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對手提問該怎麼回答:智能手機弊大於利為什麼還要用智能手機?


以下內容僅從辯論角度考慮,並非本人生活中的真實想法。

首先得說這個辯題出的不好,主辦方過於隨意。智能手機作為工具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將其利弊作為辯題確實有失偏頗。

而在利弊比較的辯題當中,這個問題是非常經典的一個邏輯陷阱。但對方提出這個問題作為反駁的時候,其實其中包含了一個隱藏條件:「人總是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只有這個條件成立,才能推導出「使用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利大於弊」的結論。

但其實人往往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比如大家都知道吸煙弊大於利,可香煙還是日常消費品之一,消耗量巨大。類似的例子還有垃圾食品、檳榔、酒類等等,並非一件事物弊大於利,人們就會敬而遠之,人類的性格當中是有著弱點的。智能手機雖然弊大於利,卻由於其充滿娛樂性的特點,使得很多人對其產生了依賴而忽視了其弊端。本場比賽的意義,正是要反對對方辯友這樣一葉障目的思維,指出智能手機的弊端所在。

所以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這麼回答:按照對方辯友的邏輯,由於我國擁有三億兩千萬煙民,吸煙就是利大於弊的么?顯然這種邏輯無法成立。同樣的,智能手機是否被廣泛使用,與其利弊大小也並無關係。請對方辯友不要因果顛倒。


這是一個常見問題,而且也是在一個利弊比較辯題準備時一定要思考的問題。

只是這個辯題實在是太sb了……

所以只能在比賽架構下討論。

「因為大家錯了啊!所以今天我們才站出來告訴大家,不要用智能手機了嘛!」

===============================================================

作為評委的時候我在點評時往往會批評這種辯題……簡直就像是吃飯弊大於利……

作為辯手的時候,我覺得沒能力就背後罵罵,有能力的話 想辦法打死主辦方和出題者吧……

但是!!!以後接到這種辯題一定要想主辦方申辯並反對。如果反對無效(首先你要確定辯題一定有問題),那麼可以選擇棄賽。你有權不尊重辯論,我有權不尊重你的比賽。

但是不論如何,都要做到儀錶翩翩,知情達理。


私以為現在有很多辯論賽特別是高校組織舉辦的校內辯論賽,辯題都非常傻逼,非要把一個具有兩面性的問題割裂開來,讓學生去辯論,非黑即白,其傻逼程度不亞於「公知(果粉,民逗)與腦殘五毛哪個更高尚些」。


我用著智能手機代表我承認他有利的一面,但是這和我認為他的弊大於利並不矛盾。智能手機有利的方面我是需要的,不代表他的有害的方面我是忽略不看的。就如我需要咖啡提神的同時,我認識到咖啡因的不好。我目前對他有需求,使得我不得不暫時忽略長遠的問題。


首先,跳過了是不是直接問為什麼。


我校也搞這個。

僅供參考。

謝謝主席。各位中午好。

得信息者得天下。手機作為普及的信息獲取設備,為生在高速進步的電子科技時代的我們天生適應。從佔滿3個房間的大型計算機,到手裡的200克重小方盒子。從沙子到終端這樣如此偉大的人類工業知會結晶為何不能為我們所善加利用呢?

手機作為錢包,溝通工具學習工具交流工具,成為了21世紀每個人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我輩中學生處在高度文明社會,毫無疑問手機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即獲取信息,內化信息的代價大大降低。得以高效補充知識,擴大視野,從而與時俱進。手機幫助我們與世界相連,有了它,愚昧得以開化,謬誤得以糾正,讓我們在瞬息萬變之當今社會得以有立錐之本事。學困生有手機以查缺補漏,彎道超車;學有餘力生則可自己拓展興趣,增廣視野,能力,達成更高階的自我實現,而避免閉門造車,徒費工夫。

階段考,中考,高考。不是所有中學生心智都成熟如斯,而各種壓力及缺少溝通和人格尚未完善導致的心理/情感障礙是最容易被忽視和誤解的,家庭,學校生活里遇到的各種困擾,在長輩仍然持有傳統思想的現今,缺乏一個釋放的途徑,傾訴的對象和充作指導者的角色。

