在身體沒什麼問題,到以後也肯定是年輕人的世界,我們肯定不會拖你後腿。

這就是當父母的人咯,他們的思想是沒啥可改變的了,我是懶得理他們,我按我的判斷走就對了。到時回國無懸念。

雖然說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吧,如果非得二選一,我的態度大體上是傾向於回國盡孝道為先的了。是,可能事業會因此受損,但回國能防止你錯過更珍貴的東西。我說句最烏鴉嘴最毒舌的,你在國外混得風生水起,萬一家裡人突然出點什麼問題,你連他們最後一面都見不到。鬼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這種事一旦發生,包你後悔一輩子。

倆老人窩在家裡沒人管,想想都嚇出一身雞皮疙瘩。

以及以後我一定要生兩個孩子。不是為了自己考慮,是為孩子考慮的。我不希望以後我的孩子因為怕沒人照顧我而不得不把自己完全束縛在國內。生兩個孩子的話,起碼他們可以互相幫助,有更大的可能不用面臨事業和孝道的兩難抉擇。


我總覺這個問題是為了設計的。我父親在去年突然腦溢血,中途我並沒有回去看他,留在美國準備lsat ,今年申請法學院。

其實我整個家裡人對我意見大到恐怖,我母親沒事就會告訴我你是家裡的頂樑柱,我需要你戀愛,結婚,成家立業。每次都會說家裡人對我的個人問題的關心讓她很難做人。甚至要求我28歲之前必須嫁出去。。。

我自己本身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和焦慮症,並且我的抑鬱症刺激元是我的父母,尤其是母親,每天我媽媽非常詳細的告訴我爸爸如何如何讓她感到沒有希望,還要告訴我她的犧牲,她的無助。其實我對這些東西一點想法都沒有,只對我爸爸濃烈的感情時常感到愧疚感到難過,因為我很愛我爸爸。我一直都在想辦法讓我母親接受我爸爸的康復需要2年不會睡一覺就會好,目前我爸爸康復的很好,醫生也覺得很樂觀,雖然這幾年我沒有辦法提供很多經濟上的幫助但是我們家目前經濟還是很健康。所以希望她不要擔心。

但是我媽媽就是瓊瑤上身,一會要說要一直陪爸爸直到他死去,一會說就算賣車賣房也要治療好爸爸。一會說家裡沒有任何的經濟問題。一會又說爸爸不記得她了只記得我,我還不回來看你爸爸。

總之每次聯繫都有新的說法,還會告訴我當初媽媽又要照顧生意又要照顧爸爸耽誤了爸爸的治療,有家裡人一直陪著醫生會盡心很多,潛台詞就是我應該回來陪她一起照顧爸爸,在指責完了以後說你不要擔心家裡,你照顧好你自己,媽媽已經犧牲了你不要再犧牲了,做好自己的打算。等我真的要做自己的打算的時候我媽媽就會說,算了你就只考慮你一個人嗎?

每次視頻她都要我爸爸說他希望我回重慶,事實上我爸爸非常生氣於我媽媽這種行為,有一次還氣得把手機打掉。我爸爸對我準備回國這件事一無所知,反而希望我堅持考law。

終於有一次我媽媽找我要錢了,我告訴她我最近有收入,我全部給她之後,她對我說媽媽只要一點點就好了,你的心意媽媽收到了,你自己要存錢,在外面花錢很多。。。你爸爸很高興你能賺錢。(真的嗎我每年也賺了這麼多,我給我媽媽都好幾次我的稿費了。。。

我媽媽就是一個小公主,我爸爸生病後沒人幫她完成這個瓊瑤夢以後我就是她的支柱,我媽媽渴望我回去抱著她哭,渴望我陪她繼續drama下去,真的現在我爸爸開始做復建不到半年已經可以自己走路,右手在康復,醫生也覺得非常樂觀。我媽媽還是不滿意說爸爸以後不能開車了。。。

被我媽媽折磨半年的我就是繼續晚上睡不著,每天要吃三種葯,我媽媽只要一聯繫我我就可以在床上嗷嗷哭很久。我媽媽每次都能把我對我爸爸的內疚感刺激到最大,然後自己特別輕鬆的離開。

