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的標準格式是什麼?寫論文有哪些小技巧?


畢業季第3期——畢業論文規範

2015-04-09 國家社科期刊資料庫

畢業論文格式規範全攻略

(一)題目

論文(設計)題目應簡短、明確,把畢業論文的內容、專業特點概括出來。題目主標題字數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可以設副標題。主標題用宋體三號字加粗;副標題用宋體小三號字,均在文本居中位置。

(二)摘要及關鍵詞

(中文在前,英文在後)

論文摘要字數要適當,中文摘要一般以300字左右為宜,「中文摘要」字樣為黑體四號字,居中格式。另起一行列印摘要內容。關鍵詞是反映論文(設計)主題概念的詞或片語,一般每篇可選3~5個,多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摘要內容和關鍵詞與正文字體字型大小相同,均為宋體小四號字,行距為1.5倍,但「關鍵詞」三個字

字樣要加黑,其後要加冒號,左對齊。

另起一頁列印英文摘要和關鍵詞,英文摘要的內容應與中文摘要相符,一般以200個英文單詞左右為宜。空一行後列印英文標題,再空一行居中位置列印四號加黑「ABSTRACT」字樣,另起一行小四號打英文摘要。使用的英文應該準確、通順。「Key Words」加黑並加冒號,左對齊,多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英文全部採用Times New Roman字體。

(三)正文

畢業論文正文中各級標題順序為:一、(一)、1、(1)、①。畢業設計可採用下列標題順序:1、1.1、1.1.1、①。一級標題即「一」用四號黑體列印,每一部分結束後另起一頁開始下一部分。正文內小標題力求簡短、明確,題末不用標點符號。。二級標題(一)用黑體小四號字。三級標題1後用點「.」,宋體小四號字加黑。四級標題(1),字體字型大小同正文,為宋體小四號字,行距為1.5倍。

文中如有插圖和照片,應比例適當,清楚美觀;插圖應標明圖序和圖題,序號和圖題之間空一格;圖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圖題一般居中位於圖的下方。

文中如有表格,應結構簡潔,表格應有表序和表題。序號和表題居中位於表格上方,兩者之間空一格。表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如果表格引用別處,要註明表格的出處和相關信息。

文中一行不佔頁,一字不佔行。

(四)注釋

畢業論文注釋統一採用頁下注的方式,在所需引用或注釋處用上標①、②、③……表示,注釋內容包括作者、出處、出版年份、頁碼等信息。注釋也可是解釋性語句。所有注釋採用小五號宋體。

(五)參考文獻

按正文參考文獻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在方括弧中連續編號。文獻中如果有三位以上作者時,只列舉前三位作者,中間以逗號隔開,其餘以「等」字表示。在正文後另起一頁採用四號黑體列印「參考文獻」四字,空一行,採用小四號宋體列印參考文獻的內容。「參考文獻」字樣和內容均採取左對齊格式。每篇論文的參考文獻不得少於15條,要注重文獻的時效性和權威性。

(六)頁眉

論文的頁眉內容為論文題目,宋體小五號字,居中。

(七)附錄

(必要時可加,不必要時,無需附錄)

對於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以編入畢業論文(設計)的附錄中。按照文中出現的順序依次列出附錄的內容。

(八)頁碼

論文頁碼一律採用頁下居中形式。正文前的目錄和摘要部分單獨編排頁碼,頁碼採用羅馬文字「Ⅰ、Ⅱ、Ⅲ」等標示,正文獨立編排頁碼,用阿拉伯數字「1、2、3、4、5……」等標記。

(九)電子文檔要求

畢業論文的電子文檔,學生應存成以學號和姓名為名字的.doc文件,如一個學生學號035272001叫王波的學生,其文件名為035272001王波.doc。


針對後半個問題回答,以下內容摘自我的微信公眾號。歡迎關注。

在《Effectve Communicator》這本書裡面,作者提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對於一個只有8個單詞句子,90%的人第一次就能夠讀懂,但對於一個有27個單詞的句子,只有大約4%的人能夠一次就讀懂。所以長句子是理解的天敵。

