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頭採訪的時候如何讓被訪者在心理上更願意接受採訪?(比如說提問的方式上面的改變)?


街頭採訪經驗:

1、提問:

要攔住某人的時候,不要舉著話筒過去,要把話筒放低,先以普通人的身份打招呼。直接舉著話筒跟人說話,對方會本能地產生抗拒心理。打招呼也不要直奔主題,先繞個彎子,比如:【您好,麻煩您一下。】等對方接受了你的【麻煩】請求之後,再繞第二個彎子:【有個小問題想聽聽您的意見,最多耽誤一分鐘,您也可以不答,沒關係。】等對方連這個也同意了之後,再回頭示意攝像師開拍(其實他早就開拍了,這個示意是給被採訪人看的,意思是我很尊重你的意見,未徵得你同意之前我都沒拍),舉起話筒說出你要提問的問題。

2、語速:

說前面那些話的時候,包括隨後的自我介紹和提問,一定要用朋友之間正常聊天的語速說話,不要太快。記者常犯的毛病就是說話太快,令對方聽不清聽不懂。電話推銷的人也犯這個毛病,我被採訪或被推銷的時候經常聽不清他們說的話,不得不在對方說了一大堆之後反問一句:你剛才說你是什麼單位的?你的意思是你要介紹保險對嗎?

3、問題的展開

一個問題如果包含兩重以上的內容,要一個一個展開,不要一下子問完,街頭採訪可以對話好幾次,不是記者招待會只有一次提問機會那樣的,你可以跟對方慢慢討論一個問題的好幾個側面,然後回去再剪輯成完整的一段兒。

4、不要誘導你需要的答案

領導或上級單位對某個問題有傾向性是正常的,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在答案上預先有個大方向的控制完全可以,將來這個片子要用於引導輿論也無所謂,但不要誘導對方說你希望聽到的話,要讓對方說他自己的想法,所以提問的時候要用中立客觀的詞語和語氣,不要先帶上傾向性的暗示。多採訪幾個人,總有一兩個會跟你的想法一致,順利說出你希望聽到的答案,其他人的回答棄用,或者可以編輯為前導性的反面教材,或者留著做專題的時候用。如果某個熱點事件出現了反覆,別的記者第二次上街找人回答問題的時候,你已經用前一次的素材把新片子編好了。


推薦閱讀:

世界上你最想採訪的三個活人是誰?理由是什麼?
該如何去寫一篇颱風報道的採訪提綱?
怎樣判斷媒體報道是不是會對採訪對象造成二次傷害?
傑出的定義是什麼?

TAG:新聞 | 採訪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