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重大選擇中,最應該考慮的是什麼?
人們都說人的一生有幾個關鍵點,這些關鍵點可以改變人的命運,決定人的一生,在可以做出多項選擇時如何抉擇至關重要,就像象棋中判斷那個是將哪個是車很明顯,怎樣選擇出人生中的「將」?
謝邀。
1 先樹立目標,後做出選擇
什麼是好的決策?—— 能夠幫助我們實現目標的決策就是好的決策。
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然後以未來為支點,倒著推出:
為了達到我的目標,
我現在需要學習什麼知識技能?
我現在需要和什麼樣的人交往?
我現在需要積累哪些經驗,案例或作品?
這樣,在面臨多項選擇時,我們才能不糾結,不猶豫,果斷選出最有利於實現自己目標的那個選項。
這樣,當我們的父母長輩在給我們指路的時候,我們才能保持清醒的獨立意識,做出自己真正心甘情願的選擇,而不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中。
那麼,如何樹立自己的目標?
目標不是一瞬間樹立起來的,而是要放在平時生活中,時時刻刻與自己核對出來的。
我們一起來做一個練習,拿出筆和紙,和自己核對以下幾個問題:
(1)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最羨慕佩服的人有哪些?他們有什麼樣的共同點?
(2)我想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我最終想靠什麼來賺錢?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需要獲取哪些技能和智慧?
(3)我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感到最投入,最忘我,最愉悅,最有成就感?
(4)我想在哪個城市生活?哪個城市的自然氣候讓我的身體感到最舒適?哪個城市的人文氣質讓我的精神感到最有歸屬感?
(5)對我來說,幸福的一天,從早到晚,我是如何度過的?
當你拋開雜念,真正地思考了這些問題的時候,你就已經獲得了一份對自己人生目標的初步畫像。
拿著這份畫像去做選擇,去選那個最接近你人生目標的選項。
比如,一開始你只是大概知道自己喜歡美術,但具體是從事國畫,油畫,還是碳筆畫,你並不能確定。那麼這時候,你就盡量選擇能跟美術沾邊的選項,不管是它什麼流派的繪畫,先進了美術這個大領域再說。
假如,你通過油畫考進了美術學院,經過幾年的學習和創作,你突然發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國畫,那麼接下來再做決策的時候,你就盡量選擇能跟國畫沾邊的選項,去參加跟國畫有關的活動,認識跟國畫有關的人物。
可能又過了幾年,你發現自己對攝影有極高的悟性,那麼你又去學習了攝影,拍出了一批小有名氣的攝影作品;又過了幾年,你愛上了佛教,你讀完了楞嚴經法華經,又在少林寺附近居住了幾年,學了一些武術……
那麼最後的最後,你可能會成長為一個這樣的人:一個把國畫的技巧,佛教的內涵,武術的動感,都融入到攝影作品中的,一個獨一無二的先鋒攝影大師。
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和自己核對——實踐——核對——再實踐的過程。而目標,就是在這一次次核對和實踐中,逐漸浮現,逐漸清晰,逐漸成型的。
2 儘可能把每個選項都小額度地試一試
舉個例子,我的表妹,在高考選專業的時候,就面臨了多項選擇——她同時對計算機,汽車製造,以及醫學都很感興趣,所以很糾結,不知道該報考哪個專業。
這時候,我舅舅給她提供了一個新思路——既然你對三個專業都有興趣,那咱們就把三個專業都小額度地嘗試一遍!
於是,舅舅發動自己的人脈,給女兒安排了三次採風。一次去汽車製造業的工作車間,一次採訪計算機行業的從業人員,一次去醫院拜訪醫生親戚。
三次採風完成後,表妹自己做出了決定:我最想當醫生。—— 現在,我表妹已經研究生畢業,在北京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工作。
所以,當我們同時面臨多項選擇的時候,可以想辦法小額度地依次嘗試一遍。
我很喜歡毛主席說過的一句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調研,考察,採風,這些工作的本質就是嘗試。
買鞋還要試試腳呢,不親自嘗試一下,怎麼知道自己喜不喜歡?
所以要儘可能給自己爭取嘗試的機會,哪怕只是淺嘗一口的機會。
只有嘗試之後,我們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3通過付費諮詢/付費上課的形式,從專業人士手中獲取信息
有的讀者可能會問,如果我沒有像你舅舅那麼開明的父母,那該怎麼辦?
如果我的家庭人脈條件有限,無法認識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又該怎麼辦?
那麼,我們可以付費諮詢專業人士。
比如,你可以到知乎上私信幾位醫學大牛,表示自己願意付費諮詢,希望能夠了解報考醫學相關專業的信息,我相信一定有人願意為你解答。
再比如,經常有讀者私信問我:巴赫,我想成為一個編曲師,有沒有什麼快捷的途徑?
其實,想成為一個專業編曲師,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找一個編曲老師,先老老實實付費上課,做一個優秀的學生,和老師建立良好關係,最終通過老師的帶領,進入專業編曲師的圈子。
先跟老師學習一段時間,學好編曲軟體和編曲技術,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你可以主動向老師請纓,懇求老師把一些他做不完的小活兒分給你做。
剛開始,老師可能會讓你做一段小配樂,或者讓你抄一份小譜子,但是只要你把小活兒做好,慢慢地,老師會把一些相對重要地大活兒分給你。
漸漸的,你開始做一些大部頭的電視劇配樂,你開始做整首流行歌曲的編錄混,你開始做一些展會晚會的整體音樂策劃。就這樣,不知不覺中,你已經進入了專業的編曲師的圈子,乃至成為一個專業的編曲師了。
所有有價值的信息,都是要付出成本才能獲取的。
你願意付出越高的價值,你就越能收穫更稀缺的信息。
捨得為信息付費,可以為我們節省極大的時間成本,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
最後,讓我們回顧一下重點:
面對人的多項選擇題,如何做出最有利的決策?
