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製造業的差距在哪裡?
眾所周知,中日的製造業差距很大,那麼這種差距到底是在哪裡,又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差距呢?
匠人精神和商人精神的不同。
不到三十歲,見識有限
在一家日企的醬油部門,業務就是工廠那邊的,也去過幾次集團的工廠,和日本人聊過幾句
真正的差距,我不知道,我感覺:
中國是一個叢林社會,而日本已經接近真正的社會主義了
在日本,一個操作一輩子電鏡的檢測員,他能夠有尊嚴地活下;在中國,這樣的人大概率只會窮一輩子,被貼上loser,屌絲,不求上進的標籤
這只是一個例子,我想說的就是,在中國,大家都很急,製造業在短平快這種大眾需求上一點都不佔,優秀的人都被分流到來錢快的行業去了。誰不想掙錢?留在製造業的,都是沒走掉的而已。這樣的人員結構,這樣的從業心態的背景下,中國的製造業能有多少真正的核心科技呢?
從宏觀的層次來說,拿多少錢辦多少事,製造狗們對得起他們的工資。
========================================================================
好吧,以上都是抱怨而已,事實是,上一代日本人,就是現在四十多,五十多這一批,人家當初兢兢業業,不管不顧地猛干,給現在日本積累下了厚實的家底雖然中國製造進步很大,但是沒人停下來等你。 @莫偉智 同學雖然比起拿鋼鐵水泥產量自豪的兔吧水平稍微高一些,但也就這樣了。
我也來粘貼一點新聞吧,對比兩國新聞標題的風格,就可以看出教育水平的差距
川崎重工開發出3MW超導馬達,可用於特殊船舶等的推進系統
IHI等完成365kW船舶用高溫超導馬達的負載試驗
住友電工試製出用超導馬達驅動的電動汽車
2013年1月,古河電工使用由釔、鋇、銅等製成的超導材料,成功開發出了能夠以275千伏的當時世界最高電壓送電的超導電纜。住友電工也在2013年5月成功開發出了容世界最大級別的5千安電流通過的電纜。通過與開發冷卻裝置的前川製作所合作,住友電工在東京電力的旭變電站(橫濱市),實施了日本首次接入電力系統的驗證試驗。到2014年2月底,該公司已積累了1年半的系統運行經驗。
NEC將與美國Aerojet聯手銷售小行星探測器「隼」上配備的離子引擎。隼探測器的離子引擎是NEC受JAXA的委託製造的。採用通過微波生成離子的自主技術,使壽命達到了原離子引擎的2倍以上,並提高了可靠性。預計今後3年會有20億日元的訂單,目標是在美國的人造衛星用小型離子引擎市場上獲得6成以上的份額。
2013年7月,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與單層CNT(中文叫做碳納米管)融合新材料研究開發機構、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產綜研)開發出了由單層CNT和銅組成的複合材料。這種材料實現了劃時代的性能,在電導率(易通電性)與銅相當的前提下,電流密度高達銅的100倍,而且還不會發生斷裂。只需銅線的百分之一的截面積,就能通過與銅等量的電流,而且,即使溫度升高,電阻也不易增加。如果將其應用於純電動汽車的馬達,可以大幅縮小馬達的體積和重量。
日本吉坤日礦日石能源的新一代家用燃料電池效率高達87%
三菱重工的燃料電池和微燃氣輪機複合發電系統連續運轉4000小時
日本旭硝子將全球最薄、厚度只有0.05mm的超薄浮法玻璃「SPOOL」成功卷繞成長100m、寬1150mm的卷狀產品。SPOOL可以用於柔性顯示器、有機EL照明及觸摸面板等用途。
豐田為混動車配備SiC功率半導體,欲將燃效提高10%
豐田紡織與豐田中央研究所合作開發出高強度生物塑料,在「汽車技術會2014年春季大會」上發布了概要,其耐衝擊強度約為汽車內飾部件使用的聚丙烯(PP)的10倍。
