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沒有產馬地嗎?

剛看到一段話,不知道真假

宋初有靈武,靈武既產好馬,也是輸入好馬的重要通道,宋初還控制過党項五州之地,但是宋朝自己犯錯誤丟了五州之地又丟了靈武,導致党項真正坐大並建立西夏。即使這樣,宋朝還有河東路和永興軍路產馬地,但是宋朝自己的馬政又出了問題……


宋朝並非一開始就沒有騎兵,甚至宋朝開國騎兵狀況比歷朝歷代都要好。宋朝僅僅建立十九年,就有馬匹二十一萬,即便宋神宗年間也有十五萬馬匹。而相比之下,在明洪武末年,明朝都多次北伐漠北之時,全國馬也不過十萬匹,甚至為此一度花大力氣,用鐵鍋去琉球群島換取馬匹,明初缺馬之嚴重可見一斑。

(大明)命刑部侍郎李浩齎賜文綺、陶鐵器,且以陶器七萬、鐵器千,就其國(琉球)市馬。——《明史》

而漢唐開國更悲。漢朝立國,找不到四匹顏色一樣的馬來拉車。唐朝則是又找又買好不容易湊了五千馬匹,僅僅依靠只有宋朝的四十二分之一的馬匹數量來起家。而五代十國也沒多少馬,後唐李存勖以騎對騎,大破契丹,靠的戰馬也不足萬匹。

實際上,宋朝騎兵無論是數量還是所佔比例都不差,甚至出現過宰相向敏中說宋朝軍馬實在多的受不了,「倍於先朝」(《宋史》),所以懇求賣掉13歲以上的戰馬的情況!這根本不存在所謂沒有戰馬和騎兵嘛!漢唐明前期憑藉遠遠低於宋朝的騎兵數量都能北征大漠,安定西域,就算是五代十國的省長軍閥也能教訓一下契丹,而宋朝卻一直難有建樹,甚至一邊哀嚎沒騎兵,一邊賣軍馬,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天禧中,宰相向敏中言國馬倍於先朝,廣費芻粟。乃詔以十三歲以上配軍馬估直出賣。」

不管這個先朝是不是「後周」,敢問坐擁中原肥沃之土大宋的軍事成就有柴榮省長好?還敢賣馬?

宋朝疆土裡真不能養馬嗎?首先,馬並非大家想的那麼精貴,無論是在北歐還是蒙古,北非或者印度,在炎炎烈日或冰天雪地的環境中都有不錯的馬匹。地處赤道的馬里帝國都能出動上萬重騎兵,可見中國南方不能養馬實乃無稽之談。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在宋朝那促狹的疆域內,一樣不失優良的養馬場,四川可產的河曲馬,湖北可得的利川馬皆是不錯的馬種,處於宋朝控制下的關中、河南、山東、淮河都是自古以來的優良馬場。五代十國時,後梁依靠河南戰馬建立的騎兵,令天下聞名的沙陀騎兵亦不敢小覷。合肥一帶,更是被元朝當作官方戰馬牧場使用。甚至和南宋一樣偏安長江以南的南朝各代,也可以動不動「鐵馬二千」、「鐵馬五千」,即出動數千人馬俱鎧的重裝騎兵往來衝殺,可見宋朝並非缺乏養馬地。

當然,這時候有人肯定會說,宋朝人多,農牧矛盾大,沒有地方養馬。殊不知,中國人口最多那是清末,而清末光華北地區就有馬一百五十萬匹,捻軍一群農民都能有弄得騎兵縱橫黃淮,那時中國人又不會氣功辟穀之法,自然需要更多的耕地來養活,難不成這些馬是從天而降的?四億人口的中國內地都能大量養馬,人數遠遠不到四億的宋朝卻沒有地方養馬,這是哪門子道理?