1 先樹立目標,後做出選擇。
——和自己核對五個問題,做出初步的人生目標畫像。
2 儘可能把每個選項都小額度地試一試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3 通過付費諮詢/付費上課的形式,從專業人士手中獲取信息
—— 所有有價值的信息,都值得付費獲取。
最後祝大家:天賦自由,選擇自主,成功自然。
【end】
(註:微信公眾號【巴赫愛喝胡辣湯】,第一時間收到我的情緒管理文章。為避免版權問題,本文謝絕任何形式的轉發和轉載,望見諒,謝謝。)
多圖預警以上,摘自電影:《完美陌生人》,這段大概是女兒第一次去男朋友家過夜,要發生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然後來諮詢老爸的建議,老爸的回復。個人覺得,人生重大選擇這種事,計算的再周全,也不太可能真的準確算出一切不確定因素(當然也不是不讓你客觀的選擇,理性客觀的分析利弊得失並歸納出結論在任何時候都非常重要),比如低估的後果,比如意外,比如在當下並不完滿的心智並不足夠的歷練下所做的可能是錯的選擇。面對重大選擇,要做的只能是:至少在這一刻,你可預見的未來回想起現在這個選擇的時候,是不後悔的,這就夠了。剩下的部分請交給時間,交給努力不讓自己後悔的自己即可。最後,我個人非常不推薦這部電影…尤其不推薦給疑心重的人、敏感的人、自卑的人、絕望的人看,這個世界已經有太多的糟心和操蛋,不需要一遍一遍的去把真相打開血淋淋的擺在人們面前。
先來分享一個關於人生重大選擇的經驗故事:
有一天,我的兒子問,「你總是告訴我,要做那些他自己懷有強烈熱情的事情,但如果,我對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感受不到那種狂熱,該怎麼辦?」
我的回答是:「在你今後的人生中需要做很多選擇:做什麼工作,讀什麼專業,住在哪個城市。如果在每個分叉路口的時候,你都選擇了那些自己更感興趣的、讓自己興奮的、能激發你的好奇心的,你就會在下一個分叉路口繼續選擇讓自己更喜歡的,在下下個路口繼續選擇你更喜歡的……當你一直這樣做的時候,有一天你會醒來,認識到:你正在做著自己真正懷有激情的事情。」
這是在哈佛商學院給學生的告別演講上,教授Youngme Moon分享的一個關於她兒子的故事。
下面來回答題主的問題,題主問「在可以做出多項選擇時如何抉擇至關重要,就像象棋中判斷哪個是將哪個是車很明顯,怎樣選擇出人生中的「將」?」對不同的人來說,屬於自己的「將」自然是不同的,所以,在作出抉擇之前重要的一點應該是,去判斷自己是否走在「對」的人生道路上。
我們在疑惑「這個人、這個專業、這份工作,是我應該選擇的么?」的時候,我們害怕所付出的那些機會成本,也害怕正在逝去的時間。其實,我們也知道並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選擇方法」。但是,確實也有一些前人的經驗和體驗,能夠在這些問題上給我們一些指引。我們來分享這10條經驗。
假如你走在「錯」的路上,你可能會有以下5種感受:
1. 你費了很大力氣,但好像沒有任何進步。
對於每個人來說,人生最大的限制都是:你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把它們花在最有效的地方。
「緊急」並不意味著「重要」,「忙碌」也不等同於「成就」。有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每天手頭都有一萬件事,它們讓你又忙碌、又疲倦;但靜下心來想想會發現,你做了很多很多事,但卻感到無論是在工作成績上,還是在個人發展上,都沒有什麼收穫。
而有時候,你覺得自己並沒有那麼忙,但卻仍然有耗竭感,這是更加危險的信號。
2. 你做一些事情的原因只是出於「容易」和「安全」。
太多人想要追求人生的easy模式了,比如,你總想不節食、不運動,光靠吞下幾粒小藥丸就能減肥。
但在人生里,從來就沒有直達電梯可坐。維持一種最「安全」的生活,也許恰恰是你做出的最危險的選擇。有時候,對失敗、變化的恐懼會使你甘願待在人生的「默認」模式里,你總是選擇那些自己「熟悉」、「擅長」的事,覺得這是最好的選擇。但很有可能,你的人生從此就局限在你小小的舒適區里。你在越年輕的時候選擇了安全,你的世界就可能會越小。
當然,如果你真正覺得這種平穩的生活是最能讓你感到內心滿足的,擁有一個小小的世界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你只是需要明確,你是出於逃避恐懼而選擇,還是真正出於選擇而選擇。
3. 你的生活是其他人的「夢想」和「要求」。
有時候,你看到其他人在某件事情上取得了成功,比如拿到頂尖學校的錄取通知、在某一個專業領域做出成績、考到一個很厲害的證書時,你可能會說:「我也應該做像Ta一樣的事!」模仿是危險的,因為你的人生和需求不是模仿他人能夠得到的。
同時,你也不需要為了贏得別人的羨慕而生活。你沒有必要把「成為他人眼裡的優秀」作為自己的生活目標。有過這樣經歷的人會明白這其中有多少辛苦。說起來,我一直覺得人生很短暫,我更願意埋頭過自己的生活,嘗試從中獲得對我自己來說最好的東西。
你做出的所有決定,都不應該是從其他人出發的,無論那個人有多麼重要,是你的父母、老師、戀人還是最好的朋友。否則,最好的結果也只會是,你活成了他們期待中的樣子。而你自己對生活的期待又是什麼呢?
