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用指標來預測走勢靠譜嗎?

剛看了@劉鵬程Sai.L大大的A股筆記,說BOLL中線下行對K線有較強的壓制,心裡產生一個疑惑,BOLL線和K線不都是股價的一種表現形式么,為什麼BOLL線會對K線產生壓制呢?就像一輛汽車在空地上行駛,我們把汽車的軌跡加工處理得到一條曲線,然後說,該曲線對汽車的行駛有壓製作用,這樣靠譜么?是不是技術分析都有這樣的問題?


瀉藥。。。

題主舉的這個例子有點意思。

首先,K線和Boll線,或是其他指標一樣,都是軌跡,並不是汽車。這是軌跡對軌跡的影響。汽車在哪,看不見,而且還不止一輛……

其次,軌跡對汽車行駛有影響嗎?有。軌跡是前車開過去留下的痕迹,後車跟的時候,會看前車是怎麼走的,沿同樣的路線走會省些力氣,相對安全。比如在雪地里,後車都是跟著前車的軌跡走,這樣通常不會掉坑裡。軌跡都是急彎,那麼車速也會降下來看看。再比如賽道上,每個彎道的進彎出彎,痕迹都差不多,明顯剎車的地方都是基本相同的,這就是最快的進出彎路線,不按著走,圈速就慢了。

再次,非要按軌跡走嗎?當然不是。可以另闢蹊徑,不過後車大概率是要按軌跡走的,省事,安全。軌跡對軌跡的影響,也就是不同指標間的影響,實際上是在找歷史上的最優路線,所謂最優,就是很多人走過的路,大概率事件。這就是技術分析的核心,分析大概率事件,並按這個方向走。


謝邀,技術圖形對股票價格形成壓制是很常見的,標準的叫法叫「技術圖形的自我實現性」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先說明一下以下不是指市場上剛發生的事,而是是為了說明道理的假設

: 理論上講,股票到達歷史新高前會有壓力,這很好理解,因為到達歷史新高前基本實現所有人都解套了,解套後會有拋壓,所以會有壓力。

按照這個邏輯大盤到3400點的時候其實不該有壓力,誰tm手裡的股價還tm的套在09年3400點附近?五年了,要麼割肉,要麼換股了,所以說大盤到3400點本來不應該有壓力,但是自大盤上攻以後,哪些比較蠢的股評家誰也不知道到多少點會調整,想想09年3400點是個幾年來的新高,於是股評節目里大喊到3400要謹慎。很多散戶一聽覺得很有道理的樣子,於是在3400點不到的時候觀望情緒就特別濃,隨時準備割肉,主力本來是不信什麼3400什麼鬼的,但是觀察到了散戶的觀望情緒越來越濃了,越接近3400點的時候手裡的股票拉升壓力特別大,於是決定不等3400點3200點就主動調整。 總之就算不調整也不會逆勢拉升,於是就在3400點之下形成了巨大的拋壓,一旦出現調整就會一瀉千里。 反而3400點原本的壓力:是否是真的有套牢盤解套的壓力這點反而顯得不重要了。

其他的道理是一樣的KDJ接近死叉的時候,就特別容易引起拋壓和踩踏。

boll線本身就是上下方價格的標準差,本身就來測量上下方壓力的意思,從道理上講「boll線對股指形成壓制「不能說錯。

然而實際上,boll線由於觀察的人太少,自我實現性沒這麼強,不必太當真。


指標可以幫你確認當前的狀態,所以很多經驗豐富的交易者只看K線和一根均線,關鍵是確認了當前狀態,然後選擇最合適的操作策略就好了


試圖用指標來預測是不可能的,一切以實際表現為主。k線是最好的指標,甚至成交量都不用看,單看k線就知道哪裡放量了。看太多指標容易混亂矛盾,對付千變萬化最好是以不變應萬變,以簡制繁。

ps這是短線思路。


搬運個答案過來:

-----------------------------------------------------------------

我們看下投資者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是如何擁抱變化和未來的。股市上的散戶,

他們對於未來的股價變化也是很迷茫,有人會採取現場調研的方式來做判斷。

比如看看人人樂有多少人,就知道到底股價如何發展了。看看市場上空調的銷量怎麼樣,也大概可以判斷空調公司的股價。還有不少「神人」宣傳過自己非常奇妙的投資觀。在哪哪那偶然聽到一句話就據此判斷某某公司股價要大漲,並據此大賺一筆。網上隨便一搜,這種案例不是一兩個。

當然,還有「纏論」,如果不炒股,對這個不了解。炒股的同志,一般都至少聽說過這個。

當然,更有很多神邏輯了。

在國際市場上,也有很多專門的分析。根據推特上的情緒詞來分析市場走勢。

當然,專業的團隊更不在話下。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來看一篇心理學文獻。

心理學裡面有幾個有名的動物,鴿子是其中之一。

斯金納做了一個實驗,讓8隻鴿子禁食一段時間,體重基本縮減了25%。

很不人道。

然後,將鴿子放在一個籠子里,每隔15秒餵食一次。

結果很奇怪呀,8隻鴿子裡面的6隻都有了各種奇怪的「神經病」。

這是為什麼?