太陽誘電與東洋電機共同開發出了利用可見光在水下進行高速無線通信的裝置。使用在水中衰減率較低的通用藍色LED,在水下實現了最大50Mbit/秒的通信速度。在MLCC市場中,日本廠家市場佔有率大約為55%,2013年三星旗下的SEMCO會超過TDK成為全球第二大MLCC廠家。而MURATA村田製作所擁有最大的產能和最優秀的技術,穩居MLCC霸主地位。如果以日元計算,TDK、TAIYOYUDEN在2013年也會有不錯的成長,而日本廠家的增長意味著其他廠家的萎縮。日本廠家品質優秀,唯一的缺點就是價格高,但日元貶值降低了其售價。我國台灣企業YAGEO國巨、WTC華新科技、HOLYSTONE禾伸堂合計的市場佔有率大約為9%。中國大陸企業主要是風華高科和宇陽控股,合計市場佔有率不足2%,大約為1.5%。
現在的100元和50元的人民幣都是用日本印刷機廠家小森的CURRENCY系列鈔票和證券印刷機印出來的。抵制日貨還是先把自己的錢燒掉吧
日本經產省調查顯示,燃料電池專利中日本廠商佔58%
在燃料電池專利(調查的對象年限為2005~2009年 ※申請年份或主張優先權的年份)方面,日美歐中韓受理的專利申請總數中有大約58%來自日本廠商,所佔比例過半。其次是韓國、美國及歐洲廠商。整體的專利申請件數趨於減少。位居專利申請數量前列的是汽車廠商和電機廠商,但部分電機廠商的專利申請件數在急劇減少。日本經產省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這些廠商正在對技術開發實施調整,或者正在推進技術黑箱化。碳材料專利申請排名(資料出外:日本經濟產業省)
在碳材料專利(調查的對象年限為2000~2009年 ※申請年份或主張優先權的年份)方面,日美歐中韓受理的專利申請總數中日本廠商佔整體的約39%。而且在碳纖維方面日本廠商更是佔到了約49%,顯示出了壓倒性的優勢。不過,在碳納米管(CNT)方面,居專利申請數量前三位的卻是日本以外的其他東亞廠商。日本經產省指出,日本廠商今後要想在這方面繼續保持國際優勢,降低製造成本等各種生產技術革新尤為重要。LTE專利申請排名(資料出處:日本經濟產業省) 在LTE專利(調查的對象年限為2006~2009年 ※申請年份或主張優先權的年份)方面,日美歐中韓受理的專利申請總數中日本廠商約佔42%,遠遠超過美國、歐洲、中國及韓國廠商,但對通信標準的提案及貢獻率卻較低。醫用圖像利用技術專利申請排名(資料出處:日本經濟產業省) 在醫用圖像利用技術專利(調查的對象年限為2001~2009年 ※申請年份或主張優先權的年份)方面,日美歐中韓受理的專利申請數量上日本廠商最多,佔整體的約38%。另外,近年來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在急劇增加。從具體技術來看,在醫用圖像技術的關鍵技術「PACS」(圖像保存通信系統)方面,日本廠商申請的相關專利數量佔總數的約54%。而在作為醫用圖像利用形態之一的「CAD」(計算機輔助診斷)方面,卻是歐洲及美國廠商的申請較多。 按照增材製造方式區分,「粉末床熔化(Powder bed fusion)」相關專利申請件數在全球都比較多。尤其是在歐洲,多達741件,遠遠高於美國(197件)和日本(295件)。美國的「材料熔融擠出」相關專利最多,為200件。日本的「粉末床熔化」相關專利最多,其次是「光固化(Vat photopolymerization)」相關專利,為286件。 按主要材料區分,日美歐申請件數最多的材料都是「光硬化性樹脂」相關專利,歐洲為324件,美國為220件,日本為376件。歐美專利申請件數較多的材料首先是「熱可塑性樹脂」、其次為「金屬」,日本在「金屬」方面的申請件數為105件,也比較多,但在「熱可塑性樹脂」方面只有46件。按用途來區分,日美歐都是「實際部件製造」相關專利的申請件數最多,歐洲為254件,美國為229件,日本為86件。日本方面,「成型模具製作」相關專利為83件,僅次於「實際部件製造」,而「試製品製造」只有14件。