懵懂的我們尚未踏入社會,對各種信息的獲取還僅僅停留在基礎的階段,即便如此,此時的我們也可以不用像過去學生一樣有很多青春/成長上的煩惱始終無法釋懷,而可以使用父母贈送抑或自購的手機對自己的疑惑通過搜索引擎獲取答案,閱讀書籍解答疑惑,甚至能夠尋找專業諮詢機構建立聯繫,將各種困擾和錯誤想法,乃至心理障礙及時甄別,扼殺在萌芽之中,亦或者及時發現病症。正所謂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手機為鑒,,可以如何?答曰:可以照心性。心性佳人,用以上進。

動動拇指,契科夫平生寫的所有文學作品就可以保存在手機存儲器內僅占幾百個位元組,

在毫秒內,各種夫斯基窮其一生寫的曼妙樂曲可以呈現在你耳旁供你欣賞,耗資數百萬美元的名導經典電影可以展現在眼前,各種書評彈幕也滿足了你隨時發表看法,筆記,影評的需求。如果你稍加鑽研,歐盟發射的衛星甚至可以在特定的時間段內供你隨意調遣,做課題,拍宇宙?隨便你!

我們甚至可以認為手機已經成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里的一個層級。是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可以被手機輕而易舉的滿足。

你還需要畫下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來幫助你的背誦?你可能有點OUT,百詞斬,扇貝單詞——耳熟吧?這一被北大英文系教授讚不絕口知之恨晚,出現在教科書中的大數據高效作弊方式早就被做進了APP隨意下載,可惜無數莘莘學子對汗牛充棟的電子書籍/知識無動於衷,而多數選擇沉溺在微博朋友圈快手裡不可自拔,成為所謂信息爆炸時代里毫不設防的垃圾桶,盡情接受個中公眾號朋友圈,低俗小說,甄嬛傳的轟炸,其最終結果就是以手撈沙,一無所獲而成為『垃圾人定律』里思想淺薄,揮霍時間樂的將自己低價值時間浪費到任何地方的愚人,其齷齪亦耐不得。

在統計學中有極值捨棄說法,意思是在數據圖表中的兩端會出現密集的極端數值情況,這些數值就代表了極差和極好兩種情況,而人也分三六九等 —— 混吃等死的人在高福利國家也只能拖累國家,而二戰時飽受迫害的奇才——圖靈測試創始人,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之父艾格·圖靈即使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仍然能夠向上奮鬥,突破階級封鎖,成為人上人。

近期的詠寧墜樓事件想必各位聽說過。利用直播平台罔顧生死,賣命直播的他在玩一場遊戲,一種死神凝視下的遊戲。

採訪和調查顯示,國內外這種自殺性自拍,高危跑酷等極限運動者在沒有了朋友圈微博推特臉書後,仍然會堅持自己的做法!

也就是說,沒有了手機,原先品行惡劣不能自控的人照樣會找到方法荒廢人生,不止於玩手機遊戲,也許他們會在社會人士或不良同學指導下跑網吧迪廳,染上尼古丁,笑氣,乃至毒品。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很容易理解,人生在世必定有所寄託,或在於親人父母,同學摯友,或在於一心求是,銳意向上汲取知識,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或又在於一盤又一盤的手機遊戲里獲得的臨時快感,或就是各種已經被歷來一代一代不思進取的人發明出來的虛度人生的魔鬼項目。

在唯利是圖的社會,為了利益,手機遊戲廠商就瞄準人性本傲慢,嫉妒,易怒,懶惰,貪婪,色慾的七宗罪設置,編程遊戲,微博,在公眾號,消極娛樂至死的糜爛氛圍下,某著名手游廠商CEO馬化騰當眾發表,認為旗下所謂的大吉大利吃雞遊戲繼王者榮耀之後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群體合作,競爭挑戰勇爭上游的正麵價值的。

要我說,狗屁!遊戲就是遊戲!不信打開一盤『吃雞』,遊戲內部語音系統里的污言穢語能讓你刷新下線!這樣的環境里,遊戲CEO為了自己上市公司壟斷薅羊毛坑充值的背景下,為自己產品站台,響應此前國家禁止吃雞肋遊戲的通知而去舔政策,魚肉用戶,讓適當遊戲有益,過度遊戲傷身成為笑柄。但這種情況下,仍有廣大中學生(數據顯示中國玩遊戲學生比例超8成)明知故犯,無視老師家長苦口婆心勸告一意孤行,繼而在學校公然變成娛樂場所:正如徐老師所言,非上課時間的學校仍然是學校。沒有了手機,沒有了遊戲,『弊』病並不會消除,