因為鴿子將食物的出現與某種自身的運動進行了結合,並強化。

其實這個也可以理解成和巴普洛夫的狗是一樣的道理,基於某種條件反射。

我們人也是一樣,證券交易者,很容易因為某個因素和上漲一起出現,就將這種關係進行強化。比如,某天買了一隻冰激凌,結果賺翻天。後來,再買一次冰激凌,又賺翻天。他就可能會將這些關聯強化。當然,他可能也會慎重使用,因為他也怕使用多了,讓上天覺得他太貪,策略就不好用了。

我們看看什麼是相關性,比如有一隻每天5點50分打鳴的雞,有一個每天6點起床的人。

即使最嚴謹的人,如果不知道他們之間的距離是800公里,也會在他們之間建立聯繫,甚至因果關係。

現實中,往往有很巧妙的例子。

比如,很有名的例子:福特汽車對香草冰激凌過敏。

一個人,如果去冰激凌店買香草冰激凌,汽車就打不著火。如果買別的冰激凌,打火就沒問題了。

他覺得,汽車對香草冰激凌過敏。

福特的員工真的來調查了。結果發現:

這個人去買冰激凌的店面,只有香草冰激凌賣得最好,因此不需要等待,隨到隨取,買其他的冰激凌都需要等一會。而汽車本身的降溫等問題導致汽車在短暫的熄火後,無法再次啟動。這樣,買香草的,因為時間短就沒法啟動;買其他的,因為時間稍長,就可以正常啟動。

所以,汽車並不對香草冰激凌過敏。他們是相關關係,並不是因果關係。或者說,相關性並不代表著因果關係。

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都是這樣的事件。

他們本身其實是獨立的,但是都是由一個原因導致的。

因果關係應該是這樣的:

那怎麼區分兩個事件是因果關係還是僅僅相關呢?

這個,比較難,如果我們能推導出,或許也可以拿到諾貝爾了。

格蘭傑因果關係校驗,我們可以去參考。格蘭傑是非常優秀的計量經濟學大師,如今美聯儲等央行都在使用他的模型來計算價格。

但是,有一個被廣為忽略的問題。雖然兩個事件本來是獨立的,但是因為大家都認為他們之間有干係。所以,最後,他們真的產生了因果關係,最後變成互為因果。

比如這樣:

比較典型的就是K線圖。在市場上,總有對K線圖的質疑聲音。但是,如果對K線圖有理解,自然有好處。

後面我會專門寫篇文章來分析K線圖如何影響股價。

「一致預期」就用來分析市場的反映,建立在大家對市場的普遍預期之上。

首發於公眾號:yuanmu8.


假書傳萬卷,真傳一句話。市場上找到真經難,找到後做到知行合一更難!至於那些說能通過指標賺錢的,那寫出那個指標的早就成億萬富翁並且獲得本世紀最偉大
數學家、經濟學家稱號了,並且由於他的指標,導致全球所有股票、證券、期貨、原油市場崩潰,大家都坐在家裡用指標賺錢了,沒人勞動沒人做實體,經濟崩潰,
人類滅亡。所以以後誰在用**指標賣錢出書的,為了人類的未來,還是把他人道毀滅吧!


首先你要知道布林線的邏輯。這段憑記憶:它的依據是,沒有其他因素影響的短期價格會圍繞均價上下波動,就像遛狗狗會圍人前後走。布林線上下軌是標準差的範圍。

至於支撐阻擋,多學學就明白了,其實都源自交易者的心理和行為的推測。


技術分析要獨樹一幟。比如kDJ指標可以設為99.34.3,這個指標就變形很光滑的中線指標,很好用的!


好吧。首先研究下指標的演算法,然後你會明白,價格得走的多麼瘋狂才能完全擺脫指標所謂的壓制。


又一個被劉鵬程坑了的人。

大盤這種東西,就是拿來對外人裝逼用的工具,此人深諳此道。


說實話,我不是黑劉鵬程,我覺得他很可能是個神棍。

他寫的那些東西,圖文並茂,洋洋洒洒數萬言,看似合情合理,李菊福,實際上屁用沒有。

今天大盤一個放量大陽線,你寫一千字的大盤分析,明天大盤再來跟小陽線你又寫一千字,後天來個大陰棒,你再寫一千字。

這有什麼意義?

實際上,我以為在現在的A股市場,看大盤的重要性在整個交易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超過5%,把時間浪費在大盤的分析上在我看來,純傻逼行為。


肯定靠譜啊!比如有一堆百分比的數字,直接看數字直觀,還是畫出柱狀圖直觀,把自己對趨勢的理解畫出圖形,減少盤中的思考負擔是必須的。

有太多人詆毀指標,k線本身也是指標,那麼請問,不看k只看當價值就交易的試試?肯定沒有。


一直認為技術指標不靠譜,如果靠譜,那不就是用已經發生的事準確預測即將發生的事了嗎!


還是各花入各眼吧,有自己的判斷和交易系統即可。不過在我看來,技術分析在大多數情況下就是一個馬後炮。


布林線是跟隨價格運動的 是對當下價格運動趨勢的描述 你肯定沒有把股票池的布林線都看過去吧


可以把指標看成一個統計量,

統計量可以用來做假設檢驗,你有一個結論,然後計算統計量,看是接受還是拒絕這個結論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股票市場技術分析法的三大假設前提?
周期共振怎麼用?
如何用好level2行情信息?
MACD指標在量化策略實戰中如何應用?
怎樣看待江恩理論?

TAG:技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