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Beyoncé及她的同名新專輯?
如果要選一位上古大神與Beyonce類比,Tina Turner很適合——你別說,她們倆同台演出過——能唱會跳,活力四射,唱歌很「用勁」,以及,呃,年輕時都帶有某種性暗示...Tina Turner早年的成功與她前夫Ike Turner息息相關,後者一手包辦了創作、演出、甚至包括Tina的舞台形象。同樣,Beyonce有一位更有力(power)的老公Jay-Z,後者曾是Def Jam主席,就算現在離職了依然能量不小,因此手中有大把資源支持Beyonce,考慮到這一點,也許兩者的結合除了愛情還有其他因素——不不不,我並非作價值判斷,你看下木議員夫婦不也情比金堅嗎?資源優化組合嘛。
Beyonce是那種「具有好品味同時又有靠譜幕後團隊支持」「的幸運兒。 在本世紀第一個十年,主流流行音樂市場被當代RB與Hip-Hop混合而成的「電音舞曲RB」所統治,大批歌手投身其中,Beyonce也不能免俗。專輯B『Day(我從這張專輯開始接觸她的solo專)和I Am… Sasha Fierce都帶有很明顯的Hip-Hop影響。現在看來,「電音舞曲RB」太濫太俗(當然這也有製作人流水線生產原因),但當時市場就是吃這一套嘛。而Beyonce及其幕後團隊準確的跟上這股風潮,同時將其為己所用,做出自己的特點——你看,這就是我說的」世界先進生產力「。換個角度看,Beyonce從來不是風格開創者——」風格開創者「也只有少數天賦異稟的人能玩得轉,其中很多人並非歌手出身——但作到這一步也難能可貴了。還有,Beyonce好唱功是一個支撐點:你知道有多少淌「電音舞曲RB」渾水的歌手用Auto-Tune把自己的聲音修得「連親媽都聽不出來了」嗎?雖然我個人對「電音舞曲RB」風格一直無感,但也要承認,Beyonce在這一波風潮中聽起來是最不「俗」的。
到I Am… Sasha Fierce為止,Beyonce的專輯還是「Hit+Filler」形式構成,比如I Am… Sasha Fierce,提到快歌,必是「All the single ladies,all the single ladies~「(咦?為什麼眼前會閃過賈婷婷的即視感...);提到慢歌,必是「If I were a boy,I think I could understand~~~~~~」(這裡尾音要拖長,以展現其誇張的肺活量...)還有她非常用力的唱腔,用返場的話說「使出生娃的力氣來唱歌、四分鐘胸腔轟鳴在聽眾耳邊嗡嗡作響」...更別提B『Day中還有一首對聽眾耳膜持續高頻轟炸的「選秀節目炫技大金曲」Listen...不過到第4張專輯4,Beyonce終於從「電音舞曲RB」的泥淖中撤退。這張專輯的「電音舞曲RB」味道淡了不少,一些歌曲甚至有後來另類RB的影子。另外4也標誌Beyonce轉型為專輯型藝人,沒有「to the left,to the left(Irreplaceble)」之類膾炙人口廣為傳唱的大神曲作主打歌。但是這根本不是問題,如今越來越多的歌手/樂隊注重專輯整體性,也無所謂拿幾首Hit熱曲去打榜。
同名專輯在4的基礎上繼續邁進。這張專輯評論非常好,入選去年各大媒體/樂評人榜單。你知道,把一位——呃,怎麼說呢?——主流流行歌手專輯與Vampire Weekend、The Knife、Deerhunter、Arcade Fire等indie音樂人作品相提並論是很有趣的現象,因為在很多聽眾看來,這明明是兩個世界嘛。不過換個角度看,這也證明Beyonce的同名專輯在「藝術」層面獲得了肯定。另外,賈婷婷的The 20/20 Experience(不包含Part 2)和雷帝嘎嘎的Artpop也進入了部分媒體/樂評人榜單,「藝術」「商業」之間所謂界限並非涇渭分明。考慮到Beyonce並非完全的創作型歌手,這就更有趣了。
