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清華大學清新時報的報道《雙培計劃:名校里的「中等生」》及相關政策?

鏈接:深度 | 雙培計劃:名校里的「中等生」


朋友圈校友們轉發的時候,也沒有感覺到有那麼嚴重,直到相關聲音被和諧,開始有人在為這個計劃洗地的時候,就突然意識到了原來這可能只是個開始。

1. 現在的制度有觸犯底線么?

暫時還沒有,讀書交流,上課聽講,真有雙培生願意好好聽講,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但是,有疑問的是,為什麼國家級的高校的資源,就因為放在了北京市,北京市有權利去參合分配?這也是這個計劃最大的問題。為了北京市民的利益,動用了國家級的教育資源,而且明顯再一次企圖觸犯教育公平底線

2. 為什麼要反對?

如果現在不反對,也許過一段時間真的就「優秀的雙培計劃畢業生」可以獲得清華畢業證了。政策試水,沒有明顯抵觸,政策會真正深化。到時候給「優秀的雙培計劃畢業生」一個清華畢業證,幾乎是自然而言的事情。然後在中國,「優秀的標準」就會有很多發揮的空間。

還記得民族政策加分么?基層權貴修改自己的民族的行為並不鮮見。還記得小小發明家和學術論文之類的加分報送資格么?然後發明的怎麼搞出來以及論文怎麼寫出來,就有人在鑽空子。然而,即使是這樣的政策,也只是降低了高考的難度。加分也得考很高的分數才能上,報送也至少得經過一個保送生考試。將來,一個有機會發放清華畢業證的雙培計劃,實行範圍是北京市,沒有什麼硬性的門檻,這就觸犯了教育公平的底線,扒掉了教育公平的底褲。

3. 什麼是教育公平的底褲?

教育公平的底褲,就是明面上要保持一個教育公平的說法,看似所有人公平,但是實際政策有利於教育資源發達地區。

當年因為全國統一試卷,北京名校錄取分數明顯低於其他省份,引起民眾不滿,於是開始各地自主命題。北京中低檔題用了更低的難度,達到了錄取分數和其他地區基本上在一個水平線的結果。「你看。北京地區生源質量就是好,錄取分數也沒有比其他地區差很多啊",這就是在維護教育公平的底褲。

奧賽考試,為了體現綜合實力,最後的一輪是實驗。作為貧困地區的我,有幸自己花了幾天看了下物理奧賽的書,到了省奧賽的複賽。到了西安之後,發現自己之前連相關的實驗儀器都沒見過的。而在車上,聽到西安高校的同學們說,決賽的實驗已經做了好多遍了。「你看,你們平時不培養學生對難點知識的學習,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當然奧賽得不了一等獎啊,進而保送啊」,這就是在維護教育公平的底褲。

4.一點小私貨

作為一個教育極其落後、信息閉塞地區考到清華的人,我深知教育差的地區,要考到清華,需要多花費多少精力,需要摸黑走多少彎路,需要怎麼樣的運氣。但無論如何,各省畫個線,雖然有的人有加分,但教育資源差的人好歹有條能看見的路。雖然別人有各種buff加成,但是至少還是要非常努力。雖然相對不公平,但至少有個聲音說「你看,全國教育是公平的啊」

當北京市享受著各種buff加成、剛過一本線的所謂「中等生」覺得自己不公平的時候,請記得這個國家還有很多的地區,大部分人讀不到高中畢業,就出去打工了;請記得這個國家還有很多地區的學校,計算成績用的是三本線上線人數。

希望教育越來越公平,希望教育公平的底褲還有人願意去維護,希望這個國家底層階層向上的通道永遠不被堵死。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但願這句話,不會成為未來中國教育的樣子。


說真的 那句希望自己能拿到清華的畢業證書 是我這一段時間聽過的最不要臉的一句話 想想自己高中奮鬥了三年離清北只有一步的同學最後卻因高考一次無緣 而那些在北京有著這麼好的教育資源的地方卻不好好學的人卻能來清華 佔了這麼大的便宜還能說出這麼不要臉的話

