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來,有哪些用不到電的重大科技突破?

「近20年」,也可以被替換成「近30年」「最近」。

「用不到電」,指的是完全脫離電,在停電時可以使用。

「重大」,答主自己覺得重大,那就是重大。

「科技突破」,不太好定義,一定要對常人都能有所幫助的突破或創新;(假設)一種新的排隊取飲料發號牌技術,也包括在內。

如題。

我很想知道。


TENGA

2005年公司成立,同年7月,第一代產品發售,銷量100萬套,獲得巨大成功。

是什麼東西大家應該清楚我就不細說了,雖說是個玩具,但是科技含量也不低,鑒於目前網路政策上的大好形勢,我只附上基礎的圖片說明,圖片均來自TENGA官網。

這是該公司最經典的產品,看起來人畜無害,安靜純良。但內藏玄機。

她的內部示意圖是這樣的

以下是官方說明:

特殊的 valve 使杯內達到幾近真空的狀態,形成另人驚愕的吸吮效果。並且呼哧呼哧的聲音與震動呼應,使使用者體驗到真實的深喉狀態。

引用完畢。

什麼?嫌太簡單,科技感不強?沒關係,還有。

氣動式

內部圖

不使用海綿或是橡膠的彈力,採用世界首創的氣墊構造。擁有 24 室的氣墊室的氣壓可自由變化,使人類首次體驗到極致的緊實感。

還不夠?

還有更貼心的

加熱棒

工作狀態圖

說實話,有一款不用電,又能隨時使用的加熱棒,在日常生活中我是沒見過。這已經讓我覺得夠突破了,而煞費苦心研製出這麼一款奇特的產品,只是為了把上面的杯杯加熱到人體溫的溫度,讓人有更好的體驗,實在是讓(sang)人(xin)感(bing)動(kuang)

根據介紹,這款加熱棒使用的時候掰一掰金屬片就熱了。用完後內部液體固化,煮沸之後又會變成液體,可以再次使用,可以循環使用30次之多。

真不知道大和民族的科技樹是怎麼點的……

此外,該公司還生產一些很萌的產品

比如這個

很可愛很小清新嘛~

這是內部結構,有點像聖誕樹哈~

下面是使用狀態

沒錯……還是那種產品,而且這個已經是很友善的了,我在他們官網還找到了這樣的型號

高能預警

這款,內部祥雲紋,相信使用以後會有飛翔雲端的感覺

這款,太陽紋,給你熱帶陽光般的熱辣激情

對比之下,上面的聖誕樹真的已經很友善了。

如果看了上面兩顆有些接受不能,那我勸你就快速往下拉跳過接下來的圖。

想看就看吧

下面這款,雷紋

這種稜角分明的愛,我想只有洛基能駕馭了。

然後看到這裡我覺得已經可以了,不要再看了。

還要看?

好吧

最終殺器

偉大首都的寵幸

霧款

這種具有榴槤造型的玩意,我已經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相信看到這裡你也和我一樣深深地被這家公司的技術和腦洞折服了,不過在這些奇形怪狀的產品之下,寄託的卻是一些偉大的理念:

一個人做,也挺有趣的!

"性" 就像吃三餐一樣的自然...

"性" 是人類與動物的天生需求

"性" 不應該被盲目的壓抑和醜化

但是 "手淫" 永遠是很多人難以啟齒的 "羞事"

TENGA 就是滿足人類天生的需求而產生。

創新 ! 異次元感官設計 !

TENGA 是革命性的成人商品!

TENGA 讓 "性" 成為任何人也可以享受到的樂趣!

TENGA 提升 "性" 為一種有品味的、尊重人性的、隱私權的樂趣!

每一個系列 都是成人用品新概念,

每一個產品都是突破限制的偉大工程!

TENGA公司如是說。

把讓人羞恥的性玩具變成一個理所當然,讓人願意接受的存在。

讓人能有趣地、有尊嚴地享受人類應該享受的樂趣,在我看來,這就是重大,甚至是偉大的產品。

當然,如果能再便宜點就好了……

END


也不知道是不是離題了,看看易拉罐拉環的變化,由外掀式到內嵌式

看似微不足道,實質每年節省了大量的鋁

ps:這裡說的節省是指在回收再造的過程中,由於外掀式的拉環撕開後拉環和罐身徹底分離開了,容易讓人隨地亂丟,要是一直拿在手裡也不方便,材料回收也不方便,而內嵌式解決了這個問題,變相的節省了原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沒想到引起了一番關於衛生重要還是公益重要的大討論,雖非我本意,也很樂意看到這樣的討論,至於是不是進步就見仁見智吧,相信大家心中已經有自己的答案了,我就不賣弄了


下面有新添加的 #2 ----- 「從空氣中撈水」 ------ 露水-霧水收集器

1. 近年發明的最有用、最容易攜帶的、不需要任何能源的野外生存、救災物品:

LifeStraw 「生命吸管」: 一頭放入水中 -------- 無論多臟、有多少病菌的水,用另一頭直接用嘴吸著喝! 喝完一次,甩一甩收起來,下次接著用。能過濾掉至少 99.99999%的水中病菌。在災區、在野外沒有清潔水源的的地區,這簡直是無價之寶。當然,它內部的過濾面積有限。但是如果用布或者什麼比較細的織物初步過濾一下較粗的垃圾的話,可以大大增加使用壽命,最多可過濾 1,000立升水。

大小僅約 220 x 25 mm

---------------------------—------------------------------------------

補充:化學物質、病毒和氣味過濾不掉的。

——————————————————————————

2. 「從空氣中撈水」 ------ 露水-霧水收集器

在中國山區、沙漠等非常缺水的地區,只要當地有霧、有露水、或空氣濕度不太低,就可以用構造非常簡單、成本很低的露水-霧水收集網直接「從空氣中撈水」

原材料其實並不複雜: 聚乙烯製作的網 + 合金支架 + 尼龍繩子 + 軟硬水管 + 容器。事實上,從非洲、拉美到以色列、尼泊爾,世界很多地方都開始用這種簡易的裝置「從空氣中撈水」,只要空氣中有一定濕度、有微風,就能做到。

Google 一把就可以找到很多類似下面這樣的「從空氣中撈水」的網站:

Stealing Water from the Sky: Fog Catching

FogQuest: Sustainable Water Solutions

在智利的Atacama 沙漠地區,人們架起了好幾個這樣的霧水收集網,每個長 48米,每天共可收集到 1,000 立升 = 1 噸水。

不用任何能源、除了維護之外不用人工操作,可以省下山區同胞無數個小時的苦力、解脫無盡的缺水之苦!