4. 你總會在不知不覺地陷入一些drama。
儘管人生如戲,總是充斥著各種各樣戲劇性的事件;但如果被捲入過深,就該保持警惕了。有時,當你遭遇他人的惡意、忽視或其他一些負面事件,你可能會被激怒,用同樣惡劣的方式來回應對方。或者你很想要在某件事上爭個輸贏。這一類的drama會佔據你的極大精力,使你困在其中。
其實,面對一些指責、誹謗、敵意,你只需要平靜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然後忽略那些擾亂你心智的聲音、起身離開,因為他們可能會將你引到錯的路上越走越遠。
5. 當你想到自己的人生時,你看到的總是困難和障礙。
如果你總是感到生活中充滿困難,例如「這個項目肯定又有同事不配合」,「工作永遠都做不完,就算今天提前完成,明天也一樣要加班」,「不管我做得再好,領導也不會欣賞吧」的時候,可能意味著你該換一種生活方式了。
因為當你走在對的道路上時,儘管你也會遇到困難、意外、他人的質疑和反對,但你在大多數時間裡還是會充滿信心,覺得總有人在幫你,前方的路上充滿機會。你甚至會注意到許多有利於你實現目標的巧合出現——是因為你積極的情緒會讓你更多注意到這一些信號。
而以下5種感受,說明你更可能走在正確的路上:
1. 你願意聽取他人的建議,但聽那些建議時,你的內心並不會有太多的懷疑和動搖。
不是說你對自己做的事情完全沒有懷疑,而是說,你對自己做的事情有至少一些些本能的信心和確定感——你在努力成為的那個人,就是你內心深處認可的自己。
一方面,你會處於一種開放的狀態中,你很願意吸取建議,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但你知道該採納哪些、遺棄哪些,該堅持哪些最核心的東西。就像布考斯基曾經說過的,當一個好的作家寫出作品的時候,他不會先給自己的女朋友看,不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作品是完美的,而是因為,他們在內心裡不需要確認或者獎勵,來告訴他們「你應該做成什麼樣」。
2. 你很有可能並不確定眼下的這條路會最終讓你到達哪裡,但至少目前走的過程讓你有享受的部分。
早晨你願意起床;在工作時,不會總是覺得時間難熬,看著表想著早點下班;假期結束雖然有遺憾,但也能投入工作——那你可能正在做著對你來說「對」的事。也許你並不知道這件事能夠給你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可以帶你去到哪裡,能不能得到最完美的結果;但這個過程會讓你發自內心地覺得很舒服。
3. 你從你所在做的事情中獲取能量,而不是耗竭你自己的能量。
走在對你來說「對」的路上,你可能也會很忙碌,可能也會很累,但你總會感到內心的精力、能量充沛。我曾經有過一個教授,她對我的影響很大,卻並不僅僅是因為她的課或者她的研究,而是她無時無刻體現出來的一種狀態。有一次我向她要phd申請的推薦信,她用非常昂揚的語氣對我說,「我還記得我當初申請phd的過程,it was so much fun(有好多好玩的體驗呢)!」
海外博士申請是一個繁瑣的過程,但她的感受卻是「我要開展一段有趣的歷程了」。平時在學校里任何時候見到她,她也都是精力充沛、步伐歡快的樣子,總是像我在面對著一桌大餐時那樣興奮、愉悅。
如果你走在一條對你自己來說正確的路上,即便在面對挑戰時,你也會多少覺得好玩有趣。
4. 在眾多的選項中,你一直都選擇了自己本能更喜歡的那個。
這也便是在回答一開始,我們分享的那個故事所告訴我們的經驗。
5. 你找到了自己的「最佳平衡點」(sweet spot)。
Quora答主Tara Hagan總結出,「對」的事情是符合自己的最佳平衡點的——即做那些你熱愛、也擅長,同時有社會價值貫穿其中的事情。
你所熱愛的事情,不一定真的擅長做;擅長的也不一定喜歡;而具有社會價值的事情,不一定是你熱愛的;有的事情既具有社會價值,你又很擅長做,但你卻在逼迫自己做著不喜歡的事情。而「最佳點」是當三者同時滿足時,最中間的那一小部分區域。
如果你能找到在這個區域中的事情,選擇它作為你的道路,你也許就能在自我的感受、社會的認可、他人的評價上取得一個平衡。
美國精神病學家BruceD.Perry說過,要發展出自我,一個人必須做出選擇,並在選擇所帶來的結果中學習;如果一個人學到的唯一事情就是服從,那麼你不大可能會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
怎麼判斷你在走的這條道路是不是「對」的,這不是一個簡單就能夠回答的問題。而怎麼選擇道路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與其說是「一個選擇」,不如說是在長時間裡陸續為自己作出一系列「好的決定」——它是由一個一個「好的決定/選擇」累積而成的,某種程度上來說,你不是選擇了你的路,而是創造出你的路。
以上。
原文發表於 你是否走在「對」的人生道路上?| 舊文回顧:以下10條經驗告訴你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事業上有太多可能性,我只說人這一輩子一定會經歷的一個重大節點,那就是你的伴侶。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後半生的人生軌跡。
每個成功的人的背後,都有他支持的另一半。
我不說那些成功的資本家,因為他們大多背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人,只說我的親身經歷。
我年少時,92年左右吧。我媽做生意當時是最先買地買房買車買大哥大的。當時我媽還給我買了一條300塊的裙子念我到現在(誤)。我媽是女強人,我爸工作上就沒什麼事,一天挺清閑的最後沾染上了賭博,然後把我家敗得差不多了,離婚就沒有然後了。本來是個富二代的命被硬生生敗成了走富一代的路
我舅,因為家境衰落離過一次婚。二婚找了我現在的舅媽,當時也是一窮二白跟著我舅,不過她也是個女強人。現在有房有車有孩子,服裝生意如日中天生活過挺蠻滋潤的,現在在考慮私立學校了。舅媽在外賺錢養家我舅就當居家當奶爸,好在他不抽煙不喜喝酒脾氣好長得帥。和我舅媽相處就很和諧。