更何況,口口聲聲說地都拿去農業的大宋,打仗的時候連牛車都沒有,我是不太懂這地是拿來幹什麼去了

金人軍行有車乘牛畜原注多係三五十人共一車

我師之行無搬載器甲之具步人全裝則困於負擔

為了滿足趙宋皇室一年四十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兩羊肉的飯量,宋朝不惜把老百姓的耕地搶走放羊,以至於「侵民田,數郡被其害」,結果養馬的時候,卻是一片叫囂土地不夠的聲音,真是咄咄怪事。

實際上,就算宋朝在專門的牧場養馬,效率也是奇低無比,以至於出現過562匹種馬經過養殖,死亡315匹,新得的馬駒居然只有27匹的奇聞。在技術問題上,則按照程朱理學的學說,以「亂倫」為由去禁止培育優良馬種的技術,面對這種堪比中世紀燒死科學家的奇聞,我也只能學項羽感嘆一句,宋朝養馬不行真是「天(自)亡(己)我(作)也(死),非(關)戰(老)之(天)罪(屁)也(事)。」

川路所置馬,歲牧於鎮江。是年春,上以未見蕃息,遂分送江上諸軍。後又置監郢、鄂間,牝牡千,十餘年僅生二十駒,且不可用,乃已。

什麼樣的馬這麼精貴?孫渣權能養出馬,蒙古人能養出來,就你大宋養不出來?

實際上,缺乏足夠的騎兵並不是在野戰中不能取勝的理由,總是有人說游牧騎兵來去如風,騎射縱橫無敵,先不討論這個概念是否正確,我們就來思考一個事實——遼國牧民能游牧,難道遼國的燕雲十六州也能游牧?大同、北京這種歷史重鎮也能夠扛上城牆,跨上戰馬,來去如風的騎射大宋軍隊了?

然後守城也守成

「金珠玉帛者,大金之外府也;學士大夫者,大金之陪隸也。是天地之間皆大金之國,而無有二上矣!亦何必勞師遠涉然後為快哉!」——趙構《乞哀書》

無言以對,只能說還好老夫不姓趙

——————修改分割線——————————————————————

哎喲哎喲想不到能引發某些愛宋人士的憤慨

不過在評價鄙人史料揀選能力方面~~

某人還是大大的不足啊~~

首先

991年廢止了讓羊侵佔耕地之後,大宋皇家是幹啥了呢?

靠買契丹羊了嗎?

1002年(咸平五年十二月)帝謂宰臣曰:「御廚歲費羊數萬口,市於陝西,頗為煩擾。近年北面榷場貿易頗多,尚慮失於豢牧。」呂蒙正言:「洛陽南境有廣成川,地曠遠而水草美,可為牧地。」

原來你大宋還有水草豐美,地勢廣闊的牧地啊,不是說好的人地矛盾激烈,地都拿去種田了嗎?

結果拿來放羊了

大中祥符三年四月:牛羊司每年棧羊三萬三千口,委監官揀少嫩者棧圈,均兼供應。

買的好多契丹羊啊

多的大宋依舊要牛羊司每年養幾萬頭羊

而且

採購?(這裡指點宋粉一二,下次還可以說保安軍和鎮戎軍每年買了幾萬西夏羊,然後就可以騙無知小白,大宋的地都拿去耕了,羊都是買的,呵呵

某些人以為採購的羊是直接拿來吃了?

你們畢竟太年輕

你以為買來的羊是打包燒好的羊肉?直接送到大宋皇帝和官員的餐桌上?

不需要養?

你每年買的幾萬契丹羊西夏羊是點的遼國和白高大夏的外賣?隨叫隨到?這幾萬頭羊放哪養?宋粉知道嗎?

更何況,某些人以為啊

這大宋就皇家要吃羊了,點些外賣就夠了

一個李冰廟一年就要消耗四萬頭羊,按照某人的原文

河北榷場買契丹羊數萬,至牛羊司則死損及半

契丹羊全填進去都是不夠的

更何況什麼嘉佑三年(1058年)李象中,張茂之等監守自盜,一天消耗280頭羊(一年都十萬來頭了)

每聖節,
本務預期殺上好羊約三千口

至於食料羊

如果沒記錯每人每月2隻起步,我大宋多少官員,一年要吃多少

最後補充一句·

這年頭沒有腦殘粉

就不會有黑子

有多少人洗地

就有多少人來抽

我只不過是個票友而已

——

哎呀,鄙人初來乍到知乎,不知道知乎上辯論的時候閹黨還有@事主的規矩,真是罪過罪過@忠遼愛宋郭藥師

首先平心而論~這篇東西本來也是鄙人隨便借鑒拼湊的東西,侵刪。

所以一下子成了這個問題的點贊第一真是誠惶誠恐

然後呢?

大宋皇帝有沒有吃很多羊?

答案是有

大宋有沒有因為吃羊佔領過農場?

答案依舊是有

大宋在靠契丹羊還是靠陝西羊還是西夏羊的時候是不是都需要大量牧場?