我也是BH的哦

咱倆還認識呢


忘了在哪裡看到,說沒有分配熱門專業,如今從15屆到16屆,不但人數擴增了,專業也更加齊全了,北京某些家長們的努力不可小視呀

建築經管計算機,各省狀元齊聚地,每年轉系成功的人數寥寥無幾,雙培計劃倒是挺厲害,佩服佩服

PS:電子又要被貢獻一波掛科率了,心疼電子一秒鐘


有人在評論里說了很多看似「忠言逆耳」的話,讓這個我快忘了的回答又翻了出來。

我想說的是,對雙培生而言,我沒有半點鄙夷的想法,進入社會就會明白,誰並不比誰強多少,差多少,成績說明不了問題。我所憤怒的,是我們做了制度的玩偶,至於誰是犧牲品,誰是既得利益者,這不重要。

如果對於文章內容,我有誤解,這裡表示抱歉。

答案及補充,一字不改,有對有錯,引以為戒吧。

最後希望一切都順利。

以下為原答案。

-----

想了想,還是寫下答案。

我是一名清華的軍工定向生,沒錯,就是被無數人吐槽和國防生一樣很坑的定向生。

我已經研究生畢業工作幾年了,所以政策再怎麼改變,也與我無關。

但是,看見所謂的雙培生說,希望能有清華畢業證,我只想說,臭不要臉。我已經工作快4年了,沒有違約,沒有畢業證原件,也沒有電子註冊。雙培生居然說想有畢業證,我該說自己有些噁心么。

當初自己高考發揮失常,估分報志願時覺得有些擔憂,想了想和家裡商量,報了軍工定向生。工作5年回報這個「清華招牌」。最終果然差了7分,為了清華夢,我願意選擇定向生。

平心而論,我對定向生沒有怨言,合同是我簽的,志願是我報的,工作單位、讀研都是我選擇的,我為自己的所有言行負責。在清華,我學習不差,雖說不是名列前茅,也算是中上等。我感激清華為我提供的條件,也願意在單位工作,哪怕我的工資並不多。

因為成績還可以,我所分配的單位福利待遇尚可,雖說與it金融無法相比,但比其他同學好多了。我的同班同學,被分到了偏僻的山區,每天搬儀器的,給領導端茶的,都有。你讓他們看到這個新聞做何感想。

先寫這麼多吧。

噁心。

------------

以下為更新

這裡不想討論本身軍工定向生和國防生值不值的問題,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軍工,除了清華,報的是北航和哈工大,所以即使我不來清華,可能最終也會殊途同歸,來到我的單位工作。

但如果你問我有沒有虛榮心,嚮往清華的牌子,我當然有。我不光有虛榮心,還有懊悔心,為什麼數學考砸了,還有不甘心,全國卷其他省份,同樣的考卷,我同樣的分數完全可以當「自由人」,雖說可能最終還會做同樣的工作,但這種枷鎖的感覺,你們可能體會不明顯。所以滿5年合約期滿,即使我應該會繼續工作下去,也一定要要回學位證、畢業證原件,以及學籍電子註冊,我不想再當黑戶。

可我個人,代表不了全體。我自己是非常非常幸運的那一類(真的,都成優秀典型了,熱愛工作,奮發圖強,並非因為窮而是因為個人意願沒違約沒跳槽,很稀少),我有明確的專業目標,工作目標,甚至是職業規劃以及嚮往的工作單位(父母小本經營,現養老,並非官宦子弟,沒有任何親戚從事相關本專業,純粹自己碰頭。)但我敢說,我絕大多數同學,學長學弟學姐學妹,他們沒有。他們報這個定向,甚至都不知道畢業後要工作5年,不知道違約要賠2倍,3倍,甚至4倍。不知道讀研限制嚴格,合約期限還會加長、延期,違約金翻倍。這裡有高中學校和招生老師的責任(沒告訴具體實施方法,甚至隱瞞),也有自己的疏忽(沒考慮讀研以及工作單位)。你問我怎麼知道的,我填抱志願時猜的,剛入學就問的。一些同學後悔了,有退學重讀的,可以。有畢業違約的,20w。讀研了,再翻,具體數額和單位以及個人有關,不再贅述。家裡沒錢,借錢違約。這其中也有黑暗面,認識門路的,這省幹部的那集團領導孩子,各種名義出國的,桃之夭夭的,有,而且不少,黑暗吧?