你看,一樣是女強人,另一半不一樣生活的軌跡就完全不一樣。
你看,同樣是我舅,前任各種不順生活不如意,現任生活美滿闔家幸福。以前生活圈子太小,信息太閉塞,你可以說我上面的婚姻都是命。但是現在是信息社會,加上誘惑太多,離婚率居高不下。如果你不準備周全,把婚後的命運一定程度上把握在自己手上,不管你現在對未來的生活規劃得多麼好,另一半衝進你的生活,很大程度會影響未來生活的軌跡,或輝煌或落魄或平淡,都是共同作用的結果。
所以結婚之前,一定要慎重考慮,吃飯旅遊看電影享受都是婚姻的外在外表的東西,決定婚姻走得長久的是內在,了解對方對生活的態度三觀的一致性,對重大事情的抉擇,這才是兩人關係本質最核心的問題。
《紐約時報》曾經刊登了美國的婚姻專家開列出的婚前必問的15個問題,是個不錯的大綱可以參考,大體生活目標的一致性,小件事情的磨合妥協,才是合格的婚姻。
我結合中國國情改為更白話的版本,想要原版請百度。 1、我們要不要孩子?如果要,何時要?是順其自然要還是根據經濟實力計劃要?自己帶還是父母帶?是打罵教育還是講道理? 2、一人賺錢一人持家還是兩人共同賺錢?是月光族享樂型還是理財規劃持家型? 3、對人生態度是持樂觀還是悲觀?家庭風險是過好當下自留風險,還是提前規劃轉移風險? 4、我們有沒有詳盡地交換過雙方的疾病史?包括精神上的生理上的。比如能不能生孩子? 5、我們雙方家庭是怎樣看待房子和禮金在婚姻里的地位的?是實際支持還是精神支持,或反對?如果有,我們如何面對? 6、我們是真心對對方身體有最原始的動物本能的慾望嗎?能對自己的身體忠誠一致嗎? 7、我們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可以和諧共處嗎?如,養寵物意見不一,口味不一樣,睡覺打鼾,一個愛收拾一個亂。 8、我們是抱怨型還是傾聽型?是付出型還是索取型?你能理解對方類型的形成及原因,而做出妥協嗎? 9、我們清晰地了解對方的精神需求嗎?能在精神層面上產生一定的共鳴嗎?我們有信仰嗎?無神論還是信耶穌,信佛?有衝突嗎? 10、我們喜歡並尊重對方的朋友嗎?能和對方圈子打成一片嗎?如果不能,如何權衡戀人和朋友間的關係? 11、我們是跟父母合住還是單獨住?我們是獨立型還是顧家型?會因為父母的影響到兩人的生活品質嗎? 12、我們雙方有哪些雷區不能踩的都知道嗎?我們是利用雷區攻擊型,還是避免雷區和平型? 13、我們會因為什麼底線而堅決放棄婚姻?是出軌,是兩人層次越拉越大不在一個水平,還是金錢,權利,或其它誘惑? 14、是能接受經常異地,還是得天天在一起過日子的模式?如果不能接受,能有一方妥協達成一致嗎? 15、上面提到的所有**型,都是三觀的對立,一定要慎重考慮,人本性難移,除非有重大變故,不然基本不可逆。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儘力避免相同衝突,增進互補磨合。ps:多說一句結婚的性格互補,以前我一直贊成相同的人吸引相同的人生活,但是真的是生活了才知道互補的可貴。我媽和我舅媽都是女強人性格強烈的個性,但我媽遇到的都是同她一樣性感強烈的男人,生活上就會產生許多摩擦,導致最後不歡而散。但是我舅就屬於性格特別好的那一類,也比較悶,和我舅媽的活潑形成鮮明對比,生活上真的就是有來有回拉拉扯扯走了近10年,才結婚,也是修成正果美好的姻緣。
最後祝大家在人生路上都有彼此相互支持的人陪你一路到老,體驗生活冷暖,人間百態,活得好不自在。面對人生中真正重大的選擇,最應該考慮的應該是有勇氣去做反思維的選擇,就是不經大腦就能立刻蹦出來的選擇。
1/自以為深思熟慮的選擇其實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深思熟慮。
越長大,會越發現自己對以前發生的事情沒有那麼在意,因為經歷的事情越多,對事情的敏感度就越少,因為大腦里儲存的記憶越多。
我一直相信,大腦就像一個預先安裝過智能演算法的計算機,平時生活學習到的經驗是輸入信號,面臨未知的選擇的時候,根據以前的信號產生輸出信號,而這個輸出的信號就是腦子考慮出來的決定。大腦不是想偷懶,而是沒有辦法不偷懶。如果大腦每次決定一件事的時候,都要參考從0歲起到現在所有的經驗,是會爆炸的。
為了保證預算速度和內存夠用,這個智能演算法只好截取你最近生活學到的一些經驗,去運算現在遇到的問題。所以我們自以為深思熟慮的考慮,其實並沒有那麼理性。
2/人的本性比什麼都強大。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因為念念不忘,那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是很強大的。如果經過思考下來,沒有選擇自己的內心渴望的東西,以後的幾年裡,總會偏離預定的軌道,回到自己內心的想法上。
我在香港讀研的時候,班上有個女生,大一的時候經過與家長思考,和各種思維權衡。沒有選擇自己喜歡的電路,而是選了自己並沒有那麼渴望的生物科技,後來發現自己還是喜歡做電路,於是讀研的時候申請電路,可是轉專業並不是那麼容易,在她給無數個學校的無數個教授套完瓷之後。終於在學校旁聽了一年集成電路設計的課之後,學校給她發了第二年入學的offer,她回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念想。
我擦,要是當年選專業的時候選擇自己喜歡的集成電路設計,這五年不是會更有成績。
3/just follow ur heart其實並不會墜入享樂主義。
以前我一直沒想明白,喬布斯提倡「follow ur heart」是不是誤導在讀書的年輕人。follow their hearts,他們肯定會不學習,每天沉迷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一無所成。
