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設計師及各位工程師駕駛自己參與設計的汽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很好奇各位設計師及工程師在駕駛自己參與設計的汽車時是一種什麼感受,希望大家盡情回答。


哈哈哈哈強答一次

本人是一名標定工程師

當駕駛自己標定的汽車,可謂是五味雜陳

1, 興奮和驕傲

當駕駛自己標定的汽車,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以及興奮,這車是自己標定的,就像是自己生的孩子一樣。會忍不住跟別人炫耀,這是自己的作品,他所表現出來的「性格特點」,都是自己「造成」的:狂躁的油門踏板;平穩的怠速;舒適的空調;強烈的推背感;省心的巡航等等。

而且對「作品」有什麼長處,有什麼短處,沒有誰會比自己更清楚。

2,吐槽不斷

興奮之餘,難免嫌棄,我真是太了解這輛車了,作為一個汽車工程師,一點點瑕疵都會無限放大,也都會擔心上市之後會不會被詬病,會不會影響銷量。對於自己的車,難免信心不足,汽車工程師大都「有病」,他們有著與普通駕駛員不一樣的敏感: 全身上下都是感測器,當自己的車擺在面前的時候:

眼裡全是縫隙與色差,鼻子里全是異味,屁股坐上去總感覺抖,手感總是粗糙;如果你恰好又是處女座寶寶,你會瘋的。

所以體驗大概就是這樣的:這麼爛的車,能賣出去就是見了鬼了吧?動力這麼差,換擋這麼挫,開起來像車震!開發時間這麼短,好很多問題沒解決就上市了??給我一個月,肯定更完美了吧!

.............


寧在我司車上哭,不在寶馬車上笑~

·_·


對於普通汽車工程師來說,自己設計這四個字,其實很不嚴謹。因為汽車這個產品太龐大,子系統太多,每個工程師只能負責其中某一個系統甚至零件,所以它跟整車駕駛感覺之間的聯繫是很微弱的。比如一個負責油箱的工程師,他開著一輛裝配著自己設計的油箱的車,能跟有什麼特別的感情聯繫么?恐怕很小。而負責跟駕駛員直接有交互的系統的工程師,比如座椅,儀錶,懸掛這些,大概感情會更強烈一些吧。

所以,我覺得,只有讓總工來回答這個問題


小弟不才,從事的是汽車的駕駛性標定,往大了說是真正給車輛賦予駕駛靈魂的工作(之一),這部車的動力輸出是否線性,油門響應是否靈敏,怠速抖動控制到哪種程度,平地或坡道起步是否足夠平順等等都是駕駛性標定工程師的職責範圍。當然,總體還是要在項目制訂好的技術要求內對車輛進行標定,不能依照個人喜好去決定一輛車的駕駛感受。

很多時候容易出現問題的都是在「我艹,哪有人會這麼開」工況,但是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把各種各樣的細節進行完善,哪怕某些工況用戶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另外還有一些工作就是處理各式各樣的試駕反饋,比如今天哪個工程師反映起步過程中有些竄動啊,明天有哪個領導抱怨換擋過程有抖動啊,諸如此類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去調查分析和改進。我還有個習慣是在各種汽車網站上關注自己所負責項目車輛的專業媒體評測和普通用戶反饋,但凡有涉及我的職責範圍的,我都會記錄並跟蹤。不過實際上目前為止也沒有真正意義上被我在網上發現的問題,一是公司有自己專門的部門和流程去收集大量的用戶反饋,針對系統性問題我們也會啟動流程做出處理;二是網上很多抱怨都相對片面,畢竟汽車開發過程充滿折中妥協取捨,我針對某個動力響應方面的問題進行更改的話,相應的油耗、排放、NVH可能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好像跑題了

咳咳,總之體驗就是,路上正常開試驗車時會忍不住按照實驗規範做幾個動作,沒問題會竊喜,有問題瞬間黑線要計劃馬上回去改。中控操作邏輯怎麼這麼傻逼,電子電器部門到現在還沒改好啊,誒?這個功能還是很好的嘛。喲?新換的主題皮膚蠻酷炫。底盤確實不錯,想知道底盤是腫么調教的。。。如果是開量產車,仍然會習慣性的試一些極端工況,結果嘛,當然是會為良好的駕駛感受沾沾自喜啦~


項目接項目,項目何其多。。。


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開過自己做過的車,但是車上自己負責的部分有什麼毛病了如指掌,在大部分人眼中的豪車,跑車在我看來也就那個樣兒吧,因為我知道它的質量其實和一般豪華車一個樣子,再現有的工藝能力上,已經非常非常的好了,再好也好不到哪兒去了,而且它上面哪個地方材料分布不均,哪個地方熔深不夠,哪個地方容易造成內飾異響,哪個地方溫度過高,哪個地方膠塗的不均勻,哪個地方溫度不均勻,哪個地方容易起皮兒倒三角兒,哪個地方設變過多少次,我閉著眼睛都能給指出來,它們只是用了最貴的工藝,最貴的人而已。

另外還有一種深深的感觸,包括國外同事,用一句古詩可以形容出來「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上個圖

寫於2:57PM 16/09/2016 菲爾斯比堡


並不敢買自家公司參與設計的車


各部門協調,聯繫供應商,發郵件,設變,設變,設變


麻蛋,項目都SOP了,我的項目獎呢???