有人可能說,你早幹嘛了,沒有契約精神,要對自己、對單位負責。我曾經也這麼想過我那些罵單位的同學,但是看他們拿著3k到4k一月的工資,做著完全沒有技術含量,純粹是體力工人搬儀器的活,我真的沒法站著說話不腰疼,沒臉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你問我的工資?大概是他的2倍左右吧,不超過8k,我其實挺知足,二線城市,餓不死了。

說了這麼多,不是為了吐苦水(其實也吐了不少苦水,希望各位別介意)。說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思想只有一個,希望不要出現這樣的結局:

所有定向生,為了這一切的一切所做的妥協,未來人生的妥協,被這計劃徹頭徹尾地嘲笑個遍,永遠走不出底層的輪迴。

---------


貼上我專欄的一篇文章:

動物農場的教育 - 防川 - 知乎專欄

如果是清華的同學或校友,也請你填一下問卷(僅做學術使用):

清華同學對"雙培計劃"的看法

——————

最近學校在選海淀區人大代表,我建議大家直接給最後選上的人大代表發郵件,讓他去質詢這件事。如果有候選人上知乎的,建議你直接回答下這個問題,告訴我們你是誰,你願不願意代表我們去行使你參政議政的權利,我們到時候投你(不過我本人貌似因為在國外,投票資格被取消了)


Update: 如果這樣的「雙培生」越來越多,而且都能最後拿到清華畢業證(說實話修夠學分60分就能及格還有那麼多「領導幹部」幫助,還真不是什麼難事),我真是為清華未來的聲譽感到擔憂,也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未來表示呵呵。希望大家對此事件表示持續關注,不要放鬆警惕。

以上是某自稱負責清華「雙培」招生的老師給我們同學的回復,其潛台詞細思極恐。。希望每個清華人尤其是在校清華同學都能或多或少地警覺起來,不要眼睜睜地讓偷雞摸狗的事情在自己身邊發生。。附搜狐教育新聞:北京首推「雙培計劃」入選學生有望獲部屬高校學位

作為一個THU本科畢業現在在美帝念CS研究生的學生,一開始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這條消息還以為是說清華園裡成績中等的同學,就隨便點了進去,看完之後三觀盡毀。後來朋友圈不斷有清華同學校友轉發評論,心情愈發不能平靜,臨睡前看到這條知乎提問,在美國東部時間凌晨三點多睡不著的情況下打開電腦,獻出知乎首答。

首先,很感謝清新時報的記者同學們,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把這個還在陰暗處若隱若現著的「雙培」計劃嘩啦啦地展現在了世人面前。一開始我覺得文風三觀都很有問題,現在我更傾向於是「高端黑」,在「地方領導」的淫威與「聖母婊」的道德綁架下能把事情的背景,規模,走向都一五一十地呈現出來,很好。

小時候,我自從聽說清華是全中國最好的top2大學(還有北大,這裡就不和隔壁爭了),內心就一直憧憬著能上清華並為之而努力,一路過關斬將考入清華後也一直以清華為傲,包括到了美國以後。然而,我今天看了這篇報道,可以說,清華,第一次讓我真心感覺丟臉

文中最讓我感覺噁心反胃的倒不是那個已經被樓上們提到的「想通過領導爭取拿清華畢業證」的橋段了,而是一開始,有個雙培計劃生「張澤瑞」拿到清華錄取通知書在鄰居面前招搖過市事後還笑著說,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是「雙培計劃」帶給他的意外之喜。