答案是:其實並不是,人的內心是會調整的,越是壓抑得不到滿足反而會越嚮往,一旦滿足了就不會再去想它。我做過實驗,在高考畢業的那個夏天,我和死黨從深圳跑到了另一個城市,就是為了每天什麼都不做,夢寐以求的24小時全天候打dota。我一直以為我內心是喜歡打dota的,如果沒有外部約束,我可以一輩子打dota,但是後來發現如果我一天24小時打dota,滿足了這個想法,過兩天我就做不到了。打幾局就會累,再強迫自己去玩,內心就會抵觸,甚至想看看書。
真正熱愛生活的人不一定會去需要做的事情,而是會去做渴望做的事情,人生重大的選擇也是一樣。而選擇走那些腦子看起來會一帆風順的直路的人,忽視了自己內心想法的人,那些捷徑遲早會變回彎路回來找你。
機會成本。
但這東西是個謎,沒人知道自己曾經錯過了什麼。
所以大家只能按照可觀測的機會成本最低的方式來做決策。預期收益(慾望)與風險的平衡。
稍微了解金融的大概都知道這麼一個道理:風險與收益並存。一般情況下,投資承載高風險的股票、基金才可能獲得可觀的超額收益;投資沒有風險的國債、銀行存款,雖不會賠本,但也絕不可能賺大錢。
人生的選擇其實跟投資也有相似的道理。一個穩妥的人生選擇意味著更高的下限和更小幅度的波動,但同時也放棄了更高的上限。像創業這樣的選擇則相反,創業者承擔了沒有固定薪水的風險,卻有可能真的打造一個成功的公司,成為別人眼中真正的「人生贏家」。
但我想說的重點是:每個人的預期收益不同,承擔風險的能力更不同。
人都有慾望,但人和人的慾望還真的不太一樣。有的人覺得自己想過的幸福必須擁有很多(比如財富、地位、人生體驗),所以這些人在生活中大都更加積極拼搏,步履難停。也有的人覺得平平淡淡不擁有太多的生活也能很美好,廚房裡的日夜並不遜色於遠方的星辰大海,所以更加安於現狀、知足常樂。這些觀點之前在《東京女子圖鑑》的評論里已經說了很多了。
所以這篇呢,其實更想說的是風險。
首先,人與人承擔風險的意願是不同的。大部分人其實都是風險厭惡者。有研究發現,人在金融市場虧1000塊的反應會比賺1000塊來的激烈。相比得到的誘惑,大部分人更在意的是失去的懊悔。就我自己觀察來看,大部分人在做人生選擇的時候,也確實更多的是求穩在先。有趣的是,哪怕是後來成功的企業家,有些也是遇到了穩定工作的障礙才選擇創業;比如被北大處分的俞敏洪、人到中年被國企除名的任正非。但當然了,也總會有些骨子裡就更愛「冒險」的人,他們比一般人更敢想更敢做。比如當年因為在西雅圖催了一筆債就集資互聯網創業的馬雲,現在仍帶著全亞洲市值第一的公司大步創新。
至於承擔風險的能力,人和人之間差的就更多了。一般來說,一個人的能力越出眾、內心越強大、擁有的財富越多,承擔風險的能力就越強。在一個人很年輕的時候,風險承擔能力和家庭條件的掛鉤是最明顯的。家境越是優越,越能夠承擔人生選擇的風險。而家境平凡的人,即便有承擔風險的意願,也往往只能選擇一條穩妥的路。因為如果輸了也許拖累的不僅是自己,還有含辛茹苦培養自己的家庭。
當年在工科學校讀本科的時候,經常聽到這麼一句話:我們這一代學工科努力搬磚賺錢,是為了能讓下一代學文學藝術。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來自欠發達地區的學生,在大學基本都會選擇相對好就業的理工科專業,即便他們本身熱愛的是文史哲藝術。當然,我不是說文史哲藝術是有錢人才能學的東西,只是很多家庭無法接受「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大學生,畢業了卻找不到一份薪水過得去的工作」的情況發生。所以這些同學在做人生選擇的時候,為了降低風險妥協了自己的心之所向。
在知乎經常能看到類似這樣的問題:我是一個普通院校家境一般的女生,畢業後我是應該回到三四線城市的家鄉,還是留在一線城市繼續打拚?
這道題如果用收益和風險衡量算是比較容易理清思路。回家鄉是一個低風險低預期收益的選擇,留在北上廣打拚則反之。根據女生的描述,以她的條件想在一線城市混得不錯的難度係數還是挺高的,且一線城市高昂的房租物價和激烈的女性婚戀市場競爭加大了做出這一選擇的風險。女生自己沒有特別明確的留在北上廣的目標和野心,對於留下的渴望不是那麼強烈。再者女生的家庭條件一般,承擔風險的能力也比較有限。雖然覺得在知乎上隨意做別人的人生導師是件不太合適的事情,但如果僅基於這些信息,我也會更建議女生回家鄉而不是留在北上廣。
在想明白這些之後,我做人生選擇的時候都會問自己:
我渴望得到的收益是什麼?有多渴望?為了這個渴望,我願意承擔多少風險?能夠承擔得起嗎?
最後說一句,無論做出何種選擇,必然都會遇到困難。而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會覺得當時要是選了另一種該多好。這樣雖是人之常情,但也許更好的心態是:落子無悔,願賭服輸。
該考慮的東西特別多,但是最不該考慮的是眼前利益和你的面子問題。能注意到這兩點,很多選擇便不會後悔了。
鑒於大家基本上都是成年人和學生,我以一個成年人的定位做選擇。
一、培養兩個興趣
1、長期技能,需要長時間與經驗的積累才能學會並堅持的。
畫畫、手工、口才、英語、運動健身、職業技能、副職業技能等等。這些在生活上可以消遣跟釋放自己,並且積累到一定的經驗會有質的飛躍。
2、培養新時代技能。
時代的變遷已經可以預知,互聯網已經以一個不可阻擋的方式在我們各種生活方面紮根。學會並且利用互聯網上分享的知識,利用互聯網龐大和寬廣的資源讓自己獲得更高效的生活。
學習;編程、PS、平面設計、輔助軟體、互聯網應用。
這些愛好因人而異,但是大家既然逛知乎就要懂得,時代的變化跟工作環境不斷在變,你們需要學習這些新時代的技能。
====================================
年輕人們,跟你們說一些事。在這個繁華的社會大家都已經被各種信息給影響了。
看著一個人創業獲得千萬融資、看著隔壁老王閱牆無數、看著追逐夢想的人擁有自己的幸福、亦或者大家都不想在做平凡人,想走自己的路。可是,你有什麼能力?永遠要記住一句話;
【不要讓你的能力跟不上你的思維】
我在這個平台上幫很多人做過心理諮詢,很多高中大學生的能力薄弱卻不甘平凡,我懂你們,但是你有後路嘛,一份能夠養活你並且讓你經濟獨立的工作,你需要學多久才能擁有?