答案依舊是需要

某些宋粉字裡行間透露出的趙宋官家那種不屑的背後是什麼呢?

我大宋人地矛盾大啊,需要都種地啊

我大宋羊都是買的,馬都是買的,地都是拿去種了

然而事實呢?

拆不掉邏輯,光拆事實並沒有用2333

就像項羽到底是死在東城還是死在烏江,甚至死在東城就根本不能出現西楚霸王死在烏江前還上演無雙的橋段

所以因為史記里記載項羽死因撲朔迷離,所以導致項羽戰略失誤導致垓下慘敗的邏輯有問題?

naive!

這篇回答我完全可以修一下~把991年之前的吃羊記錄找出來,只不過鄙人懶癌殘癌發作~直接用了比較熟悉的神宗朝的例子

不過還是謝謝@忠遼愛宋郭藥師 以後黑我大宋馬政的時候,我就會調一下事實~用991年前的養羊配合開黑侵佔耕地,用之後神宗朝買幾萬契丹羊然後繼續放牧場育肥來黑有牧場不養馬~至於之前的「謬誤」,我都掛上面了,包括四十三萬兩羊肉的bug233

但是

我原來論證的「大宋有大量的牧場可以養自己的羊或者養契丹和西夏買來的羊」這個東西有問題?

沒有拆掉這個邏輯關係,談什麼都白搭

還不如貼吧眾那樣一邊扯淡游牧畜牧業發達又養馬又養羊,一邊鬼扯大宋養羊的地方不能養馬

這才是正確的拆解這個邏輯的方法

那麼~為什麼這些牧場不拿來養戰馬?

那我只能認為趙家不喜歡吃馬肉了

————————再次修改分割線————————

下面有人說「馬喜高寒,非炎方所利」

印度馬瓦里馬

馬瓦里馬是一種優雅的中等高度的強壯的馬,關於它的英勇和忠誠的記載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戰場上。如今它以擁有健壯的腳蹄善於長途跋涉而著名,它的家鄉在一個被稱作「馬拉尼」的地區,是屬於馬瓦里的巴爾默區的一部分,具體的村莊名字比如那噶,古德哈,加索兒,新第哈里,巴克哈莎,和散科太西的一些區域。

印度好高寒啊!

柏布馬(Barb or Berber)的家鄉在古時候北非的巴巴利(Barbary)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突尼西亞。現今在阿爾及利亞的康斯坦丁(Constantine)與摩洛哥皇室都有很大的繁殖場。

柏布馬以強壯、耐力超強、速度快、反應快出名。尤其是在用它來培育與改善其它品種時,這些特質更顯得重要。

在以前柏布馬被認為是上等的戰馬,現在則是很好的騎乘用馬,有時也用於賽馬。

北非好高寒啊!撒哈拉看來一點都不炎

生活在中東的阿拉伯馬

中東氣候真是高寒啊

非洲馬里帝國的騎兵

真是高寒啊

@拿騷選帝侯

按照某些人的觀點

北歐這種地方應該是戰馬最喜歡去的·

能養最好的馬

可惜古二爺從來不這麼看


絕對的有無與否,答案當然是有了,畢竟四川也能養馬不是?不過四川的馬?呵呵~~~

但要說相比北方的契丹遼和党項西夏什麼的,那就比不了了,契丹佔據的蒙古草原、党項女真佔據的河套、隴西地區都是中國古代出良馬的地方。至於宋朝主要佔據的中原地區~~~五代以來軍閥混戰,牧馬業早就沒有基礎了謝謝,也就是說,北宋政權控制的地區,早就沒有能和周邊游牧民族相匹敵的牧馬業了,至於為什麼?中唐以來就是如此。那些說宋朝養馬條件好的,咱能有點良心么?

