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小明最後一段話?

小明最後一段話:你怎麼跟別人一樣啊?我看錯你了,你原來跟那些人都一樣,對我好,就是要跟我交換我對你的感情,這樣你就心安了,是不是?你太自私了,要改變我?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你以為你是誰啊?

當她說完這段話的時候小四用刀刺向了她。


不只小明說了這樣的話,小翠在電影末尾也說了同樣的話。

在小明和小翠眼裡,哈尼和小四差不多是同一類人,對外在的一些事物看不順眼,然後就想著改變那些事物。動不動就打架,打架的最終目的,也是改變的一種。像小明和小翠說的一樣,別人是無法改變的,我么唯有改變自己,否則我們還是看不順眼。《一一》里也有同樣的台詞。

小四對小明好,然後就想改變她,這是一種帶有目的的愛,是缺乏安全感的行為,舉著愛、關懷的名義,去改變別人,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做,卻從不考慮當事人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愛看起來有點自私。而真正愛一個人,是尊重對方的選擇,包容對方的差異,相互引導,共同鼓勵,共同提高,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小明依附於不同的男人,她對那些男生的感情不是真正愛,而是在找一種依靠感,安全感。而哈尼,滑頭,小馬,他們沒一個是真正愛小明的,小明對小四也說過。

小明最後說出那些話,我想也是她奔潰的時刻,她夢寐以求的安全感,依靠,以為在那些強勢有錢的男人那裡可以得到,可卻沒想他們只是把她當玩物。小四什麼都沒有,小明為什麼還要去接近他呢?可是結果小四還是和那些人一樣。。。沒有多少區別。

小明說小四的愛是有功利的,是想去改變她,與她做交換。難道小明對那些人的愛,就沒有功利了?是純粹的愛?

《牯嶺街》以小四殺死小明為結果,《一一》以胖子殺死莉莉老師為結尾,看似不同的電影,卻在很多地方都有相同之處。我覺得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應該仔細思考這個問題。


事實證明,如果你曾經愛過一個綠茶婊,你才會更明白這部電影中小四的作為。

所以綠茶婊的滋生,是這個社會極大的悲劇。


這部片子由於時間比較長,所以我只看了一遍,粗略地講下我的看法。

小明過著怎樣的生活呢?家裡條件非常差,所以只能靠做小太妹為生,成為大哥的馬子才是她的生存方式。但是我想,其實她是不想成為這樣的人的,因為她的形象和小翠是截然不同的,小翠就是隨便玩的態度,但是小明顯然是不得已而為之。

小四原本是一個乖學生,有著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各種典型因素,同時伴以家境不好和時局動蕩的環境條件,因而在一次國文考試極度失利的情況下進入不怎麼樣的學校,加上青春期的到來,他逐漸開始遊離。可以說,這是很正常的情況,因為我也差不多有著相似的經歷。(出於隱私保護,此處刪除一段個人經歷)所以,我很理解小四在那個時候的種種迷茫和衝動,被帶壞也是非常正常的(由於我所在的社會環境沒有電影里那麼糟,所以我只是頹廢而已,沒有接觸和干亂七八糟的事)。由於篇幅原因,而且我想大家應該都懂小四的心態,至於到底是怎樣的毒害,大家心裡也有數,就不再一一細數了。那麼,小明對於小四的意義是什麼呢?那就是在最無奈、最迷茫、最躁動的時候給予他希望和安慰。而此時,小明由於種種原因也是很喜歡小四的,而且她覺得小四不一樣,可以說是落魄之人的惺惺相惜,當然,也有感情在內。其實小明原本和小四一樣,都是挺不錯的人,但是造化弄人,變成後來的模樣。但是,生活終究是生活,小明是無法跟小四在一起的,以致於最後投靠了小馬。

小馬是怎樣的呢?家境優越,由於是軍人之子,所以喜好各種刀槍棍棒,打架也是一把手。頗有江湖風範,有哥們情結,喜歡玩女人,就是隨便玩。因此當時玩小明的時候覺得不以為然,甚至不明白小四為什麼要翻臉,不過,講道理的話,「朋友妻不可欺」,他還是要這麼做,可見在她心中女人確實如同玩具一般,正所謂「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但是,這對小四的刺激很大。我們都知道,小明原來是Honey的馬子,而Honey這個人,有著獨特的魅力,長相英俊瀟洒,為人也很仗義,這種仗義是兼具責任感的,不是小馬單純的哥們情結,真的有著古惑仔乃至小馬哥的那種風範,敢作敢當。因此,小四是服Honey的,小明在他手下小四並無怨言。但是如今小馬就是一個養尊處優的紈絝子弟,無甚本事,竟然還把小明弄到他家裡去了,還如此貶低鄙視小明,這讓小四很氣憤。這裡有個小細節,小明的住處一直都是難處,而如今住到小馬家裡去可謂必然,畢竟她是靠依附大哥為生。而且,小馬家的豪華巨大的日式別墅也是形成巨大的反差的,就是因為小馬他爸的關係。其實,小明住那裡並不意味著會發生很難堪的關係,而小馬,可能也只是以此來填補寂寞或者彰顯其雄性本能,不會去發生關係。但是無論如何,小四不會這麼想,只會覺得小馬肯定在搞小明,加上房子和小馬為人的刺激,更是讓他覺得無法忍受。