英語的發展過程,也說明了這個問題,據說在莎士比亞的時代平均一句話有45個單詞,在150年前平均每句話大概有29個單詞,而今天專家通常推薦每句話盡量不要超過15到18個單詞。這個說法我沒有去考證過,只是擺在這裡供大家參考。需要指出的是,這是針對書面用語而言的。

像那些語法正確的「錯」句子(感興趣的話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那些語法正確的「錯」句子)中講到的那樣,讀者一般對每句話開始和結束處信息比較敏感,對長句子尤其如此。長句子帶來的一個顯著困擾是,容易使讀者忽略句子中間部分的信息,而且句子越長越容易被誤解。當然這不是說短句子就不會被誤解。如果你寫了一個長句子,句子中間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插入成分的話,這種忽視尚且可以接收。但如果句子中間有比較重要的內容,那麼這種忽視將會是十分有害的,要麼他們接收不到足夠的信息,從而低估你文章的重要性。要麼將不得不逼迫讀者反覆讀你的句子。但是你要清醒地認識到,你的讀者為什麼要反覆讀你的句子呢?他們又不需要考試!如果不容易讀懂的話,也更加不會引用你的文章。畢竟你又沒有得諾貝爾獎,而且也不是他們要投雜誌的主編。

那麼長句子一點好處也沒有嗎?有的,但只是對作者而言,作者可以偷懶,不必削足適履地強行修改自己的想法。

所以盡量寫短的句子,不僅有利於讀者讀懂你的文章,減輕讀者的負擔,對你自己也是有利的。

不立則不破,讓我們先看一下一些人使用長句子的主要原因吧。

《處世懸鏡》中有一句話,精於理者,其言易而明,粗於事者,其言浮而狂。一些人錯誤的使用長句子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他們想得不夠清楚,不能夠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我們這樣的母語非英語的人,在英語寫作中喜歡寫長句子的又一個原因是,把自己母語思考的複雜內容直接翻譯到英語中。

那有些人可能就要問了,把句子寫短就一定好嗎?強行把句子改短有可能造成信息的丟失啊!這樣的擔心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你要知道,你所寫的文章是面對整個科學社區,而這個社區裡面的人的英語水平是不一致的,你寫簡單的句子幾乎所有人都能夠讀懂,但是你寫的句子越複雜就會有越多的人懂不懂,這樣就不會造成信息的丟失嗎?況且只要取捨的好,長句子不一定會造成信息的丟失啊。

那麼長句子是如何產生的呢?

1.連詞

And, as well as, moreover, in addition, furthermore等引入附加信息的連詞;

Whereas, on the other hand, although, however等表示比較和對比的連詞;

Because, since, as, in fact等解釋說明的連詞;

Owing to, due to, as a result of, consequently, thus等表示結果的連詞。

2. 從句,主要是which引導的從句

3. –ing形式

4. 解釋說明的成分,通常由in order to, with the purpose of , with the aim to, in an attempt to等引導

5. 大量的逗號,通常在列舉時出現

6. 分號

分號在現在英語中應用的已經比較少了。要盡量減少分號的使用,但是分號也可偶爾用於分割句子中的長list,如:

XXX A and B; C and D; E and F.

7. 插入語,非舉例子時盡量減少使用插入語。

請你謹記,沒有人必須要把你的論文讀上好幾遍,或者一定要把你的文章讀懂。但是如果他們讀不懂的話,就多半不會引用你的文章,甚至直接在外審的環節把你的文章給拒絕掉。

提幾個小建議吧!