在這裡回復一下enduro8,也希望能說明的更清楚一些。

車輛懸架系統調教的過程是這樣的,確定整車目標,定義幾何布置方案,定義KC(kinematic compliance)特性,定義懸架偏頻特性,依照調教彈簧以及阻尼塊,上安裝支座以及襯套。調教減震器阻尼特性。

這之中你說的韌性很明顯是主觀的定義,它不是或者說不只是由阻尼定義的,而更多的是由kc特性定義的。是由彈簧,阻尼塊,減震器以及各種橡膠襯套共同決定的。

另外說到阻尼,阻尼力可以用設備測出來。但是這個只是幾個基本速度下的阻尼。車輛動態駕駛的條件下,速度是不定或者某種程度上的不規律的。並且阻尼特性也不只是只有阻尼力特性這一個。所以真正車輛調教的時候,是用開車時候的駕駛表現來評估的,然後調整減震器閥片來達到調整目的,最終用測定的固定速度阻尼力來固定閥片結構並量產。

另外,關於懸架系統貼膚性的問題,這個阻尼確實要體現更多的作用,包括對路面的感知,對回彈的抑制能力,但是這裡要說的是阻尼是被動的。需要起緩衝的彈簧和阻尼塊來配合,也需要橡膠系統過濾細碎。

希望以上能解答您的問題。

有幸是做避震的,所以車還是能被最後整車狀態感受到的。

新的前驅平台,一切都是新的。但是一切還是熟悉的感覺:

1.懸掛的韌性還在,vertical 方向衝擊的化解能力還不錯,不算顛。

2.阻尼線性度表現的不錯。對路面的感知力很好。壓縮和回彈阻尼調教與車型目標一致。如果與上代的後驅比較的話,個人感覺略遜。車輛加號了,相應的偏頻要低一些來達到舒適性的要求。

3.動態穩定性依舊上層水準,除了風格差異,與上代差別不大。具體說工況路面,車輛無多餘彈跳。高速攻彎,對回彈的抑制很好,有效保證出彎後的穩態。

4.nvh水準較上代車型提升。當然這裡只說避震,你們說三缸,那就不懂了。懸掛對於亂波的過濾能力增強。對共振音明顯提高了抑制能力。是要好於上代Sachs 產品的。

題外話,phev的懸掛表現會更好。


一輩子也不回買自己參與過的車。因為買不起,也不需要。軍車和大卡車。


其實沒多大區別,當年研發某國產車底盤(純正像研發的)等我辭職的時候已經轉批量1年多了,然而每個月2000的採購量,五年後我這城市引進了它作為的士,路上看到也就一句話說,我做的,再不多一句話。

作為一個公司不會只做一個項目,客戶對自己的體系管理,客戶產品設計的水平和尺寸公差要求,才是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比如大眾的油底殼技術要求比奇瑞的高一兩個等級,比如通過公關,產品可以讓不接受而不被退回報廢。

然並卵,作為零部件供應商其產品做的再好,你的駕乘體驗關係的是整車結構風格。


陪著親戚去試車,指著導航儀介紹:這個是我做的

幾分鐘後,死機了!!!樓下那幫開發的傢伙居然沒改那個bug


我是一名整車廠的售後服務工程師…

回答這個問題算是強答…

我每次坐我司的車子都是各種故障處理和試車試故障,並且伴隨全程被客戶罵成狗…

所以我們的感受永遠是:設計是傻X,工藝是傻X,生產是傻X,品管是傻X,採購是傻X,銷售尤其是傻X…

但是一旦客戶問我車子怎麼樣,我永遠都說車子挺好的,畢竟還能跑~


坐在車裡,想著什麼時候自己也能買一輛……


太熟悉了,總覺得沒有別人家的車好


熟悉的看著就煩,生怕又有什麼工程更改襲來。


買了不是自己參與項目的車,想換點高級配件都麻煩

情人眼裡出西施,看多了已經審美疲勞了


趕緊驗收合格,這個項目從此與我無關。


造了五年汽車了,至今還沒買得起車…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車轉向精準而有些車轉向模糊?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如何做到完美的彈射起步,需要什麼硬體要求和操作要求?
開車撞到小動物怎麼辦?

TAG:汽車 | 汽車設計 | 駕駛 | 汽車設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