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東每年有70多萬考生,清北才招那麼一百多個人?

咳咳~我這裡不是抨擊北京對土著的優待~我是覺得為什麼相比其它省份,在廣東的招生名額比例會那麼少

ps:我不是今年高考的,不用談論題主的事了


什麼,已經有一百多人啦?我那年50萬考生才幾十個。謝主隆恩啊(逃

說來我考試完不久之後聽說,150分的數學卷子,平均分只有50分。


廣東?這個常年掙扎在高考貧困線邊緣的省份,說它幹啥~~洗洗睡吧……

還是吐槽兩句吧~

清北咱就不高攀了~~說說一本錄取率好了,我大粵省這兩年連創新高啊……

數據三連跳、四連跳五連跳榴槤跳……

老娘高考那年,貌似還是5%左右(具體數字實在翻不出來~),

反正2012年以前吧,基本都在5%上下,跟隔壁的隔壁雲南省一個級別的~~

現在嘛~~隨著深圳作為中央錢袋的地位與日俱增,再加上異地高考試點的開展,廣東一本錄取率終於在2016年艱難地邁入10%大關,正式晉陞高考中產行列……(但實際上是因為廣州大學突然晉陞為一本,所以一本錄取率才實現大跳躍的~~雖然廣州大學什麼水平我不好多說,但,現在的這個一本錄取率,明顯有水……)

清北的話,不用問了,之前有知乎大V統計過,廣東的清北錄取率是北京的1/30,排名全國墊底,Mmm,墊最底……不過這些數據每年都會出現微小調整,現在咋樣不清楚,但基本水平不會差太遠~~

廣東高考一直以來都屬於困難模式行列,不過不是江蘇那樣的試題難,也不是河南那樣的上好大學難,更不是邊疆省份的求學難,而是,指標難!分給廣東的指標,一直以來都非常少~~

我總結了一下,大致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自動默認廣東人不用讀書也能悶聲發大財~~

第二,不用給廣東人錢讓給孩子建好學校,自動默認廣東人自己能掏錢自己建好學校~~

第三,自動默認港大、港中大、港科技大、港城市大、嶺南大學、澳門大學,甚至台灣大學、輔仁大學……等主權歸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

第四,自動默認河南和山東才是高考人口大省,廣東就沒幾個人參加高考,廣東人不讀書,所以也不考試,什麼?要讀書要考試?不是有那麼多留學機構呢么?

第五,哦!上面第四點說過了,廣東人不讀書~~

第六,與第五條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廣東人都是學渣!

……

……

……

按:廣東人不是學渣謝謝,但廣東人的確是考渣~~

為什麼?因為廣東真沒幾個高中把人當考試機器一般訓練~~

我的山東師妹說她們高中每天早晨5點鐘先去酒店開房上早自習,7點鐘再回校繼續上自習~~校服上面雙肩、胳膊、大腿、背後全部鑲滿了熒光條,全面實施視覺監控……我河北同學說她們高中一個月放一天假,高中連澡堂都沒有,所以男男女女都是一個月洗一次澡……

像這一類的大陣仗,俺們廣東孩子的確沒見識過~~

不知道其它學校如何,反正我們一直到高三都是每周按時雙休的,雖然我當時已經感覺整個人要崩潰掉~~但,後來聽了山東人河南人河北人……給我講他們的高考故事,我驚嘆道:「你們是怎麼活到現在的?」

最近在看《白鹿原》,突然開始思考為啥我們嶺南地區就出不來這麼偉大的文學作品呢?劉斯奮的《白門柳》雖然得了茅盾文學獎,可是寫的也不是嶺南嘛~~

想來想去,還是得歸結於——我們活得太容易了……

為了民族團結,為了世界和平,別抱怨了~~

事實上廣東人也極少抱怨,我這抱怨的癖好真的是到北京上研究生以後才養成的~~之前對廣東高考大致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一無所知,以為高考就是擇優錄取,大家不都一樣么……我的廣東小夥伴們至今都我之前想一樣,老師們也從來不拿高考不公作反面教材來激勵我們~~所以,大體而言,廣東人的確對這一點不是那麼的在乎,輿論導向極少沒有出現過民怨沸騰的狀況~~

高考本來是僧多粥少,因為廣東人長期以來都不抱怨,不哭的孩子肯定沒糖吃啦~~所以這就涉及到第七點:不抱怨!

