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的歷史有多久?為什麼被稱為」仁智之器」?
古箏的歷史有多久?為什麼被稱為」仁智之器」?
箏,歷史悠久,早著二千五百多年前已被載入典籍。中國儒家經典六經:《易》、《書》、《詩》、《禮》、《樂》、《春秋》,其中《樂經》失傳,即六經實際上只有五經。五經之一《禮記》中《樂記》篇,曾有箏的記載,漢應勛《風俗通義》卷六《箏》中引說:「箏,謹按《禮?樂記》:」箏,五弦、築身也」。由此可見,箏,歷史久遠矣。歷代文學作品中皆有《箏賦》等文獻,其中西晉 傅玄《箏賦》描述的比較全面
今會觀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擬十二月,設之列四象在,鼓之列五音發。體合法度,節究哀樂,斯乃仁智之器。
[注釋]: ①上:指箏箱主面。崇:高。下:指箏箱之底。 ②准:按照。 ③ 六合:東、西、南、北、上、下,即宇宙。 ④弦柱十二月:弦的數量是因日月運行規律產生的,一年四季十二月,後來又把十三弦箏解釋為「閏月」。 ⑤四象:金、木、水、火。 ⑥五音:宮、商、角、徽、羽。
傅玄認為,箏的器形結構與天地日月相關乃「仁」的表現,其製作和發音原理包含深奧的知識和思維,乃是「智」的表現。從此,箏被稱之為「仁智之器」。
」仁「與」智「都是儒家核心思想。孔子曾反覆說到」仁「和「智」,智者不惑,仁者不憂::仁者愛山,智者愛水「:」仁者靜,智者動「等等,都屬於極高的精神境界。《箏賦》的作者們用新儒學「天人合一」的觀念解說箏的內涵、器形和境界,可見歷史中有對箏的地位推向無比崇高之處。
今人習箏,須增強了解箏的文化意義,提高對箏的深入認識,提升箏的社會地位,
對箏的傳承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
讓 一同箏社 帶你一起重識「仁智之器」——中國古箏
古箏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至今已有約2500年歷史,詳細內容可以看雲箏司樂·首刊 | 究竟誰才是古箏的前世「金」身?
有2500年的歷史了。你就把古箏當做一個純粹的樂器玩,不要理會那些平庸之輩的附庸風雅之舉,還什麼仁智之器。笑死人了。那都是古代的烏合之眾給自己加的戲。
推薦閱讀:
※哪個牌子的古箏好?
※適合年會的古箏曲?
※該不該繼續學古箏?
※古箏顫音怎麼練好?
※為什麼很多人都看不起古箏?
TAG:古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