講到這裡,我們便可以明白了,小明認為她有她自己的生活,有她自己的生存方式,而曾經不一樣的小四讓她覺得溫暖。但是,後來小四變了。小四的改變的原因有很多,而最終的結果在小四自己的理解是成為Honey一般的人物。他以為只有如此才算擔當,才是真男人,才能贏取小明。這是由於他的年少無知以及惡劣的社會環境導致他的認知錯誤,並一步步滑向深淵。慢慢地,他變了,他變得和那些混混沒什麼兩樣,一樣的思維,一樣的處事方式。這點從他和小翠的交往可以看出來。但是當他講著那些裝作柔情的話語給小翠聽的時候,作為老江湖的小翠一眼識破了他,並指出,他是一個懦弱的人,不過是想填補感情的空缺。小翠雖然也是混江湖的,但是畢竟是熟女,見過世面了,因此有著她的自尊,她可以跟大哥一起玩,但是也不會過分依附大哥,這是區別於小明的一點。所以,她講出了「你不可以改變我」的話,意思是我不管怎麼玩都是我自己的事,我不會為你而活,也不會成為你無聊的附屬品,乃至試驗感情生活的實驗品,頗有「你算老幾」的架勢,不愧是老江湖,看得透。兩人便正式分道揚鑣(正是因為和小明分手才轉而向小翠追求安慰),這又讓小四重新燃起追求小明的慾望,也因為得不到,而更加苦惱,可以說可能已經從情慾發展為佔有慾了。我覺得小四此時心裡可能在想自己就是一個很失敗的混子乃至大哥,他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所以要去堵小馬,要跟小馬決高低。所以他甚至帶著刀,而在一個晚上,他遇到了小明。小明看他這副架勢很擔心,而他則又開始說著豪言壯語,大講什麼我懂你,我可以挽救你。小明聽完也和小翠的反應一樣,講出「你不可以改變我」的話。小明的意思是什麼呢?大概兩點:一、我以為你是一個純情陽光的美少年,給我溫暖,給我真情,結果想不到你還不過就是個渴望佔有、拿我當玩具、排遣寂寞、自我滿足的臭男人,你來接近我,給我講什麼溫情的話,都是假的,都是騙取我的謊言。二、我的世界就是這樣,是無法改變的,我現在跟著小馬也是如此,難道我會跟你嗎?這就是世界的規則,你得認命。這番話,小四是聽小翠說過的,不免聯繫起來,此時的他,可能是自尊感佔據上風,也可能是已經對這個世界徹底的迷失,他無法控制自己,不斷地捅刀。他叫喊著「你沒有出息」、「你不要臉」,我想,此時他一定是認為,小明講這番話的意思是她就是個婊子,而小四你什麼都不是,你都沒有資格來上我,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講就是「輪姦也輪不到你」。當然,我們絕不可把這看作是一種簡單的對屌絲的刺激(儘管新聞上女人因為說類似的話被條件低劣的男人殺害的事情屢見不鮮),這背後有著非常深刻的原因和感情。