說實話,我是憑硬實力考進的清華,都從沒在鄰居或者朋友們面前刻意秀過清華錄取通知書。感謝清新時報的記者同學們,能用魯迅式幽默而又毫不留情的反諷筆調讓一個既得利益的小人屌絲形象躍然紙上。我這裡提到了「屌絲」二字,為了防止被「聖母婊」們指責引起階級仇恨,我在這裡說一下我心目中的「屌絲」標準,並不是指家境不好,或者家在邊遠地區的人群,而是指「內心」屌絲,期望不努力就不勞而獲、「佔了便宜還不賣乖」的精神「屌絲」。我尊重那些自身能力強、有自己理想並為之努力的具備真才實學的同學們,無論他們來自哪裡。而對於精神「屌絲」們則極其鄙視。

清新時報里描述的那位靠著摻水的清華錄取通知書在鄰居們面前招搖撞騙使得虛榮心爆棚的同學,我實在是無法想像這樣的人,連在鄰居面前都不肯澄清自己「雙培生」身份的人,以後不管拿不拿到清華畢業證,會不會進行學歷造假,混跡社會敗壞清華校友聲譽。

報道中反覆提到所謂的某些」領導幹部「一直在關愛袒護這幫子」雙培生「們,已經可以大致猜出事情基本上就是北京地方政府為了地方利益向中央直屬高校進行施壓。在這裡,其實我反倒要同情表面上佔了些便宜的」京籍「考生們,因為」雙培生「的存在,你們將面臨各界對你們能力上的質疑。想一想,如果」雙培生「計劃繼續甚至擴展下去,以後別人一聽你是北京人上清華的,第一反應就是,誰知道你是考上的還是」培「上的。這對於北京有真才實學的高素質同學來說,是絕對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我朋友圈裡不少北京的清華同學看到這篇報道也是唏噓一片。

高考與名校本來就是選拔學術精英的,現在社會也越來越多元化,如果沒有上名校,你可以往別的方向發展,真想學知識,現在各類網路課程MOOC都開得火熱隨時可以自學。不知道非要鑽這種為人所不齒的」雙培生「空子的目的何在,如果這樣的」雙培「計劃繼續擴展,我真心對中國的未來呵呵了,這簡直就是大踏步回到」工農兵「大學生的蒙昧時代,為廣大莘莘學子恢復高考的親愛的鄧爺爺估計知道了都要氣活了。

而如果,只是小規模的搞一搞,大家用腦子想一想,這樣的資源等運作成熟之後會被怎樣的人利用,又是一大腐敗滋生的搖籃了,而且更絕,直接動搖了我國的國本——教育。千百年來連封建時代科舉選拔都是力求公正,若是有走後門的現象估計早就被百姓的唾沫星子罵死了吧。現在社會居然出現了這種費盡心力幫走後門學生拿名校畢業證的事情出現,還美其名曰為了」教育公平「,真夠噁心人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星星的病毒也可以擴散迅速,既然發現了教育有了不公正的苗頭開始,大家就要起來集體發聲抑制住,否則真為中國的未來擔心。。

最後歡迎轉載評論,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和發聲。也算我作為一名清華人能為母校的聲譽盡一絲綿薄之力。

--------------------補充:

清新時報的原報道已經被刪除了。。記者還被批評了。。

現在覺得前幾批這個計劃的一些陪讀」小白鼠「也是可悲,背負罵名是為了給某些人鋪路。。

估計也就是一些不大不小的地方官搞出來的爛事,不過中國特色就是」小勺「多,但再大的鍋也經不起撈。。認為真正的趙家子弟不會鑽這個空子而會直接出國的拜託你們搞清楚,出國也不是你們想的那麼容易的(講真,我認識的同學朋友中有一些家境非常好但人也非常聰明上進完全憑自己能力上國內外名校的,但據我所知,同樣也有不少「扶不起的劉阿斗」各方面都挫到不行。。),出國英語至少要過關,而且出了國就沒有父母的庇護了,如果英語說不好各方面都不行你說美國人會認你一個中國小官的二代么?這樣一來,你們說那些不大不小的屌絲」二代「們還捨得放棄使用「雙培」的幌子名正言順享受「清北」資源與光環的捷徑不走,而選擇吃苦費力的出國么。。