現在我準備回國只要一想到回國我就噩夢不斷,發自心裡的害怕。

所謂的盡孝,我已經失去自己的精神健康。說實話,我認為作為子女照顧父母責無旁貸,是我自己的責任我也沒有想到要逃開,但是面對自己母親這張折磨,我只能保持距離,遠處的支持。

不然我連我自己的命都保不住。

很多事情很複雜,並不是你們看到的那樣。

所謂的兒孫在膝下這種孝道本來就是一種道德綁架。

補充一下我媽媽的小公主事件:

1.去邊畢業我和父母在Boston旅遊,中午我帶著他們吃龍蝦,遇到了一個中國旅行團,和我們搭訕,這時候我媽媽就坐在龍蝦前,看著我,我想了很久沒懂什麼意思,我爸爸立刻會意給我媽媽把龍蝦處理好,喂到她嘴邊。然後我媽媽繼續和搭訕的阿姨講話。

2.只要我在家我媽媽下班回來就會坐在床上,打開電視看韓劇,絕對不做飯,對你沒有看錯,只要我在家,我媽媽就會說我好累好辛苦,哪怕我煮麵也好,反正她就是不會做飯。如果我不做,我媽媽就會慪氣,打電話給我爸爸說我要餓死她。。。。。。。

3.直到今天我媽媽還會不停的問你是更愛我還是愛你爸爸。。。。。。(差不多是每周兩三次吧

題主你問的這種孝順本身就是一種病態的需求,我的孩子,不是我的父母的產物。更不是我父母晚年沒事幹的生活寄託。


一共留下的這個超早退休年齡啊,真是遺患無窮。

是,老人是需要陪伴,是需要照顧,但是你們這一個個五六十歲的,離死還有二三十年呢,一天活蹦亂跳,整天精力過剩到跳廣場舞,那老大爺走路嗖嗖的我都攆不上,你這時候讓他退休,他能不難受嗎?他整天旺盛的精力發泄不出去,他能不逼孩子結婚給他生孫子嗎?他能不大吵大鬧影響鄰居生活嗎?他能不纏著孩子回國陪他玩嗎?

是吧,換位思考一下你就能理解父母。工作乾的熱火朝天,55歲咔退休了,80歲死的話,還有25年活頭,這25年你讓我怎麼過?這要是放在五十年前,死前25年,那可是30歲啊。三十歲的人讓你退休,你難不難受?你難不難受?你作不作人?幼兒園的時候中午阿姨不讓你玩讓你午睡你崩潰不崩潰?

所以說父母作你,那都是人之常情。

不延後退休年齡,扯這些表面問題都沒用。健康人沒活干就一定要造成社會不穩定,25歲是如此,55歲也是如此。


我覺得這就是上一代大爺大媽退休太早閑得慌,從五十多歲起竟然就覺得算是晚景凄涼孤單相守了.....這人生真是空虛到令人羨慕了起來啊~

等咱們到這個年紀不知道房貸還沒還完呢,哪有力氣追求有沒有兒孫繞膝。

我倒不反對養兒防老,但是這個"老"也不能來得太早了吧。比如文中這對老夫婦吧,啊又有錢,又無所事事,真是夢想中的生活啊。歷史的進程讓他們能享受這樣的好日子,應該倍感珍惜地好好玩耍啊。世界這麼大,好吃的這麼多,電視劇這麼好看,麻將這麼好玩,廣場舞跳起來多開心,干點啥不好,然鵝他們非要在家裡罵娘,真是遺憾(╯︵╰)

等到真的失去民事行為能力垂垂老矣的時候再要求子女陪伴照顧什麼的吧,不過那時候還不照顧父母的孩子就算住在隔壁還是不會照顧的,這個鍋甩給定居海外毫無意義。


以下內容攻擊面甚廣,可能不止針對本題主人公:

我想問這父母一個問題:如果你們的孩子天天在家陪著爸媽,你們是不是就滿足了?