回首當初,小四是那樣純真地愛著小明,卻因為離小明越近,越發地迷失了自己。到最後,他甚至已經無法分清愛與憤怒,他也無法理解他深愛的女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有著怎樣的選擇。影片的最後,小馬為兄弟的罪行、為失去一位兄弟而慟哭,小貓王也回歸了生活的正軌,努力追求音樂的夢想,這是一個人的死和一個人的坐牢帶來的變化(類似《飛躍瘋人院》的結局,但我覺得《飛越瘋人院》的結局不好,因為太潦草,詳見:如何評價電影《飛越瘋人院》? - runner time 的回答)。出於情誼,小貓王給坐牢的兄弟帶來錄音,卻被無情地扔進垃圾桶,這就是我們的成年人或者說我們的社會對人性的摧殘。意外修好的收音機,爸爸就那麼讓女兒端著,女兒極不情願,而當收音機播報著高考錄取名單時,媽媽也凝神傾聽,乃至忘我。可以說,這件事件的背後,一切都沒有發生什麼變化,仍然還是那樣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此結尾有著《圍城》結尾敲鐘之妙。我記得《圍城》里的鐘特性是永遠在走著,卻會越走越慢,要依靠人手動去調節,既具有無可奈何、墨守成規的頑固守舊、永恆永常的狀態,又具有無法準確指示時間的狀態,可謂是一種矛盾的載體,而世界上的事就發生在這樣的框架中,讓人啼笑皆非。《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的收音機時好時壞,原產上海,跟隨國民政府一起來到台灣,似乎也有著一種框架般的設定,出現在開頭,亦出現在結尾,與《圍城》里的鐘如出一轍。不過諸多的意象和悲劇的結局讓我想到了《了不起的蓋茨比》,有許多相似之處。

這部電影濃縮了一個非常完整的社會,它其實更像是一部文學作品,而且側重於真實,堪比《圍城》,卻又比《圍城》更加厚重。它不像圍城那樣包含著幽默諷刺,都是嚴肅認真的話語,而且更加偏向於青少年成長的解讀和視角,這點也比《圍城》要犀利得多。

我最大的感想便是兩個原本不錯的、有前途的孩子由於社會環境的扭曲最後一死一傷,而整個社會也並沒有因此有什麼本質的改變,我認為這便是全片的主線,也是最令人悲痛之處。至於全片的其他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是活的教科書,值得深思。

——————————————————————

【關於收音機】

剛剛看到一個影評,說收音機在開頭出現播報著大學錄取名單,而結尾亦播報大學錄取名單,首尾呼應,構成完整的循環。同時,小四的大學之路也是全家人的期待,而最後,小四卻因牢獄之災再也無法考上大學,因此媽媽一邊聽著,一邊心痛。我覺得這種說法也有道理,算是一種比較常規的解讀,但是我個人還是傾向於我自己的理解。

有文章分析指出片尾錄取名單中有台灣民主進步人士許信良的名字,可謂一大暗示。實際上,不管導演和編劇是否如此暗示或者乾脆就是這麼認為,台灣當時的種種矛盾蔣家王朝是脫不了干係的,因此,才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其實,我們無論從片頭的字幕說明,還是中間小四老爸被當局拷問,都可以看出當時台灣在蔣家王朝的高壓統治下出現的種種弊病,也便是社會扭曲的一大根源。此事件發生之後的新一批大學生之中便有許信良,寓意可謂十分明確。

————————————————————————

參考資料: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9/49-25.htm,這是我後來找到的一篇文章,這裡面的解讀還挺深刻的,基於國民黨入主台灣所帶來的現代化衝突的視角,包括最後的對話以及一些象徵的解讀。就題主的問題來說,該文的解讀是:小四想要一種從前的安定的感覺,即這個世界崩壞之前的那種感覺,但是小明的回答卻是這個世界不會改變,不會回到原來安定的狀態,所以小四就殺了她。這樣的解讀可能會比較牽強,但不失為一個獨特的視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了上面的參考資料,我又回去看小翠的對話,我發現似乎確實如此。

小四之前和滑頭見過面,滑頭表示要洗心革面,好好讀書,這個人,其實就是個軟弱無能的牆頭草,所以他在經歷過真正的砍殺之後便嚇得不敢再做了。小四見小翠的時候便講出這段事來,說這讓他感到寬慰,而他,也要給小翠寬慰。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小四是不是也想退出了呢?他開始渴望安定,他希望他的馬子也能安定下去。但是小翠的回答是「我現在就很舒服」,意思是不想改變現狀,要繼續玩下去,並且認為小四有改變她的慾望,於是撕破臉皮分了手。我想這可能就是二人真正的分歧。臨走的時候小翠又提起小明和滑頭的往事,譏諷道:「你怎麼不去跟小明講大道理,我可比她差得遠了。」意思是,你有這心思不如跟小明去講啊,她可比我更下賤更婊,跟我講有什麼用?