同名專輯再次證明Beyonce的好品味和幕後團隊的能力(包括市場嗅覺、製作、營銷等多個方面)。它的營銷方式就值得大書特書,比如在不作前期預熱的情況下突然發售,以及為每首歌拍一部MV...不過營銷這塊略過不提,視覺藝術那塊也省略,我們單看音樂製作。自從2012年以法海(Frank Ocean)米狗(Miguel)Jessie Ware為代表的另類RB風潮興起,原先在主流市場興風作浪的「電音舞曲RB」大潮終於褪去。而Beyonce和幕後團隊再次敏銳的抓住了新浪潮。一個小插曲:Beyonce的妹妹Solange是一位歌手兼廠牌老闆,也是另類RB風潮中的一員幹將,去年其廠牌下推出了一張另類RB合集Saint Heron,今年Solange將推出頗受期待的首專。Beyonce拉來Drake、法海合作,專輯也因此打上另類RB的印記。
這是一張值得再三回味的專輯,製作精良,有無數小細節,如果一個個數來又是長篇大論,簡單說大方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專輯完整性和私密性:打破專輯「Hit+Filler」之間的界限,突出氛圍感,歌曲結構鬆散由此去掉電音舞曲RB中的跳舞動機。我很理解專輯推出前完全沒打單的行為——根本沒得打嘛。你覺得專輯中哪首「出挑」?Drunk in Love?Haunted?Jealous?這大概是專輯中「旋律」走向最明晰的歌曲,但是放在專輯中它們真的「出挑」嗎?主打歌的任務就是在短短三四分鐘時間內快速調動聽眾情緒:要麼,結構緊湊鼓點激烈讓你跟著搖頭跺腳全程蹦躂不停歇;要麼,一針腎上腺素下去讓你血脈噴張全身起雞皮疙瘩;要麼,直戳淚點讓你鼻子發酸眼淚bia嘰bia嘰往外掉。顯然,Beyonce中的歌曲不走這種路線。專輯中的歌曲有不少超過五分鐘,而且鬆散的架構(幾乎抹掉了「哦,這裡是副歌了;哦,這裡要進bridge」)也無益於強行調動聽眾情緒。我見到有歌迷——準確的說,是習慣了I Am… Sasha Fierce、期待再次出現旋律大神曲的歌迷對同名專輯的失望(「這都是神馬啊!」)。人家Bee姐立志作大藝術家了好嗎?!歌迷還不趕緊跟上偶像的步伐!(乃知道我意有所指哼哼...
從私密性而言——有幾首歌曲還真「三俗」啊...尤其是Partition、Blow和Rocket,巧妙的告訴你神馬是「完美的性愛」。歌詞意象表達出的畫面完全是敏感詞敏感詞和敏感詞嘛。這殺傷力可比F開頭的單詞大多了。而Beyonce也改變了原先大開大合的演唱方式,大量氣聲演唱方式營造挑逗性的氛圍,讓我想起了Elle Varner(另一位另類RB歌手)的專輯Perfectly Imperfect。當然,自剖心路歷程的戲碼也少不了(愛啊母性啊女權啊生活啊生命啊blablabla...),你造成功女人稍微暴露一下自己的脆弱面,魅力程度就會爆表。不過這種戲碼太常見,效果不如三俗歌曲強。一個有趣的現象,Rihanna也是走性感路線的對吧?她當年也是Jay-Z一手打造出來的。那麼Beyonce和Rihanna之間的「性感」有何不同,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若論「缺點」——其實也算不上缺點啦,就是太「長」了。自從年紀大了以後(咦?)我的注意力的維持時間僅僅相當於一部美劇,所以一遇到雙專輯只能扳成兩截聽。而這張專輯14首歌不少歌曲在5分鐘左右,***Flawless算是最後一波小高潮(Beyonce也一貫的用勁演唱),後面三首又進入鬆散結構或氛圍化,我就開始...走神了...
由於專輯的成功,可以想見明年格萊美又是呼啦啦一片提名。話說Taylor Swift和胖嘟嘟的阿獃妹今年也將推出新專輯,這麼一來明年格萊美會相當好看,一想到此不由有點小期待呢嘿嘿嘿(像蒼蠅一樣興奮的搓手...