人,不能太貪。

換句話說,人要知道什麼叫取捨,什麼是trade-off。

任何獲得都要付出代價。

在外遠行就難以陪伴家人、事業有成就會很繁忙、認真學習就會缺少時間娛樂、吃吃睡睡懶得動就會長胖、高風險才有高回報、吃了太多肉就吃不下水果,等等等等,就是所謂取捨。

這個問題還沒有上升到人格獨立、教育理念、家國情懷之類的高端領域,因為這對父母還不配討論這些問題。哪怕他們培養孩子就是很功利的、他們就是指望從孩子身上收割點什麼、就是想搞點道德綁架,我都能接受,這不高尚,但這是人之常情,這一定程度上合理。

但這對父母太貪了,他們想要獲得一切卻又不願意捨棄任何好處,他們連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的想法都沒有。我相信,一位「學霸」、一位「博士」、一位定居海外的「高科技人才」,沒有父母的教育和鞭策是不會有如此成就的,換句話說,這對父母一直就在把孩子往這條路上培養,他們也一度很享受這種「榮耀」。但這都是有代價的,就是孩子會很忙,會遠離祖國,會很少陪伴父母。

現在他們反悔了,他們不想付出這種代價了,於是開始咒罵、開始抱怨、開始挑毛病了。要我說:都是自己當年作的,一開始送孩子出國的時候就沒想到今天?光顧著樂了吧?光顧著和親戚朋友炫耀了吧?

就算這個孩子當年沒出國,天天在家陪著父母,你們以為這爹媽就滿意了?他們又會開始咒罵「沒出息」、「沒見識」、「不長臉」吧啦吧啦,和如今有區別嗎?

唯一的解決方案是把這人劈兩半,一半在國外爭光、一半在家孝敬爸媽。當然,這還是不夠的,比如還可以抱怨結婚太晚、還可以抱怨不愛運動、還可以抱怨沒考上公務員,可以抱怨的海了去了。只要這個孩子走上一條路,就要捨棄一些東西,而捨棄的東西就可以拿來抱怨。

所以我告訴你這個問題無解,因為人的貪慾是無限的。

知乎上一多半社會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貪,都是不知道取捨:想提高成績又不願太累、想跳槽又不願放棄現有的安逸、想花男友錢又不願放棄清高的名聲、想生孩子又不願影響工作、想男女平等又不願和異性硬碰硬地競爭、想儘快結婚又不願將就、想讓學生苦讀又不願背上高壓的罵名、想攀高枝又不願放下架子、想爬上道德制高點又不願放棄現實利益。。。

我從來不糾結這些問題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願意捨棄什麼。

貪婪無葯醫!!!


如果他連請護工,每天陪母親視頻聊天等工作都沒做到的話,那確實是過分了。

如果他已經做了一切工作,除了不能本人天天守在床邊以外,那我覺得無可厚非。你要知道,天天盤在父母病床前的,可不一定就是真孝子。這種事情隨便找個家裡有七姑八大姨的就能給你舉出來例子。他人沒法親自回來,但是照顧父母的一切工作都操心了、做到了,如果是我兒子我是可以理解的。想親手摸到兒子是一回事,想兒子過的開心幸福是另外一回事,如果這兩件事有矛盾,我當然會選擇第二種,畢竟我可以對任何人自私,但是對兒子不會。

如果兒子該做的都做到了,只不過不能天天盤在病床前讓你摸,你就罵他,那這父母在我眼裡只是個「自己感情上舒服才是世界第一重要的事情」自私的人而已;如果這個兒子什麼都沒做,只是簡單的消失了,當父母不存在了,那這就是兒子是個自私的人而已。這種人,你就算把他強拉硬拽到病床前,天天陪著父母,他也不會真心對父母好。

最後說點題外話:他兒子在美國讀到博士,並且在美國工作成家立業,不光是他兒子自己生活幸福與否的問題,是整個家族能不能往上再邁一步的問題。他父親如果真的只是想讓兒子在把一切都打拚完了以後再回到父母身邊天天纏著父母賣萌,那我只能說他們家族也就這樣了。家族想再往上邁一步,是要幾代人共同付出代價的,不是你讀個博士畢業找到工作就算完的。不能天天盤在父母身邊,這真的是代價里最算不上個什麼東西的代價了。因為這個就天天罵兒子、要斷絕父子關係的父親,估計心氣和眼界這輩子也就到此為止了,對這個家族能做的也就到頭了,說白了,和他兒子已經不是一路人了。他們家族剩下的路,只能靠兒子了,而不是這個天天在家罵兒子不回來伺候老娘的父親。