根據後來警察發現的遺書,可知小四當晚是準備找小馬決鬥去的,這封遺書是給小明的,結果先給小明碰到了。小四一樣搬出寬慰的說辭,說什麼我不能讓別人瞧不起你(意思是我不能讓別人認為你是婊子),我懂你,我不在乎你過去幹了什麼,我可以給你寬慰,我就是你唯一的希望,我現在就是Honey(意思是我可以罩你),但是小明反而讓他去念書,說他不懂,和別人一樣要來改變她,對她好只是為了換取感情(參考保健室的醫生,最為典型。我們這裡可以猜想,小明更多的是把小四看作知心好朋友,不然何出此言呢?)。最後小明說出了最為悲愴的話語:「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我認為小四的真正意圖是尋求寬慰、安定以及想拉著小明一起奔向安定,逃離現在的泥潭苦海,但是小明卻拒絕這樣的提議,反而生氣了,因為,這個世界的法則是不會變的,而她只能這樣生存下去,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這樣講是帶有悲憤的控訴,但亦可能是一種理直氣壯,一種已經被世界徹底污染了的理直氣壯,已經變成了常識,我是跟定小馬了,你說什麼都是沒用的。小四不過是個普通的少年,是沒有任何辦法改變這樣的現實的。但是小四聽了是什麼想法呢?為什麼無法改變?我要讓你好你卻還是要繼續做婊子?為什麼?在這樣的憤怒中,在小明「你以為你是誰啊」的質問中,他捅死了小明,還罵她「不要臉,沒有出息」,這句話算是他憤怒的自白吧。我們可以聯想到,他今晚是要去殺小馬的,是去解救小明的,遺書里不但動情,還聲稱小明會懂,結果呢,他根本不懂,小明也根本不需要他去解救,這種反差讓他感到絕望和憤怒。最後警察給小四換衣服的時候小四大喊「她是我的」,可以知道他當時殺她也可能是帶有佔有慾的,即活著得不到,便殺死她。這是一連串的複雜的情緒,是《雷雨》式的最終爆發。

我想了想,之所以這段話費解,還是要搞清楚小明究竟對小四是怎樣的感覺。另外,這段話應該分兩個部分去理解,前一個部分是講小四接近他只是為了換取感情,後一個部分是講小四是改變不了她的。這樣理解起來就容易很多了,「別人」指的並不是要去改變她的人,而是那些討好她、想佔有她的人。改變是針對小四的做法說給小四聽的,恐怕也是說給世界聽的。

我覺得吧,三位少年的對話一定是導演和編劇刻意為之的,畢竟十分相似又帶有隱喻色彩,不夠直白。那麼這隱喻的背後是什麼呢?就是扭曲的社會導致的根本的不同,可以說產生了不同的價值觀,而不同的價值觀之間又無法相互理解,最終釀成悲劇。

如果這部電影能以書的形式寫出來會好很多,在理解和琢磨上就更加得方便。電影的話怎麼說呢,在理解上總歸很容易出現偏差,尤其是這樣比較厚重的電影,主題雖然比較明確,但是對於細節,如果沒有導演本人的自述和解說,就很難懂了。

-----------------------------------------

我後來看到有影評講這部電影是模仿《美國往事》,便找來看。一開始看到同樣是四小時的鴻篇巨製,感覺比較吃力,但還是去看了。看完後,我的心情非常沉重。

就兩部電影的關係來說,我不知道有沒有模仿,本質上還是不同的,各有側重點,手法也不盡相同。以我個人之見,《美國往事》更加宏大,橫向和縱向皆有深度,劇情更加飽滿並且充滿戲劇性,細節處理得非常完美,手法精湛,配樂動人,是一部徹底的大師級作品。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則更加側重社會性,以青少年問題為視角橫向展現社會生活生活面貌,可以看作是藝術化處理的紀錄片,就社會意義來說無疑也是精品中的精品,不斷被教育者拿來研究和解剖,視為教科書。

我個人強烈推薦《美國往事》這部電影,自《肖申克的救贖》後我雖然看了很多公認的經典電影,但唯有此部讓我再一次感受到徹底的震撼。一本《了不起的蓋茨比》,一部《美國往事》,足矣。


當年我看這部電影時,才剛剛下意識系統的找尋那些真正嚴肅的作品看。

買碟時單純被封面海報吸引,對這部電影一無所知。

將DVD放入光碟機時,我沒想過接下來將度過怎樣的四個多小時。

我喜歡寫影評,但從沒想過寫牯嶺街。

如同貓王唱的那首歌,《那個炎熱的夏天午後》,想說的太多,反而失語。

結尾小貓王寄給小四的被丟棄的錄音帶、小四的姐姐撕心裂肺悲拗的哭聲,黑屏字幕時念出的一串包含小四名字的錄取名單。

牯嶺街對我的影響,存在我每個夏天的記憶中。

小明說:「原來你跟他們一樣,對我好就要改變我,你好可笑。你知道嗎,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