按產業來區分,「醫療保健」相關專利申請件數最多,歐洲為186件,美國為125件,日本為48件。其次是「製造業」,歐洲為121件,美國為89件,日本為55件。 申請件數排名靠前的企業方面,高居榜首的是美國3D Systems公司,其次是德國EOS公司,第三位為美國Stratasys公司。日本企業中,松下排名第四,JSR位列第十。(記者:狩集 浩志,NikkeiTechnology) 按照國籍*b劃分,日本的申請佔整體的22.4%,略低於美國的28.8%和歐洲的39.6%。按照方式劃分,則呈現出歐洲粉末床熔化多,日本光固化多,美國材料擠壓多的趨勢。 另外,雖說沒有擠進前十,但是,從定向能量沉積的相關專利來看,三菱電機和IHI以相同的數量並列第二(第一是美國霍尼韋爾公司)。在光固化方面,綜合排名前十的JSR緊隨榜首的3D Systems公司,位居第二。日本企業在該方面戰績不俗,索尼、富士膠片、CMET、納博特斯克等上榜。 粉末床熔化申請件數最多的是德國EOS公司(在1300件中佔240件),松下緊隨其後。這估計要歸功於松下自行開發了由粉末燒結和切削加工組合而成的裝置。這個問題太複雜了,涉及到政策導向,時間積累,技術傳承,研發投入,崗位熱愛等很多方面。基礎製造業的情況是積累了經驗,有了資金,就有錢買更高端的部件和設備。日本老一輩人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很重要,在不少領域,要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不僅要最先進的生產設備還要有富有經驗的員工。
整個製造業根本無所謂技術,反正全是複製;沒人在乎技術,技術工程師有時候溫飽都成問題。製造業私企技術含量低,國企全憑關係
專利保護太弱,維權成本太高,導致私企不願意投資研發。基礎科學研究乏人問津,得不到尊重也就算了,更關鍵的是:制度設計不是基於理性人這一經濟常識制定的, 工資太低,研究員無法生存下來,導致很大的底層研究員缺口。
時間
日本製造業是匠人,中國製造業是商人。
竊以為強國戰略分大國和小國。小國想要完全獨立自主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大國夾縫中求生存,或者抱團取暖。所以小國的工業體系完整不完整,製造業發展的如何,對獨立自主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像一些歐洲小國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工業,但是人家可以靠旅遊,郵票製造等行業致富。而大國不一樣。大國想強國,必須要獨立自主,不受人制約。要獨立自主,首先要有過硬的工業技術和工業生產能力,這樣才能保證在國防軍事這種關鍵領域不被別人扼住咽喉。而要想這樣,唯一的路便是工業立國。而工業立國應該有一種匠人精神,製造業是最忌諱短平快的,需要長期的發展和技術積累。例如德國的工業,瑞士的儀錶製造,日本的工業都是積累了一個世紀甚至幾個世紀以上的。但是在中國,國家政策的導向就有問題。國家現在講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是搞挨踢就是搞金融,可是真槍實彈的工業尤其是工業的核心產業製造業,卻實實在在地被忽視了。簡單的說,這個國家,從政府到民眾都被短平快的暴富發財夢所籠罩,真正的工業精神正在日漸沒落。當然,有人提出中國製造2025來反駁我的觀點,我想說,確實是有這麼個項目,但是該項目針對的是少數大型國企,而不是占絕大多數的更有成長潛力的私企。類似國家的奧運政策不是針對全民健身,而是花大力氣培養高水平運動員一樣,對整個國家的平均水平沒什麼用處。最能吸納就業,最能上交利稅,最有活力和最有效率的私企,卻實實在在地被忽視了。國家收緊銀根,銀行不給貸款,政策和稅收又不支持,地方上層層盤剝,造成製造業舉步維艱,何談百年戰略,匠人精神?
