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台灣人有多少,台灣人為什麼那麼喜歡上海?
在內地的大部分台灣人 是否都在上海,對比其他城市是不是更喜歡上海?
謝邀,我雖然是上海人,接觸的台灣人也不太多,不超過10個,有客戶有朋友的朋友,感覺都蠻好的。 客戶那個比較叼(就是很難弄的意思),不過客戶叼的很多了,不具有代表性。普通客戶,也沒有太深入的交流。我是做通訊運營商的,客戶很多,每個客戶都要了解的話其他事情就不要做了。 認識個醫生,小年輕,醫科上海讀的,讀完了就在一家台灣私人醫院裡幹了。工資待遇也不是很高,每次去都跟我抱怨台企小氣…他家裡也很支持他來大陸發展。他也想繼續進修。覺得留在大陸挺好的,他家裡是藍色的。 還有個朋友的朋友,小姑娘,美國讀了大學來上海實習,實習完了就回去了,覺得上海人暴多,不過機會也多一點。
總結一下,基本我碰到的台灣人都是在上海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如果不喜歡也不會留在上海了吧,所以對上海的印象都是很好。台灣人在上海素質比上海平均水準稍微高一點,不是捧他們臭腳,將心比心我在外地也會很注意素質,不給上海人丟臉。上海就這樣,沒有所謂的歧視外地人,歧視的是沒有素質的人,至少我們年輕的一代是這樣。
屑要。由於鄙人從未在上海久居,也未嘗與久居上海之台人有所交涉,所以無從回答。
不過在下倒是有個想法,可以一敘。
當然並非原創,在下也確實沒那個腦子。
這是當年司馬公的原話:
《史記一百二十九章·貨殖列傳》載:
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以上。
東南沿海,蘇浙閩粵,百越之地,本為一體。文化語言皆有相通之處。
別說台灣人了,香港人也喜歡上海啊,不少廣州人也喜歡,甚至日本人也喜歡。
你看那近代上海開埠,第一批來的就是閩粵人,福建人開果行,做木材;廣東人開百貨,搞餐飲,都是風風火火。
49年國府崩盤,大江大海波濤洶湧,港台兩地又收留了多少出逃的蘇浙閩粵籍的上海移民。
都面朝海濱,都面向歐美,臉上打著點咸濕的海風,受過一點或主動或被迫的西方教化。都是不無細膩溫暖、帶著點陰柔的南方城市。
弄堂、便利店、下午茶、眯著眼睛的南方阿婆,常綠常新的喬木,蜿蜒曲折的老街。
產業上,台灣和上海及其周邊很像,都是輕工業,化工、紡織、電子。可以說,長三角民企做的事,就是這裡引進台資做的事。
連陰暗面都差不多,尋歡作樂的台商和江浙老闆,一樣蹩腳綿軟的普通話,那一股子色眯精明的中年商人樣,充滿著南方淫靡燥熱的味道。
你說北京?
那是完全不同的城市,官府大院門第森嚴,呈現的是五千年天朝上國的法相威儀,在這裡,與政府勾連的大小商人與黨政軍的大小頭目在飯局上談笑風生,局子與局子,圈子與圈子。華北煤鐵大佬的富二代開著超跑,馳騁在三里屯的迷離夜色里,
另一種風格,另一種買賣。
不僅台灣人特別愛上海,香港人也很喜歡上海,歐美人也都喜歡上海,相比中國其他城市,所有中國以外的人,都會更喜歡上海。
因為上海的方方面面都會體現出一些自由的氣息,歐美人看到很多新古典建築會覺得親切,上海當初容納過的這些租界,那是被迫開放的自由;港台人會覺得上海繁榮方便,到處的小店,溫馨可愛,方便便宜,那是上海政府經濟管理上的寬容,上海人及越來越多的新上海人勤勞上進,這是主動開放的自由。
這與北京為代表的大多數城市板著面孔的規矩古老不一樣,這就是華洋雜陳中西合璧的自由上海。我就不明白為什麼要不喜歡上海呢我是香港人,只去過上海一次遇到的人都非常友善,有特色有個性又有美食。在外國也有認識上海人,同常非常聊得來,女生時尚獨立,男生亦很gentleman. 普遍都比較open-minded, 沒有感覺到傳說中的看不起外地人啊。
中國大陸的城市中,我最喜歡上海,因為它的文明程度和台北差不多。而且,交通方便,生活便利,新舊並呈,城市規劃也與時俱進。
我雖然沒有去大陸太多次,還沒去過上海,但跟我妹妹交換一下北京和上海的差異,聽起來我更喜歡北京,還是喜歡充滿歷史、更古老的城市。
還有,我認為不是只喜歡一線城市,去了西安,我也非常喜愛西安的歷史和美食,還有有趣的陝西話;去了石家莊,雖然是一個新城市,移民城市,但也有其特色,更去了男朋友家所在的縣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東西便宜,應有盡有,而且才能真正見到一般參加旅行團也不會體驗到的當地生活,特別好!