隨後,小四緊緊抱著小明,拔出匕首,刺了小明九刀。殺死了他的世界。

所謂青春、成人,每一個淌過這條河流的人,大約都會在某個時刻,聽到「小明」說過的這段話。

然後,在自己心靈深處,緊緊抱住「小明」,拔刀,刺向「小明」。


第二遍看,說實話,四個小時的電影看到最後還是看的有點暈。小明依靠依附最為強勢的男生作為生存的依靠,就像這個社會。小四想要改變她,但卻幫不了她在社會底層掙扎的命運(小明家境不好),就像改變不了這個世界,因此小明認為小四永遠無法理解她。而小四收到之前的一連串打擊,更因為小明這段話,對這個世界絕望,所以殺了她。

我是這麼理解的,可能不夠準確,看好久沒有人回答,所以碼幾個字。


小明說:你太自私了,要改變我

這裡其實很有值得品讀的地方,而且這裡反映的現實,不僅在60年代的台灣有。

我們來看電影記錄的時代,總的來說,是一個人心惶惶、焦慮、迷茫的時代。而在這個時代下,每個人都面臨著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安全。不論是男人還是婦女,姑娘或者少年,都在生活中掙扎著尋找給自己「安全感」的寄託。舉例來說,「汪狗」暗算朋友也要保護自己前途安全,張震父親則篤信正義和理想。電影中「混的」少年們,則是通過拉幫結派、跟風參與鬥毆,維持一種並不和睦的兄弟情誼給自己安全。那麼女孩呢?女孩們在缺乏父母庇護、缺乏學校關愛而生活里滿是「混的」的環境里如何尋找安全?那麼就像電影里做的那樣:跟隨一個有威望的少年,成為他的「miss」。

故事發生在高中,這個時期的孩子就具有兩個特點:第一,就是已經明白了社會形勢的危險,因而主動地尋找「安全」;第二,則是仍然保留著作為孩子的某種理想主義的情懷。這兩點在不同的人身上體現的是不同的。對於那個有家庭背景的「小馬」,他既倚仗著家庭的庇佑,與男孩們硬碰硬,與女孩不負責任的「泡miss」,另一方面也渴望真正的朋友,因此才會與在他轉學插班那天回頭看他的張震成為好友,在張震出事後痛哭;對於honey,他已經是「混的」團體中令人畏懼的大哥,已然擁有安全,卻仍然不斷反思,對朋友付出真誠;對於張震,他受到理想的家庭教育(父母的相識在一場浪漫舞會,父親言傳身教,剛直不阿),自身也聰明勤奮,他的學習成績給予他安全和信心,父親的教育讓他具有嫉惡如仇的理想主義性格。最後說小明,一方面,她是多愁善感的女孩,她同樣渴望一個文雅、誠懇、有擔當的男孩成為她的知己,另一方面,她卻總要隨母親寄人籬下,成為生活的希望,忍受生活的艱苦。在這兩種矛盾狀態下,小明既需要一個人來滿足她的安全需求,也需要一個人來滿足她對精神伴侶的需求。當honey還在她身邊的時候,他是一個完美的男朋友:既能給他安全的保障,也能給他精神的陪伴,這就是小明總是忘不了honey的原因。但是當honey去了台南之後,小明曾和各路人等「交往」過,無非是獲得某種依靠,而這麼多的少年裡,哪一個能夠給予小明精神的陪伴呢?——那就是張震。他聰明,勤奮,充滿朝氣,他正直,善良,待人誠懇,而且他曾在honey出事後小明最脆弱的時候,表達過一個男孩對女孩純粹純凈的關懷,讓她產生了對他的某種依戀。因此,即使小明可以接受許多人對她「泡miss」,但張震在她心中是特殊的,「跟他們不一樣」。這個「不一樣」,內涵是他給了小明別人不能給的貼心的關懷,而從小明身上索取的卻似乎很少。

下來說一說那些「都一樣」的少年們與女孩的關係吧。這一點其實已經被小翠點破,無非是逢場作戲,在「泡miss」的借口下嘗試兩個十六七歲的慾望,甚至連張震自己也沒能把持住這一關。這種關係在小翠身上明顯一些,在多個男朋友之間轉換,毫無障礙,而她內心也清楚的明白和接受這一點。在小明身上則顯得曖昧,她心裡放不下honey,也想要保護著張震,但她的天生懦弱每每會說服她自己接受現實,這樣的複雜情緒讓她在別人眼中彷彿有一種亭亭玉立又小鳥依人的形象,也讓許多男孩「喜歡她」,但這種喜歡是兩個靈魂間純粹的依戀嗎?當然不是,比如小馬既對小四說過:「自己的miss都不去照顧」的話,也說過「她在我家裡,隨便玩玩」之類的言語,再比如學校里那個醫生,看上去很體貼小明,但真正考慮結婚時,對她睬也不睬。這種濫用的感情,在我看來實在是對女性的侮辱:青年男人出於自己的原始慾望,短時間佔有一個「miss」,要她服從於自己,而在這段「感情」過後毫不打算負責任。請注意,在這樣濫用的感情里,女孩沒有自己的特殊性,她們只有一個統一的名字「miss」,她們為了一時的安全倚仗,不得不說服自己去服從,不得不接受男人的佔有。請注意這裡的「佔有」,就與後面小明對小四的那句話相對應。而小四和小明之間,小四對小明有浪漫的理想的喜愛,也有保護小明、不讓她遭人恥笑的責任感,小明對小四則曾發生過某一瞬間真誠的依戀(在honey出事後很久的醫務室里),那也是真正的喜歡。這就是小明和小四之間感情的特殊性。