同樣的說,由於我國擁有三億兩千萬煙民,即4分之一中國人口。吸煙就是利大於弊的么?顯然這種邏輯無法成立。同樣的,手機是否被廣泛使用,其中玩遊戲的人數比例多少,與其利弊大小也並無關係。也提醒對方辯友不要因果顛倒。

就像前一陣魏則西社會事件,因百度廣告被假醫生草菅人命,這個事件就是由於魏則西本人缺乏互聯網的信息獲取能力,處於信息鏈的底端,盲從了百度(各種醫療廣告泛濫,競價排名唯利是圖,醜惡嘴臉公司的搜索服務)的虛假醫院廣告,最終被騙。這其中百度作為始作俑者難逃其咎,但受害者和家屬有沒有責任?去相信醫療從業者推薦的藥物試驗計劃,了解一下早就有的莆田系醫院概念,相信悲劇的發生或可避免。

魏則西本人也是學生,他對正確利用手機和網路服務不得其法,相信在座各位很多用百度,由於這種問題而怪百度,怪手機,道理何在?難道不正應該找到自身的問題,學習正確使用手機,做到良禽擇木而棲,像讀書一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揚運用手機帶來的優點,用手機看名著,做筆記,背單詞,聽BBC,看經典影片,現代化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不是一遍打著王者,斗著圖,刷著微博朋友圈,一邊苦愁怒罵手機壞處真多。

你是否知道如何利用不同類型的音樂提升作業效率?

『為什麼很多論證中小學應該學習文言的答案都只是論證」學文言有好處「?』

『如何學好英語?』

『我們是怎樣一步步地走向平庸的?』

『經常熬夜的人身體到底損失了什麼?』

『你想擁有自己的博客么』

『上海有哪些比較好的地方適合安靜的閱讀?』

『高智商的人思考問題時腦中是怎樣一番景象?』

以上這些尖銳而前沿的問題是否引起你想要一探究竟的求知慾? 其實這些內容可以在拇指點按中頃刻間獲得。從網路中博採眾長,取長補短,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的意願決定了你提出的問題,你提出的問題直接決定你在手機進行的行為。

1999年4月20日,2名青少年走進哥倫比亞高中,拿著機關槍和自製炸彈打算進行一場恐怖襲擊。 13名無辜的學生遇害,如果不是擁有手機的學生,可能受害人數將遠不止13人。1名學生躺在血泊中,打電話給911,報告了學校位置以及兇手長相。 還有很多其他真實的故事,比如這個因為手機而挽救了人們生命的故事。

手機可以用來報警,也能用來維權。此前紅極一時的知乎劉文展事件,舉報學校違法補課被打壓,利用自己手機在國家信訪局遞交匿名舉報,保證了自身利益不被侵害,避免了再次重演了地方官員官官相護截留上訪,讓他的線下舉報暴露身份而遭學校違法開除來打擊報復,他還利用手機和網路做生意支付母親醫療費

以上固然是少數的個案,但手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選擇,一個後路,一個應急的可能性,就像軟體設計里的經典思路: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沒有。

手機可以快速實現靈感,培養興趣—— 我想學習一下怎麼快速讀書,知乎直接檢索關鍵詞,各種前輩,可能是現實里各行各業的領頭人,你夢寐以求大學的博士導師,你要去治病時對症的某醫院對口科室主任,你能分分鐘跟他們建立聯繫

古人讀書有這幾種方法:觀其大略、不求甚解、熟讀精思、八面受敵。應試教育教會我們的只有熟讀精思,如果所有的書籍都只用同一種方法,閱讀就會寸步難行。此人還推薦了關於快速讀書的幾部著作。如果沒有手機,我想你根本不會有這種認知。

再有,你們中有多少人了解Mooc這個國外留學概念?Mooc即網課,國內有網易雲課堂,國外有TED TALK等,它們都有手機app且在商店排名靠前。你們又有多少是真正聽過,深入學過的?極少。