廣東貌似是去年還是前年才開始用全國卷I的,之前一直是自主命題~~很多來粵謀生的外省老師,都比較看不起廣東孩子,我記得當時記者採訪了幾個這樣的老師,老師都說這下可好,考分要滑鐵盧了……然而考分跟錄取率,有什麼必然聯繫嗎?並!沒!有!該是多少就是多少~~反正我廣東孩子就那個水平,就是在保證人性的基礎上盡最大的努力去學習,完了之後能考多少分,能上什麼大學,還不是聽從組織安排?



一百多個已經很多啦。誰叫我們素質低呢(攤手)?

11年廣東高考,30萬文科考生,清北加起來招14個人(不算提前批,那年好像只有北大招了2個小語種)。

利益相關:當年裸分全省文科第33名,清北肯定沒戲,就連人大復旦最熱的專業都不穩,上大學之後聽說其他省份全省前50都能上清北的時候幾乎是崩潰的。


我小學初中都就讀於廣州,高中時因為戶口問題回了湖南,簡單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總體而言,廣東孩子的機會比內陸省份多一些,選擇出國讀本科的同學比例較高,不太在意學歷的家庭會讓孩子在高中結束後跟家裡做生意,而在湖南,出國念本科的有,但比例遠不如廣東高,更多的孩子在高考失利後會選擇復讀,條件不太好的可能會外出打工。這種差異更多由經濟水平決定。(插一個故事,我初中最好的同學也是我們寢室成績最好的,高中在培正。。高考失利,最後去了一所三本,我當時勸他復讀,但他家長不是很同意,後來沒有復讀,去了三本學門技術,現在工資也有7,8k)

但上清北無論對廣東還是湖南都是極其困難的,個人認為廣東的考生上清北的難度不亞於內陸地區。畢竟跟北上一樣,有太多的外省移民。但是廣東的高校在省內招生的比例一直都是全國最高的,因為經濟差異,廣東孩子想去內陸省份讀一所985,211還是比較簡單的。我室友(廣東理)省排1w以後,最後在電子科大與我們學校(中南財大)間選擇了後者。而在考生數量相當的河南我們學校理科招收的考生都是省排四五千左右的。所以我認為清北之所以在粵招生比例較低是因為

1.已經考慮了廣東省內高校對該省考生的傾斜 2.廣東考生上內陸省份高校更加容易

如果清北的招生還要傾斜的話對內陸地區可能會更加不公平。

教育從來就沒有絕對的公平,我認為高考已經是比較公平的了。很多同學都吐槽北京,認為北京考生考清北很容易。北京的清北率確實比較高,但要考上清北我認為還是很困難的。考上清北的考生以教師,中產階級的後代居多。在北京有那麼多高校,那麼多事業單位,這些老師和家長的孩子每天花在各種補習上的時間遠超了其他地區。雖然有近兩百名額,但競爭仍然是白熱化的,相對而言,北京考生上其他學校的難度就要小一些。畢竟在湖南,北京好一點的學校分數都高的可怕~


大家不要忘了異地高考,98年擴招前廣東的考生比例和錄取名額都是按照各省配額分配的,現在異地高考生太多了


因為廣東這些渣渣考生的素質不如北京的考生高啊


2016年,廣東和河北河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山西共同使用全國卷1,當年北大錄取分數線(理科):

河北:711

湖北:693

安徽:688

河南:684

湖南:679

江西:677

廣東:676

山西:671

福建:668

我覺得挺說明問題的。


我想說把這70萬人說成一樣,實在不妥。他們並不是在同一起跑線。

地域保護,很多地方都在做,不僅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中山都在做,甚至陽江、茂名、湛江都在做。廣東一個縣出身的我,就不說對於北京上海了,就連對於廣州深圳中山之類都是外人,即使是對於所屬地級市,也是外人。