中國製造業的利潤空間被高達百分之六十的稅收所擠壓,少部分利潤沒有留在製造業用於擴大再生產,而是流向了其他地方,比如房地產,比如企業主個人消費,比如證券市場。製造業從業者素質比較低,製造業從業者比較缺少尊嚴。國家利用稅收的方式從企業口中奪食,企業為了生存只好從研發甚至員工口中奪食。而國家奪走的財富,則變成了富麗堂皇的樓堂館所,美輪美奐卻無用的建築,和一天都過不了幾輛車的郊區寬大馬路。大量財富被浪費。我是學會計、行政和人力資源管理的,公共管理學課本上有這麼一句話,公部門與私部門的核心差異在於是否擁有合法的強制力,公共部門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機關。讀後細思極恐。
身為一個企業主的孩子,我深深為今日之製造業的從業工人素質而擔憂。
本地市場上 有一部分 年輕工人和學徒,大多數是90後,他們沒有退休的老工人的忠誠、勤奮、善於學習和溫和自謙的品行以及能吃苦的精神,而是不學無術之徒,渾身上下帶著痞氣,嬌生慣養,自我膨脹,換工作如換襯衫。找工作前不言自己有否能力,唯問薪水多少。舉個例子。我也是90後,家父經營一家年產值約一千六百萬元、年實現利稅約六十多萬元的中型公司,主營礦鋼建和機械製造業務。他經常出差比較忙,所以放假的時候我會帶上工號牌代替家父在車間里做監工,人手不夠的時候我也會親自去操作機械,運送零件,搬運產品等,我和普通工人一樣戴著手套,累得滿頭大汗,我也不說什麼。但是一些年輕工人當著我的面玩手機,長時間打電話,如果我說他兩句,甚至根本都沒訓斥他,他便擺出一副臭臉,似有不平之意,似乎對我這個同齡人監工頗為瞧不起,根本不在乎我是不是資方管理人員。有的更甚,覺得在工友面前丟了面子,竟言我認識誰誰誰,似乎在威脅我要找人打我。我竟然無法反駁,也無法理解。辦公室的地都是我和家父親自拖,有次我忙顧不上,令一個工人去拖,他竟然說我侮辱他,讓他干不是分內的活兒。我啞然。後來我聽說過了幾天,該工人便因上夜網入迷頻頻曠班被開除。
一部分90後年輕工人的嬌慣懶惰和桀驁自我、無視上司的性格,與地方上的盤剝一樣,一直是各個老闆們聚餐時飯桌吐槽的保留節目。
再比如,有工人因為故意違規操作以節省時間,弄壞了一台價值昂貴的機器,於是再也不來上班,別說賠償了,人都找不到。
從小企業到富士康,都有這樣的工人。
如此之事林林總總,讓人無語。
我不知道高素質的產業工人是什麼樣的,但一定不是這樣的。靠這樣的人來實現中國製造2025,可以休矣。至於研發,我父親的管技術的副總是五十多歲的專科畢業生,開發高新科技的能力委實一般,雖然普通礦建重工製造業也不需要很多的高新科技。
企業除非膨脹到能綁架地方政府的程度,比如南山集團等等,可以揚眉吐氣,但是絕大多數企業並不能膨脹到這麼厲害。所以絕大多數企業的現狀就是被政府綁架,好像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下受工人氣,上受政府氣。
所以這從本質上來講,不能怨企業。做過企業的都知道,不是不想做大做強,而是企業一己之力實在鬥不過這個體制。製造業企業家常常自嘲說,企業好比夜壺,用得著了就用用,用不著的時候棄如敝屣。也好比老母雞,豐年的時候催著它下蛋,荒年的時候就把雞殺了吃。
家父的好朋友家產四個多億,原先風光的時候地方上哄著,一朝春盡紅顏老,臨時周轉不開,向地方尋求貸款,不僅不給,還借口他還不上款,拘為囚徒。
還有一位老闆,因為某些原因被地方法院誣陷,羅織罪名(他是清白的)沒收了他的廠子,價值數千萬。
這種環境下,倖存的企業家唯一能做的,就是迅速撈金,然後遠離這個可怕的江湖。
製造業是不好,可是根源並不應該從製造業的老闆們身上找。他們只是秋風中的一片樹葉,身不由己,飄飄忽忽。
如家父一個朋友所言,家產千萬也不好使,一個科長就能弄死你。
那些說傳統製造業就應該淘汰,想批判我這種論調的鍵盤俠們,可以休矣。你們用的鍵盤是國產的三十塊左右的吧?如果你們所瞧不起的傳統製造業消亡了,可以想見,閣下再也買不到如此便宜好用的鍵盤了。
利益相關:礦鋼建機械私企經營者家庭出身。
人
耐心 精益求精國人都多少願意在一個崗位坐上幾十年幾年沒陞官大概就不想幹了
差距在哪裡?其他行業我不清楚,就說說電子元器件,剛從一個國內電子原件品牌原廠離職,作為一個普通財務看到的三點:第一,國內元器件產品研發使用的材料大多數是進口的高價原料。第二,比較牛逼貴氣的大件電子生產設備機器,不是日本就是德國的,大部分是日本進口。第三,電子行業管理層經營或者精益求精類生產類培訓,一般以日本的精益生產和管理理念為主,學習對象還是N年前的日本製造大牛企業,基本上是複製和效仿日本的生產模式,而且還不到位。我們國家製造業現在是高速進步階段開始自主研發是沒錯,但你用別人設計生產的設備去做自己的研發,進口優質原材料,然後學習別人的經營理念去生產,先不說別的,就是這產品研發速度,也慢了別人一大截啊!等你研發出別人的材料不用去高價進口降低採購成本的同時,外面的世界又開始更新換代了,而你還在走別人走過的路,欣賞別人看過的美景~好浪漫的感覺,彷彿在暗戀有木有!你說這差距能不大嗎!