第一,主語和謂語之間,間隔的單詞數目盡量不要超過8-10個。

第二,如果主句已經夠長,盡量就不要再使用從句了。

第三,一句話的單詞數目不要超過30個。

第四,如果原句比較長,並且包含有以下成分時,盡量把原句拆分:

and, which, -ing, in order to 或者連詞。

第五,多用句號,少用逗號,盡量避免使用冒號和插入語。

把長句改成短句一個後果是,你可能不得不反覆使用一些關鍵詞。一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重複在修辭長不夠美。確實會有這樣的可能性,但是,如果結果是句子更清晰易懂,這樣的代價,我想是值得的。另外,如果一定覺得重複沒有美感,也是可以調整的。有機會和大家聊這個話題。先劇透一下,主要是動詞、副詞、形容詞和句式上的變化,名詞的大約也就是用更general或specific的同義詞代替。等我整理好了,就分享給大家。

要注意的是,長句改短造成的重複也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有些人寫出來的句子散亂,沒有邏輯感,而關鍵詞反覆重複是使句子更有邏輯感的方法之一。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有空和大家交流下這個問題。

另外一篇《結構化論文寫作何以成為可能》

從小大到無數次的英語考試,作文模版始終是我們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大家是對它又愛又恨。愛它是因為它能解決很多問題;恨它是因為好的、個性化的模版太難找,而且模版也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終有一天,我們要離開模版給我們構建的安全區域,進階為更個性化的寫手。

本科畢業後,當第一次需要寫sci文章時,我又面臨了當初第一次面臨英語作文時無從下手的感覺,相信多數人和我有同樣的感受。那麼,曾經幫過我們大忙的英語作文模版能否再次救我們於水火,幫我們邁出sci文章寫作的第一步呢?答案是肯定的。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會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對sci文章結構化寫作的一點體會。

首先,我們來談談結構化sci文章寫作之所以能夠成為可能的幾點原因。

1. Sci文章不是滿漢全席,而是快餐

首先,我們要明確sci文章的定位,我們不能把sci文章當作滿漢全席。相比偉大的文學作品而言,sci文章不像是藝術品,而更多的像是應用文。讀者期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到有效的信息,從而判斷這些信息的價值。因此,他們期望的是能填飽肚子而又不太讓人失望的快餐。固然你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份饕餮盛宴,但是當你看看雜誌的instructions時就會明白,學術圈還是喜歡簡單粗暴直接的東西,所以才會給你的文章上那麼多枷鎖。當然,如果你拿了諾貝爾獎,在給CNS寫評論的時候,即使你端上去的一道煮速食麵,科學界也會把它當滿漢全席來對待。不過在這之前,還是老老實實的往讀者的期望上靠吧。

做為一道快餐,sci文章的特點是除了少數專業辭彙外,辭彙和語法都不難。這意味著門檻低,一個本科畢業生在積累了一些專業辭彙後,應該足以應付。難點在於,新手不知道不知道如果找到讀者的「共性」,而無從下手。

有的人可能會說,閱讀(超越但包括sci文章意義上的閱讀)是非常個性化的事,每個人的背景和需求都不一樣,怎麼可能存在讀者的「共性」這回事呢?更遑論找到這種「共性」?

事實上存在這這種「共性」,並且我們都受過如何找到它的訓練,只是大多數人忘記了,或者把自己受過的這種訓練當成了笑話。

先說多多年前讀到的一個事情,真假無從考證,但故事背後的意義值得大家思考。據說某年少成名的作家(不點名了,80後應該都知道這個人,後面的孩子可能對他的了解不多)的某篇作品被做為語文考試的閱讀材料,以示語文教育緊跟潮流,關心學生所思所想。有好事者請該作家做了這道題,對照參考答案,得分非常低。有人就聲稱,作者本人竟不了解作品的真實含義?!當年有些人便拿這件事來說明語文考試的題目的不合理,進一步否定現有的語文教育體制,甚至否定整個教育方法。

其實,這些人大錯而特錯。一道菜的價值,取決於食客,而不取決於廚師。一篇文章的價值,更多地取決於讀者,而非作者本人。一個好的作家,並不一定是一個好的讀者;一個好的讀者,天然就可以成為一個一般水平的作者,當然,有時候可能要經過一點簡單的訓練。其實,我們的語文教育是可以的。如果一定要說我們的語文教育有問題的話,那麼問題便在於對於文學性過於強調,而對應用性過於輕視,這樣的體制才生產出了那位善寫不能讀、忽視了閱讀「共性」的少年作家。

所以,你們大約明白了,從小學一年級起,我們在語文課上受過的那點教育,比如「這句話在文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為什麼這個字不能刪去?」、「作者採用了什麼樣的結構」這樣的訓練,都是我們寫好sci文章的有力武器。往大了說,人類的思維方式具有一定的共性,那麼人類的語言也具有一定的共性,我們從小在語文課上學到的東西,多數能夠遷移到英語甚至其他語言的學習中。結構化的sci文章寫作就是要利用我們從小學習的分析文章「共性」的能力,從而倒推出寫出符合「共性」的sci文章的能力。

那麼問題來了,讀者期望我們給出哪些「共性」的東西呢?