不知道雜交水稻算不算


手動發電筒。每次家裡停電都能湊一桌打撲克,輸的負責下一輪發電。


(這篇文是回答「世界上正在發生著哪些國內少有人關注的重要變革?」的更新,關於【科技革命】部分的內容)

我們常說的科技革命一直在兩個層面進行著。

主流的,大家更關注的是物理革命。

這裡面有幾個關鍵的節點:

1,鋼鐵。1709年高爐焦炭煉鐵技術的出現,和1856年貝塞麥轉爐鍊鋼技術的出現,使得鋼鐵日益成為近代社會最重要的工業原料。鎚子、剪刀、指甲鉗、自行車、鋼索、鐵鍋,各種五金產品像野草一樣生長出來。

2,機械。蒸汽機和發動機的出現,讓可移動、大功率的機械產品主宰了人類的戶外設備領域,汽車、飛機、輪船、火車、火箭、工程機械、農業機械,不一而足。

3,電器。電的出現,讓電器產品逐漸主宰了室內設備的各個領域。電梯、電視、電燈、電話、電冰箱、電水壺,各種各樣的電器,就不多說了。

4,智能硬體。IT革命的核心是互聯網+智能硬體設備。從半導體晶元開始,智能硬體產品不斷衍生出新的應用和服務,電腦、手機、數碼相機、投影儀、3D列印、無人機、掃地機器人、智能工業機器人……這個也是我們正在見證的大時代。

從鋼鐵-機械-電器-智能硬體,物理革命的每一步進化,都清晰可見,徹底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然而,在另一個層面,同時在進行著的另一場革命,卻相對的被我們所忽略了。

這一場革命,叫做化學與生物革命。這是一場相對更加隱秘的革命。在這場革命中誕生的產品,很多時候有著和被消失了的產品相似的形貌,但內涵卻已經完全不一樣。

第一個階段是煤炭和無機化學時代。

這個階段的改變還是很清晰的。煤炭提供能源,玻璃、造紙、橡膠、陶瓷被大規模工業化,水泥、化肥等無機化學產品湧現,提供了從農業、建築、生活各行各業需要的基本產品。可以說,這個階段的化學革命,奠定了現代社會的基本面貌。

第二個階段是石油和有機化學時代。石油提供能源,從石油裡面提煉出來的有機化學產品湧現。

石油的能源作用大家都很清楚,但石油衍生化學品對我們生活的改變到底有多大,估計很多人就有點糊塗了。我來為大家歸納一下。

衣:古時候的衣服都是棉花和絲綢,但是今天我們穿在身上的衣服90%以上都是來自石油。從滌綸、錦綸做成的大眾品(淘寶上的常見詞是雪紡、歐根紗之類),到內衣、絲襪、泳衣使用的彈性功能面料,到紐扣、鞋子、箱包使用的什麼PU、PVC、絨面、磨砂皮、超細纖維、仿皮之類的,統統都是。

食:古時候的碗都是陶瓷的,廚房都是磚石結構的,但是如今我們的廚房裡,櫥櫃的防火板、鍋的手柄、托盤、吸管、快餐盒、一次性杯子、保鮮膜,甚至部分鍋鏟、筷子都是石化塑料產品。

住:從牆上的油漆、電線、開關,地上的毯子,到坐的沙發、睡的床套被子、用的柜子、浴缸、水桶,洗的洗髮水、沐浴露、洗潔精,扔的掃把、垃圾袋,無處不在。

行:以前的汽車都是鋼板做的,但是現在的汽車塑料件已經佔了20%的重量,不止是內飾件、輪胎,甚至我們未曾意識到的保險桿、車窗玻璃其實都已經悄悄的變成了塑料和樹脂。

可以說,石化產品對我們生活的改變幾乎是全方位的,並且僅僅是在最近50-60年里才發生的。

第三個階段,核能和基因生物時代。

最近30年里,技術的進步開始深入到原子核和細胞基因層次。不過,核能由於安全性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普及。(從成本、效率的角度來說,核能仍然是人類能源最有可能的發展方向之一。)

而基因生物技術,同樣由於政治正確性的問題,一直相當的低調。

但低調不等於不存在。事實上,在基因生物技術得到大規模應用的農業和製藥領域,行業面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首先說說製藥領域。

製藥行業離大眾的生活有點遙遠,一般人看不太懂。不過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數據,了解一下這個行業發生的巨變。

2014年,全球前10位暢銷葯,其中有7隻是生物製劑,他們在癌症、艾滋病、風濕病、糖尿病、肝炎等傳統化學葯一籌莫展的疑難病領域,開拓了全新的治療方向。其中排名第一第二的,銷售額都達到了史無前例的一百億美元以上,隸屬於兩家新興的製藥巨頭艾伯維和吉利德。

目前全球市值超過千億美元的互聯網巨頭,一共有5家,分別是谷歌、facebook、亞馬遜、阿里巴巴和騰訊,他們都誕生在最近的30年里,而在同樣的時間段,市值同樣達到千億美元等級的生物科技公司,則有4家,分別是吉利德科學、安進、新基、艾伯維。