但是國內的設備質量使用要求等也還不到位,國內優秀的製造業經營者也不會寫書,就是說不用別人原料設備和不學習別人的方法根本就沒有辦法大規模生產和研發了……
說說我自己的理解:
其實就是日本發展的比較早,加上身處西方陣營,獲得技術,資本,市場都相對方便,又因為其戰略地位,低價競爭導致美國產業失血依然能獲得容忍,又適逢中國改革開放,打開國門,大量進口產品,最終把日本推到如今的製造業高度。
其實中國也是如此,長期的努力發展,努力改進,現在也開始呈現強盛的趨向。講講我從學者杜建國那裡看到的一些描述和數據。
很多人談起中國就要說到中國生產的牛仔褲、內衣、睡衣、襯衫、鞋子等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了,所以當阿迪達斯與耐克這些「血汗工廠」搬離中國,就以為中國的製造業開始沒落。持這種觀點的人國內也著實不少,但是這種觀念已經過時了15~20年了。
阿迪達斯與耐克搬離中國,不是中國製造業的衰敗的象徵,而是中國製造業升級成功的象徵。由於中國資本密集型的或附加值更高的高技術產業迅速興起,阿迪達斯和耐克加工廠這樣的「血汗工廠」不論對中國的老闆來說,還是對中國的工人來說,越來越沒有吸引力了。
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確曾在中國的製造業和出口當中佔有具足輕重的地位,1986年,紡織服裝產品取代石油成為中國第一大出口產品。不過,這一地位僅僅維持了不足十年,到1995年就被機電產品取代,此後機電產品在整個出口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到2003年已經過半,目前則已佔五分之三。而在機電產品中,高科技產品的比重也是越來越大,目前已經超過了一半。2006年,中國就已經超越歐盟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高科技產品出口國。儘管勞動密集型產品就等於中國製造的印象還統治著大多數人的大腦,但是2012年上半年,紡織品、服裝、箱包、鞋類、玩具、傢具、塑料製品等七大類產品合在一起,占出口總值的比重勉強達到五分之一。
中國向伊朗出口地鐵盾構機,為迪拜建造世界第一高樓提供混凝土機械,向澳大利亞出口大型礦用電動自卸車,向巴西出口四十萬噸礦砂船,然後從這些國家進口石油和鐵礦石,上述例子比襯衫鞋子更能說明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結構特徵。像美國、德國、英國、以色列這樣的傳統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大國,也日益從中國進口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比如汽車大型快速智能衝壓生產線、振動實驗平台、高速列車、電信設備、工程機械等。
下面筆者再舉幾個具體的例子,以給大家提供一個直觀的印象。例證不必四處搜羅,僅僅從最近半個月內內的新聞報道中就可以信手拈來。
11月29日,中國首條也是當今世界上技術最先進、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高速列車車輪生產線在太重集團正式投產,中國高速列車關鍵零部件國產化進程取得重大突破。
12月3日,河北宏潤重工研發製造的目前世界上壓力最大的五萬噸垂直熱擠鋼管機組日前已投產,可擠壓世界上最大口徑和厚壁的巨型無縫鋼管———最大外徑1320毫米、壁厚200毫米、最大長度12米。12月6日,代表國際尖端水平的國產高亮度LED晶元生產關鍵設備MOCVD在正泰集團上海張江理想能源設備有限公司成功下線,國內LED生產成本有望顯著下降。12月7日媒體報道,中國石化重質基礎油光亮油基地項目日前在濟南建成投產,這將改變中國以往在航空、重大裝備生產等方面高端潤滑油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12月7日,神華神東煤炭集團與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高效全斷面掘進機研發」項目合作框架協議。12月7日,空天飛行推進新技術領域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激光推進及其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掛牌成立。