未完待續。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sci_coffee_break)或個人網站「讀思」(http://read-think.com),和我做進一步的交流,公眾號主要關注科研生活和論文寫作。另外,公眾號會定期分享一些關於研究生做科研的書籍和讀書筆記,歡迎大家來看看。


我有一篇談研究生開題報告的文章,你可以參考下:

剛開始不清楚方向和研究目標是重要的,所以需要的只是大量的閱讀和資料文獻的收集和消化。從閱讀和理解的過程中來找尋關鍵的研究方向,論文本身就是為了解

決問題,因此研究方向一定是問題驅動的,而問題本身又可能是在不斷的閱讀和分析比較中產生出來的。閱讀和分析過程本身也是深入學習的過程。

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對業界的標準研究方法,業界參考模型,業界標準等內容進行總結和提煉,分析和比較。這是後續研究的基礎。這個工作完成後才談得上對以往

的文獻資料進行深層次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提煉如下幾個方面重要的內容,包括目標和問題域,關鍵約束,演算法和工具,而這三點剛好又是我們所說的一個模

型應該包括的最基礎的內容。分析中可能發現的進一步研究點包括:

  • 新的問題域,該問題域本身原來涉足研究的不多,或者沒有進行相應的建模。
  • 問題和目標沒有變化,但是影響目標的約束變化了,需要進一步優化。
  • 問題和約束都沒有發生變化,但是發現有根據合適的演算法來解決問題,提出了新演算法。
  • 什麼都沒有變化,引入其它領域的老演算法可以解決問題和目標。

而以上這些內容往往就是最適合開題的點,開題不要去想創新和突破,而是更應該多的是去考慮優化和改進,能夠提出適當的優化和新的思路往往就是重要的貢獻。

到了這一步後,我們選擇的研究方向和問題域基本上就提煉出來了,然後接著要思考的就是這個問題我如何去解決和研究,應該遵循如何的步驟,提出問題往往僅僅是選題的第一步。而對於步驟的考慮仍然遵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首先是進一步明確問題的定義,也就是確定目標,在確定目標後進一步找尋影響目標的關鍵影響因素和約束因子,也就是把要研究的問題真正搞清楚。在這個過程中

建議仍然參考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的思路,從問題的結構組成和問題的形成過程兩個方面來完整定義問題。而問題定義完成的結果可能就是一個完整的建模過程,用

模型來量化的闡述和說明問題,即把目標,影響因子結合起來,參考業界的標準模型來完成模型的構建。

其次是演算法的選擇,模型有了如何來求解模型,模型的求解兩大基本思路。一個是基於數學和組合規劃的方法,來進行求最優解;一種是通過計算機模型的方法來找尋可行集。前者的理論基礎是運籌學,離散數學,圖論之類的東西;後者的基礎是概率統計和模擬技術。

最後是在求解後如何來驗證最後的答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這一步一定不能少,否則整個問題定義,分析和解決過程就沒有閉環。建模和求解的目的仍然是為了解決

問題,而解決問題又必須有明確的驗證方法來說明問題確實解決了。比如你可以建立相應的驗證原型來進行驗證,你可以進行相應的實驗來說明等。

核心的步驟就上面三個,核心的步驟說清楚後再來說選擇的方法,工具和技術。包括建模用什麼方法?演算法用什麼?原型搭建用什麼?業界參考標準和模型要借鑒什

么?收集數據用什麼?分析數據用什麼?問題求解用什麼?而在開題的時候這些可能僅僅停留在初步想法上,當時必須要去考慮,如果不提前考慮這些問題可能會導

致後續論文題目根本不可行。

有了以上這些,再考慮把論文的最終研究成果做一個總結,成果可能是新的演算法,新的模型,也是可能是新的驗證方式,也可以是優化點。但是一定要說明研究本身的差異化和創新點,哪怕是很小的創新也是創新。