這難道不就是輕而易舉的實現了國外學校的多樣化課程選修么?你還在抱怨國內落後?只要你想要,大拇指動一動,怎麼成為西點師,各種類目的編程工程師,甚至斯坦福課程都能原樣呈現你面前,就看你要不要,有沒有毅力學。

我通過TEDTALK,看到了美國社會各界人士的演說,也有一位澳洲政治家被恐怖分子囚禁後的演說,她的超然和靈魂之強大讓我嘆為觀止,也磨鍊了口語能力。

這說明什麼?好的東西註定違背人的本能,就註定小眾。不論是數據還是生活實際觀察,調查,想必都如此。那麼想必論及此,手機利弊誰大還需辯論嗎?不論用手機的人多是少,用手機學習還是娛樂,就『使用手機』這個概念本身而言,繆庸置疑,利大於弊。我類似例子我能舉出一百個,因為全世界的知識都能凝結在小小一部方盒子里。如果對方辯手想糾結於手機會有多少惡的一面,以及多少陰暗的東西,那顯然就取決於用的人是誰。知識的權杖被智者當寶,被愚者忽視且踐踏。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會運用萬方,知網等在線學術資料庫,Google,Youtube,twuitter,知乎,思維導圖,豆瓣、行業網站、博客、微博,想必是理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中學生並不除外。坦然說,我對本場辯論的準備工作也離不開上述工具並也是全部在手機完成,種種這些給我的辯論準備帶來了極高的效率,我也從中獲取到很多此前聞所未聞的冷知識。

你可以關注大選,公投,看前人經驗,大專辯論,國際華語,新加坡馬來亞大學墨爾本大學辯論,沒有手機,軟體,網路,這些怎麼辦到?

網上圖書館,電子教學,優秀攝影作品,普利策獎新聞,內涵深刻微電影,都能夠直接地觸碰時代的前沿。

再以我自己舉例,通過手機,我能查詢到詳盡的中考政策,戶籍政策,讓我對不久後的中考有了認識。

通過手機,我幫助不懂手機的親戚從網上人社局網站查到相關政策,幫助他們報銷了保險,醫保登記,遇到刁難時通過手機聯絡衛生局投訴協調。

通過手機,我通讀了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和叔本華的《悲觀論》,能和歷史課學到的知識進行對照。

通過手機,我看到了無數引人深思的短片/微電影:徐匯區一位老年阿姨患了老年痴呆,陪伴60多年的老伴不離不棄,與她相依為命,著實催人淚下。

通過手機,我獲知了澳洲通過支同法案,成為全球第25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對LGBT群體進行了了解。

就在上一個周末,我通過豆瓣同城了解本周末在上海哪個會展中心有活動,有講座,可以用地圖導航過去,手機付地鐵,微信簽到,掃一掃加演講者微信,提問前搜索一下相關概念,將內容錄下來用文字轉錄工具變文字。可以拍下會展的各種展品,教授的ppt我可以速記下來,累了開個熱點,打開筆記本看一下辯論賽。

這一切那一個環節能離開手機?哪一個環節不是對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益的?人生小幼,精神專利,我希望各位能夠珍惜時光,合理運用手機給自己謀求福利,而不是用手機玩遊戲,抄作業,娛樂至死敷衍人生。

前文提到的北大教授認為比能力強大的手機應該是每個中學生必備的

沒有手機,無法利用AI,大數據來根據人的記憶曲線安排學習背誦

沒有現代工具支持,筆記/引擎/百科全書/詞典,沒有強大外腦,你就永遠是個凡人。

縱使不能駕馭海量信息爆炸,先問有沒有,再考慮如何限制控制

目前的英文口語考試已經在通過電子設備進行,且整個趨勢即是走向無紙化/信息智能化的時代,如果批鬥手機,也即批鬥7成使用者都是中學生——祖國未來的中堅砥柱的『手機』,讓今後的學生連QWERTY標準鍵盤都不會使用,那麼在這個逐漸出現技術性失業的大環境下,學生的未來將會是悲劇的。

反觀手機的發展,在摩爾定律進程之中,手機性能每三年增加一倍;類似綠壩的手機環境防護軟體和手機應用開發規範也在國家規範部門的帶領下提上日程,手機的利全面超越弊是指日可待的。與固步短視相比,順應時代進程,更新觀念,消除弊端,看到手機的好處並善加利用才是中學生應該學習的。