該技術具有比沖高、有效載荷比大、發射成本低等優點,可廣泛用於微小衛星近地軌道發射、地球軌道碎片清除、微小衛星姿態和軌道控制等。12月8日,中國第十一屆高技能人才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據悉,截至2011年底,中國技能勞動者總量約1.19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約3117萬人。12月10日,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一艘13600標準箱集裝箱船在江蘇省南通市出塢。12月10日,世界首台噸位最大、工藝最為先進的150MN(兆牛)鋁擠壓機在山東兗礦輕合金有限公司正式投產,該公司率先成為世界上能夠生產超大直徑、超大斷面、硬合金的擠壓材企業,這將為中國軌道交通、汽車、航空、船舶等高端製造業對大型鋁材的需求提供可靠的工藝保障。12月11日媒體報道,中國北車集團公司與甘肅省政府日前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甘肅省合力打造西北百億級高端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基地,目標指向中亞和西亞。12月11日,國內自主研製的首台高溫超導電機日前通過鑒定,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兆瓦級高溫超導電機關鍵技術的國家之一。12月12日,華能天津IGCC(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系統)示範電站今天正式投產發電。這標誌著我國潔凈煤發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我國成為第五個掌握IGCC電站技術的國家。12月12日,目前世界上輸送容量最大、送電距離最遠、電壓等級最高的直流輸電工程四川錦屏——江蘇蘇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全正式投入商業運行。12月12日,成功研製出世界首台智能化數控機床瀋陽機床集團的董事長關錫友,當選為央視年度經濟人物。看看這些實例,那些因為阿迪達斯或耐克將工廠遷出中國就認定中國製造業即將沒落的人士,還有勇氣繼續堅持自己的觀點嗎?
本人由於在一家中日合資企業工作,能接觸一些做事方式的不同。1.中國製造的東西大多質量參差不齊,日本製造產品性能穩定,主要原因是製造工藝不能保證。比如擰一個螺絲釘日本會具體到力矩大小,而這個力矩值需要前期理論分析及實驗得來,在中國一般企業就是按照經驗沒一個固定值。2.國內企業不注重這樣投入大,周期長的研發。
中國絕大大部分製造業都在學習日本的精益製造的理念,差距就在這裡
中日製造業最大的差距就在於基礎的材料工業。材料工業差距導致加工業差距,加工業差距又導致設計業差距,最終導致整個製造業上的差距。基礎工業材料為王,材料工業是一個高投入,低產出,耗時長的產業。看完《德川家康》,你就能明白這種差距的根源了。
等這浮躁的十幾年過去了,就會慢慢沉澱了,我們什麼都不缺,就缺的時間。如果我們現階段的發展被外力和內力打斷,我們肯定會進入良性循環
至少在營銷方面,日本比中國不知高到哪裡去了。日本人是非常善於推銷情懷的,他們很明白在整個民族逐漸失去上一輩人的勤奮的時候,渲染一下工人在製造商品過程中的認真努力是必須的。大量的煮飯仙人、壽司之神、天婦羅之神等等。日本是個處處都很誇張的民族,像我們的乒乓球運動員,即使水平再好,在國內也不過就是被稱為超一流選手,也就這樣了,而日本人呢~~帝國之絕凶虎(張繼科)
說的對
中國企業現在內心缺乏沉穩和執著。太著急賺錢。執著起來,國人也可以做的很好的!
無印良品和無良贗品的區別 ps:版權屬於艾嬸的,俺只是借花獻佛
差距太大了。坐等製造業崩塌
推薦閱讀:
※3D列印能否真的改變世界?
※人工智慧是是否可以代替工廠里的普工?
※如何評價2266998對中國機械界的貢獻?
※圓珠筆的「圓珠」很難生產么?
※SAP,甲骨文,用友,金碟,哪家財務軟體更適合製造業的集團自動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