這個問題在我的TL上刷了好久了,似乎評論政策的比較多,我倒是想評價一下《清新時報》的這篇報道,主要是

我相當不同意 @馬駿川 的觀點:

如何看待清華大學清新時報的報道《雙培計劃:名校里的「中等生」》及相關政策? - 馬駿川的回答

他對於這篇報道的看法,無非就是這兩句話:

清新時報記者在這件事情上被受訪者誤導了或者說自己理解有誤。

清新時報記者在這個問題上認識再次出現誤差,可能是將同學們的美好願望當做了可能實現的事實。

所以他認為這是一篇「不合理」的報道,最後還補了一刀:你看,這不就被刪了嗎?

恰恰相反,我認為這是一篇真實合理的報道,缺點是稍有些不夠全面

不夠全面,是因為這裡面缺少其他清華學生的聲音,唯一出場的朱昕同學(化名)只充當了一個背景角色。

真實、合理,是因為這篇文章的所有內容,幾乎沒有超出兩個來源:一個是公開信息(包括當事人的經歷),這些是Fact;另一個是當事人的想法,且均以轉述的形式給出,因此也是Fact。各位可以重讀全文,你會發現記者幾乎沒有發表自己的觀點Opinion,只是把事實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個計劃是什麼?誰在參與計劃?這些人經歷了什麼?現在又在做或者做了些什麼?這些人是怎麼想的?

「我覺得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這是Opinion

「隔壁老王告訴我,他覺得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這是Fact(敲黑板)

「隔壁老王告訴我,他覺得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我覺得他是個【嗶——】」,這是Opinion

如果你覺得第二條是Opinion,基本上是因為你自己腦補了第三條的最後一個分句的緣故。

再舉例說明, @馬駿川 的4條「核實」,只有第2條完全是Fact,另三條都摻了Opinion。

這也叫核實?

所以我覺得從促進不同學校交流的角度而言,未嘗不可。

這也是你從校領導那裡「核實」來的?

張同學收到的也許確實只是「報到須知和流程」,但是張同學自己,或者他的家人、街坊鄰居,甚至更廣泛地說,普通民眾,恐怕都是把這份「報到須知和流程」當作「錄取通知書」來看待的。

@馬駿川 說這是清新時報的記者受到了「誤導」,是想表達記者犯了錯誤嗎?

但是難道張同學和他周圍的人不正是這麼想的嗎?

難道讀者們不正是想知道張同學和他周圍的人是怎麼想的嗎?

在我看來,張同學收到這份快遞前後的場景,恰恰是這篇報道中一個極為有趣的細節

再說「在清華做畢設」甚至拿畢業證的想法,清新的記者同學自始至終採用的都是轉述,我不知道這怎麼就變成了「記者認識的偏差」了。原文明明白白地寫著「馬翔宇說」和「張澤瑞說」,本來就是「同學們的美好願望」,不知道 @馬駿川 是怎麼看漏的。

至於清新時報負責人說「已被告知報道有誤,因此進行了刪除」,我也不是說這篇報道沒有錯誤,比如 @馬駿川 核實的第2條,只能拿修課記錄,不能拿證書,這就是報道有誤了。

我要說的是,換我我也刪。

可憐下據說被編輯批評了的記者同學,無妄之災啊。

(此處有刪除的內容。)


給大家一個鏈接來看看吧http://m.sohu.com/n/411562897/?_once_=000022_shareback_wechat_flow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某些人是多麼不要臉和無恥了

附截圖一張

正在探索如何獲得學位證的創新機制哦~

是不是接下來就要舉孝廉了,是不是就要九品中正制了呢~

反正這讓我想起來了幾千年前大澤鄉因下雨而道路受阻的百姓。


說白了就是資源和名額的問題嘛~

其實只要符合以下三個原則, 我覺得就沒必要反對:

1 交足夠多的學費,且把其學籍所在大學得到的國家/地方政府按照招生人數支付的經費按比例轉付給清華大學

2 不擠占清華大學的正常招生名額,課程容量,宿舍資源和官辦社團資源(可專門設增量)

3 不頒發任何清華大學官方的學位證明,以免影響僱主聲譽

在滿足了這些原則的條件下,人家就是花錢過來體驗生活的嘛~經費充足了給大家改善一下供暖條件,你問我資不資瓷——我當然資瓷啦!