如果只希望嘗試地獄級高考(非最高),歡迎到粵北,粵西的縣城,這裡不會餓死,日用品也有,就是學校有點窮,各種教學用具有點缺乏,老師數量有點不足(也就150人一個班),上課時間有長(早7晚10,一周6.5天),然後沒有特定分配的名額而已(夠公平)。


明仔,好好讀書.你可以把所有的錢都賺來。給阿爸威一下。你只要考上大學,就5萬到手,你考深大是5萬,考清華也是5萬,還是考深大合算。

你聽阿爸的話沒錯。我都是為了你好,就算你不聽我的話,你總聽你阿叔的話吧,他也說考深大好,幾多人想進深圳都進不來。你卻要出去,也許一輩子都回不來的。聽說北方冬天很冷,會長凍瘡;聽說北方人特別不講衛生,一個星期才沖一次涼,有時一個月洗一次……嘖嘖。你阿叔是經常跑外的人。他知道的比你多。

掰手指頭算了下,明年這小說就出版滿25年了


反對萬金油的答案

據該答主表示,廣東的清北率曾經還是比較可觀的,但是珠三角人民愛好出國,許多學霸都選擇了出國深造,還拿出了部分高中的出國深造學生名單。

然後,答主認為,清北看到這樣的情況,覺得廣東生源不行啊,就調下去了,來保證生源素質和其他高考大省一致。

有理有據。

感情廣東清北率倒數第三是留學生流失啊~

2011年 廣東清華率1.43(每萬人) 倒數第四 高於廣西 貴州 雲南

那時廣東考上一個歐美名校留學生,是可以上報紙宣傳的哦~

2009年 廣東清華率1.66(每萬人)倒數第六

高於河南 四川 廣西 貴州 雲南

2007年 廣東清華率1.87(每萬人)倒數第三 高於河南 安徽

可以看到,十年前,廣東留學生極少,成功打入歐美名校,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作為曾經的廣東T2高中生,我校打入歐美名校學生不超過5人,也就是六七年前的事情。當然,現在每年產量數十人了。

雖然名校留學生數量增加,但清華率並沒有明顯的變化,仍然維持在全國倒數第三的水平線左右。

與此同時,北京清華錄取率約為廣東30倍。

因此,是不是應該反向理解:廣東的相當部分家庭,其家庭實力和子女綜合素質不弱於帝都上層平均水平,卻難以抵禦如此壯烈高考形勢,而被迫給孩子買了出國的機票。

當然,這都不是我掛你的理由。

因為我列舉事實,某萬粉秒刪評論,高速拉黑。

而且,我們也比不起包郵沿海發達省份,人家的留學生和高考生必須都是棒棒噠。

兩廣南蠻啊,還是,要學習一個。

不要總搞大新聞。

在下佩服,敬仰。

向您的清北致敬。


很奇怪的現象是:非要來說絕對人數的話,似乎清北在廣東的錄取人數也不算墊底。非要來數985 211的話,廣東的數量比起大西北又似乎很可觀。

問題是

廣東在經濟上要跟北上比,說到指標就把大西北搬出來,你這是逗我呢?

經濟這麼發達的地區,可以說其教育資源是完全匹配不上的。要不是這兩年清北在深圳的研究生院漸成規模,這地兒相對於它發達的經濟簡直就是教育荒漠啊。

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沒有匹配相應的教育資源,大西北的高校也不見得扶持得多好。


第一點:廣東這地方,其實很安逸的說~

你看深圳與廣州是不是有點相差太大?

兩個挨這麼近的一線大城市,生活方式完全就是兩種畫風!

第二點:很長一段時間裡,大部分廣東人(全省)眼裡只有清華、北大、華南理工是名校~

相對來講,還是華南理工在家門口,招生有優惠,方便又便宜,不少能夠上清華北大的壓根就不打算離家出走!

說實事吧~

原生土長的廣東人太喜歡安逸了,無論做什麼事,哪怕談戀愛也是這德性!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民國時期粵軍是出來跑龍套的~


實在不敢苟同某些人的言論。

請你們看清楚每年廣東高考 人數 再說話好嗎?