來美國6年,現在在矽谷工作。我來講一下我自己的情況吧。

前兩天我媽媽有機會來矽谷這裡出差,有機會跟媽媽坐下來面對面的好好聊天。一開始還只是聊一些有的沒的,後來我媽媽長舒一口氣說:「既然都來了,就跟你說一些家裡的事情吧」。我那時候才知道原來家裡發生了那麼多變故,原來之前視頻,父母一直都是在報喜不報憂……

我才知道我爸爸被迫提前退休,我外公得了精神疾病,我奶奶被檢查出乳腺癌。

我媽說,不告訴我是怕我擔心。而我也清楚,就算我知道了也做不了什麼。我唯一能做的大概也就是默默做一個傾聽者,給我媽媽一個發泄的出口。

我很難過啊,因為我知道我什麼都做不了。

記得兩年前我外婆突發腦梗倒在街上,被送去搶救了很久才撿回一條命。而這件事情我竟然是看到我媽媽發的朋友圈才得知的。我很難過,我父母為了不讓我擔心,竟然沒有通知我。更難過的是,就算我知道,我也沒辦法立即陪伴在家人身邊,陪伴家人度過這個難關。

說了那麼多,我只想說,互相理解一下吧,大家都有難處。

在我媽走之前,我一直跟她強調,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身體,他們身體健康,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而我一個人在這裡,也會好好照顧自己,不讓他們操心。


只想講一個故事。

前陣子和朋友在紐約一中餐館吃飯看到了印象格外深刻的一幕。一對已移民美國的華人夫妻,看起來不超過四十歲,帶著兩個四五歲大的女兒,和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一起吃飯。席間夫妻倆一直中英夾雜著談論著公司的事,兩個熊孩子全程英文的打鬧嬉戲,和她們的奶奶並不親昵,那個老婦人安靜又突兀的坐在一側默默吃飯,卻完全不能聽懂和理解他們所談論的一切,遙遠的彷彿和他們隔著一整個宇宙。男子時而扭頭跟她講一些探親簽證時限的問題,便又轉頭回到工作相關的談話中。老人孤獨又茫然無措的樣子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這是我見過的最悲傷的一頓晚餐,它更堅定了我歸去的決心。越走越遠的路讓我青春十年陪伴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加起來少得可憐,我的生命日漸開闊精彩,而他們的生活卻趨於平淡寂寞,我在他們生命中的份量越來越重。所以儘管好愛好愛這個廣闊的世界,我仍希望儘可能的快速成長,然後回到那個熟悉的地方陪伴最愛的他們看世間繁華,細水長流。

我年少時便見過了廣闊的世界,擁有獨立而自由的在不同環境中生存的能力。因而若干年後當我老了,和子女相距遙遠的生活對我來說並不難,身心皆容易接受,況且我完全可以過好自己瀟洒豐富多彩的生活。可是我父母不同。他們年輕時並沒有那麼幸運,他們並沒有見過那麼廣闊的世界,他們只是拼盡所有給我創造了最好的環境,又用盡了所有的愛去支持我所有的夢想,哪怕他們的思維局限無法真正理解。我愛他們愛到無法割捨,也並不願自顧自的去追求想要的生活。我總歸是要回到他們身邊,用所有報答愛,讓他們在安心的幸福中度過夕陽時光。


捆綁就是家庭,控制就是家庭互動,獨立就是不孝。提問者也說了,父母養老醫保自己可以解決。那犧牲孩子生活,留在身邊,就是為了滿足父母看到他的願望咯?

那要兒子是為了滿足父母有兒子的願望咯?

兒子優秀是滿足父母有優秀兒子的願望咯?

兒子一次不聽話不回來,就願望不被滿足,就開始喋喋不休咯?

都怪兒子,誰讓你一開始存在的意義就滿足父母的願望,你學什麼學,學得有獨立意識了,看,不能滿足父母的願望啦!

什麼,有人說,這是一個人獨立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力,開玩笑,這是不孝,不孝面前,獨立就是隨時被捻死的螻蟻。


推薦閱讀:

老年人的重大疾病險都有哪些?
如何讓一個20歲的老人返老還童?

TAG:博士 | 老年人 | 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