下來就走到劇情矛盾的焦點了。如果說他們生活的環境容許這樣的一份純凈的感情不被干擾,允許小明好好生存、保持獨立,允許小四憑藉自己的勤奮獲得相應的成就,我認為這會是一場童話般的故事。但是現實中,他倆的感情既受到物質生活和兩人距離的阻隔,小明也無法與母親自食其力,而且壓抑的校園氛圍讓小四的理想不斷遭受打擊。小四無法接受醫生的假面、無法說服學校主管、也無法制止別人侮辱他心目中聖潔的女孩,他與醫生言語衝撞、在訓導處大打出手、又看到平日像路燈一般總給他指引的父親陷入絕望,再聽到滑頭說起小馬和小明的關係,他的精神里給予他自信的部分動搖了,或者說,他開始懷疑正直、善良和勤奮能否給他光明的前程,他感覺到了安全的危機,他疲憊于堅持理想。他想到:還是放縱自己在青年人原始的慾望里吧!這時候,他去找小翠,他對她說:我們好好的在一起吧。然而他不懂,小翠早已適應於這些不真實感情,小翠並不會讓自己覺得疲憊和寂寞,小翠狠狠地甩開了他,並揭下小明在他面前最後一張假面:曾和滑頭在一起miss,不是小翠,是小明。

可以體會,這時的小四兒似乎發現似乎整個世界原來已經背叛他,他找不到可以給他稍有安慰的依靠(他信基督教的姐姐對這一切完全不懂),他變得歇斯底里——小明是他心裡此時唯一的自信!哪怕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孩,也不能夠允許受到一點玷污!他要去找小馬決鬥,還小明一生清白!

最後這個夢,小明將親自戳破:張震撞見小明,告訴她他要給她清白,他要請她陪伴自己,他要自己陪伴她。而小明此時恍然發現,原來自己曾投以秋波的男孩,曾以為會是那個永遠文靜正直的男孩,內心裡其實也渴望佔有她,而且這種佔有,還是在道德層面完全碾壓她後,對她提出的一生的佔有,而他想要佔有的,是自己心裡設想出來的一個完美的影子,她不是那個影子,她一生也比不上那個影子。

小明一直被迫在男人之間遊走,一直忍受著苦苦尋找一個即是生活的也是精神的依靠和伴侶,她痛恨被交易,痛恨被佔據,她痛恨自己不能主宰自己。但她總是懦弱,總是說服自己,也常懷著一個縹緲的關於理想精神伴侶的夢,就是一個文靜、正直的張震。而現在,正是這個張震,站在他面前,要碾壓她,要佔有她,他的好意讓她一生無法翻身。他感到這個人原來與其他男孩一樣,甚至還要甚於他們。因此這個女孩本能的感到一種厭惡,本能的進行了抵抗,她親手戳破了小四的夢:「你怎麼跟別人一樣啊?我看錯你了,你原來跟那些人都一樣,對我好,就是要跟我交換我對你的感情,這樣你就心安了,是不是?你太自私了,要改變我?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你以為你是誰啊?」

小四的精神里,他唯一的獲得自信的依託被自己的夢中人打的粉碎,他感到徹底的絕望,他無法走出精神的困境,他刺出手中的刀時,還以為這樣能夠找回心中那個純潔無暇的女孩……

——————————————————————————

這就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看完這個電影,我感到很難過,張震、哈尼,他們是正直、聰明、誠懇、嫉惡如仇的男孩啊,然而,正是他們的精神品質,送他們進入萬劫不復,我們看著事情變壞,卻無能為力。

