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宋朝以後沒有出現類似文藝復興的思想文化運動的原因是否為門閥士族的衰落?

還有科舉制度的發展壯大?


恰恰相反,明代經歷的是和歐洲文藝復興相似的過程

主要表現為:印刷行業的大發展,世俗文化興起,以及知識向民間的普及。

以往談到歐洲的文藝復興,很多人會把目光集中在航海發現,集中在宗教改革,卻很容易忽視一個關鍵的歷史事件,就是1450年代古騰堡印刷術的發明。這個發明讓西歐的知識傳播效率有了大幅的飛躍,低成本的印刷品代替了因昂貴而被束之高閣的手抄本。

中國雖然很早就有活字印刷術,但因為文字本身的構造以及其他社會因素而產生的成本問題,沒有像在西歐一樣在發明初始就產生如此激烈的劇變,直到明代開始才在印刷業上有長足的進步。民間印書刻書成風,加上城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造就了明代市民文化的繁榮。我們今天之所以可以看到各種明清時期保存下來的官方史料和海量民間筆記和小說,都跟這個因素是分不開的。

市民文化的繁榮,帶動的還有知識向民間的流動和普及。這裡再老生常談地以數學為例。一談到明代數學很多人就會嘲諷大萌把宋元牛逼哄哄的天元術玩失傳了(是不是真的失傳還不一定,有興趣的研究一下王文素同學),彷彿沒有豬明這個爛朝代,中國的傳統籌算就能發展出現代數學一樣。但事實上明朝對於數學普及的貢獻可謂非常重要,首先是用更加方便易學的珠算代替了籌算,其次是藉助印刷業和商業發展的力量把實用性的數學普及到民間,再次就是在明末西學東漸的時候開始翻譯西方的數學著作。從改進算數方法,到普及推廣,再到嘗試引進更加先進的西方數學,這明明是為中國傳統數學開闢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怎麼就被黑到萬劫不復了呢?

OK,說完上述這些之後,題主提到的門閥士族衰落的問題自然也就有答案了。到底是門閥貴族造就了文藝復興,還是知識壟斷的被打破,使社會從中下層湧現了大批人文者,共同奠定了歐洲文明飛速發展的基礎?


我們來黑一波儒家?

自古以來,要做事,一個是正確的方向,一個是做事的辦法

比如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做事方向是為人民服務,做事辦法是實事求是

比如小的科學研究,方向是理科,辦法是工科

但是,歐洲太窮資源太差,不得不大力研究人和物,自然科學發達

三哥和美洲等地資源太豐富,都研究人和神去了···神學非常發達

中國太早熟,到了秦漢時候,當時的生產能力已經很不錯了,於是就研究人和人了··儒學也非常發達

自然科學發達,自然就出現了進化論,。然後就是法西斯,老歐洲的大屠殺可是世界上僅有的···當然無所謂,反正殺的都是土著,現在人家老歐洲一大圈都是發達國家,美滋滋

神學發達,·····這個···問題是歐洲人來了,真沒神仙下凡來救你·····

人與人發達·····這個,表現出來就是李鴻章坑收復新疆的左宗棠,儒家大師翁同龢他們坑前線正在打仗的李鴻章····炮哥坑陶成章···王明博古坑主席······做事的不如做人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自然科學一樣,都是永遠學不完的

儒家大師們越往後要學習儒家的東西的東西越多

能用來搞自然科學的時間自然就越少

這也是中國自然科學發展越來越慢的一個原因之一了


首先,要了解文藝復興,這是十五世紀時,從義大利掀起,藉助古希臘的思想對抗基督教神學。歐洲開始走出文化荒漠,建立現代文明的雛形。可以說呢,文藝復興是歐洲現代文化的開端,現代歐洲國家的文化起源都可以追溯到那個時候。雖然文藝復興與古希臘思想有關,但更多的是借用了古希臘文化的人文精神,以來此為起點,開始了社會、政治、宗教、藝術的改變,擺脫神學的影響。應該說歐洲從文藝復興開始,才開始真正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從幼稚走向成熟。中國則早在春秋時期經過百家爭鳴,到了秦漢,經過獨尊儒術,已建立自己獨特的思想體系,雖然經過魏晉玄學和佛教的衝擊,但只能作為中華文化的補充,到兩宋時期,周敦頤、程氏兄弟、朱熹、張載、陸九淵大儒輩出,融合諸家思想,文化達到極盛,經元明清,思想體系固化,無限拔高道德,脫離實際,越來越虛偽,走向下坡。這與儒家思想本身的缺陷和統治集團的引導有關。科舉制考試內容只限四書五經,格式固定,不能隨意發揮,將人之思想禁錮,儒家本身就重道德教教育,輕視其它知識,手工、醫術、農業、兵法、經濟、法律等等都視為旁門左道。早熟的思想體系,限制了中國人的思想,再加上統治者的引導,想要衝破這層限制更難。


推薦閱讀:

TAG:中國歷史 | 文藝復興 | 科舉制度 | 門閥 | 人文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