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樣解讀內聖而外王?歷史上又有哪些人物符合這五個字
01-13
內聖外王是儒家的終極理想,其實一般叫終極理想的,就是現實生活中基本無法達成的。簡單點解釋,就是在擁有極高的道德水準以後掌握極大的權力(先開始應該偏政治權力,後來外王的概念擴大,有一道德同風俗的那種影響力也算)。雖然儒家大多承認每個人都可以往內聖外王上修行,而且都有達到的可能,但是這和禪宗說的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的道理是一樣的。禪宗從開始到現在,那麼多高僧大德,誰最後被公認是成佛了么?據我所知,沒有啊。儒家的內聖外王,基本只存在傳說時代,就是各種聖王,堯舜禹湯,加上文王武王和周公。對於他們的文字記載,因為時代過於遙遠,所以非常不詳細,而且後人想像添加的成分非常大。也就是說,儒家塑造了完美的偶像,在遙遠的歷史深處,但是那個標準卻無人能夠達到。後世最接近的人應該算是孔子了(如果死後追封算的話),但孔子是素王,身前有德而無位。所以也不能算嚴格意義的內聖外王。
春秋以後,儒家公認的完全達到內聖外王的可以說沒有。比如一般大家推崇的,王陽明之類的人物……內聖先不去管他,這個也很難達到「公認」,如果以原始的「外王」標準來看,明顯不符合。因為王陽明終其一生,也未拿到國家最高權力。說國家最高權力不一定是皇帝哦,但是起碼是和皇帝共治天下的人,參考伊尹周公之類……但是……在後來的皇權時代……這樣的人叫曹操好么……一般而言,直接被冠上亂臣賊子的稱號了,和內聖外王扯不上關係。
如果不要以那麼嚴格的標準看待「外王」,只要能教化百姓,都可以算在內的話……那這個就複雜了,人就多了……而且每個人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內聖,比如,我說朱熹達到了……然後必然有一堆人跑出來噴啊。換一個人說,曾國藩可以,又一堆人噴啊……所以基本沒共識可言。我覺得,內聖外王,是儒家在掌握話語權以後,樹立的一個無法達到的標杆,至少活人無法達到。但是同時又激勵每個讀書人以之為目標努力。為什麼要永遠無法達到么……大家懂的……如果思想信仰方面無上的權威真的出現在人間的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王莽。
諸葛亮和范仲淹很接近
就是我不論做多少壞事,吃多少屎,多麼不要臉,都在內心深處認為我是一個好人。比如曾國藩。
推薦閱讀:
※孔末亂孔故事可信么?
※如何評價辜振甫和辜家?
※林徽因和金岳霖到底有沒有肉體上的出軌?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丐幫?真實的丐幫生活是什麼樣的?
※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三個人的感情可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