至於北宋馬少是因為馬政不佳的問題,首先一般意義上說北宋缺馬導致失利的典型時期是宋遼交戰時期。北宋真正開始實行馬政始於宋太宗第一次北伐從遼境搜刮來的幾萬匹馬(史載四萬二千餘匹開始搞,這種起點指望在不斷和遼軍作戰消耗戰馬的情況下還能大批繁殖戰馬...你真的懂養馬么?PS:馬是胎生,妊娠期約為307~412天10-13個月

有拿宋朝為什麼不從西北調集戰馬說事的,宋遼交戰時期的西北宋朝就不曾進行多少實際控制,不實際控制的地區就更不要談建立馬政飼養戰馬了,至於為什麼沒有實際控制,了解下那時西北的紛亂形勢就能知道,夷狄遍地,夷為主漢為客,沒有年深日久的經略根本不可能有所成效,指望那裡能瞬間就出產戰馬只能說太異想天開了。

至於內地的馬匹飼養,先不說本來馬匹這種動物就不是內地能養好的(就算到近現代,我國的軍馬場都基本在北方),北宋領土因為唐宋以來人口膨脹的問題也沒有多少空餘的地方來進行飼養戰馬的工作,所謂馬政毀壞也基本是因為被改為民田了。不說馬,作為農業一大助力的牛都開始缺少地方飼養,何況馬?因為人口膨脹,內地為了解決人口膨脹問題只能大力發展種植業,生產牲畜(馬、牛、驢、騾)的牧地都被大量擠占,就導致了宋朝內地的畜牧業不可能有大量出產來解決軍事需求。無獨有偶,明代馬政也是經歷了這麼一個過程,好在明代地盤比較大,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個問題。

可能有人要問了,為什麼明代可以北伐?宋代就不行?明代為什麼可以北伐,有兩個原因,其一蒙元政權已經四分五裂,內部各大軍閥內訌不休,無法團結一致,這一點看一些介紹元明改朝的相關書籍就可以深刻了解到(所以當元朝軍閥團結起來的時候明朝就只能被動防禦)想了解蒙元政權內部是如何四分五裂的,如果可以的話當然可以看史料原文,有困難的話看李湖光的《戰爭事典4》也可以。

也許還有不服氣的要問柴榮怎麼北伐就有成就了。首先柴榮北伐根本就沒有進軍到幽州城下,所以說不能對柴榮北伐有過高的估計。周世宗要拿下(而不僅僅是旋風般的佔領並撤退)16州,那麼他就必須在短時間內同時達到以下幾個目標:1、迅速進軍到幽州以北,阻截遼軍主力南下的通道。2、迅速佔領山南諸州並籌措好足夠的糧草補給。3、滅北漢。在古典時代,能同時建立一個對外正面(阻援)並鞏固一個對內正面(攻略對內包圍的城市),以後周世宗當時的人力物力,要達到這三個目標,在幾個月之內,可以說基本不可能。事實上歷史上的柴榮也是知難而退收兵南歸了,而且撤兵時倉卒之際,亡失甚眾」(《新五代史》),可見並不是十分從容的。

可能有人還會說,為什麼唐代就能在與周邊游牧民族的爭鬥中處於上風而不是像宋代一樣經略乏力,那就要仔細分析一下唐初的周邊形勢了。唐朝初年,東突厥憑藉著自己的軍事實力一度對唐朝造成了極大的邊防壓力,但是北方不是只有東突厥一個游牧政權,西突厥也擁有不可小覷的勢力,而東、西突厥的固有矛盾就給了唐朝從中斡旋的機會。而在東突厥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暫時歸附於東突厥的鐵勒諸部在形勢有變時也會舉起反旗。而歷史上也正是如此,雖然東突厥在南下征伐唐朝的作戰中不落下風,但是最終在歸附部落的叛亂中分崩離析。而唐朝「消滅」東突厥後對歸附突厥諸部的厚待,對參戰唐朝將領的薄賞,也間接證明了東突厥的分崩離析功不在戰。根據現在一些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當時的東突厥突然遭遇了罕見的氣象災害,這一因素嚴重激化了東突厥內部業已存在的內部矛盾,加速了其分崩離析的速度,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唐朝周邊形勢的好轉,可以說是「天意」。

