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會學生運用人物素材寫作文,而不是講了一個歷史人物他們聽故事一樣,依然不知道怎麼用在作文中。?

學生從小到大學過很多課文、古詩、文言文,那些人物身上都具有中考所要求具備的堅強、樂觀、等等精神,那麼到底怎樣寫在作文中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引用名人名言呢?


學生不會很正常,所以才需要我們老師。我們要找到問題的本質是什麼,然後針對性地設計教學。

那麼我們先捋一捋「運用素材」這一行為的背後體現了哪些能力。

首先當然是記憶力。能夠在考場上根據題目要求回憶起看過、聽過、讀過的故事,並且能夠準確地複述細節。遺憾的是,大部分學生只能記得個大概,在國籍、地點、先後順序等細節上經常胡編。尤其是時間,能寫對朝代或多少世紀的學生已經很優秀了。最過分的是連故事中出現的人名都搞錯。

其次是分析能力。「運用素材」最忌諱將整個故事講得很啰嗦,其實大多數時候根本不需要將故事講完整。學生要能分析出我準備寫的這則故事中哪些細節適用於我的論點、分論點,然後要大刀闊斧地刪掉與論點、分論點無關的細節,只保留最相關的部分。

第三是語言組織能力。包括用詞的準確性、語句的流暢性等。

明白了這些,接下來就是針對性地設計能力訓練。

記憶力的訓練,可以讓學生先養成使用素材積累本的習慣,然後每隔一段時間讓同桌兩人互相用對方的積累本里的素材出題。例如我積累了一個田忌賽馬的素材,同桌可以出一道填空題給我做:時期國的田忌用了的計策打敗了對手。這麼做不僅幫助我加深了記憶,還把兩個人的素材共享了。

分析能力的訓練,可以讓學生用同一個細節完整的素材根據不同論點進行語句增刪和重組。例如田忌賽馬完整的原文是:

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如果我們要用在「做事要講究方式方法」的論點下,語句就應該濃縮為:

齊國將領田忌採納了孫臏的建議,以下等馬對陣對方的上等馬,以上等馬對陣對方的中等馬,以中等馬對戰對方的下等馬,最終在三匹馬都不如對方的情況下獲得勝利。(這段話只保留了「什麼方法」和「做事講究方法的好處」,其他細節一概不用。)

如果我們要用在「要善於發掘人才」的論點下,語句就應該重組為:

孫臏原本是魏國的刑徒,根本沒有出頭之日。齊國的將領田忌一眼看出他過人的才華,將他偷偷帶回齊國並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欣賞孫臏的兵法才能,任命他為軍師。在孫臏的領導下, 齊國的軍力得到快速發展。(這段話突出了「誰在什麼情況下發掘了人才」和「發掘人才給國家帶來的好處」。)

如果我們要用在「要善於聽取他人的建議」的論點下,語句就應該調整為:

齊國將領田忌與齊國的公子們賽馬,但他上中下三等的馬都不如對方。這時孫臏建議他以下等馬對陣對方的上等馬,以上等馬對陣對方的中等馬,以中等馬對戰對方的下等馬。雖然孫臏當時只是田忌的門客,而且出身低賤,曾在魏國當刑徒,但田忌依然採納了他的建議,並最終獲得了勝利。(這段話敘述了「誰在什麼情況下聽取了誰的什麼建議」和「聽取他人建議的好處」。)

至於語言能力,其實大多數靠個人悟性。老師如果一對一、手把手、當面幫他改,會很有用,但現實中很難做到。

還是那句話:學生不會很正常,所以才需要我們老師。我們要找到問題的點在哪裡,然後針對性地設計教學,並且示範給他們看。對於悟性一般的學生還需要反覆地組織操練。


謝邀

這個問題想要解決,最重要的就是教會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不要「素材先行」,而要選擇「立意先行」

構思文章的時候你要思考的不是一篇文章審題出主旨之後去尋找若干匹配素材加入到文章中

而是先去構建分論點,隨後由分論點去是尋找匹配素材

區別就是,當你重點在素材上,你的分論點往往容易為了解釋你的素材

這樣勢必就是說故事的感覺,而不是用素材的感覺。

但是先出分論點,你就知道你講故事的時候是為了分論點而服務了

而你這麼做之後,你就知道輕重主次的表達

一般要把事例演繹出「用出來」的感覺

就是要真的去「用」素材

而不是「講故事再解釋」

以上


推薦閱讀:

求這種類似高清圖片做壁紙,謝謝大家?
如何積累和分類整理寫作素材?
你平時在哪找免費的可商業使用的圖片素材?
平面設計師是如何找素材的?
如何為 PPT 找合適的配圖?

TAG:語文 | 素材 | 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