這裡說說吉利德科學。這家公司簡直就是生物製藥領域的蘋果。媒體都說蘋果開創了智能手機時代,一家公司的利潤就壟斷了全行業的90%。吉利德科學同樣是這樣神一樣的存在。

2013年底,吉利德推出一種治療丙肝的藥物,叫Sovaldi,價格嘛,一粒就賣1000美元。一粒小藥丸就等於蘋果一台最新大屏iPhone6的售價。治療周期為12周,一個療程的花費是8.4萬美元。吃完一個療程,一套小公寓就不見了。全球患有丙肝病的大約有1.5億人,這一款葯,在第一年裡就為吉利德帶來了103億美元的收入。當然,這款葯賣這麼貴,還能賣的這麼好,絕對不是吹出來的,因為此前通行的治療手段是注射一種叫作干擾素的藥物,一個療程要24周以上,並且治不治得好還說不準,還可能導致一系列嚴重副作用,比如類似流感那樣的癥狀、貧血以及抑鬱。而我們神奇的Sovaldi呢,不但周期短了一半,而且能夠治癒95%的丙肝患者,有效預防肝衰竭。對於重症丙肝患者來說,Sovaldi的療效幾乎就是里程碑一樣的存在。

2014年10月,吉利德推出第二代的丙肝葯Harvoni,治療周期縮短到8周,一個療程的花費是9.5萬美元,價格升級,銷量升級,僅僅一個季度就賣出了超過36億美元,再度刷新印鈔機記錄。現在,吉利德不但壟斷了全球90%的丙肝葯市場,同時還有7種在售的艾滋病藥物,在美國抗HIV市場佔有47%的份額,和蘋果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差不多。

2014年,吉利德的年利潤是121億美元,比中國互聯網市值10大公司的合計利潤(阿里44億、騰訊39億、百度21億、京東-8億、網易7億、唯品會1億、攜程0.4億、奇虎2億、58同城0.2億、去哪兒-3億,合計103億)還要高。

如果你對中國互聯網行業所創造的影響力有深刻感受,那你一定能想像得到生物製藥革命的颶風到底有多大。

再說說轉基因作物在農業上的改變,我們需要知道以下一些事實:

轉基因作物通常具有抗蟲害,抗除草劑、抗旱、抗澇的能力,作物產量大幅提高,因此很受農民歡迎。

1996年,第一顆商品化的轉基因作物開始種植,到今天,不到20年時間,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土地面積已經達到1.8億公頃,超過全球耕地面積的12%。

2013年,美國可耕地面積的50%在種植轉基因作物,其中93%的大豆、93%的棉花、86%的玉米和90%的油菜都是轉基因品種。

全球最重要的轉基因作物是大豆,佔了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47%,自從美國、巴西、阿根廷三個大豆種植國開始全面推廣轉基因技術以來,中國的大豆產業堅持了不到5年就基本被摧毀,目前中國市場上90%以上的調和油都是來自進口的轉基因大豆。

2014年最新批准的轉基因作物包括:美國的土豆、孟加拉的茄子、印尼的甘蔗、南非和越南的玉米。我們在超市裡常見的麵包、餅乾、薯片、蛋糕、巧克力、番茄醬、酸奶、乳酪等,普遍含有轉基因成分。

以前,歐洲人曾經對達爾文的進化論、伽里略的日心說充滿恐懼,慈禧以為火車的轟鳴是怪獸在出沒,對於基因生物技術,或許有一天,我們也會見怪不怪,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不管我們願意還是不願意,轉基因食品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入侵到我們的日常飲食之中。在全球化時代,有些國家繼續堅持傳統道德,有些國家則是利益至上,最終,產業化的轉基因作物都將憑藉成本優勢,將那些堅持傳統作物種植的農產業衝垮。

在生產力面前,道德通常不堪一擊。

近代500年來,科技革命的洪流就是以這種方式肆意的衝擊著一個又一個傳統的文明古國。


一樓討論Tenga如此熱火朝天, 怕在下面留言沒人看, 特發此文畫蛇添足.

06年左右我應該買過當時全系列的, 用了一年多, 算是比較有發言權.

  1. 最划算的那一款有兩個洞;
  2. 黑色款比較大, 適合大丁丁的同學;
  3. 翻出來洗了晾乾再翻進去是個荒謬的工作. 另一側可能進水弄不出來, 不久就臭了;
  4. 多次使用的辦法很簡單: 戴套, 多用潤滑油, 這樣就不會污染. 如果捨不得用潤滑油, 套套可能會破;

  5. 嫌戴套不爽的同學可以先玩一會, 最後一刻戴套. 這樣可以用許多次, 用厭了再換一款
  6. 加熱棒非常容易壞. 加熱效果也沒那麼好, 你干著干著就冷了又沒法重新加熱...而且很麻煩, 不推薦;
  7. 即使是其他品牌全硅膠震動版娃娃, 依然遠遠比不上真人.


第一次發現,知乎居然還真有我所在行業可以回答的問題。

身為一個算新能源行業的人,這題必須好好答,為自己做個廣告,有同行可以加我,私信我。

NO.1 地溝油

我真的不是開玩笑,也不是來逗比的,這個真心是我覺得最近20年最牛的能源科技之一。這是兩天前發生的事情:

美國波音公司與中國商飛聯合研發的「廢棄油脂」項目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利用國內「年產」500萬噸的地溝油等油脂類原料製成的航空生物燃料目前已進入工廠中試階段,將於9月初在國內正式生產。

從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到生物柴油,能源新寵,地溝油真的完成了華麗麗的轉身。而且,和傳統石油不同,地溝油絕對是可再生能源。

不要懷疑,你沒看錯,這不是泥巴,這就是我們平常看到的翔!好大的一坨。實際上說什麼死豬啊、煙機廢油啊,那些真的是騙人的,保守說,那至少不是主要來源。地溝油多數就是來自這華麗麗的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看過化糞池沒?化糞池上面基本上都飄著一層油(油的密度比水小),地溝油提煉的材料,就是化糞池上面漂的這層油~別吐,現在不是讓大家吃,而是作為汽油的替代品!這東西真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人類還在,只要大家還堅持拉屎……

話說在這項技術上,中國在世界上絕對領先,把翔提煉到可以食用,這是多麼牛的一件事。現在,中國真的是世界最大的地溝油輸出國,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肯定會見到,中國成為世界的地溝油王國!