P.S. 如果清華在以上條件滿足的基礎上,還能對錄取人員有否決權,那是墜吼滴!


忍不住來答一發,清華普通在校生,參加過北京招生組的志願工作。

那幾天諮詢得最多最多的就是雙培,我一個外地娃娃不懂,還以為家長們搞錯了,我怎麼沒聽說過我清有什麼2+2 3+1。然而作為一個比較負責任(笑)的工作人員,我還是去問了相關老師。

老師冷冷地說,有啊,我們有的。真是不懂為什麼要弄這麼個東西,好多孩子學習壓力大,心理壓力更大。我們還得專門照顧著有些孩子,放個水讓他們別掛科啦,處理有一些跟學籍相關的問題啦。反正我是不懂北京市教委辦這個幹什麼。

然後加點個人看法:其實我本來沒什麼特別的看法,我早就知道這事兒且沒當回事兒。後來在朋友圈裡看了一圈大家的意見。

1.國防生or定向生:憑什麼我離分數線只有幾分卻要簽協議????

2.高考大省部分同學:算了算了取消高考算了,這還考什麼鬼啊!高考分數不值錢啊!

3.部分吃瓜群眾:好了好了同學們不要這樣,雙培生同學是無辜的,大家這樣噴會傷到他們。

4.另一部分吃瓜群眾:好吧本來覺得沒什麼,尼瑪你還想要畢業證???以後全國的重點高中全改成北京二手房中介公司好了~


首先先確認匿名。

然後交代下背景,本人是就讀於文章中開頭提到的北京****大學的外地學生。

對於雙培計劃真是不敢苟同,

北京考生已經享受到了無與倫比的教育資源,以及擁有全國最高的錄取率,現在還在拚命去壓榨外地考生公平獲得優質教育的權利。

北京****大學,是一個以二本為主的學校,在北京並不起眼,校區分散且小得可憐,這些硬體資源暫且不論。就論這些人有沒有資格獲得這些。

據我所知,絕大部分人是沒有的。

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那位北京考生莫名其妙到了清華,繼續弔兒郎當混日子,在我看來真是見怪不怪了。文章中已經能看出,作者正極力剋制自己對這些人的鄙夷了,但是礙於政治正確,還得唱讚歌。

就拿我們學校來說,基本上算是北京收容所,救助站。有些專業,高達百分之八十的北京本地人,他們高二本線(北京的二本線)一點,就來到了很多外地考生高一本線十幾二十分,甚至我見過外地600分的考生,才能來的學校。

他們學習弔兒郎當,上課不去家常便飯,宿舍內抽煙喝酒比比皆是。就算有懂事點的,他們頂多就看看雅斯托福,上幾萬的課,等著家裡安排出國。就這樣,他們都覺得自己「你知道我有多努力么」。

扯了一堆無關緊要的,無一不是在堅定自己移民的決心,就算是去韓國,都會有梨花女子大學要求公正。

不撕


清華是一個很有彼此認同感的群體。這種認同感一方面來自於當初各自的拼搏,最後成為了各省的佼佼者從而脫穎而出的相似經歷。一方面又來源於大家具有的對於學習、對於努力行為的肯定的相同價值觀。

然而,雙培計劃的出現,卻是對大家純粹理想的一次打擊,是這樣淳樸環境里一個刺眼的瑕疵。這裡的同學都是當初通過各種努力為自己爭取而來讀書的資格,而且還有大批同學曾經懷揣著與我們同樣的夢想,卻因為高考的一點小失誤而與清華失之交臂。