幾年前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Tina Turner的演唱會,當時她已年過六十。她穿著綴滿亮片的連身迷你裙,黃色短髮扎開,看起來像頭獅子,在舞台上連唱帶跳一個半小時沒停過,完全不像六十多歲的人。Beyonce也會老而彌堅,在演藝界第一線一直奮鬥下去(演電影就算了您真的沒這天賦哇)。同時,她沒有墨守成規,求新求變,達到市場口碑雙殺效果。這就是新嶄嶄的女權代言人了。在我看來這張專輯絕對是Beyonce solo專中最好也是最成功的一張。首先先說這次的發行策略,在一點點發專的消息都沒有的時候突然間上架iTunes,想必也是嚇尿了一堆粉絲,同時也是非常激動,這種大舉動也只有粉絲和公關能力都強cry的queen B才敢做,而且這次她連著17個音樂錄音帶一次發行也是前無古人,這個舉動肯定會為今後的打單不利,因為youtube的瀏覽量現在是很重要的一個考慮因素,但是Beyonce似乎毫不介意,打著Visual Album的頭銜,一次放出17個mv。事實證明這個超級大驚喜也帶來了超級大的收穫,首周(三天)在沒有實體的情況下光靠數字下載就賣了828,773張(全球)。
再說說這次的打單,其實也是有些混亂,當時宣布blow為首單我還激動了一會兒,結果打XO和Drunk in love雙單,pop單和urban單,然後歷史重演了,Drunk in love完完全全地搶走了XO的風頭,並靠著格萊美的表演和超高流媒peak2。二單是Partition,照理說是這張專輯最有hit相的歌,但是Beyonce依舊0宣傳,這首歌最終也只peak23(忘了說了,前面的peak2和這裡都是指billboard)近期Beyonce宣布專輯三單是Pretty Hurts,也是很被大家看好的歌曲,mv拍的非常好,只不過Beyonce可能依舊不宣傳導致它的不了了之。
專輯上還有我最喜歡的男歌手Frank Ocean的出現,Superpower這首歌初聽覺得很怪異,但是這迷幻的伴奏和出色的vocal很快就會讓你著迷。Beyonce把這張專輯命名為同名也是因為這張專輯裡有許多personal的東西,比如說Jealosy,Mine,甚至Blow。也有Heaven講述她的流產經歷,亦或是Blue說的是她寶貝女兒的誕生,從專輯的各個角落你可以感覺到小女人也可以感受到母愛。
誒呀,一下子就話癆了,手指打得好累啊,也沒給出什麼專業評價,但是聽聽歌why so serious?哈哈上面好專業。。。光從一個普通聽眾的角度來說
只聽歌,那主打歌《Drunk in Love》給我感覺完全是一首不著調的歌,奇奇怪怪,沒有起承轉合,單純聽聽Beyonce唱那句「We be all night」的腔調了
看MV的話,身材真好,不過還是不著調啊,結果格萊美的現場把我擊中了,看起來 整首歌都是高潮的感覺,整首歌都很考驗唱歌功底的那種,當然 她的動作也有很大作用就是了整體感覺,這是做給死忠粉和高端人士的,像我這種隨便找找公告板裡面合胃口的歌來聽的人,是不會把整首歌加到播放列表的同感,新專輯可能有高端粉和專業人士喜歡得更多。感覺音樂性和旋律帶給我的共鳴沒有那幾首代表作這麼強。
bee是一個太全面的歌手了,標誌面孔豐碩身材,關鍵是現場的氣場和那大口大氣的唱功。她的外形,舞蹈,演唱,僅憑任何一面拿到天朝都可以算是一個明星了。當然天朝也不會有她那麼大尺度的表演。每次看她的現場都心潮澎湃。格萊美那首drunk多聽幾次也覺得蠻好聽!推薦閱讀:
※有沒有讓人聽了感覺很冷的音樂?
※有哪些你認為整個事件的構建,達到,甚至超過你腦容量的故事?
※如何評價筷子兄弟的《小蘋果》,這首歌為何能這樣躥紅?
※如何評價汪峰的單曲《沒時間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