NO.2 轉基因技術

這個不是能源科技,而是生物科技範疇,說到20年內的重大科技突破,對我,轉基因不能不說,知道說了就是作死,早死早超升吧。

雖然這不是我的專業,我也是不明真相的群眾。但是說吃了轉基因現在看不出,過了幾十年會變異,會影響下一代,這玩意真的不符合常識啊!轉基因食物本身無非C、H、O三種元素為主,最多再硫磷鉀加上一些其他微量元素,但是這都和轉基因沒關係,所以肯定不是元素的累計。那麼肯定是基因排序的新的細胞或者有機物,他們躲過了消化系統的分解,藏身在身體的某一處,慢慢地累計,等同志聚集夠了,在人體內進行政變,改變人類基因排序~可能嗎?如果是那樣,老子認了。不管了,我知道我要被噴,還是那句話,早死早超升。

現在世界人口問題這麼大,耕地面積減少,尤其是我國這樣的,面臨嚴峻的人口問題和耕地減少問題,轉基因肯定是重點發展,中國也有一些做基因研究的民企,發展的很不錯,為避免廣告嫌疑,這裡名字就先不貼了。前兩天在鄭州吃的離核桃,真的很好,又便宜又好吃,就是轉基因的,轉基因這玩意,真的可以有。

NO.3 中國芒草/巨芒草

是的,你沒有聽錯,最近20年的科技突破,居然是……一種草,草,這不科學啊。等等,這個確實屬於科技範疇,又回到了能源科技。

中國芒與巨芒(M. giganteus),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能源作物,被應用來作能源作物,以生產生物燃料,主要為酒精。

相比其他能源作物,芒草生物質產量高,礦物質含量低,燃燒充分,CO2凈效應為零,無有害氣體釋放,有利於緩解溫室效應,並有助於保持水土;且芒草耐寒抗旱,對水、肥依賴小,收割處理容易,這些特點註定它成為第二代能源作物中的佼佼者。芒草可發電 一噸發電量同3桶原油

這種草美國歐洲日本都有,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人員從實驗田平均每公頃收穫了60噸芒草。「如果全州8%的土地種上芒草,即使按每公頃收穫30噸計算,我們就能為伊利諾伊州收集到足夠的干物質來提供電力,這當中也包括芝加哥城。」參加研究的伊利諾伊大學教授史蒂夫·朗對路透社記者說。

無獨有偶。在英國科學促進會舉辦的會議上,英國都柏林三一學院教授邁克·瓊斯也表示,在愛爾蘭10%的耕地上種植芒草,就能夠解決該國30%的電力供應。

雖然現階段芒草的產量平均只有每公頃12噸,但科研人員認為,這樣依然很有推廣價值。因為從能源的角度講,這樣的產量相當於36桶原油,以每桶原油60美元計算,1公頃的產值相當於2160美元。此外,芒草的收穫季節與糧食作物不同,也不會影響到農業機械的使用。

這個是不是很眼熟?雖然也可以成為能源,但是這個屬於小芒草,成本相對比較高。

這畫面,美麗的不敢想像。

另外,也有些類似的生物能源生物,例如algae。algae可能是最有希望的新能源之一。養殖的條件不算苛刻,所佔用的資源與其他農作物相比極少,產生的油量比其他作物高得多,還通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也可以作為人類和牲畜的健康食物。與聚變相比,目前在美國已經有汽車和飛機採用algae產生的油來代替汽油柴油運行了,進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的研究和推廣正在發展中。

NO.4太陽能採暖/太陽能空調

因為利益相關,是所供職公司的產品,這個最終決定還是去掉,留個標題,喜歡的朋友,我等等把這上傳百度文庫,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給我私信,我把地址給你。

NO.5 新能源汽車

最近20年不用電的科技,不知道為什麼沒人說汽車,可能是特斯拉的成功,「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概念已經深入,不過說真的,電作為能源的一般通用形式,我相信未來的絕大多數能源技術和環保技術,肯定還是關於發電和用電的。這裡貼幾個不用電的新能源汽車。

混合動力汽車(油氣混合)

不多數,就是可以用汽油/柴油,也可以用天然氣。現在這種汽車也很多。

氫動力汽車

氫動力汽車是一種真正實現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純凈水,其具有無污染,零排放,儲量豐富等優勢,因此,氫動力汽車是傳統汽車最理想的替代方案。與傳統動力汽車相比,氫動力汽車成本至少高出20%。中國長安汽車在2007年完成了中國第一台高效零排放氫內燃機點火,並在2008年北京車展上展出了自主研發的中國首款氫動力概念跑車「氫程」。

甲醇汽車

用甲醇代替石油燃料的汽車。

空氣動力汽車

利用空氣作為能量載體,使用空氣壓縮機將空氣壓縮到30MP以上,然後儲存在儲氣罐中。需要開動汽車時將壓縮空氣釋放出來驅動啟動馬達行駛。優點是無排放、維護少,缺點是需要電源、空氣壓力(能量輸出)隨著行駛里程加長而衰減、高壓氣體的安全性。

飛輪儲能汽車

利用飛輪的慣性儲能,儲存非滿負載時發動機的余能以及車輛長大下坡、減速行駛時的能量,反饋到一個發電機上發電,再而驅動或加速飛輪旋轉。飛輪使用磁懸浮方式,在70000r/min的高速下旋轉。在混合動力汽車上作為輔助,優點是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重量輕儲能高、能量進出反應快、維護少壽命長,缺點是成本高、機動車轉向會受飛輪陀螺效應的影響。