最後,不可迴避的要思考一個問題,這個選題本身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和風險,存在什麼樣的前提和假設,存在什麼樣的外在環境約束等。有了風險意識在實際過程中才可能去考慮風險的應對,避免風險轉化為問題,不考慮風險的後果往往是論文做了一大半有推倒重來。


學術論文的標準格式依照投稿雜誌要求而定。到雜誌主頁投稿指南,尋找相關信息。國際期刊一般都用LaTeX書寫(可到CTeX論壇下載中文CTeX包),比較頂級的期刊,如Nature,也會接受.doc格式。

-- &> 格式上的技巧,LaTex的格式,從期刊提供的範文開始改,比較容易上手。主要的問題一般出在插圖和數學公式部分。

-- &> 內容上的技巧,某個師兄曾說過:寫論文就是八股文。介紹部分講近期進展或簡單的理論成果;接下來按照理論,實驗,結果分析來寫。摘要和總結最後寫。總結比摘要可以多一些未解決問題的討論,及相似文章結果的比較之類的。引用文獻一定要引到原始文獻,表示對該領域初創者的尊重。


學術論文沒有標準格式,通常應遵循投稿期刊的要求。就國內來說,參考文獻應參照GB/T 7714-2005進行標註,這是文後參考文獻的國家標準。

至於論文技巧,多寫吧,只才是捷徑。


作為補充,推薦閱讀以下書籍:

  • The Craft of Research, Third Edition

by Wayne C. Booth, Gregory G. Colomb, Joseph M. Williams

  • A Manual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Chicago Style for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 by Kate L. Turabian, Gregory G. Colomb, Joseph M. Williams, Wayne C. Booth


當你論文字數不夠的時候,你可以一些地方隨便打一些漢字,然後把這些漢字的顏色設置為白色就看不見了。


格式什麼的跟著寫就是了。編輯會和你溝通的

關於技巧,說三點

1。雜誌有偏好,投之前要研究並改寫

2。每周多研究新發的論文,KEEP FRESH

3。搜搜相關發高IF 的帖子和網友經驗


謝邀。

學術論文,在不同學科不同期刊,格式是有一些差異的。通常包括以下四部分:

1標題2摘要3正文4參考文獻。

其中正文,又通常包括文獻綜述、研究方法、結論。

具體的格式,要看你的論文是用在什麼地方。例如畢業論文,每個學校都有它固定的格式。發表在期刊上的論文,也有每個期刊要求的格式。

我在香港大學專門上過課,介紹如何寫論文,會學習國際上最主要的資料庫,如Ebscohost, proquest, google scholar等,以及在這些資料庫里,如何正確使用條件語句以及通配符(主要是針對英文文獻),搜索你想要的文獻。個人覺得google scholar比較好用。

此外,還會學習文獻管理軟體Endnote的使用。平時讀過的文章都在Endnote做出索引,在你寫論文的時候可以瞬間引用。

再講兩句參考文獻,這部分的寫法也是比較麻煩。APA style是最常用的參考文獻格式,針對不同形式的參考文獻,比如書籍期刊網路報紙,寫法都不一樣。有的網站可以自動幫你生成參考文獻,確保不會出錯。


受邀回答這個問題,略有些慚愧,本人目前還沒有任何paper,投了一篇目前還沒啥消息。

至於論文的格式,我覺得作為起步,首要的就是要讀本領域的很多文章,先不吃豬肉咱也得看看豬跑。格式上完全可以模仿,甚至語句風格都可以學習的。

至於小技巧,abstract是很關鍵的,要寫的吸引人,這樣被接受的可能性會增大。

不要老想著做大東西,我們需要從一些小東西開始慢慢成長。也不要總盯著一些小東西不放,寫質量一般的文章是會上癮的……


推薦閱讀:

TAG:格式化 | X使用技巧 | 論文 | 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