因為在大部分非中國大陸人的眼裡,北京代表[政治],上海代表[經濟],深圳代表[機遇]。
[政治]對於他們遙不可及,[機遇]則必然包含破碎的夢想。唯有[經濟],是可以追求,且能廣泛給予回報的東西。
不是我信口開河,坐標倫敦,認識的歪果仁和香港台灣同胞幾乎都是這麼說的。上海的生活氣息更重 你看那些台灣人的vlog 在北京的就是逛故宮,天壇,南鑼鼓巷。。到了上海就變成街邊的咖啡館啊小展覽啊什麼的 而且上海的城建相對台北來說新太多 好多高樓大廈好多個101地鐵那麼多條線 科技更新超快一夜街上就全是腳踏車 感覺生活在這裡有種人生都蓬勃向上的感覺
當年逃往台灣的大部分人都是從上海港坐船走的而且逃往台灣的大部分人都是江浙滬人士所以他們最愛的還是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
眷戀故土
咳咳。大多數臺灣人有感於臺灣的薪資停滯還有服務業的飽和,所以前往語言相同的大陸是理所當然的首選。
至於為啥選上海,大概是上海給予台胞準市民待遇、上海的商機無限,企業願意給出高薪,還有上海相較北京也更近些囉。登過金茂,駐足外灘,閒晃南京路,上海真的好美好迷人,魔幻之都,但自己沒有愛上這座城市,相比之下,還是傾心杭州多一些吧。如果我去上海的話,大概還有一條吧:軟體上上海的基佬都好看啊!謝邀。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在上海定居的台商、台籍幹部與家眷等不同身份的台灣人士約有70萬。
還記得去年台灣電視台TVBS欄目近期做了一期節目,介紹的是台灣大四生到上海實習的紀錄片。去年2月,有一群台北實踐大學的學生來到上海實習,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踏上大陸的土地,他們要在上海生活五個月,紀錄片記錄下了這23名台灣大學生目前80天的生活。這群台灣的大學生來上海被嚇呆,表示從未想過原來上海有那麼多高樓。
「台灣只有一個101,這裡有好多101」、「見識到大陸人『多到爆炸』」、「販賣機竟然還具有保溫功能,超級人性化。」、「不管在哪裡,買什麼東西,都可以用手機支付」。這幫學生驚嘆道
他們認為上海跟台北滿相像的。他們來到了上海才發現大陸的主要城市已經沖的很前面,而且文化基本上有一定的素質在。有的還承認上海比台灣還發達。
台灣遊客說,如果要說台灣的原始,網路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轉賬、匯款、打車、訂餐、看病基本都可通過手機完成。在大陸,網路卻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網路打通了跟生活的大部分通道,成為工作和生活的平台。即使在路邊燒烤攤,掃碼支付都成為常態。
雖說台灣的薪資水平很高,但是台灣的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也是大陸的二倍以上。如果台灣人不吃飯只喝水,不住房子睡大街上,那麼,台灣的工資確實比大陸有優勢。
事實上有的台胞還痛心台灣太原始,認為台灣不夠大陸發展好。
崑山台資企業佔全國的1/9。台灣排名前100大製造業企業已先後有60多家來崑山投資。目前的崑山,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台企4.5家。
崑山又緊鄰上海。
詐騙肯定要找信息發達,交通便利,陌生人豐富的地方
謝邀…
據我所知 不僅台灣人喜歡上海吧 韓國人也喜歡我們一個一起上課的韓國研究生同學 有天特興奮的問我 故鄉是不是中國的上海 我說不是 她有點失望的對我說 她假期要去上海玩 她的一個很好的朋友在上海做交換生 現在已經非常喜歡上海了… 於是我就弱弱地給她推薦了 小籠包 燒麥(我僅知的上海小吃 ?_?…)還有告訴她 其實山東省也是很不錯的!? ?(?ˉ???ˉ???)?」從家母的體驗看,不止上海,整個江浙沿海和福建台灣人都比較多
說白了。台灣人是來大陸賺錢的,不是來請客吃飯,體驗生活的。沿海,緯度(氣候)接近,經濟發達,上海只不過本來外來人口就比較多罷了上海是跪台舔台大本營 牧羊犬泛濫的地區
因為一百多年來,上海在國際地位上一直是一種堪比紐約的存在。一個人嚮往上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生於80年代和90年代的上海獨生子女,籍貫大多不是上海。
同年代出生的香港人,籍貫中有一大把是上海的,在明星中也尤為明顯。
台灣人么,出於某些原因,並不了解他們的籍貫都是哪裡的,但我猜想可能也有不少上海或者江浙地區的。
有些歷史原因就不細說了,我記得太平輪的航線是從上海出發前往基隆的。
畢竟東方小孟買,大陸小台北,天朝小首爾,中華小東京。(也許東京才是真的吧)
推薦閱讀:
※最近台灣和大陸局勢比較緊張,很想知道在台灣實際的社會情況是怎麼樣的?
※如今台灣年輕人對於大陸是種什麼態度?這是一種大趨勢嗎?
※如何理解台灣的統派?
※台灣問題的由來是什麼?
※大陸人看待台灣有哪些誤區?
TAG:上海 | 台灣 | 台灣問題 | 海峽兩岸中國大陸和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