第二個原因其實學校里的課本應該也有記錄,那就是運河。元代曾經為了解決南北的運輸問題大肆開鑿運河,明軍利用蒙元的運河輸送後勤物資,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宋代北伐面對的後勤補給乏力問題。這點在《明實錄》上都可以查到有關記述。明軍借蒙元內訌之大勢和運河通北之便利,明軍北伐自然就比宋代容易多了。 而後周能夠北伐勝利,也和運河有割不開的聯繫,後周世宗柴榮在北伐前大修運河以解決後勤問題,「自滄州治水道入契丹境,柵於乾寧軍南,補壞防,開游口三十六,遂通瀛、莫」。使周世宗柴榮可以「駕御龍舟, 率舟師順流而北,首尾數十里。」靠運河解決大部分後勤問題,拿下了瀛、莫二州(關南之地)。但是在深入幽州的路徑上「河路漸狹, 舟不能進, 乃舍舟陸行」,所以要深入幽州依靠運河已經不可能了。既然依靠運河漕運解決後勤已經不可能了,後面的結果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可能又有要問的了,北宋末年遼朝腹背受敵,怎麼北宋軍隊表現還那麼差呢?這也有幾方面原因:首先,澶淵之盟以後宋軍的主要對手是西夏軍隊,主要戰場是西北,而西夏軍隊和西北戰場都與遼軍和華北戰場有很大差異,宋軍在經年累月的西北戰爭中軍隊已經變為適應西北戰場的環境與和西夏軍隊作戰,已經不習慣再與遼軍作戰;其次,宋徽宗的腦殘命令和童貫的糟糕指揮也是一大原因,至於有多腦殘多糟糕,可以看王曉波的《宋遼戰爭論考》;其三,因為更戍法廢除的原因,北宋軍隊有戰鬥力的軍隊只剩下西軍一部,所以西軍就成了北宋的「救火隊」,被四處派遣執行軍事任務,等到北伐遼朝的時候早已師老兵疲了。

至於西夏的問題,西北地區就像之前說的夷狄蠻戎散步四處,夷狄為主漢家成客,本身人口上漢人就不具備多少優勢。其次西北地區的後勤供應也十分困難,按照記載朝廷出師常為西人所困者,以出界便入沙漠之地,七八程乃至靈州,既無水草,又無人煙,未及見敵,我師已困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西夏境內有三片沙漠,其中有兩片是在唐末五代形成,惡劣的後勤環境必然導致軍隊進攻的難度增加。不過即使如此,因為西夏軍隊的戰鬥力還是不如遼軍,所以宋軍最後通過「淺攻」進城戰術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後勤問題,宋軍將堡壘修築進西夏的領土蠶食西夏領土,「平夏城」就是一個典型。在北宋末期時已經基本上將西夏逼死,不過一切都因為遼國的變亂而功敗垂成了。

還有一些拿古人的分析當論據從而認為問題在於古人總結的那些的。古人又沒學過唯物主義,不懂唯物主義歷史觀,寫一些唯心主義的東西,看看就得了,拿來當真就好笑了。


臣謹案詩書已來中國養馬蕃息故事乃知不獨出於戎狄也秦之先曰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周孝王召使主馬於汧渭之間馬大蕃息犬丘今之興平汧渭今之秦隴州界也周官校人之職春執駒以養血氣夏攻持以防蹄齧衛文公居河之湄以建其國而詩人歌之曰騋牝三千不言牡而言牝則牝為蓄息之本也衛則今之衛州也詩人又頌魯僖公能遵伯禽之業亦云駉駉牡馬魯今屬兗州左氏雲冀之北土馬之所生即今鎮定並代皆其地也月令季春之月乃合累牛騰馬游牝於牧仲夏之月游牝別羣則縶騰駒亦秦人之馬政也漢之太原有家馬廏一廏萬匹又樓煩元池皆出名馬即今之並嵐石隰界也武帝出攻匈奴官私馬十四萬匹於漢之馬最為多矣唐以沙苑監最為宜馬即今之同州也又案唐自貞觀至麟徳中國馬四十萬疋開元中置七坊四十八監半在秦隴綏銀則知古來牧馬之政修之由人不在於地今之同州及太原巴東相衛邢洛皆有馬監其餘州軍牧地七百餘所乞敕於羣牧使副都監判官等內一員往監牧舊地相度水草揀擇孳生四逺牧放一依周官月令之法務令蕃息別立賞罰以明勸沮庶防數年之後馬蓄蕃盛

自己看看宋史馬政篇就能有結論了,宋朝的馬政完全是自己太窮太蠢敗掉了


應當說是正確的。(其實很早之前就寫完的,不知道為什麼爛在草稿堆裡面今天才發現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燕雲十六州確實是非常重要的產馬地,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西夏擁有的廣袤的產馬區域。河套一帶絕對是上好的產馬地,哦當然當時北宋朝廷是否能夠直接管制這片區域也是個問題,哦這個沒能守住這片好地方的鍋我替北宋背了。