這個社會的經濟頂樑柱是誰你們知道么?
是大學生!畢了業的大學生,他們是這個社會不可缺少的資源。
所以你們需要好好高考,好好儘力。。很多人考不到985211喪失掉夢想,認為自己這輩子沒有出路了?考驗也可以考上985211,你們為什麼不定目標奮鬥?
(我也很懶惰,因為我總是答應別人的事情做不到,可是我有雙相障礙,我的記憶已經非常繚亂了,根本無法正常思考,你們有病嘛?你們是一個健康的人,你們擁有思維敏捷的大腦跟強健的身體,而我呢?我快「死了」!你們大多數連我這個「死人」都比不上)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不想在這個階層呆著就努力超越)
====================================當你做出一個選擇的時候,那麼你就要明白這些東西。
你的努力真的努力的對嘛?
你的堅持真的堅持的對嘛?你做的真的是正確的嘛?你有沒有想過,你做的都是無用之功?更可怕的是,你有沒有想想,當你準備好了一切,卻因為遲到喪失掉你幾年的努力。
現實是殘酷的,你需要遇到伯樂,你需要認識更多的人,更高的人更好的人
有時間再更,最近太忙了。不要把路走死。不要慢慢發現自己別無選擇,只能沿著越來越窄的路繼續走下去。不要只看眼前,就把自己的一輩子賣了;變現當然是對的,不過只能慢慢變現,將來的自己可能更值錢呢?走走看再說,就算自己沒有變禿變強,也抵不住通貨膨脹啊。所以,就得不停學習,不停充電。否則,...會寫個程序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會做遊戲就覺得自己很厲害了,...... unity出來了,之前的gamebryo的積累有什麼用?之前的directX的積累有什麼用?之前的cocos2dx的積累有什麼用?iOS火了,objective c你會嗎?微信流行起來了,html5你會嗎?css,jQuery,還得從頭學起;一團亂麻的代碼,你有本事維護嗎?react,vue.js, 都得跟上;做代碼猴子,有什麼了不起?怎麼運營懂嗎?商業規律懂嗎?都得去積极參与,多見世面,才能路越走越寬,發現更大的世界。
先考慮:付出的是什麼,得到的是什麼?
付出的是不是你願意付出的。得到的是不是你真想要的。如果能搞清楚付出什麼,得到什麼,那麼接下來就是機會成本的比較。
實際上,我們可能不知道自己將付出什麼?也不知道是不是能得到真想要的?
所以呢,只要搞清楚其中一個,就可以了。比如:追一個女生,只要你願意付出,那麼,即使最終沒追到,也是甘心的。
或者,你無論如何都一定要追到,那麼,即使你付出了現在的所有和未來的所有,你也是甘心的。所謂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選擇,都是事後總結的。只要是你不後悔的選擇就是重要的選擇!個人認為,最該考慮的,是自己到底適合什麼,擅長什麼,才能找到最好的選擇。我有一個不成熟的觀察:同一層次和大環境下,人的聰明是有限的,雖然側重不同,但總歸各有所長。難以佔全――有的人戰略層面,有的人業務層面,有的人投資能力,有的人領導才能,有的人執行能力,有的人管理能力,各有擅長――看清楚這些的意義在於,明白了人的能力,刻意打造真的很重要:時間和精力花在什麼地方,就決定了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所以人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認識自己,規劃自己,成就自己,才能做出最好的選擇。
在大量心靈雞湯成功學導師到來之前,我想說人生緊要處只有幾步,一是高考進入大學、二是工作進入職場、三是組建家庭開始婚姻生活。
我們的一生無時無刻都在面臨著選擇。有些選擇可能對你以後的影響小,比如去餐廳點餐,你選擇的是A套餐還是B套餐;或者是你去商店買衣服,你選擇的是黃色還是粉色的衣服;又或者周末休息在家,你選擇是去游泳還是去打羽毛球。有些選擇確實能影響你今後的道路的重大選擇,比如高考後,你選擇是留在家鄉上一本還是到外地去上二本;或者大學畢業後,你選擇是繼續讀研還是直接進入工作;亦或者工作後,你選擇是去大城市發展,還是中小城市發展;你選擇去大公司做事,還是選擇去剛起步的小公司共同成長……
那麼在面對這些重大的選擇時,我們做決定之前最應該考慮什麼的?