18世紀法國以狄德羅為核心的百科全書派為了發展藝術和科學知識,運用人類理性,一生致力於啟蒙運動,將人類意識從不成熟的無知和錯誤狀態中解放,編撰百科全書,而現代手機能夠幫助人們通向理性,通向科學,通向真理,以知乎,豆瓣為代表的互動平台氛圍又是普遍倡導包容異見也具有智識客觀性,舊時代的宗教壓迫和言論管制不復存在,人權得到普遍的尊重,在這種前提下,我們21世紀的中學生難道還會單因我們中一些不成熟而無知的人使用手機進行的無建設性意義的行為被納入統計而導致數據層面上的所謂『用手機的人用它做有利益的事』還是『做沒有利益的事』更多這樣的調查結果傾向於負面結果,而得出結論『手機是壞處更大的』這樣的結論嗎?非也。古人屈原尚能(在追求真理方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意即『到達目的地之路雖然模糊不清,但我要不失時機探索而行。』如果在如今這個可以說實現了很大部分歐洲人權革命的目的的社會,具有手機這樣隨時可供查閱,相較於古人來說碾壓式的高效海量信息優勢,如同炙熱的太陽引領照亮我們的前路,此時手機仍然被貶為弊大於利,進而可能減少手機使用,阻止/限制中學生使用手機,那顯然是一種開歷史倒車的行為。

同時,我也不贊同因噎廢食而使用功能機的想法。人性固然有天然弱點,但我們想的應該是通過主動學習和受教育來改變自己不良的品性來更好的利用手機。拋棄了智能手機的『智能』,就像椅子缺了腿,同樣是可以將就/能被理解但不可苟同的。

走在前面的手機軟體開發者們普遍受過高等教育,他們開發的諸多針對『手機成癮』現象,無自控力,拖延症,注意力易分散等情況的應用軟體,巧妙的限制了使用者的手機使用時長/時段,以及開發了禁止玩遊戲聊微信功能,這正符合《 普通心理學》中倡導的『他律』概念。有數據顯示著名『他律』工具Forest通過手機種樹限制不良使用,其內部排行榜中『專註學習時長』最長的幾名都是全國奧賽的頭狼。可見用這些軟體的都是了解手機有弊端,懂得自己是人,人有先天缺陷而想要利用科學方法避免的群體。

1969年當兩岸開通互聯網那一刻,是多麼激動人心!美國現總統揚言『切斷』互聯網,又有多少人奮起出聲呼籲反對!

手機作為人類最強有力和普及化的先進工具,如何高效正確利用是我們中學生和家長應該去思考學習的,而不是瞻前顧後想要完美化的避開所謂的手機缺點而又不想放過利用手機能給自身帶來的益處

這是一個知識不斷更新、新領域、新名詞不斷湧現的時代。古老的封建社會,一個人只會一樣手藝,可以受用一生,但在知識經濟時代,這不可能,我們必須要保持旺盛的求知慾,主動或被動地接觸新的、陌生的領域。面對陌生,很多人往往會懷有畏懼感,但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可怕。有了手機,這一個開啟新世界大門的可以說唯一工具,憑什麼我們會膽怯?憑什麼我們會無知?憑什麼我們要因噎廢食拋棄手機?

最後,手機如同傳統學習一樣需要秉持『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刻苦精神,才能夠達到學習的效果,達到『利』。

知易行難,先做起來,無論前路如何。


人都是情感的動物,用的爽不爽就對了,看什麼利弊。。。


這種辯題真的是沒法辯,舊思想的產物,即使在一點他沒有任何邏輯,他也可以在別的點輕鬆戰勝你_(:з」∠)_自殺性辯題,我們不該開汽車完多鍛煉_(:з」∠)_


推薦閱讀:

您的辯論賽評判生涯之中判準是否因為某種原因發生過較大變化?
如何評價北京辯手群 「帝都狗窩」?
如何看待2017年川大鳳展首輪比賽結果?為何賽後各隊吐槽評委及校賽制度?
如何好好的打磨出一篇一辯稿?
對於辯論比賽來說,賽前如果允許雙方辯手向評委出示書面材料(如論文摘要、證據清單等),這種做法是否合理?

TAG:智能手機 | 辯論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