不多說了,上圖吧

NO.6 傳統能源的清潔技術

沒錯,這個也是屬於新能源技術。傳統能源在今後相當的時期內仍會佔據我國能源結構的主要地位,所以象煤炭這樣的傳統能源的清潔和高效利用大有所為。

在能源結構短期內無法大規模調整的現狀下,作為傳統能源的煤炭,其清潔高效利用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核心。實際上,煤炭在開採、轉化、發電與終端消費等過程中,存在著巨大的清潔化空間,其能源利用效率之高、污染物排放之少,甚至不亞於使用天然氣。

給大家介紹一種普遍的處理技術:高污染的煤炭轉化為合成天然氣、生物柴油等更為清潔的能源,在此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被「微藻吸碳」的環節完成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轉化利用,從而達到了煤炭轉化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減排目的。

傳統能源的清潔技術,對我們環境的治理,尤其是霧霾,短期看,作用肯定是超過我們說的普遍意義上的新能源,這塊我國很多公司也在做,最近比較敏感,為了避免廣告嫌疑,公司名稱就不放了。上幾張圖。


雞尾酒療法。讓曾作為世界難題的艾滋病成為慢性病。


碳纖維材料的民用化我覺得可以算一個。


那必需是用聚氨基甲酸酯(PU彈性體)為主要材料又能滿足慢回彈柔軟度高的隔音耳塞啊/防噪音耳塞!

(三個條件同時滿足的耳塞也就是最近十年才出現的產物!好多之前出品的耳塞又硬又疼!)

從小到大十多年習慣了一個人的大房間與毫無噪音污染的睡眠環境!!!

你知道上了大學我是多麼羨慕那些能在吵鬧宿舍環境中睡著的人嗎??

你知道我每晚在那想按時睡覺又不想繼續惡化宿舍關係是多糾結嗎?!

你知道我看到有人能在大巴/飛機/公共場所能睡著的睡霸,我是多麼羨慕嫉妒恨嗎??!!

為什麼就我翻來覆去睡不著啊~!

3M,巴固都用過了好嘛!

本以為終身大事就要解決了,

終於可以舒舒服服的按時睡覺了好嗎!

那麼脹!!忍忍就得了

第二天早上耳朵疼成狗了好嗎!!

那麼硬!!根本連將就戴一段時間都做不到好嗎!

有的回彈那麼快!你讓我怎麼戴啊!

摔~!

(淘寶奸商萬年坑,好多明明是工業耳塞當睡眠耳塞用,好多明明一次性耳塞當可重複性隔音耳塞賣= =。。)

自從花現了它,生活就美好了些,

一定程度降噪,耳朵也不疼了。

自從習慣用了,出差和在外面都得帶上3副= =

已經養成了及其嚴重的依賴心理(心理睡眠障礙),出了家要過夜的話不戴就怕被吵到睡眠。

不過,在宿舍呆了一段時間,最後我還是搬出去住了。。

因為光污染,二手煙,至今找不到合適的避免方法。。。。。

回想大學那段時間的慘痛經歷

再次對那些不把大學宿舍當成公共場所的人發出強烈的抗議!!嚴重的聲討!!

大學宿舍不是你家!!請別把陋習帶到宿舍里來!!

抽煙請出去,喝酒聚會撒酒瘋請出去,請按時熄燈睡覺!!

沒錢的話請找你媽要生活費!!

生活習慣從小不好這不是你的理由!!

不是每個人都習慣有酒聲煙味入眠,不是每個人都習慣噪雜的睡眠環境,不是每個人都有義務將就你。

請尊重你身邊的每一個人!


說個比較接地氣的吧,運動領域,衣服,鞋的科技進步。

這些年奧運記錄一次次被刷新,運動員的努力固然可貴,但無法忽視的是Nike,Adidas這些公司的功勞。

1.Nike Air氣墊,在緩震能力、穩定性能和反應速度等方面均有很大好處。

2.衝鋒衣,技術上以諾斯菲斯為最,透氣性和防水性提高都很大

3.說了耐克就不能不說阿,阿迪的足球鞋地位至今是無可撼動的,面料和鞋釘的技術一直在進步。

4.鯊魚皮與其它高科技泳衣,運動領域的又一高科技。1999年10月,國際泳聯正式允許運動員穿鯊魚皮泳衣參賽。2000年悉尼奧運會,伊恩·索普穿著鯊魚皮泳衣一舉奪得3枚金牌,使得鯊魚皮泳衣名震泳界。2009年世錦賽身著鯊魚皮泳衣的菲爾普斯敗給了身著Arena產品的比德爾曼,鯊魚皮泳衣在高科技泳衣領域的地位被趕超。2009年7月,國際泳聯決定於2010年5月之前全球禁用高科技泳衣。

5.南非「刀鋒戰士」皮斯托瑞斯的價值一點五萬英鎊、酷似刀鋒的J形高科技碳纖維假肢。

暫時想不到更多了,這方面不很內行,也歡迎補充。


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中性筆起源於日本,1988年日本PENTEL株式會社研製成功被稱為「HYBRID』』的產品,中性筆由此宣告誕生。

——百度百科


怎麼能不提偉哥呢?

「偉哥」英文名是「Viagra」。眾所周知,偉哥最初是用來治療咽峽炎的藥物。1992年,廠家在對藥物進行臨床觀察時卻偶然發現,偉哥還能通過改善腹股溝附近的血液循環而治療陽萎病症。從那以後,偉哥的這一藥物副作用便風靡全球。


為什麼沒有人說拉鏈!!!你們能想像沒有拉鏈你們約個炮多費力嗎?脫光都要十分鐘!