迎刃(yingrendao)一個教你變自信的公眾號
1. 什麼是你真正想要的。
心理學家榮格說,「只有看清自己內心深處的人,他的視野才會清晰。向外面看的人,一直活在夢中;而向里看的人,才是清醒的。」
你的目標,你的夢想,你心底的渴望是你做出每一個決定的基礎和參考。在你心底的最深處,你對生活各個方面——職業,戀愛,錢財,生活方式等的設想是怎麼樣的?什麼樣的核心價值觀為你定義了你的目標?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所得,調整自己的目標。但是如果你所做的決定,偏離了你內心所想要的,那麼最終你只會為自己的決定後悔,可能還會為之感到痛苦。
迎刃(yingrendao)一個教你變自信的公眾號
2. 評估可能帶來的問題和影響。
當我們考慮的現有因素,不足以支撐我們做出最終的決定,我們需要以模擬的方式,考慮做出決定後可能出現的問題或後果,評估這些是否在承受範圍內,是否能解決,這樣能幫助我們儘可能減小做出決定後,後悔的可能性。
比如你準備購買房子,那麼經過各種對比,聽過不同的置業顧問的各種推薦,你在買房子之前,肯定會設想,住在這些不同的地方,可能遭遇的事情,比如沒有電梯,每天要爬6樓上下班。比如房子臨近菜市,早上會特別的喧鬧,可能影響睡眠。又比如如果買了稍微大一些的,那麼可能每個月需要還的房貸會增加。經過各方面的綜合考慮,你最終會選擇一個性價比最高的房子。
迎刃(yingrendao)一個教你變自信的公眾號
3. 其他可能性。
新的選擇意味著我們可能有新的經歷。那麼在經歷那些之前,我們可能根本不知道我們以後將面對的是什麼。因為只有經歷了,才能真正清楚。在那個時候,你的優先項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所以當我們做決定之前,考慮可能帶來的問題以及影響總是不全面。很多可能是我們預料不到的。
那麼列舉出所有的可能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那些可行性強的,還是那些你覺得不可能的。請都列舉出來。因為這可以幫助你根據不同的可能,想出各種應對新情況的辦法。然後在眾多好的和不好的決策中,選出相對合理的來幫助你做最終的決定。
迎刃(yingrendao)一個教你變自信的公眾號
4. 那些可能會被你的決定所影響的人。
儘管可能你沒有意識到,但是我們所做的每個決定,或多或少都會對周圍的人產生影響。無論你是已經結婚,或者還是單身,已經有孩子或者是沒有孩子,還在上學還是工作了,跟父母住還是一個人住。在面對重大選擇之前,請考慮你最終的決定,會對你周圍的人如何產生影響,產生什麼影響?
比如,你的新工作,或者你的升職,是否意味著你可能只剩下很少的時間,能在家裡陪父母?或者這是否意味著,你的妻子可以辭職在家,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家庭,因為你的工資增加了?即使他們可能無法最終左右你的決定,但是請把這些關係,考慮其中。
迎刃(yingrendao)一個教你變自信的公眾號
5. 別人的建議。
你的決定可能會影響到你生活中的其他人。但是同樣的,別人是怎麼看待你做的決定對他們的影響呢?與你的朋友,同時,家人,老師談談你的想法,然後詢問一下他們覺得怎麼樣?
不要害怕去詢問別人的意見,或者認為這是懦弱的表現,不獨立的表現。詢問他人的意見,是你針對這一問題,獲得重要信息的一個方式。他們可能會為你提供一些新的想法,這些可能是你之前沒想到的,讓你能夠從新的方面去審視你的選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味聽從別人的想法,因為這本質上還是你自己的選擇,並不是其他任何人的。如果只聽從別人的意見,做出了不適合自己的選擇,未來你可能因此而後悔。
迎刃(yingrendao)一個教你變自信的公眾號
6. 負面的動機。
很多時候,人們可能因為自己的恐懼擔憂而做出決定。也許你是害怕,你永遠不會找到,真正讓你為之付出激情的工作,所以你找了一個自己不那麼感興趣的工作,因為在你心底,有一份工作,會讓你感到踏實,讓你心底不再那麼擔憂。或者,你認為你分手後,覺得自己不會再找到那麼相愛的人了,所以你去相親,然後跟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人結婚。
在面對重大的選擇時,你在害怕什麼?你在擔憂什麼?你不一定需要去解決這些問題,但是你需要非常清楚,這些擔心會對你的抉擇起到什麼影響的作用?這樣你才能客觀地評估你最終的選擇,而不是受他驅使,做出後悔終生的選擇。
迎刃(yingrendao)一個教你變自信的公眾號
7. 成本,風險和回報。
當你做出決定後,你需要運用到哪些資源來執行這些選擇?你需要付出多少經歷和時間,來落實你想要達成的?你需要投入多少資金來實現你的目標?然後考慮與你的選擇相關的風險。什麼是最安全的決定?最危險的是什麼?最壞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什麼?另一方面,每個選項的潛在回報是什麼?
比如,你是企業的創始人,你需要決定是否像市場投放新的產品。那麼你需要考慮新產品生產的成本是多少?你否是需要聘請專業的團隊幫你做推廣?你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來做投放的前期工作?如果產品推廣不順利,企業將面臨的風險?是否會出現資金斷鏈的情況?如果產品反響很好,那麼你能得到的回報有多少?等等。
迎刃(yingrendao)一個教你變自信的公眾號
如需更深入解決你的自信、溝通社交、情感等問題,加個人微信諮詢(ID:yingrenhui )
最後,你是否正在面臨著人生的重大選擇呢?在選擇面前你有什麼技巧嗎?我們評論區交流一下哦!