其實如果只是所謂的2+2,來逛逛學校上上課也就罷了,無非就是一種更長時間的交換,對這個學校和群體不會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影響。然而,我卻看到某些恬不知恥的人竟說想拿到清華的畢業證。如果真給他們頒發了畢業證,難道不是丟盡了清華的臉,丟盡了清華全體師生的臉。將百年熙春置於何處,將當初懸樑刺股的眾考生置於何處?他們永遠體會不到他們不費吹灰之力所取來的資格是他人多少年寒窗苦讀卻不能得的終生遺憾。

另外,再設想下他們在外招搖的樣子,揮舞著清華的畢業證書,侃侃而談在清華的學習經歷,水平卻依舊不濟,是非之人又該說:「清華出來的也不過如此」。

不要因為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似乎北京市政府已經在想辦法幫他們拿到畢業證書了。。


把(公平的)權利關進位度的籠子


轉自朋友圈 徵得當事人同意


目前這事在北大似乎還沒這麼大的風浪。北大也有雙培生的指標,是從北工和北建來的,不過估計沒什麼人願意來吧,敢報北大的話要麼在數理這邊受虐,要麼去生化那邊搬磚,來吧,互相傷害吧!


本人1+2+1清華雙培生一個,看了清新和諸位想法,心情複雜,說點想法。

首先,我們真的拿不到清華畢業證…最後給什麼我也不知道,甚至說在看到報道之前,我和我的同學根本也沒想過這問題,至於報道那位同學,連我們都覺得他的思想放飛的太遠…還有傳說貿大雙培能拿畢業證這件事,我恰好有個貿大雙培的同學,這事實在誤傳,已經明確說了就是一紙證明,哪來的畢業證…

大概很多人都還不太清楚我們怎麼來的,我們確實在高考上沒有那麼優異的成績,但我們是在報本專業的學生中錄取最高分,我認識的雙培生跟清北50分差距的有,不妄想拿證,就為了來清華好好學點東西,雙培生本身分數差距也極大,鑽了空子的也有,同專業的差個70來分都正常…

所以不是所有雙培生都是不學無術,我不否認這樣的人的存在,但別一棍子掄死一群人啊……我們自知很多方面是比不上本校同學的,來了之後我課上聽到許多同學的見解也是自嘆差距之大,同是雙培,報道那樣自暴自棄的有,但我身邊認認真真在專教做設計到深夜的也有。

看到有同學說我們都是每天在學校里抽煙喝酒罵髒字的人,對我們厭惡至極,真不知道怎麼描述這種感覺,如果真的有這樣的雙培生,那我對他們的行為也感到很不恥,同時很慶幸我遇到的都是很好的同學。

至於同學們說我們是給太子陪讀,這我就不知道了,如果以我的角度來看,我認識的也都是遠郊區來的普通平民,正好趕在了改革年,沒多想就報了…

地域限制這件事,確實是北京孩子比較幸運了,我也不否認當中存在不公平,但似乎我們真的就是小白鼠,這個政策是在準備向全國推廣的吧…忘記何時看過,究不出來源了…我們說白了就是試驗品,諸多問題無法解決,連培養方案都極其不人道,譬如隔壁雙培,要求的學分竟然比本校生還多很多,再如我自己,給的方案也基本無法正常實行。我們就像是三無地帶,朝令夕改,選了課卻中途改了方案,諸如此類問題,無處訴說也無人解決。至於獎學金、推研什麼的,我覺得連基本的選課都解決不好,想那些有的沒的真是多餘…

其實我和我身邊的雙培生都是真的抱著一個想好好學點東西的心態來清華,別人我不知道,我和身邊的同學來的目的真的十分單純…你們說的曲線救國拿畢業證和拓展名校人脈圈這些問題…想像力太豐富…用心交的朋友還有對等的關係,這才是人脈吧……

怎麼說呢,我這個專業雙培生只有我一個,除了室友基本上不太認識什麼人,雖然真的很孤獨,和大家的差距還有諸多解決不了的問題,頭一個月簡直壓的自己喘不過來氣,但覺得來到這裡真的已經很幸運了,要好好珍惜,甚至一直當一個小透明也很好,泡泡圖書館寫寫論文做做志願者,很充實。何況我也一直覺得老師和同學都很好,如果有問題都很熱心。