看到前面有個回答寫到tenga飛機杯,主要在講它的內部神奇結構。

最近寫了一篇關於日系健慰器的淺談文章,從另一個角度

(主要是從日式「性冷淡」風格設計來談談,為什麼tenga飛機杯叫做不用電的重大科技突破,以及tenga怎樣全球暢銷5000萬個飛機杯的) 來回答這個問題。

轉載自我的知乎文章:

「性冷淡」飛機杯為什麼全球暢銷5000萬個?——淺談日系健慰器

本文以日系產品盛行的「性冷淡」為切入點,

淺談堅持「性冷淡」設計的TENGA飛機杯如何走過11年,全球銷售5000萬個。

本文分為六個部分:

前言:「性冷淡」風格走進大眾生活

一、性冷淡風溯源:與性慾無關

二、為什麼日系設計會大量的出現「性冷淡風」

三、TENGA系列飛機杯的「性冷淡」設計

四、堅持「性冷淡」的飛機杯為什麼能暢銷?

總結:反觀國內市場

(圖文很長長長長,全文約7000字,圖24張)

這幾年簡約風席捲世界

簡約家裝成為越來越多文青騷客的選擇

MUJI雜貨店在國內各大城市鋪設店鋪,風格鮮明的性冷淡風也成為各類假裝有追求騷年的心頭好。

一些電子產品也開始走性冷淡路線

在物質逐漸豐盛的這些年,原先追求的繁複、亮眼和無腦堆功能已經夠了,自然而然轉向安靜和簡單(也可能是被廣場上婀娜多姿的廣場舞大媽給折磨的)

這年頭誰要是再給你一個這種△花里胡哨的手機,你保證覺得low到不敢用。

從各類UI扁平化,到實體產品「性冷淡」,總體來說,產品設計趨於極簡。

說到性冷淡風,腦子裡首先反應的就是一大批日系產品。

(這些年小米家的產品其實也在走這個路線)

日系產品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性冷淡」、「無意識」、「極簡」、「禪意」這些非常有代表性的日本設計風格和理念,聽過些日本設計的人應該會脫口而出。

可是,性冷淡風VS飛機杯,這兩個詞語,是不是太不搭了?

畢竟字面意思上看,一個象徵著無欲無求的平鏡,一個象徵著熱烈慾望的出口。

然而,反觀現實,這個日本飛機杯製造商,一邊把性冷淡風發揮到極致,一邊站著把錢賺了,截止2016年11月(邁入第11周年)全球已售出超過5000萬個。

我們來聊一聊什麼是性冷淡風,以及,為什麼TENGA能堅持「性冷淡」卻暢銷全球?

一、性冷淡風溯源:與性慾無關

『性冷淡風』這個詞語是日本之外地區對於風格鮮明的日系設計的籠統評價。其實在日本國內並沒有所謂性冷淡風這種說法。

在日本,包括所謂的性冷淡風在內,都是屬於一種叫做 侘寂(わび さび/ wabi sabi) 的禪意審美,侘寂是日本美學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樸素又安靜的事物。

在日語中,它是一個非常有意境的辭彙。「侘寂」是一種以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日式美學觀念。日本的藝術和設計審美中貫穿著侘寂之美:無常、簡素、靜寂.....

日本平面設計中也時常可以看到這種清寂、樸素的表現。

日系設計大概可以歸結為這幾個詞,簡素 自然 脫俗 靜寂

簡素

去掉華麗,簡單的東西天生就能表達自己真實的一面。整齊,乾淨,不複雜。

自然

原始、自然、自由的創新,不做作。真正的自然拒絕幼稚和偶然。

脫俗

超越習俗和傳統。擺脫規則和限制的束縛。真正創新。

靜寂

沉默,安靜,幸福的孤獨感。從思想、身體和環境中去除混亂和噪音。

所以所謂的「性冷淡風」並非禁慾,實際上是代表著簡約,安靜,創新。

談到這些特點,用日本現代工業奠基人之一的柳宗理的設計哲學來解釋:

排除設計師的自我表現,最大限度地追求在生活場景中使用時的功能性和舒適度。

二、為什麼日系設計會大量的出現「性冷淡風」

不論設計怎樣變化,其實萬變不離其宗,這和日本民族的審美意識息息相關,侘寂文化貫穿了今天整個日系設計理念。

日本很多設計師都對日本傳統文化有所繼承,但與此同時,對現代性的熱情仍然是島國設計師們高度關注的方向。

大到赫爾佐格與德梅隆為PRADA在表參道上的專賣店所做的設計,兩年前成為時尚界頗為轟動的話題,其好像隕石般的奇異造型以及水果糖般的材料令這個品牌呈現出了一種前衛且年輕的氣質,而這又正是日本這一代年輕新貴們期望具備的氣質。

小到近年來聲譽日隆的「+0」設計總監深澤直人為無印良品設計的CD機,只售5000多日元,相當於300多人民幣。

當然也包括日用常行的生活品——飛機杯,相比動輒RMB3.400的奇葩功能飛機杯,TENGA飛機杯便宜的不到700日元,大多數也僅2000日元(換算過來才100多RMB)

這類生活用品不僅設計卓越,品質精良,而且價格不貴,日系製造商所主張的「平實好用」是它的經營主張和設計哲學,而持有類似觀念的設計師及具備這種品質的設計在日本隨處可見。

日系作品少有嘩眾取寵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樸實無華充滿理性。

日本對於極簡設計如此熱衷和擅長,我猜應該也是由於日本地域狹小,資源緊缺,自然災害頻發,使得日本現代設計中對自然和生態環境高度重視,崇尚使用更天然的材料。

三、TENGA系列飛機杯的「性冷淡」設計

最近「把玩」了不少飛機杯(既然稱為「把玩」,當然就是字面意思啦,至於具體怎麼「把玩」的,容後再講),發現幾個有趣的問題:

1.歐美飛機杯和亞洲飛機杯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當然主要是在尺寸上,作為亞洲人,我能怎麼辦?我也很。。。。

(左為TENGA,右邊為美產Fleshlight)

從外觀和內部視覺上也有不同:

上圖為美產Fleshlight的渦輪系列(連飛機杯也長得像疏通下水道的工具,美國大兵們在發揮水管工腦洞方面真的無人能敵)

下圖為TENGA的AIR-TECH系列

雖然都是非擬真的抽象設計。。可是我還是覺得日系的這個看起來溫和親切一點。。

下面這張圖是某寶上一款堆功能超多的不知名品牌飛機杯

這外觀怎麼樣。。。自行裁決吧。。(且不論這個宣傳海報質量多差,這已經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一張了)

2.跟這款堆功能的做個功能對比:

上圖是某寶多功能不知名品牌飛機杯說明頁。。。(乍一看是不是很炫酷,是不是很高級,是不是很衝動?是不是很想點擊某寶右下角的購買按鈕?我只想說:naive!)

