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學在這裡要受到歧視?
這裡的都是明白人,更有一部分是所謂的精英階層,我們不是一個檔次上的,我喜歡網路文學,在這要受到歧視?
夏勇峰(http://www.zhihu.com/people/hsia)同學是盛大文學的場外顧問,多年的起點中文網用戶,也是作者。在知乎也挺開心的哈。
保羅·福塞爾在《格調》中說,「一張口,我就能了解你」——一個人談吐的內容、對自己的社會地位有沒有自信,都毫無例外地顯示了TA的等級和品味。在有人歧視你之前,你已自覺低人一等——看看你在問題中所用的語言,簡直就是求別人歧視,我要是再捋捋你的肩膀,給你塊糖吃,我自己都會覺得不好意思了。
順便說一句,保羅·福塞爾寫《格調》,其實是在嘲諷等級——與其說它暗藏在社會生活中,不如說它暗藏在人們的心裡,但偏偏總有人按圖索驥,庸人自擾,真是不辜負他老人家的一片惡搞之心啊。要討論如何看待網路文學,那先要明確「網路文學」的含義。這個術語字面上的含義是「以網路為媒介傳播的文學文本」。但是以如今網路的覆蓋程度和文學的泛化程度,這個定義會使問題不可討論。而根據目前習慣,似乎應該把「網路文學」理解為一種不準確的習慣用語——意指「起點模式」的網路小說。
如果對定義達成一致,接下來需要考察一下小說的目的。我作為業餘讀者理解的現代小說的目的包括:
- 擴展敘事的可能性:這個很好理解,就是讓人發現「原來故事還可以這樣講」。比如海明威、卡佛展示了留白在敘事中的魅力。比如,百年孤獨那個玩弄時間的開頭。再比如,我最近讀略薩的《潘達雷昂上尉和勞軍女郎》,其中略薩使用了一種類似電影中跳接的手法,使整部小說非常緊湊、有力度。
- 探討人內在的、本質的處境。這方面小說其實成為了哲學論述的一個形式。因為討論複雜哲學概念時,以小說作為載體,雖然沒有邏輯語言精確,但是更容易感同身受。玩得最早最直接的,大概是法國存在主義那幫人,比如《局外人》、《噁心》、《人都是要死的》等等。
以此為基礎,回到網路小說的價值判斷問題。
我先規避一下這個問題本身蘊含的陷阱:當一個所謂「歧視網路文學」的人企圖評價網路文學時,他一定會被質疑「你是否讀過網路文學」,以及如果「沒讀過你是否有資格進行討論」。作為我個人來講,我的確沒完整地讀過任何一部網路小說。我對起點文學的理解主要來自一些書店裡的隨手翻、部分二手資料(比如http://Apple.us的系列文章),以及一些對於起點商業模式的認識。我不否認這會使我的認知存在某些偏差。不過我也認為網路小說並不複雜,在理解其主要概念、類型以及商業模式之後,不難做出大致正確的判斷。
我的個人觀點是,起點模式小說最大的問題在於:它不以小說為目的的,而是(在起點模式下)以閱讀人數為目的的——我們談論網路小說的好壞時經常說的是:「更新頻率」、「情節是否吸引人」、「太監與否」。這導致網路小說在敘事和接近真理的程度上不可能達到嚴肅作品的水準。敘事上,網路小說因為「更新」模式必然導致起點小說大量注水,過於頻繁的更新也會使敘事方式模式化,這都是很自然的推理。而我在書店隨手翻閱(比如「盜墓筆記」)的體驗也印證這一印象。而網路小說不承擔哲學的任務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為它追求的是簡單、直白,以及隨之而來的儘可能多的讀者。引用大量閱讀網路小說的在讀哲學博士 @陸丁 的文章中的一句話:
「讀網路小說這麼多年,我學會了一套與作為藝術的文學一點關係都沒有的評價標準。那就是常規的人物、文字、結構等這些因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更新:穩定的、迅速的更新,還有相對而言不那麼重要的更新時段和頻率。」
因此我對網路小說的總體判斷是:網路小說在商業上是成功的。網路小說作為整體,反映了這個時代閱讀的某些特徵。但是針對每一部網路小說,以小說本身作為目的來衡量,其價值是有限的。
IT行業的一個類比是:我認可山寨機在商業上的成功。但如果以手機本身為目的,我認為山寨機只是權宜之計,不能稱為嚴肅的、值得為之奮鬥的東西,也不可能和iPhone、Android這些東西相比。
每個人閱讀的動機是不同的。前面提到的@陸丁 選擇閱讀網路小說的動機非常有趣。他作為在讀哲學博士,為了避免死於「石里榨油式」式的哲學閱讀,選擇把網路小說的閱讀作為一種「逃避哲學」的方式。反過來,我自己作為一個搞IT的工科生,有限的閱讀時間裡我更願意選擇一些精緻的作品。當然也會有人認為小說的目的就是吸引讀者,因此網路小說代表了(至少在中國範圍內)最先進的小說,那麼「網路小說沒有價值」、「閱讀網路小說是浪費時間」的看法就對他構成一種歧視。但如果這樣理解,那反過來說,認為小說就是「為吸引讀者」的觀點對於嚴肅的作品不也是一種歧視嘛?
因此,我想,如果不能求同,就存異吧。
你的受歧視感從何而來?