清新的文章說不上偏頗,但我總覺得還是有個導向性…我認識的人不多,可能是個不全面認識,但至少,不是所有雙培生都像大家想的那樣。來清華的40個人什麼樣的都有,清新的例子當然也不是信口開河,對於那些有這麼好的機會卻不知道珍惜,一心想著空手套白狼的人,我也真想送他們一個全方位白眼 ?。

大家對於這項政策的不滿或者說憤怒,我都能理解,畢竟很多原因都是有目共睹的,即使是我們也經常因為它的混亂備受困擾,甚至連感冒了想看個病都是問題。但請大家能不能僅僅停留在吐槽政策,不要人身攻擊啊……有些雙培生的想法確實不妥,但畢竟不是所有人,說我們噁心不要臉,不要佔你們教室圖書館,這樣大張撻伐是不是有些太極端了,我們報志願的時候可曾想過有一天偌大清華會容不下我們,那樣去報一個普通211豈不更好,我相信同學們絕不是惡意攻擊,發泄不滿是正常的,但人身攻擊怎麼也合不上那句厚德載物了,寫了這麼多,都要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總之,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以偏概全,對我們有太大偏見,將不滿變成人身攻擊……


如果按文中所言,在現在這個階段還無法取得清華畢業證的話,那這個計劃還是很有節操的。

浙大早在十幾年前就給三本的一小部分學生髮畢業證了。


謝邀。

看到這個突然想起上海的插班生考試,上海的一本學生也是可以通過插班生考試轉學到復旦交大的。我不清楚這兩套機制有什麼不同。不過好像大家對已經有了很多年的插班生考試意見不是特別大?

看完那個新聞以後,我突然想到,清華對本科生畢業是有成績要求的,如果成績太差是會被勸退的。我只是想知道,對待這些雙培生,畢業標準是不是一樣的?是不是掛科太多也拿不了學位?如果搞雙重標準的話,恐怕清華自己的學生也要不滿吧。

其實我覺得關鍵是這些學生能不能拿到那些學校的畢業證和學位證。如果只是高校之間交換、互選學分的話,那我覺得也無可厚非。關鍵是文憑這個問題就非常敏感了。大家都知道清北文憑在就業市場上意味著什麼。所以如果清北在這種事情上開後門的話,引起眾怒也就很正常了。

感覺很多人根本沒仔細看那個新聞就來評論了。。不管什麼觀點還是先尊重事實吧

「2015年始,北京市推出「雙培計劃」,這是一項由市屬高校與在京中央高校共同培養人才的改革措施,惠及16個區縣的考生。北京市屬高校每年將按照「3+1」「1+2+1」等培養機制,輸送優秀學生到在京中央高校進行為期兩到三年的中長期訪學。這項政策為成績剛過一本線的北京學生提供了上名校的機會。

這一年,共有2008名學生通過「雙培」計劃的選拔進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共計23所大學學習。據計橋中心高考志願填報系統統計,這其中大約有40人來到清華,在精密儀器、社會科學、環境工程等專業開啟了他們的清華生活。」

我其實也沒搞明白這個計划到底怎麼操作的。。好像是說第一年實施只針對北京考生,後來放寬到北京市屬高校學生了?而且那個選拔到底是怎麼選,高考填志願就直接進,還是先進了那些市屬高校再另行選拔?


這就和在校園內煩部分韓國留學生(僅針對部分留學生,很多留學生還是態度比較端正的)一樣,要是認真學習,素質夠高,公平競爭也是支持的,招一些素質有差距的學生這不是給大家都添堵嘛


推薦閱讀:

我今年考上了北大歷史學系,雖然對歷史有點興趣,但聽說就業前景不太好,要不要讀?
如何看待盤錦教師在課堂上被學生捅死?
怎樣教育孩子正確理解死亡呢?
六歲男孩在公眾場合說不雅辭彙,如何教育?
有哪些反轉的懸疑故事?

TAG:教育 | 大學 | 清華大學 |