下圖是日系「性冷淡」飛機杯

從功能上來說,日系如TENGA一類的飛機杯,在設計上始終專註在三個方面:

A.內部膠體錯綜複雜的紋理設計

B.減少零碎部件,方便快捷的進入使用狀態

C.外形簡潔,便攜與便潔(方便清洗)

還有一個日系男性健慰器(重點:男性)的一大特點是,極少使用馬達等需要耗電的設計。

反觀另一款不知名品牌,卻熱衷於增加揚聲器、增加馬達、增加吸盤、增加奇怪的顏色。。。

從宣傳上來講,沒有使用過飛機杯的人,可能很容易受到這類無腦堆功能的宣傳海報的誘惑,但這些功能是否真的實用呢?

產品體驗的個體差異非常大,特別是在情趣產品這類零距離、負距離產品來說,產品的體驗差異更大,但總體來說,這類包含繁複冗雜功能的飛機杯,對於少數人有用,對於多數人來說,可能只是個錦上添花(甚至適得其反)的效果

(比如吸盤功能。。我真的擔心吸在牆上的飛機杯松落,直棒子進,折棒子出。。。)

日本「性冷淡」設計,或者說侘寂文化,一方面是追求外觀的簡潔美觀,意境美。

更重要的是在追求「Less is more」,即奧卡姆剃刀理論: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這都是貫穿日系產品的文化傳承,也同樣是貫徹在日系健慰器當中的設計理念。

(說到這裡,感覺自己像個日吹,我冷靜了一下,扇了自己一巴掌,看著手上正「把玩」的飛機杯,一陣顫抖之後索然無味,我覺得我現在所說的話,應該是可信度最高的。。。所以我還是決定把這個TENGA繼續吹完)

四、堅持「性冷淡」的飛機杯為什麼能暢銷?

首先可能需要稍微了解一下男性高潮:

許多實用過飛機杯的新司機都反饋說:還是五姑娘用起來最舒服。

甚至還有些有女朋友的新司機喜歡說:女朋友也沒有五姑娘舒服。

雖然刻板印象讓我們相信,男人在XXOO時會得到最強烈的高潮,但對許多男人來說,這其實不正確。

大部分男人最喜歡享受性交時的高潮,但在回答「你是否在口愛,自喂、性交或其他性活動中得到最強烈的高潮?你覺得哪一種方式最有趣?」這個問題時,大部分男性認為,通常在自慰時得到的高潮最強烈,因為他們能夠準確地給予自己所需要的刺激

究其原因,在於五姑娘實際上是這個世界上最靈活、也最了解你自己的一種工具,當他作為一種獲取高潮的工具時,也同樣給你帶來了最強烈的高潮。

這麼說五姑娘好用,還有飛機杯什麼事兒?

飛機杯,實際上是正確稱呼叫做:健慰器

顧名思義,保健與慰藉,他的目的不止是讓你獲得慰藉,獲得高潮,更重要的功能是模擬女性陰道對丁丁的反饋效果,讓男性能逐漸適應女性陰道的反饋刺激,在這樣的刺激下獲得高潮。

避免一直依賴五姑娘的強烈刺激,導致實際生活中與女性交媾的快感反而降低的情況。

所以,好的飛機杯,應該是從模擬女性陰道快感的本質上來做設計。

縱觀TENGA,根沐、對子哈特一類產品,都是專註在設計更好的模擬通道上

(雖然他們走的設計路線略有不同,TENGA更「性冷淡」,而對子哈特更加「肉慾」。各有所長,關於對子哈特的「肉慾」,下期再講)

為什麼堅持「性冷淡」的TENGA能做到如今的成績?

根據之前我們關於性冷淡風的溯源,流行的原因,優勢的說明,其實可以總結出「性冷淡」飛機杯暢銷的原因:

1.簡約風格產品符合當下人們對審美和生活的要求

2.日系產品對於簡約風格的擅長與傳承

3.日系產品(包括健慰器)專註於簡約不簡單的設計理念

排除設計師的自我表現,最大限度地追求在生活場景中使用時的功能性和舒適度。

4.實現產品核心功能的情況下,剔除冗餘功能、部件,控制質量成本平衡

5.越簡約的產品兼容普適性越強,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6.保證質量、控制成本、壓低價格,更好的外觀這一系列綜合因素之下,也讓沒有體驗過飛機杯的人願意初次嘗試(這一點也很符合TENGA的slogan:「把性變得更為大方、讓所有人都能體驗其美妙。」

我相信極簡風格是產品設計的發展方向,情趣產品也不例外。

至少在現階段來說,我認為日系健慰器在設計理念,外觀,工藝,了解用戶核心需求上都比許多製造商做得好。

回過頭來看我國現在的情況:

如果以消費級電子產品——手機為例,7年前諾基亞度過最後一個頂峰之年的時候,是時我國市面上的國產機型還是以山寨機為主,形態造型各異,花色功能繁複,還是一個百丑爭鳴,山寨橫行的時代。其實跟現階段我們國內情趣市場有部分類似(注意只是部分)

不長不短七年之癢後,現在國產製造業、國貨手機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從外觀,工藝、設計理念、了解用戶核心需求上都有了質的提升。

我國情趣產品現階段,很多小作坊大概就處在7年前手機行業所處的階段。

(當然不能一巴掌拍死,一些正在國內興起的國產品牌如小怪獸、擼擼杯等仍大有希望)

我堅信這次情趣市場的崛起不需要經過七年這樣漫長的道路

希望在物質豐富、文化復興、情趣普及這條必經之路上,我們能走得更長更遠更好。

(好了,嘮完了,洗杯子去了)

文 / 予山 (污力紫薇約稿)

PS:一個在日本呆了五年的朋友感慨,島國國民是一個兩極分化很嚴重的群體,即有注重「性冷淡」極簡主義品質生活的人,卻也有許多人熱愛著慾望濃烈的重口(如獵奇AV、H漫畫)等產品,這期講了走「性冷淡」風的TENGA,有人想聽聽「肉慾」濃重的對子哈特等品牌嗎?