還有說把中大華工和清北比。你捫心自問,清北在全中國 地位 如何?

再有你說廣東人都外出留學了,你問過粵東西北的 大 部分人了嗎?

看不懂。廣東經濟要和北上甚至日本東京,美國紐約等一流的比較。教育就要拿出中西北部的指標來比。


不針對廣東,說個客觀存在的問題,各地考生學習能力差的很多。有些地方多給名額去了,拚命學習也可能跟不上。


不問問河南的、山東的、四川的考生么?


身為廣東人,其實覺得我們廣東的孩子大都見識多眼界廣經常浸泡在早茶中不能自拔。

確實不太明白為毛我們錄取率怎麼可以低到要墊底這種狀態...


因為首都人民的霾,只有首都人民才吸得起( ?? ? ?? )


2017年的高考招生錄取數據還沒出來,最近的數據是2016年的,從這張表格中我們看到,2016年廣東的考生是73.3萬人,清華北大在廣東總共錄取281人,比2015年多錄取6人,錄取率全國排名倒數第三,的確是相當不公平。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有很多。我們來捋一下。清北的招生總額是變化不大的,一個省多了,其他省就要少了。

北京上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每年的清北名額不僅要分給北京上海土著,還要分給從全國各地集中過來越來越多的天龍人。

少數民族地區和西部教育落後地區要照顧,否則那邊的考生按本身水平是很難和其他省份考生競爭的。

剩下的省份里,一般規律是考生很多的省份錄取率很低。例如人口大省廣東、河南、山東、四川等。但就是在這幾個省份里,廣東的清北錄取率仍然最低的。為什麼呢?

這就要說到廣東省的特殊情況了。珠三角是和長三角以及北京並列的富裕地區。在其他省份的考生還在為考上清華北大激動不已的時候,珠三角的孩子們早已把目光放到了更遠的地方。

近幾年我國留學人數迅速增長,本科留學和本科以下留學規模迅速擴大。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是其中的主力。因為其他省份的孩子既不知道本科留學的路徑也承擔不起本科留學甚至本科以下留學的高昂費用,只能在讀完本科後申請到獎學金再去留學。

請看看下面的圖片。這是深圳和廣州三所學校國際班的錄取情況。其他學校的情況就不一一列舉了。

表格裡邊的很多大學和清華北大排名差不多甚至更高。也就是說,很多本來應該考入清華北大的廣東孩子去了海外,造成了清華北大生源的大量流失。而河南、山東、四川沒有如此大規模的本科留學。

這還是本科留學的情況。在富裕的廣東省,很多小孩子在高中階段就出國留學了。清華北大自己也明白這一點,所以才在廣東調整錄取名額,來保證廣東的生源素質和其他大省盡量接近。

雖然現在廣東的清北錄取名額不夠多,但以後是會逐漸提高的,畢竟在全國出生率下降的大背景下,廣東的出生率卻很好看。近幾年廣東政府也花了大價錢請各大名校在廣東辦分校,這對廣東考生是利好。


其實看有些答主已經說到了點子上,就是清北因為生源素質問題主動調控名額。

因為最近有在深圳某私立初中當歷史老師的朋友跟我抱怨,說廣東人不注重語數外以外的其他科目,初三的學生連毛澤東是湖南人都不知道,甚至還有人理直氣壯告訴她:中華民國在1945年成立。

一個省的高分群體是完全能體現生源質量的,廣東在近代文化史雖然多出大師,但是說實話近幾十年只有市民文化還蓬勃發展,無論是對於文化的重視度和基層教育重視度,都不高。可能因為選擇更多,也有更多經濟基礎去走走別的路吧。


推薦閱讀:

清華北大是怎麼搶狀元的?
為什麼分數線南航比北航差那麼多?
古時候科舉出來的狀元文章,為什麼沒有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我不知道該怎麼寫題目。?
學校發的一輪資料和《五三》應該怎麼配合使用?

TAG:教育 | 廣東省 | 清華大學 | 高考 | 北京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