這讓我想到了古龍先生的《小李飛刀》。李尋歡也是這樣的人:正直、聰明、待人誠懇、嫉惡如仇,李尋歡越對龍嘯雲大度、真誠,越讓龍嘯雲覺得無地自容,越讓龍嘯雲對他恨之入骨,實在是李尋歡的無瑕人格讓所有曾有過靈魂污點的人感到絕望的道德碾壓。但不同的是李尋歡
「難得一身好本領」,李尋歡有著超人的武藝與智慧,還有少年阿飛給他希望。但在牯嶺街呢,每人個人都是在與環境苦苦抗爭的活生生的人,靈魂的純凈只是讓張震與他的世界越來越格格不入,終於在世俗當眼光里走向毀滅。

我很喜歡張震和哈尼這兩個角色,但對他們,我也無法勸說。現在我只能後怕:幸好自己在鑽牛角尖的年紀里,我沒有被自己逼入絕境。

希望每個看到這部電影的少年,既能夠如一的保持理想、信念和精神的純潔,又可以在有時陷入精神矛盾無法自拔的關頭,把眼光放長遠。希望這樣的少年,既能夠獲得與他們理想和努力相符合的歸宿,也能夠找到與他們肝膽相照的伴侶。


大力的打臉而已 。

小四的老爸就是不願意被交換,所以面臨被淘汰,最後不得不出來「被交換」。

但小四認為自己與小明之間的默契是能夠超越這種「世界」的,當小明明確告訴他這是不可能的時候,他徹底醒悟了(或者說成長了)。

另外,小明並不是「被迫」在不同男人身邊遊走 。而是自願接受「世界」的調教,選擇跟著世界一起走,不同於小四的老爸 ,也老練過小四 。

小四的老爸終於跟世界一起走了 。但小四選擇了跟世界一起死亡 。兩個選擇都無所謂對錯。


我的感覺是:小明說你怎麼跟他們一樣,是指他們(我認為這個詞只包含了哈尼和小四兩個人)都想改變世界改變別人這一點,即太自我,太理想主義。
這在這個世界是吃不開的。
我認為這其實是兩人不能在一起的根本分歧:兩人的世界觀不一樣。所以被導演用來作為小明拒絕小四的告白。


豆瓣上很多評論為小明辯護,說她愛的是honey和小四的理想主義光芒啦,說她說這段話表明她和小四不是一個世界的他們各有各的殘酷青春啊。

個人覺得這些詞都是為寫影評攢的。

小明是個24k純金綠茶表。綠茶表就該死嗎?不。

但一個振振有詞的綠茶表確實太讓人煩躁了。小四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給了她幾刀。


小明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不管說什麼,在結束與四兒的對話後,她依然要面對生存的現狀——一個無法工作的病重母親,這讓她在那個年齡已經領悟或者不得不選擇「安全感」,就是一個能幫助她活下來的人,小明確實愛過四兒,但是她知道四兒給不了她安全感。

四兒不懂,她為什麼這麼「不要臉」,這也不是正常家庭的孩子能懂的事情,他們之間在理解上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悲劇原可以避免,但是四兒家庭5個孩子,父母在社會動蕩的年代尚且自顧不暇,更無法能把四兒從錯誤的道路上引下來。

小明死了,她媽自殺,我想大家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沒有小明,她是活不了的,更何況這個內心唯一的牽掛也沒有了。

四兒是幸運的,殺的是小明,小明死了也沒有人會出面申冤讓四兒多判兩年;如果四兒殺的是小馬,只看警局那些人的態度,四兒是死定了的。

四兒是可憐的,因為他只是個好強的人,他學習好、混的好,他太要強才不能接受小明不愛他。

小明是可憐的人,她只是本能為了生存,但是因為年紀太小,無法看透事物本質,假如她能對四兒說清楚,沒有小馬沒有honey,她和她媽活不下去的話,四兒或許就不會死,這也是她一開始拒絕四兒的原因,但這都是本能,她也說不清。小明那個年紀經歷這樣的人生,讓她把愛和利益捆綁在一起,又分不清之間的界限在哪裡。

四兒能行兇一點不意外,四兒內心有太多委屈與「不公平」,他父親更是把這種不公平就要伸張植入了四兒的內心,他認為小明是個水性楊花的女人,他又很喜歡她,他認為自己得不到就要毀掉。其實小明未必是水性煙花,她只是在性萌芽期遇到了生活窘境,才讓她的感情與利益完全捆綁在一起。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人總是自問「為什麼他就是不明白我的意思呢?」,其實這樣的人才是最笨的。

因為一方面這樣的人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笨人和聰明人之分,很大程度上這兩種人是無法轉化遷移的;另一方面,你希望讓別人明白你的意思,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按照對方能理解的方式手段來,而不是強迫對方必須按照你的思維方式理解你所要表達的內容,也就是說你得先搞清楚到底你想改變別人的思維還是想要讓別人理解你的意思!