樓上的答案都不夠接地氣,在我看來,近五十年(不好意思,時間向後拉了一點),對我們人類,特別是我們這種大學生,最偉大最有意義的發明就是:

方!便!面!

以下是速食麵的發展歷史:(非原創)

據說,最早製作速食麵的,是我國揚州一位姓伊的知府家中的廚子。他把麵粉中加入雞蛋,擀成薄片,切成細絲,放水中煮過,立刻再放入油中炸過晾乾。這樣處理過的麵條放在熱水中隨時可以泡軟,食用非常方便。這個發明可惜未獲專利,速食麵的大規模生產被外國人搶了先,首先在日本大行其道。

1 速食麵的誕生及在日本的發展

麵條是日本人的傳統食品。日本人雖然以愛惜時間聞名於世,但即使是在上班的時候,為了能吃到一碗熱麵條,他們寧願在飯館前排成一條長龍。這個現象被一家公司的經理安藤百福注意到了。他想:"做麵條太費時間,為什麼不可以讓它更簡便呢?那樣人們就不用排隊了。"有了這樣的想法,安藤百福馬上開始試製速食麵。

他在開發之際設定了五個條件:1必須簡便;2必須可口、有營養;3必須能在常溫下長期存放;4必須衛生;5必須廉價。

但是,這種麵條並不是一般的麵條。安藤百福製造的是一種可以由工廠批量生產的可保存的食品。他買了一台軋面機,開始了試製工作。隨著軋面機軋出的不是一根根麵條,而是像泡沫般的團塊。經過複試驗弄清了原因:麵粉中的蛋白質遇到鹽分失去了粘力。於是他先把沒鹽的麵粉製成普通的麵條,蒸熟後,浸到醬湯里過一下,麵條於是帶上了鹹味。這一雕蟲小技,無異於麵食技術的一場革命。接下來就是如何將麵條烘乾,以便長期保存。最初,他曾採取原始的利用太陽光晒乾麵條的辦法,但這太費時間且需手工操作,不適於工廠化的大規模生產。 他試用過油的辦法,效果良好。油炸後,水分立即蒸發,麵條上出現許多細孔,這使麵條在 熱水浸泡時吸水很多,很快變鬆軟,而且過油的麵條更富有彈性,味道之好,非普通麵條可比。第一批速食麵條便是今日老幼皆知"雞肉速食麵",1958年8月第一次上市銷售。

正如安藤百福所預想的那樣立即引起轟動,爆發性暢銷,僅1959年4月,"雞肉速食麵"就出售了1300萬包。這引起日本其他乾麵條製造商也來介入速食麵行業的競爭。乾麵條製造商奧井清澄在1960年1月,用外添調料袋的辦法,製造出食客可以隨心所欲調味的速食麵,擠入了這一新興的市場。於是市場上出現了兩種速食麵:一種是不用調料袋的速食麵,一種是外添調料袋的速食麵。起初,安滕百福的速食麵因為擁有專利權而暢銷無阻,但不久後消費者開始青睞外添調料袋的速食麵。因為它能適應眾多消費者對味道濃淡的不同需要,從而受到市場的歡迎。然而,大批量生產外添調料是一個難題,有興趣向這一領域發展的一家東京食品公司攻克了這一難題。1962年開始,他們利用製造速溶咖啡的噴霧乾燥法製作調料粉末,獲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從此,外添調料方式的速食麵佔據了市場上的主要地位。鑒於速食麵條已由多家公司大規模製造,日本農林省制定了速食麵條的JAS規格,頒行於日本食品工業界。這樣速食麵條就從早期的幼稚產品成長為一種大眾化的據有穩定市場的規範產品。

2 速食麵在我國的發展歷史

速食麵在我國的發展始於1970年,中國第一袋速食麵"誕生"在上海益民食品四廠。製造這速食麵的機器是中國自己製造的土設備,年產量僅200噸。進入80年代,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引進的100餘條生產線在全國迅速"開花"。到1989年,全國速食麵生產線已達280條,年生產能力達70萬噸。時隔6年後的1995年,生產能力猛增到700萬噸。由於前幾年生產盲目擴張,近年速食麵產量增速緩慢。


材料領域的所有新進展全都費電,無論是石油化工還是金屬冶煉,全部都是用電大戶。

分子生物學近年的進展也統統有賴於電腦科技。

雜交水稻倒是不用電也能發明,可是又超過了二三十年。

就連理論物理學也全靠電磁線圈繞成的加速器才能搞點數據。

想來想去,20年內的重大科技突破不用電的,只剩下科學社會主義領域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了,發表於十四年前。


這個不要太多了吧

化學領域的突破,新材料的合成,應用起來都不用電的

首推 石墨烯

浙大合成的 全碳氣凝膠


吸管


推薦閱讀:

PP 租車 B 輪融資 6000 萬美元。為什麼能在創立一年內刷新租車行業融資記錄?
剛考上大學的女生,求推薦筆記本,預算4000左右,不玩遊戲,輕薄?
有哪些輕便簡潔時尚 ,性價比高的 MP3 播放器推薦?
中國有哪些引以為傲的發明?
能不能簡要說一下質譜圖的作用以及質譜圖對林森浩案件的重要性?

TAG:創新 | 科普 | 科技 | 科學 | 創新工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