是因為知乎的什麼問題?什麼答案?是因為我的那個自問自答嗎?其實我跟你一樣,我也很喜歡網路文學,我很熱愛它,我也是起點的忠實讀者。
而且我的成長跟起點有很大關係,因為起點的原因,我才從而開始慢慢了解盛大,慢慢了解互聯網。我關注網路文學很早,我是最早從西陸開始關注網路文學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起點等網路文學站點的發展,最早就是從西陸BBS里的一個板塊開始的,它當時的存活方式就是通過轉載台灣文學網站的電子書籍讓人瀏覽,從而爭取BBS板塊頭名,得到西陸發放的排名費得以生存,當時與他競爭的還有非常著名的天鷹文學等(已被關站),所以起點可以說我是看著它一步一步成長長大的。其實我對於起點現在的發展狀況非常無奈和心痛,現在很多外人可能看到了起點和網路文學現在的光鮮亮麗,盛大方面也是大量的公關性宣傳,有人說它這好那好,可是我想問的是,真正在起點看過書的幾個?真正作為讀者的一份子加入作者QQ群與大夥共同暢聊的有幾個?傾聽到作者心聲的有幾個?很多人他們看到的都是些表面,很難有人深入去接觸和了解那些資深讀者或是那些作者,沒有太多人願意去了解那些背後很多的歷史。對於那篇可能讓你誤解的回答,我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通過反問的方式希望讓你理解和思考一下。
1、你知道起點太監了多少位作者嗎?有多少流失本來應該是可以避免的,有多少位是我自己心愛的作者。2、你知道起點有多少讀者的流失嗎?到後頭再也不去了,都是在罵它,為什麼?
3、你知道17K挖角事件的歷史嗎?為什麼大夥呆著起點好好的,卻願意離開它?5、你知道起點經歷17K之後這次事件,縱橫挖人為什麼又獲得了成功嗎?6、夢入神機是起點第一的作者,為什麼在起點點好好的會選擇離開?稿酬在縱橫反而比起點還低?原因何在?這是我憤怒的片段,也是我對起點不滿的片段,我希望它好,可是作為讀者,一個普通讀者,沒有方法,也沒有能力改變它,只有通過自己的一些方式去宣洩,望你諒解。
所以,這裡對於網路文學絕對沒有歧視。
另外,我不知道你所謂的精英階層是如何定義?按你的意思,看網路小說的不是精英,不看網路小說的就是精英?
那陳天橋先生他看網路小說他不是精英嗎?還有陳大年先生?譚群釗?郭院長?創新院的范路先生,等等等等,他們都看網路小說,而且非常熱愛。總體來說回答偏題,有泄憤之嫌,不好意思,見諒……。不知道提問者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事情,好像受了很大的傷害。
這裡面現在萬把人,肯定有一部分人跟你趣味不一樣。
就事論事嘛,談作品,談不到一起去就算了,找別人去。你都說了這裡都是明白人,明白人跟不明白人的區別就是不歧視,而且最討厭歧視。首先:網路文學不是一個整體概念,中間差別萬千,想分類給你一整年都分不完。直接說網路文學整體如何如何怎麼說都不準確。其次:是否受歧視看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作者以及他的讀者對作品的態度。比如一部極度YY的小說(以知乎曾經出現過問題的總裁文為例),對讀者這就是一個滿足自身需求的消費品,跟吃飯喝水無異。 但如果真有讀者認識不清,將之當真引入現實生活,那就是智商問題。 作者毅然。
我感覺網路文學有些的也很多,例如《慶余年》,超級經典的一本書。
我非常喜歡網路文學,特別喜歡看YY小說,很多網路小說很適合打發時間,我想這樣就足夠了。重要的不是你看待的事物,而是你看待事物的眼光。
歧視它幹啥?中國以後文化輸出就靠他了
絕不會。@陸丁、@陸曉遜都是網路文學迷。後者是這篇文章的作者:
http://apple4.us/2010/04/future-reading-web-literature.html網路文學也是文學的一種,他符合時下的大趨勢,應運而生。雖然在古典文學家看來,網路文學的藝術性不值一提,但是他也算是一種文化。沒有什麼歧視不歧視一說,這大多只是某部分人的個人觀感而已,笑笑就算了
因為網路小說現行下確實很水很渣,老實說,現在沒有一篇值得入眼,不過我不鄙視看它的人,我只鄙視膜拜它的人,偶爾吃吃零食無所謂,把這種東西當主食才糟糕呢
文學反映的是一個時代,不管是嚴肅文學,還是網路文學,都帶有時代的特徵。網路小說儘管在文學性上要差一點,但我認為在文化性一點都不差。好的網路小說為什麼受歡迎,因為它們契合了讀者的心理。中國底層民眾佔大多數,在現實中受壓抑,生活不如意,從小說中能找到慰藉、希望……從社會學角度來說,不管是好的價值傳播,還是壞的價值傳播,都在一定程度上撫慰了受眾,轉移了一部分視線。雖然產生了一些社會問題,但避免了更多問題,應該值得肯定。
有沒有受到歧視,看你自己關注什麼方面吧?
小說都是瞎編,沒有等級之分,只有瞎編程度之分,瞎編的好,就是好小說,瞎編的差就是rubbish。
推薦閱讀:
※怎樣寫總裁文?有哪些句子不可缺?
※試從文學角度評價D吧作品《小張和小麗》《長島的雪》《網管》?
※《贅婿》,《雪中悍刀行》和《將夜》是否是目前為止網路文學的巔峰表現?
※網路小說作者作為一種自由職業,是如何調整生活規律、安排創作時間的?
※如何評價網路作家崔走召?
TAG:網路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