文/小刃刃
微信公眾號【 yingrendao 】,每日推送自信、人際交往、情感、學習成長等主題文章。
PS:沒時間解釋啦,趕緊上車。
【電子書福利】如何更系統的學習提升自信、人際交往、戀愛、學習成長方法,關注本公眾號:迎刃(ID: yingrendao )後台回復關鍵詞:dzs 或『電子書』,即可下載5本電子書到手機瀏覽(5種格式)。晚了,可能鏈接就失效啦。
http://weixin.qq.com/r/rUw3LxnEWEQnrV1M9xm-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其實回想起來,那些人生的重大轉折點都是在一些平凡的某天不經意就發生了的。多關注日常生活。
在歷史中尋找答案,用答案指導當下。
想要一個未來,必須通曉歷史,特別是你的失敗。
天底下沒有新鮮事,同樣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
歸納總結升華。這是一個循環往複的過程。
你的答案只能在你的過往中。該將就的時候別講究,該講究的時候一定不要將就。
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在日常生活中面臨遠超以往的選擇,而且與過去不同的是,這些選擇帶來的信息多到不行。有些信息是我們主動去搜索的,有些是別人強行塞給我們的,可是所有信息加在一起不僅無法幫助我們,反而讓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從日常的消費選擇,到攸關生死的醫療選擇,我們有很多實際情況、數據或建議,卻沒有一個有條理的方法可以整理信息,做出選擇。對於選擇這件事,我經常撒雞湯,認為不要受困於選擇而苦苦糾結,因為這往往只是貪心在作祟。但也不是說做選擇的時候靠投骰子,畢竟,在做出重要選擇的大多數時候,我們現在做的決策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產生影響。
一般人做選擇的方式通常有幾種。有些人會根據以往的經驗來做決定,參考過往成功的例子,或觀察過去與現在相似的情況。這些人根據經驗來做決定。
第二種人重視當下,認為只要專註在當下,讓「當下的力量」指引他們。還有另一種人和這群人有點像,他們會根據信念或直覺做選擇,這種人相信某種看不見的力量會引導他們做出正確的決定,這種看不見的力量或許是自己的感覺或靈感。這些人憑著直覺做決定。
最後一種人也許佔大多數,而且他們有上述兩種人的特性,這些人做決定時會思考未來,有邏輯地考慮這些選擇的現在及長期後果,他們會理性分析,預估未來,然後再做決定。但是,這些人常常希望想出未來會發生什麼事,然後採取行動。理想的情況是,他們會考慮幾種不同的未來情境,但是即便如此,做決策的人還是常常會根據最可能發生的情境來做決定。
很多人都覺得,思考未來的唯一做法就是想出未來會發生什麼事,至少使用第三種方法的人這麼想,但其實還有更好的方法。有一種簡單、有條理的方法做出決定,不會因為過多信息而迷失與困惑——經濟學上的「現值」概念。
張五常舉過一個著名例子——
「假定青年選擇職業的時候,只考慮收入因素,哪裡收入高就去那裡。現在有兩種職業——歌女和醫生——假定一生中總收入相同,請問青年應該如何選擇?
歌女那項職業,年輕貌美時收入特別高,但年紀漸長,收入就開始下降,到後來就變得『門前冷落車馬稀』。醫生那項職業,求學之際收入是零或負數,跟著作見習醫生,收入甚微,三十歲後,懸壺於市,顧客人數慢慢地增長,四十歲後,收入滾滾來。 所以,答案是,應該選擇未來收入折算成現值後,收入總額最大的職業。要將未來收入折現,就必須考慮利率。利率高,則未來收入的現值低;利率低,則未來收入的現值高。因此,職業的選擇由利率決定,利率高就去當歌女,利率低就去當醫生。 歌女的早期收入較高,醫生的較低,而因為利息率是正數,同樣的收入較早的折現後財富較高。要是歌女一生的總收入與醫生的總收入相等,那麼財富一定是歌女的較高,選擇此職理所必然。(這裡是不管非金錢的收入。) 要是作為醫生的一輩子總收入較高,那麼利率夠低會使醫生職業有較高的財富,而利率夠高則會使歌女的財富高於醫生的。那是說,如果醫生的總收入是較高的話,有一個利率會使歌女與醫生的財富相等。市場利率若高於此利率,歌女生涯可取;低於此利率,醫生之職優勝。這解釋了為什麼在貧困之邦,賣笑的少女比較多。利率高,或借不到錢,來得早的高收入會有較高的財富,因而使平生的消費有較高的水平。多年以來,台灣的娼業是合法的。後來改法例,娼業非法。改得容易,是因為經濟增長有了成就,借貸市場的高息再不普遍,年青人的求學意向於是變得普及了。五、六十年代日本的經驗也如是。」
也許你認為「現值」是個複雜的技術性概念,但實際上,這個概念簡單明了,對每個人都很實用,而且能夠從中獲益,你可以用來決定要現在還是之後做某件事;或是決定要不要辭掉討厭的工作,過得更快樂;又或者要決定要不要結婚、什麼時候生小孩,這些事都可以運用現值來思考與決策。只需要五個步驟就能系統化思考評估每個選擇在未來會產生的結果,幫助你做出平衡時間、金錢和風險的最優決策。
五個步驟包括——
1、釐清選擇,找出所有可能的選項
2、想像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
3、評估未來每種情況會發生的概率
4、選擇適當的折現率,將所有選項轉換成可比較的相同基準
5、計算每個選項現值,做出決策
簡單地說,「現值」指的是明天可能發生的事件在今天的價值。我們每天面對各種選擇,而這些選擇的結果都只會在未來出現,不同選擇會導向不同的未來,所以,想像這些不同的可能性是做決定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步。
我說的概念並不新,但是經濟學思維與一般做決策的方式不同的地方在於:現值讓我們在面對各種選擇時能系統性思考,並把平常很少想到的層面納入考量。當我們使用現值時,不只是要想像這些選擇可能產生的影響,還要考量每個選擇可能導致的所有可能性。更重要的是,當我們使用現值分析時,也要考慮到這些後果可能在什麼時間發生。
總之,系統性思考未來,使用現值(也就是未來可能發生的事在今天的價值)可以幫助我們做更好的選擇。
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考慮錢,對事不對錢,還有就是別懶,一旦懶,全完蛋,就像這過年幾天,我在床上躺了十幾天,厄
在人生重大選擇中,最應該考慮的是:理想與現實的有機結合。理想應當「高高山頂立」,現實應當「深深海底行」。切忌飄在半空中,目標太低,具體行動深化不下去。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玩模擬人生的遊戲?
※怎樣理解哈維爾的那句」我們堅持一件事情,並不是因為這樣做了會有效果,而是堅信,這樣做是對的「?
※既然人總是會死,為什麼還要活?
※試問五大學科競賽存在的意義?
※有哪些有建設性可操作性強的人生建議人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