至於說宋朝的馬政,這就很值得說道了。

《宋史》嘉佑五年記載,歐陽修言:「唐之牧地,西起隴右、金城、平涼、天水,外暨河曲之野,內則岐、豳、涇、寧,東接銀、夏,又東至於樓煩,以今考之,或陷沒蕃戎,或已為民田,皆不可復得。惟河東嵐、石之間,荒山甚多,及汾河之側,草地亦廣,其間草軟水甘,最宜養牧,此乃唐樓煩監地也。跡而求之,則樓煩、元池、天池三監之地,尚冀可得。臣往年奉使,嘗行威勝以東及遼州、平定軍,見其不耕之地甚多,而河東一路,山川深峻,水草甚佳,地勢高寒,必宜馬性。又,京西路唐、汝之間,荒地亦廣。請下河東、京西轉運使遣官審度,若可興置監牧,則河北諸監尋可廢罷。」

這話說了一大堆,其根本還是在「而河東一路,山川深峻,水草甚佳,地勢高寒,必宜馬性」和「若可興置監牧,則河北諸監尋可廢罷」上。也就是說北宋尚還掌握著河東這片肥沃土地,可惜,你不能把北宋官員想的太好,這塊地兒很快被經營的入不敷出,爛掉了......


沒有養馬地················看來明清時代的劉六劉七和捻軍的馬都是天上掉下來的


有產馬地,但沒有用。沒有養馬理論的指導,只有游牧民族才能養出戰馬,農耕民族養出來的是肉馬或者載貨馬。

你看運動員的生活,他們需要天天訓練而不是窩在辦公室里,而辦公室的上班族在體能上是肯定遜於運動員的。游牧民族的馬就是馬中的運動員,它們每天要奔跑,因為游牧民族要經常遷徙。農耕民族為了獲取低成本高收益,幾乎總是採用圈養馬的方式,培養出來的就是肥胖但虛弱的肉馬,或者有的地方用馬來載貨,這又養成了跑不快的漫步馬,總之這些馬都上不得戰場。


原來一直覺得宋代沒有產馬地蠻正確的 後來旅遊時才發現事實上好的圈養也能養出好馬 事實上宋代人口密度並沒有達到不能養馬的地步 那麼是什麼造成缺馬呢 我覺得應該還是宋代的制度造成的 宋代別說養馬 就是養兵 汴梁的禁軍養了那麼多年也不是造成最後沒兵的情況嗎 另外一個應該和經濟有關 東方為什麼蒙古馬佔主流 蒙古馬說白了 唯一的優點就是耐粗飼 也就是說可以不吃精料 只吃草就行了 別和我說蒙古馬長途性能好 事實上國際上的長途耐力馬賽蒙古馬從沒得過名次 基本是阿拉伯馬得名次的 也有中亞馬種 但這些馬都需要精飼 精飼這方面 馬吃的可不少 看下歐洲關於馬耕的數據 法國農民當時稱馬耕是牛耕的三到四倍的效率 但另外還有個數據是 一匹馬要吃掉近一家六口人的糧食 再想下宋代的馬場和今天國企有多大區別呢 我覺得問題很顯而易見的


宋人自己的記載還鄙視契丹馬是劣馬呢。。。


答案當然是有,開國時党項還沒叛變呢,那裡的養馬場不要告訴我是遼國的,雁門關以內的寧武縣有個地方叫馬營海,那地從隋朝開始就是軍馬場,你不要告訴我遼國有這個飛地


大隊長武器比土共好多少,可是他沒能滅了土共還被反推。慫宋皇帝和整個文官集團迂腐自私沒用,又壓制武將 你就是讓宋兵每人佩一個汗血寶馬也是被金 西夏 蒙古 沒收


怎麼可能沒有呢,但就算有馬就能打得過嗎?討伐越南被人家反殺50w平民


偌大河山,怎麼可能連幾塊養馬地都沒有,宋朝有完善的馬政制度,只是就沒養出過幾匹合格的戰馬來,但是朝廷的銀子卻沒少花。其實我還是覺得這和文官徹底掌權,武官地位低下,在各類政事上基本沒什麼發言權有關。畢竟戰馬是給軍隊配的


推薦閱讀:

萬那杜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領導是leader的音譯嗎?
大英圖書館中的一幅秦始皇畫像中的服飾是否有誤?
古代科舉中的鄉試三年一次,為什麼時間跨度這麼大?這個三年最初又是怎麼定的?
英語在世界上的強勢霸權還能夠保持多長時間?未來會有哪種語言能夠超過英語的地位和影響力?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宋朝 | 馬屬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