很多人很懶,總希望一件事既能完成產品說明、還能完成銷售、甚至還能完成售後和客戶關懷,這要的太多了,目標應該簡單一點才能實現和落地著手開始去做。

許多年輕人的溝通問題就出在這裡。

古人早就總結好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們自己做到了那一條呢?亦或是,一條都沒做到~!


小四—你這樣別人會瞧不起你

小明—你會瞧不起我嗎

小四—我不能讓別人瞧不起你

小明—你在說什麼啊

小明—你怎麼就不明白呢?這個世界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我就好像這個世界一樣,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

小四—你沒有出息啊你

不要臉 沒有出息啊你


怎麼說呢,看了這電影,對最後一句話真的很有感觸。當初我也是一個特老實的孩子,喜歡上一個家庭條件不好的女孩,初戀。她家過的特別不好,所以我打心眼裡想幫她,現在想想也許有改變她的意思吧,當時沒想那麼多,畢竟很喜歡她,經常給她買些吃的,穿的。她也總是會收下這些東西,然後特別害羞的說一句你真好。她聲音很好聽,每次聽到這一句,我都覺得這輩子就是她了,她是我要用一輩子去照顧的女孩兒。

我們每天一起去上自習,一起去看晚會,聊天聊到深夜也不覺困意,或許我們都默認彼此是那個對的人了吧。

然而,誰知道她和我交往的同時,還和另一個男生有聯繫。一次無意我看到了她的聊天記錄,她和那個男生的聊天風格讓我感覺她是如此的陌生。內心複雜,大一片空白,質問她。她竟然毫不避諱的說那是她男票,我問她我對她那麼好,為什麼要欺騙我。她說了一句話讓我這輩子都記得:

你對我好?你送我這些東西不就是想上我嗎?

呵呵,我才知道一切都是自己欺騙了自己,葬送了自己的初戀,自己的真心卻被一個自己真正愛的人曲解。當時我真想像影片里的小四那樣殺死她,幸虧只是想一想。

那件事對我愛情觀的影響是無法抹去的,我現在仍對女人有很大偏見,導致我無法進行一次完整的戀愛,大都是女方認為我太冷提了分手,分手多了,也就麻木了。愛情的甜蜜?我連痛都感受不到了你認為我還會感受到甜蜜嗎?


我要是小四,小明這樣子講話我也會捅她的,一個人應該寧願去死,也不應該活成小明那個樣子吧,就是因為這樣的人的存在這個世界永遠是這個樣子,永遠會存在現實的傷人的一面,啊。遭遇可以成為任何人變得更能理解所有人的理由或者殺死自己的理由,不應該成為任何人變質的理由,真的好無法接受小明這樣子追求安全感的人,不會真心去愛別人的人為什麼要得到安全感的。看到這段話真的心好碎,從來沒有看過這麼讓人心碎的台詞,真的太讓人心碎了。這個世界之所以不會改變,就是有些小明總在強調這個世界不好的一面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可是不會變是因為他們不會改變自己那一面吧


當初在b站看這部電影是沖著[殺人案]這個主題去看的

結果發現這部長達四個小時的電影的重點並不在於犯罪

而是一部將少年情感和生活背景融為一體的現實性電影

小明因為生活成為那種所謂的大哥的女人一樣

她所期望的是美好愉悅 可以令她滿足的愛情和生活

說白了 就是每個女人都渴望的疼愛

可是她發現她得到的和自己所想的並不一樣

這部片子的長鏡頭很多很多

有時候看的時候我還以為自己卡住了

其實意味深長

看完了還是很有感觸的

(? ??_??)?

有人和我一樣看完了發現

男主角竟然是張震

而且還有熒幕初吻

他的大長腿已經超越了二八杠自行車!!!!


典型渣女的邏輯:「你喜歡我對我好,就希望我也喜歡你對你好?你太自私了」 渣女不喜歡小四,但一直暗示小四來喜歡她對她好,當小四也希望渣女喜歡他對他好時,被渣女認為太自私了……渣不就是索取別人的感情並不想回報么


世界不就和小明一樣嗎?說小一點,是什麼造就了這樣一個 小明?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李仁港?
維塔數碼 和 工業光魔哪個實力更強?兩家作對比的話,各自的優勢與劣勢是什麼?為什麼?
董明珠和雷軍10億豪賭,誰掌握大勢?
韓國電影《黃海》真正的結局是久南的妻子死了還是活著回來了?

TAG:電影 | 心理學 | 情感 | 文學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